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6155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說十善業道經大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親密、孤獨與自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認識佛陀教育
作者: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日期: 2008.03.05  天氣:  心情:
自古以來,大家最重視的佛經是華嚴經,稱為經中之王,華嚴又稱為釋迦牟尼佛的根本法輪,一切經,一切法門,都是華嚴眷屬,好像一棵樹中,華嚴是根,是主幹,一切經是枝枝葉葉,枝枝葉葉再多也不能離開根本,所以華嚴稱為根本的教法.我們在華嚴經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佛法修學的一個榜樣,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的第一句話,他就說:「我已經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心就如同現代人所說的,我已經立志要求究竟圓滿的智慧,「但是我不知道要怎樣去修菩薩行?學菩薩道」?請求善知識指導.因此菩薩行和菩薩道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菩薩道?菩薩是梵語,翻成中文是覺悟的意思,菩是菩提,薩是薩堹,中國人簡譯成菩薩,實際上印度的梵語是菩提薩埵,菩提是覺,薩埵是眾生,是一個覺悟的眾生,不是迷惑顛倒.「道」是指「存心」,換句話就是我們應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待人接物,什麼樣的心態來過日子?以什麼樣的心境生活在這世界?這些的確對我們很重要.如金剛經上須菩提向釋迦牟尼佛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應云何住」?一個是「云何降服其心」?道就是存「心」,應以什麼樣的「心」修行?這是要明瞭的,菩薩行,「行」就是行為,身體的造作,口裡的言語,心裡的念頭都是屬於行為.我們應該要用什麼樣的行為才合乎真智徹悟的標準?以上是指導的兩個原則.儒家孔子教學中的格物致知就是菩薩行,誠意正心就是菩薩道,所以佛教到中國來,能為中國人歡喜接受,因為它與孔孟學說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建立在同樣的基礎上,儒家講的比較簡單籠統,佛法講的很詳細,因為儒家充其量後來結集而成者只有十三經而已,佛法經典不祇三千部,佛法講得太詳細了,因此儒佛兩家一合作,那便是儒家提網要,而佛家則詳細地來講解,的確讓我們對宇宙人生做到明達不迷,這是它的好處.我們知道它教學的重點,一個是我們的存心,一個是行為,因此我們要講求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行為」,我們的行為有了錯誤,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行為太多太多,佛用歸納的方法把它分為三大類:身、口、意.身是我們身體的行為,口是言語,恴就是思想,見解.用這三大類就把我們的行為都包括了,這三大類的行為若有偏差,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我們常常聽到佛門中講的「開悟」,是指某人修學開始覺悟了,您知道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錯了,這就悟了,悟了就不迷了.我曉得我今天做錯了事,說錯了話,曉得今天想問題的思孝方式錯了,這叫「開悟」,也就是覺呀!悟了以後,立刻改正過來,將我的思想、言語、行為、改正過來,過而能改,改過自新,這叫做「修行」,故佛教的教學,一點迷信都沒有,你們不能把它想錯了,它的教法非常平實,佛教中稱佛為「本師」,根本的老師,學佛的人自己稱為「弟子」,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佛是我們的老師,而不是神,這一點要明瞭,我們今天拜佛,拜佛就是如同我們中國人敬祖宗的意思,慎終追遠,不忘始本!我們今天得到佛陀的教育,真正開啓智慧,曉得如何斷惑修善,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佛弟子每天拜佛是紀念的意思,就跟我們拜祖先一樣,慎終追遠,返本報始,我們連最初的老師都不忘,自然對現在教我們的老師更不會忘,怠恩之心自然深厚,遠祖不忘,自然對於現世父母,知恩載德,當然更不會忘掉,這就是「孝親尊師」!佛教育要從這裡做起.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民族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才會天下大亂,若人人都能敬祖先、愛父母、尊敬老師,此人在社會上絕對不會做壞事,因為若做了壞事,內心會想我對不起父母、老師,所以他要想做一椿事情,都要考慮一下我對得起老師、父母嗎?若大家能夠信守佛陀教育的話,就不會為非做歹,社會上就不需要警察、法院、律師.中國自古以來至清朝時代,我們的社會治安會維持良好,都是靠儒佛的教育,大家相信因果、孝順父母、與尊師重道,尤其在鄉下沒有警察,也沒有法院,老百姓若有了爭執,會找一個教私塾的先生,請他來評評理,老夫子一聽過兩邊的意見後,就以孔老夫子的道理來說,大家就沒有意見,同時也解決問題,比法律還有效!儒佛思想深入人心,得到大眾的敬仰,故能給社會大眾帶來真正的和平幸福與和睦相處.
標籤:
瀏覽次數:50    人氣指數:830    累積鼓勵:3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說十善業道經大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親密、孤獨與自由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