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逛Ptt的我,最喜歡看的版有綺貞版和蘇打綠版,不過最近兩個版都吵的沸沸揚揚的,大致上的事情經過就是兩個歌手都將要開小型的concert party,但是因為買票的方式是要用排隊的,所以造成很多人落空,畢竟限量是殘酷的,但是還是很多人不解為什麼需要這樣子折磨大家,甚至拉高一個層級來問說:歌手到底還愛不愛我們?我不能說這是非理性的,只是個人覺得有點太誇張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當過志工的經驗,我個人今年跟去年參與了幾次世界展望會的志工,其實說真的有些受助童他們的環境不若我們的好,卻過的很開心。我記得最深刻的印象是擔任小隊輔的時候,有一個常常被欺負的小朋友(大家成長過程一定有這種人吧),他很愛吃也帶著很多零食,有一次我看他被欺負了,我其實不知道原因是什麼,為了轉移話題我看他正在吃巧克力,就跟他說:「吃這麼好吃的甜食,怎麼都沒有分一塊給我。」當下的他一點反應都沒有,我也沒有掛在心上(我不愛吃甜食),結果過沒幾分鐘他就點點我的背,偷偷從後面塞了一塊巧克力給我,因為天氣熱其實已經有點融化在他手上了,雖然他一直要送給我,我還是回絕了他,不是因為太噁心,是真的我不喜歡吃甜食(只吃特定幾種),但是最後他依然帶著滿足的笑容離開。
故事的後續發展很簡單,這個小朋友還是不斷的被欺負,可能是宿命吧!但是其實從這些過程當中,我看到的不是一個脆弱的小朋友,而是每個天真無邪的想法,很多人可能很少接觸到我們這麼多的資訊,帶著錯誤的觀念;很多人可能沒有很棒的家庭背景,卻可以認真的過生活;很多人沒有好的物質生活,卻簡單的發揮自己的力量努力著。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分享,但其實我不知道他們到底快樂與否?可是我可以發現,至少他們會了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從簡單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快樂的所在。
不知道長大後的大家有沒有懷疑過一件事情,很多小朋友自己一個人卻可以玩的很開心,可能只要一支筆,一個小鈕扣就可以玩的滿頭大汗,這是我上個星期在安親班打工親眼看到的快樂,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在一個兩坪大的空間,用一支筆把鈕扣彈來彈去,就滿頭大汗的開心笑著。
這些故事其實都太簡單也太平凡了,或許不會有人注意到這些小事情,或許那些已經成熟的人將這些故事棄之如敝屣,可是他們真的是很快樂的活著,也快樂的徜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為什麼?我認為很簡單的原因在於他們容易滿足,因為他們「知足」。
就只是這麼簡單的兩個字,卻跟我們年紀成反比關係,隨著我們長大後跟社會接觸越來越頻繁,我們反而忘記了究竟我們過去是怎麼樣子,而現在得到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只是看著得到之後變成了理所當然,最後想要不斷的獲得,但卻又怎麼可能每個人都是幸運兒,付出不一定會獲得一定的回報,而沒有得到回報的時候也不一定代表付出一切都是惘然,可是社會的訓練卻告訴我們凡事應該先用結果論的方式論斷,對或錯、好或壞。
從這裡產生了一個可怕卻不容易察覺的循環,如果一個人面對一切順遂的過程,所有該得到的就像從天而降一般,反而失去了感恩的心,也失去了知足的機會,當然沒有面對「足」的問題時,最後也不會有知足的可能,反而是不知足下去卻不自知;另外一個情況是很努力的人得到了自己所應得的東西,一開始是知足的,卻相信了努力的效果,卻忽略的風險存在的問題,反而加倍的努力,可是有時候卻變成一片惘然時,卻落的怨天尤人的命運,也沒有知足的可能,或者是覺得上天把知足的權利拿走了。
也就因為這樣我們掉進一個不自知的情況之中,忘記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或者是應該去要的東西是什麼,反而是看著眼前自己要不到的東西,批哩啪拉的隨意開罵,最後呢?還是沒有得到任何東西,甚至連一點點的經驗、歷史痕跡都沒有看到。
反觀知足的人,對每一次的付出不是那麼的結果論,畢竟自己的需求能被滿足除了努力以外還是需要靠運氣,或許是因為運氣不好,可是已經努力過就不會後悔,反而增加了自己肯定的力量,我一直強調肯定的重要,當你開始肯定自己之後,才有可能擺脫負面的力量向上。如果每次祇是覺得自己得到的東西太少,然後開始清算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把制度設計、問題責任歸屬全部搬出來好好檢視一番,最後卻忘記找面鏡子,然後跟鏡子裡面的那個人好好對話,反而遺落了最簡單的本性。
就因為這麼子,我們忘記了知足的重要性,其實最重要的是當我們知足之後會慢慢的發現自己的價值,然後肯定下去,結果呢?伴隨成長面對的環境壓力,教育告訴我們「結果」重於一切,有上台大是重要的,你用什麼方式沒有人會特別去追究;有業績是重要的,你用什麼方式沒有人會去管制……但是卻忘記跟我們說,沒有什麼其實是不重要的,這樣培養了我們去看有什麼,連去思考沒有什麼都是因為想要有什麼,但是真的很重要嗎?有多少人真的這樣問過自己?如果你有問過,我深深向您一鞠躬。
看著小朋友、受助童,我不知道他們的知足是不會帶給他們無比的快樂,但是看著每次少了什麼就開始跳起來狂罵的世界,我看到的是那些不知足的背後產生的負面能量,漸漸的隨著教育錯誤的方式傳導開來,最後也面臨了一個簡單的惡性循環,只是是否大家可以跳出自己慣有思考窠臼之中,去面對鏡子中那個人,好好的問一問他,沒有了這個,會很重要嘛?
找面鏡子,或許你該自己尋找出一個答案。
圖片來源:http://ezfun.coa.gov.tw/view.php?theme=region&id=U_admin_20060103191155&city=U&class=R01&graph_id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