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7245
 建龍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顏氏家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這次我們談談”性”~~~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四書章句集注
作者: 建龍 日期: 2010.11.16  天氣:  心情:
大學章句
大學章句序
大學章句
中庸章句
中庸章句序
中庸章句
論語集注
論語序說
讀論語孟子法
卷一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五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卷六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卷七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卷八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九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卷十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孟子集注
孟子序說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卷三 公孫丑章句上
卷四 公孫丑章句下
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
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
卷七 離婁章句上
卷八 離婁章句下
卷九 萬章章句上
卷十 萬章章句下
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卷十三 盡心章句上
卷十四 盡心章句下
附錄
四書章句附考序
四書章句集注定本辨



大 學 章 句 序
    大 學 之 書 , 古 之 大 學 所 以 教 人 之 法 也 。 蓋 自 天 降 生民 , 則 既 莫 不 與 之 以 仁 義 禮 智 之 性 矣 。 然 其 氣 質 之 稟 或不 能 齊 , 是 以 不 能 皆 有 以 知 其 性 之 所 有 而 全 之 也 。 一 有聰 明 睿 智 能 盡 其 性 者 出 於 其 閒 , 則 天 必 命 之 以 為 億 兆 之君 師 , 使 之 治 而 教 之 , 以 復 其 性 。 此 伏 羲 、 神 農 、 黃 帝、 堯 、 舜 , 所 以 繼 天 立 極 , 而 司 徒 之 職 、 典 樂 之 官 所 由設 也 。
    三 代 之 隆 , 其 法 寖 備 , 然 後 王 宮 、 國 都 以 及 閭 巷, 莫 不 有 學 。 人 生 八 歲 , 則 自 王 公 以 下 , 至 於 庶 人 之 子弟 , 皆 入 小 學 , 而 教 之 以 灑 掃 、 應 對 、 進 退 之 節 , 禮 樂、 射 御 、 書 數 之 文 ; 及 其 十 有 五 年 , 則 自 天 子 之 元 子 、眾 子 , 以 至 公 、 卿 、 大 夫 、 元 士 之 適 子 , 與 凡 民 之 俊 秀, 皆 入 大 學 , 而 教 之 以 窮 理 、 正 心 、 修 己 、 治 人 之 道 。此 又 學 校 之 教 、 大 小 之 節 所 以 分 也 。

    夫 以 學 校 之 設 , 其 廣 如 此 , 教 之 之 術 , 其 次 第 節目 之 詳 又 如 此 , 而 其 所 以 為 教 , 則 又 皆 本 之 人 君 躬 行 心得 之 餘 , 不 待 求 之 民 生 日 用 彝 倫 之 外 , 是 以 當 世 之 人 無不 學 。 其 學 焉 者 , 無 不 有 以 知 其 性 分 之 所 固 有 , 職 分 之所 當 為 , 而 各 俛 焉 以 盡 其 力 。 此 古 昔 盛 時 所 以 治 隆 於 上, 俗 美 於 下 , 而 非 後 世 之 所 能 及 也 !

    及 周 之 衰 , 賢 聖 之 君 不 作 , 學 校 之 政 不 修 , 教 化陵 夷 , 風 俗 頹 敗 , 時 則 有 若 孔 子 之 聖 , 而 不 得 君 師 之 位以 行 其 政 教 , 於 是 獨 取 先 王 之 法 , 誦 而 傳 之 以 詔 後 世 。若 曲 禮 、 少 儀 、 內 則 、 弟 子 職 諸 篇 , 固 小 學 之 支 流 餘 裔, 而 此 篇 者 , 則 因 小 學 之 成 功 , 以 著 大 學 之 明 法 , 外 有以 極 其 規 模 之 大 , 而 內 有 以 盡 其 節 目 之 詳 者 也 。 三 千 之徒 , 蓋 莫 不 聞 其 說 , 而 曾 氏 之 傳 獨 得 其 宗 , 於 是 作 為 傳義 , 以 發 其 意 。 及 孟 子 沒 而 其 傳 泯 焉 , 則 其 書 雖 存 , 而知 者 鮮 矣 !

    自 是 以 來 , 俗 儒 記 誦 詞 章 之 習 , 其 功 倍 於 小 學 而無 用 ; 異 端 虛 無 寂 滅 之 教 , 其 高 過 於 大 學 而 無 實 。 其 他權 謀 術 數 , 一 切 以 就 功 名 之 說 , 與 夫 百 家 眾 技 之 流 , 所以 惑 世 誣 民 、 充 塞 仁 義 者 , 又 紛 然 雜 出 乎 其 閒 。 使 其 君子 不 幸 而 不 得 聞 大 道 之 要 , 其 小 人 不 幸 而 不 得 蒙 至 治 之澤 , 晦 盲 否 塞 , 反 覆 沈 痼 , 以 及 五 季 之 衰 , 而 壞 亂 極 矣!

    天 運 循 環 , 無 往 不 復 。 宋 德 隆 盛 , 治 教 休 明 。 於是 河 南 程 氏 兩 夫 子 出 , 而 有 以 接 乎 孟 氏 之 傳 。 實 始 尊 信此 篇 而 表 章 之 , 既 又 為 之 次 其 簡 編 , 發 其 歸 趣 , 然 後 古者 大 學 教 人 之 法 、 聖 經 賢 傳 之 指 , 粲 然 復 明 於 世 。 雖 以熹 之 不 敏 , 亦 幸 私 淑 而 與 有 聞 焉 。 顧 其 為 書 猶 頗 放 失 ,是 以 忘 其 固 陋 , 采 而 輯 之 , 閒 亦 竊 附 己 意 , 補 其 闕 略 ,以 俟 後 之 君 子 。 極 知 僭 踰 , 無 所 逃 罪 , 然 於 國 家 化 民 成俗 之 意 、 學 者 修 己 治 人 之 方 , 則 未 必 無 小 補 云 。




      大 學 章 句 大 , 舊 音 泰 , 今 讀 如 字 。
      子 程 子 曰 : 「 大 學 , 孔 氏 之 遺 書 , 而 初 學 入 德 之門 也 。 」 於 今 可 見 古 人 為 學 次 第 者 , 獨 賴 此 篇 之 存 , 而論 、 孟 次 之 。 學 者 必 由 是 而 學 焉 , 則 庶 乎 其 不 差 矣 。
    大 學 之 道 , 在 明 明 德 , 在 親 民 , 在 止 於 至 善 。 程子 曰 : 「 親 , 當 作 新 。 」 大 學 者 , 大 人 之 學 也 。 明 , 明之 也 。 明 德 者 , 人 之 所 得 乎 天 , 而 虛 靈 不 昧 , 以 具 眾 理而 應 萬 事 者 也 。 但 為 氣 稟 所 拘 , 人 欲 所 蔽 , 則 有 時 而 昏; 然 其 本 體 之 明 , 則 有 未 嘗 息 者 。 故 學 者 當 因 其 所 發 而遂 明 之 , 以 復 其 初 也 。 新 者 , 革 其 舊 之 謂 也 , 言 既 自 明其 明 德 , 又 當 推 以 及 人 , 使 之 亦 有 以 去 其 舊 染 之 污 也 。止 者 , 必 至 於 是 而 不 遷 之 意 。 至 善 , 則 事 理 當 然 之 極 也。 言 明 明 德 、 新 民 , 皆 當 至 於 至 善 之 地 而 不 遷 。 蓋 必 其有 以 盡 夫 天 理 之 極 , 而 無 一 毫 人 欲 之 私 也 。 此 三 者 , 大學 之 綱 領 也 。 知 止 而 后 有 定 , 定 而 后 能 靜 , 靜 而 后能 安 , 安 而 后 能 慮 , 慮 而 后 能 得 。 后 ,與 後 同 , 後 放 此 。 止 者 , 所 當 止 之 地 , 即 至 善 之 所 在 也。 知 之 , 則 志 有 定 向 。 靜 , 謂 心 不 妄 動 。 安 , 謂 所 處 而安 。 慮 , 謂 處 事 精 詳 。 得 , 謂 得 其 所 止 。 物 有 本 末, 事 有 終 始 , 知 所 先 後 , 則 近 道 矣 。 明德 為 本 , 新 民 為 末 。 知 止 為 始 , 能 得 為 終 。 本 始 所 先 ,末 終 所 後 。 此 結 上 文 兩 節 之 意 。 古 之 欲 明 明 德 於 天下 者 , 先 治 其 國 ; 欲 治 其 國 者 , 先 齊 其 家 ; 欲 齊 其 家 者, 先 脩 其 身 ; 欲 脩 其 身 者 , 先 正 其 心 ; 欲 正 其 心 者 , 先誠 其 意 ; 欲 誠 其 意 者 , 先 致 其 知 ; 致 知 在 格 物 。 治, 平 聲 , 後 放 此 。 明 明 德 於 天 下 者 , 使 天 下 之 人 皆 有 以明 其 明 德 也 。 心 者 , 身 之 所 主 也 。 誠 , 實 也 。 意 者 , 心之 所 發 也 。 實 其 心 之 所 發 , 欲 其 一 於 善 而 無 自 欺 也 。 致, 推 極 也 。 知 , 猶 識 也 。 推 極 吾 之 知 識 , 欲 其 所 知 無 不盡 也 。 格 , 至 也 。 物 , 猶 事 也 。 窮 至 事 物 之 理 , 欲 其 極處 無 不 到 也 。 此 八 者 , 大 學 之 條 目 也 。 物 格 而 后 知至 , 知 至 而 后 意 誠 , 意 誠 而 后 心 正 , 心 正 而 后 身 脩 , 身脩 而 后 家 齊 , 家 齊 而 后 國 治 , 國 治 而 后 天 下 平 。 治, 去 聲 , 後 放 此 。 物 格 者 , 物 理 之 極 處 無 不 到 也 。 知 至者 , 吾 心 之 所 知 無 不 盡 也 。 知 既 盡 , 則 意 可 得 而 實 矣 ,意 既 實 , 則 心 可 得 而 正 矣 。 脩 身 以 上 , 明 明 德 之 事 也 。齊 家 以 下 , 新 民 之 事 也 。 物 格 知 至 , 則 知 所 止 矣 。 意 誠以 下 , 則 皆 得 所 止 之 序 也 。 自 天 子 以 至 於 庶 人 , 壹是 皆 以 脩 身 為 本 。 壹 是 , 一 切 也 。 正 心以 上 , 皆 所 以 脩 身 也 。 齊 家 以 下 , 則 舉 此 而 措 之 耳 。 其本 亂 而 末 治 者 否 矣 , 其 所 厚 者 薄 , 而 其 所 薄 者 厚 , 未 之有 也 ! 本 , 謂 身 也 。 所 厚 , 謂 家 也 。 此兩 節 結 上 文 兩 節 之 意 。

      右 經 一 章 , 蓋 孔 子 之 言 , 而 曾 子 述 之 。 凡二 百 五 字 。 其 傳 十 章 , 則 曾 子 之 意 而 門 人 記 之 也 。舊 本 頗 有 錯 簡 , 今 因 程 子 所 定 , 而 更 考 經 文 , 別 為 序 次如 左 。 凡 千 五 百 四 十 六 字 。 凡 傳 文 , 雜引 經 傳 , 若 無 統 紀 , 然 文 理 接 續 , 血 脈 貫 通 , 深 淺 始 終, 至 為 精 密 。 熟 讀 詳 味 , 久 當 見 之 , 今 不 盡 釋 也 。

    康 誥 曰 : 「 克 明 德 。 」 康 誥 , 周書 。 克 , 能 也 。 大 甲 曰 : 「 顧 諟 天 之 明 命 。 」 大, 讀 作 泰 。 諟 , 古 是 字 。 大 甲 , 商 書 。 顧 , 謂 常 目 在 之也 。 諟 , 猶 此 也 , 或 曰 審 也 。 天 之 明 命 , 即 天 之 所 以 與我 , 而 我 之 所 以 為 德 者 也 。 常 目 在 之 , 則 無 時 不 明 矣 。 帝 典 曰 : 「 克 明 峻 德 。 」 峻 , 書作 俊 。 帝 典 , 堯 典 , 虞 書 。 峻 , 大 也 。 皆 自 明 也 。 結 所 引 書 , 皆 言 自 明 己 德 之 意 。

      右 傳 之 首 章 。 釋 明 明 德 。 此 通下 三 章 至 「 止 於 信 」 , 舊 本 誤 在 「 沒 世 不 忘 」 之 下 。

    湯 之 盤 銘 曰 : 「 苟 日 新 , 日 日 新 , 又 日 新 。 」 盤, 沐 浴 之 盤 也 。 銘 , 名 其 器 以 自 警 之 辭 也 。 苟 , 誠 也 。湯 以 人 之 洗 濯 其 心 以 去 惡 , 如 沐 浴 其 身 以 去 垢 。 故 銘 其盤 , 言 誠 能 一 日 有 以 滌 其 舊 染 之 汙 而 自 新 , 則 當 因 其 已新 者 , 而 日 日 新 之 , 又 日 新 之 , 不 可 略 有 間 斷 也 。 康誥 曰 : 「 作 新 民 。 」 鼓 之 舞 之 之 謂 作 ,言 振 起 其 自 新 之 民 也 。 詩 曰 : 「 周 雖 舊 邦 , 其 命 惟新 。 」 詩 大 雅 文 王 之 篇 。 言 周 國 雖 舊 ,至 於 文 王 , 能 新 其 德 以 及 於 民 , 而 始 受 天 命 也 。 是故 君 子 無 所 不 用 其 極 。 自 新 新 民 , 皆 欲止 於 至 善 也 。

      右 傳 之 二 章 。 釋 新 民 。

    詩 云 : 「 邦 畿 千 里 , 惟 民 所 止 。 」 詩商 頌 玄 鳥 之 篇 。 邦 畿 , 王 者 之 都 也 。 止 , 居 也 , 言 物 各有 所 當 止 之 處 也 。 詩 云 : 「 緡 蠻 黃 鳥 , 止 于 丘 隅 。」 子 曰 : 「 於 止 , 知 其 所 止 , 可 以 人 而 不 如 鳥 乎 ! 」 緡, 詩 作 綿 。 詩 小 雅 綿 蠻 之 篇 。 緡 蠻 , 鳥 聲 。 丘 隅 , 岑 蔚之 處 。 子 曰 以 下 , 孔 子 說 詩 之 辭 。 言 人 當 知 所 當 止 之 處也 。 詩 云 : 「 穆 穆 文 王 , 於 緝 熙 敬 止 ! 」 為 人 君 ,止 於 仁 ; 為 人 臣 , 止 於 敬 ; 為 人 子 , 止 於 孝 ; 為 人 父 ,止 於 慈 ; 與 國 人 交 , 止 於 信 。 於 緝 之 於, 音 烏 。 詩 文 王 之 篇 。 穆 穆 , 深 遠 之 意 。 於 , 歎 美 辭 。緝 , 繼 續 也 。 熙 , 光 明 也 。 敬 止 , 言 其 無 不 敬 而 安 所 止也 。 引 此 而 言 聖 人 之 止 , 無 非 至 善 。 五 者 乃 其 目 之 大 者也 。 學 者 於 此 , 究 其 精 微 之 蘊 , 而 又 推 類 以 盡 其 餘 , 則於 天 下 之 事 , 皆 有 以 知 其 所 止 而 無 疑 矣 。 詩 云 : 「瞻 彼 淇 澳 , 菉 竹 猗 猗 。 有 斐 君 子 , 如 切 如 磋 , 如 琢 如 磨。 瑟 兮 僩 兮 , 赫 兮 喧 兮 。 有 斐 君 子 , 終 不 可 諠 兮 ! 」 如切 如 磋 者 , 道 學 也 ; 如 琢 如 磨 者 , 自 脩 也 ; 瑟 兮 僩 兮 者, 恂 慄 也 ; 赫 兮 喧 兮 者 , 威 儀 也 ; 有 斐 君 子 , 終 不 可 諠兮 者 , 道 盛 德 至 善 , 民 之 不 能 忘 也 。 澳, 於 六 反 。 菉 , 詩 作 綠 。 猗 , 協 韻 音 阿 。 僩 , 下 版 反 。喧 , 詩 作 咺 , 諠 , 詩 作 諼 ; 並 況 晚 反 。 恂 , 鄭 氏 讀 作 峻。 詩 衛 風 淇 澳 之 篇 。 淇 , 水 名 。 澳 , 隈 也 。 猗 猗 , 美 盛貌 。 興 也 。 斐 , 文 貌 。 切 以 刀 鋸 , 琢 以 椎 鑿 , 皆 裁 物 使成 形 質 也 。 磋 以 鑢 鍚 , 磨 以 沙 石 , 皆 治 物 使 其 滑 澤 也 。治 骨 角 者 , 既 切 而 復 磋 之 。 治 玉 石 者 , 既 琢 而 復 磨 之 。皆 言 其 治 之 有 緒 , 而 益 致 其 精 也 。 瑟 , 嚴 密 之 貌 。 僩 ,武 毅 之 貌 。 赫 喧 , 宣 著 盛 大 之 貌 。 諠 , 忘 也 。 道 , 言 也。 學 , 謂 講 習 討 論 之 事 , 自 脩 者 , 省 察 克 治 之 功 。 恂 慄, 戰 懼 也 。 威 , 可 畏 也 。 儀 , 可 象 也 。 引 詩 而 釋 之 , 以明 明 明 德 者 之 止 於 至 善 。 道 學 自 脩 , 言 其 所 以 得 之 之 由。 恂 慄 、 威 儀 , 言 其 德 容 表 裏 之 盛 。 卒 乃 指 其 實 而 歎 美之 也 。 詩 云 : 「 於 戲 前 王 不 忘 ! 」 君 子 賢 其 賢 而 親其 親 , 小 人 樂 其 樂 而 利 其 利 , 此 以 沒 世 不 忘 也 。 於戲 , 音 嗚 呼 。 樂 , 音 洛 。 詩 周 頌 烈 文 之 篇 。 於 戲 , 歎 辭。 前 王 , 謂 文 、 武 也 。 君 子 , 謂 其 後 賢 後 王 。 小 人 , 謂後 民 也 。 此 言 前 王 所 以 新 民 者 止 於 至 善 , 能 使 天 下 後 世無 一 物 不 得 其 所 , 所 以 既 沒 世 而 人 思 慕 之 , 愈 久 而 不 忘也 。 此 兩 節 詠 歎 淫 泆 , 其 味 深 長 , 當 熟 玩 之 。

      右 傳 之 三 章 。 釋 止 於 至 善 。 此章 內 自 引 淇 澳 詩 以 下 , 舊 本 誤 在 誠 意 章 下 。

    子 曰 : 「 聽 訟 , 吾 猶 人 也 , 必 也 使 無 訟 乎 ! 」 無情 者 不 得 盡 其 辭 。 大 畏 民 志 , 此 謂 知 本 。 猶人 , 不 異 於 人 也 。 情 , 實 也 。 引 夫 子 之 言 , 而 言 聖 人 能使 無 實 之 人 不 敢 盡 其 虛 誕 之 辭 。 蓋 我 之 明 德 既 明 , 自 然有 以 畏 服 民 之 心 志 , 故 訟 不 待 聽 而 自 無 也 。 觀 於 此 言 ,可 以 知 本 末 之 先 後 矣 。

      右 傳 之 四 章 。 釋 本 末 。 此 章 舊本 誤 在 「 止 於 信 」 下 。

    此 謂 知 本 , 程 子 曰 : 「 衍 文 也 。」 此 謂 知 之 至 也 。 此 句 之 上 別 有闕 文 , 此 特 其 結 語 耳 。

      右 傳 之 五 章 , 蓋 釋 格 物 、 致 知 之 義 , 而 今 亡 矣。 此 章 舊 本 通 下 章 , 誤 在 經 文 之 下 。 閒嘗 竊 取 程 子 之 意 以 補 之 曰 : 「 所 謂 致 知 在 格 物 者 , 言 欲致 吾 之 知 , 在 即 物 而 窮 其 理 也 。 蓋 人 心 之 靈 莫 不 有 知 ,而 天 下 之 物 莫 不 有 理 , 惟 於 理 有 未 窮 , 故 其 知 有 不 盡 也。 是 以 大 學 始 教 , 必 使 學 者 即 凡 天 下 之 物 , 莫 不 因 其 已知 之 理 而 益 窮 之 , 以 求 至 乎 其 極 。 至 於 用 力 之 久 , 而 一旦 豁 然 貫 通 焉 , 則 眾 物 之 表 裏 精 粗 無 不 到 , 而 吾 心 之 全體 大 用 無 不 明 矣 。 此 謂 物 格 , 此 謂 知 之 至 也 。 」

    所 謂 誠 其 意 者 : 毋 自 欺 也 , 如 惡 惡 臭 , 如 好 好 色, 此 之 謂 自 謙 , 故 君 子 必 慎 其 獨 也 ! 惡、 好 上 字 , 皆 去 聲 。 謙 讀 為 慊 , 苦 劫 反 。 誠 其 意 者 , 自脩 之 首 也 。 毋 者 , 禁 止 之 辭 。 自 欺 云 者 , 知 為 善 以 去 惡, 而 心 之 所 發 有 未 實 也 。 謙 , 快 也 , 足 也 。 獨 者 , 人 所不 知 而 己 所 獨 知 之 地 也 。 言 欲 自 脩 者 知 為 善 以 去 其 惡 ,則 當 實 用 其 力 , 而 禁 止 其 自 欺 。 使 其 惡 惡 則 如 惡 惡 臭 ,好 善 則 如 好 好 色 , 皆 務 決 去 , 而 求 必 得 之 , 以 自 快 足 於己 , 不 可 徒 苟 且 以 殉 外 而 為 人 也 。 然 其 實 與 不 實 , 蓋 有他 人 所 不 及 知 而 己 獨 知 之 者 , 故 必 謹 之 於 此 以 審 其 幾 焉。 小 人 閒 居 為 不 善 , 無 所 不 至 , 見 君 子 而 后 厭 然 ,揜 其 不 善 , 而 著 其 善 。 人 之 視 己 , 如 見 其 肺 肝 然 , 則 何益 矣 。 此 謂 誠 於 中 , 形 於 外 , 故 君 子 必 慎 其 獨 也 。 閒, 音 閑 。 厭 , 鄭 氏 讀 為 黶 。 閒 居 , 獨 處 也 。 厭 然 , 消 沮閉 藏 之 貌 。 此 言 小 人 陰 為 不 善 , 而 陽 欲 揜 之 , 則 是 非 不知 善 之 當 為 與 惡 之 當 去 也 ; 但 不 能 實 用 其 力 以 至 此 耳 。然 欲 揜 其 惡 而 卒 不 可 揜 , 欲 詐 為 善 而 卒 不 可 詐 , 則 亦 何益 之 有 哉 ! 此 君 子 所 以 重 以 為 戒 , 而 必 謹 其 獨 也 。 曾子 曰 : 「 十 目 所 視 , 十 手 所 指 , 其 嚴 乎 ! 」 引此 以 明 上 文 之 意 。 言 雖 幽 獨 之 中 , 而 其 善 惡 之 不 可 揜 如此 。 可 畏 之 甚 也 。 富 潤 屋 , 德 潤 身 , 心 廣 體 胖 , 故君 子 必 誠 其 意 。 胖 , 步 丹 反 。 胖 , 安 舒也 。 言 富 則 能 潤 屋 矣 , 德 則 能 潤 身 矣 , 故 心 無 愧 怍 , 則廣 大 寬 平 , 而 體 常 舒 泰 , 德 之 潤 身 者 然 也 。 蓋 善 之 實 於中 而 形 於 外 者 如 此 , 故 又 言 此 以 結 之 。

      右 傳 之 六 章 。 釋 誠 意 。 經 曰 :「 欲 誠 其 意 , 先 致 其 知 。 」 又 曰 : 「 知 至 而 后 意 誠 。 」蓋 心 體 之 明 有 所 未 盡 , 則 其 所 發 必 有 不 能 實 用 其 力 , 而苟 焉 以 自 欺 者 。 然 或 己 明 而 不 謹 乎 此 , 則 其 所 明 又 非 己有 , 而 無 以 為 進 德 之 基 。 故 此 章 之 指 , 必 承 上 章 而 通 考之 , 然 後 有 以 見 其 用 力 之 始 終 , 其 序 不 可 亂 而 功 不 可 闕如 此 云 。

    所 謂 脩 身 在 正 其 心 者 , 身 有 所 忿 懥 , 則 不 得 其 正; 有 所 恐 懼 , 則 不 得 其 正 ; 有 所 好 樂 , 則 不 得 其 正 ; 有所 憂 患 , 則 不 得 其 正 。 程 子 曰 : 「 身 有之 身 當 作 心 。 」 忿 , 弗 粉 反 。 懥 , 敕 值 反 。 好 、 樂 , 並去 聲 。 忿 懥 , 怒 也 。 蓋 是 四 者 , 皆 心 之 用 , 而 人 所 不 能無 者 。 然 一 有 之 而 不 能 察 , 則 欲 動 情 勝 , 而 其 用 之 所 行, 或 不 能 不 失 其 正 矣 。 心 不 在 焉 , 視 而 不 見 , 聽 而不 聞 , 食 而 不 知 其 味 。 心 有 不 存 , 則 無以 檢 其 身 , 是 以 君 子 必 察 乎 此 而 敬 以 直 之 , 然 後 此 心 常存 而 身 無 不 脩 也 。 此 謂 脩 身 在 正 其 心 。

      右 傳 之 七 章 。 釋 正 心 脩 身 。 此亦 承 上 章 以 起 下 章 。 蓋 意 誠 則 真 無 惡 而 實 有 善 矣 , 所 以能 存 是 心 以 檢 其 身 。 然 或 但 知 誠 意 , 而 不 能 密 察 此 心 之存 否 , 則 又 無 以 直 內 而 脩 身 也 。 自 此 以 下 , 並 以 舊 文 為正 。

    所 謂 齊 其 家 在 脩 其 身 者 : 人 之 其 所 親 愛 而 辟 焉 ,之 其 所 賤 惡 而 辟 焉 , 之 其 所 畏 敬 而 辟 焉 , 之 其 所 哀 矜 而辟 焉 , 之 其 所 敖 惰 而 辟 焉 。 故 好 而 知 其 惡 , 惡 而 知 其 美者 , 天 下 鮮 矣 ! 辟 , 讀 為 僻 。 惡 而 之 惡、 敖 、 好 , 並 去 聲 。 鮮 , 上 聲 。 人 , 謂 眾 人 。 之 , 猶 於也 。 辟 , 猶 偏 也 。 五 者 , 在 人 本 有 當 然 之 則 ; 然 常 人 之情 惟 其 所 向 而 不 加 審 焉 , 則 必 陷 於 一 偏 而 身 不 脩 矣 。 故諺 有 之 曰 : 「 人 莫 知 其 子 之 惡 , 莫 知 其 苗 之 碩 。 」 諺, 音 彥 。 碩 , 協 韻 , 時 若 反 。 諺 , 俗 語 也 。 溺 愛 者 不 明, 貪 得 者 無 厭 , 是 則 偏 之 為 害 , 而 家 之 所 以 不 齊 也 。 此謂 身 不 脩 不 可 以 齊 其 家 。

      右 傳 之 八 章 。 釋 脩 身 齊 家 。

    所 謂 治 國 必 先 齊 其 家 者 , 其 家 不 可 教 而 能 教 人 者, 無 之 。 故 君 子 不 出 家 而 成 教 於 國 : 孝 者 , 所 以 事 君 也; 弟 者 , 所 以 事 長 也 ; 慈 者 , 所 以 使 眾 也 。 弟, 去 聲 。 長 , 上 聲 。 身 脩 , 則 家 可 教 矣 ; 孝 、 弟 、 慈 ,所 以 脩 身 而 教 於 家 者 也 ; 然 而 國 之 所 以 事 君 事 長 使 眾 之道 不 外 乎 此 。 此 所 以 家 齊 於 上 , 而 教 成 於 下 也 。 康誥 曰 「 如 保 赤 子 」 , 心 誠 求 之 , 雖 不 中 不 遠 矣 。 未 有 學養 子 而 后 嫁 者 也 ! 中 , 去 聲 。 此 引 書 而釋 之 , 又 明 立 教 之 本 不 假 強 為 , 在 識 其 端 而 推 廣 之 耳 。 一 家 仁 , 一 國 興 仁 ; 一 家 讓 , 一 國 興 讓 ; 一 人 貪 戾, 一 國 作 亂 ; 其 機 如 此 。 此 謂 一 言 僨 事 , 一 人 定 國 。 僨, 音 奮 。 一 人 , 謂 君 也 。 機 , 發 動 所 由 也 。 僨 , 覆 敗 也。 此 言 教 成 於 國 之 效 。 堯 舜 帥 天 下 以 仁 , 而 民 從 之; 桀 紂 帥 天 下 以 暴 , 而 民 從 之 ; 其 所 令 反 其 所 好 , 而 民不 從 。 是 故 君 子 有 諸 己 而 后 求 諸 人 , 無 諸 己 而 后 非 諸 人。 所 藏 乎 身 不 恕 , 而 能 喻 諸 人 者 , 未 之 有 也 。 好, 去 聲 。 此 又 承 上 文 一 人 定 國 而 言 。 有 善 於 己 , 然 後 可以 責 人 之 善 ; 無 惡 於 己 , 然 後 可 以 正 人 之 惡 。 皆 推 己 以及 人 , 所 謂 恕 也 , 不 如 是 , 則 所 令 反 其 所 好 , 而 民 不 從矣 。 喻 , 曉 也 。 故 治 國 在 齊 其 家 。 通結 上 文 。 詩 云 : 「 桃 之 夭 夭 , 其 葉 蓁 蓁 ; 之 子 于 歸, 宜 其 家 人 。 」 宜 其 家 人 , 而 后 可 以 教 國 人 。 夭, 平 聲 。 蓁 , 音 臻 。 詩 周 南 桃 夭 之 篇 。 夭 夭 , 少 好 貌 。蓁 蓁 , 美 盛 貌 。 興 也 。 之 子 , 猶 言 是 子 , 此 指 女 子 之 嫁者 而 言 也 。 婦 人 謂 嫁 曰 歸 。 宜 , 猶 善 也 。 詩 云 : 「宜 兄 宜 弟 。 」 宜 兄 宜 弟 , 而 后 可 以 教 國 人 。 詩小 雅 蓼 蕭 篇 。 詩 云 : 「 其 儀 不 忒 , 正 是 四 國 。 」 其為 父 子 兄 弟 足 法 , 而 后 民 法 之 也 。 詩 曹風 鳴 鳩 篇 。 忒 , 差 也 。 此 謂 治 國 在 齊 其 家 。 此三 引 詩 , 皆 以 詠 歎 上 文 之 事 , 而 又 結 之 如 此 。 其 味 深 長, 最 宜 潛 玩 。

      右 傳 之 九 章 。 釋 齊 家 治 國 。

    所 謂 平 天 下 在 治 其 國 者 : 上 老 老 而 民 興 孝 , 上 長長 而 民 興 弟 , 上 恤 孤 而 民 不 倍 , 是 以 君 子 有 絜 矩 之 道 也。 長 , 上 聲 。 弟 , 去 聲 。 倍 , 與 背 同 。絜 , 胡 結 反 。 老 老 , 所 謂 老 吾 老 也 。 興 , 謂 有 所 感 發 而興 起 也 。 孤 者 , 幼 而 無 父 之 稱 。 絜 , 度 也 。 矩 , 所 以 為方 也 。 言 此 三 者 , 上 行 下 效 , 捷 於 影 響 , 所 謂 家 齊 而 國治 也 。 亦 可 以 見 人 心 之 所 同 , 而 不 可 使 有 一 夫 之 不 獲 矣。 是 以 君 子 必 當 因 其 所 同 , 推 以 度 物 , 使 彼 我 之 間 各 得分 願 , 則 上 下 四 旁 均 齊 方 正 , 而 天 下 平 矣 。 所 惡 於上 , 毋 以 使 下 ; 所 惡 於 下 , 毋 以 事 上 ; 所 惡 於 前 , 毋 以先 後 ; 所 惡 於 後 , 毋 以 從 前 ; 所 惡 於 右 , 毋 以 交 於 左 ;所 惡 於 左 , 毋 以 交 於 右 : 此 之 謂 絜 矩 之 道 。 惡、 先 , 並 去 聲 。 此 覆 解 上 文 絜 矩 二 字 之 義 。 如 不 欲 上 之無 禮 於 我 , 則 必 以 此 度 下 之 心 , 而 亦 不 敢 以 此 無 禮 使 之。 不 欲 下 之 不 忠 於 我 , 則 必 以 此 度 上 之 心 , 而 亦 不 敢 以此 不 忠 事 之 。 至 於 前 後 左 右 , 無 不 皆 然 , 則 身 之 所 處 ,上 下 、 四 旁 、 長 短 、 廣 狹 , 彼 此 如 一 , 而 無 不 方 矣 。 彼同 有 是 心 而 興 起 焉 者 , 又 豈 有 一 夫 之 不 獲 哉 。 所 操 者 約, 而 所 及 者 廣 , 此 平 天 下 之 要 道 也 。 故 章 內 之 意 , 皆 自此 而 推 之 。 詩 云 : 「 樂 只 君 子 , 民 之 父 母 。 」 民 之所 好 好 之 , 民 之 所 惡 惡 之 , 此 之 謂 民 之 父 母 。 樂, 音 洛 。 只 , 音 紙 。 好 、 惡 , 並 去 聲 , 下 並 同 。 詩 小 雅南 山 有 臺 之 篇 。 只 , 語 助 辭 。 言 能 絜 矩 而 以 民 心 為 己 心, 則 是 愛 民 如 子 , 而 民 愛 之 如 父 母 矣 。 詩 云 : 「 節彼 南 山 , 維 石 巖 巖 , 赫 赫 師 尹 , 民 具 爾 瞻 。 」 有 國 者 不可 以 不 慎 , 辟 則 為 天 下 僇 矣 。 節 , 讀 為截 。 辟 , 讀 為 僻 。 僇 , 與 戮 同 。 詩 小 雅 節 南 山 之 篇 。 節, 截 然 高 大 貌 。 師 尹 , 周 太 師 尹 氏 也 。 具 , 俱 也 。 辟 ,偏 也 。 言 在 上 者 人 所 瞻 仰 , 不 可 不 謹 。 若 不 能 絜 矩 而 好惡 殉 於 一 己 之 偏 , 則 身 弒 國 亡 , 為 天 下 之 大 戮 矣 。 詩云 : 「 殷 之 未 喪 師 , 克 配 上 帝 ; 儀 監 于 殷 , 峻 命 不 易 。」 道 得 眾 則 得 國 , 失 眾 則 失 國 。 喪 , 去聲 。 儀 , 詩 作 宜 。 峻 , 詩 作 駿 。 易 , 去 聲 。 詩 文 王 篇 。師 , 眾 也 。 配 , 對 也 。 配 上 帝 , 言 其 為 天 下 君 , 而 對 乎上 帝 也 。 監 , 視 也 。 峻 , 大 也 。 不 易 , 言 難 保 也 。 道 ,言 也 。 引 詩 而 言 此 , 以 結 上 文 兩 節 之 意 。 有 天 下 者 , 能存 此 心 而 不 失 , 則 所 以 絜 矩 而 與 民 同 欲 者 , 自 不 能 已 矣。 是 故 君 子 先 慎 乎 德 。 有 德 此 有 人 , 有 人 此 有 土 ,有 土 此 有 財 , 有 財 此 有 用 。 先 慎 乎 德 ,承 上 文 不 可 不 慎 而 言 。 德 , 即 所 謂 明 德 。 有 人 , 謂 得 眾。 有 土 , 謂 得 國 。 有 國 則 不 患 無 財 用 矣 。 德 者 本 也, 財 者 末 也 , 本 上 文 而 言 。 外 本內 末 , 爭 民 施 奪 。 人 君 以 德 為 外 , 以 財為 內 , 則 是 爭 鬥 其 民 , 而 施 之 以 劫 奪 之 教 也 。 蓋 財 者 人之 所 同 欲 , 不 能 絜 矩 而 欲 專 之 , 則 民 亦 起 而 爭 奪 矣 。 是故 財 聚 則 民 散 , 財 散 則 民 聚 。 外 本 內 末故 財 聚 , 爭 民 施 奪 故 民 散 , 反 是 則 有 德 而 有 人 矣 。 是故 言 悖 而 出 者 , 亦 悖 而 入 ; 貨 悖 而 入 者 , 亦 悖 而 出 。 悖, 布 內 反 。 悖 , 逆 也 。 此 以 言 之 出 入 , 明 貨 之 出 入 也 。自 先 慎 乎 德 以 下 至 此 , 又 因 財 貨 以 明 能 絜 矩 與 不 能 者 之得 失 也 。 康 誥 曰 : 「 惟 命 不 于 常 ! 」 道 善 則 得 之 ,不 善 則 失 之 矣 。 道 , 言 也 。 因 上 文 引 文王 詩 之 意 而 申 言 之 , 其 丁 寧 反 覆 之 意 益 深 切 矣 。 楚書 曰 : 「 楚 國 無 以 為 寶 , 惟 善 以 為 寶 。 」 楚書 , 楚 語 。 言 不 寶 金 玉 而 寶 善 人 也 。 舅 犯 曰 : 「 亡人 無 以 為 寶 , 仁 親 以 為 寶 。 」 舅 犯 , 晉文 公 舅 狐 偃 , 字 子 犯 。 亡 人 , 文 公 時 為 公 子 , 出 亡 在 外也 。 仁 , 愛 也 。 事 見 檀 弓 。 此 兩 節 又 明 不 外 本 而 內 末 之意 。 秦 誓 曰 : 「 若 有 一 A 臣 , 斷 斷 兮 無 他 技 , 其 心休 休 焉 , 其 如 有 容 焉 。 人 之 有 技 , 若 己 有 之 , 人 之 彥 聖, 其 心 好 之 , 不 啻 若 自 其 口 出 , 寔 能 容 之 , 以 能 保 我 子孫 黎 民 , 尚 亦 有 利 哉 。 人 之 有 技 , 媢 疾 以 惡 之 , 人 之 彥聖 , 而 違 之 俾 不 通 , 寔 不 能 容 , 以 不 能 保 我 子 孫 黎 民 ,亦 曰 殆 哉 。 」 A , 古 賀 反 , 書 作 介 。 斷, 丁 亂 反 。 媢 , 音 冒 。 秦 誓 , 周 書 。 斷 斷 , 誠 一 之 貌 。彥 , 美 士 也 。 聖 , 通 明 也 。 尚 , 庶 幾 也 。 媢 , 忌 也 。 違, 拂 戾 也 。 殆 , 危 也 。 唯 仁 人 放 流 之 , 迸 諸 四 夷 ,不 與 同 中 國 。 此 謂 唯 仁 人 為 能 愛 人 , 能 惡 人 。 迸, 讀 為 屏 , 古 字 通 用 。 迸 , 猶 逐 也 。 言 有 此 媢 疾 之 人 ,妨 賢 而 病 國 , 則 仁 人 必 深 惡 而 痛 絕 之 。 以 其 至 公 無 私 ,故 能 得 好 惡 之 正 如 此 也 。 見 賢 而 不 能 舉 , 舉 而 不 能先 , 命 也 ; 見 不 善 而 不 能 退 , 退 而 不 能 遠 , 過 也 。 命, 鄭 氏 云 「 當 作 慢 。 」 程 子 云 : 「 當 作 怠 。 」 未 詳 孰 是。 遠 , 去 聲 。 若 此 者 , 知 所 愛 惡 矣 , 而 未 能 盡 愛 惡 之 道, 蓋 君 子 而 未 仁 者 也 。 好 人 之 所 惡 , 惡 人 之 所 好 ,是 謂 拂 人 之 性 , 菑 必 逮 夫 身 。 菑 , 古 災字 。 夫 , 音 扶 。 拂 , 逆 也 。 好 善 而 惡 惡 , 人 之 性 也 ; 至於 拂 人 之 性 , 則 不 仁 之 甚 者 也 。 自 秦 誓 至 此 , 又 皆 以 申言 好 惡 公 私 之 極 , 以 明 上 文 所 引 南 山 有 臺 、 節 南 山 之 意。 是 故 君 子 有 大 道 , 必 忠 信 以 得 之 , 驕 泰 以 失 之 。 君 子 , 以 位 言 之 。 道 , 謂 居 其 位 而 修 己治 人 之 術 。 發 己 自 盡 為 忠 , 循 物 無 違 謂 信 。 驕 者 矜 高 ,泰 者 侈 肆 。 此 因 上 所 引 文 王 、 康 誥 之 意 而 言 。 章 內 三 言得 失 , 而 語 益 加 切 , 蓋 至 此 而 天 理 存 亡 之 幾 決 矣 。 生財 有 大 道 , 生 之 者 眾 , 食 之 者 寡 , 為 之 者 疾 , 用 之 者 舒, 則 財 恒 足 矣 。 恒 , 胡 登 反 。 呂 氏 曰 :「 國 無 遊 民 , 則 生 者 眾 矣 ; 朝 無 幸 位 , 則 食 者 寡 矣 ; 不奪 農 時 , 則 為 之 疾 矣 ; 量 入 為 出 , 則 用 之 舒 矣 。 愚 按 :此 因 有 土 有 財 而 言 , 以 明 足 國 之 道 在 乎 務 本 而 節 用 , 非必 外 本 內 末 而 後 財 可 聚 也 。 自 此 以 至 終 篇 , 皆 一 意 也 。 仁 者 以 財 發 身 , 不 仁 者 以 身 發 財 。 發, 猶 起 也 。 仁 者 散 財 以 得 民 , 不 仁 者 亡 身 以 殖 貨 。 未有 上 好 仁 而 下 不 好 義 者 也 , 未 有 好 義 其 事 不 終 者 也 , 未有 府 庫 財 非 其 財 者 也 。 上 好 仁 以 愛 其 下, 則 下 好 義 以 忠 其 上 ; 所 以 事 必 有 終 , 而 府 庫 之 財 無 悖出 之 患 也 。 孟 獻 子 曰 : 「 畜 馬 乘 不 察 於 雞 豚 , 伐 冰之 家 不 畜 牛 羊 , 百 乘 之 家 不 畜 聚 斂 之 臣 , 與 其 有 聚 斂 之臣 , 寧 有 盜 臣 。 」 此 謂 國 不 以 利 為 利 , 以 義 為 利 也 。 畜, 許 六 反 。 乘 、 斂 , 並 去 聲 。 孟 獻 子 , 魯 之 賢 大 夫 仲 孫蔑 也 。 畜 馬 乘 , 士 初 試 為 大 夫 者 也 。 伐 冰 之 家 , 卿 大 夫以 上 , 喪 祭 用 冰 者 也 。 百 乘 之 家 , 有 采 地 者 也 。 君 子 寧亡 己 之 財 , 而 不 忍 傷 民 之 力 ; 故 寧 有 盜 臣 , 而 不 畜 聚 斂之 臣 。 此 謂 以 下 , 釋 獻 子 之 言 也 。 長 國 家 而 務 財 用者 , 必 自 小 人 矣 。 彼 為 善 之 , 小 人 之 使 為 國 家 , 菑 害 並至 。 雖 有 善 者 , 亦 無 如 之 何 矣 ! 此 謂 國 不 以 利 為 利 , 以義 為 利 也 。 長 , 上 聲 。 「 彼 為 善 之 」 ,此 句 上 下 , 疑 有 闕 文 誤 字 。 自 , 由 也 , 言 由 小 人 導 之 也。 此 一 節 , 深 明 以 利 為 利 之 害 , 而 重 言 以 結 之 , 其 丁 寧之 意 切 矣 。

      右 傳 之 十 章 。 釋 治 國 平 天 下 。 此章 之 義 , 務 在 與 民 同 好 惡 而 不 專 其 利 , 皆 推 廣 絜 矩 之 意也 。 能 如 是 , 則 親 賢 樂 利 各 得 其 所 , 而 天 下 平 矣 。 凡傳 十 章 : 前 四 章 統 論 綱 領 指 趣 , 後 六 章 細 論 條 目 功 夫 。其 第 五 章 乃 明 善 之 要 , 第 六 章 乃 誠 身 之 本 , 在 初 學 尤 為當 務 之 急 , 讀 者 不 可 以 其 近 而 忽 之 也 。




中 庸 章 句 序
    中 庸 何 為 而 作 也 ? 子 思 子 憂 道 學 之 失 其 傳 而 作 也 。蓋 自 上 古 聖 神 繼 天 立 極 , 而 道 統 之 傳 有 自 來 矣 。 其 見 於經 , 則 「 允 執 厥 中 」 者 , 堯 之 所 以 授 舜 也 ; 「 人 心 惟 危, 道 心 惟 微 , 惟 精 惟 一 , 允 執 厥 中 」 者 , 舜 之 所 以 授 禹也 。 堯 之 一 言 , 至 矣 , 盡 矣 ! 而 舜 復 益 之 以 三 言 者 , 則所 以 明 夫 堯 之 一 言 , 必 如 是 而 後 可 庶 幾 也 。
    蓋 嘗 論 之 : 心 之 虛 靈 知 覺 , 一 而 已 矣 , 而 以 為 有人 心 、 道 心 之 異 者 , 則 以 其 或 生 於 形 氣 之 私 , 或 原 於 性命 之 正 , 而 所 以 為 知 覺 者 不 同 , 是 以 或 危 殆 而 不 安 , 或微 妙 而 難 見 耳 。 然 人 莫 不 有 是 形 , 故 雖 上 智 不 能 無 人 心, 亦 莫 不 有 是 性 , 故 雖 下 愚 不 能 無 道 心 。 二 者 雜 於 方 寸之 間 , 而 不 知 所 以 治 之 , 則 危 者 愈 危 , 微 者 愈 微 , 而 天理 之 公 卒 無 以 勝 夫 人 欲 之 私 矣 。 精 則 察 夫 二 者 之 間 而 不雜 也 , 一 則 守 其 本 心 之 正 而 不 離 也 。 從 事 於 斯 , 無 少 閒斷 , 必 使 道 心 常 為 一 身 之 主 , 而 人 心 每 聽 命 焉 , 則 危 者安 、 微 者 著 , 而 動 靜 云 為 自 無 過 不 及 之 差 矣 。

    夫 堯 、 舜 、 禹 , 天 下 之 大 聖 也 。 以 天 下 相 傳 , 天下 之 大 事 也 。 以 天 下 之 大 聖 , 行 天 下 之 大 事 , 而 其 授 受之 際 , 丁 寧 告 戒 , 不 過 如 此 。 則 天 下 之 理 , 豈 有 以 加 於此 哉 ? 自 是 以 來 , 聖 聖 相 承 : 若 成 湯 、 文 、 武 之 為 君 ,皋 陶 、 伊 、 傅 、 周 、 召 之 為 臣 , 既 皆 以 此 而 接 夫 道 統 之傳 , 若 吾 夫 子 , 則 雖 不 得 其 位 , 而 所 以 繼 往 聖 、 開 來 學, 其 功 反 有 賢 於 堯 舜 者 。 然 當 是 時 , 見 而 知 之 者 , 惟 顏氏 、 曾 氏 之 傳 得 其 宗 。 及 曾 氏 之 再 傳 , 而 復 得 夫 子 之 孫子 思 , 則 去 聖 遠 而 異 端 起 矣 。 子 思 懼 夫 愈 久 而 愈 失 其 真也 , 於 是 推 本 堯 舜 以 來 相 傳 之 意 , 質 以 平 日 所 聞 父 師 之言 , 更 互 演 繹 , 作 為 此 書 , 以 詔 後 之 學 者 。 蓋 其 憂 之 也深 , 故 其 言 之 也 切 ; 其 慮 之 也 遠 , 故 其 說 之 也 詳 。 其 曰「 天 命 率 性 」 , 則 道 心 之 謂 也 ; 其 曰 「 擇 善 固 執 」 , 則精 一 之 謂 也 ; 其 曰 「 君 子 時 中 」 , 則 執 中 之 謂 也 。 世 之相 後 , 千 有 餘 年 , 而 其 言 之 不 異 , 如 合 符 節 。 歷 選 前 聖之 書 , 所 以 提 挈 綱 維 、 開 示 蘊 奧 , 未 有 若 是 之 明 且 盡 者也 。 自 是 而 又 再 傳 以 得 孟 氏 , 為 能 推 明 是 書 , 以 承 先 聖之 統 , 及 其 沒 而 遂 失 其 傳 焉 。 則 吾 道 之 所 寄 不 越 乎 言 語文 字 之 閒 , 而 異 端 之 說 日 新 月 盛 , 以 至 於 老 佛 之 徒 出 ,則 彌 近 理 而 大 亂 真 矣 。 然 而 尚 幸 此 書 之 不 泯 , 故 程 夫 子兄 弟 者 出 , 得 有 所 考 , 以 續 夫 千 載 不 傳 之 緒 ; 得 有 所 據, 以 斥 夫 二 家 似 是 之 非 。 蓋 子 思 之 功 於 是 為 大 , 而 微 程夫 子 , 則 亦 莫 能 因 其 語 而 得 其 心 也 。 惜 乎 ! 其 所 以 為 說者 不 傳 , 而 凡 石 氏 之 所 輯 錄 , 僅 出 於 其 門 人 之 所 記 , 是以 大 義 雖 明 , 而 微 言 未 析 。 至 其 門 人 所 自 為 說 , 則 雖 頗詳 盡 而 多 所 發 明 , 然 倍 其 師 說 而 淫 於 老 佛 者 , 亦 有 之 矣。

    熹 自 蚤 歲 即 嘗 受 讀 而 竊 疑 之 , 沈 潛 反 復 , 蓋 亦 有年 , 一 旦 恍 然 似 有 以 得 其 要 領 者 , 然 後 乃 敢 會 眾 說 而 折其 中 , 既 為 定 著 章 句 一 篇 , 以 俟 後 之 君 子 。 而 一 二 同 志復 取 石 氏 書 , 刪 其 繁 亂 , 名 以 輯 略 , 且 記 所 嘗 論 辯 取 舍之 意 , 別 為 或 問 , 以 附 其 後 。 然 後 此 書 之 旨 , 支 分 節 解、 脈 絡 貫 通 、 詳 略 相 因 、 巨 細 畢 舉 , 而 凡 諸 說 之 同 異 得失 , 亦 得 以 曲 暢 旁 通 , 而 各 極 其 趣 。 雖 於 道 統 之 傳 , 不敢 妄 議 , 然 初 學 之 士 , 或 有 取 焉 , 則 亦 庶 乎 行 遠 升 高 之一 助 云 爾 。

