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6155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說十善業道經大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認識佛陀教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親密、孤獨與自由
作者: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日期: 2008.02.27  天氣:  心情:
副標題:關於人生的25道習題

我們都在跳著人際關係的探戈,如何踩著一進一退的完美舞步,敞開心胸擁抱別人,卻又不失去自我,享受自我,就讓我們一同勇敢地體驗愛、自由與孤獨的真諦!
法鼓文化出版 般若方程式系列第3號書籍 楊蓓著 如有侵權,煩請告知

面對自己的孤單寂寞

寂寞孤單是生來就存在的.

當生命在母體內孕育的時候,感覺上是與母體合而為一,但事實上,與母體相連的只有臍帶,所以人的存在,其實是在一種依賴的狀況之下.因為要存在,所以必須依賴.可是從心智角度上來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臍帶所給予的充足養分,只是為了滋養生命體所需.在這個滋養生命體的過程中,心智的發展雖然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可是生命體仍保有自己的獨特性.

存在的焦慮

心理學有個名詞「存在的焦慮」,就是說當一個人的臍帶被剪斷、離開母體時,會充分感受到不能再依賴而必須獨立,可是本身又沒有活下去的能力,於是感到焦慮,進而想依附各種角色,延續依賴.這個笁來的焦慮,漸漸就延伸至我們的角色行為,如果依賴或獨立出現偏頗,孤單寂寞必定隨之而來.

早期心理學界非常鼓勵人們建立良好的關係,以為人的需求和滿足可以在這裡完成.可是實際上人們卻沒有因此變得更快樂,因為他們忽略了人在形體以外,心智獨立的部分.

其實人們從離開母體時,就是孤單、寂寞的,但因為那時候還是個沒有獨自生存能力的個體,必須仰賴外界才能存活,所以產生了焦慮.爾後這個焦慮進入我們的角色行為裡,讓我們產生了錯覺,以為要把外在角色行為扮演好,才可以解決焦慮,所以當角色行為不如意時,隨著焦慮而起的孤單寂寞就浮現了.

我們常會認為,一個人如果要成功,就必須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再加上社會文化、倫理道德等交錯運作的配合.角色行為如果是完善的、滿足的,就可以在社會上得到讚美與肯定.這時,即使心裡是孤單的,也不會表現出來.因為一個人難面對巨大的社會評斷,他沒有辦法在眾人面前哭喊著說:那我的孤單寂寞怎麼辦?所以,人就這樣麻木地活下去.
標籤:
瀏覽次數:58    人氣指數:2218    累積鼓勵:10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說十善業道經大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認識佛陀教育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