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63755
 台灣白牡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無為(老子37)之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為(老子37)之六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無為(老子37)之五
作者: 台灣白牡丹 日期: 2013.09.09  天氣:  心情:
無為(老子37)之五   台灣白牡丹   2013/9/9(癸巳8/5)
 
 
前面已將「無為」章第三十七的經文,
做了簡要說明。
 
由於本章是道德經上篇的總結,
因此再做詳細解說。
 
 
 
首先,
我們在這一章上可以看出:
 
世人自受道的感化,
向有道的人歸附以後,
還衍生出兩種不同路線的結果,
 
其一是受有道者的感化以後,
自始至終再不變不移化而不作的人;
 
另一是受有道人的感召以後,
雖然一時能夠自化歸正,
但歸化不能持久,
時、地一有變遷,
又復發作舊習,
這又是一種人也。
 
事實上,
社會上第二種人,
可說是多過第一種人,
所以,
老子在本章上所說的對象,
可說多半是對第二種人而說的。
 
 
 
從自化之後永遠不再作的人,
這只有上智的人才有的,
而「化而欲作」的人,
便是社會上的眾生相了。
 
 
觀之老子對「化而欲作」的人,
鎮之以無名之樸者,
這就是把這無名樸的實相地指給人們。
 
換句話說:
就是讓人知道自性的所在,
以此自性,
來管束鎮伏自己的邪念與不正的行為,
有作即鎮,
有退則勉,
像這種次於化而不作的自制方法,
雖似有為但都以無為為體,
因而就不能全以有為論斷了。
 
 
 
是以,
老子所說的「無名之樸,亦將不欲」者,
實際是以其有無為之迹的緣故。
 
至於化而不復作的人,
因為發皆中節,
循規蹈矩,
故就不須要再以無名之樸來鎮伏心身,
因其一點迹相都不着住,
雖有樸在,
也不知有樸,
完全純任自然,
是故,
這才是真無為的極致呀!
 
 
 
除化而不復作的人以外,
那些「化而欲作」的人,
如能以無名樸來鎮伏欲作之念頭,
上等人最終都能不再以樸來鎮伏也能不作。
中等人是能時時善用此樸來調制身心,
起即鎮之,作即伏之。
而下等人是「化而欲作」的人,
雖知鎮之以無名樸之道,
但只能用之於一時,
日久又舊病復發,
是連這無名樸也鎮伏不住的人。
 
 
【 待 續 】
標籤:
瀏覽次數:274    人氣指數:5074    累積鼓勵:2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無為(老子37)之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為(老子37)之六
 
住戶回應
 
時間:2013-09-09 10:58
他, 77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