                          淳 熙 己 酉 春 三 月 戊申 , 新 安 朱 熹 序




中 庸 章 句 中者 , 不 偏 不 倚 、 無 過 不 及 之 名 。 庸 , 平 常 也 。
      子 程 子 曰 : 「 不 偏 之 謂 中 , 不 易 之 謂 庸 。 中 者 ,天 下 之 正 道 , 庸 者 , 天 下 之 定 理 。 」 此 篇 乃 孔 門 傳 授 心法 , 子 思 恐 其 久 而 差 也 , 故 筆 之 於 書 , 以 授 孟 子 。 其 書始 言 一 理 , 中 散 為 萬 事 , 末 復 合 為 一 理 , 「 放 之 則 彌 六合 , 卷 之 則 退 藏 於 密 」 , 其 味 無 窮 , 皆 實 學 也 。 善 讀 者玩 索 而 有 得 焉 , 則 終 身 用 之 , 有 不 能 盡 者 矣 。
    天 命 之 謂 性 , 率 性 之 謂 道 , 脩 道 之 謂 教 。 命, 猶 令 也 。 性 , 即 理 也 。 天 以 陰 陽 五 行 化 生 萬 物 , 氣 以成 形 , 而 理 亦 賦 焉 , 猶 命 令 也 。 於 是 人 物 之 生 , 因 各 得其 所 賦 之 理 , 以 為 健 順 五 常 之 德 , 所 謂 性 也 。 率 , 循 也。 道 , 猶 路 也 。 人 物 各 循 其 性 之 自 然 , 則 其 日 用 事 物 之間 , 莫 不 各 有 當 行 之 路 , 是 則 所 謂 道 也 。 脩 , 品 節 之 也。 性 道 雖 同 , 而 氣 稟 或 異 , 故 不 能 無 過 不 及 之 差 , 聖 人因 人 物 之 所 當 行 者 而 品 節 之 , 以 為 法 於 天 下 , 則 謂 之 教, 若 禮 、 樂 、 刑 、 政 之 屬 是 也 。 蓋 人 之 所 以 為 人 , 道 之所 以 為 道 , 聖 人 之 所 以 為 教 , 原 其 所 自 , 無 一 不 本 於 天而 備 於 我 。 學 者 知 之 , 則 其 於 學 知 所 用 力 而 自 不 能 已 矣。 故 子 思 於 此 首 發 明 之 , 讀 者 所 宜 深 體 而 默 識 也 。 道也 者 , 不 可 須 臾 離 也 , 可 離 非 道 也 。 是 故 君 子 戒 慎 乎 其所 不 睹 , 恐 懼 乎 其 所 不 聞 。 離 , 去 聲 。 ○ 道 者 , 日 用 事 物 當 行 之 理 , 皆 性 之 德 而 具 於 心 , 無 物不 有 , 無 時 不 然 , 所 以 不 可 須 臾 離 也 。 若 其 可 離 , 則 為外 物 而 非 道 矣 。 是 以 君 子 之 心 常 存 敬 畏 , 雖 不 見 聞 , 亦不 敢 忽 , 所 以 存 天 理 之 本 然 , 而 不 使 離 於 須 臾 之 頃 也 。 莫 見 乎 隱 , 莫 顯 乎 微 , 故 君 子 慎 其 獨 也 。 見, 音 現 。 隱 , 暗 處 也 。 微 , 細 事 也 。 獨 者 , 人 所 不 知 而己 所 獨 知 之 地 也 。 言 幽 暗 之 中 , 細 微 之 事 , 跡 雖 未 形 而幾 則 已 動 , 人 雖 不 知 而 己 獨 知 之 , 則 是 天 下 之 事 無 有 著見 明 顯 而 過 於 此 者 。 是 以 君 子 既 常 戒 懼 , 而 於 此 尤 加 謹焉 , 所 以 遏 人 欲 於 將 萌 , 而 不 使 其 滋 長 於 隱 微 之 中 , 以至 離 道 之 遠 也 。 喜 怒 哀 樂 之 未 發 , 謂 之 中 ; 發 而 皆中 節 , 謂 之 和 。 中 也 者 , 天 下 之 大 本 也 ; 和 也 者 , 天 下之 達 道 也 。 樂 , 音 洛 。 中 節 之 中 , 去 聲。 喜 、 怒 、 哀 、 樂 , 情 也 。 其 未 發 , 則 性 也 , 無 所 偏 倚, 故 謂 之 中 。 發 皆 中 節 , 情 之 正 也 , 無 所 乖 戾 , 故 謂 之和 。 大 本 者 , 天 命 之 性 , 天 下 之 理 皆 由 此 出 , 道 之 體 也。 達 道 者 , 循 性 之 謂 , 天 下 古 今 之 所 共 由 , 道 之 用 也 。此 言 性 情 之 德 , 以 明 道 不 可 離 之 意 。 致 中 和 , 天 地位 焉 , 萬 物 育 焉 。 致 , 推 而 極 之 也 。 位者 , 安 其 所 也 。 育 者 , 遂 其 生 也 。 自 戒 懼 而 約 之 , 以 至於 至 靜 之 中 , 無 少 偏 倚 , 而 其 守 不 失 , 則 極 其 中 而 天 地位 矣 。 自 謹 獨 而 精 之 , 以 至 於 應 物 之 處 , 無 少 差 謬 , 而無 適 不 然 , 則 極 其 和 而 萬 物 育 矣 。 蓋 天 地 萬 物 本 吾 一 體, 吾 之 心 正 , 則 天 地 之 心 亦 正 矣 , 吾 之 氣 順 , 則 天 地 之氣 亦 順 矣 。 故 其 效 驗 至 於 如 此 。 此 學 問 之 極 功 、 聖 人 之能 事 , 初 非 有 待 於 外 , 而 修 道 之 教 亦 在 其 中 矣 。 是 其 一體 一 用 雖 有 動 靜 之 殊 , 然 必 其 體 立 而 後 用 有 以 行 , 則 其實 亦 非 有 兩 事 也 。 故 於 此 合 而 言 之 , 以 結 上 文 之 意 。

      右 第 一 章 。 子 思 述 所 傳 之 意 以 立 言 : 首 明 道 之本 原 出 於 天 而 不 可 易 , 其 實 體 備 於 己 而 不 可 離 , 次 言 存養 省 察 之 要 , 終 言 聖 神 功 化 之 極 。 蓋 欲 學 者 於 此 反 求 諸身 而 自 得 之 , 以 去 夫 外 誘 之 私 , 而 充 其 本 然 之 善 , 楊 氏所 謂 一 篇 之 體 要 是 也 。 其 下 十 章 , 蓋 子 思 引 夫 子 之 言 ,以 終 此 章 之 義 。

    仲 尼 曰 : 「 君 子 中 庸 , 小 人 反 中 庸 。 中庸 者 , 不 偏 不 倚 、 無 過 不 及 , 而 平 常 之 理 , 乃 天 命 所 當然 , 精 微 之 極 致 也 。 惟 君 子 為 能 體 之 , 小 人 反 是 。 君子 之 中 庸 也 , 君 子 而 時 中 ; 小 人 之 中 庸 也 , 小 人 而 無 忌憚 也 。 」 王 肅 本 作 「 小 人 之 反 中 庸 也 」, 程 子 亦 以 為 然 。 今 從 之 。 君 子 之 所 以 為 中 庸 者 , 以 其有 君 子 之 德 , 而 又 能 隨 時 以 處 中 也 。 小 人 之 所 以 反 中 庸者 , 以 其 有 小 人 之 心 , 而 又 無 所 忌 憚 也 。 蓋 中 無 定 體 ,隨 時 而 在 , 是 乃 平 常 之 理 也 。 君 子 知 其 在 我 , 故 能 戒 謹不 睹 、 恐 懼 不 聞 , 而 無 時 不 中 。 小 人 不 知 有 此 , 則 肆 欲妄 行 , 而 無 所 忌 憚 矣 。

      右 第 二 章 。 此 下 十 章 , 皆 論 中庸 以 釋 首 章 之 義 。 文 雖 不 屬 , 而 意 實 相 承 也 。 變 和 言 庸者 , 游 氏 曰 : 「 以 性 情 言 之 , 則 曰 中 和 , 以 德 行 言 之 ,則 曰 中 庸 是 也 。 」 然 中 庸 之 中 , 實 兼 中 和 之 義 。

    子 曰 : 「 中 庸 其 至 矣 乎 ! 民 鮮 能 久 矣 ! 」 鮮, 上 聲 。 下 同 。 過 則 失 中 , 不 及 則 未 至 , 故 惟 中 庸 之 德為 至 。 然 亦 人 所 同 得 , 初 無 難 事 , 但 世 教 衰 , 民 不 興 行, 故 鮮 能 之 , 今 已 久 矣 。 論 語 無 能 字 。

      右 第 三 章 。

    子 曰 : 「 道 之 不 行 也 , 我 知 之 矣 , 知 者 過 之 , 愚者 不 及 也 ; 道 之 不 明 也 , 我 知 之 矣 , 賢 者 過 之 , 不 肖 者不 及 也 。 知 者 之 知 , 去 聲 。 道 者 , 天 理之 當 然 , 中 而 已 矣 。 知 愚 賢 不 肖 之 過 不 及 , 則 生 稟 之 異而 失 其 中 也 。 知 者 知 之 過 , 既 以 道 為 不 足 行 ; 愚 者 不 及知 , 又 不 知 所 以 行 , 此 道 之 所 以 常 不 行 也 。 賢 者 行 之 過, 既 以 道 為 不 足 知 ; 不 肖 者 不 及 行 , 又 不 求 所 以 知 , 此道 之 所 以 常 不 明 也 。 人 莫 不 飲 食 也 , 鮮 能 知 味 也 。」 道 不 可 離 , 人 自 不 察 , 是 以 有 過 不 及之 弊 。

      右 第 四 章 。

    子 曰 : 「 道 其 不 行 矣 夫 ! 」 夫 ,音 扶 。 由 不 明 , 故 不 行 。

      右 第 五 章 。 此 章 承 上 章 而 舉 其不 行 之 端 , 以 起 下 章 之 意 。

    子 曰 : 「 舜 其 大 知 也 與 ! 舜 好 問 而 好 察 邇 言 , 隱惡 而 揚 善 , 執 其 兩 端 , 用 其 中 於 民 , 其 斯 以 為 舜 乎 ! 」 知 , 去 聲 。 與 , 平 聲 。 好 , 去 聲 。 舜 之所 以 為 大 知 者 , 以 其 不 自 用 而 取 諸 人 也 。 邇 言 者 , 淺 近之 言 , 猶 必 察 焉 , 其 無 遺 善 可 知 。 然 於 其 言 之 未 善 者 則隱 而 不 宣 , 其 善 者 則 播 而 不 匿 , 其 廣 大 光 明 又 如 此 , 則人 孰 不 樂 告 以 善 哉 。 兩 端 , 謂 眾 論 不 同 之 極 致 。 蓋 凡 物皆 有 兩 端 , 如 小 大 厚 薄 之 類 , 於 善 之 中 又 執 其 兩 端 , 而量 度 以 取 中 , 然 後 用 之 , 則 其 擇 之 審 而 行 之 至 矣 。 然 非在 我 之 權 度 精 切 不 差 , 何 以 與 此 。 此 知 之 所 以 無 過 不 及, 而 道 之 所 以 行 也 。

      右 第 六 章 。

    子 曰 : 「 人 皆 曰 予 知 , 驅 而 納 諸 罟 擭 陷 阱 之 中 ,而 莫 之 知 辟 也 。 人 皆 曰 予 知 , 擇 乎 中 庸 而 不 能 期 月 守 也。 」 予 知 之 知 , 去 聲 。 罟 , 音 古 。 擭 ,胡 化 反 。 阱 , 才 性 反 。 辟 , 避 同 。 期 , 居 之 反 。 罟 , 網也 ; 擭 , 機 檻 也 ; 陷 阱 , 坑 坎 也 ; 皆 所 以 掩 取 禽 獸 者 也。 擇 乎 中 庸 , 辨 別 眾 理 , 以 求 所 謂 中 庸 , 即 上 章 好 問 用中 之 事 也 。 期 月 , 匝 一 月 也 。 言 知 禍 而 不 知 辟 , 以 況 能擇 而 不 能 守 , 皆 不 得 為 知 也 。

      右 第 七 章 。 承 上 章 大 知 而 言 ,又 舉 不 明 之 端 , 以 起 下 章 也 。

    子 曰 : 「 回 之 為 人 也 , 擇 乎 中 庸 , 得 一 善 , 則 拳拳 服 膺 而 弗 失 之 矣 。 」 回 , 孔 子 弟 子 顏淵 名 。 拳 拳 , 奉 持 之 貌 。 服 , 猶 著 也 。 膺 , 胸 也 。 奉 持而 著 之 心 胸 之 間 , 言 能 守 也 。 顏 子 蓋 真 知 之 , 故 能 擇 能守 如 此 , 此 行 之 所 以 無 過 不 及 , 而 道 之 所 以 明 也 。

      右 第 八 章 。

    子 曰 : 「 天 下 國 家 可 均 也 , 爵 祿 可 辭 也 , 白 刃 可蹈 也 , 中 庸 不 可 能 也 。 」 均 , 平 治 也 。三 者 亦 知 仁 勇 之 事 , 天 下 之 至 難 也 , 然 不 必 其 合 於 中 庸, 則 質 之 近 似 者 皆 能 以 力 為 之 。 若 中 庸 , 則 雖 不 必 皆 如三 者 之 難 , 然 非 義 精 仁 熟 , 而 無 一 毫 人 欲 之 私 者 , 不 能及 也 。 三 者 難 而 易 , 中 庸 易 而 難 , 此 民 之 所 以 鮮 能 也 。

      右 第 九 章 。 亦 承 上 章 以 起 下 章。

    子 路 問 強 。 子 路 , 孔 子 弟 子 仲 由也 。 子 路 好 勇 , 故 問 強 。 子 曰 : 「 南 方 之 強 與 ? 北方 之 強 與 ? 抑 而 強 與 ? 與 , 平 聲 。 抑 ,語 辭 。 而 , 汝 也 。 寬 柔 以 教 , 不 報 無 道 , 南 方 之 強也 , 君 子 居 之 。 寬 柔 以 教 , 謂 含 容 巽 順以 誨 人 之 不 及 也 。 不 報 無 道 , 謂 橫 逆 之 來 , 直 受 之 而 不報 也 。 南 方 風 氣 柔 弱 , 故 以 含 忍 之 力 勝 人 為 強 , 君 子 之道 也 。 衽 金 革 , 死 而 不 厭 , 北 方 之 強 也 , 而 強 者 居之 。 衽 , 席 也 。 金 , 戈 兵 之 屬 。 革 , 甲冑 之 屬 。 北 方 風 氣 剛 勁 , 故 以 果 敢 之 力 勝 人 為 強 , 強 者之 事 也 。 故 君 子 和 而 不 流 , 強 哉 矯 ! 中 立 而 不 倚 ,強 哉 矯 ! 國 有 道 , 不 變 塞 焉 , 強 哉 矯 ! 國 無 道 , 至 死 不變 , 強 哉 矯 ! 」 此 四 者 , 汝 之 所 當 強 也。 矯 , 強 貌 。 詩 曰 「 矯 矯 虎 臣 」 是 也 。 倚 , 偏 著 也 。 塞, 未 達 也 。 國 有 道 , 不 變 未 達 之 所 守 ; 國 無 道 , 不 變 平生 之 所 守 也 。 此 則 所 謂 中 庸 之 不 可 能 者 , 非 有 以 自 勝 其人 欲 之 私 , 不 能 擇 而 守 也 。 君 子 之 強 , 孰 大 於 是 。 夫 子以 是 告 子 路 者 , 所 以 抑 其 血 氣 之 剛 , 而 進 之 以 德 義 之 勇也 。

      右 第 十 章 。

    子 曰 : 「 素 隱 行 怪 , 後 世 有 述 焉 , 吾 弗 為 之 矣 。 素 , 按 漢 書 當 作 索 , 蓋 字 之 誤 也 。 索 隱行 怪 , 言 深 求 隱 僻 之 理 , 而 過 為 詭 異 之 行 也 。 然 以 其 足以 欺 世 而 盜 名 , 故 後 世 或 有 稱 述 之 者 。 此 知 之 過 而 不 擇乎 善 , 行 之 過 而 不 用 其 中 , 不 當 強 而 強 者 也 , 聖 人 豈 為之 哉 ! 君 子 遵 道 而 行 , 半 塗 而 廢 , 吾 弗 能 已 矣 。 遵道 而 行 , 則 能 擇 乎 善 矣 ; 半 塗 而 廢 , 則 力 之 不 足 也 。 此其 知 雖 足 以 及 之 , 而 行 有 不 逮 , 當 強 而 不 強 者 也 。 已 ,止 也 。 聖 人 於 此 , 非 勉 焉 而 不 敢 廢 , 蓋 至 誠 無 息 , 自 有所 不 能 止 也 。 君 子 依 乎 中 庸 , 遯 世 不 見 知 而 不 悔 ,唯 聖 者 能 之 。 不 為 索 隱 行 怪 , 則 依 乎 中庸 而 已 。 不 能 半 塗 而 廢 , 是 以 遯 世 不 見 知 而 不 悔 也 。 此中 庸 之 成 德 , 知 之 盡 、 仁 之 至 、 不 賴 勇 而 裕 如 者 , 正 吾夫 子 之 事 , 而 猶 不 自 居 也 。 故 曰 唯 聖 者 能 之 而 已 。

      右 第 十 一 章 。 子 思 所 引 夫 子 之言 , 以 明 首 章 之 義 者 止 此 。 蓋 此 篇 大 旨 , 以 知 仁 勇 三 達德 為 入 道 之 門 。 故 於 篇 首 , 即 以 大 舜 、 顏 淵 、 子 路 之 事明 之 。 舜 , 知 也 ; 顏 淵 , 仁 也 ; 子 路 , 勇 也 : 三 者 廢 其一 , 則 無 以 造 道 而 成 德 矣 。 餘 見 第 二 十 章 。

    君 子 之 道 費 而 隱 。 費 , 符 味 反 。 ○ 費 , 用 之 廣 也 。 隱 , 體 之 微 也 。 夫 婦 之 愚 , 可 以與 知 焉 , 及 其 至 也 , 雖 聖 人 亦 有 所 不 知 焉 ; 夫 婦 之 不 肖, 可 以 能 行 焉 , 及 其 至 也 , 雖 聖 人 亦 有 所 不 能 焉 。 天 地之 大 也 , 人 猶 有 所 憾 。 故 君 子 語 大 , 天 下 莫 能 載 焉 ; 語小 , 天 下 莫 能 破 焉 。 與 , 去 聲 。 君 子 之道 , 近 自 夫 婦 居 室 之 間 , 遠 而 至 於 聖 人 天 地 之 所 不 能 盡, 其 大 無 外 , 其 小 無 內 , 可 謂 費 矣 。 然 其 理 之 所 以 然 ,則 隱 而 莫 之 見 也 。 蓋 可 知 可 能 者 , 道 中 之 一 事 , 及 其 至而 聖 人 不 知 不 能 。 則 舉 全 體 而 言 , 聖 人 固 有 所 不 能 盡 也。 侯 氏 曰 : 「 聖 人 所 不 知 , 如 孔 子 問 禮 問 官 之 類 ; 所 不能 , 如 孔 子 不 得 位 、 堯 舜 病 博 施 之 類 。 」 愚 謂 人 所 憾 於天 地 , 如 覆 載 生 成 之 偏 , 及 寒 暑 災 祥 之 不 得 其 正 者 。 詩云 : 「 鳶 飛 戾 天 , 魚 躍 于 淵 。 」 言 其 上 下 察 也 。 鳶, 余 專 反 。 詩 大 雅 旱 麓 之 篇 。 鳶 , 鴟 類 。 戾 , 至 也 。 察, 著 也 。 子 思 引 此 詩 以 明 化 育 流 行 , 上 下 昭 著 , 莫 非 此理 之 用 , 所 謂 費 也 。 然 其 所 以 然 者 , 則 非 見 聞 所 及 , 所謂 隱 也 。 故 程 子 曰 : 「 此 一 節 , 子 思 喫 緊 為 人 處 , 活 潑潑 地 , 讀 者 其 致 思 焉 。 」 君 子 之 道 , 造 端 乎 夫 婦 ;及 其 至 也 , 察 乎 天 地 。 結 上 文 。

      右 第 十 二 章 。 子 思 之 言 , 蓋 以 申 明 首 章 道 不 可離 之 意 也 。 其 下 八 章 , 雜 引 孔 子 之 言 以 明 之 。

    子 曰 : 「 道 不 遠 人 。 人 之 為 道 而 遠 人 , 不 可 以 為道 。 道 者 , 率 性 而 已 , 固 眾 人 之 所 能 知能 行 者 也 , 故 常 不 遠 於 人 。 若 為 道 者 , 厭 其 卑 近 以 為 不足 為 , 而 反 務 為 高 遠 難 行 之 事 , 則 非 所 以 為 道 矣 詩云 : 『 伐 柯 伐 柯 , 其 則 不 遠 。 』 執 柯 以 伐 柯 , 睨 而 視 之, 猶 以 為 遠 。 故 君 子 以 人 治 人 , 改 而 止 。 睨, 研 計 反 。 詩 豳 風 伐 柯 之 篇 。 柯 , 斧 柄 。 則 , 法 也 。 睨, 邪 視 也 。 言 人 執 柯 伐 木 以 為 柯 者 , 彼 柯 長 短 之 法 , 在此 柯 耳 。 然 猶 有 彼 此 之 別 , 故 伐 者 視 之 猶 以 為 遠 也 。 若以 人 治 人 , 則 所 以 為 人 之 道 , 各 在 當 人 之 身 , 初 無 彼 此之 別 。 故 君 子 之 治 人 也 , 即 以 其 人 之 道 , 還 治 其 人 之 身。 其 人 能 改 , 即 止 不 治 。 蓋 責 之 以 其 所 能 知 能 行 , 非 欲其 遠 人 以 為 道 也 。 張 子 所 謂 「 以 眾 人 望 人 則 易 從 」 是 也。 忠 恕 違 道 不 遠 , 施 諸 己 而 不 願 , 亦 勿 施 於 人 。 盡己 之 心 為 忠 , 推 己 及 人 為 恕 。 違 , 去 也 , 如 春 秋 傳 「 齊師 違 穀 七 里 」 之 違 。 言 自 此 至 彼 , 相 去 不 遠 , 非 背 而 去之 之 謂 也 。 道 , 即 其 不 遠 人 者 是 也 。 施 諸 己 而 不 願 亦 勿施 於 人 , 忠 恕 之 事 也 。 以 己 之 心 度 人 之 心 , 未 嘗 不 同 ,則 道 之 不 遠 於 人 者 可 見 。 故 己 之 所 不 欲 , 則 勿 以 施 之 於人 , 亦 不 遠 人 以 為 道 之 事 。 張 子 所 謂 「 以 愛 己 之 心 愛 人則 盡 仁 」 是 也 。 君 子 之 道 四 , 丘 未 能 一 焉 : 所 求 乎子 , 以 事 父 未 能 也 ; 所 求 乎 臣 , 以 事 君 未 能 也 ; 所 求 乎弟 , 以 事 兄 未 能 也 ; 所 求 乎 朋 友 , 先 施 之 未 能 也 。 庸 德之 行 , 庸 言 之 謹 , 有 所 不 足 , 不 敢 不 勉 , 有 餘 不 敢 盡 ;言 顧 行 , 行 顧 言 , 君 子 胡 不 慥 慥 爾 ! 」 子、 臣 、 弟 、 友 , 四 字 絕 句 。 求 , 猶 責 也 。 道 不 遠 人 , 凡己 之 所 以 責 人 者 , 皆 道 之 所 當 然 也 , 故 反 之 以 自 責 而 自修 焉 。 庸 , 平 常 也 。 行 者 , 踐 其 實 。 謹 者 , 擇 其 可 。 德不 足 而 勉 , 則 行 益 力 ; 言 有 餘 而 訒 , 則 謹 益 至 。 謹 之 至則 言 顧 行 矣 ; 行 之 力 則 行 顧 言 矣 。 慥 慥 , 篤 實 貌 。 言 君子 之 言 行 如 此 , 豈 不 慥 慥 乎 , 贊 美 之 也 。 凡 此 皆 不 遠 人以 為 道 之 事 。 張 子 所 謂 「 以 責 人 之 心 責 己 則 盡 道 」 是 也。

      右 第 十 三 章 。 道 不 遠 人 者 , 夫婦 所 能 , 丘 未 能 一 者 , 聖 人 所 不 能 , 皆 費 也 。 而 其 所 以然 者 , 則 至 隱 存 焉 。 下 章 放 此 。

    君 子 素 其 位 而 行 , 不 願 乎 其 外 。 素, 猶 見 在 也 。 言 君 子 但 因 見 在 所 居 之 位 而 為 其 所 當 為 ,無 慕 乎 其 外 之 心 也 。 素 富 貴 , 行 乎 富 貴 ; 素 貧 賤 ,行 乎 貧 賤 ; 素 夷 狄 , 行 乎 夷 狄 ; 素 患 難 , 行 乎 患 難 ; 君子 無 入 而 不 自 得 焉 。 難 , 去 聲 。 此 言 素其 位 而 行 也 。 在 上 位 不 陵 下 , 在 下 位 不 援 上 , 正 己而 不 求 於 人 則 無 怨 。 上 不 怨 天 , 下 不 尤 人 。 援, 平 聲 。 此 言 不 願 乎 其 外 也 。 故 君 子 居 易 以 俟 命 ,小 人 行 險 以 徼 幸 。 易 , 去 聲 。 易 , 平 地也 。 居 易 , 素 位 而 行 也 。 俟 命 , 不 願 乎 外 也 。 徼 , 求 也。 幸 , 謂 所 不 當 得 而 得 者 。 子 曰 : 「 射 有 似 乎 君 子; 失 諸 正 鵠 , 反 求 諸 其 身 。 」 正 , 音 征。 鵠 , 工 毒 反 。 畫 布 曰 正 , 棲 皮 曰 鵠 , 皆 侯 之 中 , 射 之的 也 。 子 思 引 此 孔 子 之 言 , 以 結 上 文 之 意 。

      右 第 十 四 章 。 子 思 之 言 也 。 凡章 首 無 「 子 曰 」 字 者 放 此 。

    君 子 之 道 , 辟 如 行 遠 必 自 邇 , 辟 如 登 高 必 自 卑 。 辟 、 譬 同 。 詩 曰 : 「 妻 子 好 合 ,如 鼓 瑟 琴 ; 兄 弟 既 翕 , 和 樂 且 耽 ; 宜 爾 室 家 ; 樂 爾 妻 帑。 」 好 , 去 聲 。 耽 , 詩 作 湛 , 亦 音 耽 。樂 , 音 洛 。 詩 小 雅 常 棣 之 篇 。 鼓 瑟 琴 , 和 也 。 翕 , 亦 合也 。 耽 , 亦 樂 也 。 帑 , 子 孫 也 子 曰 : 「 父 母 其 順 矣乎 ! 」 夫 子 誦 此 詩 而 贊 之 曰 : 人 能 和 於妻 子 , 宜 於 兄 弟 如 此 , 則 父 母 其 安 樂 之 矣 。 子 思 引 詩 及此 語 , 以 明 行 遠 自 邇 、 登 高 自 卑 之 意 。

      右 第 十 五 章 。

    子 曰 : 「 鬼 神 之 為 德 , 其 盛 矣 乎 ! 程子 曰 : 「 鬼 神 , 天 地 之 功 用 , 而 造 化 之 跡 也 。 」 張 子 曰: 「 鬼 神 者 , 二 氣 之 良 能 也 。 」 愚 謂 以 二 氣 言 , 則 鬼 者陰 之 靈 也 , 神 者 陽 之 靈 也 。 以 一 氣 言 , 則 至 而 伸 者 為 神, 反 而 歸 者 為 鬼 , 其 實 一 物 而 已 。 為 德 , 猶 言 性 情 功 效。 視 之 而 弗 見 , 聽 之 而 弗 聞 , 體 物 而 不 可 遺 。 鬼神 無 形 與 聲 , 然 物 之 終 始 , 莫 非 陰 陽 合 散 之 所 為 , 是 其為 物 之 體 , 而 物 所 不 能 遺 也 。 其 言 體 物 , 猶 易 所 謂 幹 事。 使 天 下 之 人 齊 明 盛 服 , 以 承 祭 祀 。 洋 洋 乎 ! 如 在其 上 , 如 在 其 左 右 。 齊 , 側 皆 反 。 齊 之為 言 齊 也 , 所 以 齊 不 齊 而 致 其 齊 也 。 明 , 猶 潔 也 。 洋 洋, 流 動 充 滿 之 意 。 能 使 人 畏 敬 奉 承 , 而 發 見 昭 著 如 此 ,乃 其 體 物 而 不 可 遺 之 驗 也 。 孔 子 曰 : 「 其 氣 發 揚 于 上 ,為 昭 明 焄 蒿 悽 愴 。 此 百 物 之 精 也 , 神 之 著 也 」 , 正 謂 此爾 。 詩 曰 : 『 神 之 格 思 , 不 可 度 思 ! 矧 可 射 思 ! 』 度 , 待 洛 反 。 射 , 音 亦 , 詩 作 斁 。 詩 大雅 抑 之 篇 。 格 , 來 也 。 矧 , 況 也 。 射 , 厭 也 , 言 厭 怠 而不 敬 也 。 思 , 語 辭 。 夫 微 之 顯 , 誠 之 不 可 揜 如 此 夫。 」 夫 , 音 扶 。 誠 者 , 真 實 無 妄 之 謂 。陰 陽 合 散 , 無 非 實 者 。 故 其 發 見 之 不 可 揜 如 此 。

      右 第 十 六 章 。 不 見 不 聞 , 隱 也。 體 物 如 在 , 則 亦 費 矣 。 此 前 三 章 , 以 其 費 之 小 者 而 言。 此 後 三 章 , 以 其 費 之 大 者 而 言 。 此 一 章 , 兼 費 隱 、 包大 小 而 言 。

    子 曰 : 「 舜 其 大 孝 也 與 ! 德 為 聖 人 , 尊 為 天 子 ,富 有 四 海 之 內 。 宗 廟 饗 之 , 子 孫 保 之 。 與, 平 聲 。 子 孫 , 謂 虞 思 、 陳 胡 公 之 屬 。 故 大 德 必 得其 位 , 必 得 其 祿 , 必 得 其 名 , 必 得 其 壽 。 舜年 百 有 十 歲 , 故 天 之 生 物 , 必 因 其 材 而 篤 焉 。 故 栽者 培 之 , 傾 者 覆 之 , 材 , 質 也 。 篤 , 厚也 。 栽 , 植 也 。 氣 至 而 滋 息 為 培 。 氣 反 而 游 散 則 覆 。 詩曰 : 『 嘉 樂 君 子 , 憲 憲 令 德 ! 宜 民 宜 人 ; 受 祿 于 天 ; 保佑 命 之 , 自 天 申 之 ! 』 詩 大 雅 假 樂 之 篇。 假 , 當 依 此 作 嘉 。 憲 , 當 依 詩 作 顯 。 申 , 重 也 。 故大 德 者 必 受 命 。 」 受 命 者 , 受 天 命 為 天子 也 。

      右 第 十 七 章 。 此 由 庸 行 之 常 ,推 之 以 極 其 至 , 見 道 之 用 廣 也 。 而 其 所 以 然 者 , 則 為 體微 矣 。 後 二 章 亦 此 意 。

    子 曰 : 「 無 憂 者 其 惟 文 王 乎 ! 以 王 季 為 父 , 以 武王 為 子 , 父 作 之 , 子 述 之 。 此 言 文 王 之事 。 書 言 「 王 季 其 勤 王 家 」 , 蓋 其 所 作 , 亦 積 功 累 仁 之事 也 。 武 王 纘 大 王 、 王 季 、 文 王 之 緒 。 壹 戎 衣 而 有天 下 , 身 不 失 天 下 之 顯 名 。 尊 為 天 子 , 富 有 四 海 之 內 。宗 廟 饗 之 , 子 孫 保 之 。 大 , 音 泰 , 下 同。 此 言 武 王 之 事 。 纘 , 繼 也 。 大 王 , 王 季 之 父 也 。 書 云: 「 大 王 肇 基 王 跡 。 」 詩 云 「 至 于 大 王 , 實 始 翦 商 。 」緒 , 業 也 。 戎 衣 , 甲 冑 之 屬 。 壹 戎 衣 , 武 成 文 , 言 一 著戎 衣 以 伐 紂 也 。 武 王 末 受 命 , 周 公 成 文 武 之 德 , 追王 大 王 、 王 季 , 上 祀 先 公 以 天 子 之 禮 。 斯 禮 也 , 達 乎 諸侯 大 夫 , 及 士 庶 人 。 父 為 大 夫 , 子 為 士 ; 葬 以 大 夫 , 祭以 士 。 父 為 士 , 子 為 大 夫 ; 葬 以 士 , 祭 以 大 夫 。 期 之 喪達 乎 大 夫 , 三 年 之 喪 達 乎 天 子 , 父 母 之 喪 無 貴 賤 一 也 。」 追 王 之 王 , 去 聲 。 此 言 周 公 之 事 。 末, 猶 老 也 。 追 王 , 蓋 推 文 武 之 意 , 以 及 乎 王 跡 之 所 起 也。 先 公 , 組 紺 以 上 至 后 稷 也 。 上 祀 先 公 以 天 子 之 禮 , 又推 大 王 、 王 季 之 意 , 以 及 於 無 窮 也 。 制 為 禮 法 , 以 及 天下 , 使 葬 用 死 者 之 爵 , 祭 用 生 者 之 祿 。 喪 服 自 期 以 下 ,諸 侯 絕 ; 大 夫 降 ; 而 父 母 之 喪 , 上 下 同 之 , 推 己 以 及 人也 。

      右 第 十 八 章 。

    子 曰 : 「 武 王 、 周 公 , 其 達 孝 矣 乎 ! 達, 通 也 。 承 上 章 而 言 武 王 、 周 公 之 孝 , 乃 天 下 之 人 通 謂之 孝 , 猶 孟 子 之 言 達 尊 也 。 夫 孝 者 : 善 繼 人 之 志 ,善 述 人 之 事 者 也 。 上 章 言 武 王 纘 大 王 、王 季 、 文 王 之 緒 以 有 天 下 , 而 周 公 成 文 武 之 德 以 追 崇 其先 祖 , 此 繼 志 述 事 之 大 者 也 。 下 文 又 以 其 所 制 祭 祀 之 禮, 通 於 上 下 者 言 之 。 春 秋 脩 其 祖 廟 , 陳 其 宗 器 , 設其 裳 衣 , 薦 其 時 食 。 祖 廟 : 天 子 七 , 諸侯 五 , 大 夫 三 , 適 士 二 , 官 師 一 。 宗 器 , 先 世 所 藏 之 重器 ; 若 周 之 赤 刀 、 大 訓 、 天 球 、 河 圖 之 屬 也 。 裳 衣 , 先祖 之 遺 衣 服 , 祭 則 設 之 以 授 尸 也 。 時 食 , 四 時 之 食 , 各有 其 物 , 如 春 行 羔 、 豚 、 膳 、 膏 、 香 之 類 是 也 。 宗廟 之 禮 , 所 以 序 昭 穆 也 ; 序 爵 , 所 以 辨 貴 賤 也 ; 序 事 ,所 以 辨 賢 也 ; 旅 酬 下 為 上 , 所 以 逮 賤 也 ; 燕 毛 , 所 以 序齒 也 。 昭 , 如 字 。 為 , 去 聲 。 宗 廟 之 次: 左 為 昭 , 右 為 穆 , 而 子 孫 亦 以 為 序 。 有 事 於 太 廟 , 則子 姓 、 兄 弟 、 群 昭 、 群 穆 咸 在 而 不 失 其 倫 焉 。 爵 , 公 、侯 、 卿 、 大 夫 也 。 事 , 宗 祝 有 司 之 職 事 也 。 旅 , 眾 也 。酬 , 導 飲 也 。 旅 酬 之 禮 , 賓 弟 子 、 兄 弟 之 子 各 舉 觶 於 其長 而 眾 相 酬 。 蓋 宗 廟 之 中 以 有 事 為 榮 , 故 逮 及 賤 者 , 使亦 得 以 申 其 敬 也 。 燕 毛 , 祭 畢 而 燕 , 則 以 毛 髮 之 色 別 長幼 , 為 坐 次 也 。 齒 , 年 數 也 。 踐 其 位 , 行 其 禮 , 奏其 樂 , 敬 其 所 尊 , 愛 其 所 親 , 事 死 如 事 生 , 事 亡 如 事 存, 孝 之 至 也 。 踐 , 猶 履 也 。 其 , 指 先 王也 。 所 尊 所 親 , 先 王 之 祖 考 、 子 孫 、 臣 庶 也 。 始 死 謂 之死 , 既 葬 則 曰 反 而 亡 焉 , 皆 指 先 王 也 。 此 結 上 文 兩 節 ,皆 繼 志 述 事 之 意 也 。 郊 社 之 禮 , 所 以 事 上 帝 也 , 宗廟 之 禮 , 所 以 祀 乎 其 先 也 。 明 乎 郊 社 之 禮 、 禘 嘗 之 義 ,治 國 其 如 示 諸 掌 乎 。 」 郊 , 祀 天 。 社 ,祭 地 。 不 言 后 土 者 , 省 文 也 。 禘 , 天 子 宗 廟 之 大 祭 , 追祭 太 祖 之 所 自 出 於 太 廟 , 而 以 太 祖 配 之 也 。 嘗 , 秋 祭 也。 四 時 皆 祭 , 舉 其 一 耳 。 禮 必 有 義 , 對 舉 之 , 互 文 也 。示 , 與 視 同 。 視 諸 掌 , 言 易 見 也 。 此 與 論 語 文 意 大 同 小異 , 記 有 詳 略 耳 。

      右 第 十 九 章 。

    哀 公 問 政 。 哀 公 , 魯 君 , 名 蔣 。 子 曰 : 「 文 武 之 政 , 布 在 方 策 。 其 人 存 , 則 其 政 舉; 其 人 亡 , 則 其 政 息 。 方 , 版 也 。 策 ,簡 也 。 息 , 猶 滅 也 。 有 是 君 , 有 是 臣 , 則 有 是 政 矣 。 人道 敏 政 , 地 道 敏 樹 。 夫 政 也 者 , 蒲 盧 也 。 夫, 音 扶 。 敏 , 速 也 。 蒲 盧 , 沈 括 以 為 蒲 葦 是 也 。 以 人 立政 , 猶 以 地 種 樹 , 其 成 速 矣 , 而 蒲 葦 又 易 生 之 物 , 其 成尤 速 也 。 言 人 存 政 舉 , 其 易 如 此 。 故 為 政 在 人 , 取人 以 身 , 脩 身 以 道 , 脩 道 以 仁 。 此 承 上文 人 道 敏 政 而 言 也 。 為 政 在 人 , 家 語 作 「 為 政 在 於 得 人」 , 語 意 尤 備 。 人 , 謂 賢 臣 。 身 , 指 君 身 。 道 者 , 天 下之 達 道 。 仁 者 , 天 地 生 物 之 心 , 而 人 得 以 生 者 , 所 謂 元者 善 之 長 也 。 言 人 君 為 政 在 於 得 人 , 而 取 人 之 則 又 在 脩身 。 能 脩 〔 一 〕 其 身 , 則 有 君 有 臣 , 而 政 無 不 舉 矣 。 仁者 人 也 , 親 親 為 大 ; 義 者 宜 也 , 尊 賢 為 大 ; 親 親 之 殺 ,尊 賢 之 等 , 禮 所 生 也 。 殺 , 去 聲 。 人 ,指 人 身 而 言 。 具 此 生 理 , 自 然 便 有 惻 怛 慈 愛 之 意 , 深 體味 之 可 見 。 宜 者 , 分 別 事 理 , 各 有 所 宜 也 。 禮 , 則 節 文斯 二 者 而 已 。 在 下 位 不 獲 乎 上 , 民 不 可 得 而 治 矣 ! 鄭 氏 曰 : 「 此 句 在 下 , 誤 重 在 此 。 」 故君 子 不 可 以 不 脩 身 ; 思 脩 身 , 不 可 以 不 事 親 ; 思 事 親 ,不 可 以 不 知 人 ; 思 知 人 , 不 可 以 不 知 天 。 」 為政 在 人 , 取 人 以 身 , 故 不 可 以 不 脩 身 。 脩 身 以 道 , 脩 道以 仁 , 故 思 脩 身 不 可 以 不 事 親 。 欲 盡 親 親 之 仁 , 必 由 尊賢 之 義 , 故 又 當 知 人 。 親 親 之 殺 , 尊 賢 之 等 , 皆 天 理 也, 故 又 當 知 天 。 天 下 之 達 道 五 , 所 以 行 之 者 三 : 曰君 臣 也 , 父 子 也 , 夫 婦 也 , 昆 弟 也 , 朋 友 之 交 也 : 五 者天 下 之 達 道 也 。 知 、 仁 、 勇 三 者 , 天 下 之 達 德 也 , 所 以行 之 者 一 也 。 知 , 去 聲 。 達 道 者 , 天 下古 今 所 共 由 之 路 , 即 書 所 謂 五 典 , 孟 子 所 謂 「 父 子 有 親、 君 臣 有 義 、 夫 婦 有 別 、 長 幼 有 序 、 朋 友 有 信 」 是 也 。知 , 所 以 知 此 也 ; 仁 , 所 以 體 此 也 ; 勇 , 所 以 強 此 也 ;謂 之 達 德 者 , 天 下 古 今 所 同 得 之 理 也 。 一 則 誠 而 已 矣 。達 道 雖 人 所 共 由 , 然 無 是 三 德 , 則 無 以 行 之 ; 達 德 雖 人所 同 得 , 然 一 有 不 誠 , 則 人 欲 間 之 , 而 德 非 其 德 矣 。 程子 曰 : 「 所 謂 誠 者 , 止 是 誠 實 此 三 者 。 三 者 之 外 , 更 別無 誠 。 」 或 生 而 知 之 , 或 學 而 知 之 , 或 困 而 知 之 ,及 其 知 之 一 也 ; 或 安 而 行 之 , 或 利 而 行 之 , 或 勉 強 而 行之 , 及 其 成 功 一 也 。 強 , 上 聲 。 知 之 者之 所 知 , 行 之 者 之 所 行 , 謂 達 道 也 。 以 其 分 而 言 : 則 所以 知 者 知 也 , 所 以 行 者 仁 也 , 所 以 至 於 知 之 成 功 而 一 者勇 也 。 以 其 等 而 言 : 則 生 知 安 行 者 知 也 , 學 知 利 行 者 仁也 , 困 知 勉 行 者 勇 也 。 蓋 人 性 雖 無 不 善 , 而 氣 稟 有 不 同者 , 故 聞 道 有 蚤 莫 , 行 道 有 難 易 , 然 能 自 強 不 息 , 則 其至 一 也 。 呂 氏 曰 : 「 所 入 之 塗 雖 異 , 而 所 至 之 域 則 同 ,此 所 以 為 中 庸 。 若 乃 企 生 知 安 行 之 資 為 不 可 幾 及 , 輕 困知 勉 行 謂 不 能 有 成 , 此 道 之 所 以 不 明 不 行 也 。 」 子曰 : 「 好 學 近 乎 知 , 力 行 近 乎 仁 , 知 恥 近 乎 勇 。 「子 曰 」 二 字 衍 文 。 好 近 乎 知 之 知 , 並 去 聲 。 此 言 未 及 乎達 德 而 求 以 入 德 之 事 。 通 上 文 三 知 為 知 , 三 行 為 仁 , 則此 三 近 者 , 勇 之 次 也 。 呂 氏 曰 : 「 愚 者 自 是 而 不 求 , 自私 者 殉 人 欲 而 忘 反 , 懦 者 甘 為 人 下 而 不 辭 。 故 好 學 非 知, 然 足 以 破 愚 ; 力 行 非 仁 , 然 足 以 忘 私 ; 知 恥 非 勇 , 然足 以 起 懦 。 」 知 斯 三 者 , 則 知 所 以 脩 身 ; 知 所 以 脩身 , 則 知 所 以 治 人 ; 知 所 以 治 人 , 則 知 所 以 治 天 下 國 家矣 。 」 斯 三 者 , 指 三 近 而 言 。 人 者 , 對己 之 稱 。 天 下 國 家 , 則 盡 乎 人 矣 。 言 此 以 結 上 文 脩 身 之意 , 起 下 文 九 經 之 端 也 。 凡 為 天 下 國 家 有 九 經 , 曰: 脩 身 也 , 尊 賢 也 , 親 親 也 , 敬 大 臣 也 , 體 群 臣 也 , 子庶 民 也 , 來 百 工 也 , 柔 遠 人 也 , 懷 諸 侯 也 。 經, 常 也 。 體 , 謂 設 以 身 處 其 地 而 察 其 心 也 。 子 , 如 父 母之 愛 其 子 也 。 柔 遠 人 , 所 謂 無 忘 賓 旅 者 也 。 此 列 九 經 之目 也 。 呂 氏 曰 : 「 天 下 國 家 之 本 在 身 , 故 脩 身 為 九 經 之本 。 然 必 親 師 取 友 , 然 後 脩 身 之 道 進 , 故 尊 賢 次 之 。 道之 所 進 , 莫 先 其 家 , 故 親 親 次 之 。 由 家 以 及 朝 廷 , 故 敬大 臣 、 體 群 臣 次 之 。 由 朝 廷 以 及 其 國 , 故 子 庶 民 、 來 百工 次 之 。 由 其 國 以 及 天 下 , 故 柔 遠 人 、 懷 諸 侯 次 之 。 此九 經 之 序 也 。 」 視 群 臣 猶 吾 四 體 , 視 百 姓 猶 吾 子 , 此 視臣 視 民 之 別 也 。 脩 身 則 道 立 , 尊 賢 則 不 惑 , 親 親 則諸 父 昆 弟 不 怨 , 敬 大 臣 則 不 眩 , 體 群 臣 則 士 之 報 禮 重 ,子 庶 民 則 百 姓 勸 , 來 百 工 則 財 用 足 , 柔 遠 人 則 四 方 歸 之, 懷 諸 侯 則 天 下 畏 之 。 此 言 九 經 之 效 也。 道 立 , 謂 道 成 於 己 而 可 為 民 表 , 所 謂 皇 建 其 有 極 是 也。 不 惑 , 謂 不 疑 於 理 。 不 眩 , 謂 不 迷 於 事 。 敬 大 臣 則 信任 專 , 而 小 臣 不 得 以 間 之 , 故 臨 事 而 不 眩 也 。 來 百 工 則通 功 易 事 , 農 末 相 資 , 故 財 用 足 。 柔 遠 人 , 則 天 下 之 旅皆 悅 而 願 出 於 其 塗 , 故 四 方 歸 。 懷 諸 侯 , 則 德 之 所 施 者博 , 而 威 之 所 制 者 廣 矣 , 故 曰 天 下 畏 之 。 齊 明 盛 服, 非 禮 不 動 , 所 以 脩 身 也 ; 去 讒 遠 色 , 賤 貨 而 貴 德 , 所以 勸 賢 也 ; 尊 其 位 , 重 其 祿 , 同 其 好 惡 , 所 以 勸 親 親 也; 官 盛 任 使 , 所 以 勸 大 臣 也 ; 忠 信 重 祿 , 所 以 勸 士 也 ;時 使 薄 斂 , 所 以 勸 百 姓 也 ; 日 省 月 試 , 既 稟 稱 事 , 所 以勸 百 工 也 ; 送 往 迎 來 , 嘉 善 而 矜 不 能 , 所 以 柔 遠 人 也 ;繼 絕 世 , 舉 廢 國 , 治 亂 持 危 , 朝 聘 以 時 , 厚 往 而 薄 來 ,所 以 懷 諸 侯 也 。 齊 , 側 皆 反 。 去 , 上 聲。 遠 、 好 、 惡 、 斂 , 並 去 聲 。 既 , 許 氣 反 。 稟 , 彼 錦 、力 錦 二 反 。 稱 , 去 聲 。 朝 , 音 潮 。 ○ 此 言 九 經 之 事 也 。官 盛 任 使 , 謂 官 屬 眾 盛 , 足 任 使 令 也 , 蓋 大 臣 不 當 親 細事 , 故 所 以 優 之 者 如 此 。 忠 信 重 祿 , 謂 待 之 誠 而 養 之 厚, 蓋 以 身 體 之 , 而 知 其 所 賴 乎 上 者 如 此 也 。 既 , 讀 曰 餼。 餼 稟 , 稍 食 也 。 稱 事 , 如 周 禮 稿 人 職 , 曰 「 考 其 弓 弩, 以 上 下 其 食 」 是 也 。 往 則 為 之 授 節 以 送 之 , 來 則 豐 其委 積 以 迎 之 。 朝 , 謂 諸 侯 見 於 天 子 。 聘 , 謂 諸 侯 使 大 夫來 獻 。 王 制 「 比 年 一 小 聘 , 三 年 一 大 聘 , 五 年 一 朝 」 。厚 往 薄 來 , 謂 燕 賜 厚 而 納 貢 薄 。 凡 為 天 下 國 家 有 九經 , 所 以 行 之 者 一 也 。 一 者 , 誠 也 。 一有 不 誠 , 則 是 九 者 皆 為 虛 文 矣 , 此 九 經 之 實 也 。 凡事 豫 則 立 , 不 豫 則 廢 。 言 前 定 則 不 跲 , 事 前 定 則 不 困 ,行 前 定 則 不 疚 , 道 前 定 則 不 窮 。 跲 , 其劫 反 。 行 , 去 聲 。 凡 事 , 指 達 道 達 德 九 經 之 屬 。 豫 , 素定 也 。 跲 , 躓 也 。 疚 , 病 也 。 此 承 上 文 , 言 凡 事 皆 欲 先立 乎 誠 , 如 下 文 所 推 是 也 。 在 下 位 不 獲 乎 上 , 民 不可 得 而 治 矣 ; 獲 乎 上 有 道 : 不 信 乎 朋 友 , 不 獲 乎 上 矣 ;信 乎 朋 友 有 道 : 不 順 乎 親 , 不 信 乎 朋 友 矣 ; 順 乎 親 有 道: 反 諸 身 不 誠 , 不 順 乎 親 矣 ; 誠 身 有 道 : 不 明 乎 善 , 不誠 乎 身 矣 。 此 又 以 在 下 位 者 , 推 言 素 定之 意 。 反 諸 身 不 誠 , 謂 反 求 諸 身 而 所 存 所 發 , 未 能 真 實而 無 妄 也 。 不 明 乎 善 , 謂 未 能 察 於 人 心 天 命 之 本 然 , 而真 知 至 善 之 所 在 也 。 誠 者 , 天 之 道 也 ; 誠 之 者 , 人之 道 也 。 誠 者 不 勉 而 中 , 不 思 而 得 , 從 容 中 道 , 聖 人 也。 誠 之 者 , 擇 善 而 固 執 之 者 也 。 中 , 並去 聲 。 從 , 七 容 反 。 此 承 上 文 誠 身 而 言 。 誠 者 , 真 實 無妄 之 謂 , 天 理 之 本 然 也 。 誠 之 者 , 未 能 真 實 無 妄 , 而 欲其 真 實 無 妄 之 謂 , 人 事 之 當 然 也 。 聖 人 之 德 , 渾 然 天 理, 真 實 無 妄 , 不 待 思 勉 而 從 容 中 道 , 則 亦 天 之 道 也 。 未至 於 聖 , 則 不 能 無 人 欲 之 私 , 而 其 為 德 不 能 皆 實 。 故 未能 不 思 而 得 , 則 必 擇 善 , 然 後 可 以 明 善 ; 未 能 不 勉 而 中, 則 必 固 執 , 然 後 可 以 誠 身 , 此 則 所 謂 人 之 道 也 。 不 思而 得 , 生 知 也 。 不 勉 而 中 , 安 行 也 。 擇 善 , 學 知 以 下 之事 。 固 執 , 利 行 以 下 之 事 也 。 博 學 之 , 審 問 之 , 慎思 之 , 明 辨 之 , 篤 行 之 。 此 誠 之 之 目 也。 學 、 問 、 思 、 辨 , 所 以 擇 善 而 為 知 , 學 而 知 也 。 篤 行, 所 以 固 執 而 為 仁 , 利 而 行 也 。 程 子 曰 : 「 五 者 廢 其 一, 非 學 也 。 」 有 弗 學 , 學 之 弗 能 弗 措 也 ; 有 弗 問 ,問 之 弗 知 弗 措 也 ; 有 弗 思 , 思 之 弗 得 弗 措 也 ; 有 弗 辨 ,辨 之 弗 明 弗 措 也 ; 有 弗 行 , 行 之 弗 篤 弗 措 也 ; 人 一 能 之己 百 之 , 人 十 能 之 己 千 之 。 君 子 之 學 ,不 為 則 已 , 為 則 必 要 其 成 , 故 常 百 倍 其 功 。 此 困 而 知 ,勉 而 行 者 也 , 勇 之 事 也 。 果 能 此 道 矣 , 雖 愚 必 明 ,雖 柔 必 強 。 明 者 擇 善 之 功 , 強 者 固 執 之效 。 呂 氏 曰 : 「 君 子 所 以 學 者 , 為 能 變 化 氣 質 而 已 。 德勝 氣 質 , 則 愚 者 可 進 於 明 , 柔 者 可 進 於 強 。 不 能 勝 之 ,則 雖 有 志 於 學 , 亦 愚 不 能 明 , 柔 不 能 立 而 已 矣 。 蓋 均 善而 無 惡 者 , 性 也 , 人 所 同 也 ; 昏 明 強 弱 之 稟 不 齊 者 , 才也 , 人 所 異 也 。 誠 之 者 所 以 反 其 同 而 變 其 異 也 。 夫 以 不美 之 質 , 求 變 而 美 , 非 百 倍 其 功 , 不 足 以 致 之 。 今 以 鹵莽 滅 裂 之 學 , 或 作 或 輟 , 以 變 其 不 美 之 質 , 及 不 能 變 ,則 曰 天 質 不 美 , 非 學 所 能 變 。 是 果 於 自 棄 , 其 為 不 仁 甚矣 ! 」

      右 第 二 十 章 。 此 引 孔 子 之 言 ,以 繼 大 舜 、 文 、 武 、 周 公 之 緒 , 明 其 所 傳 之 一 致 , 舉 而措 之 , 亦 猶 是 耳 。 蓋 包 費 隱 、 兼 小 大 , 以 終 十 二 章 之 意。 章 內 語 誠 始 詳 , 而 所 謂 誠 者 , 實 此 篇 之 樞 紐 也 。 又 按: 孔 子 家 語 , 亦 載 此 章 , 而 其 文 尤 詳 。 「 成 功 一 也 」 之下 , 有 「 公 曰 : 子 之 言 美 矣 ! 至 矣 ! 寡 人 實 固 , 不 足 以成 之 也 」 。 故 其 下 復 以 「 子 曰 」 起 答 辭 。 今 無 此 問 辭 ,而 猶 有 「 子 曰 」 二 字 ; 蓋 子 思 刪 其 繁 文 以 附 于 篇 , 而 所刪 有 不 盡 者 , 今 當 為 衍 文 也 。 「 博 學 之 」 以 下 , 家 語 無之 , 意 彼 有 闕 文 , 抑 此 或 子 思 所 補 也 歟 ?

