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03年、2007年2次有奧運資格亞錦賽的參賽球員為例,日本、南韓的汰換率很高,日本隊連2次出賽的球員只有上原浩治、井端弘和、宮本慎也、岩瀨成紀與和田一浩等5人;南韓也只有趙寅成、張盛好、金敏宰、金東柱與朴鎮萬等5人。
中華隊的陣容先、後相似度最高,許銘傑、陽建福、林恩宇、葉君璋、高志綱、張泰山、謝佳賢、陳金鋒與彭政閔都是老面孔的球員,如果再加入傷兵的潘威倫、林威助、陳鏞基與最後關頭才淘汰的鄭兆行、王傳家,中華隊幾乎是4年前的老班底。
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4年來,台灣球員不管是旅外或是國內職棒,培養「一千多日」,還是少數球員「用於一時」,徵召旅外球員的量比4年前多,可是質的方面卻略遜一籌,4年前的張誌家、王建民正值步上巔峰,今年的旅外投手,也只有林恩宇堪當大任。
如今中華隊教練團與陣容也隨著郭泰源的解職而重新改組,旅外陣容將會更加萎縮,剩下國內職棒球員擔當重任,只是長年來,中華隊大都以旅外球員帶動整隊的攻勢,若是少了旅外球員挑大樑,純粹「本土化」的中華隊能否扛起「世界資格賽」的高強度競爭?
在中華隊的奧運資格爭奪史上,前合庫教練謝明勇曾經是未完成中華隊奧運階段性任務而下台的教練,他的職缺後來由徐生明臨危受命,承擔最後10個月的集訓練任務,最後還是兵敗倉敷城,失去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的參賽資格。
現在歷史重新上演,郭泰源在任務未完而中途退出,其接任者的準備時間只有短短的3個月不到,在人員、時間都不足之下,誰來接任都是勇氣可嘉!未來的路困難重重,只能「死馬當成活馬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