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6155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信任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美國父親節的由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親密、孤獨與自由
作者: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日期: 2009.01.11  天氣:  心情:
副標題:關於人生的25道習題

我們都在跳著人際關係的探戈,如何踩著一進一退的完美舞步,敞開心胸擁抱別人,卻又不失去自我,享受自我,就讓我們一同勇敢地體驗愛、自由與孤獨的真諦!

法鼓文化出版 般若方程式系列第3號書籍 楊蓓著 如有侵權,煩請告知



操控,讓親密遠離


「操控」基本上是為了自己的需求,是有目的性的,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很弔詭的現象,就是本來以為運用了這些操控的行為之後,我們可以得到滿足,然而,結果可能正好相反.


當我們受挫時,我們只會認為是自己的操控行為技巧不夠高明,所以我應該要去學習更高明的操控行為,可是如果我們的操控行為是為了得到親密關係,即便我們使用進階的操控行為,到頭來還是一樣緣木求魚,關係還是會愈來愈疏離.


人在追求親密的過程當中,不自知地朝著相反的方向,把自己推往孤單和寂寞的角落去,想要轉變此一現象,要看人有沒有決心,或是有沒有機會發現到:「原來我是用這樣的方式活著,原來我是那麼害怕面對自己.」當人有這麼一個清醒的時刻,就有機會改變.


但是從大多數的人經驗來看,都是在極度的挫折之後,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那我之前到底在幹什麼呀!」可是往往追求了半天,結果還是老樣子,而且有那樣的機緣時,也不一定真的能醒悟,很可能那個「剎那」一下就過了.因為看清自己的操控和不一致,其實也是滿痛的,因為那得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也得面對低落的自我價值感.



看清內心與行為的差距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要修的,就是看到自己的行為跟內心真正想要的差距在哪裡,在清楚到這個差距的同時,還必須能夠真實去面對自己的內心,瞭解自己真正想到的是什麼.否則可能原本認為想要的事物,到真的得到後,卻又覺得好像不是自己所想要的,所以又繼續尋找.於是原來學會的那些操控行為,因為自己搞不清楚真正的需求,在那些操控行為被否定的同時又學會了另一套新的操控行為,如此不斷地兜圈子!好比小狗追著自己的尾巴玩耍一樣,一直繞啊繞!


所以,操控是有許多面貌的,它可以是如菟絲花般的依附,也可以是義正詞嚴的權威,更可以是永遠無辜的受害者.甚至有時候,以自我為中心旳關懷與善意,都是操控的一部分.其實,說穿了,在操控的遊戲中,可變換的規則還真不少,而人們就在箇中樂此不疲.


在許多關係上,不只是家庭關係,還包括職場上的工作關係,都有雷同的地方.例如,老闆有時會用一種「好像」很主的方式,掏心挖肺地對待自己的員工,可是事實上,如果這是一種操控的行為,員工心裡也會明白,之後就好像上演一齣戲一樣,規則大家都知道,然後開始你兵來將擋,我水來土掩.有一句俚語說:「你有你的千條計,我有我的老主意.」一旦真的到了節骨眼上,或是面臨關鍵時刻,關係當中如果操控的成分非常多,彼此之間的信任瞭解就顯得薄弱,甚至於關係就會整個瓦解,男女朋友、夫妻、上司下屬之間都是一樣的.


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事情假藉愛的名義,假藉善意的名義,然後行操控之實.而那樣的結果,對於親密關係來講,其實是從親密關係裡逃掉,並沒有真正跟人親近,只是用種冠冕堂皇的名義來合理化操控,以為這樣就得到了親密,可是一旦出現考驗時,看似親密的表面關係就會崩盤.許多的愛情,就在操控中褪色,或是操控不成功的時候,就會面臨分手.


當我們看見了自己的操控之後,再問自己更深一層的需求是什麼.只有更誠實地去面對自己,才有機會去面對自己親密的需求,否則,就只是樂此不疲地一直在生活中兜圈子,而自己所以為的修行,也只不過是另一種操控遊戲罷了.
標籤:
瀏覽次數:52    人氣指數:4652    累積鼓勵:2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信任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美國父親節的由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