  〔 一 〕 「 脩 」 原 作 「 仁 」 , 據 清 仿宋 大 字 本 改 。

    自 誠 明 , 謂 之 性 ; 自 明 誠 , 謂 之 教 。 誠 則 明 矣 ,明 則 誠 矣 。 自 , 由 也 。 德 無 不 實 而 明 無不 照 者 , 聖 人 之 德 。 所 性 而 有 者 也 , 天 道 也 。 先 明 乎 善, 而 後 能 實 其 善 者 , 賢 人 之 學 。 由 教 而 入 者 也 , 人 道 也。 誠 則 無 不 明 矣 , 明 則 可 以 至 於 誠 矣 。

      右 第 二 十 一 章 。 子 思 承 上 章 夫 子 天 道 、 人 道 之意 而 立 言 也 。 自 此 以 下 十 二 章 , 皆 子 思 之 言 , 以 反 覆 推明 此 章 之 意 。

    唯 天 下 至 誠 , 為 能 盡 其 性 ; 能 盡 其 性 , 則 能 盡 人之 性 ; 能 盡 人 之 性 , 則 能 盡 物 之 性 ; 能 盡 物 之 性 , 則 可以 贊 天 地 之 化 育 ; 可 以 贊 天 地 之 化 育 , 則 可 以 與 天 地 參矣 。 天 下 至 誠 , 謂 聖 人 之 德之 實 , 天 下 莫 能 加 也 。 盡 其 性 者 德 無 不 實 , 故 無 人 欲 之私 , 而 天 命 之 在 我 者 , 察 之 由 之 , 巨 細 精 粗 , 無 毫 髮 之不 盡 也 。 人 物 之 性 , 亦 我 之 性 , 但 以 所 賦 形 氣 不 同 而 有異 耳 。 能 盡 之 者 , 謂 知 之 無 不 明 而 處 之 無 不 當 也 。 贊 ,猶 助 也 。 與 天 地 參 , 謂 與 天 地 並 立 為 三 也 。 此 自 誠 而 明者 之 事 也 。

      右 第 二 十 二 章 。 言 天 道 也 。

    其 次 致 曲 , 曲 能 有 誠 , 誠 則 形 , 形 則 著 , 著 則 明, 明 則 動 , 動 則 變 , 變 則 化 , 唯 天 下 至 誠 為 能 化 。 其次 , 通 大 賢 以 下 凡 誠 有 未 至 者 而 言 也 。 致 , 推 致 也 。 曲, 一 偏 也 。 形 者 , 積 中 而 發 外 。 著 , 則 又 加 顯 矣 。 明 ,則 又 有 光 輝 發 越 之 盛 也 。 動 者 , 誠 能 動 物 。 變 者 , 物 從而 變 。 化 , 則 有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者 。 蓋 人 之 性 無 不 同 , 而氣 則 有 異 , 故 惟 聖 人 能 舉 其 性 之 全 體 而 盡 之 。 其 次 則 必自 其 善 端 發 見 之 偏 , 而 悉 推 致 之 , 以 各 造 其 極 也 。 曲 無不 致 , 則 德 無 不 實 , 而 形 、 著 、 動 、 變 之 功 自 不 能 已 。積 而 至 於 能 化 , 則 其 至 誠 之 妙 , 亦 不 異 於 聖 人 矣 。

      右 第 二 十 三 章 。 言 人 道 也 。

    至 誠 之 道 , 可 以 前 知 。 國 家 將 興 , 必 有 禎 祥 ; 國家 將 亡 , 必 有 妖 孽 ; 見 乎 蓍 龜 , 動 乎 四 體 。 禍 福 將 至 :善 , 必 先 知 之 ; 不 善 , 必 先 知 之 。 故 至 誠 如 神 。 見, 音 現 。 禎 祥 者 , 福 之 兆 。 妖 孽 者 , 禍 之 萌 。 蓍 , 所 以筮 。 龜 , 所 以 卜 。 四 體 , 謂 動 作 威 儀 之 閒 , 如 執 玉 高 卑, 其 容 俯 仰 之 類 。 凡 此 皆 理 之 先 見 者 也 。 然 惟 誠 之 至 極, 而 無 一 毫 私 偽 留 於 心 目 之 間 者 , 乃 能 有 以 察 其 幾 焉 。神 , 謂 鬼 神 。

      右 第 二 十 四 章 。 言 天 道 也 。

    誠 者 自 成 也 , 而 道 自 道 也 。 道 也之 道 , 音 導 。 言 誠 者 物 之 所 以 自 成 , 而 道 者 人 之 所 當 自行 也 。 誠 以 心 言 , 本 也 ; 道 以 理言 , 用 也 。 誠 者 物 之 終 始 , 不 誠 無 物 。 是 故 君 子 誠之 為 貴 。 天 下 之 物 , 皆 實 理 之 所 為 , 故必 得 是 理 , 然 後 有 是 物 。 所 得 之 理 既 盡 , 則 是 物 亦 盡 而無 有 矣 。 故 人 之 心 一 有 不 實 , 則 雖 有 所 為 亦 如 無 有 , 而君 子 必 以 誠 為 貴 也 。 蓋 人 之 心 能 無 不 實 , 乃 為 有 以 自 成, 而 道 之 在 我 者 亦 無 不 行 矣 。 誠 者 非 自 成 己 而 已 也, 所 以 成 物 也 。 成 己 , 仁 也 ; 成 物 , 知 也 。 性 之 德 也 ,合 外 內 之 道 也 , 故 時 措 之 宜 也 。 知 , 去聲 。 誠 雖 所 以 成 己 , 然 既 有 以 自 成 , 則 自 然 及 物 , 而 道亦 行 於 彼 矣 。 仁 者 體 之 存 , 知 者 用 之 發 , 是 皆 吾 性 之 固有 , 而 無 內 外 之 殊 。 既 得 於 己 , 則 見 於 事 者 , 以 時 措 之, 而 皆 得 其 宜 也 。

      右 第 二 十 五 章 。 言 人 道 也 。

    故 至 誠 無 息 。 既 無 虛 假 , 自 無 間斷 。 不 息 則 久 , 久 則 徵 , 久 , 常於 中 也 。 徵 , 驗 於 外 也 。 徵 則 悠 遠 , 悠 遠 則 博 厚 ,博 厚 則 高 明 。 此 皆 以 其 驗 於 外 者 言 之 。鄭 氏 所 謂 「 至 誠 之 德 , 著 於 四 方 」 者 是 也 。 存 諸 中 者 既久 , 則 驗 於 外 者 益 悠 遠 而 無 窮 矣 。 悠 遠 , 故 其 積 也 廣 博而 深 厚 ; 博 厚 , 故 其 發 也 高 大 而 光 明 。 博 厚 , 所 以載 物 也 ; 高 明 , 所 以 覆 物 也 ; 悠 久 , 所 以 成 物 也 。 悠久 , 即 悠 遠 , 兼 內 外 而 言 之 也 。 本 以 悠 遠 致 高 厚 , 而 高厚 又 悠 久 也 。 此 言 聖 人 與 天 地 同 用 。 博 厚 配 地 , 高明 配 天 , 悠 久 無 疆 。 此 言 聖 人 與 天 地 同體 。 如 此 者 , 不 見 而 章 , 不 動 而 變 , 無 為 而 成 。 見, 音 現 。 見 , 猶 示 也 。 不 見 而 章 , 以 配 地 而 言 也 。 不 動而 變 , 以 配 天 而 言 也 。 無 為 而 成 , 以 無 疆 而 言 也 。 天地 之 道 , 可 一 言 而 盡 也 : 其 為 物 不 貳 , 則 其 生 物 不 測 。 此 以 下 , 復 以 天 地 明 至 誠 無 息 之 功 用 。天 地 之 道 , 可 一 言 而 盡 , 不 過 曰 誠 而 已 。 不 貳 , 所 以 誠也 。 誠 故 不 息 , 而 生 物 之 多 , 有 莫 知 其 所 以 然 者 。 天地 之 道 : 博 也 , 厚 也 , 高 也 , 明 也 , 悠 也 , 久 也 。 言天 地 之 道 , 誠 一 不 貳 , 故 能 各 極 所 盛 , 而 有 下 文 生 物 之 功 。 今 夫 天 , 斯 昭 昭 之 多 ,及 其 無 窮 也 , 日 月 星 辰 繫 焉 , 萬 物 覆 焉 。 今 夫 地 , 一 撮土 之 多 , 及 其 廣 厚 , 載 華 嶽 而 不 重 , 振 河 海 而 不 洩 , 萬物 載 焉 。 今 夫 山 , 一 卷 石 之 多 , 及 其 廣 大 , 草 木 生 之 ,禽 獸 居 之 , 寶 藏 興 焉 。 今 夫 水 , 一 勺 之 多 , 及 其 不 測 ,黿 鼉 、 蛟 龍 、 魚 鱉 生 焉 , 貨 財 殖 焉 。 夫, 音 扶 。 華 、 藏 , 並 去 聲 。 卷 , 平 聲 。 勺 , 市 若 反 。 昭昭 , 猶 耿 耿 , 小 明 也 。 此 指 其 一 處 而 言 之 。 及 其 無 窮 ,猶 十 二 章 及 其 至 也 之 意 , 蓋 舉 全 體 而 言 也 。 振 , 收 也 。卷 , 區 也 。 此 四 條 , 皆 以 發 明 由 其 不 貳 不 息 以 致 盛 大 而能 生 物 之 意 。 然 天 、 地 、 山 、 川 , 實 非 由 積 累 而 後 大 ,讀 者 不 以 辭 害 意 可 也 詩 云 : 「 維 天 之 命 , 於 穆 不 已! 」 蓋 曰 天 之 所 以 為 天 也 。 「 於 乎 不 顯 ! 文 王 之 德 之 純! 」 蓋 曰 文 王 之 所 以 為 文 也 , 純 亦 不 已 。 於, 音 烏 。 乎 , 音 呼 。 詩 周 頌 維 天 之 命 篇 。 於 , 歎 辭 。 穆, 深 遠 也 。 不 顯 , 猶 言 豈 不 顯 也 。 純 , 純 一 不 雜 也 。 引此 以 明 至 誠 無 息 之 意 。 程 子 曰 : 「 天 道 不 已 , 文 王 純 於天 道 , 亦 不 已 。 純 則 無 二 無 雜 , 不 已 則 無 間 斷 先 後 。 」

      右 第 二 十 六 章 。 言 天 道 也 。

    大 哉 聖 人 之 道 ! 包 下 文 兩 節 而 言。 洋 洋 乎 ! 發 育 萬 物 , 峻 極 于 天 。 峻, 高 大 也 。 此 言 道 之 極 於 至 大 而 無 外 也 。 優 優 大 哉! 禮 儀 三 百 , 威 儀 三 千 。 優 優 , 充 足 有餘 之 意 。 禮 儀 , 經 禮 也 。 威 儀 , 曲 禮 也 。 此 言 道 之 入 於至 小 而 無 閒 也 。 待 其 人 而 後 行 。 總結 上 兩 節 。 故 曰 苟 不 至 德 , 至 道 不 凝 焉 。 至德 , 謂 其 人 。 至 道 , 指 上 兩 節 而 言 也 。 凝 , 聚 也 , 成 也。 故 君 子 尊 德 性 而 道 問 學 , 致 廣 大 而 盡 精 微 , 極 高明 而 道 中 庸 。 溫 故 而 知 新 , 敦 厚 以 崇 禮 。 尊者 , 恭 敬 奉 持 之 意 。 德 性 者 , 吾 所 受 於 天 之 正 理 。 道 ,由 也 。 溫 , 猶 燖 溫 之 溫 , 謂 故 學 之 矣 , 復 時 習 之 也 。 敦, 加 厚 也 。 尊 德 性 , 所 以 存 心 而 極 乎 道 體 之 大 也 。 道 問學 , 所 以 致 知 而 盡 乎 道 體 之 細 也 。 二 者修 德 凝 道 之 大 端 也 。 不 以 一 毫 私 意 自 蔽 , 不 以 一 毫 私 欲自 累 , 涵 泳 乎 其 所 已 知 。 敦 篤 乎 其 所 已 能 , 此 皆 存 心 之屬 也 。 析 理 則 不 使 有 毫 釐 之 差 , 處 事 則 不 使 有 過 不 及 之謬 , 理 義 則 日 知 其 所 未 知 , 節 文 則 日 謹 其 所 未 謹 , 此 皆致 知 之 屬 也 。 蓋 非 存 心 無 以 致 知 , 而 存 心 者 又 不 可 以 不致 知 。 故 此 五 句 , 大 小 相 資 , 首 尾 相 應 , 聖 賢 所 示 入 德之 方 , 莫 詳 於 此 , 學 者 宜 盡 心 焉 。 是 故 居 上 不 驕 ,為 下 不 倍 , 國 有 道 其 言 足 以 興 , 國 無 道 其 默 足 以 容 。 詩曰 「 既 明 且 哲 , 以 保 其 身 」 , 其 此 之 謂 與 ! 倍, 與 背 同 。 與 , 平 聲 。 興 , 謂 興 起 在 位 也 。 詩 大 雅 烝 民之 篇 。

      右 第 二 十 七 章 。 言 人 道 也 。

    子 曰 : 「 愚 而 好 自 用 , 賤 而 好 自 專 , 生 乎 今 之 世, 反 古 之 道 。 如 此 者 , 災 及 其 身 者 也 。 」 好, 去 聲 。 g , 古 災 字 。 以 上 孔 子 之 言 , 子 思 引 之 。 反 ,復 也 。 非 天 子 , 不 議 禮 , 不 制 度 , 不 考 文 。 此以 下 , 子 思 之 言 。 禮 , 親 疏 貴 賤 相 接 之 體 也 。 度 , 品 制。 文 , 書 名 。 今 天 下 車 同 軌 , 書 同 文 , 行 同 倫 。 行, 去 聲 。 今 , 子 思 自 謂 當 時 也 。 軌 , 轍 跡 之 度 。 倫 , 次序 之 體 。 三 者 皆 同 , 言 天 下 一 統 也 。 雖 有 其 位 , 苟無 其 德 , 不 敢 作 禮 樂 焉 ; 雖 有 其 德 , 苟 無 其 位 , 亦 不 敢作 禮 樂 焉 。 鄭 氏 曰 : 「 言 作 禮 樂 者 , 必聖 人 在 天 子 之 位 。 」 子 曰 : 「 吾 說 夏 禮 , 杞 不 足 徵也 ; 吾 學 殷 禮 , 有 宋 存 焉 ; 吾 學 周 禮 , 今 用 之 , 吾 從 周。 」 此 又 引 孔 子 之 言 。 杞 , 夏 之 後 。 徵, 證 也 。 宋 , 殷 之 後 。 三 代 之 禮 , 孔 子 皆 嘗 學 之 而 能 言其 意 ; 但 夏 禮 既 不 可 考 證 , 殷 禮 雖 存 , 又 非 當 世 之 法 ,惟 周 禮 乃 時 王 之 制 , 今 日 所 用 。 孔 子 既 不 得 位 , 則 從 周而 已 。

      右 第 二 十 八 章 。 承 上 章 為 下 不倍 而 言 , 亦 人 道 也 。

    王 天 下 有 三 重 焉 , 其 寡 過 矣 乎 ! 王, 去 聲 。 呂 氏 曰 : 「 三 重 , 謂 議 禮 、 制 度 、 考 文 。 惟 天子 得 以 行 之 , 則 國 不 異 政 , 家 不殊 俗 , 而 人 得 寡 過 矣 。 」 上 焉 者 雖 善 無 徵 , 無 徵 不信 , 不 信 民 弗 從 ; 下 焉 者 雖 善 不 尊 , 不 尊 不 信 , 不 信 民弗 從 。 上 焉 者 , 謂 時 王 以 前 , 如 夏 、 商之 禮 雖 善 , 而 皆 不 可 考 。 下 焉 者 , 謂 聖 人 在 下 , 如 孔 子雖 善 於 禮 , 而 不 在 尊 位 也 。 故 君 子 之 道 : 本 諸 身 ,徵 諸 庶 民 , 考 諸 三 王 而 不 繆 , 建 諸 天 地 而 不 悖 , 質 諸 鬼神 而 無 疑 , 百 世 以 俟 聖 人 而 不 惑 。 此 君子 , 指 王 天 下 者 而 言 。 其 道 , 即 議 禮 、 制 度 、 考 文 之 事也 。 本 諸 身 , 有 其 德 也 。 徵 諸 庶 民 , 驗 其 所 信 從 也 。 建, 立 也 , 立 於 此 而 參 於 彼 也 。 天 地 者 , 道 也 。 鬼 神 者 ,造 化 之 跡 也 。 百 世 以 俟 聖 人 而 不 惑 , 所 謂 聖 人 復 起 , 不易 吾 言 者 也 。 質 諸 鬼 神 而 無 疑 , 知 天 也 ; 百 世 以 俟聖 人 而 不 惑 , 知 人 也 。 知 天 知 人 , 知 其理 也 。 是 故 君 子 動 而 世 為 天 下 道 , 行 而 世 為 天 下 法, 言 而 世 為 天 下 則 。 遠 之 則 有 望 , 近 之 則 不 厭 。 動, 兼 言 行 而 言 。 道 , 兼 法 則 而 言 。 法 , 法 度 也 。 則 , 準則 也 。 詩 曰 : 「 在 彼 無 惡 , 在 此 無 射 ; 庶 幾 夙 夜 ,以 永 終 譽 ! 」 君 子 未 有 不 如 此 而 蚤 有 譽 於 天 下 者 也 。 惡, 去 聲 。 射 , 音 妒 , 詩 作 斁 。 詩 周 頌 振 鷺 之 篇 。 射 , 厭也 。 所 謂 此 者 , 指 本 諸 身 以 下 六 事 而 言 。

      右 第 二 十 九 章 。 承 上 章 居 上 不驕 而 言 , 亦 人 道 也 。

    仲 尼 祖 述 堯 舜 , 憲 章 文 武 ; 上 律 天 時 , 下 襲 水 土。 祖 述 者 , 遠 宗 其 道 。 憲 章 者 , 近 守 其法 。 律 天 時 者 , 法 其 自 然 之 運 。 襲 水 土 者 , 因 其 一 定 之理 。 皆 兼 內 外 該 本 末 而 言 也 。 辟 如 天 地 之 無 不 持 載, 無 不 覆 幬 , 辟 如 四 時 之 錯 行 , 如 日 月 之 代 明 。 辟, 音 譬 。 幬 , 徒 報 反 。 錯 , 猶 迭 也 。 此 言 聖 人 之 德 。 萬物 並 育 而 不 相 害 , 道 並 行 而 不 相 悖 , 小 德 川 流 , 大 德 敦化 , 此 天 地 之 所 以 為 大 也 。 悖 , 猶 背 也。 天 覆 地 載 , 萬 物 並 育 於 其 間 而 不 相 害 ; 四 時 日 月 , 錯行 代 明 而 不 相 悖 。 所 以 不 害 不 悖 者 , 小 德 之 川 流 ; 所 以並 育 並 行 者 , 大 德 之 敦 化 。 小 德者 , 全 體 之 分 ; 大 德 者 , 萬 殊 之 本 。 川 流 者 , 如 川 之 流, 脈 絡 分 明 而 往 不 息 也 。 敦 化 者 , 敦 厚 其 化 , 根 本 盛 大而 出 無 窮 也 。 此 言 天 地 之 道 , 以 見 上 文 取 辟 之 意 也 。

      右 第 三 十 章 。 言 天 道 也 。

    唯 天 下 至 聖 , 為 能 聰 明 睿 知 , 足 以 有 臨 也 ; 寬 裕溫 柔 , 足 以 有 容 也 ; 發 強 剛 毅 , 足 以 有 執 也 ; 齊 莊 中 正, 足 以 有 敬 也 ; 文 理 密 察 , 足 以 有 別 也 。 知, 去 聲 。 齊 , 側 皆 反 。 別 , 彼 列 反 。 聰 明 睿 知 , 生 知 之質 。 臨 , 謂 居 上 而 臨 下 也 。 其 下 四 者 , 乃 仁 義 禮 知 之 德。 文 , 文 章 也 。 理 , 條 理 也 。 密 , 詳 細 也 。 察 , 明 辯 也。 溥 博 淵 泉 , 而 時 出 之 。 溥 博 ,周 遍 而 廣 闊 也 。 淵 泉 , 靜 深 而 有 本 也 。 出 , 發 見 也 。 言五 者 之 德 , 充 積 於 中 , 而 以 時 發 見 於 外 也 。 溥 博 如天 , 淵 泉 如 淵 。 見 而 民 莫 不 敬 , 言 而 民 莫 不 信 , 行 而 民莫 不 說 。 見 , 音 現 。 說 , 音 悅 。 言 其 充積 極 其 盛 , 而 發 見 當 其 可 也 。 是 以 聲 名 洋 溢 乎 中 國, 施 及 蠻 貊 ; 舟 車 所 至 , 人 力 所 通 ; 天 之 所 覆 , 地 之 所載 , 日 月 所 照 , 霜 露 所 隊 ; 凡 有 血 氣 者 , 莫 不 尊 親 , 故曰 配 天 。 施 , 去 聲 。 隊 , 音 墜 。 舟 車 所至 以 下 , 蓋 極 言 之 。 配 天 , 言 其 德 之 所 及 , 廣 大 如 天 也。

      右 第 三 十 一 章 。 承 上 章 而 言 小德 之 川 流 , 亦 天 道 也 。

    唯 天 下 至 誠 , 為 能 經 綸 天 下 之 大 經 , 立 天 下 之 大本 , 知 天 地 之 化 育 。 夫 焉 有 所 倚 ? 夫 ,音 扶 。 焉 , 於 虔 反 。 經 , 綸 , 皆 治 絲 之 事 。 經 者 , 理 其緒 而 分 之 ; 綸 者 , 比 其 類 而 合 之 也 。 經 , 常 也 。 大 經 者, 五 品 之 人 倫 。 大 本 者 , 所 性 之 全 體 也 。 惟 聖 人 之 德 極誠 無 妄 , 故 於 人 倫 各 盡 其 當 然 之 實 , 而 皆 可 以 為 天 下 後世 法 , 所 謂 經 綸 之 也 。 其 於 所 性 之 全 體 , 無 一 毫 人 欲 之偽 以 雜 之 , 而 天 下 之 道 千 變 萬 化 皆 由 此 出 , 所 謂 立 之 也。 其 於 天 地 之 化 育 , 則 亦 其 極 誠 無妄 者 有 默 契 焉 , 非 但 聞 見 之 知 而 已 。 此 皆 至 誠 無 妄 , 自然 之 功 用 , 夫 豈 有 所 倚 著 於 物 而 後 能 哉 。 肫 肫 其 仁! 淵 淵 其 淵 ! 浩 浩 其 天 ! 肫 , 之 純 反 。 ○ 肫 肫 , 懇 至 貌 , 以 經 綸 而 言 也 。 淵 淵 , 靜 深 貌 , 以 立本 而 言 也 。 浩 浩 , 廣 大 貌 , 以 知 化 而 言 也 。 其 淵 其 天 ,則 非 特 如 之 而 已 。 苟 不 固 聰 明 聖 知 達 天 德 者 , 其 孰能 知 之 ? 聖 知 之 知 , 去 聲 。 固 , 猶 實 也。 鄭 氏 曰 : 「 惟 聖 人 能 知 聖 人 也 。 」

      右 第 三 十 二 章 。 承 上 章 而 言 大德 之 敦 化 , 亦 天 道 也 。 前 章 言 至 聖 之 德 , 此 章 言 至 誠 之道 。 然 至 誠 之 道 , 非 至 聖 不 能 知 ; 至 聖 之 德 , 非 至 誠 不能 為 , 則 亦 非 二 物 矣 。 此 篇 言 聖 人 天 道 之 極 致 , 至 此 而無 以 加 矣 。

    詩 曰 「 衣 錦 尚 絅 」 , 惡 其 文 之 著 也 。 故 君 子 之 道, 闇 然 而 日 章 ; 小 人 之 道 , 的 然 而 日 亡 。 君 子 之 道 : 淡而 不 厭 , 簡 而 文 , 溫 而 理 , 知 遠 之 近 , 知 風 之 自 , 知 微之 顯 , 可 與 入 德 矣 。 衣 , 去 聲 。 絅 , 口迥 反 。 惡 , 去 聲 。 闇 , 於 感 反 。 前 章 言 聖 人 之 德 , 極 其盛 矣 。 此 復 自 下 學 立 心 之 始 言 之 , 而 下 文 又 推 之 以 至 其極 也 。 詩 國 風 衛 碩 人 、 鄭 之 丰 , 皆 作 「 衣 錦 褧 衣 」 。 褧、 絅 同 。 襌 衣 也 。 尚 , 加 也 。 古 之 學 者 為 己 , 故 其 立 心如 此 。 尚 絅 故 闇 然 , 衣 錦 故 有 日 章 之 實 。 淡 、 簡 、 溫 ,絅 之 襲 於 外 也 ; 不 厭 而 文 且 理 焉 , 錦 之 美 在 中 也 。 小 人反 是 , 則 暴 於 外 而 無 實 以 繼 之 , 是 以 的 然 而 日 亡 也 。 遠之 近 , 見 於 彼 者 由 於 此 也 。 風 之 自 , 著 乎 外 者 本 乎 內 也。 微 之 顯 , 有 諸 內 者 形 諸 外 也 。 有 為 己 之 心 , 而 又 知 此三 者 , 則 知 所 謹 而 可 入 德 矣 。 故 下 文 引 詩 言 謹 獨 之 事 。 詩 云 : 「 潛 雖 伏 矣 , 亦 孔 之 昭 ! 」 故 君 子 內 省 不 疚, 無 惡 於 志 。 君 子 之 所 不 可 及 者 , 其 唯 人 之 所 不 見 乎 。 惡 , 去 聲 。 詩 小 雅 正 月 之 篇 。 承 上 文 言「 莫 見 乎 隱 、 莫 顯 乎 微 」 也 。 疚 , 病 也 。 無 惡 於 志 , 猶言 無 愧 於 心 , 此 君 子 謹 獨 之 事 也 。 詩 云 : 「 相 在 爾室 , 尚 不 愧 于 屋 漏 。 」 故 君 子 不 動 而 敬 , 不 言 而 信 。 相, 去 聲 。 詩 大 雅 抑 之 篇 。 相 , 視 也 。 屋 漏 , 室西 北 隅 也 。 承 上 文 又 言 君 子 之 戒 謹 恐 懼 , 無 時 不 然 , 不待 言 動 而 後 敬 信 , 則 其 為 己 之 功 益 加 密 矣 。 故 下 文 引 詩并 言 其 效 。 詩 曰 : 「 奏 假 無 言 , 時 靡 有 爭 。 」 是 故君 子 不 賞 而 民 勸 , 不 怒 而 民 威 於 鈇 鉞 。 假, 格 同 。 鈇 , 音 夫 。 詩 商 頌 烈 祖 之 篇 。 奏 , 進 也 。 承 上文 而 遂 及 其 效 , 言 進 而 感 格 於 神 明 之 際 , 極 其 誠 敬 , 無有 言 說 而 人 自 化 之 也 。 威 , 畏 也 。 鈇 , 莝 斫 刀 也 。 鉞 ,斧 也 。 詩 曰 : 「 不 顯 惟 德 ! 百 辟 其 刑 之 。 」 是 故 君子 篤 恭 而 天 下 平 。 詩 周 頌 烈 文 之 篇 。 不顯 , 說 見 二 十 六 章 , 此 借 引 以 為 幽 深 玄 遠 之 意 。 承 上 文言 天 子 有 不 顯 之 德 , 而 諸 侯 法 之 , 則 其 德 愈 深 而 效 愈 遠矣 。 篤 , 厚 也 。 篤 恭 , 言 不 顯 其 敬 也 。 篤 恭 而 天 下 平 ,乃 聖 人 至 德 淵 微 , 自 然 之 應 , 中 庸 之 極 功 也 詩 云 :「 予 懷 明 德 , 不 大 聲 以 色 。 」 子 曰 : 「 聲 色 之 於 以 化 民, 末 也 。 」 詩 曰 : 「 德 輶 如 毛 」 , 毛 猶 有 倫 。 「 上 天 之載 , 無 聲 無 臭 」 , 至 矣 ! 輶 , 由 、 酉 二音 。 詩 大 雅 皇 矣 之 篇 。 引 之 以 明 上 文 所 謂 不 顯 之 德 者 ,正 以 其 不 大 聲 與 色 也 。 又 引 孔 子 之 言 , 以 為 聲 色 乃 化 民之 末 務 , 今 但 言 不 大 之 而 已 , 則 猶 有 聲 色 者 存 , 是 未 足以 形 容 不 顯 之 妙 。 不 若 烝 民 之 詩 所 言 「 德 輶 如 毛 」 , 則庶 乎 可 以 形 容 矣 , 而 又 自 以 為 謂 之 毛 , 則 猶 有 可 比 者 ,是 亦 未 盡 其 妙 。 不 若 文 王 之 詩 所 言 「 上 天 之 事 , 無 聲 無臭 」 , 然 後 乃 為 不 顯 之 至 耳 。 蓋 聲 臭 有 氣 無 形 , 在 物 最為 微 妙 , 而 猶 曰 無 之 , 故 惟 此 可 以 形 容 不 顯 篤 恭 之 妙 。非 此 德 之 外 , 又 別 有 是 三 等 , 然 後 為 至 也 。

      右 第 三 十 三 章 。 子 思 因 前 章 極 致 之 言 , 反 求 其本 , 復 自 下 學 為 己 謹 獨 之 事 , 推 而 言 之 , 以 馴 致 乎 篤 恭而 天 下 平 之 盛 。 又 贊 其 妙 , 至 於 無 聲 無 臭 而 後 已 焉 。 蓋舉 一 篇 之 要 而 約 言 之 , 其 反 復 丁 寧 示 人 之 意 , 至 深 切 矣, 學 者 其 可 不 盡 心 乎 !




論 語 序 說
    史 記 世 家 曰 : 「 孔 子 名 丘 , 字 仲 尼 。 其 先 宋 人 。 父叔 梁 紇 , 母 顏 氏 。 以 魯 襄 公 二 十 二 年 , 庚 戌 之 歲 , 十 一月 庚 子 , 生 孔 子 於 魯 昌 平 鄉 陬 邑 。 為 兒 嬉 戲 , 常 陳 俎 豆, 設 禮 容 。 及 長 , 為 委 吏 , 料 量 平 ; 委吏 , 本 作 季 氏 史 。 索 隱 云 : 「 一 本 作 委 吏 , 與 孟 子 合 。」 今 從 之 。 為 司 職 吏 , 畜 蕃 息 。 職, 見 周 禮 牛 人 , 讀 為 樴 , 義 與 杙 同 , 蓋 繫 養 犧 牲 之 所 。此 官 即 孟 子 所 謂 乘 田 。 適 周 , 問 禮 於 老 子 , 既 反 ,而 弟 子 益 進 。 昭 公 二 十 五 年 甲 申 , 孔 子 年 三 十 五 , 而 昭公 奔 齊 , 魯 亂 。 於 是 適 齊 , 為 高 昭 子 家 臣 , 以 通 乎 景 公。 有 聞 韶 、 問 政 二 事 。 公 欲 封 以尼 谿 之 田 , 晏 嬰 不 可 , 公 惑 之 。 有 季 孟吾 老 之 語 。 孔 子 遂 行 , 反 乎 魯 。 定 公 元 年 壬 辰 , 孔子 年 四 十 三 , 而 季 氏 強 僭 , 其 臣 陽 虎 作 亂 專 政 。 故 孔 子不 仕 , 而 退 修 詩 、 書 、 禮 、 樂 , 弟 子 彌 眾 。 九 年 庚 子 ,孔 子 年 五 十 一 。 公 山 不 狃 以 費 畔 季 氏 , 召 , 孔 子 欲 往 ,而 卒 不 行 。 有 答 子 路 東 周 語 。 定公 以 孔 子 為 中 都 宰 , 一 年 , 四 方 則 之 , 遂 為 司 空 , 又 為大 司 寇 。 十 年 辛 丑 , 相 定 公 會 齊 侯 于 夾 谷 , 齊 人 歸 魯 侵地 。 十 二 年 癸 卯 , 使 仲 由 為 季 氏 宰 , 墮 三 都 , 收 其 甲 兵。 孟 氏 不 肯 墮 成 , 圍 之 不 克 。 十 四 年 乙 巳 , 孔 子 年 五 十六 , 攝 行 相 事 , 誅 少 正 卯 , 與 聞 國 政 。 三 月 , 魯 國 大 治。 齊 人 歸 女 樂 以 沮 之 , 季 桓 子 受 之 。 郊 又 不 致 膰 俎 於 大夫 , 孔 子 行 。 魯 世 家 以 此 以 上 皆 為 十 二年 事 。 適 衛 , 主 於 子 路 妻 兄 顏 濁 鄒 家 。 孟子 作 顏 讎 由 。 適 陳 , 過 匡 , 匡 人 以 為 陽 虎 而 拘 之 。 有 顏 淵 後 及 文 王 既 沒 之 語 。 既 解, 還 衛 , 主 蘧 伯 玉 家 , 見 南 子 。 有 矢 子路 及 未 見 好 德 之 語 。 去 適 宋 , 司 馬 桓 魋 欲 殺 之 。 有天 生 德 語 及 微 服 過 宋 事 。 又 去 , 適 陳 , 主 司 城 貞 子家 。 居 三 歲 而 反 于 衛 , 靈 公 不 能 用 。 有三 年 有 成 之 語 。 晉 趙 氏 家 臣 佛 肸 以 中 牟 畔 , 召 孔 子, 孔 子 欲 往 , 亦 不 果 。 有 答 子 路 堅 白 語及 荷 蕢 過 門 事 。 將 西 見 趙 簡 子 , 至 河 而 反 , 又 主 蘧伯 玉 家 。 靈 公 問 陳 , 不 對 而 行 , 復 如 陳 。 據論 語 則 絕 糧 當 在 此 時 。 季 桓 子 卒 , 遺 言 謂 康 子 必 召孔 子 , 其 臣 止 之 , 康 子 乃 召 冉 求 。 史 記以 論 語 歸 與 之 歎 為 在 此 時 , 又 以 孟 子 所 記 歎 辭 為 主 司 城貞 子 時 語 , 疑 不 然 。 蓋 語 孟 所 記 , 本 皆 此 一 時 語 , 而 所記 有 異 同 耳 。 孔 子 如 蔡 及 葉 。 有葉 公 問 答 子 路 不 對 、 沮 溺 耦 耕 、 荷 蓧 丈 人 等 事 。 史 記 云: 「 於 是 楚 昭 王 使 人 聘 孔 子 , 孔 子 將 往 拜 禮 , 而 陳 蔡 大夫 發 徒 圍 之 , 故 孔 子 絕 糧 於 陳 蔡 之 間 。 」 有 慍 見 及 告 子貢 一 貫 之 語 。 按 是 時 陳 蔡 臣 服 於 楚 , 若 楚 王 來 聘 孔 子 ,陳 蔡 大 夫 安 敢 圍 之 。 且 據 論 語 , 絕 糧 當 在 去 衛 如 陳 之 時。 楚 昭 王 將 以 書 社 地 封 孔 子 , 令 尹 子 西 不 可 , 乃 止。 史 記 云 「 書 社 地 七 百 里 」 , 恐 無 此 理, 時 則 有 接 輿 之 歌 。 又 反 乎 衛 , 時 靈 公 已 卒 , 衛 君輒 欲 得 孔 子 為 政 。 有 魯 衛 兄 弟 及 答 子 貢夷 齊 、 子 路 正 名 之 語 。 而 冉 求 為 季 氏 將 , 與 齊 戰 有功 , 康 子 乃 召 孔 子 , 而 孔 子 歸 魯 , 實 哀 公 之 十 一 年 丁 巳, 而 孔 子 年 六 十 八 矣 。 有 對 哀 公 及 康 子語 。 然 魯 終 不 能 用 孔 子 , 孔 子 亦 不 求 仕 , 乃 敘 書 傳禮 記 。 有 杞 宋 、 損 益 、 從 周 等 語 。 刪詩 正 樂 , 有 語 大 師 及 樂 正 之 語 。 序易 彖 、 繫 、 象 、 說 卦 、 文 言 。 有 假 我 數年 之 語 。 弟 子 蓋 三 千 焉 , 身 通 六 藝 者 七 十 二 人 。 弟子 顏 回 最 賢 , 蚤 死 , 後 惟 曾 參 得 傳 孔 子 之 道 。 十 四年 庚 申 , 魯 西 狩 獲 麟 , 有 莫 我 知 之 歎 。 孔 子 作 春 秋 。 有 知 我 罪 我 等 語 ,論 語 請 討 陳 恆 事 , 亦 在 是 年 。 明 年 辛 酉 , 子 路 死 於衛 。 十 六 年 壬 戌 、 四 月 己 丑 , 孔 子 卒 , 年 七 十 三 , 葬 魯城 北 泗 上 。 弟 子 皆 服 心 喪 三 年 而 去 , 惟 子 貢 廬 於 冢 上 ,凡 六 年 , 孔 子 生 鯉 , 字 伯 魚 , 先 卒 。 伯 魚 生 伋 , 字 子 思, 作 中 庸 。 」 子 思 學 於 曾 子 , 而 孟 子 受業 子 思 之 門 人 。
    何 氏 曰 : 「 魯 論 語 二 十 篇 。 齊 論 語 別 有 問 王 、 知道 , 凡 二 十 二 篇 , 其 二 十 篇 中 章 句 , 頗 多 於 魯 論 。 古 論出 孔 氏 壁 中 , 分 堯 曰 下 章 子 張 問 以 為 一 篇 , 有 兩 子 張 ,凡 二 十 一 篇 , 篇 次 不 與 齊 魯 論 同 。 」

    程 子 曰 : 「 論 語 之 書 , 成 於 有 子 曾 子 之 門 人 , 故其 書 獨 二 子 以 子 稱 。 」

    程 子 曰 : 「 讀 論 語 : 有 讀 了 全 然 無 事 者 ; 有 讀 了後 其 中 得 一 兩 句 喜 者 ; 有 讀 了 後 知 好 之 者 ; 有 讀 了 後 直有 不 知 手 之 舞 之 足 之 蹈 之 者 。 」

    程 子 曰 : 「 今 人 不 會 讀 書 。 如 讀 論 語 , 未 讀 時 是此 等 人 , 讀 了 後 又 只 是 此 等 人 , 便 是 不 曾 讀 。 」

    程 子 曰 : 「 頤 自 十 七 八 讀 論 語 , 當 時 已 曉 文 義 。讀 之 愈 久 , 但 覺 意 味 深 長 。 」




讀 論 語 孟 子 法 據清 仿 宋 大 字 本 補 。
    程 子 曰 : 「 學 者 當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本 。 論 語 孟 子 既 治, 則 六 經 可 不 治 而 明 矣 。 讀 書 者 當 觀 聖 人 所 以 作 經 之 意, 與 聖 人 所 以 用 心 , 聖 人 之 所 以 至 於 聖 人 , 而 吾 之 所 以未 至 者 , 所 以 未 得 者 。 句 句 而 求 之 , 晝 誦 而 味 之 , 中 夜而 思 之 , 平 其 心 , 易 其 氣 , 闕 其 疑 , 則 聖 人 之 意 可 見 矣。 」
    程 子 曰 : 「 凡 看 文 字 , 須 先 曉 其 文 義 , 然 後 可 以求 其 意 。 未 有 不 曉 文 義 而 見 意 者 也 。 」

    程 子 曰 : 「 學 者 須 將 論 語 中 諸 弟 子 問 處 便 作 自 己問 , 聖 人 答 處 便 作 今 日 耳 聞 , 自 然 有 得 。 雖 孔 孟 復 生 ,不 過 以 此 教 人 。 若 能 於 語 孟 中 深 求 玩 味 , 將 來 涵 養 成 甚生 氣 質 ! 」

    程 子 曰 : 「 凡 看 語 孟 , 且 須 熟 讀 玩 味 。 須 將 聖 人言 語 切 己 , 不 可 只 作 一 場 話 說 。 人 只 看 得 二 書 切 己 , 終身 儘 多 也 。 」

    程 子 曰 : 「 論 孟 只 剩 讀 , 便 自 意 足 。 學 者 須 是玩 味 。 若 以 語 言 解 , 意 便 不 足 。 」

    或 問 : 「 且 將 論 孟 緊 要 處 看 , 如 何 ? 」 程 子 曰 :「 固 是 好 , 但 終 是 不 浹 洽 耳 。 」

    程 子 曰 : 「 孔 子 言 語 句 句 是 自 然 , 孟 子 言 語 句 句是 事 實 。 」

    程 子 曰 : 「 學 者 先 讀 論 語 孟 子 , 如 尺 度 權 衡 相 似, 以 此 去 量 度 事 物 , 自 然 見 得 長 短 輕 重 。 」

    程 子 曰 : 「 讀 論 語 孟 子 而 不 知 道 , 所 謂 『 雖 多 ,亦 奚 以 為 』 。 」




論 語 集 注 卷 一
      學 而 第 一 此 為 書 之 首 篇 , 故 所 記 多 務 本 之 意 , 乃入 道 之 門 、 積 德 之 基 、 學 者 之 先 務 也 。 凡 十 六 章 。
    子 曰 : 「 學 而 時 習 之 , 不 亦 說 乎 ? 說、 悅 同 。 學 之 為 言 效 也 。 人 性 皆 善 , 而 覺 有 先 後 , 後 覺者 必 效 先 覺 之 所 為 , 乃 可 以 明 善 而 復 其 初 也 。 習 , 鳥 數飛 也 。 學 之 不 已 , 如 鳥 數 飛 也 。 說 , 喜 意 也 。 既 學 而 又時 時 習 之 , 則 所 學 者 熟 , 而 中 心 喜 說 , 其 進 自 不 能 已 矣。 程 子 曰 「 習 , 重 習 也 。 時 復 思 繹 , 浹 洽 於 中 , 則 說 也。 」 又 曰 : 「 學 者 , 將 以 行 之 也 。 時 習 之 , 則 所 學 者 在我 , 故 說 。 」 謝 氏 曰 : 「 時 習 者 , 無 時 而 不 習 。 坐 如 尸, 坐 時 習 也 ; 立 〔 一 〕 如 齊 , 立 時 習 也 。 」 有 朋 自遠 方 來 , 不 亦 樂 乎 ? 樂 , 音 洛 。 朋 , 同類 也 。 自 遠 方 來 , 則 近 者 可 知 。 程 子 曰 : 「 以 善 及 人 ,而 信 從 者 眾 , 故 可 樂 。 」 又 曰 : 「 說 在 心 , 樂 主 發 散 在外 。 」 人 不 知 而 不 慍 , 不 亦 君 子 乎 ? 」 慍, 紆 問 反 。 慍 , 含 怒 意 。 君 子 , 成 德 之 名 。 尹 氏 曰 : 「學 在 己 , 知 不 知 在 人 , 何 慍 之 有 。 」 程 子 曰 : 「 雖 樂 於及 人 , 不 見 是 而 無 悶 , 乃 所 謂 君 子 。 」 愚 謂 及 人 而 樂 者順 而 易 , 不 知 而 不 慍 者 逆 而 難 , 故 惟 成 德 者 能 之 。 然 德之 所 以 成 , 亦 曰 學 之 正 、 習 之 熟 、 說 之 深 , 而 不 已 焉 耳。 程 子 曰 : 「 樂 由 說 而 後 得 , 非 樂 不 足 以 語 君 子 。 」

〔 一 〕 「 立 」 , 原 作 「 一 」 , 據 清 仿宋 大 字 本 改 。

    有 子 曰 : 「 其 為 人 也 孝 弟 , 而 好 犯 上 者 , 鮮 矣 ;不 好 犯 上 , 而 好 作 亂 者 , 未 之 有 也 。 弟、 好 , 皆 去 聲 。 鮮 , 上 聲 , 下 同。 有 子 , 孔 子 弟 子 , 名 若 。 善 事 父 母 為 孝 , 善 事 兄 長 為弟 。 犯 上 , 謂 干 犯 在 上 之 人 。 鮮 , 少 也 。 作 亂 , 則 為 悖逆 爭 鬥 之 事 矣 。 此 言 人 能 孝 弟 , 則 其 心 和 順 , 少 好 犯 上, 必 不 好 作 亂 也 。 君 子 務 本 , 本 立 而 道 生 。 孝 弟 也者 , 其 為 仁 之 本 與 ! 」 與 , 平 聲 。 務 ,專 力 也 。 本 , 猶 根 也 。 仁 者 , 愛 之 理 , 心 之 德 也 。 為 仁, 猶 曰 行 仁 。 與 者 , 疑 辭 , 謙 退 不 敢 質 言 也 。 言 君 子 凡事 專 用 力 於 根 本 , 根 本 既 立 , 則 其 道 自 生 。 若 上 文 所 謂孝 弟 , 乃 是 為 仁 之 本 , 學 者 務 此 , 則 仁 道 自 此 而 生 也 。程 子 曰 : 「 孝 弟 , 順 德 也 , 故 不 好 犯 上 , 豈 復 有 逆 理 亂常 之 事 。 德 有 本 , 本 立 則 其 道 充 大 。 孝 弟 行 於 家 , 而 後仁 愛 及 於 物 , 所 謂 親 親 而 仁 民 也 。 故 為 仁 以 孝 弟 為 本 。論 性 , 則 以 仁 為 孝 弟 之 本 。 」 或 問 : 「 孝 弟 為 仁 之 本 ,此 是 由 孝 弟 可 以 至 仁 否 ? 」 曰 : 「 非 也 。 謂 行 仁 自 孝 弟始 , 孝 弟 是 仁 之 一 事 。 謂 之 行 仁 之 本 則 可 , 謂 是 仁 之 本則 不 可 。 蓋 仁 是 性 也 , 孝 弟 是 用 也 , 性 中 只 有 箇 仁 、 義、 禮 、 智 四 者 而 已 , 曷 嘗 有 孝 弟 來 。 然 仁 主 於 愛 , 愛 莫大 於 愛 親 , 故 曰 孝 弟 也 者 , 其 為 仁 之 本 與 ! 」

    子 曰 : 「 巧 言 令 色 , 鮮 矣 仁 ! 」 巧, 好 。 令 , 善 也 。 好 其 言 , 善 其 色 , 致 飾 於 外 , 務 以 悅人 , 則 人 欲 肆 而 本 心 之 德 亡 矣 。 聖 人 辭 不 迫 切 , 專 言 鮮, 則 絕 無 可 知 , 學 者 所 當 深 戒 也 。 程 子 曰 : 「 知 巧 言 令色 之 非 仁 , 則 知 仁 矣 。 」

    曾 子 曰 : 「 吾 日 三 省 吾 身 : 為 人 謀 而 不 忠 乎 ? 與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 傳 不 習 乎 ? 」 省 , 悉井 反 。 為 , 去 聲 。 傳 , 平 聲 。 曾 子 , 孔 子 弟 子 , 名 參 ,字 子 輿 。 盡 己 之 謂 忠 。 以 實 之 謂 信 。 傳 , 謂 受 之 於 師 。習 , 謂 熟 之 於 己 。 曾 子 以 此 三 者 日 省 其 身 , 有 則 改 之 ,無 則 加 勉 , 其 自 治 誠 切 如 此 , 可 謂 得 為 學 之 本 矣 。 而 三者 之 序 , 則 又 以 忠 信 為 傳 習 之 本 也 。 尹 氏 曰 : 「 曾 子 守約 , 故 動 必 求 諸 身 。 」 謝 氏 曰 : 「 諸 子 之 學 , 皆 出 於 聖人 , 其 後 愈 遠 而 愈 失 其 真 。 獨 曾 子 之 學 , 專 用 心 於 內 ,故 傳 之 無 弊 , 觀 於 子 思 孟 子 可 見 矣 。 惜 乎 ! 其 嘉 言 善 行, 不 盡 傳 於 世 也 。 其 幸 存 而 未 泯 者 , 學 者 其 可 不 盡心 乎 ! 」

    子 曰 : 「 道 千 乘 之 國 : 敬 事 而 信 , 節 用 而 愛 人 ,使 民 以 時 。 」 道 、 乘 , 皆 去 聲 。 道 , 治也 。 馬 氏 云 : 「 八 百 家 出 車 一 乘 。 」 〔 一 〕 千 乘 , 諸 侯之 國 , 其 地 可 出 兵 車 千 乘 者 也 。 敬 者 , 主 一 無 適 之 謂 。敬 事 而 信 者 , 敬 其 事 而 信 於 民 也 。 時 , 謂 農 隙 之 時 。 言治 國 之 要 , 在 此 五 者 , 亦 務 本 之 意 也 。 程 子 曰 : 「 此 言至 淺 , 然 當 時 諸 侯 果 能 此 , 亦 足 以 治 其 國 矣 。 聖 人 言 雖至 近 , 上 下 皆 通 。 此 三 言 者 , 若 推 其 極 , 堯 舜 之 治 亦 不過 此 。 若 常 人 之 言 近 , 則 淺 近 而 已 矣 。 」 楊 氏 曰 : 「 上不 敬 則 下 慢 , 不 信 則 下 疑 , 下 慢 而 疑 , 事 不 立 矣 。 敬 事而 信 , 以 身 先 之 也 。 易 曰 : 『 節 以 制 度 , 不 傷 財 , 不 害民 。 』 蓋 侈 用 則 傷 財 , 傷 財 必 至 於 害 民 , 故 愛 民 必 先 於節 用 。 然 使 之 不 以 其 時 , 則 力 本 者 不 獲 自 盡 , 雖 有 愛 人之 心 , 而 人 不 被 其 澤 矣 。 然 此 特 論 其 所 存 而 已 , 未 及 為政 也 。 苟 無 是 心 , 則 雖 有 政 , 不 行 焉 。 」 胡 氏 曰 : 「 凡此 數 者 , 又 皆 以 敬 為 主 。 」 愚 謂 五 者 反 復 相 因 , 各 有 次第 , 讀 者 宜 細 推 之 。

〔 一 〕 「 馬 氏 云 八 百 家 出 車 一 乘 」 十字 , 據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補 。

    子 曰 : 「 弟 子 入 則 孝 , 出 則 弟 , 謹 而 信 , 汎 愛 眾, 而 親 仁 。 行 有 餘 力 , 則 以 學 文 。 」 弟子 之 弟 , 上 聲 。 則 弟 之 弟 , 去 聲 。 謹 者 , 行 之 有 常 也 。信 者 , 言 之 有 實 也 。 汎 , 廣 也 。 眾 , 謂 眾 人 。 親 , 近 也。 仁 , 謂 仁 者 。 餘 力 , 猶 言 暇 日 。 以 , 用 也 。 文 , 謂 詩書 六 藝 之 文 。 程 子 曰 : 「 為 弟 子 之 職 , 力 有 餘 則 學 文 ,不 修 其 職 而 先 文 , 非 為 己 之 學 也 。 」 尹 氏 曰 : 「 德 行 ,本 也 。 文 藝 , 末 也 。 窮 其 本 末 , 知 所 先 後 , 可 以 入 德 矣。 」 洪 氏 曰 : 「 未 有 餘 力 而 學 文 , 則 文 滅 其 質 ; 有 餘 力而 不 學 文 , 則 質 勝 而 野 。 」 愚 謂 力 行 而 不 學 文 , 則 無 以考 聖 賢 之 成 法 , 識 事 理 之 當 然 , 而 所 行 或 出 於 私 意 , 非但 失 之 於 野 而 已 。

    子 夏 曰 : 「 賢 賢 易 色 , 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 , 事 君 能致 其 身 , 與 朋 友 交 言 而 有 信 。 雖 曰 未 學 , 吾 必 謂 之 學 矣。 」 子 夏 , 孔 子 弟 子 , 姓 卜 , 名 商 。 賢人 之 賢 , 而 易 其 好 色 之 心 , 好 善 有 誠 也 。 致 , 猶 委 也 。委 致 其 身 , 謂 不 有 其 身 也 。 四 者 皆 人 倫 之 大 者 , 而 行 之必 盡 其 誠 , 學 求 如 是 而 已 。 故 子 夏 言 有 能 如 是 之 人 , 苟非 生 質 之 美 , 必 其 務 學 之 至 。 雖 或 以 為 未 嘗 為 學 , 我 必謂 之 已 學 也 。 游 氏 曰 : 「 三 代 之 學 , 皆 所 以 明 人 倫 也 。能 是 四 者 , 則 於 人 倫 厚 矣 。 學 之 為 道 , 何 以 加 此 。 子 夏以 文 學 名 , 而 其 言 如 此 , 則 古 人 之 所 謂 學 者 可 知 矣 。 故學 而 一 篇 , 大 抵 皆 在 於 務 本 。 」 吳 氏 曰 : 「 子 夏 之 言 ,其 意 善 矣 。 然 辭 氣 之 間 , 抑 揚 太 過 , 其 流 之 弊 , 將 或 至於 廢 學 。 必 若 上 章 夫 子 之 言 , 然 後 為 無 弊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不 重 則 不 威 , 學 則 不 固 。 重, 厚 重 。 威 , 威 嚴 。 固 , 堅 固 也 。 輕 乎 外 者 , 必 不 能 堅乎 內 , 故 不 厚 重 則 無 威 嚴 , 而 所 學 亦 不 堅 固 也 。 主忠 信 。 人 不 忠 信 , 則 事 皆 無 實 , 為 惡 則易 , 為 善 則 難 , 故 學 者 必 以 是 為 主 焉 。 程 子 曰 : 「 人 道惟 在 忠 信 , 不 誠 則 無 物 , 且 出 入 無 時 , 莫 知 其 鄉 者 , 人心 也 。 若 無 忠 信 , 豈 復 有 物 乎 ? 」 無 友 不 如 己 者 。 無 、 毋 通 , 禁 止 辭 也 。 友 所 以 輔 仁 , 不如 己 , 則 無 益 而 有 損 。 過 則 勿 憚 改 。 」 勿, 亦 禁 止 之 辭 。 憚 , 畏 難 也 。 自 治 不 勇 , 則 惡 日 長 , 故有 過 則 當 速 改 , 不 可 畏 難 而 苟 安 也 。 程 子 曰 : 「 學 問 之道 無 他 也 , 知 其 不 善 , 則 速 改 以 從 善 而 已 。 」 程 子 曰 :「 君 子 自 修 之 道 當 如 是 也 。 」 游 氏 曰 : 「 君 子 之 道 , 以威 重 為 質 , 而 學 以 成 之 。 學 之 道 , 必 以 忠 信 為 主 , 而 以勝 己 者 輔 之 。 然 或 吝 於 改 過 , 則 終 無 以 入 德 , 而 賢 者 亦未 必 樂 告 以 善 道 , 故 以 過 勿 憚 改 終 焉 。 」

    曾 子 曰 : 「 慎 終 追 遠 , 民 德 歸 厚 矣 。 」 慎終 者 , 喪 盡 其 禮 。 追 遠 者 , 祭 盡 其 誠 。 民 德 歸 厚 , 謂 下民 化 之 , 其 德 亦 歸 於 厚 。 蓋 終 者 , 人 之 所 易 忽 也 , 而 能謹 之 ; 遠 者 , 人 之 所 易 忘 也 , 而 能 追 之 : 厚 之 道 也 。 故以 此 自 為 , 則 己 之 德 厚 , 下 民 化 之 , 則 其 德 亦 歸 於 厚 也。

    子 禽 問 於 子 貢 曰 : 「 夫 子 至 於 是 邦 也 , 必 聞 其 政, 求 之 與 ? 抑 與 之 與 ? 」 之 與 之 與 , 平聲 , 下 同 。 子 禽 , 姓 陳 , 名 亢 。 子 貢 , 姓 端 木 , 名 賜 。皆 孔 子 弟 子 。 或 曰 : 「 亢 , 子 貢 弟 子 。 」 未 知 孰 是 。 抑, 反 語 辭 。 子 貢 曰 : 「 夫 子 溫 、 良 、 恭 、 儉 、 讓 以得 之 。 夫 子 之 求 之 也 , 其 諸 異 乎 人 之 求 之 與 ? 」 溫, 和 厚 也 。 良 , 易 直 也 。 恭 , 莊 敬 也 。 儉 , 節 制 也 。 讓, 謙 遜 也 。 五 者 , 夫 子 之 盛 德 光 輝 接 於 人 者 也 。 其 諸 ,語 辭 也 。 人 , 他 人 也 。 言 夫 子 未 嘗 求 之 , 但 其 德 容 如 是, 故 時 君 敬 信 , 自 以 其 政 就 而 問 之 耳 , 非 若 他 人 必 求 之而 後 得 也 。 聖 人 過 化 存 神 之 妙 , 未 易 窺 測 , 然 即 此 而 觀, 則 其 德 盛 禮 恭 而 不 願 乎 外 , 亦 可 見 矣 。 學 者 所 當 潛 心而 勉 學 也 。 謝 氏 曰 : 「 學 者 觀 於 聖 人 威 儀 之 間 , 亦 可 以進 德 矣 。 若 子 貢 亦 可 謂 善 觀 聖 人 矣 , 亦 可 謂 善 言 德 行 矣。 今 去 聖 人 千 五 百 年 , 以 此 五 者 想 見 其 形 容 , 尚 能 使 人興 起 , 而 況 於 親 炙 之 者 乎 ? 」 張 敬 夫 曰 : 「 夫 子 至 是 邦必 聞 其 政 , 而 未 有 能 委 國 而 授 之 以 政 者 。 蓋 見 聖 人 之 儀刑 而 樂 告 之 者 , 秉 彝 好 德 之 良 心 也 , 而 私 欲 害 之 , 是 以終 不 能 用 耳 。 」

    子 曰 : 「 父 在 , 觀 其 志 ; 父 沒 , 觀 其 行 ; 三 年 無改 於 父 之 道 , 可 謂 孝 矣 。 」 行 , 去 聲 。 ○ 父 在 , 子 不 得 自 專 , 而 志 則 可 知 。 父 沒 , 然 後 其 行 可見 。 故 觀 此 足 以 知 其 人 之 善 惡 , 然 又 必 能 三 年 無 改 於 父之 道 , 乃 見 其 孝 , 不 然 , 則 所 行 雖 善 , 亦 不 得 為 孝 矣 。 ○ 尹 氏 曰 : 「 如 其 道 , 雖 終 身 無 改 可 也 。 如 其 非 道 , 何待 三 年 。 然 則 三 年 無 改 者 , 孝 子 之 心 有 所 不 忍 故 也 。 」游 氏 曰 : 「 三 年 無 改 , 亦 謂 在 所 當 改 而 可 以 未 改 者 耳 。」

    有 子 曰 : 「 禮 之 用 , 和 為 貴 。 先 王 之 道 斯 為 美 ,小 大 由 之 。 禮 者 , 天 理 之 節 文 , 人 事 之儀 則 也 。 和 者 , 從 容 不 迫 之 意 。 蓋 禮 之 為 體 雖 嚴 , 而 皆出 於 自 然 之 理 , 故 其 為 用 , 必 從 容 而 不 迫 , 乃 為 可 貴 。先 王 之 道 , 此 其 所 以 為 美 , 而 小 事 大 事 無 不 由 之 也 。 有所 不 行 , 知 和 而 和 , 不 以 禮 節 之 , 亦 不 可 行 也 。 」 承上 文 而 言 , 如 此 而 復 有 所 不 行 者, 以 其 徒 知 和 之 為 貴 而 一 於 和 , 不 復 以 禮 節 之 , 則 亦 非復 理 之 本 然 矣 , 所 以 流 蕩 忘 反 , 而 亦 不 可 行 也 。 程 子 曰: 「 禮 勝 則 離 , 故 禮 之 用 和 為 貴 。 先 王 之 道 以 斯 為 美 ,而 小 大 由 之 。 樂 勝 則 流 , 故 有 所 不 行 者 , 知 和 而 和 , 不以 禮 節 之 , 亦 不 可 行 。 」 范 氏 曰 : 「 凡 禮 之 體 主 於 敬 ,而 其 用 則 以 和 為 貴 。 敬 者 , 禮 之 所 以 立 也 ; 和 者 , 樂 之所 由 生 也 。 若 有 子 可 謂 達 禮 樂 之 本 矣 。 」 愚 謂 嚴 而 泰 ,和 而 節 , 此 理 之 自 然 , 禮 之 全 體 也 。 毫 釐 有 差 , 則 失 其中 正 , 而 各 倚 於 一 偏 , 其 不 可 行 均 矣 。

    有 子 曰 : 「 信 近 於 義 , 言 可 復 也 ; 恭 近 於 禮 , 遠恥 辱 也 ; 因 不 失 其 親 , 亦 可 宗 也 。 」 近、 遠 , 皆 去 聲 。 信 , 約 信 也 。 義 者 , 事 之 宜 也 。 復 , 踐言 也 。 恭 , 致 敬 也 。 禮 , 節 文 也 。 因 , 猶 依 也 。 宗 , 猶主 也 。 言 約 信 而 合 其 宜 , 則 言 必 可 踐 矣 。 致 恭 而 中 其 節, 則 能 遠 恥 辱 矣 。 所 依 者 不 失 其 可 親 之 人 , 則 亦 可 以 宗而 主 之 矣 。 此 言 人 之 言 行 交 際 , 皆 當 謹 之 於 始 而 慮 其 所終 , 不 然 , 則 因 仍 苟 且 之 間 , 將 有 不 勝 其 自 失 之 悔 者 矣。

    子 曰 : 「 君 子 食 無 求 飽 , 居 無 求 安 , 敏 於 事 而 慎於 言 , 就 有 道 而 正 焉 , 可 謂 好 學 也 已 。 」 好, 去 聲 。 不 求 安 飽 者 , 志 有 在 而 不 暇 及 也 。 敏 於 事 者 ,勉 其 所 不 足 。 慎 於 言 者 , 不 敢 盡 其 所 有 餘 也 。 然 猶 不 敢自 是 , 而 必 就 有 道 之 人 , 以 正 其 是 非 , 則 可 謂 好 學 矣 。凡 言 道 者 , 皆 謂 事 物 當 然 之 理 , 人 之 所 共 由 者 也 。 尹 氏曰 : 「 君 子 之 學 , 能 是 四 者 , 可 謂 篤 志 力 行 者 矣 。 然 不取 正 於 有 道 , 未 免 有 差 , 如 楊 墨 學 仁 義 而 差 者 也 , 其 流至 於 無 父 無 君 , 謂 之 好 學 可 乎 ? 」

    子 貢 曰 : 「 貧 而 無 諂 , 富 而 無 驕 , 何 如 ? 」 子 曰: 「 可 也 。 未 若 貧 而 樂 , 富 而 好 禮 者 也 。 」 樂, 音 洛 。 好 , 去 聲 。 諂 , 卑 屈 也 。 驕 , 矜 肆 也 。 常 人 溺於 貧 富 之 中 , 而 不 知 所 以 自 守 , 故 必 有 二 者 之 病 。 無 諂無 驕 , 則 知 自 守 矣 , 而 未 能 超 乎 貧 富 之 外 也 。 凡 曰 可 者, 僅 可 而 有 所 未 盡 之 辭 也 。 樂 則 心 廣 體 胖 而 忘 其 貧 , 好禮 則 安 處 善 , 樂 循 理 , 亦 不 自 知 其 富 矣 。 子 貢 貨 殖 , 蓋先 貧 後 富 , 而 嘗 用 力 於 自 守 者 , 故 以 此 為 問 。 而 夫 子 答之 如 此 , 蓋 許 其 所 已 能 , 而 勉 其 所 未至 也 。 子 貢 曰 : 「 詩 云 : 『 如 切 如 磋 , 如 琢 如 磨 。』 其 斯 之 謂 與 ? 」 磋 , 七 多 反 。 與 , 平聲 。 詩 衛 風 淇 澳 之 篇 , 言 治 骨 角 者 , 既 切 之 而 復 磋 之 ;治 玉 石 者 , 既 琢 之 而 復 磨 之 ; 治 之 已 精 , 而 益 求 其 精 也。 子 貢 自 以 無 諂 無 驕 為 至 矣 , 聞 夫 子 之 言 , 又 知 義 理 之無 窮 , 雖 有 得 焉 , 而 未 可 遽 自 足 也 , 故 引 是 詩 以 明 之 。 子 曰 : 「 賜 也 , 始 可 與 言 詩 已 矣 ! 告 諸 往 而 知 來 者。 」 往 者 , 其 所 已 言 者 。 來 者 , 其 所 未言 者 。 愚 按 : 此 章 問 答 , 其 淺 深 高 下 , 固 不 待 辨 說 而 明矣 。 然 不 切 則 磋 無 所 施 , 不 琢 則 磨 無 所 措 。 故 學 者 雖 不可 安 於 小 成 , 而 不 求 造 道 之 極 致 ; 亦 不 可 騖 於 虛 遠 , 而不 察 切 己 之 實 病 也 。

    子 曰 : 「 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 , 患 不 知 人 也 。 」 尹氏 曰 : 「 君 子 求 在 我 者 , 故 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 。 不 知 人 ,則 是 非 邪 正 或 不 能 辨 , 故 以 為 患 也 。 」

      為 政 第 二 凡 二 十 四 章 。
    子 曰 : 「 為 政 以 德 , 譬 如 北 辰 , 居 其 所 而 眾 星 共 之。 」 共 , 音 拱 , 亦 作 拱 。 政 之 為 言 正 也, 所 以 正 人 之 不 正 也 。 德 之 為 言 得 也 , 得 於 心 而 不 失 也。 北 辰 , 北 極 , 天 之 樞 也 。 居 其 所 , 不 動 也 。 共 , 向 也, 言 眾 星 四 面 旋 繞 而 歸 向 之 也 。 為 政 以 德 , 則 無 為 而 天下 歸 之 , 其 象 如 此 。 程 子 曰 : 「 為 政 以 德 , 然 後 無 為 。」 范 氏 曰 : 「 為 政 以 德 , 則 不 動 而 化 、 不 言 而 信 、 無 為而 成 。 所 守 者 至 簡 而 能 御 煩 , 所 處 者 至 靜 而 能 制 動 , 所務 者 至 寡 而 能 服 眾 。 」
    子 曰 : 「 詩 三 百 , 一 言 以 蔽 之 , 曰 『 思 無 邪 』 。」 詩 三 百 十 一 篇 , 言 三 百 者 , 舉 大 數 也。 蔽 , 猶 蓋 也 。 「 思 無 邪 」 , 魯 頌 駉 篇 之 辭 。 凡 詩 之 言, 善 者 可 以 感 發 人 之 善 心 , 惡 者 可 以 懲 創 人 之 逸 志 , 其用 歸 於 使 人 得 其 情 性 之 正 而 已 。 然其 言 微 婉 , 且 或 各 因 一 事 而 發 , 求 其 直 指 全 體 , 則 未 有若 此 之 明 且 盡 者 。 故 夫 子 言 詩 三 百 篇 , 而 惟 此 一 言 足 以盡 蓋 其 義 , 其 示 人 之 意 亦 深 切 矣 。 程 子 曰 : 「 『 思 無 邪』 者 , 誠 也 。 」 范 氏 曰 : 「 學 者 必 務 知 要 , 知 要 則 能 守約 , 守 約 則 足 以 盡 博 矣 。 經 禮 三 百 , 曲 禮 三 千 , 亦 可 以一 言 以 蔽 之 , 曰 『 毋 不 敬 』 。 」

    子 曰 : 「 道 之 以 政 , 齊 之 以 刑 , 民 免 而 無 恥 ; 道, 音 導 , 下 同 。 道 , 猶 引 導 , 謂 先 之 也 。 政 , 謂 法 制 禁令 也 。 齊 , 所 以 一 之 也 。 道 之 而 不 從 者 , 有 刑 以 一 之 也。 免 而 無 恥 , 謂 苟 免 刑 罰 。 而 無 所 羞 愧 , 蓋 雖 不 敢 為 惡, 而 為 惡 之 心 未 嘗 忘 也 。 道 之 以 德 , 齊 之 以 禮 , 有恥 且 格 。 」 禮 , 謂 制 度 品 節 也 。 格 , 至也 。 言 躬 行 以 率 之 , 則 民 固 有 所 觀 感 而 興 起 矣 , 而 其 淺深 厚 薄 之 不 一 者 , 又 有 禮 以 一 之 , 則 民 恥 於 不 善 , 而 又有 以 至 於 善 也 。 一 說 , 格 , 正 也 。 書 曰 : 「 格 其 非 心 。」 愚 謂 政 者 , 為 治 之 具 。 刑 者 , 輔 治 之 法 。 德 禮 則 所 以出 治 之 本 , 而 德 又 禮 之 本 也 。 此 其 相 為 終 始 , 雖 不 可 以偏 廢 , 然 政 刑 能 使 民 遠 罪 而 已 , 德 禮 之 效 , 則 有 以 使 民日 遷 善 而 不 自 知 。 故 治 民 者 不 可 徒 恃 其 末 , 又 當 深 探 其本 也 。

    子 曰 : 「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學 , 古者 十 五 而 入 大 學 。 心 之 所 之 謂 之 志 。 此 所 謂 學 , 即 大 學之 道 也 。 志 乎 此 , 則 念 念 在 此 而 為 之 不 厭 矣 。 三 十而 立 , 有 以 自 立 , 則 守 之 固 而 無 所 事 志矣 。 四 十 而 不 惑 , 於 事 物 之 所 當然 , 皆 無 所 疑 , 則 知 之 明 而 無 所 事 守 矣 。 五 十 而 知天 命 , 天 命 , 即 天 道 之 流 行 而 賦 於 物 者, 乃 事 物 所 以 當 然 之 故 也 。 知 此 則 知 極 其 精 , 而 不 惑 又不 足 言 矣 。 六 十 而 耳 順 , 聲 入 心通 , 無 所 違 逆 , 知 之 之 至 , 不 思 而 得 也 。 七 十 而 從心 所 欲 , 不 踰 矩 。 」 從 , 如 字 。 從 , 隨也 。 矩 , 法 度 之 器 , 所 以 為 方 者 也 。 隨 其 心 之 所 欲 , 而自 不 過 於 法 度 , 安 而 行 之 , 不 勉 而 中 也 。 程 子 曰 : 「 孔子 生 而 知 之 也 , 言 亦 由 學 而 至 , 所 以 勉 進 後 人 也 。 立 ,能 自 立 於 斯 道 也 。 不 惑 , 則 無 所 疑 矣 。 知 天 命 , 窮 理 盡性 也 。 耳 順 , 所 聞 皆 通 也 。 從 心 所 欲 , 不 踰 矩 , 則 不 勉而 中 矣 。 」 又 曰 : 「 孔 子 自 言 其 進 德 之 序 如 此 者 , 聖 人未 必 然 , 但 為 學 者 立 法 , 使 之 盈科 而 後 進 , 成 章 而 後 達 耳 。 」 胡 氏 曰 : 「 聖 人 之 教 亦 多術 , 然 其 要 使 人 不 失 其 本 心 而 已 。 欲 得 此 心 者 , 惟 志 乎聖 人 所 示 之 學 , 循 其 序 而 進 焉 。 至 於 一 疵 不 存 、 萬 理 明盡 之 後 , 則 其 日 用 之 間 , 本 心 瑩 然 , 隨 所 意 欲 , 莫 非 至理 。 蓋 心 即 體 , 欲 即 用 , 體 即 道 , 用 即 義 , 聲 為 律 而 身為 度 矣 。 」 又 曰 : 「 聖 人 言 此 , 一 以 示 學 者 當 優 游 ● 泳, 不 可 躐 等 而 進 ; 二 以 示 學 者 當 日 就 月 將 , 不 可 半 途 而廢 也 。 」 愚 謂 聖 人 生 知 安 行 , 固 無 積 累 之 漸 , 然 其 心 未嘗 自 謂 已 至 此 也 。 是 其 日 用 之 間 , 必 有 獨 覺 其 進 而 人 不及 知 者 。 故 因 其 近 似 以 自 名 , 欲 學 者 以 是 為 則 而 自 勉 ,非 心 實 自 聖 而 姑 為 是 退 託 也 。 後 凡 言 謙 辭 之 屬 , 意 皆 放此 。

    孟 懿 子 問 孝 。 子 曰 : 「 無 違 。 」 孟懿 子 , 魯 大 夫 仲 孫 氏 , 名 何 忌 。 無 違 , 謂 不 背 於 理 。 樊遲 御 , 子 告 之 曰 : 「 孟 孫 問 孝 於 我 , 我 對 曰 『 無 違 』 。」 樊 遲 , 孔 子 弟 子 , 名 須 。 御 , 為 孔 子御 車 也 。 孟 孫 , 即 仲 孫 也 。 夫 子 以 懿 子 未 達 而 不 能 問 ,恐 其 失 指 , 而 以 從 親 之 令 為 孝 , 故 語 樊 遲 以 發 之 。 樊遲 曰 : 「 何 謂 也 ? 」 子 曰 : 「 生 , 事 之 以 禮 ; 死 , 葬 之以 禮 , 祭 之 以 禮 。 」 生 事 葬 祭 , 事 親 之始 終 具 矣 。 禮 , 即 理 之 節 文 也 。 人 之 事 親 , 自 始 至 終 ,一 於 禮 而 不 苟 , 其 尊 親 也 至 矣 。 是 時 三 家 僭 禮 , 故 夫 子以 是 警 之 , 然 語 意 渾 然 , 又 若 不 專 為 三 家 發 者 , 所 以 為聖 人 之 言 也 。 胡 氏 曰 : 「 人 之 欲 孝 其 親 , 心 雖 無 窮 , 而分 則 有 限 。 得 為 而 不 為 , 與 不 得 為 而 為 之 , 均 於 不 孝 。所 謂 以 禮 者 , 為 其 所 得 為 者 而 已 矣 。 」

    孟 武 伯 問 孝 。 子 曰 : 「 父 母 唯 其 疾 之 憂 。 」 武伯 , 懿 子 之 子 , 名 彘 。 言 父 母 愛 子 之 心 , 無 所 不 至 , 惟恐 其 有 疾 病 , 常 以 為 憂 也 。 人 子 體 此 , 而 以 父 母 之 心 為心 , 則 凡 所 以 守 其 身 者 , 自 不 容 於 不 謹 矣 , 豈 不 可 以 為孝 乎 ? 舊 說 , 人 子 能 使 父 母 不 以 其 陷 於 不 義 為 憂 , 而 獨以 其 疾 為 憂 , 乃 可 謂 孝 。 亦 通 。

    子 游 問 孝 。 子 曰 : 「 今 之 孝 者 , 是 謂 能 養 。 至 於犬 馬 , 皆 能 有 養 ; 不 敬 , 何 以 別 乎 ? 」 養, 去 聲 。 別 , 彼 列 反 。 子 游 , 孔 子 弟 子 , 姓 言 , 名 偃 。養 , 謂 飲 食 供 奉 也 。 犬 馬 待 人 而 食 , 亦 若 養 然 。 言 人 畜犬 馬 , 皆 能 有 以 養 之 , 若 能 養 其 親 而 敬 不 至 , 則 與 養 犬馬 者 何 異 。 甚 言 不 敬 之 罪 , 所 以 深 警 之 也 。 胡 氏 曰 : 「世 俗 事 親 , 能 養 足 矣 。 狎 恩 恃 愛 , 而 不 知 其 漸 流 於 不 敬, 則 非 小 失 也 。 子 游 聖 門 高 弟 , 未 必 至 此 , 聖 人 直 恐 其愛 踰 於 敬 , 故 以 是 深 警 發 之 也 。

    子 夏 問 孝 。 子 曰 : 「 色 難 。 有 事 弟 子 服 其 勞 , 有酒 食 先 生 饌 , 曾 是 以 為 孝 乎 ? 」 食 , 音嗣 。 色 難 , 謂 事 親 之 際 , 惟 色 為 難 也 。 食 , 飯 也 。 先 生, 父 兄 也 。 饌 , 飲 食 之 也 。 曾 , 猶 嘗 也 。 蓋 孝 子 之 有 深愛 者 , 必 有 和 氣 ; 有 和 氣 者 , 必 有 愉 色 ; 有 愉 色 者 , 必有 婉 容 ; 故 事 親 之 際 , 惟 色 為 難 耳 , 服 勞 奉 養 未 足 為 孝也 。 舊 說 , 承 順 父 母 之 色 為 難 , 亦 通 。 程 子 曰 : 「 告 懿子 , 告 眾 人 者 也 。 告 武 伯 者 , 以 其 人 多 可 憂 之 事 。 子 游能 養 而 或 失 於 敬 , 子 夏 能 直 義 而 或 少 溫 潤 之 色 。 各 因 其材 之 高 下 , 與 其 所 失 而 告 之 , 故 不 同 也 。 」

    子 曰 : 「 吾 與 回 言 終 日 , 不 違 如 愚 。 退 而 省 其 私, 亦 足 以 發 。 回 也 不 愚 。 」 回 , 孔 子 弟子 , 姓 顏 。 字 子 淵 。 不 違 者 , 意 不 相 背 , 有 聽 受 而 無 問難 也 。 私 , 謂 燕 居 獨 處 , 非 進 見 請 問 之 時 。 發 , 謂 發 明所 言 之 理 。 愚 聞 之 師 曰 : 「 顏 子 深 潛 純 粹 , 其 於 聖 人 體段 已 具 。 其 聞 夫 子 之 言 , 默 識 心 融 , 觸 處 洞 然 , 自 有 條理 。 故 終 日 言 , 但 見 其 不 違 如 愚 人 而 已 。 及 退 省 其 私 ,則 見 其 日 用 動 靜 語 默 之 間 , 皆 足 以 發 明 夫 子 之 道 , 坦 然由 之 而 無 疑 , 然 後 知 其 不 愚 也 。 」

    子 曰 : 「 視 其 所 以 , 以 , 為 也 。為 善 者 為 君 子 , 為 惡 者 為 小 人 。 觀 其 所 由 , 觀, 比 視 為 詳 矣 。 由 , 從 也 。 事 雖 為 善 , 而 意 之 所 從 來 者有 未 善 焉 , 則 亦 不 得 為 君 子 矣 。 或 曰 : 「 由 , 行 也 。 謂所 以 行 其 所 為 者 也 。 」 察 其 所 安 。 察, 則 又 加 詳 矣 。 安 , 所 樂 也 。 所 由 雖 善 , 而 心 之 所 樂 者不 在 於 是 , 則 亦 偽 耳 , 豈 能 久 而 不 變 哉 ? 人 焉 廋 哉? 人 焉 廋 哉 ? 」 焉 , 於 虔 反 。 廋 , 所 留反 。 焉 , 何 也 。 廋 , 匿 也 。 重 言 以 深 明 之 。 程 子 曰 : 「在 己 者 能 知 言 窮 理 , 則 能 以 此 察 人 如 聖 人 也 。 」

    子 曰 : 「 溫 故 而 知 新 , 可 以 為 師 矣 。 」 溫, 尋 繹 也 。 故 者 , 舊 所 聞 。 新 者 , 今 所 得 。 言 學 能 時 習舊 聞 , 而 每 有 新 得 , 則 所 學 在 我 , 而 其 應 不 窮 , 故 可 以為 人 師 。 若 夫 記 問 之 學 , 則 無 得 於 心 , 而 所 知 有 限 , 故學 記 譏 其 「 不 足 以 為 人 師 」 , 正 與 此 意 互 相 發 也 。

    子 曰 : 「 君 子 不 器 。 」 器 者 , 各適 其 用 而 不 能 相 通 。 成 德 之 士 , 體 無 不 具 , 故 用 無 不 周, 非 特 為 一 才 一 藝 而 已 。

    子 貢 問 君 子 。 子 曰 : 「 先 行 其 言 而 後 從 之 。 」 周氏 曰 : 「 先 行 其 言 者 , 行 之 於 未 言 之 前 ; 而 後 從 之 者 ,言 之 於 既 行 之 後 。 」 范 氏 曰 : 「 子 貢 之 患 , 非 言 之 艱 而行 之 艱 , 故 告 之 以 此 。 」

    子 曰 : 「 君 子 周 而 不 比 , 小 人 比 而 不 周 。 」 周, 普 遍 也 。 比 , 偏 黨 也 。 皆 與 人 親 厚 之 意 , 但 周 公 而 比私 耳 。 君 子 小 人 所 為 不 同 , 如 陰 陽 晝 夜 , 每 每 相 反 。 然究 其 所 以 分 , 則 在 公 私 之 際 , 毫 釐 之 差 耳 。 故 聖 人 於 周比 、 和 同 、 驕 泰 之 屬 , 常 對 舉 而 互 言 之 , 欲 學 者 察 乎 兩閒 , 而 審 其 取 舍 之 幾 也 。

    子 曰 : 「 學 而 不 思 則 罔 , 思 而 不 學 則 殆 。 」 不求 諸 心 , 故 昏 而 無 得 。 不 習 其 事 , 故 危 而 不 安 。 程 子 曰: 「 博 學 、 審 問 、 慎 思 、 明 辨 、 篤 行 五 者 , 廢 其 一 , 非學 也 。 」

    子 曰 : 「 攻 乎 異 端 , 斯 害 也 已 ! 」 范氏 曰 : 「 攻 , 專 治 也 , 故 治 木 石 金 玉 之 工 曰 攻 。 異 端 ,非 聖 人 之 道 , 而 別 為 一 端 , 如 楊 墨 是 也 。 其 率 天 下 至 於無 父 無 君 , 專 治 而 欲 精 之 , 為 害 甚 矣 ! 」 程 子 曰 「 佛 氏之 言 , 比 之 楊 墨 , 尤 為 近 理 , 所 以 其 害 為 尤 甚 。 學 者 當如 淫 聲 美 色 以 遠 之 , 不 爾 , 則 駸 駸 然 入 於 其 中 矣 。 」

    子 曰 : 「 由 ! 誨 女 知 之 乎 ? 知 之 為 知 之 , 不 知 為不 知 , 是 知 也 。 」 女 , 音 汝 。 由 , 孔 子弟 子 , 姓 仲 , 字 子 路 。 子 路 好 勇 , 蓋 有 強 其 所 不 知 以 為知 者 , 故 夫 子 告 之 曰 : 我 教 女 以 知 之 之 道 乎 ! 但 所 知 者則 以 為 知 , 所 不 知 者 則 以 為 不 知 。 如 此 則 雖 或 不 能 盡 知, 而 無 自 欺 之 蔽 , 亦 不 害 其 為 知 矣 。 況 由 此 而 求 之 , 又有 可 知 之 理 乎 ?

    子 張 學 干 祿 。 子 張 , 孔 子 弟 子 ,姓 顓 孫 , 名 師 。 干 , 求 也 。 祿 , 仕 者 之 奉 也 。 子 曰: 「 多 聞 闕 疑 , 慎 言 其 餘 , 則 寡 尤 ; 多 見 闕 殆 , 慎 行 其餘 , 則 寡 悔 。 言 寡 尤 , 行 寡 悔 , 祿 在 其 中 矣 。 」 行寡 之 行 , 去 聲 。 呂 氏 曰 : 「 疑 者 所 未 信 , 殆 者 所 未 安 。」 程 子 曰 : 「 尤 , 罪 自 外 至 者 也 。 悔 , 理 自 內 出 者 也 。」 愚 謂 多 聞 見 者 學 之 博 , 闕 疑 殆 者 擇 之 精 , 慎 言 行 者 守之 約 。 凡 言 在 其 中 者 , 皆 不 求 而 自 至 之 辭 。 言 此 以 救 子張 之 失 而 進 之 也 。 程 子 曰 : 「 修 天 爵 則 人 爵 至 , 君 子 言行 能 謹 , 得 祿 之 道 也 。 子 張 學 干 祿 , 故 告 之 以 此 , 使 定其 心 而 不 為 利 祿 動 , 若 顏 閔 則 無 此 問 矣 。 或 疑 如 此 亦 有不 得 祿 者 , 孔 子 蓋 曰 耕 也 餒 在 其 中 , 惟 理 可 為 者 為 之 而已 矣 。 」

    哀 公 問 曰 : 「 何 為 則 民 服 ? 」 孔 子 對 曰 : 「 舉 直錯 諸 枉 , 則 民 服 ; 舉 枉 錯 諸 直 , 則 民 不 服 。 」 哀公 , 魯 君 , 名 蔣 。 凡 君 問 , 皆 稱 孔 子 對 曰 者 , 尊 君 也 。錯 , 捨 置 也 。 諸 , 眾 也 。 程 子 曰 : 「 舉 錯 得 義 , 則 人 心服 。 」 謝 氏 曰 : 「 好 直 而 惡 枉 , 天 下 之 至 情 也 。 順 之 則服 , 逆 之 則 去 , 必 然 之 理 也 。 然 或 無 道 以 照 之 , 則 以 直為 枉 , 以 枉 為 直 者 多 矣 , 是 以 君 子 大 居 敬 而 貴 窮 理 也 。」

    季 康 子 問 : 「 使 民 敬 、 忠 以 勸 , 如 之 何 ? 」 子 曰: 「 臨 之 以 莊 則 敬 , 孝 慈 則 忠 , 舉 善 而 教 不 能 則 勸 。 」 季 康 子 , 魯 大 夫 季 孫 氏 , 名 肥 。 莊 , 謂容 貌 端 嚴 也 。 臨 民 以 莊 , 則 民 敬 於 己 。 孝 於 親 , 慈 於 眾, 則 民 忠 於 己 。 善 者 舉 之 而 不 能者 教 之 , 則 民 有 所 勸 而 樂 於 為 善 。 張 敬 夫 曰 : 「 此 皆 在我 所 當 為 , 非 為 欲 使 民 敬 忠 以 勸 而 為 之 也 。 然 能 如 是 ,則 其 應 蓋 有 不 期 然 而 然 者 矣 。 」

    或 謂 孔 子 曰 : 「 子 奚 不 為 政 ? 」 定公 初 年 , 孔 子 不 仕 , 故 或 人 疑 其 不 為 政 也 。 子 曰 :「 書 云 : 『 孝 乎 惟 孝 、 友 于 兄 弟 , 施 於 有 政 。 』 是 亦 為政 , 奚 其 為 為 政 ? 」 書 周 書 君 陳 篇 。 書云 孝 乎 者 , 言 書 之 言 孝 如 此 也 。 善 兄 弟 曰 友 。 書 言 君 陳能 孝 於 親 , 友 於 兄 弟 , 又 能 推 廣 此 心 , 以 為 一 家 之 政 。孔 子 引 之 , 言 如 此 , 則 是 亦 為 政 矣 , 何 必 居 位 乃 為 為 政乎 ? 蓋 孔 子 之 不 仕 , 有 難 以 語 或 人 者 , 故 託 此 以 告 之 ,要 之 至 理 亦 不 外 是 。

    子 曰 : 「 人 而 無 信 , 不 知 其 可 也 。 大 車 無 輗 , 小車 無 軏 , 其 何 以 行 之 哉 ? 」 輗 , 五 兮 反。 軏 , 音 月 。 大 車 , 謂 平 地 任 載 之 車 。 輗 , 轅 端 橫 木 ,縛 軛 以 駕 牛 者 。 小 車 , 謂 田 車 、 兵 車 、 乘 車 。 軏 , 轅 端上 曲 , 鉤 衡 以 駕 馬 者 。 車 無 此 二 者 , 則 不 可 以 行 , 人 而無 信 , 亦 猶 是 也 。

    子 張 問 : 「 十 世 可 知 也 ? 」 陸 氏曰 : 「 也 , 一 作 乎 。 」 王 者 易 姓 受 命 為 一 世 。 子 張 問 自此 以 後 , 十 世 之 事 , 可 前 知 乎 ? 子 曰 : 「 殷 因 於 夏禮 , 所 損 益 , 可 知 也 ; 周 因 於 殷 禮 , 所 損 益 , 可 知 也 ;其 或 繼 周 者 , 雖 百 世 可 知 也 。 」 馬 氏 曰: 「 所 因 , 謂 三 綱 五 常 。 所 損 益 , 謂 文 質 三 統 。 」 愚 按: 三 綱 , 謂 : 君 為 臣 綱 , 父 為 子 綱 , 夫 為 妻 綱 。 五 常 ,謂 : 仁 、 義 、 禮 、 智 、 信 。 文 質 , 謂 : 夏 尚 忠 , 商 尚 質, 周 尚 文 。 三 統 , 謂 : 夏 正 建 寅 為 人 統 , 商 正 建 丑 為 地統 , 周 正 建 子 為 天 統 。 三 綱 五 常 , 禮 之 大 體 , 三 代 相 繼, 皆 因 之 而 不 能 變 。 其 所 損 益 , 不 過 文 章 制 度 小 過 不 及之 間 , 而 其 已 然 之 跡 , 今 皆 可 見 。 則 自 今 以 往 , 或 有 繼周 而 王 者 , 雖 百 世 之 遠 , 所 因 所 革 , 亦 不 過 此 , 豈 但 十世 而 已 乎 ! 聖 人 所 以 知 來 者 蓋 如 此 , 非 若後 世 讖 緯 術 數 之 學 也 。 胡 氏 曰 「 子 張 之 問 , 蓋 欲 知 來 ,而 聖 人 言 其 既 往 者 以 明 之 也 。 夫 自 修 身 以 至 於 為 天 下 ,不 可 一 日 而 無 禮 。 天 敘 天 秩 , 人 所 共 由 , 禮 之 本 也 。 商不 能 改 乎 夏 , 周 不 能 改 乎 商 , 所 謂 天 地 之 常 經 也 。 若 乃制 度 文 為 , 或 太 過 則 當 損 , 或 不 足 則 當 益 , 益 之 損 之 。與 時 宜 之 , 而 所 因 者 不 壞 , 是 古 今 之 通 義 也 。 因 往 推 來, 雖 百 世 之 遠 , 不 過 如 此 而 已 矣 。 」

    子 曰 : 「 非 其 鬼 而 祭 之 , 諂 也 。 非其 鬼 , 謂 非 其 所 當 祭 之 鬼 。 諂 , 求 媚 也 。 見 義 不 為, 無 勇 也 。 」 知 而 不 為 , 是 無 勇 也 。




論 語 集 注 卷 二
      八 佾 第 三 凡 二 十 六 章 。 通 前 篇 末二 章 , 皆 論 禮 樂 之 事 。
    孔 子 謂 季 氏 : 「 八 佾 舞 於 庭 , 是 可 忍 也 , 孰 不 可 忍也 ? 」 佾 , 音 逸 。 季 氏 , 魯 大 夫 季 孫 氏也 。 佾 , 舞 列 也 , 天 子 八 、 諸 侯 六 、 大 夫 四 、 士 二 。 每佾 人 數 , 如 其 佾 數 。 或 曰 : 「 每 佾 八 人 。 」 未 詳 孰 是 。季 氏 以 大 夫 而 僭 用 天 子 之 樂 , 孔 子 言 其 此 事 尚 忍 為 之 ,則 何 事 不 可 忍 為 。 或 曰 : 「 忍 , 容 忍 也 。 」 蓋 深 疾 之 之辭 。 范 氏 曰 : 「 樂 舞 之 數 , 自 上 而 下 , 降 殺 以 兩 而 已 ,故 兩 之 間 , 不 可 以 毫 髮 僭 差 也 。 孔 子 為 政 , 先 正 禮 樂 ,則 季 氏 之 罪 不 容 誅 矣 。 」 謝 氏 曰 : 「 君 子 於 其 所 不 當 為不 敢 須 臾 處 , 不 忍 故 也 。 而 季 氏 忍 此 矣 , 則 雖 弒 父 與 君, 亦 何 所 憚 而 不 為 乎 ? 」
    三 家 者 以 雍 徹 。 子 曰 : 「 『 相 維 辟 公 , 天 子 穆 穆』 , 奚 取 於 三 家 之 堂 ? 」 徹 , 直 列 反 。相 , 去 聲 。 三 家 , 魯 大 夫 孟 孫 、 叔 孫 、 季 孫 之 家 也 。 雍, 周 頌 篇 名 。 徹 , 祭 畢 而 收 其 俎 也 。 天 子 宗 廟 之 祭 , 則歌 雍 以 徹 , 是 時 三 家 僭 而 用 之 。 相 , 助 也 。 辟 公 , 諸 侯也 。 穆 穆 , 深 遠 之 意 , 天 子 之 容 也 。 此 雍 詩 之 辭 , 孔 子引 之 , 言 三 家 之 堂 非 有 此 事 , 亦 何 取 於 此 義 而 歌 之 乎 ?譏 其 無 知 妄 作 , 以 取 僭 竊 之 罪 。 程 子 曰 : 「 周 公 之 功 固大 矣 , 皆 臣 子 之 分 所 當 為 , 魯 安 得 獨 用 天 子 禮 樂 哉 ? 成王 之 賜 , 伯 禽 之 受 , 皆 非 也 。 其 因 襲 之 弊 , 遂 使 季 氏 僭八 佾 , 三 家 僭 雍 徹 , 故 仲 尼 譏 之 。 」

    子 曰 : 「 人 而 不 仁 , 如 禮 何 ? 人 而 不 仁 , 如 樂 何? 」 游 氏 曰 「 人 而 不 仁 , 則 人 心 亡 矣 ,其 如 禮 樂 何 哉 ? 言 雖 欲 用 之 , 而禮 樂 不 為 之 用 也 。 」 程 子 曰 : 「 仁 者 天 下 之 正 理 。 失 正理 , 則 無 序 而 不 和 。 」 李 氏 曰 : 「 禮 樂 待 人 而 後 行 , 苟非 其 人 , 則 雖 玉 帛 交 錯 , 鐘 鼓 鏗 鏘 , 亦 將 如 之 何 哉 ? 」然 記 者 序 此 於 八 佾 雍 徹 之 後 , 疑 其 為 僭 禮 樂 者 發 也 。

    林 放 問 禮 之 本 。 林 放 , 魯 人 。 見世 之 為 禮 者 , 專 事 繁 文 , 而 疑 其 本 之 不 在 是 也 , 故 以 為問 。 子 曰 : 「 大 哉 問 ! 孔 子 以 時方 逐 末 , 而 放 獨 有 志 於 本 , 故 大 其 問 。 蓋 得 其 本 , 則 禮之 全 體 無 不 在 其 中 矣 。 禮 , 與 其 奢 也 , 寧 儉 ; 喪 ,與 其 易 也 , 寧 戚 。 」 易 , 去 聲 。 易 , 治也 。 孟 子 曰 : 「 易 其 田 疇 。 」 在 喪 禮 , 則 節 文 習 熟 , 而無 哀 痛 慘 怛 之 實 者 也 。 戚 則 一 於 哀 , 而 文 不 足 耳 。 禮 貴得 中 , 奢 易 則 過 於 文 , 儉 戚 則 不 及 而 質 , 二 者 皆 未 合 禮。 然 凡 物 之 理 , 必 先 有 質 而 後 有 文 , 則 質 乃 禮 之 本 也 。范 氏 曰 : 「 夫 祭 與 其 敬 不 足 而 禮 有 餘 也 , 不 若 禮 不 足 而敬 有 餘 也 , 喪 與 其 哀 不 足 而 禮 有 餘 也 , 不 若 禮 不 足 而 哀有 餘 也 。 禮 失 之 奢 , 喪 失 之 易 , 皆 不 能 反 本 , 而 隨 其 末故 也 。 禮 奢 而 備 , 不 若 儉 而 不 備 之 愈 也 ; 喪 易 而 文 , 不若 戚 而 不 文 之 愈 也 。 儉 者 物 之 質 , 戚 者 心 之 誠 , 故 為 禮之 本 。 」 楊 氏 曰 : 「 禮 始 諸 飲 食 , 故 汙 尊 而 抔 飲 , 為 之簠 、 簋 、 籩 、 豆 、 罍 、 爵 之 飾 , 所 以 文 之 也 , 則 其 本 儉而 已 。 喪 不 可 以 徑 情 而 直 行 , 為 之 衰 麻 哭 踴 之 數 , 所 以節 之 也 , 則 其 本 戚 而 已 。 周 衰 , 世 方 以 文 滅 質 , 而 林 放獨 能 問 禮 之 本 , 故 夫 子 大 之 , 而 告 之 以 此 。 」

    子 曰 : 「 夷 狄 之 有 君 , 不 如 諸 夏 之 亡 也 。 」 吳氏 曰 : 「 亡 , 古 無 字 , 通 用 。 」 程 子 曰 : 「 夷 狄 且 有 君長 , 不 如 諸 夏 之 僭 亂 , 反 無 上 下 之 分 也 。 」 尹 氏 曰 : 「孔 子 傷 時 之 亂 而 歎 之 也 。 亡 , 非 實 亡 也 , 雖 有 之 , 不 能盡 其 道 爾 。 」

    季 氏 旅 於 泰 山 。 子 謂 冉 有 曰 : 「 女 弗 能 救 與 ? 」對 曰 : 「 不 能 。 」 子 曰 : 「 嗚 呼 ! 曾 謂 泰 山 , 不 如 林 放乎 ? 」 女 , 音 汝 。 與 , 平 聲 。 旅 , 祭 名。 泰 山 , 山 名 , 在 魯 地 。 禮 , 諸 侯 祭 封 內 山 川 , 季 氏 祭之 , 僭 也 。 冉 有 , 孔 子 弟 子 , 名 求 , 時 為 季 氏 宰 。 救 ,謂 救 其 陷 於 僭 竊 之 罪 。 嗚 呼 , 歎 辭 。 言 神 不 享 非 禮 , 欲季 氏 知 其 無 益 而 自 止 , 又 進 林 放 以 厲 冉 有 也 。 范 氏 曰 :「 冉 有 從 季 氏 , 夫 子 豈 不 知 其 不 可 告 也 , 然 而 聖 人 不 輕絕 人 。 盡 己 之 心 , 安 知 冉 有 之 不 能 救 、 季 氏 之 不 可 諫 也。 既 不 能 正 , 則 美 林 放 以 明 泰 山 之 不 可 誣 , 是 亦 教 誨 之道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無 所 爭 , 必 也 射 乎 ! 揖 讓 而 升 , 下而 飲 , 其 爭 也 君 子 。 」 飲 , 去 聲 。 揖 讓而 升 者 , 大 射 之 禮 , 耦 進 三 揖 而 後 升 堂 也 。 下 而 飲 , 謂射 畢 揖 降 , 以 俟 眾 耦 皆 降 , 勝 者 乃 揖 不 勝 者 升 , 取 觶 立飲 也 。 言 君 子 恭 遜 不 與 人 爭 , 惟 於 射 而 後 有 爭 。 然 其 爭也 , 雍 容 揖 遜 乃 如 此 , 則 其 爭 也 君 子 , 而 非 若 小 人 之 爭矣 。

    子 夏 問 曰 : 「 『 巧 笑 倩 兮 , 美 目 盼 兮 , 素 以 為 絢兮 。 』 何 謂 也 ? 」 倩 , 七 練 反 。 盼 , 普莧 反 。 絢 , 呼 縣 反 。 此 逸 詩 也 。 倩 , 好 口 輔 也 。 盼 , 目黑 白 分 也 。 素 , 粉 地 , 畫 之 質 也 。 絢 , 采 色 , 畫 之 飾 也。 言 人 有 此 倩 盼 之 美 質 , 而 又 加 以 華 采 之 飾 , 如 有 素 地而 加 采 色 也 。 子 夏 疑 其 反 謂 以 素 為 飾 , 故 問 之 。 子曰 : 「 繪 事 後 素 。 」 繪 , 胡 對 反 。 繪 事, 繪 畫 之 事 也 。 後 素 , 後 於 素 也 。 考 工 記 曰 : 「 繪 畫 之事 後 素 功 。 」 謂 先 以 粉 地 為 質 , 而 後 施 五 采 , 猶 人 有 美質 , 然 後 可 加 文 飾 。 曰 : 「 禮 後 乎 ? 」 子 曰 : 「 起予 者 商 也 ! 始 可 與 言 詩 已 矣 。 」 禮 必 以忠 信 為 質 , 猶 繪 事 必 以 粉 素 為 先 。 起 , 猶 發 也 。 起 予 ,言 能 起 發 我 之 志 意 。 謝 氏 曰 : 「 子 貢 因 論 學 而 知 詩 , 子夏 因 論 詩 而 知 學 , 故 皆 可 與 言 詩 。 」 楊 氏 曰 : 「 『 甘 受和 , 白 受 采 , 忠 信 之 人 , 可 以 學 禮 。 苟 無 其 質 , 禮 不 虛行 』 。 此 『 繪 事 後 素 』 之 說 也 。 孔 子 曰 『 繪 事 後 素 』 ,而 子 夏 曰 『 禮 後 乎 』 , 可 謂 能 繼 其 志 矣 。 非 得 之 言 意 之表 者 能 之 乎 ? 商 賜 可 與 言 詩 者 以 此 。 若 夫 玩 心 於 章 句 之末 , 則 其 為 詩 也 固 而 已 矣 。 所 謂 起 予 , 則 亦 相 長 之 義 也。 」

    子 曰 : 「 夏 禮 吾 能 言 之 , 杞 不 足 徵 也 ; 殷 禮 吾 能言 之 , 宋 不 足 徵 也 。 文 獻 不 足 故 也 , 足 則 吾 能 徵 之 矣 。」 杞 , 夏 之 後 。 宋 , 殷 之 後 。 徵 , 證 也。 文 , 典 籍 也 。 獻 , 賢 也 。 言 二 代 之 禮 , 我 能 言 之 , 而二 國 不 足 取 以 為 證 , 以 其 文 獻 不足 故 也 。 文 獻 若 足 , 則 我 能 取 之 , 以 證 君 言 矣 。

    子 曰 : 「 禘 自 既 灌 而 往 者 , 吾 不 欲 觀 之 矣 。 」 禘, 大 計 反 。 趙 伯 循 曰 : 「 禘 , 王 者 之 大 祭 也 。 王 者 既 立始 祖 之 廟 , 又 推 始 祖 所 自 出 之 帝 , 祀 之 於 始 祖 之 廟 , 而以 始 祖 配 之 也 。 成 王 以 周 公 有 大 勳 勞 , 賜 魯 重 祭 。 故 得禘 於 周 公 之 廟 , 以 文 王 為 所 出 之 帝 , 而 周 公 配 之 , 然 非禮 矣 。 」 灌 者 , 方 祭 之 始 , 用 鬱 鬯 之 酒 灌 地 , 以 降 神 也。 魯 之 君 臣 , 當 此 之 時 , 誠 意 未 散 , 猶 有 可 觀 , 自 此 以後 , 則 浸 以 懈 怠 而 無 足 觀 矣 。 蓋 魯 祭 非 禮 , 孔 子 本 不 欲觀 , 至 此 而 失 禮 之 中 又 失 禮 焉 , 故 發 此 歎 也 。 謝 氏 曰 :「 夫 子 嘗 曰 : 『 我 欲 觀 夏 道 , 是 故 之 杞 , 而 不 足 徵 也 ;我 欲 觀 殷 道 , 是 故 之 宋 , 而 不 足 徵 也 。 』 又 曰 : 『 我 觀周 道 , 幽 厲 傷 之 , 吾 舍 魯 何 適 矣 。 魯 之 郊 禘 非 禮 也 , 周公 其 衰 矣 ! 』 考 之 杞 宋 已 如 彼 , 考 之 當 今 又 如 此 , 孔 子所 以 深 歎 也 。 」

    或 問 禘 之 說 。 子 曰 : 「 不 知 也 。 知 其 說 者 之 於 天下 也 , 其 如 示 諸 斯 乎 ! 」 指 其 掌 。 先 王報 本 追 遠 之 意 , 莫 深 於 禘 。 非 仁 孝 誠 敬 之 至 , 不 足 以 與此 , 非 或 人 之 所 及 也 。 而 不 王 不 禘 之 法 , 又 魯 之 所 當 諱者 , 故 以 不 知 答 之 。 示 , 與 視 同 。 指 其 掌 , 弟 子 記 夫 子言 此 而 自 指 其 掌 , 言 其 明 且 易 也 。 蓋 知 禘 之 說 , 則 理 無不 明 , 誠 無 不 格 , 而 治 天 下 不 難 矣 。 聖 人 於 此 , 豈 真 有所 不 知 也 哉 ?

    祭 如 在 , 祭 神 如 神 在 。 程 子 曰 :「 祭 , 祭 先 祖 也 。 祭 神 , 祭 外 神 也 。 祭 先 主 於 孝 , 祭 神主 於 敬 。 」 愚 謂 此 門 人 記 孔 子 祭 祀 之 誠 意 。 子 曰 :「 吾 不 與 祭 , 如 不 祭 。 」 與 , 去 聲 。 又記 孔 子 之 言 以 明 之 。 言 己 當 祭 之 時 , 或 有 故 不 得 與 , 而使 他 人 攝 之 , 則 不 得 致 其 如 在 之 誠 。 故 雖 已 祭 , 而 此 心缺 然 , 如 未 嘗 祭 也 。 范 氏 曰 : 「 君 子 之 祭 , 七 日 戒 , 三日 齊 , 必 見 所 祭 者 , 誠 之 至 也 。 是 故 郊 則 天 神 格 , 廟 則人 鬼 享 , 皆 由 己 以 致 之 也 。 有 其 誠 則 有 其 神 , 無 其 誠 則無 其 神 , 可 不 謹 乎 ? 吾 不 與 祭 如不 祭 , 誠 為 實 , 禮 為 虛 也 。 」

    王 孫 賈 問 曰 : 「 與 其 媚 於 奧 , 寧 媚 於 灶 , 何 謂 也? 」 王 孫 賈 , 衛 大 夫 。 媚 , 親 順 也 。 室西 南 隅 為 奧 。 灶 者 , 五 祀 之 一 , 夏 所 祭 也 。 凡 祭 五 祀 ,皆 先 設 主 而 祭 於 其 所 , 然 後 迎 尸 而 祭 於 奧 , 略 如 祭 宗 廟之 儀 。 如 祀 灶 , 則 設 主 於 灶 陘 , 祭 畢 , 而 更 設 饌 於 奧 以迎 尸 也 。 故 時 俗 之 語 , 因 以 奧 有 常 尊 , 而 非 祭 之 主 ; 灶雖 卑 賤 , 而 當 時 用 事 。 喻 自 結 於 君 , 不 如 阿 附 權 臣 也 。賈 , 衛 之 權 臣 , 故 以 此 諷 孔 子 。 子 曰 : 「 不 然 , 獲罪 於 天 , 無 所 禱 也 。 」 天 , 即 理 也 ; 其尊 無 對 , 非 奧 灶 之 可 比 也 。 逆 理 , 則 獲 罪 於 天 矣 , 豈 媚於 奧 灶 所 能 禱 而 免 乎 ? 言 但 當 順 理 , 非 特 不 當 媚 灶 , 亦不 可 媚 於 奧 也 。 謝 氏 曰 : 「 聖 人 之 言 , 遜 而 不 迫 。 使 王孫 賈 而 知 此 意 , 不 為 無 益 ; 使 其 不 知 , 亦 非 所 以 取 禍 。」

    子 曰 : 「 周 監 於 二 代 , 郁 郁 乎 文 哉 ! 吾 從 周 。 」 郁 , 於 六 反 。 監 , 視 也 。 二 代 , 夏 商 也。 言 其 視 二 代 之 禮 而 損 益 之 。 郁 郁 , 文 盛 貌 。 尹 氏 曰 :「 三 代 之 禮 至 周 大 備 , 夫 子 美 其 文 而 從 之 。 」

    子 入 大 廟 , 每 事 問 。 或 曰 : 「 孰 謂 鄹 人 之 子 知 禮乎 ? 入 大 廟 , 每 事 問 。 」 子 聞 之 曰 : 「 是 禮 也 。 」 大, 音 泰 。 鄹 , 側 留 反 。 大 廟 , 魯 周 公 廟 。 此 蓋 孔 子 始 仕之 時 , 入 而 助 祭 也 。 鄹 , 魯 邑 名 。 孔 子 父 叔 梁 紇 , 嘗 為其 邑 大 夫 。 孔 子 自 少 以 知 禮 聞 , 故 或 人 因 此 而 譏 之 。 孔子 言 是 禮 者 , 敬 謹 之 至 , 乃 所 以 為 禮 也 。 尹 氏 曰 : 「 禮者 , 敬 而 已 矣 。 雖 知 亦 問 , 謹 之 至 也 , 其 為 敬 莫 大 於 此。 謂 之 不 知 禮 者 , 豈 足 以 知 孔 子 哉 ? 」

    子 曰 : 「 射 不 主 皮 , 為 力 不 同 科 , 古 之 道 也 。 」 為 , 去 聲 。 射 不 主 皮 , 鄉 射 禮 文 。 為 力不 同 科 , 孔 子 解 禮 之 意 如 此 也 。 皮 , 革 也 , 布 侯 而 棲 革於 其 中 以 為 的 , 所 謂 鵠 也 。 科 , 等 也 。 古 者 射 以 觀 德 ,但 主 於 中 , 而 不 主 於 貫 革 , 蓋 以 人 之 力 有 強 弱 , 不 同 等也 。 記 曰 : 「 武 王 克 商 , 散 軍 郊 射 , 而 貫 革 之 射 息 。 」正 謂 此 也 。 周 衰 , 禮 廢 , 列 國 兵 爭 , 復 尚 貫 革 , 故孔 子 歎 之 。 楊 氏 曰 : 「 中 可 以 學 而 能 , 力 不 可 以 強 而 至。 聖 人 言 古 之 道 , 所 以 正 今 之 失 。 」

    子 貢 欲 去 告 朔 之 餼 羊 。 去 , 起 呂反 。 告 , 古 篤 反 。 餼 , 許 氣 反 。 告 朔 之 禮 : 古 者 天 子 常以 季 冬 , 頒 來 歲 十 二 月 之 朔 于 諸 侯 , 諸 侯 受 而 藏 之 祖 廟。 月 朔 , 則 以 特 羊 告 廟 , 請 而 行 之 。 餼 , 生 牲 也 。 魯 自文 公 始 不 視 朔 , 而 有 司 猶 供 此 羊 , 故 子 貢 欲 去 之 。 子曰 : 「 賜 也 , 爾 愛 其 羊 , 我 愛 其 禮 。 」 愛, 猶 惜 也 。 子 貢 蓋 惜 其 無 實 而 妄 費 。 然 禮 雖 廢 , 羊 存 ,猶 得 以 識 之 而 可 復 焉 。 若 併 去 其 羊 , 則 此 禮 遂 亡 矣 , 孔子 所 以 惜 之 。 楊 氏 曰 : 「 告 朔 , 諸 侯 所 以 命 於 君 親 ,禮 之 大 者 。 魯 不 視 朔 矣 , 然 羊 存 則 告 朔 之 名 未 泯 , 而 其實 因 可 舉 。 此 夫 子 所 以 惜 之 也 。 」

    子 曰 : 「 事 君 盡 禮 , 人 以 為 諂 也 。 」 黃氏 曰 : 「 孔 子 於 事 君 之 禮 , 非 有 所 加 也 , 如 是 而 後 盡 爾。 時 人 不 能 , 反 以 為 諂 。 故 孔 子 言 之 , 以 明 禮 之 當 然 也。 」 程 子 曰 : 「 聖 人 事 君 盡 禮 , 當 時 以 為 諂 。 若 他 人 言之 , 必 曰 我 事 君 盡 禮 , 小 人 以 為 諂 , 而 孔 子 之 言 止 於 如此 。 聖 人 道 大 德 宏 , 此 亦 可 見 。 」

    定 公 問 : 「 君 使 臣 , 臣 事 君 , 如 之 何 ? 」 孔 子 對曰 : 「 君 使 臣 以 禮 , 臣 事 君 以 忠 。 」 定公 , 魯 君 , 名 宋 。 二 者 皆 理 之 當 然 , 各 欲 自 盡 而 已 。 呂氏 曰 : 「 使 臣 不 患 其 不 忠 , 患 禮 之 不 至 ; 事 君 不 患 其 無禮 , 患 忠 之 不 足 。 」 尹 氏 曰 : 「 君 臣 以 義 合 者 也 。 故 君使 臣 以 禮 , 則 臣 事 君 以 忠 。 」

    子 曰 : 「 關 雎 , 樂 而 不 淫 , 哀 而 不 傷 。 」 樂, 音 洛 。 關 雎 , 周 南 國 風 詩 之 首 篇 也 。 淫 者 , 樂 之 過 而失 其 正 者 也 。 傷 者 , 哀 之 過 而 害 於 和 者 也 。 關 雎 之 詩 ,言 后 妃 之 德 , 宜 配 君 子 。 求 之 未 得 , 則 不 能 無 寤 寐 反 側之 憂 ; 求 而 得 之 , 則 宜 其 有 琴 瑟 鐘 鼓 之 樂 。 蓋 其 憂 雖 深而 不 害 於 和 , 其 樂 雖 盛 而 不 失 其 正 , 故 夫 子 稱 之 如 此 。欲 學 者 玩 其 辭 , 審 其 音 , 而 有 以 識 其 性 情 之 正 也 。

    哀 公 問 社 於 宰 我 。 宰 我 對 曰 : 「 夏 后 氏 以 松 , 殷人 以 柏 , 周 人 以 栗 , 曰 使 民 戰 栗 。 」 宰我 , 孔 子 弟 子 , 名 予 。 三 代 之 社 不 同 者 , 古 者 立 社 , 各樹 其 土 之 所 宜 木 以 為 主 也 。 戰 栗 , 恐 懼 貌 。 宰 我 又 言 周所 以 用 栗 之 意 如 此 。 豈 以 古 者 戮 人 於 社 , 故 附 會 其 說 與? 子 聞 之 曰 : 「 成 事 不 說 , 遂 事 不 諫 , 既 往 不 咎 。」 遂 事 , 謂 事 雖 未 成 , 而 勢 不 能 已 者 。孔 子 以 宰 我 所 對 , 非 立 社 之 本 意 , 又 啟 時 君 殺 伐 之 心 ,而 其 言 已 出 , 不 可 復 救 , 故 歷 言 此 以 深 責 之 , 欲 使 謹 其後 也 。 尹 氏 曰 : 「 古 者 各 以 所 宜 木 名 其 社 , 非 取 義 於 木也 。 宰 我 不 知 而 妄 對 , 故 夫 子 責 之 。 」

    子 曰 : 「 管 仲 之 器 小 哉 ! 」 管 仲, 齊 大 夫 , 名 夷 吾 , 相 桓 公 霸 諸 侯 。 器 小 , 言 其 不 知 聖賢 大 學 之 道 , 故 局 量 褊 淺 、 規 模 卑 狹 , 不 能 正 身 修 德 以致 主 於 王 道 。 或 曰 : 「 管 仲 儉 乎 ? 」 曰 : 「 管 氏 有三 歸 , 官 事 不 攝 , 焉 得 儉 ? 」 焉 , 於 虔反 。 或 人 蓋 疑 器 小 之 為 儉 。 三 歸 , 臺 名 。 事 見 說 苑 。 攝, 兼 也 。 家 臣 不 能 具 官 , 一 人 常 兼 數 事 。 管 仲 不 然 , 皆言 其 侈 。 「 然 則 管 仲 知 禮 乎 ? 」 曰 : 「 邦 君 樹 塞 門, 管 氏 亦 樹 塞 門 ; 邦 君 為 兩 君 之 好 , 有 反 坫 , 管 氏 亦 有反 坫 。 管 氏 而 知 禮 , 孰 不 知 禮 ? 」 好 ,去 聲 。 坫 , 丁 念 反 。 或 人 又 疑 不 儉 為 知 禮 。 屏 謂 之 樹 。塞 , 猶 蔽 也 。 設 屏 於 門 , 以 蔽 內 外 也 。 好 , 謂 好 會 。 坫, 在 兩 楹 之 間 , 獻 酬 飲 畢 , 則 反 爵 於 其 上 。 此 皆 諸 侯 之禮 , 而 管 仲 僭 之 , 不 知 禮 也 。 愚 謂 孔 子 譏 管 仲 之 器 小 ,其 旨 深 矣 。 或 人 不 知 而 疑 其 儉 , 故 斥 其 奢 以 明 其 非 儉 。或 又 疑 其 知 禮 , 故 又 斥 其 僭 , 以 明 其 不 知 禮 。 蓋 雖 不 復明 言 小 器 之 所 以 然 , 而 其 所 以 小 者 , 於 此 亦 可 見 矣 。 故程 子 曰 「 奢 而 犯 禮 , 其 器 之 小 可 知 。 蓋 器 大 , 則 自 知 禮而 無 此 失 矣 。 」 此 言 當 深 味 也 。 蘇 氏 曰 : 「 自 修 身 正 家以 及 於 國 , 則 其 本 深 , 其 及 者 遠 , 是 謂 大 器 。 揚 雄 所 謂『 大 器 猶 規 矩 準 繩 』 , 先 自 治 而 後 治 人 者 是 也 。 管 仲 三歸 反 坫 , 桓 公 內 嬖 六 人 , 而 霸 天 下 , 其 本 固 已 淺 矣 。 管仲 死 , 桓 公 薨 , 天 下 不 復 宗 齊 。 」 楊 氏 曰 : 「 夫 子 大 管仲 之 功 而 小 其 器 。 蓋 非 王 佐 之 才 , 雖 能 合 諸 侯 、 正 天 下, 其 器 不 足 稱 也 。 道 學 不 明 , 而王 霸 之 略 混 為 一 途 。 故 聞 管 仲 之 器 小 , 則 疑 其 為 儉 , 以不 儉 告 之 , 則 又 疑 其 知 禮 。 蓋 世 方 以 詭 遇 為 功 , 而 不 知為 之 範 , 則 不 悟 其 小 宜 矣 。 」

    子 語 魯 大 師 樂 。 曰 : 「 樂 其 可 知 也 : 始 作 , 翕 如也 ; 從 之 , 純 如 也 , 皦 如 也 , 繹 如 也 , 以 成 。 」 語, 去 聲 。 大 , 音 泰 。 從 , 音 縱 。 語 , 告 也 。 大 師 , 樂 官名 。 時 音 樂 廢 缺 , 故 孔 子 教 之 。 翕 , 合 也 。 從 , 放 也 。純 , 和 也 。 皦 , 明 也 。 繹 , 相 續 不 絕 也 。 成 , 樂 之 一 終也 。 謝 氏 曰 : 「 五 音 六 律 不 具 , 不 足 以 為 樂 。 翕 如 , 言其 合 也 。 五 音 合 矣 , 清 濁 高 下 , 如 五 味 之 相 濟 而 後 和 ,故 曰 純 如 。 合 而 和 矣 , 欲 其 無 相 奪 倫 , 故 曰 皦 如 , 然 豈宮 自 宮 而 商 自 商 乎 ? 不 相 反 而 相 連 , 如 貫 珠 可 也 , 故 曰繹 如 也 , 以 成 。 」

    儀 封 人 請 見 。 曰 : 「 君 子 之 至 於 斯 也 , 吾 未 嘗 不得 見 也 。 」 從 者 見 之 。 出 曰 : 「 二 三 子 , 何 患 於 喪 乎 ?天 下 之 無 道 也 久 矣 , 天 將 以 夫 子 為 木 鐸 。 」 請見 、 見 之 之 見 , 賢 遍 反 。 從 、 喪 , 皆 去 聲 。 儀 , 衛 邑 。封 人 , 掌 封 疆 之 官 , 蓋 賢 而 隱 於 下 位 者 也 。 君 子 , 謂 當時 賢 者 。 至 此 皆 得 見 之 , 自 言 其 平 日 不 見 絕 於 賢 者 , 而求 以 自 通 也 。 見 之 , 謂 通 使 得 見 。 喪 , 謂 失 位 去 國 , 禮曰 「 喪 欲 速 貧 」 是 也 。 木 鐸 , 金 口 木 舌 , 施 政 教 時 所 振, 以 警 眾 者 也 。 言 亂 極 當 治 , 天 必 將 使 夫 子 得 位 設 教 ,不 久 失 位 也 。 封 人 一 見 夫 子 而 遽 以 是 稱 之 , 其 所 得 於 觀感 之 間 者 深 矣 。 或 曰 : 「 木 鐸 所 以 s 于 道 路 , 言 天 使 夫子 失 位 , 周 流 四 方 以 行 其 教 , 如 木 鐸 之 s 于 道 路 也 。 」

    子 謂 韶 , 「 盡 美 矣 , 又 盡 善 也 。 」 謂 武 , 「 盡 美矣 , 未 盡 善 也 」 。 韶 , 舜 樂 。 武 , 武 王樂 。 美 者 , 聲 容 之 盛 。 善 者 , 美 之 實 也 。 舜 紹 堯 致 治 ,武 王 伐 紂 救 民 , 其 功 一 也 , 故 其 樂 皆 盡 美 。 然 舜 之 德 ,性 之 也 , 又 以 揖 遜 而 有 天 下 ; 武 王 之 德 , 反 之 也 , 又 以征 誅 而 得 天 下 , 故 其 實 有 不 同 者 。 程 子 曰 : 「 成 湯 放 桀, 惟 有 慚 德 , 武 王 亦 然 , 故 未 盡 善 。 堯 、 舜 、 湯、 武 , 其 揆 一 也 。 征 伐 非 其 所 欲 , 所 遇 之 時 然 爾 。 」

    子 曰 : 「 居 上 不 寬 , 為 禮 不 敬 , 臨 喪 不 哀 , 吾 何以 觀 之 哉 ? 」 居 上 主 於 愛 人 , 故 以 寬 為本 。 為 禮 以 敬 為 本 , 臨 喪 以 哀 為 本 。 既 無 其 本 , 則 以 何者 而 觀 其 所 行 之 得 失 哉 ?

      里 仁 第 四 凡 二 十 六 章 。
    子 曰 : 「 里 仁 為 美 。 擇 不 處 仁 , 焉 得 知 ? 」 處, 上 聲 。 焉 , 於 虔 反 。 知 , 去 聲 。 里 有 仁 厚 之 俗 為 美 。擇 里 而 不 居 於 是 焉 , 則 失 其 是 非 之 本 心 , 而 不 得 為 知 矣。
    子 曰 : 「 不 仁 者 不 可 以 久 處 約 , 不 可 以 長 處 樂 。仁 者 安 仁 , 知 者 利 仁 。 」 樂 , 音 洛 。 知, 去 聲 。 約 , 窮 困 也 。 利 , 猶 貪 也 , 蓋 深 知 篤 好 而 必 欲得 之 也 。 不 仁 之 人 , 失 其 本 心 , 久 約 必 濫 , 久 樂 必 淫 。惟 仁 者 則 安 其 仁 而 無 適 不 然 , 知 者 則 利 於 仁 而 不 易 所 守, 蓋 雖 深 淺 之 不 同 , 然 皆 非 外 物 所 能 奪 矣 。 謝 氏 曰 : 「仁 者 心 無 內 外 遠 近 精 粗 之 間 , 非 有 所 存 而 自 不 亡 , 非 有所 理 而 自 不 亂 , 如 目 視 而 耳 聽 , 手 持 而 足 行 也 。 知 者 謂之 有 所 見 則 可 , 謂 之 有 所 得 則 未 可 。 有 所 存 斯 不 亡 , 有所 理 斯 不 亂 , 未 能 無 意 也 。 安 仁 則 一 , 利 仁 則 二 。 安 仁者 非 顏 閔 以 上 , 去 聖 人 為 不 遠 , 不 知 此 味 也 。 諸 子 雖 有卓 越 之 才 , 謂 之 見 道 不 惑 則 可 , 然 未 免 於 利 之 也 。 」

    子 曰 : 「 唯 仁 者 能 好 人 , 能 惡 人 。 」 好、 惡 , 皆 去 聲 。 唯 之 為 言 獨 也 。 蓋 無 私 心 , 然 後 好 惡 當於 理 , 程 子 所 謂 「 得 其 公 正 」 是 也 。 游 氏 曰 : 「 好 善 而惡 惡 , 天 下 之 同 情 , 然 人 每 失 其 正 者 , 心 有 所 繫 而 不 能自 克 也 。 惟 仁 者 無 私 心 , 所 以 能 好 惡 也 。 」

    子 曰 : 「 苟 志 於 仁 矣 , 無 惡 也 。 」 惡, 如 字 。 苟 , 誠 也 。 志 者 , 心 之 所 之 也 。 其 心 誠 在 於 仁, 則 必 無 為 惡 之 事 矣 。 楊 氏 曰 : 「 苟 志 於 仁 , 未 必 無 過舉 也 , 然 而 為 惡 則 無 矣 。 」

    子 曰 : 「 富 與 貴 是 人 之 所 欲 也 ,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不 處 也 ; 貧 與 賤 是 人 之 所 惡 也 ,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 不 去 也。 惡 , 去 聲 。 不 以 其 道 得 之 , 謂 不 當 得而 得 之 。 然 於 富 貴 則 不 處 , 於 貧 賤 則 不 去 , 君 子 之 審 富貴 而 安 貧 賤 也 如 此 。 君 子 去 仁 , 惡 乎 成 名 ? 惡, 平 聲 。 言 君 子 所 以 為 君 子 , 以 其 仁 也 。 若 貪 富 貴 而 厭貧 賤 , 則 是 自 離 其 仁 , 而 無 君 子 之 實 矣 , 何 所 成 其 名 乎? 君 子 無 終 食 之 間 違 仁 , 造 次 必 於 是 , 顛 沛 必 於 是。 」 造 , 七 到 反 。 沛 , 音 貝 。 終 食 者 ,一 飯 之 頃 。 造 次 , 急 遽 苟 且 之 時 。 顛 沛 , 傾 覆 流 離 之 際。 蓋 君 子 之 不 去 乎 仁 如 此 , 不 但 富 貴 、 貧 賤 、 取 舍 之 間而 已 也 。 言 君 子 為 仁 , 自 富 貴 、 貧 賤 、 取 舍 之 間 , 以 至於 終 食 、 造 次 、 顛 沛 之 頃 , 無 時 無 處 而 不 用 其 力 也 。 然取 舍 之 分 明 , 然 後 存 養 之 功 密 ; 存 養 之 功 密 , 則 其 取 舍之 分 益 明 矣 。

    子 曰 : 「 我 未 見 好 仁 者 , 惡 不 仁 者 。 好 仁 者 , 無以 尚 之 ; 惡 不 仁 者 , 其 為 仁 矣 , 不 使 不 仁 者 加 乎 其 身 。 好 、 惡 , 皆 去 聲 。 夫 子 自 言 未 見 好 仁 者、 惡 不 仁 者 。 蓋 好 仁 者 真 知 仁 之 可 好 , 故 天 下 之 物 無 以加 之 。 惡 不 仁 者 真 知 不 仁 之 可 惡 , 故 其 所 以 為 仁 者 , 必能 絕 去 不 仁 之 事 , 而 不 使 少 有 及 於 其 身 。 此 皆 成 德 之 事, 故 難 得 而 見 之 也 。 有 能 一 日 用 其 力 於 仁 矣 乎 ? 我未 見 力 不 足 者 。 言 好 仁 惡 不 仁 者 , 雖 不可 見 , 然 或 有 人 果 能 一 旦 奮 然 用 力 於 仁 , 則 我 又 未 見 其力 有 不 足 者 。 蓋 為 仁 在 己 , 欲 之 則 是 , 而 志 之 所 至 , 氣必 至 焉 。 故 仁 雖 難 能 , 而 至 之 亦 易 也 。 蓋 有 之 矣 ,我 未 之 見 也 。 」 蓋 , 疑 辭 。 有 之 , 謂 有用 力 而 力 不 足 者 。 蓋 人 之 氣 質 不 同 , 故 疑 亦 容 或 有 此 昏弱 之 甚 , 欲 進 而 不 能 者 , 但 我 偶 未 之 見 耳 。 蓋 不 敢 終 以為 易 , 而 又 歎 人 之 莫 肯 用 力 於 仁 也 。 此 章 言 仁 之 成 德 ,雖 難 其 人 , 然 學 者 苟 能 實 用 其 力, 則 亦 無 不 可 至 之 理 。 但 用 力 而 不 至 者 , 今 亦 未 見 其 人焉 , 此 夫 子 所 以 反 覆 而 歎 惜 之 也 。

    子 曰 : 「 人 之 過 也 , 各 於 其 黨 。 觀 過 , 斯 知 仁 矣。 」 黨 , 類 也 。 程 子 曰 : 「 人 之 過 也 ,各 於 其 類 。 君 子 常 失 於 厚 , 小 人 常 失 於 薄 ; 君 子 過 於 愛, 小 人 過 於 忍 。 」 尹 氏 曰 : 「 於 此 觀 之 , 則 人 之 仁 不 仁可 知 矣 。 」 吳 氏 曰 : 「 後 漢 吳 祐 謂 : 『 掾 以 親 故 : 受 汙辱 之 名 , 所 謂 觀 過 知 仁 』 是 也 。 」 愚 按 : 此 亦 但 言 人 雖有 過 , 猶 可 即 此 而 知 其 厚 薄 , 非 謂 必 俟 其 有 過 , 而 後 賢否 可 知 也 。

    子 曰 : 「 朝 聞 道 , 夕 死 可 矣 。 」 道者 , 事 物 當 然 之 理 。 苟 得 聞 之 , 則 生 順 死 安 , 無 復 遺 恨矣 。 朝 夕 , 所 以 甚 言 其 時 之 近 。 程 子 曰 「 言 人 不 可 以 不知 道 , 苟 得 聞 道 , 雖 死 可 也 。 」 又 曰 : 「 皆 實 理 也 , 人知 而 信 者 為 難 。 死 生 亦 大 矣 ! 非 誠 有 所 得 , 豈 以 夕 死 為可 乎 ? 」

    子 曰 : 「 士 志 於 道 , 而 恥 惡 衣 惡 食 者 , 未 足 與 議也 。 」 心 欲 求 道 , 而 以 口 體 之 奉 不 若 人為 恥 , 其 識 趣 之 卑 陋 甚 矣 , 何 足 與 議 於 道 哉 ? 程 子 曰 :「 志 於 道 而 心 役 乎 外 , 何 足 與 議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之 於 天 下 也 , 無 適 也 , 無 莫 也 , 義之 與 比 。 」 適 , 丁 歷 反 。 比 , 必 二 反 。 ○ 適 , 專 主 也 。 春 秋 傳 曰 「 吾 誰 適 從 」 是 也 。 莫 , 不 肯也 。 比 , 從 也 。 謝 氏 曰 : 「 適 , 可 也 。 莫 , 不 可 也 。 無可 無 不 可 , 苟 無 道 以 主 之 , 不 幾 於 猖 狂 自 恣 乎 ? 此 佛 老之 學 , 所 以 自 謂 心 無 所 住 而 能 應 變 , 而 卒 得 罪 於 聖 人 也。 聖 人 之 學 不 然 , 於 無 可 無 不 可 之 間 , 有 義 存 焉 。 然 則君 子 之 心 , 果 有 所 倚 乎 ? 」

    子 曰 : 「 君 子 懷 德 , 小 人 懷 土 ; 君 子 懷 刑 , 小 人懷 惠 。 」 懷 , 思 念 也 。 懷 德 , 謂 存 其 固有 之 善 。 懷 土 , 謂 溺 其 所 處 之 安 。 懷 刑 , 謂 畏 法 。 懷 惠, 謂 貪 利 。 君 子 小 人 趣 向 不 同 , 公 私 之 間 而 已 。 尹 氏 曰「 樂 善 惡 不 善 , 所 以 為 君 子 ; 苟安 務 得 , 所 以 為 小 人 。 」

    子 曰 : 「 放 於 利 而 行 , 多 怨 。 」 放, 上 聲 。 孔 氏 曰 : 「 放 , 依 也 。 多 怨 , 謂 多 取 怨 。 」 ○ 程 子 曰 : 「 欲 利 於 己 , 必 害 於 人 , 故 多 怨 。 」

    子 曰 : 「 能 以 禮 讓 為 國 乎 ? 何 有 ? 不 能 以 禮 讓 為國 , 如 禮 何 ? 」 讓 者 , 禮 之 實 也 。 何 有, 言 不 難 也 。 言 有 禮 之 實 以 為 國 , 則 何 難 之 有 , 不 然 ,則 其 禮 文 雖 具 , 亦 且 無 如 之 何 矣 , 而 況 於 為 國 乎 ?

    子 曰 : 「 不 患 無 位 , 患 所 以 立 ; 不 患 莫 己 知 , 求為 可 知 也 。 」 所 以 立 , 謂 所 以 立 乎 其 位者 。 可 知 〔 一 〕 , 謂 可 以 見 知 之 實 。 程 子 曰 : 「 君 子 求其 在 己 者 而 已 矣 。 」

〔 一 〕 「 知 」 原 作 「 矣 」 , 據 清 仿 宋大 字 本 改 。

    子 曰 : 「 參 乎 ! 吾 道 一 以 貫 之 。 」 曾 子 曰 : 「 唯。 」 參 , 所 金 反 。 唯 , 上 聲 。 參 乎 者 ,呼 曾 子 之 名 而 告 之 。 貫 , 通 也 。 唯 者 , 應 之 速 而 無 疑 者也 。 聖 人 之 心 , 渾 然 一 理 , 而 泛 應 曲 當 , 用 各 不 同 。 曾子 於 其 用 處 , 蓋 已 隨 事 精 察 而 力 行 之 , 但 未 知 其 體 之 一爾 。 夫 子 知 其 真 積 力 久 , 將 有 所 得 , 是 以 呼 而 告 之 。 曾子 果 能 默 契 其 指 , 即 應 之 速 而 無 疑 也 。 子 出 。 門 人問 曰 : 「 何 謂 也 ? 」 曾 子 曰 : 「 夫 子 之 道 , 忠 恕 而 已 矣。 」 盡 己 之 謂 忠 , 推 己 之 謂 恕 。 而 已 矣者 , 竭 盡 而 無 餘 之 辭 也 。 夫 子 之 一 理 渾 然 而 泛 應 曲 當 ,譬 則 天 地 之 至 誠 無 息 , 而 萬 物 各 得 其 所 也 。 自 此 之 外 ,固 無 餘 法 , 而 亦 無 待 於 推 矣 。 曾 子 有 見 於 此 而 難 言 之 ,故 借 學 者 盡 己 、 推 己 之 目 以 著 明 之 , 欲 人 之 易 曉 也 。 蓋至 誠 無 息 者 , 道 之 體 也 , 萬 殊 之 所 以 一 本 也 ; 萬 物 各 得其 所 者 , 道 之 用 也 , 一 本 之 所 以 萬 殊 也 。 以 此 觀 之 , 一以 貫 之 之 實 可 見 矣 。 或 曰 : 「 中 心 為 忠 , 如 心 為 恕 。 」於 義 亦 通 。 程 子 曰 : 「 以 己 及 物 , 仁 也 ; 推 己 及 物 , 恕也 , 違 道 不 遠 是 也 。 忠 恕 一 以 貫 之 : 忠 者 天道 , 恕 者 人 道 ; 忠 者 無 妄 , 恕 者 所 以 行 乎 忠 也 ; 忠 者 體, 恕 者 用 , 大 本 達 道 也 。 此 與 違 道 不 遠 異 者 , 動 以 天 爾。 」 又 曰 : 「 『 維 天 之 命 , 於 穆 不 已 』 , 忠 也 ;『
乾 道 變 化 , 各 正 性 命 』 , 恕 也 。 」又 曰 : 「 聖 人 教 人 各 因 其 才 , 吾 道 一 以 貫 之 , 惟 曾 子 為能 達 此 , 孔 子 所 以 告 之 也 。 曾 子 告 門 人 曰 : 『 夫 子 之 道, 忠 恕 而 已 矣 』 , 亦 猶 夫 子 之 告 曾 子 也 。 中 庸 所 謂 『 忠恕 違 道 不 遠 』 , 斯 乃 下 學 上 達 之 義 。 」

    子 曰 : 「 君 子 喻 於 義 , 小 人 喻 於 利 。 」 喻, 猶 曉 也 。 義 者 , 天 理 之 所 宜 。 利 者 , 人 情 之 所 欲 。 程子 曰 : 「 君 子 之 於 義 , 猶 小 人 之 於 利 也 。 唯 其 深 喻 , 是以 篤 好 。 」 楊 氏 曰 : 「 君 子 有 舍 生 而 取 義 者 , 以 利 言 之, 則 人 之 所 欲 無 甚 於 生 , 所 惡 無 甚 於 死 , 孰 肯 舍 生 而 取義 哉 ? 其 所 喻 者 義 而 已 , 不 知 利 之 為 利 故 也 , 小 人 反 是。 」

    子 曰 : 「 見 賢 思 齊 焉 , 見 不 賢 而 內 自 省 也 。 」 省, 悉 井 反 。 思 齊 者 , 冀 己 亦 有 是 善 ; 內 自 省 者 , 恐 己 亦有 是 惡 。 胡 氏 曰 : 「 見 人 之 善 惡 不 同 , 而 無 不 反 諸 身 者, 則 不 徒 羡 人 而 甘 自 棄 , 不 徒 責 人 而 忘 自 責 矣 。 」

    子 曰 : 「 事 父 母 幾 諫 。 見 志 不 從 , 又 敬 不 違 , 勞而 不 怨 。 」 此 章 與 內 則 之 言 相 表 裏 。 幾, 微 也 。 微 諫 , 所 謂 「 父 母 有 過 , 下 氣 怡 色 , 柔 聲 以 諫」 也 。 見 志 不 從 , 又 敬 不 違 , 所 謂 「 諫 若 不 入 , 起 敬 起孝 , 悅 則 復 諫 」 也 。 勞 而 不 怨 , 所 謂 「 與 其 得 罪 於 鄉 、黨 、 州 、 閭 , 寧 熟 諫 。 父 母 怒 不 悅 , 而 撻 之 流 血 , 不 敢疾 怨 , 起 敬 起 孝 」 也 。

    子 曰 : 「 父 母 在 , 不 遠 遊 。 遊 必 有 方 。 」 遠遊 , 則 去 親 遠 而 為 日 久 , 定 省 曠 而 音 問 疏 ; 不 惟 己 之 思親 不 置 , 亦 恐 親 之 念 我 不 忘 也 。 遊 必 有 方 , 如 己 告 云 之東 , 即 不 敢 更 適 西 , 欲 親 必 知 己 之 所 在 而 無 憂 , 召 己 則必 至 而 無 失 也 。 范 氏 曰 : 「 子 能 以 父 母 之 心 為 心 則 孝 矣。 」

    子 曰 : 「 三 年 無 改 於 父 之 道 , 可 謂 孝 矣 。 」 胡氏 曰 : 「 已 見 首 篇 , 此 蓋 複 出 而 逸 其 半 也 。 」

    子 曰 : 「 父 母 之 年 , 不 可 不 知 也 。 一 則 以 喜 , 一則 以 懼 。 」 知 , 猶 記 憶 也 。 常 知 父 母 之年 , 則 既 喜 其 壽 , 又 懼 其 衰 , 而 於 愛 日 之 誠 , 自 有 不 能已 者 。

    子 曰 : 「 古 者 言 之 不 出 , 恥 躬 之 不 逮 也 。 」 言古 者 , 以 見 今 之 不 然 。 逮 , 及 也 。 行 不 及 言 , 可 恥 之 甚。 古 者 所 以 不 出 其 言 , 為 此 故 也 。 范 氏 曰 : 「 君 子 之 於言 也 , 不 得 已 而 後 出 之 , 非 言 之 難 , 而 行 之 難 也 。 人 惟其 不 行 也 , 是 以 輕 言 之 。 言 之 如 其 所 行 , 行 之 如 其 所 言, 則 出 諸 其 口 必 不 易 矣 。 」

    子 曰 : 「 以 約 失 之 者 鮮 矣 。 」 鮮, 上 聲 。 謝 氏 曰 : 「 不 侈 然 以 自 放 之 謂 約 。 」 尹 氏 曰 :「 凡 事 約 則 鮮 失 , 非 止 謂 儉 約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欲 訥 於 言 而 敏 於 行 。 」 行, 去 聲 。 謝 氏 曰 : 「 放 言 易 , 故 欲 訥 ; 力 行 難 , 故 欲 敏。 」 胡 氏 曰 : 「 自 吾 道 一 貫 至 此 十 章 , 疑 皆 曾 子 門 人 所記 也 。 」

    子 曰 : 「 德 不 孤 , 必 有 鄰 。 」 鄰, 猶 親 也 。 德 不 孤 立 , 必 以 類 應 。 故 有 德 者 , 必 有 其 類從 之 , 如 居 之 有 鄰 也 。

    子 游 曰 : 「 事 君 數 , 斯 辱 矣 , 朋 友 數 , 斯 疏 矣 。」 數 , 色 角 反 。 程 子 曰 : 「 數 , 煩 數 也。 」 胡 氏 曰 : 「 事 君 諫 不 行 , 則 當 去 ; 導 友 善 不 納 , 則當 止 。 至 於 煩 瀆 , 則 言 者 輕 , 聽 者 厭 矣 , 是 以 求 榮 而 反辱 , 求 親 而 反 疏 也 。 」 范 氏 曰 : 「 君 臣 朋 友 , 皆 以 義 合, 故 其 事 同 也 。 」



論 語 集 注 卷 三
      公 冶 長 第 五 此 篇 皆 論 古 今 人 物 賢否 得 失 , 蓋 格 物 窮 理 之 一 端 也 。 凡 二 十 七 章 。 胡 氏 以 為疑 多 子 貢 之 徒 所 記 云 。
    子 謂 公 冶 長 , 「 可 妻 也 。 雖 在 縲 絏 之 中 , 非 其 罪也 」 。 以 其 子 妻 之 。 妻 , 去 聲 , 下 同 。縲 , 力 追 反 。 絏 , 息 列 反 。 公 冶 長 , 孔 子 弟 子 。 妻 , 為之 妻 也 。 縲 , 黑 索 也 。 絏 , 攣 也 。 古 者 獄 中 以 黑 索 拘 攣罪 人 。 長 之 為 人 無 所 考 , 而 夫 子 稱 其 可 妻 , 其 必 有 以 取之 矣 。 又 言 其 人 雖 嘗 陷 於 縲 絏 之 中 , 而 非 其 罪 , 則 固 無害 於 可 妻 也 。 夫 有 罪 無 罪 , 在 我 而 已 , 豈 以 自 外 至 者 為榮 辱 哉 ? 子 謂 南 容 , 「 邦 有 道 , 不 廢 ; 邦 無 道 , 免於 刑 戮 」 。 以 其 兄 之 子 妻 之 。 南 容 , 孔子 弟 子 , 居 南 宮 。 名 縚 , 又 名 适 。 字 子 容 , 謚 敬 叔 。 孟懿 子 之 兄 也 。 不 廢 , 言 必 見 用 也 。 以 其 謹 於 言 行 , 故 能見 用 於 治 朝 , 免 禍 於 亂 世 也 。 事 又 見 第 十 一 篇 。 或 曰 :「 公 冶 長 之 賢 不 及 南 容 , 故 聖 人 以 其 子 妻 長 , 而 以 兄 子妻 容 , 蓋 厚 於 兄 而 薄 於 己 也 。 」 程 子 曰 : 「 此 以 己 之 私心 窺 聖 人 也 。 凡 人 避 嫌 者 , 皆 內 不 足 也 , 聖 人 自 至 公 ,何 避 嫌 之 有 ? 況 嫁 女 必 量 其 才 而 求 配 , 尤 不 當 有 所 避 也。 若 孔 子 之 事 , 則 其 年 之 長 幼 、 時 之 先 後 皆 不 可 知 , 惟以 為 避 嫌 則 大 不 可 。 避 嫌 之 事 , 賢 者 且 不 為 , 況 聖 人 乎? 」

    子 謂 子 賤 , 「 君 子 哉 若 人 ! 魯 無 君 子 者 , 斯 焉 取斯 」 ? 焉 , 於 虔 反 。 子 賤 , 孔 子 弟 子 ,姓 宓 , 名 不 齊 。 上 斯 斯 此 人 , 下斯 斯 此 德 。 子 賤 蓋 能 尊 賢 取 友 以 成 其 德 者 。 故 夫 子 既 歎其 賢 , 而 又 言 若 魯 無 君 子 , 則 此 人 何 所 取 以 成 此 德 乎 ?因 以 見 魯 之 多 賢 也 。 蘇 氏 曰 : 「 稱 人 之 善 , 必 本 其 父 兄師 友 , 厚 之 至 也 。 」

    子 貢 問 曰 : 「 賜 也 何 如 ? 」 子 曰 : 「 女 器 也 。 」曰 : 「 何 器 也 ? 」 曰 : 「 瑚 璉 也 。 」 女, 音 汝 。 瑚 , 音 胡 。 璉 , 力 展 反 。 器 者 , 有 用 之 成 材 。夏 曰 瑚 , 商 曰 璉 , 周 曰 簠 簋 , 皆 宗 廟 盛 黍 稷 之 器 而 飾 以玉 , 器 之 貴 重 而 華 美 者 也 。 子 貢 見 孔 子 以 君 子 許 子 賤 ,故 以 己 為 問 , 而 孔 子 告 之 以 此 。 然 則 子 貢 雖 未 至 於 不 器, 其 亦 器 之 貴 者 歟 ?

    或 曰 : 「 雍 也 仁 而 不 佞 。 」 雍 ,孔 子 弟 子 , 姓 冉 , 字 仲 弓 。 佞 , 口 才 也 。 仲 弓 為 人 重 厚簡 默 , 而 時 人 以 佞 為 賢 , 故 美 其 優 於 德 , 而 病 其 短 於 才也 。 子 曰 : 「 焉 用 佞 ? 禦 人 以 口 給 , 屢 憎 於 人 。 不知 其 仁 , 焉 用 佞 ? 」 焉 , 於 虔 反 。 禦 ,當 也 , 猶 應 答 也 。 給 , 辨 也 。 憎 , 惡 也 。 言 何 用 佞 乎 ?佞 人 所 以 應 答 人 者 , 但 以 口 取 辨 而 無 情 實 , 徒 多 為 人 所憎 惡 爾 。 我 雖 未 知 仲 弓 之 仁 , 然 其 不 佞 乃 所 以 為 賢 , 不足 以 為 病 也 。 再 言 焉 用 佞 , 所 以 深 曉 之 。 或 疑 仲 弓 之 賢而 夫 子 不 許 其 仁 , 何 也 ? 曰 : 仁 道 至 大 , 非 全 體 而 不 息者 , 不 足 以 當 之 。 如 顏 子 亞 聖 , 猶 不 能 無 違 於 三 月 之 後; 況 仲 弓 雖 賢 , 未 及 顏 子 , 聖 人 固 不 得 而 輕 許 之 也 。 」

    子 使 漆 雕 開 仕 。 對 曰 : 「 吾 斯 之 未 能 信 。 」 子 說。 說 , 音 悅 。 漆 雕 開 , 孔 子 弟 子 , 字 子若 。 斯 , 指 此 理 而 言 。 信 , 謂 真 知 其 如 此 , 而 無 毫 髮 之疑 也 。 開 自 言 未 能 如 此 , 未 可 以 治 人 , 故 夫 子 說 其 篤 志。 程 子 曰 : 「 漆 雕 開 已 見 大 意 , 故 夫 子 說 之 。 」 又 曰 :「 古 人 見 道 分 明 , 故 其 言 如 此 。 」 謝 氏 曰 : 「 開 之 學 無可 考 。 然 聖 人 使 之 仕 , 必 其 材 可 以 仕 矣 。 至 於 心 術 之 微, 則 一 毫 不 自 得 , 不 害 其 為 未 信 。 此 聖 人 所 不 能 知 , 而開 自 知 之 。 其 材 可 以 仕 , 而 其 器 不 安 於 小 成 , 他 日 所 就, 其 可 量 乎 ? 夫 子 所 以 說 之 也 。 」

    子 曰 : 「 道 不 行 , 乘 桴 浮 于 海 。 從 我 者 其 由 與 ?」 子 路 聞 之 喜 。 子 曰 : 「 由 也 好 勇 過 我 , 無 所 取 材 。 」 桴 , 音 孚 。 從 、 好 , 並 去 聲 。 與 , 平 聲。 材 , 與 裁 同 , 古 字 借 用 。 桴 , 筏 也 。 程 子 曰 : 「 浮 海之 歎 , 傷 天 下 之 無 賢 君 也 。 子 路 勇 於 義 , 故 謂 其 能 從 己, 皆 假 設 之 言 耳 。 子 路 以 為 實 然 , 而 喜 夫 子 之 與 己 , 故夫 子 美 其 勇 , 而 譏 其 不 能 裁 度 事 理 , 以 適 於 義 也 。 」

    孟 武 伯 問 : 「 子 路 仁 乎 ? 」 子 曰 : 「 不 知 也 。 」 子 路 之 於 仁 , 蓋 日 月 至 焉 者 。 或 在 或 亡, 不 能 必 其 有 無 , 故 以 不 知 告 之 。 又 問 。 子 曰 : 「由 也 , 千 乘 之 國 , 可 使 治 其 賦 也 , 不 知 其 仁 也 。 」 乘, 去 聲 。 賦 , 兵 也 。 古 者 以 田 賦 出 兵 , 故 謂 兵 為 賦 , 春秋 傳 所 謂 「 悉 索 敝 賦 」 是 也 。 言 子 路 之 才 , 可 見 者 如 此, 仁 則 不 能 知 也 。 「 求 也 何 如 ? 」 子 曰 : 「 求 也 ,千 室 之 邑 , 百 乘 之 家 , 可 使 為 之 宰 也 , 不 知 其 仁 也 。 」 千 室 , 大 邑 。 百 乘 , 卿 大 夫 之 家 。 宰 ,邑 長 家 臣 之 通 號 。 「 赤 也 何 如 ? 」 子 曰 : 「 赤 也 ,束 帶 立 於 朝 , 可 使 與 賓 客 言 也 , 不 知 其 仁 也 。 」 朝, 音 潮 。 赤 , 孔 子 弟 子 , 姓 公 西 , 字 子 華 。

    子 謂 子 貢 曰 : 「 女 與 回 也 孰 愈 ? 」 女, 音 汝 , 下 同 。 愈 , 勝 也 。 對 曰 : 「 賜 也 何 敢 望 回。 回 也 聞 一 以 知 十 , 賜 也 聞 一 以 知 二 。 」 一, 數 之 始 。 十 , 數 之 終 。 二 者 , 一 之 對 也 。 顏 子 明 睿 所照 , 即 始 而 見 終 ; 子 貢 推 測 而 知 , 因 此 而 識 彼 。 「 無 所不 悅 , 告 往 知 來 」 , 是 其 驗 矣 。 子 曰 : 「 弗 如 也 !吾 與 女 弗 如 也 。 」 與 , 許 也 。 胡 氏 曰 :「 子 貢 方 人 , 夫 子 既 語 以 不 暇 , 又 問 其 與 回 孰 愈 , 以 觀其 自 知 之 如 何 。 聞 一 知 十 , 上 知 之 資 , 生 知 之 亞 也 。 聞一 知 二 , 中 人 以 上 之 資 , 學 而 知 之 之 才 也 。 子 貢 平 日 以己 方 回 , 見 其 不 可 企 及 , 故 喻 之 如 此 。 夫 子 以 其 自 知 之明 , 而 又 不 難 於 自 屈 , 故 既 然 之 , 又 重 許 之 。 此 其 所 以終 聞 性 與 天 道 , 不 特 聞 一 知 二 而 已 也 。 」

    宰 予 晝 寢 。 子 曰 : 「 朽 木 不 可 雕 也 , 糞 土 之 牆 不可 杇 也 , 於 予 與 何 誅 。 」 朽 , 許 久 反 。杇 , 音 汙 。 與 , 平 聲 , 下 同 。 晝 寢 , 謂 當 晝 而 寐 。 朽 ,腐 也 。 雕 , 刻 畫 也 。 杇 , 鏝 也 。 言 其 志 氣 昏 惰 , 教 無 所施 也 。 與 , 語 辭 。 誅 , 責 也 。 言 不 足 責 , 乃 所 以 深 責 之。 子 曰 : 「 始 吾 於 人 也 , 聽 其 言 而 信 其 行 ; 今 吾 於人 也 , 聽 其 言 而 觀 其 行 。 於 予 與 改 是 。 」 行, 去 聲 。 宰 予 能 言 而 行 不 逮 , 故 孔 子 自 言 於 予 之 事 而 改此 失 , 亦 以 重 警 之 也 。 胡 氏 曰 : 「 『 子 曰 』 疑 衍 文 , 不然 , 則 非 一 日 之 言 也 。 」 范 氏 曰 : 「 君 子 之 於 學 , 惟 日孜 孜 , 斃 而 後 已 , 惟 恐 其 不 及 也 。 宰 予 晝 寢 , 自 棄 孰 甚焉 , 故 夫 子 責 之 。 」 胡 氏 曰 : 「 宰 予 不 能 以 志 帥 氣 , 居然 而 倦 。 是 宴 安 之 氣 勝 , 儆 戒 之 志 惰 也 。 古 之 聖 賢 未 嘗不 以 懈 惰 荒 寧 為 懼 , 勤 勵 不 息 自 強 , 此 孔 子 所 以 深 責 宰予 也 。 聽 言 觀 行 , 聖 人 不 待 是 而 後 能 , 亦 非 緣 此 而 盡 疑學 者 。 特 因 此 立 教 , 以 警 群 弟 子 , 使 謹 於 言 而 敏 於 行 耳。 」

    子 曰 : 「 吾 未 見 剛 者 。 」 或 對 曰 : 「 申 棖 。 」 子曰 : 「 棖 也 慾 , 焉 得 剛 ? 」 焉 , 於 虔 反。 剛 , 堅 強 不 屈 之 意 , 最 人 所 難 能 者 , 故 夫 子 歎 其 未 見。 申 棖 , 弟 子 姓 名 。 慾 , 多 嗜 慾 也 。 多 嗜 慾 , 則 不 得 為剛 矣 。 程 子 曰 : 「 人 有 慾 則 無 剛 , 剛 則 不 屈 於 慾 。 」 謝氏 曰 : 「 剛 與 慾 正 相 反 。 能 勝 物 之 謂 剛 , 故 常 伸 於 萬 物之 上 ; 為 物 揜 之 謂 慾 , 故 常 屈 於 萬 物 之 下 。 自 古 有 志 者少 , 無 志 者 多 , 宜 夫 子 之 未 見 也 。 棖 之 慾 不 可 知 , 其 為人 得 非 悻 悻 自 好 者 乎 ? 故 或 者 疑 以 為 剛 , 然 不 知 此 其 所以 為 慾 爾 。 」

    子 貢 曰 : 「 我 不 欲 人 之 加 諸 我 也 , 吾 亦 欲 無 加 諸人 。 」 子 曰 :「
賜 也 , 非 爾 所 及 也 。 」 子 貢 言 我 所不 欲 人 加 於 我 之 事 , 我 亦 不 欲 以 此 加 之 於 人 。 此 仁 者 之事 , 不 待 勉 強 , 故 夫 子 以 為 非 子 貢 所 及 。 程 子 曰 : 「 我不 欲 人 之 加 諸 我 , 吾 亦 欲 無 加 諸 人 , 仁 也 ; 施 諸 己 而 不願 , 亦 勿 施 於 人 , 恕 也 。 恕 則 子 貢 或 能 勉 之 , 仁 則 非 所及 矣 。 」 愚 謂 無 者 自 然 而 然 , 勿者 禁 止 之 謂 , 此 所 以 為 仁 恕 之 別 。

    子 貢 曰 : 「 夫 子 之 文 章 , 可 得 而 聞 也 ; 夫 子 之 言性 與 天 道 , 不 可 得 而 聞 也 。 」 文 章 , 德之 見 乎 外 者 , 威 儀 文 辭 皆 是 也 。 性 者 , 人 所 受 之 天 理 ;天 道 者 , 天 理 自 然 之 本 體 , 其 實 一 理 也 。 言 夫 子 之 文 章, 日 見 乎 外 , 固 學 者 所 共 聞 ; 至 於 性 與 天 道 , 則 夫 子 罕言 之 , 而 學 者 有 不 得 聞 者 。 蓋 聖 門 教 不 躐 等 , 子 貢 至 是始 得 聞 之 , 而 歎 其 美 也 。 程 子 曰 : 「 此 子 貢 聞 夫 子 之 至論 而 歎 美 之 言 也 。 」

    子 路 有 聞 , 未 之 能 行 , 唯 恐 有 聞 。 前所 聞 者 既 未 及 行 , 故 恐 復 有 所 聞 而 行 之 不 給 也 。 范 氏 曰: 「 子 路 聞 善 , 勇 於 必 行 , 門 人 自 以 為 弗 及 也 , 故 著 之。 若 子 路 , 可 謂 能 用 其 勇 矣 。 」

    子 貢 問 曰 : 「 孔 文 子 何 以 謂 之 文 也 ? 」 子 曰 : 「敏 而 好 學 , 不 恥 下 問 , 是 以 謂 之 文 也 。 」 好, 去 聲 。 孔 文 子 , 衛 大 夫 , 名 圉 。 凡 人 性 敏 者 多 不 好 學, 位 高 者 多 恥 下 問 。 故 謚 法 有 以 「 勤 學 好 問 」 為 文 者 ,蓋 亦 人 所 難 也 。 孔 圉 得 謚 為 文 , 以 此 而 已 。 蘇 氏 曰 : 「孔 文 子 使 太 叔 疾 出 其 妻 而 妻 之 。 疾 通 於 初 妻 之 娣 , 文 子怒 , 將 攻 之 。 訪 於 仲 尼 , 仲 尼 不 對 , 命 駕 而 行 。 疾 奔 宋, 文 子 使 疾 弟 遺 室 孔 姞 。 其 為 人 如 此 而 謚 曰 文 , 此 子 貢之 所 以 疑 而 問 也 。 孔 子 不 沒 其 善 , 言 能 如 此 , 亦 足 以 為文 矣 , 非 經 天 緯 地 之 文 也 。 」

    子 謂 子 產 , 「 有 君 子 之 道 四 焉 : 其 行 己 也 恭 , 其事 上 也 敬 , 其 養 民 也 惠 , 其 使 民 也 義 。 」 子產 , 鄭 大 夫 公 孫 僑 。 恭 , 謙 遜 也 。 敬 , 謹 恪 也 。 惠 , 愛利 也 。 使 民 義 , 如 都 鄙 有 章 、 上 下 有 服 、 田 有 封 洫 、 廬井 有 伍 之 類 。 吳 氏 曰 : 「 數 其 事 而 責 之 者 , 其 所 善 者 多也 , 臧 文 仲 不 仁 者 三 、 不 知 者 三 是 也 。 數 其 事 而 稱 之 者, 猶 有 所 未 至 也 , 子 產 有 君 子 之 道 四 焉 是 也 。 今 或 以 一言 蓋 一 人 、 一 事 蓋 一 時 , 皆 非 也 。 」

    子 曰 : 「 晏 平 仲 善 與 人 交 , 久 而 敬 之 。 」 晏平 仲 , 齊 大 夫 , 名 嬰 。 程 子 曰 : 「 人 交 久 則 敬 衰 , 久 而能 敬 , 所 以 為 善 。 」

    子 曰 : 「 臧 文 仲 居 蔡 , 山 節 藻 梲 , 何 如 其 知 也 ?」 梲 , 章 悅 反 。 知 , 去 聲 。 臧 文 仲 , 魯大 夫 臧 孫 氏 , 名 辰 。 居 , 猶 藏 也 。 蔡 , 大 龜 也 。 節 , 柱頭 斗 栱 也 。 藻 , 水 草 名 。 梲 , 梁 上 短 柱 也 。 蓋 為 藏 龜 之室 , 而 刻 山 於 節 、 畫 藻 於 梲 也 。 當 時 以 文 仲 為 知 , 孔 子言 其 不 務 民 義 , 而 諂 瀆 鬼 神 如 此 , 安 得 為 知 ? 春 秋 傳 所謂 作 虛 器 , 即 此 事 也 。 張 子 曰 : 「 山 節 藻 梲 為 藏 龜 之 室, 祀 爰 居 之 義 , 同 歸 於 不 知 宜 矣 。 」

    子 張 問 曰 : 「 令 尹 子 文 三 仕 為 令 尹 , 無 喜 色 ; 三已 之 , 無 慍 色 。 舊 令 尹 之 政 , 必 以 告 新 令 尹 。 何 如 ? 」子 曰 : 「 忠 矣 。 」 曰 : 「 仁 矣 乎 ? 」 曰 : 「 未 知 , 焉 得仁 ? 」 知 , 如 字 。 焉 , 於 虔 反 。 令 尹 ,官 名 , 楚 上 卿 執 政 者 也 。 子 文 , 姓 鬥 , 名 穀 於 菟 。 其 為人 也 , 喜 怒 不 形 , 物 我 無 閒 , 知 有 其 國 而 不 知 有 其 身 ,其 忠 盛 矣 , 故 子 張 疑 其 仁 。 然 其 所 以 三 仕 三 已 而 告 新 令尹 者 , 未 知 其 皆 出 於 天 理 而 無 人 欲 之 私 也 , 是 以 夫 子 但許 其 忠 , 而 未 許 其 仁 也 。 「 崔 子 弒 齊 君 , 陳 文 子 有馬 十 乘 , 棄 而 違 之 。 至 於 他 邦 , 則 曰 : 『 猶 吾 大 夫 崔 子也 。 』 違 之 。 之 一 邦 , 則 又 曰 : 『 猶 吾 大 夫 崔 子 也 。 』違 之 。 何 如 ? 」 子 曰 : 「 清 矣 。 」 曰 : 「 仁 矣 乎 ? 」 曰: 「 未 知 。 焉 得 仁 ? 」 乘 , 去 聲 。 崔 子, 齊 大 夫 , 名 杼 。 齊 君 , 莊 公 , 名 光 。 陳 文 子 , 亦 齊 大夫 , 名 須 無 。 十 乘 , 四 十 匹 也 。 違 , 去 也 。 文 子 潔 身 去亂 , 可 謂 清 矣 , 然 未 知 其 心 果 見 義 理 之 當 然 , 而 能 脫 然無 所 累 乎 ? 抑 不 得 已 於 利 害 之 私 , 而 猶 未 免 於 怨 悔 也 。故 夫 子 特 許 其 清 , 而 不 許 其 仁 。 愚 聞 之 師 曰 : 「 當 理 而無 私 心 , 則 仁 矣 。 今 以 是 而 觀 二 子 之 事 , 雖 其 制 行 之 高若 不 可 及 , 然 皆 未 有 以 見 其 必 當 於 理 , 而 真 無 私 心 也 。子 張 未 識 仁 體 , 而 悅 於 苟 難 , 遂 以 小 者 信 其 大 者 , 夫 子之 不 許 也 宜 哉 。 」 讀 者 於 此 , 更以 上 章 「 不 知 其 仁 」 、 後 篇 「 仁 則 吾 不 知 」 之 語 并 與 三仁 夷 齊 之 事 觀 之 , 則 彼 此 交 盡 , 而 仁 之 為 義 可 識 矣 。 今以 他 書 考 之 , 子 文 之 相 楚 , 所 謀 者 無 非 僭 王 猾 夏 之 事 。文 子 之 仕 齊 , 既 失 正 君 討 賊 之 義 , 又 不 數 歲 而 復 反 於 齊焉 , 則 其 不 仁 亦 可 見 矣 。

    季 文 子 三 思 而 後 行 。 子 聞 之 , 曰 : 「 再 , 斯 可 矣。 」 三 , 去 聲 。 季 文 子 , 魯 大 夫 , 名 行父 。 每 事 必 三 思 而 後 行 , 若 使 晉 而 求 遭 喪 之 禮 以 行 , 亦其 一 事 也 。 斯 , 語 辭 。 程 子 曰 : 「 為 惡 之 人 , 未 嘗 知 有思 , 有 思 則 為 善 矣 。 然 至 於 再 則 已 審 , 三 則 私 意 起 而 反惑 矣 , 故 夫 子 譏 之 。 」 愚 按 : 季 文 子 慮 事 如 此 , 可 謂 詳審 , 而 宜 無 過 舉 矣 。 而 宣 公 篡 立 , 文 子 乃 不 能 討 , 反 為之 使 齊 而 納 賂 焉 , 豈 非 程 子 所 謂 私 意 起 而 反 惑 之 驗 歟 ?是 以 君 子 務 窮 理 而 貴 果 斷 , 不 徒 多 思 之 為 尚 。

    子 曰 : 「 甯 武 子 邦 有 道 則 知 , 邦 無 道 則 愚 。 其 知可 及 也 , 其 愚 不 可 及 也 。 」 知 , 去 聲 。 ○ 甯 武 子 , 衛 大 夫 , 名 俞 。 按 春 秋 傳 , 武 子 仕 衛 , 當 文公 、 成 公 之 時 。 文 公 有 道 , 而 武 子 無 事 可 見 , 此 其 知 之可 及 也 。 成 公 無 道 , 至 於 失 國 , 而 武 子 周 旋 其 閒 , 盡 心竭 力 , 不 避 艱 險 。 凡 其 所 處 , 皆 智 巧 之 士 所 深 避 而 不 肯為 者 , 而 能 卒 保 其 身 以 濟 其 君 , 此 其 愚 之 不 可 及 也 。 程子 曰 : 「 邦 無 道 能 沈 晦 以 免 患 , 故 曰 不 可 及 也 。 亦 有 不當 愚 者 , 比 干 是 也 。 」

    子 在 陳 曰 : 「 歸 與 ! 歸 與 ! 吾 黨 之 小 子 狂 簡 , 斐然 成 章 , 不 知 所 以 裁 之 。 」 與 , 平 聲 。斐 , 音 匪 。 此 孔 子 周 流 四 方 , 道 不 行 而 思 歸 之 歎 也 。 吾黨 小 子 , 指 門 人 之 在 魯 者 。 狂 簡 , 志 大 而 略 於 事 也 。 斐, 文 貌 。 成 章 , 言 其 文 理 成 就 , 有 可 觀 者 。 裁 , 割 正 也。 夫 子 初 心 , 欲 行 其 道 於 天 下 , 至 是 而 知 其 終 不 用 也 。於 是 始 欲 成 就 後 學 , 以 傳 道 於 來 世 。 又 不 得 中 行 之 士 而思 其 次 , 以 為 狂 士 志 意 高 遠 , 猶 或 可 與 進 於 道 也 。 但 恐其 過 中 失 正 , 而 或 陷 於 異 端 耳 , 故 欲 歸 而 裁 之 也 。

    子 曰 : 「 伯 夷 、 叔 齊 不 念 舊 惡 , 怨 是 用 希 。 」 伯夷 、 叔 齊 , 孤 竹 君 之 二 子 。 孟 子 稱 其 「 不 立 於 惡 人 之 朝, 不 與 惡 人 言 。 與 鄉 人 立 , 其 冠不 正 , 望 望 然 去 之 , 若 將 浼 焉 。 」 其 介 如 此 , 宜 若 無 所容 矣 , 然 其 所 惡 之 人 , 能 改 即 止 , 故 人 亦 不 甚 怨 之 也 。 ○ 程 子 曰 : 「 不 念 舊 惡 , 此 清 者 之 量 。 」 又 曰 : 「 二 子之 心 , 非 夫 子 孰 能 知 之 ? 」

    子 曰 : 「 孰 謂 微 生 高 直 ? 或 乞 醯 焉 , 乞 諸 其 鄰 而與 之 。 」 醯 , 呼 西 反 。 微 生 姓 , 高 名 ,魯 人 , 素 有 直 名 者 。 醯 , 醋 也 。 人 來 乞 時 , 其 家 無 有 ,故 乞 諸 鄰 家 以 與 之 。 夫 子 言 此 , 譏 其 曲 意 殉 物 , 掠 美 市恩 , 不 得 為 直 也 。 程 子 曰 : 「 微 生 高 所 枉 雖 小 , 害 直 為大 。 」 范 氏 曰 「 是 曰 是 、 非 曰 非 、 有 謂 有 、 無 謂 無 , 曰直 。 聖 人 觀 人 於 其 一 介 之 取 予 , 而 千 駟 萬 鍾 從 可 知 焉 。故 以 微 事 斷 之 , 所 以 教 人 不 可 不 謹 也 。 」

    子 曰 : 「 巧 言 、 令 色 、 足 恭 , 左 丘 明 恥 之 , 丘 亦恥 之 。 匿 怨 而 友 其 人 , 左 丘 明 恥 之 , 丘 亦 恥 之 。 」 足, 將 樹 反 。 足 , 過 也 。 程 子 曰 : 「 左 丘 明 , 古 之 聞 人 也。 」 謝 氏 曰 : 「 二 者 之 可 恥 , 有 甚 於 穿 窬 也 。 左 丘 明 恥之 , 其 所 養 可 知 矣 。 夫 子 自 言 『 丘 亦 恥 之 』 , 蓋 竊 比 老、 彭 之 意 。 又 以 深 戒 學 者 , 使 察 乎 此 而 立 心 以 直 也 。 」

    顏 淵 、 季 路 侍 。 子 曰 : 「 盍 各 言 爾 志 ? 」 盍, 音 合 。 盍 , 何 不 也 。 子 路 曰 : 「 願 車 馬 、 衣 輕 裘, 與 朋 友 共 。 敝 之 而 無 憾 。 」 衣 , 去 聲。 衣 , 服 之 也 。 裘 , 皮 服 。 敝 , 壞 也 。 憾 , 恨 也 。 顏淵 曰 : 「 願 無 伐 善 , 無 施 勞 。 」 伐 , 誇也 。 善 , 謂 有 能 。 施 , 亦 張 大 之 意 。 勞 , 謂 有 功 , 易 曰「 勞 而 不 伐 」 是 也 。 或 曰 : 「 勞 , 勞 事 也 。 勞 事 非 己 所欲 , 故 亦 不 欲 施 之 於 人 。 」 亦 通 。 子 路 曰 : 「 願 聞子 之 志 。 」 子 曰 : 「 老 者 安 之 , 朋 友 信 之 , 少 者 懷 之 。」 老 者 養 之 以 安 , 朋 友 與 之 以 信 , 少 者懷 之 以 恩 。 一 說 : 安 之 , 安 我 也 ; 信 之 , 信 我 也 ; 懷 之, 懷 我 也 。 亦 通 。 程 子 曰 : 「 夫 子 安 仁 , 顏 淵 不 違 仁 ,子 路 求 仁 。 」 又 曰 : 「 子 路 、 顏 淵 、 孔 子 之 志 , 皆 與 物共 者 也 , 但 有 小 大 之 差 爾 。 」 又 曰 「 子 路 勇 於 義 者 , 觀其 志 , 豈 可 以 勢 利 拘 之 哉 ? 亞 於 浴 沂 者 也 。 顏 子 不 自 私己 , 故 無 伐 善 ; 知 同 於 人 , 故 無 施 勞 。 其 志 可 謂 大 矣 ,然 未 免 出 於 有 意 也 。 至 於 夫 子 ,則 如 天 地 之 化 工 , 付 與 萬 物 而 己 不 勞 焉 , 此 聖 人 之 所 為也 。 今 夫 羈 靮 以 御 馬 而 不 以 制 牛 , 人 皆 知 羈 靮 之 作 在 乎人 , 而 不 知 羈 靮 之 生 由 於 馬 , 聖 人 之 化 , 亦 猶 是 也 。 先觀 二 子 之 言 , 後 觀 聖 人 之 言 , 分 明 天 地 氣 象 。 凡 看 論 語, 非 但 欲 理 會 文 字 , 須 要 識 得 聖 賢 氣 象 。 」

    子 曰 : 「 已 矣 乎 ! 吾 未 見 能 見 其 過 而 內 自 訟 者 也。 」 已 矣 乎 者 , 恐 其 終 不 得 見 而 歎 之 也。 內 自 訟 者 。 口 不 言 而 心 自 咎 也 。 人 有 過 而 能 自 知 者 鮮矣 , 知 過 而 能 內 自 訟 者 為 尤 鮮 。 能 內 自 訟 , 則 其 悔 悟 深切 而 能 改 必 矣 。 夫 子 自 恐 終 不 得 見 而 歎 之 , 其 警 學 者 深矣 。

    子 曰 : 「 十 室 之 邑 , 必 有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 不 如 丘之 好 學 也 。 」 焉 , 如 字 , 屬 上 句 。 好 ,去 聲 。 十 室 , 小 邑 也 。 忠 信 如 聖 人 , 生 質 之 美 者 也 。 夫子 生 知 而 未 嘗 不 好 學 , 故 言 此 以 勉 人 。 言 美 質 易 得 , 至道 難 聞 , 學 之 至 則 可 以 為 聖 人 , 不 學 則 不 免 為 鄉 人 而 已。 可 不 勉 哉 ?

      雍 也 第 六 凡 二 十 八 章 。 篇 內 第 十四 章 以 前 , 大 意 與 前 篇 同 。
    子 曰 : 「 雍 也 可 使 南 面 。 」 南 面 者, 人 君 聽 治 之 位 。 言 仲 弓 寬 洪 簡 重 , 有 人 君 之 度 也 。 仲弓 問 子 桑 伯 子 , 子 曰 : 「 可 也 簡 。 」 子桑 伯 子 , 魯 人 , 胡 氏 以 為 疑 即 莊 周 所 稱 子 桑 戶 者 是 也 。仲 弓 以 夫 子 許 己 南 面 , 故 問 伯 子 如 何 。 可 者 , 僅 可 而 有所 未 盡 之 辭 。 簡 者 , 不 煩 之 謂 。 〔 一 〕 仲 弓 曰 : 「居 敬 而 行 簡 , 以 臨 其 民 , 不 亦 可 乎 ? 居 簡 而 行 簡 , 無 乃大 簡 乎 ? 」 大 , 音 泰 。 言 自 處 以 敬 , 則中 有 主 而 自 治 嚴 , 如 是 而 行 簡 以 臨 民 , 則 事 不 煩 而 民 不擾 , 所 以 為 可 。 若 先 自 處 以 簡 ,則 中 無 主 而 自 治 疏 矣 , 而 所 行 又 簡 , 豈 不 失 之 太 簡 , 而無 法 度 之 可 守 乎 ? 家 語 記 伯 子 不 衣 冠 而 處 , 夫 子 譏 其 欲同 人 道 於 牛 馬 。 然 則 伯 子 蓋 太 簡 者 , 而 仲 弓 疑 夫 子 之 過許 與 ? 子 曰 : 「 雍 之 言 然 。 」 仲弓 蓋 未 喻 夫 子 可 字 之 意 , 而 其 所 言 之 理 , 有 默 契 焉 者 ,故 夫 子 然 之 。 程 子 曰 「 子 桑 伯 子 之 簡 , 雖 可 取 而 未 盡 善, 故 夫 子 云 可 也 。 仲 弓 因 言 內 主 於 敬 而 簡 , 則 為 要 直 ;內 存 乎 簡 而 簡 , 則 為 疏 略 , 可 謂 得 其 旨 矣 。 」 又 曰 : 「居 敬 則 心 中 無 物 , 故 所 行 自 簡 ; 居 簡 則 先 有 心 於 簡 , 而多 一 簡 字 矣 , 故 曰 太 簡 。 」
〔 一 〕 「 謂 」 字 , 據 文 義 及 各 本 補 。

    哀 公 問 : 「 弟 子 孰 為 好 學 ? 」 孔 子 對 曰 : 「 有 顏回 者 好 學 , 不 遷 怒 , 不 貳 過 。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 今 也 則 亡, 未 聞 好 學 者 也 。 」 好 , 去 聲 。 亡 , 與無 同 。 遷 , 移 也 。 貳 , 復 也 。 怒 於 甲 者 , 不 移 於 乙 ; 過於 前 者 , 不 復 於 後 。 顏 子 克 己 之 功 至 於 如 此 , 可 謂 真 好學 矣 。 短 命 者 , 顏 子 三 十 二 而 卒 也 。 既 云 今 也 則 亡 , 又言 未 聞 好 學 者 , 蓋 深 惜 之 , 又 以 見 真 好 學 者 之 難 得 也 。程 子 曰 : 「 顏 子 之 怒 , 在 物 不 在 己 , 故 不 遷 。 有 不 善 未嘗 不 知 , 知 之 未 嘗 復 行 , 不 貳 過 也 。 」 又 曰 : 「 喜 怒 在事 , 則 理 之 當 喜 怒 者 也 , 不 在 血 氣 則 不 遷 。 若 舜 之 誅 四凶 也 , 可 怒 在 彼 , 己 何 與 焉 。 如 鑑 之 照 物 , 妍 媸 在 彼 ,隨 物 應 之 而 已 , 何 遷 之 有 ? 」 又 曰 : 「 如 顏 子 地 位 , 豈有 不 善 ? 所 謂 不 善 , 只 是 微 有 差 失 。 纔 差 失 便 能 知 之 ,纔 知 之 便 更 不 萌 作 。 」 張 子 曰 : 「 慊 於 己 者 , 不 使 萌 於再 。 」 或 曰 : 「 詩 書 六 藝 , 七 十 子 非 不 習 而 通 也 , 而 夫子 獨 稱 顏 子 為 好 學 。 顏 子 之 所 好 , 果 何 學 歟 ? 」 程 子 曰: 「 學 以 至 乎 聖 人 之 道 也 。 」「
學 之 道 奈 何 ? 」 曰 : 「 天 地 儲 精 ,得 五 行 之 秀 者 為 人 。 其 本 也 真 而 靜 。 其 未 發 也 五 性 具 焉, 曰 仁 、 義 、 禮 、 智 、 信 。 形 既 生 矣 , 外 物 觸 其 形 而 動於 中 矣 。 其 中 動 而 七 情 出 焉 , 曰 喜 、 怒 、 哀 、 懼 、 愛 、惡 、 欲 。 情 既 熾 而 益 蕩 , 其 性 鑿 矣 。 故 學 者 約 其 情 使 合於 中 , 正 其 心 , 養 其 性 而 已 。 然 必 先 明 諸 心 , 知 所 往 ,然 後 力 行 以 求 至 焉 。 若 顏 子 之 非 禮 勿 視 、 聽 、 言 、 動 ,不 遷 怒 貳 過 者 , 則 其 好 之 篤 而 學 之 得 其 道 也 。 然 其 未 至於 聖 人 者 , 守 之 也 , 非 化 之 也 。假 之 以 年 , 則 不 日 而 化 矣 。 今 人 乃 謂 聖 本 生 知 , 非 學 可至 , 而 所 以 為 學 者 , 不 過 記 誦 文 辭 之 間 , 其 亦 異 乎 顏 子之 學 矣 。 」

    子 華 使 於 齊 , 冉 子 為 其 母 請 粟 。 子 曰 : 「 與 之 釜。 」 請 益 。 曰 : 「 與 之 庾 。 」 冉 子 與 之 粟 五 秉 。 使、 為 , 並 去 聲 。 子 華 , 公 西 赤 也 。 使 , 為 孔 子 使 也 。 釜, 六 斗 四 升 。 庾 , 十 六 斗 。 秉 , 十 六 斛 。 子 曰 : 「赤 之 適 齊 也 , 乘 肥 馬 , 衣 輕 裘 。 吾 聞 之 也 , 君 子 周 急 不繼 富 。 」 衣 , 去 聲 。 乘 肥 馬 、 衣 輕 裘 ,言 其 富 也 。 急 , 窮 迫 也 。 周 者 , 補 不 足 。 繼 者 , 續 有 餘。 原 思 為 之 宰 , 與 之 粟 九 百 , 辭 。 原思 , 孔 子 弟 子 , 名 憲 。 孔 子 為 魯 司 寇 時 , 以 思 為 宰 。 粟, 宰 之 祿 也 。 九 百 不 言 其 量 , 不 可 考 。 子 曰 : 「 毋! 以 與 爾 鄰 里 鄉 黨 乎 ! 」 毋 , 禁 止 辭 。五 家 為 鄰 , 二 十 五 家 為 里 , 萬 二 千 五 百 家 為 鄉 , 五 百 家為 黨 。 言 常 祿 不 當 辭 , 有 餘 自 可 推 之 以 周 貧 乏 , 蓋 鄰 、里 、 鄉 、 黨 有 相 周 之 義 。 程 子 曰 : 「 夫 子 之 使 子 華 , 子華 之 為 夫 子 使 , 義 也 。 而 冉 子 乃 為 之 請 , 聖 人 寬 容 , 不欲 直 拒 人 。 故 與 之 少 , 所 以 示 不 當 與 也 。 請 益 而 與 之 亦少 , 所 以 示 不 當 益 也 。 求 未 達 而 自 與 之 多 , 則 己 過 矣 ,故 夫 子 非 之 。 蓋 赤 苟 至 乏 , 則 夫 子 必 自 周 之 , 不 待 請 矣。 原 思 為 宰 , 則 有 常 祿 。 思 辭 其 多 , 故 又 教 以 分 諸 鄰 里之 貧 者 , 蓋 亦 莫 非 義 也 。 」 張 子 曰 : 「 於 斯 二 者 , 可 見聖 人 之 用 財 矣 。 」

    子 謂 仲 弓 曰 : 「 犁 牛 之 子 騂 且 角 , 雖 欲 勿 用 , 山川 其 舍 諸 ? 」 犁 , 利 之 反 。 騂 , 息 營 反。 舍 , 上 聲 。 犁 , 雜 文 。 騂 , 赤 色 。 周 人 尚 赤 , 牲 用 騂。 角 , 角 周 正 , 中 犧 牲 也 。 用 , 用 以 祭 也 。 山 川 , 山 川之 神 也 。 言 人 雖 不 用 , 神 必 不 舍 也 。 仲 弓 父 賤 而 行 惡 ,故 夫 子 以 此 譬 之 。 言 父 之 惡 , 不 能 廢 其 子 之 善 , 如 仲 弓之 賢 , 自 當 見 用 於 世 也 。 然 此 論 仲 弓 云 爾 , 非 與 仲 弓 言也 。 范 氏 曰 : 「 以 瞽 瞍 為 父 而 有 舜 , 以 鯀 為 父 而 有 禹 。古 之 聖 賢 , 不 係 於 世 類 , 尚 矣 。 子 能 改 父 之 過, 變 惡 以 為 美 , 則 可 謂 孝 矣 。 」

    子 曰 : 「 回 也 , 其 心 三 月 不 違 仁 , 其 餘 則 日 月 至焉 而 已 矣 。 」 三 月 , 言 其 久 。 仁 者 , 心之 德 。 心 不 違 仁 者 , 無 私 欲 而 有 其 德 也 。 日 月 至 焉 者 ,或 日 一 至 焉 , 或 月 一 至 焉 , 能 造 其 域 而 不 能 久 也 。 程 子曰 : 「 三 月 , 天 道 小 變 之 節 , 言 其 久 也 , 過 此 則 聖 人 矣。 不 違 仁 , 只 是 無 纖 毫 私 欲 。 少 有 私 欲 , 便 是 不 仁 。 」尹 氏 曰 : 「 此 顏 子 於 聖 人 , 未 達 一 閒 者 也 , 若 聖 人 則 渾然 無 閒 斷 矣 。 」 張 子 曰 : 「 始 學 之 要 , 當 知『
三 月 不 違 』 與 『 日 月 至 焉 』 內 外 賓主 之 辨 。 使 心 意 勉 勉 循 循 而 不 能 已 , 過 此 幾 非 在 我 者 。」

    季 康 子 問 : 「 仲 由 可 使 從 政 也 與 ? 」 子 曰 : 「 由也 果 , 於 從 政 乎 何 有 ? 」 曰 : 「 賜 也 , 可 使 從 政 也 與 ?」 曰 : 「 賜 也 達 , 於 從 政 乎 何 有 ? 」 曰 : 「 求 也 , 可 使從 政 也 與 ? 」 曰 : 「 求 也 藝 , 於 從 政 乎 何 有 ? 」 與, 平 聲 。 從 政 , 謂 為 大 夫 。 果 , 有 決 斷 。 達 , 通 事 理 。藝 , 多 才 能 。 程 子 曰 : 「 季 康 子 問 三 子 之 才 可 以 從 政 乎? 夫 子 答 以 各 有 所 長 。 非 惟 三 子 , 人 各 有 所 長 。 能 取 其長 , 皆 可 用 也 。 」

    季 氏 使 閔 子 騫 為 費 宰 。 閔 子 騫 曰 : 「 善 為 我 辭 焉。 如 有 復 我 者 , 則 吾 必 在 汶 上 矣 。 」 費, 音 秘 。 為 , 去 聲 。 汶 , 音 問 。 閔 子 騫 , 孔 子 弟 子 , 名損 。 費 , 季 氏 邑 。 汶 , 水 名 , 在 齊 南 魯 北 竟 上 。 閔 子 不欲 臣 季 氏 , 令 使 者 善 為 己 辭 。 言 若 再 來 召 我 , 則 當 去 之齊 。 程 子 曰 : 「 仲 尼 之 門 , 能 不 仕 大 夫 之 家 者 , 閔 子 、曾 子 數 人 而 已 。 」 謝 氏 曰 : 「 學 者 能 少 知 內 外 之 分 , 皆可 以 樂 道 而 忘 人 之 勢 。 況 閔 子 得 聖 人 為 之 依 歸 , 彼 其 視季 氏 不 義 之 富 貴 , 不 啻 犬 彘 。 又 從 而 臣 之 , 豈 其 心 哉 ?在 聖 人 則 有 不 然 者 , 蓋 居 亂 邦 、 見 惡 人 , 在 聖 人 則 可 ;自 聖 人 以 下 , 剛 則 必 取 禍 , 柔 則 必 取 辱 。 閔 子 豈 不 能 早見 而 豫 待 之 乎 ? 如 由 也 不 得 其 死 , 求 也 為 季 氏 附 益 , 夫豈 其 本 心 哉 ? 蓋 既 無 先 見 之 知 , 又 無 克 亂 之 才 故 也 。 然則 閔 子 其 賢 乎 ? 」

    伯 牛 有 疾 , 子 問 之 , 自 牖 執 其 手 , 曰 : 「 亡 之 ,命 矣 夫 ! 斯 人 也 而 有 斯 疾 也 ! 斯 人 也 而 有 斯 疾 也 ! 」 夫, 音 扶 。 伯 牛 , 孔 子 弟 子 , 姓 冉 , 名 耕 。 有 疾 , 先 儒 以為 癩 也 。 牖 , 南 牖 也 。 禮 : 病 者 居 北 牖 下 。 君 視 之 , 則遷 於 南 牖 下 , 使 君 得 以 南 面 視 己 。 時 伯 牛 家 以 此 禮 尊 孔子 , 孔 子 不 敢 當 , 故 不 入 其 室 , 而 自 牖 執 其 手 , 蓋 與 之永 訣 也 。 命 , 謂 天 命 。 言 此 人 不 應 有 此 疾 , 而 今 乃 有 之, 是 乃 天 之 所 命 也 。 然 則 非 其 不 能 謹 疾 而 有 以 致 之 , 亦可 見 矣 。 侯 氏 曰 : 「 伯 牛 以 德 行 稱 , 亞 於 顏 、 閔 。 故 其將 死 也 , 孔 子 尤 痛 惜 之 。 」

    子 曰 : 「 賢 哉 , 回 也 ! 一 簞 食 , 一 瓢 飲 , 在 陋 巷。 人 不 堪 其 憂 , 回 也 不 改 其 樂 。 賢 哉 , 回 也 ! 」 食, 音 嗣 。 樂 , 音 洛 。 簞 , 竹 器 。 食 , 飯 也 。 瓢 , 瓠 也 。顏 子 之 貧 如 此 , 而 處 之 泰 然 , 不 以 害 其 樂 , 故 夫 子 再 言「 賢 哉 回 也 」 以 深 歎 美 之 。 程 子 曰 : 「 顏 子 之 樂 , 非 樂簞 瓢 陋 巷 也 , 不 以 貧 窶 累 其 心 而 改 其 所 樂 也 , 故 夫 子 稱其 賢 。 」 又 曰 : 「 簞 瓢 陋 巷 非 可 樂 , 蓋 自 有 其 樂 爾 。 其字 當 玩 味 , 自 有 深 意 。 」 又 曰 「 昔 受 學 於 周 茂 叔 , 每 令尋 仲 尼 顏 子 樂 處 , 所 樂 何 事 ? 」 愚 按 : 程 子 之 言 , 引 而不 發 , 蓋 欲 學 者 深 思 而 自 得 之 。 今 亦 不 敢 妄 為 之 說 。 學者 但 當 從 事 於 博 文 約 禮 之 誨 , 以 至 於 欲 罷 不 能 而 竭 其 才, 則 庶 乎 有 以 得 之 矣 。

    冉 求 曰 : 「 非 不 說 子 之 道 , 力 不 足 也 。 」 子 曰 :「 力 不 足 者 , 中 道 而 廢 。 今 女 畫 。 」 說, 音 悅 。 女 , 音 汝 。 力 不 足 者 , 欲 進 而 不 能 。 畫 者 , 能進 而 不 欲 。 謂 之 畫 者 , 如 畫 地 以 自 限 也 。 胡 氏 曰 : 「 夫子 稱 顏 回 不 改 其 樂 , 冉 求 聞 之 , 故 有 是 言 。 然 使 求 說 夫子 之 道 , 誠 如 口 之 說 芻 豢 , 則 必 將 盡 力 以 求 之 , 何 患 力之 不 足 哉 ? 畫 而 不 進 , 則 日 退 而 已 矣 , 此 冉 求 之 所 以 局於 藝 也 。 」

    子 謂 子 夏 曰 : 「 女 為 君 子 儒 , 無 為 小 人 儒 。 」 儒, 學 者 之 稱 。 程 子 曰 : 「 君 子 儒 為 己 , 小 人 儒 為 人 。 」 ○ 謝 氏 曰 : 「 君 子 小 人 之 分 , 義 與 利 之 閒 而 已 。 然 所 謂利 者 , 豈 必 殖 貨 財 之 謂 ? 以 私 滅 公 , 適 己 自 便 , 凡 可 以害 天 理 者 皆 利 也 。 子 夏 文 學 雖 有 餘 , 然 意 其 遠 者 大 者 或昧 焉 , 故 夫 子 語 之 以 此 。 」

    子 游 為 武 城 宰 。 子 曰 : 「 女 得 人 焉 爾 乎 ? 」 曰 :「 有 澹 臺 滅 明 者 , 行 不 由 徑 。 非 公 事 , 未 嘗 至 於 偃 之 室也 。 」 女 , 音 汝 。 澹 , 徒 甘 反 。 武 城 ,魯 下 邑 。 澹 臺 姓 , 滅 明 名 , 字 子 羽 。 徑 , 路 之 小 而 捷 者。 公 事 , 如 飲 射 讀 法 之 類 。 不 由 徑 , 則 動 必 以 正 , 而 無見 小 欲 速 之 意 可 知 。 非 公 事 不 見 邑 宰 , 則 其 有 以 自 守 ,而 無 枉 己 殉 人 之 私 可 見 矣 。 楊 氏 曰 : 「 為 政 以 人 才 為 先, 故 孔 子 以 得 人 為 問 。 如 滅 明 者 , 觀 其 二 事 之 小 , 而 其正 大 之 情 可 見 矣 。 後 世 有 不 由 徑 者 , 人 必 以 為 迂 ; 不 至其 室 , 人 必 以 為 簡 。 非 孔 氏 之 徒 , 其 孰 能 知 而 取 之 ? 」愚 謂 持 身 以 滅 明 為 法 , 則 無 苟 賤 之 羞 ; 取 人 以 子 游 為 法, 則 無 邪 媚 之 惑 。

    子 曰 : 「 孟 之 反 不 伐 , 奔 而 殿 。 將 入 門 , 策 其 馬, 曰 : 『 非 敢 後 也 , 馬 不 進 也 。 』 」 殿, 去 聲 。 孟 之 反 , 魯 大 夫 , 名 側 。 胡 氏 曰 「 反 即 莊 周 所稱 孟 子 反 者 是 也 。 」 伐 , 誇 功 也 。 奔 , 敗 走 也 。 軍 後 曰殿 。 策 , 鞭 也 。 戰 敗 而 還 , 以 後 為 功 。 反 奔 而 殿 , 故 以此 言 自 揜 其 功 也 。 事 在 哀 公 十 一 年 。 謝 氏 曰 : 「 人 能 操無 欲 上 人 之 心 , 則 人 欲 日 消 、 天 理 日 明 , 而 凡 可 以 矜 己誇 人 者 , 皆 無 足 道 矣 。 然 不 知 學 者 欲 上 人 之 心 無 時 而 忘也 , 若 孟 之 反 , 可 以 為 法 矣 。 」

    子 曰 : 「 不 有 祝 鮀 之 佞 而 有 宋 朝 之 美 , 難 乎 免 於今 之 世 矣 ! 」 鮀 , 徒 河 反 。 祝 , 宗 廟 之官 。 鮀 , 衛 大 夫 , 字 子 魚 , 有 口 才 。 朝 , 宋 公 子 , 有 美色 。 言 衰 世 好 諛 悅 色 , 非 此 難 免 , 蓋 傷 之 也 。

    子 曰 : 「 誰 能 出 不 由 戶 ? 何 莫 由 斯 道 也 ? 」 言人 不 能 出 不 由 戶 , 何 故 乃 不 由 此 道 邪 ? 怪 而 歎 之 之 辭 。 ○ 洪 氏 曰 : 「 人 知 出 必 由 戶 , 而不 知 行 必 由 道 。 非 道 遠 人 , 人 自 遠 爾 。 」

    子 曰 : 「 質 勝 文 則 野 , 文 勝 質 則 史 。 文 質 彬 彬 ,然 後 君 子 。 」 野 , 野 人 , 言 鄙 略 也 。 史, 掌 文 書 , 多 聞 習 事 , 而 誠 或 不 足 也 。 彬 彬 , 猶 班 班 ,物 相 雜 而 適 均 之 貌 。 言 學 者 當 損 有 餘 , 補 不 足 , 至 於 成德 , 則 不 期 然 而 然 矣 。 楊 氏 曰 : 「 文 質 不 可 以 相 勝 。 然質 之 勝 文 , 猶 之 甘 可 以 受 和 , 白 可 以 受 采 也 。 文 勝 而 至於 滅 質 , 則 其 本 亡 矣 。 雖 有 文 , 將 安 施 乎 ? 然 則 與 其 史也 , 寧 野 。 」

    子 曰 : 「 人 之 生 也 直 , 罔 之 生 也 幸 而 免 。 」 程子 曰 : 「 生 理 本 直 。 罔 , 不 直 也 , 而 亦 生 者 , 幸 而 免 爾。 」

    子 曰 : 「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好 之 者 不 如 樂 之 者。 」 好 , 去 聲 。 樂 , 音 洛 。 尹 氏 曰 : 「知 之 者 , 知 有 此 道 也 。 好 之 者 , 好 而 未 得 也 。 樂 之 者 ,有 所 得 而 樂 之 也 。 」 張 敬 夫 曰 : 「 譬 之 五 穀 , 知 者 知 其可 食 者 也 , 好 者 食 而 嗜 之 者 也 , 樂 者 嗜 之 而 飽 者 也 。 知而 不 能 好 , 則 是 知 之 未 至 也 ; 好 之 而 未 及 於 樂 , 則 是 好之 未 至 也 。 此 古 之 學 者 , 所 以 自 強 而 不 息 者 歟 ? 」

    子 曰 : 「 中 人 以 上 , 可 以 語 上 也 ; 中 人 以 下 , 不可 以 語 上 也 。 」 以 上 之 上 , 上 聲 。 語 ,去 聲 。 語 , 告 也 。 言 教 人 者 , 當 隨 其 高 下 而 告 語 之 , 則其 言 易 入 而 無 躐 等 之 弊 也 。 張 敬 夫 曰 : 「 聖 人 之 道 , 精粗 雖 無 二 致 , 但 其 施 教 , 則 必 因 其 材 而 篤 焉 。 蓋 中 人 以下 之 質 , 驟 而 語 之 太 高 , 非 惟 不 能 以 入 , 且 將 妄 意 躐 等, 而 有 不 切 於 身 之 弊 , 亦 終 於 下 而 已 矣 。 故 就 其 所 及 而語 之 , 是 乃 所 以 使 之 切 問 近 思 , 而 漸 進 於 高 遠 也 。 」

    樊 遲 問 知 。 子 曰 : 「 務 民 之 義 , 敬 鬼 神 而 遠 之 ,可 謂 知 矣 。 」 問 仁 。 曰 : 「 仁 者 先 難 而 後 獲 , 可 謂 仁 矣。 」 知 、 遠 , 皆 去 聲 。 民 , 亦 人 也 。 獲, 謂 得 也 。 專 用 力 於 人 道 之 所 宜 , 而 不 惑 於 鬼 神 之 不 可知 , 知 者 之 事 也 。 先 其 事 之 所 難, 而 後 其 效 之 所 得 , 仁 者 之 心 也 。 此 必 因 樊 遲 之 失 而 告之 。 程 子 曰 : 「 人 多 信 鬼 神 , 惑 也 。 而 不 信 者 又 不 能 敬, 能 敬 能 遠 , 可 謂 知 矣 。 」 又 曰 : 「 先 難 , 克 己 也 。 以所 難 為 先 , 而 不 計 所 獲 , 仁 也 。 」 呂 氏 曰 : 「 當 務 為 急, 不 求 所 難 知 ; 力 行 所 知 , 不 憚 所 難 為 。 」

    子 曰 : 「 知 者 樂 水 , 仁 者 樂 山 ; 知 者 動 , 仁 者 靜; 知 者 樂 , 仁 者 壽 。 」 知 , 去 聲 。 樂 ,上 二 字 並 五 教 反 , 下 一 字 音 洛 。 樂 , 喜 好 也 。 知 者 達 於事 理 而 周 流 無 滯 , 有 似 於 水 , 故 樂 水 ; 仁 者 安 於 義 理 而厚 重 不 遷 , 有 似 於 山 , 故 樂 山 。 動 靜 以 體 言 , 樂 壽 以 效言 也 。 動 而 不 括 故 樂 , 靜 而 有 常 故 壽 。 程 子 曰 : 「 非 體仁 知 之 深 者 , 不 能 如 此 形 容 之 。 」

    子 曰 : 「 齊 一 變 , 至 於 魯 ; 魯 一 變 , 至 於 道 。 」 孔 子 之 時 , 齊 俗 急 功 利 , 喜 夸 詐 , 乃 霸政 之 餘 習 。 魯 則 重 禮 教 , 崇 信 義 , 猶 有 先 王 之 遺 風 焉 ,但 人 亡 政 息 , 不 能 無 廢 墜 爾 。 道 , 則 先 王 之 道 也 。 言 二國 之 政 俗 有 美 惡 , 故 其 變 而 之 道 有 難 易 。 程 子 曰 : 「 夫子 之 時 , 齊 強 魯 弱 , 孰 不 以 為 齊 勝 魯 也 , 然 魯 猶 存 周 公之 法 制 。 齊 由 桓 公 之 霸 , 為 從 簡 尚 功 之 治 , 太 公 之 遺 法變 易 盡 矣 , 故 一 變 乃 能 至 魯 。 魯 則 修 舉 廢 墜 而 已 , 一 變則 至 於 先 王 之 道 也 。 」 愚 謂 二 國 之 俗 , 惟 夫 子 為 能 變 之而 不 得 試 。 然 因 其 言 以 考 之 , 則 其 施 為 緩 急 之 序 , 亦 略可 見 矣 。

    子 曰 : 「 觚 不 觚 , 觚 哉 ! 觚 哉 ! 」 觚, 音 孤 。 觚 , 棱 也 , 或 曰 酒 器 , 或 曰 木 簡 , 皆 器 之 有 棱者 也 。 不 觚 者 , 蓋 當 時 失 其 制 而 不 為 棱 也 。 觚 哉 觚 哉 ,言 不 得 為 觚 也 。 程 子 曰 : 「 觚 而 失 其 形 制 , 則 非 觚 也 。舉 一 器 , 而 天 下 之 物 莫 不 皆 然 。 故 君 而 失 其 君 之 道 , 則為 不 君 ; 臣 而 失 其 臣 之 職 , 則 為 虛 位 。 」 范 氏 曰 : 「 人而 不 仁 則 非 人 , 國 而 不 治 則 不 國 矣 。 」

    宰 我 問 曰 : 「 仁 者 , 雖 告 之 曰 : 『 井 有 仁 焉 。 』其 從 之 也 ? 」 子 曰 : 「 何 為 其 然 也 ? 君 子 可 逝 也 , 不 可陷 也 ; 可 欺 也 , 不 可 罔 也 。 」 劉 聘 君 曰, 「 有 仁 之 仁 當 作 人 」 , 今 從 之 。 從 , 謂 隨 之 於 井 而 救之 也 。 宰 我 信 道 不 篤 , 而 憂 為 仁 之 陷 害 , 故 有 此 問 。 逝, 謂 使 之 往 救 。 陷 , 謂 陷 之 於 井 。 欺 , 謂 誑 之 以 理 之 所有 。 罔 , 謂 昧 之 以 理 之 所 無 。 蓋 身 在 井 上 , 乃 可 以 救 井中 之 人 ; 若 從 之 於 井 , 則 不 復 能 救 之 矣 。 此 理 甚 明 , 人所 易 曉 , 仁 者 雖 切 於 救 人 而 不 私 其 身 , 然 不 應 如 此 之 愚也 。

    子 曰 : 「 君 子 博 學 於 文 , 約 之 以 禮 , 亦 可 以 弗 畔矣 夫 ! 」 夫 , 音 扶 。 約 , 要 也 。 畔 , 背也 。 君 子 學 欲 其 博 , 故 於 文 無 不 考 ; 守 欲 其 要 , 故 其 動必 以 禮 。 如 此 , 則 可 以 不 背 於 道 矣 。 程 子 曰 : 「 博 學 於文 而 不 約 之 以 禮 , 必 至 於 汗 漫 。 博 學 矣 , 又 能 守 禮 而 由於 規 矩 , 則 亦 可 以 不 畔 道 矣 。 」

    子 見 南 子 , 子 路 不 說 。 夫 子 矢 之 曰 : 「 予 所 否 者, 天 厭 之 ! 天 厭 之 ! 」 說 , 音 悅 。 否 ,方 九 反 。 南 子 , 衛 靈 公 之 夫 人 , 有 淫 行 。 孔 子 至 衛 , 南子 請 見 , 孔 子 辭 謝 , 不 得 已 而 見 之 。 蓋 古 者 仕 於 其 國 ,有 見 其 小 君 之 禮 。 而 子 路 以 夫 子 見 此 淫 亂 之 人 為 辱 , 故不 悅 。 矢 , 誓 也 。 所 , 誓 辭 也 , 如 云 「 所 不 與 崔 、 慶 者」 之 類 。 否 , 謂 不 合 於 禮 , 不 由 其 道 也 。 厭 , 棄 絕 也 。聖 人 道 大 德 全 , 無 可 不 可 。 其 見 惡 人 , 固 謂 在 我 有 可 見之 禮 , 則 彼 之 不 善 , 我 何 與 焉 。 然 此 豈 子 路 所 能 測 哉 ?故 重 言 以 誓 之 , 欲 其 姑 信 此 而 深 思 以 得 之 也 。

    子 曰 : 「 中 庸 之 為 德 也 , 其 至 矣 乎 ! 民 鮮 久 矣 。」 鮮 , 上 聲 。 中 者 , 無 過 無 不 及 之 名 也。 庸 , 平 常 也 。 至 , 極 也 。 鮮 , 少 也 。 言 民 少 此 德 , 今已 久 矣 。 程 子 曰 : 「 不 偏 之 謂 中 , 不 易 之 謂 庸 。 中 者 天下 之 正 道 , 庸 者 天 下 之 定 理 。 自 世 教 衰 , 民 不 興 於 行 ,少 有 此 德 久 矣 。 」

    子 貢 曰 : 「 如 有 博 施 於 民 而 能 濟 眾 , 何 如 ? 可 謂仁 乎 ? 」 子 曰 : 「 何 事 於 仁 , 必 也 聖 乎 ! 堯 舜 其 猶 病 諸! 施 , 去 聲 。 博 , 廣 也 。 仁 以 理 言 , 通乎 上 下 。 聖 以 地 言 , 則 造 其 極 之 名 也 。 乎 者 , 疑 而 未 定之 辭 。 病 , 心 有 所 不 足 也 。 言 此 何 止 於 仁 , 必 也 聖 人 能之 乎 ! 則 雖 堯 舜 之 聖 , 其 心 猶 有 所 不 足 於 此 也 。 以 是 求仁 , 愈 難 而 愈 遠 矣 。 夫 仁 者 ,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 己 欲達 而 達 人 。 夫 , 音 扶 。 以 己 及 人 , 仁 者之 心 也 。 於 此 觀 之 , 可 以 見 天 理 之 周 流 而 無 閒 矣 。 狀 仁之 體 , 莫 切 於 此 。 能 近 取 譬 , 可 謂 仁 之 方 也 已 。 」 譬 , 喻 也 。 方 , 術 也 。 近 取 諸 身 , 以 己所 欲 譬 之 他 人 , 知 其 所 欲 亦 猶 是 也 。 然 後 推 其 所 欲 以 及於 人 , 則 恕 之 事 而 仁 之 術 也 。 於 此 勉 焉 , 則 有 以 勝 其 人欲 之 私 , 而 全 其 天 理 之 公 矣 。 程 子 曰 : 「 醫 書 以 手 足 痿痹 為 不 仁 , 此 言 最 善 名 狀 。 仁 者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一 體 , 莫非 己 也 。 認 得 為 己 , 何 所 不 至 ; 若 不 屬 己 , 自 與 己 不 相干 。 如 手 足 之 不 仁 , 氣 已 不 貫 , 皆 不 屬 己 。 故 博 施 濟 眾, 乃 聖 人 之 功 用 。 仁 至 難 言 , 故 止 曰 : 『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己 欲 達 而 達 人 , 能 近 取 譬 , 可 謂 仁 之 方 也 已 。 』 欲 令如 是 觀 仁 , 可 以 得 仁 之 體 。 」 又 曰 「 論 語 言『
堯 舜 其 猶 病 諸 』 者 二 。 夫 博 施 者 ,豈 非 聖 人 之 所 欲 ? 然 必 五 十 乃 衣 帛 , 七 十 乃 食 肉 。 聖 人之 心 , 非 不 欲 少 者 亦 衣 帛 食 肉 也 , 顧 其 養 有 所 不 贍 爾 ,此 病 其 施 之 不 博 也 。 濟 眾 者 , 豈 非 聖 人 之 所 欲 ? 然 治 不過 九 州 。 聖 人 非 不 欲 四 海 之 外 亦 兼 濟 也 , 顧 其 治 有 所 不及 爾 , 此 病 其 濟 之 不 眾 也 。 推 此 以 求 , 脩 己 以 安 百 姓 ,則 為 病 可 知 。 苟 以 吾 治 已 足 , 則 便 不 是 聖 人 。 」 呂 氏 曰: 「 子 貢 有 志 於 仁 , 徒 事 高 遠 , 未 知 其 方 。 孔 子 教 以 於己 取 之 , 庶 近 而 可 入 。 是 乃 為 仁 之 方 , 雖 博 施 濟 眾 , 亦由 此 進 。 」




論 語 集 注 卷 四
      述 而 第 七 此 篇 多 記 聖 人 謙 己 誨 人之 辭 及 其 容 貌 行 事 之 實 。 凡 三 十 七 章 。
    子 曰 : 「 述 而 不 作 , 信 而 好 古 , 竊 比 於 我 老 彭 。」 好 , 去 聲 。 述 , 傳 舊 而 已 。 作 , 則 創始 也 。 故 作 非 聖 人 不 能 , 而 述 則 賢 者 可 及 。 竊 比 , 尊 之之 辭 。 我 , 親 之 之 辭 。 老 彭 , 商 賢 大 夫 , 見 大 戴 禮 , 蓋信 古 而 傳 述 者 也 。 孔 子 刪 詩 書 , 定 禮 樂 , 贊 周 易 , 脩 春秋 , 皆 傳 先 王 之 舊 , 而 未 嘗 有 所 作 也 , 故 其 自 言 如 此 。蓋 不 惟 不 敢 當 作 者 之 聖 , 而 亦 不 敢 顯 然 自 附 於 古 之 賢 人; 蓋 其 德 愈 盛 而 心 愈 下 , 不 自 知 其 辭 之 謙 也 。 然 當 是 時, 作 者 略 備 , 夫 子 蓋 集 群 聖 之 大 成 而 折 衷 之 。 其 事 雖 述, 而 功 則 倍 於 作 矣 , 此 又 不 可 不 知 也 。

    子 曰 : 「 默 而 識 之 , 學 而 不 厭 , 誨 人 不 倦 , 何 有於 我 哉 ? 」 識 , 音 志 , 又 如 字 。 識 , 記也 。 默 識 , 謂 不 言 而 存 諸 心 也 。 一 說 : 識 , 知 也 , 不 言而 心 解 也 。 前 說 近 是 。 何 有 於 我 , 言 何 者 能 有 於 我 也 。三 者 已 非 聖 人 之 極 至 , 而 猶 不 敢 當 , 則 謙 而 又 謙 之 辭 也。

    子 曰 : 「 德 之 不 脩 , 學 之 不 講 , 聞 義 不 能 徙 , 不善 不 能 改 , 是 吾 憂 也 。 」 尹 氏 曰 : 「 德必 脩 而 後 成 , 學 必 講 而 後 明 , 見 善 能 徙 , 改 過 不 吝 , 此四 者 日 新 之 要 也 。 苟 未 能 之 , 聖 人 猶 憂 , 況 學 者 乎 ? 」

    子 之 燕 居 , 申 申 如 也 , 夭 夭 如 也 。 燕居 , 閒 暇 無 事 之 時 。 楊 氏 曰 : 「 申 申 , 其 容 舒 也 。 夭 夭, 其 色 愉 也 。 」 程 子 曰 : 「 此 弟子 善 形 容 聖 人 處 也 , 為 申 申 字 說 不 盡 , 故 更 著 夭 夭 字 。今 人 燕 居 之 時 , 不 怠 惰 放 肆 , 必 太 嚴 厲 。 嚴 厲 時 著 此 四字 不 得 , 怠 惰 放 肆 時 亦 著 此 四 字 不 得 , 惟 聖 人 便 自 有 中和 之 氣 。 」

    子 曰 : 「 甚 矣 吾 衰 也 ! 久 矣 吾 不 復 夢 見 周 公 。 」 復 , 扶 又 反 。 孔 子 盛 時 , 志 欲 行 周 公 之道 , 故 夢 寐 之 間 , 如 或 見 之 。 至 其 老 而 不 能 行 也 , 則 無復 是 心 , 而 亦 無 復 是 夢 矣 , 故 因 此 而 自 歎 其 衰 之 甚 也 。程 子 曰 : 「 孔 子 盛 時 , 寤 寐 常 存 行 周 公 之 道 ; | 其 老 也, 則 志 慮 衰 而 不 可 以 有 為 矣 。 蓋 存 道 者 心 , 無 老 少 之 異; 而 行 道 者 身 , 老 則 衰 也 。 」

    子 曰 : 「 志 於 道 , 志 者 , 心 之 所之 之 謂 。 道 , 則 人 倫 日 用 之 間 所 當 行 者 是 也 。 如 此 而 心必 之 焉 , 則 所 適 者 正 , 而 無 他 歧 之 惑 矣 。 據 於 德 , 據 者 , 執 守 之 意 。 德 者 , 得 也 , 得 其 道〔 一 〕 於 心 而 不 失 之 謂 也 。 得 之 於 心 而 守 之 不 失 , 則 終始 惟 一 , 而 有 日 新 之 功 矣 。 依 於 仁 , 依者 , 不 違 之 謂 。 仁 , 則 私 欲 盡 去 而 心 德 之 全 也 。 功 夫 至此 而 無 終 食 之 違 , 則 存 養 之 熟 , 無 適 而 非 天 理 之 流 行 矣。 游 於 藝 。 」 游 者 , 玩 物 適 情 之謂 。 藝 , 則 禮 樂 之 文 , 射 、 御 、 書 、 數 之 法 , 皆 至 理 所寓 , 而 日 用 之 不 可 闕 者 也 。 朝 夕 游 焉 , 以 博 其 義 理 之 趣, 則 應 務 有 餘 , 而 心 亦 無 所 放 矣 。 此 章 言 人 之 為 學 當 如是 也 。 蓋 學 莫 先 於 立 志 , 志 道 , 則 心 存 於 正 而 不 他 ; 據德 , 則 道 得 於 心 而 不 失 ; 依 仁 , 則 德 性 常 用 而 物 欲 不 行; 游 藝 , 則 小 物 不 遺 而 動 息 有 養 。 學 者 於 此 , 有 以 不 失其 先 後 之 序 、 輕 重 之 倫 焉 , 則 本 末 兼 該 , 內 外 交 養 , 日用 之 間 , 無 少 間 隙 , 而 涵 泳 從 容 , 忽 不 自 知 其 入 於 聖 賢之 域 矣 。

〔 一 〕 「 德 者 得 也 , 得 其 道 」 , 清 仿宋 大 字 本 作 「 德 則 行 道 而 有 得 」 。 吳 英 以 為 後 者 非 朱 熹定 本 之 文 , 故 不 取 , 詳 本 書 附 錄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定 本 辨 。

    子 曰 : 「 自 行 束 脩 以 上 , 吾 未 嘗 無 誨 焉 。 」 脩, 脯 也 。 十 脡 為 束 。 古 者 相 見 , 必 執 贄 以 為 禮 , 束 脩 其至 薄 者 。 蓋 人 之 有 生 , 同 具 此 理, 故 聖 人 之 於 人 , 無 不 欲 其 入 於 善 。 但 不 知 來 學 , 則 無往 教 之 禮 , 故 苟 以 禮 來 , 則 無 不 有 以 教 之 也 。

    子 曰 : 「 不 憤 不 啟 , 不 悱 不 發 , 舉 一 隅 不 以 三 隅反 , 則 不 復 也 。 」 憤 , 房 粉 反 。 悱 , 芳匪 反 。 復 , 扶 又 反 。 憤 者 , 心 求 通 而 未 得 之 意 。 悱 者 ,口 欲 言 而 未 能 之 貌 。 啟 , 謂 開 其 意 。 發 , 謂 達 其 辭 。 物之 有 四 隅 者 , 舉 一 可 知 其 三 。 反 者 , 還 以 相 證 之 義 。 復, 再 告 也 。 上 章 已 言 聖 人 誨 人 不 倦 之 意 , 因 并 記 此 , 欲學 者 勉 於 用 力 , 以 為 受 教 之 地 也 。 程 子 曰 : 「 憤 悱 , 誠意 之 見 於 色 辭 者 也 。 待 其 誠 至 而 後 告 之 。 既 告 之 , 又 必待 其 自 得 , 乃 復 告 爾 。 」 又 曰 : 「 不 待 憤 悱 而 發 , 則 知之 不 能 堅 固 ; 待 其 憤 悱 而 後 發 , 則 沛 然 矣 。 」

    子 食 於 有 喪 者 之 側 , 未 嘗 飽 也 。 臨喪 哀 , 不 能 甘 也 。 子 於 是 日 哭 , 則 不 歌 。 哭, 謂 弔 哭 。 日 之 內 , 餘 哀 未 忘 , 自 不 能 歌 也 。 謝 氏 曰 :「 學 者 於 此 二 者 , 可 見 聖 人 情 性 之 正 也 。 能 識 聖 人 之 情性 , 然 後 可 以 學 道 。 」

    子 謂 顏 淵 曰 : 「 用 之 則 行 , 舍 之 則 藏 , 唯 我 與 爾有 是 夫 ! 」 舍 , 上 聲 。 夫 , 音 扶 。 尹 氏曰 : 「 用 舍 無 與 於 己 , 行 藏 安 於 所 遇 , 命 不 足 道 也 。 顏子 幾 於 聖 人 , 故 亦 能 之 。 」 子 路 曰 : 「 子 行 三 軍 ,則 誰 與 ? 」 萬 二 千 五 百 人 為 軍 , 大 國 三軍 。 子 路 見 孔 子 獨 美 顏 淵 , 自 負 其 勇 , 意 夫 子 若 行 三 軍, 必 與 己 同 。 子 曰 : 「 暴 虎 馮 河 , 死 而 無 悔 者 , 吾不 與 也 。 必 也 臨 事 而 懼 , 好 謀 而 成 者 也 。 」 馮, 皮 冰 反 。 好 , 去 聲 。 暴 虎 , 徒 搏 。 馮 河 , 徒 涉 。 懼 ,謂 敬 其 事 。 成 , 謂 成 其 謀 。 言 此 皆 以 抑 其 勇 而 教 之 , 然行 師 之 要 實 不 外 此 , 子 路 蓋 不 知 也 。 謝 氏 曰 : 「 聖 人 於行 藏 之 間 , 無 意 無 必 。 其 行 非 貪 位 , 其 藏 非 獨 善 也 。 若有 欲 心 , 則 不 用 而 求 行 , 舍 之 而 不 藏 矣 , 是 以 惟 顏 子 為可 以 與 於 此 。 子 路 雖 非 有 欲 心 者 , 然 未 能 無 固 必 也 , 至以 行 三 軍 為 問 , 則 其 論 益 卑 矣 。 夫 子 之 言 , 蓋 因 其 失 而救 之 。 夫 不 謀 無 成 , 不 懼 必 敗 , 小事 尚 然 , 而 況 於 行 三 軍 乎 ? 」

    子 曰 : 「 富 而 可 求 也 , 雖 執 鞭 之 士 , 吾 亦 為 之 。如 不 可 求 , 從 吾 所 好 。 」 好 , 去 聲 。 執鞭 , 賤 者 之 事 。 設 言 富 若 可 求 , 則 雖 身 為 賤 役 以 求 之 ,亦 所 不 辭 。 然 有 命 焉 , 非 求 之 可 得 也 , 則 安 於 義 理 而 已矣 , 何 必 徒 取 辱 哉 ? 蘇 氏 曰 : 「 聖 人 未 嘗 有 意 於 求 富 也, 豈 問 其 可 不 可 哉 ? 為 此 語 者 , 特 以 明 其 決 不 可 求 爾 。」 楊 氏 曰 : 「 君 子 非 惡 富 貴 而 不 求 , 以 其 在 天 , 無 可 求之 道 也 。 」

    子 之 所 慎 : 齊 , 戰 , 疾 。 齊 , 側皆 反 。 齊 之 為 言 齊 也 , 將 祭 而 齊 其 思 慮 之 不 齊 者 , 以 交於 神 明 也 。 誠 之 至 與 不 至 , 神 之 饗 與 不 饗 , 皆 決 於 此 。戰 則 眾 之 死 生 、 國 之 存 亡 繫 焉 , 疾 又 吾 身 之 所 以 死 生 存亡 者 , 皆 不 可 以 不 謹 也 。 尹 氏 曰 : 「 夫 子 無 所 不 謹 , 弟子 記 其 大 者 耳 。 」

    子 在 齊 聞 韶 , 三 月 不 知 肉 味 。 曰 : 「 不 圖 為 樂 之至 於 斯 也 ! 」 史 記 三 月 上 有 「 學 之 」 二字 。 不 知 肉 味 , 蓋 心 一 於 是 而 不 及 乎 他 也 。 曰 : 不 意 舜之 作 樂 至 於 如 此 之 美 , 則 有 以 極 其 情 文 之 備 , 而 不 覺 其歎 息 之 深 也 , 蓋 非 聖 人 不 足 以 及 此 。 范 氏 曰 : 「 韶 盡 美又 盡 善 , 樂 之 無 以 加 此 也 。 故 學 之 三 月 , 不 知 肉 味 , 而歎 美 之 如 此 。 誠 之 至 , 感 之 深 也 。 」

    冉 有 曰 : 「 夫 子 為 衛 君 乎 ? 」 子 貢 曰 : 「 諾 。 吾將 問 之 。 」 為 , 去 聲 。 為 , 猶 助 也 。 衛君 , 出 公 輒 也 。 靈 公 逐 其 世 子 蒯 聵 。 公 薨 , 而 國 人 立 蒯聵 之 子 輒 。 於 是 晉 納 蒯 聵 而 輒 拒 之 。 時 孔 子 居 衛 , 衛 人以 蒯 聵 得 罪 於 父 , 而 輒 嫡 孫 當 立 , 故 冉 有 疑 而 問 之 。 諾, 應 辭 也 。 入 , 曰 : 「 伯 夷 、 叔 齊 何 人 也 ? 」 曰 :「 古 之 賢 人 也 。 」 曰 : 「 怨 乎 ? 」 曰 : 「 求 仁 而 得 仁 ,又 何 怨 。 」 出 , 曰 : 「 夫 子 不 為 也 。 」 伯夷 、 叔 齊 , 孤 竹 君 之 二 子 。 其 父 將 死 , 遺 命 立 叔 齊 。 父卒 , 叔 齊 遜 伯 夷 。 伯 夷 曰 : 「 父 命 也 」 , 遂 逃 去 。 叔 齊亦 不 立 而 逃 之 , 國 人 立 其 中 子 。 其 後 武 王 伐 紂 , 夷 、 齊扣 馬 而 諫 。 武 王 滅 商 , 夷 、 齊 恥食 周 粟 , 去 隱 于 首 陽 山 , 遂 餓 而 死 。 怨 , 猶 悔 也 。 君 子居 是 邦 , 不 非 其 大 夫 , 況 其 君 乎 ? 故 子 貢 不 斥 衛 君 , 而以 夷 、 齊 為 問 。 夫 子 告 之 如 此 , 則 其 不 為 衛 君 可 知 矣 。蓋 伯 夷 以 父 命 為 尊 , 叔 齊 以 天 倫 為 重 。 其 遜 國 也 , 皆 求所 以 合 乎 天 理 之 正 , 而 即 乎 人 心 之 安 。 既 而 各 得 其 志 焉, 則 視 棄 其 國 猶 敝 蹝 爾 , 何 怨 之 有 ? 若 衛 輒 之 據 國 拒 父而 惟 恐 失 之 , 其 不 可 同 年 而 語 明 矣 。 程 子 曰 : 「 伯 夷 、叔 齊 遜 國 而 逃 , 諫 伐 而 餓 , 終 無 怨 悔 , 夫 子 以 為 賢 , 故知 其 不 與 輒 也 。 」

    子 曰 : 「 飯 疏 食 飲 水 , 曲 肱 而 枕 之 , 樂 亦 在 其 中矣 。 不 義 而 富 且 貴 , 於 我 如 浮 雲 。 」 飯, 符 晚 反 。 食 , 音 嗣 。 枕 , 去 聲 。 樂 , 音 洛 。 飯 , 食 之也 。 疏 食 , 麤 飯 也 。 聖 人 之 心 , 渾 然 天 理 , 雖 處 困 極 ,而 樂 亦 無 不 在 焉 。 其 視 不 義 之 富 貴 , 如 浮 雲 之 無 有 , 漠然 無 所 動 於 其 中 也 。 程 子 曰 : 「 非 樂 疏 食 飲 水 也 , 雖 疏食 飲 水 , 不 能 改 其 樂 也 。 不 義 之 富 貴 , 視 之 輕 如 浮 雲 然。 」 又 曰 : 「 須 知 所 樂 者 何 事 。 」

    子 曰 : 「 加 我 數 年 , 五 十 以 學 易 , 可 以 無 大 過 矣。 」 劉 聘 君 見 元 城 劉 忠 定 公 自 言 嘗 讀 他論 , 「 加 」 作 假 , 「 五 十 」 作 卒 。 蓋 加 、 假 聲 相 近 而 誤讀 , 卒 與 五 十 字 相 似 而 誤 分 也 。 愚 按 : 此 章 之 言 , 史 記作 為 「 假 我 數 年 , 若 是 我 於 易 則 彬 彬 矣 」 。 加 正 作 假 ,而 無 五 十 字 。 蓋 是 時 , 孔 子 年 已 幾 七 十 矣 , 五 十 字 誤 無疑 也 。 學 易 , 則 明 乎 吉 凶 消 長 之 理 , 進 退 存 亡 之 道 , 故可 以 無 大 過 。 蓋 聖 人 深 見 易 道 之 無 窮 , 而 言 此 以 教 人 ,使 知 其 不 可 不 學 , 而 又 不 可 以 易 而 學 也 。

    子 所 雅 言 , 詩 、 書 、 執 禮 , 皆 雅 言 也 。 雅, 常 也 。 執 , 守 也 。 詩 以 理 情 性 , 書 以 道 政 事 , 禮 以 謹節 文 , 皆 切 於 日 用 之 實 , 故 常 言 之 。 禮 獨 言 執 者 , 以 人所 執 守 而 言 , 非 徒 誦 說 而 已 也 。 程 子 曰 : 「 孔 子 雅 素 之言 , 止 於 如 此 。 若 性 與 天 道 , 則 有 不 可 得 而 聞 者 , 要 在默 而 識 之 也 。 」 謝 氏 曰 : 「 此 因 學 易 之 語 而 類 記 之 。 」

    葉 公 問 孔 子 於 子 路 , 子 路 不 對 。 葉, 舒 涉 反 。 葉 公 , 楚 葉 縣 尹 沈 諸 梁 , 字 子 高 , 僭 稱 公 也。 葉 公 不 知 孔 子 , 必 有 非 所 問 而問 者 , 故 子 路 不 對 。 抑 亦 以 聖 人 之 德 , 實 有 未 易 名 言 者與 ? 子 曰 : 「 女 奚 不 曰 , 其 為 人 也 , 發 憤 忘 食 , 樂以 忘 憂 , 不 知 老 之 將 至 云 爾 。 」 未 得 ,則 發 憤 而 忘 食 ; 已 得 , 則 樂 之 而 忘 憂 。 以 是 二 者 俛 焉 日有 孳 孳 , 而 不 知 年 數 之 不 足 , 但 自 言 其 好 學 之 篤 耳 。 然深 味 之 , 則 見 其 全 體 至 極 , 純 亦 不 已 之 妙 , 有 非 聖 人 不能 及 者 。 蓋 凡 夫 子 之 自 言 類 如 此 , 學 者 宜 致 思 焉 。

    子 曰 : 「 我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 好 古 , 敏 以 求 之 者 也。 」 好 , 去 聲 。 生 而 知 之 者 , 氣 質 清 明, 義 理 昭 著 , 不 待 學 而 知 也 。 敏 , 速 也 , 謂 汲 汲 也 。 ○ 尹 氏 曰 : 「 孔 子 以 生 知 之 聖 , 每 云 好 學 者 , 非 惟 勉 人 也, 蓋 生 而 可 知 者 義 理 爾 , 若 夫 禮 樂 名 物 , 古 今 事 變 , 亦必 待 學 而 後 有 以 驗 其 實 也 。

    子 不 語 怪 , 力 , 亂 , 神 。 怪 異 、勇 力 、 悖 亂 之 事 , 非 理 之 正 , 固 聖 人 所 不 語 。 鬼 神 , 造化 之 跡 , 雖 非 不 正 , 然 非 窮 理 之 至 , 有 未 易 明 者 , 故 亦不 輕 以 語 人 也 。 謝 氏 曰 : 「 聖 人 語 常 而 不 語 怪 , 語 德 而不 語 力 , 語 治 而 不 語 亂 , 語 人 而 不 語 神 。 」

    子 曰 : 「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師 焉 。 擇 其 善 者 而 從 之, 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 」 三 人 同 行 , 其 一我 也 。 彼 二 人 者 , 一 善 一 惡 , 則 我 從 其 善 而 改 其 惡 焉 ,是 二 人 者 皆 我 師 也 。 尹 氏 曰 : 「 見 賢 思 齊 , 見 不 賢 而 內自 省 , 則 善 惡 皆 我 之 師 , 進 善 其 有 窮 乎 ? 」

    子 曰 : 「 天 生 德 於 予 , 桓 魋 其 如 予 何 ? 」 魋, 徒 雷 反 。 桓 魋 , 宋 司 馬 向 魋 也 。 出 於 桓 公 , 故 又 稱 桓氏 。 魋 欲 害 孔 子 , 孔 子 言 天 既 賦 我 以 如 是 之 德 , 則 桓 魋其 奈 我 何 ? 言 必 不 能 違 天 害 己 。

    子 曰 : 「 二 三 子 以 我 為 隱 乎 ? 吾 無 隱 乎 爾 。 吾 無行 而 不 與 二 三 子 者 , 是 丘 也 。 」 諸 弟 子以 夫 子 之 道 高 深 不 可 幾 及 , 故 疑其 有 隱 , 而 不 知 聖 人 作 、 止 、 語 、 默 無 非 教 也 , 故 夫 子以 此 言 曉 之 。 與 , 猶 示 也 。 程 子 曰 : 「 聖 人 之 道 猶 天 然, 門 弟 子 親 炙 而 冀 及 之 , 然 後 知 其 高 且 遠 也 。 使 誠 以 為不 可 及 , 則 趨 向 之 心 不 幾 於 怠 乎 ? 故 聖 人 之 教 , 常 俯 而就 之 如 此 , 非 獨 使 資 質 庸 下 者 勉 思 企 及 , 而 才 氣 高 邁 者亦 不 敢 躐 易 而 進 也 。 」 呂 氏 曰 : 「 聖 人 體 道 無 隱 , 與 天象 昭 然 , 莫 非 至 教 。 常 以 示 人 , 而 人 自 不 察 。 」

    子 以 四 教 : 文 , 行 , 忠 , 信 。 行, 去 聲 。 程 子 曰 : 「 教 人 以 學 文 脩 行 而 存 忠 信 也 。 忠 信, 本 也 。 」

    子 曰 : 「 聖 人 , 吾 不 得 而 見 之 矣 ; 得 見 君 子 者 ,斯 可 矣 。 」 聖 人 , 神 明 不 測 之 號 。 君 子, 才 德 出 眾 之 名 。 子 曰 : 「 善 人 , 吾 不 得 而 見 之 矣; 得 見 有 恆 者 , 斯 可 矣 。 恆 , 胡 登 反 。 ○ 「 子 曰 」 字 疑 衍 文 。 恆 , 常 久 之 意 。 張 子 曰 : 「 有 恆者 , 不 貳 其 心 。 善 人 者 , 志 於 仁 而 無 惡 。 」 亡 而 為有 , 虛 而 為 盈 , 約 而 為 泰 , 難 乎 有 恆 矣 。 」 亡, 讀 為 無 。 三 者 皆 虛 夸 之 事 , 凡 若 此 者 , 必 不 能 守 其 常也 。 張 敬 夫 曰 : 「 聖 人 、 君 子 以 學 言 , 善 人 、 有 恆 者 以質 言 。 」 愚 謂 有 恆 者 之 與 聖 人 , 高 下 固 懸 絕 矣 , 然 未 有不 自 有 恆 而 能 至 於 聖 者 也 。 故 章 末 申 言 有 恆 之 義 , 其 示人 入 德 之 門 , 可 謂 深 切 而 著 明 矣 。

    子 釣 而 不 綱 , 弋 不 射 宿 。 射 , 食亦 反 。 綱 , 以 大 繩 屬 網 , 絕 流 而 漁 者 也 。 弋 , 以 生 絲 繫矢 而 射 也 。 宿 , 宿 鳥 。 洪 氏 曰 : 「 孔 子 少 貧 賤 , 為 養 與祭 , 或 不 得 已 而 釣 弋 , 如 獵 較 是 也 。 然 盡 物 取 之 , 出 其不 意 , 亦 不 為 也 。 此 可 見 仁 人 之 本 心 矣 。 待 物 如 此 , 待人 可 知 ; 小 者 如 此 , 大 者 可 知 。 」

    子 曰 : 「 蓋 有 不 知 而 作 之 者 , 我 無 是 也 。 多 聞 擇其 善 者 而 從 之 , 多 見 而 識 之 , 知 之 次 也 。 」 識, 音 志 。 不 知 而 作 , 不 知 其 理 而 妄 作 也 。 孔 子 自 言 未 嘗妄 作 , 蓋 亦 謙 辭 , 然 亦 可 見 其 無 所 不 知 也 。 識 , 記 也 。所 從 不 可 不 擇 , 記 則 善 惡 皆 當 存之 , 以 備 參 考 。 如 此 者 雖 未 能 實 知 其 理 , 亦 可 以 次 於 知之 者 也 。

    互 鄉 難 與 言 , 童 子 見 , 門 人 惑 。 見, 賢 遍 反 。 互 鄉 , 鄉 名 。 其 人 習 於 不 善 , 難 與 言 善 。 惑者 , 疑 夫 子 不 當 見 之 也 。 子 曰 : 「 與 其 進 也 , 不 與其 退 也 , 唯 何 甚 ! 人 潔 己 以 進 , 與 其 潔 也 , 不 保 其 往 也。 」 疑 此 章 有 錯 簡 。 「 人 潔 」 至 「 往 也」 十 四 字 , 當 在 「 與 其 進 也 」 之 前 。 潔 , 脩 治 也 。 與 ,許 也 。 往 , 前 日 也 。 言 人 潔 己 而 來 , 但 許 其 能 自 潔 耳 ,固 不 能 保 其 前 日 所 為 之 善 惡 也 ; 但 許 其 進 而 來 見 耳 , 非許 其 既 退 而 為 不 善 也 。 蓋 不 追 其 既 往 , 不 逆 其 將 來 , 以是 心 至 , 斯 受 之 耳 。 唯 字 上 下 , 疑 又 有 闕 文 , 大 抵 亦 不為 已 甚 之 意 。 程 子 曰 : 「 聖 人 待 物 之 洪 如 此 。 」

    子 曰 : 「 仁 遠 乎 哉 ? 我 欲 仁 , 斯 仁 至 矣 。 」 仁者 , 心 之 德 , 非 在 外 也 。 放 而 不 求 , 故 有 以 為 遠 者 ; 反而 求 之 , 則 即 此 而 在 矣 , 夫 豈 遠 哉 ? 程 子 曰 : 「 為 仁 由己 , 欲 之 則 至 , 何 遠 之 有 ? 」

    陳 司 敗 問 昭 公 知 禮 乎 ? 孔 子 曰 : 「 知 禮 。 」 陳, 國 名 。 司 敗 , 官 名 , 即 司 寇 也 。 昭 公 , 魯 君 , 名 裯 。習 於 威 儀 之 節 , 當 時 以 為 知 禮 。 故 司 敗 以 為 問 , 而 孔 子答 之 如 此 孔 子 退 , 揖 巫 馬 期 而 進 之 , 曰 : 「 吾 聞 君子 不 黨 , 君 子 亦 黨 乎 ? 君 取 於 吳 為 同 姓 , 謂 之 吳 孟 子 。君 而 知 禮 , 孰 不 知 禮 ? 」 取 , 七 住 反 。 ○ 巫 馬 姓 , 期 字 , 孔 子 弟 子 , 名 施 。 司 敗 揖 而 進 之 也 。相 助 匿 非 曰 黨 。 禮 不 娶 同 姓 , 而 魯 與 吳 皆 姬 姓 。 謂 之 吳孟 子 者 , 諱 之 使 若 宋 女 子 姓 者 然 。 巫 馬 期 以 告 。 子曰 : 「 丘 也 幸 , 苟 有 過 , 人 必 知 之 。 」 孔子 不 可 自 謂 諱 君 之 惡 , 又 不 可 以 娶 同 姓 為 知 禮 , 故 受 以為 過 而 不 辭 。 吳 氏 曰 : 「 魯 蓋 夫 子 父 母 之 國 , 昭 公 , 魯之 先 君 也 。 司 敗 又 未 嘗 顯 言 其 事 , 而 遽 以 知 禮 為 問 , 其對 之 宜 如 此 也 。 及 司 敗 以 為 有 黨 , 而 夫 子 受 以 為 過 , 蓋夫 子 之 盛 德 , 無 所 不 可 也 。 然 其 受 以 為 過 也 , 亦 不 正 言其 所 以 過 , 初 若 不 知 孟 子 之 事 者 , 可 以 為 萬 世 之 法 矣 。」

    子 與 人 歌 而 善 , 必 使 反 之 , 而 後 和 之 。 和, 去 聲 。 反 , 復 也 。 必 使 復 歌 者 , 欲 得 其 詳 而 取 其 善 也。 而 後 和 之 者 , 喜 得 其 詳 而 與 其 善 也 。 此 見 聖 人 氣 象 從容 , 誠 意 懇 至 , 而 其 謙 遜 審 密 , 不 掩 人 善 又 如 此 。 蓋 一事 之 微 , 而 眾 善 之 集 , 有 不 可 勝 既 者 焉 , 讀 者 宜 詳 味 之。

    子 曰 : 「 文 , 莫 吾 猶 人 也 。 躬 行 君 子 , 則 吾 未 之有 得 。 」 莫 , 疑 辭 。 猶 人 , 言 不 能 過 人, 而 尚 可 以 及 人 。 未 之 有 得 , 則 全 未 有 得 , 皆 自 謙 之 辭。 而 足 以 見 言 行 之 難 易 緩 急 , 欲 人 之 勉 其 實 也 。 謝 氏 曰「 文 雖 聖 人 無 不 與 人 同 , 故 不 遜 ; 能 躬 行 君 子 , 斯 可 以入 聖 , 故 不 居 ; 猶 言 君 子 道 者 三 我 無 能 焉 。 」

    子 曰 : 「 若 聖 與 仁 , 則 吾 豈 敢 ? 抑 為 之 不 厭 , 誨人 不 倦 , 則 可 謂 云 爾 已 矣 。 」 公 西 華 曰 : 「 正 唯 弟 子 不能 學 也 。 」 此 亦 夫 子 之 謙 辭 也 。 聖 者 ,大 而 化 之 。 仁 , 則 心 德 之 全 而 人 道 之 備 也 。 為 之 , 謂 為仁 聖 之 道 。 誨 人 , 亦 謂 以 此 教 人 也 。 然 不 厭 不 倦 , 非 己有 之 則 不 能 , 所 以 弟 子 不 能 學 也 。 晁 氏 曰 : 「 當 時 有 稱夫 子 聖 且 仁 者 , 以 故 夫 子 辭 之 。 苟 辭 之 而 已 焉 , 則 無 以進 天 下 之 材 , 率 天 下 之 善 , 將 使 聖 與 仁 為 虛 器 , 而 人 終莫 能 至 矣 。 故 夫 子 雖 不 居 仁 聖 , 而 必 以 為 之 不 厭 、 誨 人不 倦 自 處 也 。 」 可 謂 云 爾 已 矣 者 , 無 他 之 辭 也 。 公 西 華仰 而 歎 之 , 其 亦 深 知 夫 子 之 意 矣 。

    子 疾 病 , 子 路 請 禱 。 子 曰 : 「 有 諸 ? 」 子 路 對 曰: 「 有 之 。 誄 曰 : 『 禱 爾 于 上 下 神 祇 。 』 」 子 曰 : 「 丘之 禱 久 矣 。 」 誄 , 力 〔 一 〕 軌 反 。 禱 ,謂 禱 於 鬼 神 。 有 諸 , 問 有 此 理 否 。 誄 者 , 哀 死 而 述 其 行之 辭 也 。 上 下 , 謂 天 地 。 天 曰 神 , 地 曰 祇 。 禱 者 , 悔 過遷 善 , 以 祈 神 之 佑 也 。 無 其 理 則 不 必 禱 , 既 曰 有 之 , 則聖 人 未 嘗 有 過 , 無 善 可 遷 。 其 素 行 固 已 合 於 神 明 , 故 曰: 「 丘 之 禱 久 矣 。 」 又 士 喪 禮 , 疾 病 行 禱 五 祀 , 蓋 臣 子迫 切 之 至 情 , 有 不 能 自 已 者 , 初 不 請 於 病 者 而 後禱 也 。 故 孔 子 之 於 子 路 , 不 直 拒 之 , 而 但 告 以 無 所 事 禱之 意 。

〔 一 〕 「 力 」 原 作 「 九 」 , 據 清 仿 宋大 字 本 改 。

    子 曰 : 「 奢 則 不 孫 , 儉 則 固 。 與 其 不 孫 也 , 寧 固。 」 孫 , 去 聲 。 孫 , 順 也 。 固 , 陋 也 。奢 儉 俱 失 中 , 而 奢 之 害 大 。 晁 氏 曰 : 「 不 得 已 而 救 時 之弊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坦 蕩 蕩 , 小 人 長 戚 戚 。 」 坦, 平 也 。 蕩 蕩 , 寬 廣 貌 。 程 子 曰 : 「 君 子 循 理 , 故 常 舒泰 ; 小 人 役 於 物 , 故 多 憂 戚 。 」 程 子 曰 : 「 君 子 坦 蕩 蕩, 心 廣 體 胖 。 」

    子 溫 而 厲 , 威 而 不 猛 , 恭 而 安 。 厲, 嚴 肅 也 。 人 之 德 性 本 無 不 備 , 而 氣 質 所 賦 , 鮮 有 不 偏, 惟 聖 人 全 體 渾 然 , 陰 陽 合 德 , 故 其 中 和 之 氣 見 於 容 貌之 間 者 如 此 。 門 人 熟 察 而 詳 記 之 , 亦 可 見 其 用 心 之 密 矣。 抑 非 知 足 以 知 聖 人 而 善 言 德 行 者 不 能 也 , 故 程 子 以 為曾 子 之 言 。 學 者 所 宜 反 復 而 玩 心 也 。

      泰 伯 第 八 凡 二 十 一 章 。
    子 曰 : 「 泰 伯 , 其 可 謂 至 德 也 已 矣 ! 三 以 天 下 讓 ,民 無 得 而 稱 焉 。 」 泰 伯 , 周 大 王 之 長 子。 至 德 , 謂 德 之 至 極 , 無 以 復 加 者 也 。 三 讓 , 謂 固 遜 也。 無 得 而 稱 , 其 遜 隱 微 , 無 跡 可 見 也 。 蓋 大 王 三 子 : 長泰 伯 , 次 仲 雍 , 次 季 歷 。 大 王 之 時 , 商 道 寖 衰 , 而 周 日強 大 。 季 歷 又 生 子 昌 , 有 聖 德 。 大 王 因 有 翦 商 之 志 , 而泰 伯 不 從 , 大 王 遂 欲 傳 位 季 歷 以 及 昌 。 泰 伯 知 之 , 即 與仲 雍 逃 之 荊 蠻 。 於 是 大 王 乃 立 季 歷 , 傳 國 至 昌 , 而 三 分天 下 有 其 二 , 是 為 文 王 。 文 王 崩 , 子 發 立 , 遂 克 商 而 有天 下 , 是 為 武 王 。 夫 以 泰 伯 之 德 , 當 商 周 之 際 , 固 足 以朝 諸 侯 有 天 下 矣 , 乃 棄 不 取 而 又 泯 其 跡 焉 , 則 其 德 之 至極 為 何 如 哉 ! 蓋 其 心 即 夷 齊 扣 馬 之 心 , 而 事 之 難 處 有 甚焉 者 , 宜 夫 子 之 歎 息 而 贊 美 之 也 。 泰 伯 不 從 , 事 見 春 秋傳 。
    子 曰 : 「 恭 而 無 禮 則 勞 , 慎 而 無 禮 則 葸 , 勇 而 無禮 則 亂 , 直 而 無 禮 則 絞 。 葸 , 絲 里 反 。絞 , 古 卯 反 。 葸 , 畏 懼 貌 。 絞 , 急 切 也 。 無 禮 則 無 節 文, 故 有 四 者 之 弊 。 君 子 篤 於 親 , 則 民 興 於 仁 ; 故 舊不 遺 , 則 民 不 偷 。 」 君 子 , 謂 在 上 之 人也 。 興 , 起 也 。 偷 , 薄 也 。 張 子 曰 「 人 道 知 所 先 後 , 則恭 不 勞 、 慎 不 葸 、 勇 不 亂 、 直 不 絞 , 民 化 而 德 厚 矣 。 」吳 氏 曰 : 「 君 子 以 下 , 當 自 為 一 章 , 乃 曾 子 之 言 也 。 」愚 按 : 此 一 節 與 上 文 不 相 蒙 , 而 與 首 篇 慎 終 追 遠 之 意 相類 , 吳 說 近 是 。

    曾 子 有 疾 , 召 門 弟 子 曰 : 「 啟 予 足 ! 啟 予 手 ! 詩云 『 戰 戰 兢 兢 , 如 臨 深 淵 , 如 履 薄 冰 。 』 而 今 而 後 , 吾知 免 夫 ! 小 子 ! 」 夫 , 音 扶 。 啟 , 開 也。 曾 子 平 日 以 為 身 體 受 於 父 母 , 不 敢 毀 傷 , 故 於 此 使 弟子 開 其 衾 而 視 之 。 詩 小 旻 之 篇 。 戰 戰 , 恐 懼 。 兢 兢 , 戒謹 。 臨 淵 , 恐 墜 ; 履 冰 , 恐 陷 也 。 曾 子 以 其 所 保 之 全 示門 人 , 而 言 其 所 以 保 之 之 難 如 此 ; 至 於 將 死 , 而 後 知 其得 免 於 毀 傷 也 。 小 子 , 門 人 也 。 語 畢 而 又 呼 之 , 以 致 反復 丁 寧 之 意 , 其 警 之 也 深 矣 。 程 子 曰 : 「 君 子 曰 終 , 小人 曰 死 。 君 子 保 其 身 以 沒 , 為 終 其 事 也 , 故 曾 子 以 全 歸為 免 矣 。 」 尹 氏 曰 : 「 父 母 全 而 生 之 , 子 全 而 歸 之 。 曾子 臨 終 而 啟 手 足 , 為 是 故 也 。 非 有 得 於 道 , 能 如 是 乎 ?」 范 氏 曰 : 「 身 體 猶 不 可 虧 也 , 況 虧 其 行 以 辱 其 親 乎 ?」

    曾 子 有 疾 , 孟 敬 子 問 之 。 孟 敬 子, 魯 大 夫 仲 孫 氏 , 名 捷 。 問 之 者 , 問 其 疾 也 。 曾 子言 曰 : 「 鳥 之 將 死 , 其 鳴 也 哀 ; 人 之 將 死 , 其 言 也 善 。 言 , 自 言 也 。 鳥 畏 死 , 故 鳴 哀 。 人 窮 反本 , 故 言 善 。 此 曾 子 之 謙 辭 , 欲 敬 子 知 其 所 言 之 善 而 識之 也 。 君 子 所 貴 乎 道 者 三 : 動 容 貌 , 斯 遠 暴 慢 矣 ;正 顏 色 , 斯 近 信 矣 ; 出 辭 氣 , 斯 遠 鄙 倍 矣 。 籩 豆 之 事 ,則 有 司 存 。 」 遠 、 近 , 並 去 聲 。 貴 , 猶重 也 。 容 貌 , 舉 一 身 而 言 。 暴 , 粗 厲 也 。 慢 , 放 肆 也 。 信 、 實 也 。 正 顏 色 而 近 信 , 則 非 色莊 也 。 辭 , 言 語 。 氣 , 聲 氣 也 。 鄙 , 凡 陋 也 。 倍 , 與 背同 , 謂 背 理 也 。 籩 , 竹 豆 。 豆 , 木 豆 。 言 道 雖 無 所 不 在, 然 君 子 所 重 者 , 在 此 三 事 而 已 。 是 皆 脩 身 之 要 、 為 政之 本 , 學 者 所 當 操 存 省 察 , 而 不 可 有 造 次 顛 沛 之 違 者 也。 若 夫 籩 豆 之 事 , 器 數 之 末 , 道 之 全 體 固 無 不 該 , 然 其分 則 有 司 之 守 , 而 非 君 子 之 所 重 矣 。 程 子 曰 : 「 動 容 貌, 舉 一 身 而 言 也 。 周 旋 中 禮 , 暴 慢 斯 遠 矣 。 正 顏 色 則 不妄 , 斯 近 信 矣 。 出 辭 氣 , 正 由 中 出 , 斯 遠 鄙 倍 。 三 者 正身 而 不 外 求 , 故 曰 籩 豆 之 事 則 有 司 存 。 」 尹 氏 曰 「 養 於中 則 見 於 外 , 曾 子 蓋 以 脩 己 為 為 政 之 本 。 若 乃 器 用 事 物之 細 , 則 有 司 存 焉 。 」

    曾 子 曰 : 「 以 能 問 於 不 能 , 以 多 問 於 寡 ; 有 若 無, 實 若 虛 , 犯 而 不 校 , 昔 者 吾 友 嘗 從 事 於 斯 矣 。 」 校, 計 校 也 。 友 , 馬 氏 以 為 顏 淵 是 也 。 顏 子 之 心 , 惟 知 義理 之 無 窮 , 不 見 物 我 之 有 間 , 故 能 如 此 。 謝 氏 曰 : 「 不知 有 餘 在 己 , 不 足 在 人 ; 不 必 得 為 在 己 , 失 為 在 人 , 非幾 於 無 我 者 不 能 也 。 」

    曾 子 曰 : 「 可 以 託 六 尺 之 孤 , 可 以 寄 百 里 之 命 ,臨 大 節 而 不 可 奪 也 。 君 子 人 與 ? 君 子 人 也 。 」 與, 平 聲 。 其 才 可 以 輔 幼 君 、 攝 國 政 , 其 節 至 於 死 生 之 際而 不 可 奪 , 可 謂 君 子 矣 。 與 , 疑 辭 。 也 , 決 辭 。 設 為 問答 , 所 以 深 著 其 必 然 也 。 程 子 曰 : 「 節 操 如 是 , 可 謂 君子 矣 。 」

    曾 子 曰 : 「 士 不 可 以 不 弘 毅 , 任 重 而 道 遠 。 弘, 寬 廣 也 。 毅 , 強 忍 也 。 非 弘 不 能 勝 其 重 , 非 毅 無 以 致其 遠 。 仁 以 為 己 任 , 不 亦 重 乎 ? 死 而 後 已 , 不 亦 遠乎 ? 」 仁 者 , 人 心 之 全 德 , 而 必 欲 以 身體 而 力 行 之 , 可 謂 重 矣 。 一 息 尚 存 , 此 志 不 容 少 懈 , 可謂 遠 矣 。 程 子 曰 : 「 弘 而 不 毅 , 則 無 規 矩 而 難 立 ; 毅 而不 弘 , 則 隘 陋 而 無 以 居 之 。 」 又 曰 「 弘 大 剛 毅 , 然 後 能勝 重 任 而 遠 到 。 」

    子 曰 : 「 興 於 詩 , 興 , 起 也 。 詩本 性 情 , 有 邪 有 正 , 其 為 言 既 易 知 , 而 吟 詠 之 間 , 抑 揚反 覆 , 其 感 人 又 易 入 。 故 學 者 之初 , 所 以 興 起 其 好 善 惡 惡 之 心 , 而 不 能 自 已 者 , 必 於 此而 得 之 。 立 於 禮 。 禮 以 恭 敬 辭 遜為 本 , 而 有 節 文 度 數 之 詳 , 可 以 固 人 肌 膚 之 會 , 筋 骸 之束 。 故 學 者 之 中 , 所 以 能 卓 然 自 立 , 而 不 為 事 物 之 所 搖奪 者 , 必 於 此 而 得 之 。 成 於 樂 。 」 樂有 五 聲 十 二 律 , 更 唱 迭 和 , 以 為 歌 舞 八 音 之 節 , 可 以 養人 之 性 情 , 而 蕩 滌 其 邪 穢 , 消 融 其 查 滓 。 故 學 者 之 終 ,所 以 至 於 義 精 仁 熟 , 而 自 和 順 於 道 德 者 , 必 於 此 而 得 之, 是 學 之 成 也 。 按 內 則 , 十 年 學 幼 儀 , 十 三 學 樂 誦 詩 ,二 十 而 後 學 禮 。 則 此 三 者 , 非 小 學 傳 授 之 次 , 乃 大 學 終身 所 得 之 難 易 、 先 後 、 淺 深 也 。 程 子 曰 : 「 天 下 之 英 才不 為 少 矣 , 特 以 道 學 不 明 , 故 不 得 有 所 成 就 。 夫 古 人 之詩 , 如 今 之 歌 曲 , 雖 閭 里 童 稚 , 皆 習 聞 之 而 知 其 說 , 故能 興 起 。 今 雖 老 師 宿 儒 , 尚 不 能 曉 其 義 , 況 學 者 乎 ? 是不 得 興 於 詩 也 。 古 人 自 洒 埽 應 對 , 以 至 冠 、 昏 、 喪 、 祭, 莫 不 有 禮 。 今 皆 廢 壞 , 是 以 人 倫 不 明 , 治 家 無 法 , 是不 得 立 於 禮 也 。 古 人 之 樂 : 聲 音 所 以 養 其 耳 , 采 色 所 以養 其 目 , 歌 詠 所 以 養 其 性 情 , 舞 蹈 所 以 養 其 血 脈 。 今 皆無 之 , 是 不 得 成 於 樂 也 。 是 以 古 之 成 材 也 易 , 今 之 成 材也 難 。 」

    子 曰 : 「 民 可 使 由 之 , 不 可 使 知 之 。 」 民可 使 之 由 於 是 理 之 當 然 , 而 不 能 使 之 知 其 所 以 然 也 。 程子 曰 : 「 聖 人 設 教 , 非 不 欲 人 家 喻 而 戶 曉 也 , 然 不 能 使之 知 , 但 能 使 之 由 之 爾 。 若 曰 聖 人 不 使 民 知 , 則 是 後 世朝 四 暮 三 之 術 也 , 豈 聖 人 之 心 乎 ? 」

    子 曰 : 「 好 勇 疾 貧 , 亂 也 。 人 而 不 仁 , 疾 之 已 甚, 亂 也 。 」 好 , 去 聲 。 好 勇 而 不 安 分 ,則 必 作 亂 。 惡 不 仁 之 人 而 使 之 無 所 容 , 則 必 致 亂 。 二 者之 心 , 善 惡 雖 殊 , 然 其 生 亂 則 一 也 。

    子 曰 : 「 如 有 周 公 之 才 之 美 , 使 驕 且 吝 , 其 餘 不足 觀 也 已 。 」 才 美 , 謂 智 能 技 藝 之 美 。驕 , 矜 夸 。 吝 , 鄙 嗇 也 。 程 子 曰 : 「 此 甚 言 驕 吝 之 不 可也 。 蓋 有 周 公 之 德 , 則 自 無 驕 吝 ; 若 但 有 周 公 之 才 而 驕吝 焉 , 亦 不 足 觀 矣 。 」 又 曰 : 「驕 , 氣 盈 。 吝 , 氣 歉 。 」 愚 謂 驕 吝 雖 有 盈 歉 之 殊 , 然 其勢 常 相 因 。 蓋 驕 者 吝 之 枝 葉 , 吝 者 驕 之 本 根 。 故 嘗 驗 之天 下 之 人 , 未 有 驕 而 不 吝 , 吝 而 不 驕 者 也 。

    子 曰 : 「 三 年 學 , 不 至 於 穀 , 不 易 得 也 。 」 易, 去 聲 。 穀 , 祿 也 。 至 , 疑 當 作 志 。 為 學 之 久 , 而 不 求祿 , 如 此 之 人 , 不 易 得 也 。 楊 氏 曰 : 「 雖 子 張 之 賢 , 猶以 干 祿 為 問 , 況 其 下 者 乎 ? 然 則 三 年 學 而 不 至 於 穀 , 宜不 易 得 也 。 」

    子 曰 : 「 篤 信 好 學 , 守 死 善 道 。 好, 去 聲 。 篤 , 厚 而 力 也 。 不 篤 信 , 則 不 能 好 學 ; 然 篤 信而 不 好 學 , 則 所 信 或 非 其 正 。 不 守 死 , 則 不 能 以 善 其 道; 然 守 死 而 不 足 以 善 其 道 , 則 亦 徒 死 而 已 。 蓋 守 死 者 篤信 之 效 , 善 道 者 好 學 之 功 。 危 邦 不 入 , 亂 邦 不 居 。天 下 有 道 則 見 , 無 道 則 隱 。 見 , 賢 遍 反。 君 子 見 危 授 命 , 則 仕 危 邦 者 無 可 去 之 義 , 在 外 則 不 入可 也 。 亂 邦 未 危 , 而 刑 政 紀 綱 紊 矣 , 故 潔 其 身 而 去 之 。天 下 , 舉 一 世 而 言 。 無 道 , 則 隱 其 身 而 不 見 也 。 此 惟 篤信 好 學 、 守 死 善 道 者 能 之 。 邦 有 道 , 貧 且 賤 焉 , 恥也 ; 邦 無 道 , 富 且 貴 焉 , 恥 也 。 」 世 治而 無 可 行 之 道 , 世 亂 而 無 能 守 之 節 , 碌 碌 庸 人 , 不 足 以為 士 矣 , 可 恥 之 甚 也 。 晁 氏 曰 : 「 有 學 有 守 , 而 去 就 之義 潔 , 出 處 之 分 明 , 然 後 為 君 子 之 全 德 也 。 」

    子 曰 : 「 不 在 其 位 , 不 謀 其 政 。 」 程子 曰 : 「 不 在 其 位 , 則 不 任 其 事 也 , 若 君 大 夫 問 而 告 者則 有 矣 。 」

    子 曰 : 「 師 摯 之 始 , 關 雎 之 亂 , 洋 洋 乎 ! 盈 耳 哉。 」 摯 , 音 至 。 雎 , 七 余 反 。 師 摯 , 魯樂 師 名 摯 也 。 亂 , 樂 之 卒 章 也 。 史 記 曰 「 關 雎 之 亂 以 為風 始 。 」 洋 洋 , 美 盛 意 。 孔 子 自 衛 反 魯 而 正 樂 , 適 師 摯在 官 之 初 , 故 樂 之 美 盛 如 此 。

    子 曰 : 「 狂 而 不 直 , 侗 而 不 愿 , 悾 悾 而 不 信 , 吾不 知 之 矣 。 」 侗 , 音 通 。 悾 , 音 空 。 侗, 無 知 貌 。 愿 , 謹 厚 也 。 悾 悾 ,無 能 貌 。 吾 不 知 之 者 , 甚 絕 之 之 辭 , 亦 不 屑 之 教 誨 也 。蘇 氏 曰 : 「 天 之 生 物 , 氣 質 不 齊 。 其 中 材 以 下 , 有 是 德則 有 是 病 。 有 是 病 必 有 是 德 , 故 馬 之 蹄 齧 者 必 善 走 , 其不 善 者 必 馴 。 有 是 病 而 無 是 德 , 則 天 下 之 棄 才 也 。 」

    子 曰 : 「 學 如 不 及 , 猶 恐 失 之 。 」 言人 之 為 學 , 既 如 有 所 不 及 矣 , 而 其 心 猶 竦 然 , 惟 恐 其 或失 之 , 警 學 者 當 如 是 也 。 程 子 曰 : 「 學 如 不 及 , 猶 恐 失之 , 不 得 放 過 。 纔 說 姑 待 明 日 , 便 不 可 也 。 」

    子 曰 : 「 巍 巍 乎 ! 舜 禹 之 有 天 下 也 , 而 不 與 焉 。」 與 , 去 聲 。 巍 巍 , 高 大 之 貌 。 不 與 ,猶 言 不 相 關 , 言 其 不 以 位 為 樂 也 。

    子 曰 : 「 大 哉 堯 之 為 君 也 ! 巍 巍 乎 ! 唯 天 為 大 ,唯 堯 則 之 。 蕩 蕩 乎 ! 民 無 能 名 焉 。 唯 ,猶 獨 也 。 則 , 猶 準 也 。 蕩 蕩 , 廣 遠 之 稱 也 。 言 物 之 高 大, 莫 有 過 於 天 者 , 而 獨 堯 之 德 能 與 之 準 。 故 其 德 之 廣 遠, 亦 如 天 之 不 可 以 言 語 形 容 也 。 巍 巍 乎 ! 其 有 成 功也 ; 煥 乎 , 其 有 文 章 ! 」 成 功 , 事 業 也。 煥 , 光 明 之 貌 。 文 章 , 禮 樂 法 度 也 。 堯 之 德 不 可 名 ,其 可 見 者 此 爾 。 尹 氏 曰 : 「 天 道 之 大 , 無 為 而 成 。 唯 堯則 之 以 治 天 下 , 故 民 無 得 而 名 焉 。 所 可 名 者 , 其 功 業 文章 巍 然 煥 然 而 已 。 」

    舜 有 臣 五 人 而 天 下 治 。 治 , 去 聲。 五 人 , 禹 、 稷 、 契 、 皋 陶 、 伯 益 。 武 王 曰 : 「 予有 亂 臣 十 人 。 」 書 泰 誓 之 辭 。 馬 氏 曰 :「 亂 , 治 也 。 」 十 人 , 謂 周 公 旦 、 召 公 奭 、 太 公 望 、 畢公 、 榮 公 、 太 顛 、 閎 夭 、 散 宜 生 、 南 宮 适 , 其 一 人 謂 文母 。 劉 侍 讀 以 為 子 無 臣 母 之 義 , 蓋 邑 姜 也 。 九 人 治 外 ,邑 姜 治 內 。 或 曰 : 「 亂 本 作 乿 , 古 治 字 也 。 」 孔 子曰 : 「 才 難 , 不 其 然 乎 ? 唐 虞 之 際 , 於 斯 為 盛 。 有 婦 人焉 , 九 人 而 已 。 稱 孔 子 者 , 上 係 武 王 君臣 之 際 , 記 者 謹 之 。 才 難 , 蓋 古 語 , 而 孔 子 然 之 也 。 才者 , 德 之 用 也 。 唐 虞 , 堯 舜 有 天 下 之 號 。 際 , 交 會 之 間。 言 周 室 人 才 之 多 , 惟 唐 虞 之 際 , 乃 盛 於 此。 降 自 夏 商 , 皆 不 能 及 , 然 猶 但 有 此 數 人 爾 , 是 才 之 難得 也 。 三 分 天 下 有 其 二 , 以 服 事 殷 。 周 之 德 , 其 可謂 至 德 也 已 矣 。 」 春 秋 傳 曰 , 「 文 王 率商 之 畔 國 以 事 紂 」 , 蓋 天 下 歸 文 王 者 六 州 , 荊 、 梁 、 雍、 豫 、 徐 、 揚 也 。 惟 青 、 b 、 冀 , 尚 屬 紂 耳 。 范 氏 曰 :「 文 王 之 德 , 足 以 代 商 。 天 與 之 , 人 歸 之 , 乃 不 取 而 服事 焉 , 所 以 為 至 德 也 。 孔 子 因 武 王 之 言 而 及 文 王 之 德 ,且 與 泰 伯 , 皆 以 至 德 稱 之 , 其 指 微 矣 。 」 或 曰 : 「 宜 斷三 分 以 下 , 別 以 孔 子 曰 起 之 , 而 自 為 一 章 。 」

    子 曰 : 「 禹 , 吾 無 間 然 矣 。 菲 飲 食 , 而 致 孝 乎 鬼神 ; 惡 衣 服 , 而 致 美 乎 黻 冕 ; 卑 宮 室 , 而 盡 力 乎 溝 洫 。禹 , 吾 無 間 然 矣 。 」 閒 , 去 聲 。 菲 , 音匪 。 黻 , 音 弗 。 洫 , 呼 域 反 。 閒 , 罅 隙 也 , 謂 指 其 罅 隙而 非 議 之 也 。 菲 , 薄 也 。 致 孝 鬼 神 , 謂 享 祀 豐 潔 。 衣 服, 常 服 。 黻 , 蔽 膝 也 , 以 韋 為 之 。 冕 , 冠 也 , 皆 祭 服 也。 溝 洫 , 田 間 水 道 , 以 正 疆 界 、 備 旱 潦 者 也 。 或 豐 或 儉, 各 適 其 宜 , 所 以 無 罅 隙 之 可 議 也 , 故 再 言 以 深 美 之 。 ○ 楊 氏 曰 : 「 薄 於 自 奉 , 而 所 勤 者 民 之 事 , 所 致 飾 者 宗廟 朝 廷 之 禮 , 所 謂 有 天 下 而 不 與 也 , 夫 何 間 然 之 有 。 」




論 語 集 注 卷 五
      子 罕 第 九 凡 三 十 章 。
    子 罕 言 利 與 命 與 仁 。 罕 , 少 也 。 程子 曰 : 「 計 利 則 害 義 , 命 之 理 微 , 仁 之 道 大 , 皆 夫 子 所罕 言 也 。 」
    達 巷 黨 人 曰 : 「 大 哉 孔 子 ! 博 學 而 無 所 成 名 。 」 達 巷 , 黨 名 。 其 人 姓 名 不 傳 。 博 學 無 所成 名 , 蓋 美 其 學 之 博 而 惜 其 不 成 一 藝 之 名 也 。 子 聞之 , 謂 門 弟 子 曰 : 「 吾 何 執 ? 執 御 乎 ? 執 射 乎 ? 吾 執 御矣 。 」 執 , 專 執 也 。 射 御 皆 一 藝 , 而 御為 人 僕 , 所 執 尤 卑 。 言 欲 使 我 何 所 執 以 成 名 乎 ? 然 則 吾將 執 御 矣 。 聞 人 譽 己 , 承 之 以 謙 也 。 尹 氏 曰 : 「 聖 人 道全 而 德 備 , 不 可 以 偏 長 目 之 也 。 達 巷 黨 人 見 孔 子 之 大 ,意 其 所 學 者 博 , 而 惜 其 不 以 一 善 得 名 於 世 , 蓋 慕 聖 人 而不 知 者 也 。 故 孔 子 曰 , 欲 使 我 何 所 執 而 得 為 名 乎 ? 然 則吾 將 執 御 矣 。 」

    子 曰 : 「 麻 冕 , 禮 也 ; 今 也 純 , 儉 。 吾 從 眾 。 麻冕 , 緇 布 冠 也 。 純 , 絲 也 。 儉 , 謂 省 約 。 緇 布 冠 , 以 三十 升 布 為 之 , 升 八 十 縷 , 則 其 經 二 千 四 百 縷 矣 。 細 密 難成 , 不 如 用 絲 之 省 約 。 拜 下 , 禮 也 ; 今 拜 乎 上 , 泰也 。 雖 違 眾 , 吾 從 下 。 」 臣 與 君 行 禮 ,當 拜 於 堂 下 。 君 辭 之 , 乃 升 成 拜 。 泰 , 驕 慢 也 。 程 子 曰: 「 君 子 處 世 , 事 之 無 害 於 義 者 , 從 俗 可 也 ; 害 於 義 ,則 不 可 從 也 。 」

    子 絕 四 : 毋 意 , 毋 必 , 毋 固 , 毋 我 。 絕, 無 之 盡 者 。 毋 , 史 記 作 「 無 」 是 也 。 意 , 私 意 也 。 必, 期 必 也 。 固 , 執 滯 也 。 我 , 私己 也 。 四 者 相 為 終 始 , 起 於 意 , 遂 於 必 , 留 於 固 , 而 成於 我 也 。 蓋 意 必 常 在 事 前 , 固 我 常 在 事 後 , 至 於 我 又 生意 , 則 物 欲 牽 引 , 循 環 不 窮 矣 。 程 子 曰 : 「 此 毋 字 , 非禁 止 之 辭 。 聖 人 絕 此 四 者 , 何 用 禁 止 。 」 張 子 曰 : 「 四者 有 一 焉 , 則 與 天 地 不 相 似 。 」 楊 氏 曰 : 「 非 知 足 以 知聖 人 , 詳 視 而 默 識 之 , 不 足 以 記 此 。 」

    子 畏 於 匡 。 畏 者 , 有 戒 心 之 謂 。匡 , 地 名 。 史 記 云 : 「 陽 虎 曾 暴 於 匡 , 夫 子 貌 似 陽 虎 ,故 匡 人 圍 之 。 」 曰 : 「 文 王 既 沒 , 文 不 在 茲 乎 ? 道之 顯 者 謂 之 文 , 蓋 禮 樂 制 度 之 謂 。 不 曰 道 而 曰 文 , 亦 謙辭 也 。 茲 , 此 也 , 孔 子 自 謂 。 天 之 將 喪 斯 文 也 , 後死 者 不 得 與 於 斯 文 也 ; 天 之 未 喪 斯 文 也 , 匡 人 其 如 予 何? 」 喪 、 與 , 皆 去 聲 。 馬 氏 曰 : 「 文 王既 沒 , 故 孔 子 自 謂 後 死 者 。 言 天 若 欲 喪 此 文 , 則 必 不 使我 得 與 於 此 文 ; 今 我 既 得 與 於 此 文 , 則 是 天 未 欲 喪 此 文也 。 天 既 未 欲 喪 此 文 , 則 匡 人 其 柰 我 何 ? 言 必 不 能 違 天害 己 也 。 」

    大 宰 問 於 子 貢 曰 : 「 夫 子 聖 者 與 ? 何 其 多 能 也 ?」 大 , 音 泰 。 與 , 平 聲 。 孔 氏 曰 : 「 大宰 , 官 名 。 或 吳 或 宋 , 未 可 知 也 。 」 與 者 , 疑 辭 。 大 宰蓋 以 多 能 為 聖 也 。 子 貢 曰 : 「 固 天 縱 之 將 聖 , 又 多能 也 。 」 縱 , 猶 肆 也 , 言 不 為 限 量 也 。將 , 殆 也 , 謙 若 不 敢 知 之 辭 。 聖 無 不 通 , 多 能 乃 其 餘 事, 故 言 又 以 兼 之 。 子 聞 之 , 曰 : 「 大 宰 知 我 乎 ! 吾少 也 賤 , 故 多 能 鄙 事 。 君 子 多 乎 哉 ? 不 多 也 。 」 言由 少 賤 故 多 能 , 而 所 能 者 鄙 事 爾 , 非 以 聖 而 無 不 通 也 。且 多 能 非 所 以 率 人 , 故 又 言 君 子 不 必 多 能 以 曉 之 。 牢曰 : 「 子 云 , 『 吾 不 試 , 故 藝 』 。 」 牢, 孔 子 弟 子 , 姓 琴 , 字 子 開 , 一 字 子 張 。 試 , 用 也 。 言由 不 為 世 用 , 故 得 以 習 於 藝 而 通 之 。 吳 氏 曰 : 「 弟 子 記夫 子 此 言 之 時 , 子 牢 因 言 昔 之 所 聞 有 如 此 者 。 其 意 相 近, 故 并 記 之 。 」

    子 曰 : 「 吾 有 知 乎 哉 ? 無 知 也 。 有 鄙 夫 問 於 我 ,空 空 如 也 , 我 叩 其 兩 端 而 竭 焉 。 」 叩 ,音 口 。 ○ 孔 子 謙 言 己 無 知 識 , 但其 告 人 , 雖 於 至 愚 , 不 敢 不 盡 耳 。 叩 , 發 動 也 。 兩 端 ,猶 言 兩 頭 。 言 終 始 、 本 末 、 上 下 、 精 粗 , 無 所 不 盡 。 程子 曰 : 「 聖 人 之 教 人 , 俯 就 之 若 此 , 猶 恐 眾 人 以 為 高 遠而 不 親 也 。 聖 人 之 道 , 必 降 而 自 卑 , 不 如 此 則 人 不 親 ,賢 人 之 言 , 則 引 而 自 高 , 不 如 此 則 道 不 尊 。 觀 於 孔 子 、孟 子 , 則 可 見 矣 。 」 尹 氏 曰 : 「 聖 人 之 言 , 上 下 兼 盡 。即 其 近 , 眾 人 皆 可 與 知 ; 極 其 至 , 則 雖 聖 人 亦 無 以 加 焉, 是 之 謂 兩 端 。 如 答 樊 遲 之 問 仁 知 , 兩 端 竭 盡 , 無 餘 蘊矣 。 若 夫 語 上 而 遺 下 , 語 理 而 遺 物 , 則 豈 聖 人 之 言 哉 ?」

    子 曰 : 「 鳳 鳥 不 至 , 河 不 出 圖 , 吾 已 矣 夫 ! 」 夫, 音 扶 。 鳳 , 靈 鳥 , 舜 時 來 儀 , 文 王 時 鳴 於 岐 山 。 河 圖, 河 中 龍 馬 負 圖 , 伏 羲 時 出 , 皆 聖 王 之 瑞 也 。 已 , 止 也。 張 子 曰 : 「 鳳 至 圖 出 , 文 明 之 祥 。 伏 羲 、 舜 、 文 之 瑞不 至 , 則 夫 子 之 文 章 , 知 其 已 矣 。 」

    子 見 齊 衰 者 、 冕 衣 裳 者 與 瞽 者 , 見 之 , 雖 少 必 作; 過 之 , 必 趨 。 齊 , 音 咨 。 衰 , 七 雷 反。 少 , 去 聲 。 齊 衰 , 喪 服 。 冕 , 冠 也 。 衣 , 上 服 。 裳 ,下 服 。 冕 而 衣 裳 , 貴 者 之 盛 服 也 。 瞽 , 無 目 者 。 作 , 起也 。 趨 , 疾 行 也 。 或 曰 : 「 少 , 當 作 坐 。 」 范 氏 曰 : 「聖 人 之 心 , 哀 有 喪 , 尊 有 爵 , 矜 不 成 人 。 其 作 與 趨 , 蓋有 不 期 然 而 然 者 。 」 尹 氏 曰 「 此 聖 人 之 誠 心 , 內 外 一 者也 。 」

    顏 淵 喟 然 歎 曰 : 「 仰 之 彌 高 , 鑽 之 彌 堅 ; 瞻 之 在前 , 忽 焉 在 後 。 喟 , 苦 位 反 。 鑽 , 祖 官反 。 喟 , 歎 聲 。 仰 彌 高 , 不 可 及 。 鑽 彌 堅 , 不 可 入 。 在前 在 後 , 恍 惚 不 可 為 象 。 此 顏 淵 深 知 夫 子 之 道 , 無 窮 盡、 無 方 體 , 而 歎 之 也 。 夫 子 循 循 然 善 誘 人 , 博 我 以文 , 約 我 以 禮 。 循 循 , 有 次 序 貌 。 誘 ,引 進 也 。 博 文 約 禮 , 教 之 序 也 。 言 夫 子 道 雖 高 妙 , 而 教人 有 序 也 。 侯 氏 曰 : 「 博 我 以 文 , 致 知 格 物 也 。 約 我 以禮 , 克 己 復 禮 也 。 」 程 子 曰 : 「 此 顏 子 稱 聖 人 最 切 當 處 , 聖 人 教 人 , 惟 此 二 事 而 已 。 」 欲罷 不 能 , 既 竭 吾 才 , 如 有 所 立 卓 爾 。 雖 欲 從 之 , 末 由 也已 。 」 卓 , 立 貌 。 末 , 無 也 。 此 顏 子 自言 其 學 之 所 至 也 。 蓋 悅 之 深 而 力 之 盡 , 所 見 益 親 , 而 又無 所 用 其 力 也 。 吳 氏 曰 : 「 所 謂 卓 爾 , 亦 在 乎 日 用 行 事之 間 , 非 所 謂 窈 冥 昏 默 者 。 」 程 子 曰 : 「 到 此 地 位 , 功夫 尤 難 , 直 是 峻 絕 , 又 大 段 著 力 不 得 。 」 楊 氏 曰 : 「 自可 欲 之 謂 善 , 充 而 至 於 大 , 力 行 之 積 也 。 大 而 化 之 , 則非 力 行 所 及 矣 , 此 顏 子 所 以 未 達 一 閒 也 。 」 程 子 曰 : 「此 顏 子 所 以 為 深 知 孔 子 而 善 學 之 者 也 。 」 胡 氏 曰 : 「 無上 事 而 喟 然 歎 , 此 顏 子 學 既 有 得 , 故 述 其 先 難 之 故 、 後得 之 由 , 而 歸 功 於 聖 人 也 。 高 堅 前 後 , 語 道 體 也 。 仰 鑽瞻 忽 , 未 領 其 要 也 。 惟 夫 子 循 循 善 誘 , 先 博 我 以 文 , 使我 知 古 今 , 達 事 變 ; 然 後 約 我 以 禮 , 使 我 尊 所 間 , 行 所知 。 如 行 者 之 赴 家 , 食 者 之 求 飽 , 是 以 欲 罷 而 不 能 , 盡心 盡 力 , 不 少 休 廢 。 然 後 見 夫 子 所 立 之 卓 然 , 雖 欲 從 之, 末 由 也 已 。 是 蓋 不 怠 所 從 , 必 欲 至 乎 卓 立 之 地 也 。 抑斯 歎 也 , 其 在 請 事 斯 語 之 後 , 三 月 不 違 之 時 乎 ? 」

    子 疾 病 , 子 路 使 門 人 為 臣 。 夫 子時 已 去 位 , 無 家 臣 。 子 路 欲 以 家 臣 治 其 喪 , 其 意 實 尊 聖人 , 而 未 知 所 以 尊 也 。 病 閒 , 曰 : 「 久 矣 哉 ! 由 之行 詐 也 , 無 臣 而 為 有 臣 。 吾 誰 欺 ? 欺 天 乎 ? 閒, 如 字 。 病 閒 , 少 差 也 。 病 時 不 知 , 既 差 乃 知 其 事 , 故言 我 之 不 當 有 家 臣 , 人 皆 知 之 , 不 可 欺 也 。 而 為 有 臣 ,則 是 欺 天 而 已 。 人 而 欺 天 , 莫 大 之 罪 。 引 以 自 歸 , 其 責子 路 深 矣 。 且 予 與 其 死 於 臣 之 手 也 , 無 寧 死 於 二 三子 之 手 乎 ? 且 予 縱 不 得 大 葬 , 予 死 於 道 路 乎 ? 」 無寧 , 寧 也 。 大 葬 , 謂 君 臣 禮 葬 。 死 於 道 路 , 謂 棄 而 不 葬。 又 曉 〔 一 〕 之 以 不 必 然 之 故 。 范 氏 曰 : 「 曾 子 將 死 ,起 而 易 簀 。 曰 : 『 吾 得 正 而 斃 焉 , 斯 已 矣 。 』 子 路 欲 尊夫 子 , 而 不 知 無 臣 之 不 可 為 有 臣 , 是 以 陷 於 行 詐 , 罪 至欺 天 。 君 子 之 於 言 動 , 雖 微 不 可 不 謹 。 夫 子 深 懲 子 路 ,所 以 警 學 者 也 。 」 楊 氏 曰 : 「 非 知 至 而 意 誠 , 則 用 智 自私 , 不 知 行 其 所 無 事 , 往 往 自 陷於 行 詐 欺 天 而 莫 之 知 也 。 其 子 路 之 謂 乎 ? 」

〔 一 〕 「 曉 」 原 作 「 既 」 , 據 清 仿 宋大 字 本 改 。

    子 貢 曰 : 「 有 美 玉 於 斯 , 韞 併 而 藏 諸 ? 求 善 賈 而沽 諸 ? 」 子 曰 : 「 沽 之 哉 ! 沽 之 哉 ! 我 待 賈 者 也 。 」 韞, 紆 粉 反 。 併 , 徒 木 反 。 賈 , 音 嫁 。 韞 , 藏 也 。 併 , 匱也 。 沽 , 賣 也 。 子 貢 以 孔 子 有 道 不 仕 , 故 設 此 二 端 以 問也 。 孔 子 言 固 當 賣 之 , 但 當 待 賈 , 而 不 當 求 之 耳 。 范 氏曰 : 「 君 子 未 嘗 不 欲 仕 也 , 又 惡 不 由 其 道 。 士 之 待 禮 ,猶 玉 之 待 賈 也 。 若 伊 尹 之 耕 於 野 , 伯 夷 、 太 公 之 居 於 海濱 , 世 無 成 湯 文 王 , 則 終 焉 而 已 , 必 不 枉 道 以 從 人 , 衒玉 而 求 售 也 。 」

    子 欲 居 九 夷 。 東 方 之 夷 有 九 種 。欲 居 之 者 , 亦 乘 桴 浮 海 之 意 。 或 曰 : 「 陋 , 如 之 何! 」 子 曰 : 「 君 子 居 之 , 何 陋 之 有 ? 」 君子 所 居 則 化 , 何 陋 之 有 ?

    子 曰 : 「 吾 自 衛 反 魯 , 然 後 樂 正 , 雅 頌 各 得 其 所。 」 魯 哀 公 十 一 年 冬 , 孔 子 自 衛 反 魯 。是 時 周 禮 在 魯 , 然 詩 樂 亦 頗 殘 闕 失 次 。 孔 子 周 流 四 方 ,參 互 考 訂 , 以 知 其 說 。 晚 知 道 終 不 行 , 故 歸 而 正 之 。

    子 曰 : 「 出 則 事 公 卿 , 入 則 事 父 兄 , 喪 事 不 敢 不勉 , 不 為 酒 困 , 何 有 於 我 哉 ? 」 說 見 第七 篇 , 然 此 則 其 事 愈 卑 而 意 愈 切 矣 。

    子 在 川 上 , 曰 : 「 逝 者 如 斯 夫 ! 不 舍 晝 夜 。 」 夫, 音 扶 。 舍 , 上 聲 。 天 地 之 化 , 往 者 過 , 來 者 續 , 無 一息 之 停 , 乃 道 體 之 本 然 也 。 然 其 可 指 而 易 見 者 , 莫 如 川流 。 故 於 此 發 以 示 人 , 欲 學 者 時 時 省 察 , 而 無 毫 髮 之 間斷 也 。 程 子 曰 : 「 此 道 體 也 。 天 運 而 不 已 , 日 往 則 月 來, 寒 往 則 暑 來 , 水 流 而 不 息 , 物 生 而 不 窮 , 皆 與 道 為 體, 運 乎 晝 夜 , 未 嘗 已 也 。 是 以 君 子 法 之 , 自 強 不 息 。 及其 至 也 , 純 亦 不 已 焉 。 」 又 曰 : 「 自 漢 以 來 , 儒 者 皆 不識 此 義 。 此 見 聖 人 之 心 , 純 亦 不 已 也 。 純 亦 不 已 , 乃 天德 也 。 有 天 德 , 便 可 語 王 道 , 其 要 只 在 謹 獨 。 」 愚 按 :自 此 至 篇 終 , 皆 勉 人 進 學 不 已 之 辭 。

    子 曰 : 「 吾 未 見 好 德 如 好 色 者 也 。 」 好, 去 聲 。 謝 氏 曰 : 「 好 好 色 , 惡 惡 臭 , 誠 也 。 好 德 如 好色 , 斯 誠 好 德 矣 , 然 民 鮮 能 之 。 」 史 記 : 「 孔 子 居 衛 ,靈 公 與 夫 人 同 車 , 使 孔 子 為 次 乘 , 招 搖 市 過 之 。 」 孔 子醜 之 , 故 有 是 言 。

    子 曰 : 「 譬 如 為 山 , 未 成 一 簣 , 止 , 吾 止 也 ; 譬如 平 地 , 雖 覆 一 簣 , 進 , 吾 往 也 。 」 簣, 求 位 反 。 覆 , 芳 服 反 。 簣 , 土 籠 也 。 書 曰 : 「 為 山 九仞 , 功 虧 一 簣 。 」 夫 子 之 言 , 蓋 出 於 此 。 言 山 成 而 但 少一 簣 , 其 止 者 , 吾 自 止 耳 ; 平 地 而 方 覆 一 簣 , 其 進 者 ,吾 自 往 耳 。 蓋 學 者 自 彊 不 息 , 則 積 少 成 多 ; 中 道 而 止 ,則 前 功 盡 棄 。 其 止 其 往 , 皆 在 我 而 不 在 人 也 。

    子 曰 : 「 語 之 而 不 惰 者 , 其 回 也 與 ! 」 語, 去 聲 。 與 , 平 聲 。 惰 , 懈 怠 也 。 范 氏 曰 : 「 顏 子 聞 夫子 之 言 , 而 心 解 力 行 , 造 次 顛 沛 未 嘗 違 之 。 如 萬 物 得 時雨 之 潤 , 發 榮 滋 長 , 何 有 於 惰 , 此 群 弟 子 所 不 及 也 。 」

    子 謂 顏 淵 , 曰 : 「 惜 乎 ! 吾 見 其 進 也 , 未 見 其 止也 。 」 進 止 二 字 , 說 見 上 章 。 顏 子 既 死而 孔 子 惜 之 , 言 其 方 進 而 未 已 也 。

    子 曰 ; 「 苗 而 不 秀 者 有 矣 夫 ! 秀 而 不 實 者 有 矣 夫! 」 夫 , 音 扶 。 穀 之 始 生 曰 苗 , 吐 華 曰秀 , 成 穀 曰 實 。 蓋 學 而 不 至 於 成 , 有 如 此 者 , 是 以 君 子貴 自 勉 也 。

    子 曰 : 「 後 生 可 畏 , 焉 知 來 者 之 不 如 今 也 ? 四 十、 五 十 而 無 聞 焉 , 斯 亦 不 足 畏 也 已 。 」 焉知 之 焉 , 於 虔 反 。 孔 子 言 後 生 年 富 力 彊 , 足 以 積 學 而 有待 , 其 勢 可 畏 , 安 知 其 將 來 不 如 我 之 今 日 乎 ? 然 或 不 能自 勉 , 至 於 老 而 無 聞 , 則 不 足 畏 矣 。 言 此 以 警 人 , 使 及時 勉 學 也 。 曾 子 曰 : 「 五 十 而 不 以 善 聞 , 則 不 聞 矣 」 ,蓋 述 此 意 。 尹 氏 曰 : 「 少 而 不 勉 , 老 而 無 聞 , 則 亦 已 矣。 自 少 而 進 者 , 安 知 其 不 至 於 極 乎 ? 是 可 畏 也 。 」

    子 曰 : 「 法 語 之 言 , 能 無 從 乎 ? 改 之 為 貴 。 巽 與之 言 , 能 無 說 乎 ? 繹 之 為 貴 。 說 而 不 繹 , 從 而 不 改 , 吾末 如 之 何 也 已 矣 。 」 法 語 者 , 正 言 之 也。 巽 言 者 , 婉 而 導 之 也 。 繹 , 尋 其 緒 也 。 法 言 人 所 敬 憚, 故 必 從 ; 然 不 改 , 則 面 從 而 已 。 巽 言 無 所 乖 忤 , 故 必說 ; 然 不 繹 , 則 又 不 足 以 知 其 微 意 之 所 在 也 。 楊 氏 曰 :「 法 言 , 若 孟 子 論 行 王 政 之 類 是 也 。 巽 言 , 若 其 論 好 貨好 色 之 類 是 也 。 語 之 而 未 達 , 拒 之 而 不 受 , 猶 之 可 也 。其 或 喻 焉 , 則 尚 庶 幾 其 能 改 繹 矣 。 從 且 說 矣 , 而 不 改 繹焉 , 則 是 終 不 改 繹 也 已 , 雖 聖 人 其 如 之 何 哉 ? 」

    子 曰 : 「 主 忠 信 , 毋 友 不 如 己 者 , 過 則 勿 憚 改 。」 重 出 而 逸 其 半 。

    子 曰 : 「 三 軍 可 奪 帥 也 , 匹 夫 不 可 奪 志 也 。 」 侯氏 曰 : 「 三 軍 之 勇 在 人 , 匹 夫 之 志 在 己 。 故 帥 可 奪 而 志不 可 奪 , 如 可 奪 , 則 亦 不 足 謂 之 志 矣 。 」

    子 曰 : 「 衣 敝 縕 袍 , 與 衣 狐 貉 者 立 , 而 不 恥 者 ,其 由 也 與 ? 衣 , 去 聲 。 縕 , 紆 粉 反 。 貉, 胡 各 反 。 與 , 平 聲 。 敝 , 壞 也 。 縕 , 枲 著 也 。 袍 , 衣有 著 者 也 , 蓋 衣 之 賤 者 。 狐 貉 , 以 狐 貉 之 皮 為 裘 , 衣 之貴 者 。 子 路 之 志 如 此 , 則 能 不 以 貧 富 動 其 心 , 而 可 以 進於 道 矣 , 故 夫 子 稱 之 。 『 不 忮 不 求 , 何 用 不 臧 ? 』」 忮 , 之 豉 反 。 忮 , 害 也 。 求 , 貪 也 。臧 , 善 也 。 言 能 不 忮 不 求 , 則 何 為 不 善 乎 ? 此 衛 風 雄 雉之 詩 , 孔 子 引 之 , 以 美 子 路 也 。 呂 氏 曰 : 「 貧 與 富 交 ,彊 者 必 忮 , 弱 者 必 求 。 」 子 路 終 身 誦 之 。 子 曰 : 「是 道 也 , 何 足 以 臧 ? 」 終 身 誦 之 , 則 自喜 其 能 , 而 不 復 求 進 於 道 矣 , 故 夫 子 復 言 此 以 警 之 。 謝氏 曰 : 「 恥 惡 衣 惡 食 , 學 者 之 大 病 。 善 心 不 存 , 蓋 由 於此 。 子 路 之 志 如 此 , 其 過 人 遠 矣 。 然 以 眾 人 而 能 此 , 則可 以 為 善 矣 ; 子 路 之 賢 , 宜 不 止 此 。 而 終 身 誦 之 , 則 非所 以 進 於 日 新 也 , 故 激 而 進 之 。 」

    子 曰 : 「 歲 寒 , 然 後 知 松 柏 之 後 彫 也 。 」 范氏 曰 : 「 小 人 之 在 治 世 , 或 與 君 子 無 異 。 惟 臨 利 害 、 遇事 變 , 然 後 君 子 之 所 守 可 見 也 。 」 謝 氏 曰 : 「 士 窮 見 節義 , 世 亂 識 忠 臣 。 欲 學 者 必 周 於 德 。 」

    子 曰 : 「 知 者 不 惑 , 仁 者 不 憂 , 勇 者 不 懼 。 」 明足 以 燭 理 , 故 不 惑 ; 理 足 以 勝 私 , 故 不 憂 ; 氣 足 以 配 道義 , 故 不 懼 。 此 學 之 序 也 。

    子 曰 : 「 可 與 共 學 , 未 可 與 適 道 ; 可 與 適 道 , 未可 與 立 ; 可 與 立 , 未 可 與 權 。 」 可 與 者, 言 其 可 與 共 為 此 事 也 。 程 子 曰 : 「 可 與 共 學 , 知 所 以求 之 也 。 可 與 適 道 , 知 所 往 也 。 可 與 立 者 , 篤 志 固 執 而不 變 也 。 權 , 稱 錘 也 , 所 以 稱 物 而 知 輕 重 者 也 。 可 與 權, 謂 能 權 輕 重 , 使 合 義 也 。 」 楊 氏 曰 : 「 知 為 己 , 則 可與 共 學 矣 。 學 足 以 明 善 , 然 後 可 與 適 道 。 信 道 篤 , 然 後可 與 立 。 知 時 措 之 宜 , 然 後 可 與 權 。 」 洪 氏 曰 : 「 易 九卦 , 終 於 巽 以 行 權 。 權 者 , 聖 人 之 大 用 。 未 能 立 而 言 權, 猶 人 未 能 立 而 欲 行 , 鮮 不 仆 矣 。 」 程 子 曰 : 「 漢 儒 以反 經 合 道 為 權 , 故 有 權 變 權 術 之 論 , 皆 非 也 。 權 只 是 經也 。 自 漢 以 下 , 無 人 識 權 字 。 」 愚 按 : 先 儒 誤 以 此 章 連下 文 偏 其 反 而 為 一 章 , 故 有 反 經 合 道 之 說 。 程 子 非 之 ,是 矣 。 然 以 孟 子 嫂 溺 援 之 以 手 之 義 推 之 , 則 權 與 經 亦 當有 辨 。

    「 唐 棣 之 華 , 偏 其 反 而 。 豈 不 爾 思 ? 室 是 遠 而 。」 棣 , 大 計 反 。 唐 棣 , 郁 李 也 。 偏 , 晉書 作 翩 。 然 則 反 亦 當 與 翻 同 , 言 華 之 搖 動 也 。 而 , 語 助也 。 此 逸 詩 也 , 於 六 義 屬 興 。 上 兩 句 無 意 義 , 但 以 起 下兩 句 之 辭 耳 。 其 所 謂 爾 , 亦 不 知 其 何 所 指 也 。 子 曰 : 「未 之 思 也 , 夫 何 遠 之 有 ? 」 夫 , 音 扶 。 夫 子 借 其 言 而 反之 , 蓋 前 篇 「 仁 遠 乎 哉 」 之 意 。 程 子 曰 : 「 聖 人 未 嘗 言易 以 驕 人 之 志 , 亦 未 嘗 言 難 以 阻 人 之 進 。 但 曰 未 之 思 也, 夫 何 遠 之 有 ? 此 言 極 有 涵 蓄 , 意 思 深 遠 。 」

      鄉 黨 第 十 楊 氏 曰 : 「 聖 人 之 所謂 道 者 , 不 離 乎 日 用 之 間 也 。 故 夫 子 之 平 日 , 一 動 一 靜, 門 人 皆 審 視 而 詳 記 之 。 」 尹 氏 曰 : 「 甚 矣 孔 門 諸 子 之嗜 學 也 ! 於 聖 人 之 容 色 言 動 , 無 不 謹 書 而 備 錄 之 , 以 貽後 世 。 今 讀 其 書 , 即 其 事 , 宛 然如 聖 人 之 在 目 也 。 雖 然 , 聖 人 豈 拘 拘 而 為 之 者 哉 ? 蓋 盛德 之 至 , 動 容 周 旋 , 自 中 乎 禮 耳 。 學 者 欲 潛 心 於 聖 人 ,宜 於 此 求 焉 。 」 舊 說 凡 一 章 , 今 分 為 十 七 〔 一 〕 節 。

〔 一 〕  按 本 篇 實 有 十 八 節 ( 章 ) ,其 中 「 入 太 廟 , 每 事 問 」 一 節 , 朱 熹 認 為 與 八 佾 篇 重 出, 故 稱 十 七 節 。

    孔 子 於 鄉 黨 , 恂 恂 如 也 , 似 不 能 言 者 。 恂, 相 倫 反 。 恂 恂 , 信 實 之 貌 。 似 不 能 言 者 , 謙 卑 遜 順 。不 以 賢 知 先 人 也 。 鄉 黨 , 父 兄 宗 族 之 所 在 , 故 孔 子 居 之, 其 容 貌 辭 氣 如 此 。

    其 在 宗 廟 朝 廷 , 便 便 言 , 唯 謹 爾 。 朝, 直 遙 反 , 下 同 。 便 , 旁 連 反 。 便 便 , 辯 也 。 宗 廟 , 禮法 之 所 在 ; 朝 廷 , 政 事 之 所 出 ; 言 不 可 以 不 明 辨 。 故 必詳 問 而 極 言 之 , 但 謹 而 不 放 爾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在 鄉 黨、 宗 廟 、 朝 廷 言 貌 之 不 同 。

    朝 , 與 下 大 夫 言 , 侃 侃 如 也 ; 與 上 大 夫 言 , 誾 誾如 也 。 侃 , 苦 旦 反 。 誾 , 魚 巾 反 。 此 君未 視 朝 時 也 。 王 制 , 諸 侯 上 大 夫 卿 , 下 大 夫 五 人 。 許 氏說 文 : 「 侃 侃 , 剛 直 也 。 誾 誾 , 和 悅 而 諍 也 。 」 君在 , 踧 踖 如 也 。 與 與 如 也 。 踧 , 子 六 反。 踖 , 子 亦 反 。 與 , 平 聲 , 或 如 字 。 君 在 , 視 朝 也 。 踧踖 , 恭 敬 不 寧 之 貌 。 與 與 , 威 儀 中 適 之 貌 。 張 子 曰 : 「與 與 , 不 忘 向 君 也 。 」 亦 通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在 朝 廷 事上 接 下 之 不 同 也 。

    君 召 使 擯 , 色 勃 如 也 , 足 躩 如 也 。 擯, 必 刃 反 。 躩 , 驅 若 反 。 擯 , 主 國 之 君 所 使 出 接 賓 者 。勃 , 變 色 貌 。 躩 , 盤 辟 貌 。 皆 敬 君 命 故 也 。 揖 所 與立 , 左 右 手 。 衣 前 後 , 襜 如 也 。 襜 , 亦占 反 。 所 與 立 , 謂 同 為 擯 者 也 。 擯 用 命 數 之 半 , 如 上 公九 命 , 則 用 五 人 , 以 次 傳 命 。 揖 左 人 , 則 左 其 手 ; 揖 右人 , 則 右 其 手 。 襜 , 整 貌 。 趨 進 , 翼 如 也 。 疾趨 而 進 , 張 拱 端 好 , 如 鳥 舒 翼 。 賓 退 , 必 復 命 曰 :「 賓 不 顧 矣 。 」 紓 君 敬 也 。 此 一 節 , 記孔 子 為 君 擯 相 之 容 。

    入 公 門 , 鞠 躬 如 也 , 如 不 容 。 鞠躬 , 曲 身 也 。 公 門 高 大 而 若 不 容 , 敬 之 至 也 。 立 不中 門 , 行 不 履 閾 。 閾 , 于 逼 反 。 中 門 ,中 於 門 也 。 謂 當 棖 闑 之 間 , 君 出 入 處 也 。 閾 , 門 限 也 。禮 : 士 大 夫 出 入 君 門 , 由 闑 右 , 不 踐 閾 。 謝 氏 曰 : 「 立中 門 則 當 尊 , 行 履 閾 則 不 恪 。 」 過 位 , 色 勃 如 也 ,足 躩 如 也 , 其 言 似 不 足 者 。 位 , 君 之 虛位 。 謂 門 屏 之 間 , 人 君 宁 立 之 處 , 所 謂 宁 也 。 君 雖 不 在, 過 之 必 敬 , 不 敢 以 虛 位 而 慢 之 也 。 言 似 不 足 , 不 敢 肆也 。 攝 齊 升 堂 , 鞠 躬 如 也 , 屏 氣 似 不 息 者 。 齊, 音 咨 。 攝 , 摳 也 。 齊 , 衣 下 縫 也 。 禮 : 將 升 堂 , 兩 手摳 衣 , 使 去 地 尺 , 恐 躡 之 而 傾 跌 失 容 也 。 屏 , 藏 也 。 息, 鼻 息 出 入 者 也 。 近 至 尊 , 氣 容 肅 也 。 出 , 降 一 等, 逞 顏 色 , 怡 怡 如 也 。 沒 階 趨 , 翼 如 也 。 復 其 位 , 踧 踖如 也 。 陸 氏 曰 : 「 趨 下 本 無 進 字 , 俗 本有 之 , 誤 也 。 」 等 , 階 之 級 也 。 逞 , 放 也 。 漸 遠 所 尊 ,舒 氣 解 顏 。 怡 怡 , 和 悅 也 。 沒 階 , 下 盡 階 也 。 趨 , 走 就位 也 。 復 位 踧 踖 , 敬 之 餘 也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在 朝 之 容。

    執 圭 , 鞠 躬 如 也 , 如 不 勝 。 上 如 揖 , 下 如 授 。 勃如 戰 色 , 足 縮 縮 , 如 有 循 。 勝 , 平 聲 。縮 , 色 六 反 。 圭 , 諸 侯 命 圭 。 聘 問 鄰 國 , 則 使 大 夫 執 以通 信 。 如 不 勝 , 執 主 器 , 執 輕 如 不 克 , 敬 謹 之 至 也 。 上如 揖 , 下 如 授 , 謂 執 圭 平 衡 , 手 與 心 齊 , 高 不 過 揖 , 卑不 過 授 也 。 戰 色 , 戰 而 色 懼 也 。 蹜 蹜 , 舉 足 促 狹 也 。 如有 循 , 記 所 謂 舉 前 曳 踵 。 言 行 不 離 地 , 如 緣 物 也 。 享禮 , 有 容 色 。 享 , 獻 也 。 既 聘 而 享 , 用圭 璧 , 有 庭 實 。 有 容 色 , 和 也 。 儀 禮 曰 : 「 發 氣 滿 容 。」 私 覿 , 愉 愉 如 也 。 私 覿 , 以 私禮 見 也 。 愉 愉 , 則 又 和 矣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為 君 聘 於 鄰國 之 禮 也 。 晁 氏 曰 : 「 孔 子 , 定 公 九 年 仕 魯 , 至 十 三 年適 齊 , 其 間 絕 無 朝 聘 往 來 之 事 。 疑 使 擯 執 圭 兩 條 , 但 孔子 嘗 言 其 禮 當 如 此 爾 。 」

    君 子 不 以 紺 緅 飾 。 紺 , 古 暗 反 。緅 , 側 由 反 。 君 子 , 謂 孔 子 。 紺 , 深 青 揚 赤 色 , 齊 服 也。 緅 , 絳 色 。 三 年 之 喪 , 以 飾 練服 也 。 飾 , 領 緣 也 。 紅 紫 不 以 為 褻 服 。 紅紫 , 間 色 不 正 , 且 近 於 婦 人 女 子 之 服 也 。 褻 服 , 私 居 服也 。 言 此 則 不 以 為 朝 祭 之 服 可 知 。 當 暑 , 袗 絺 綌 ,必 表 而 出 之 。 袗 , 單 也 。 葛 之 精 者 曰 絺, 麤 者 曰 綌 。 表 而 出 之 , 謂 先 著 裏 衣 , 表 絺 綌 而 出 之 於外 , 欲 其 不 見 體 也 。 詩 所 謂 「 蒙 彼 縐 絺 」 是 也 。 緇衣 羔 裘 , 素 衣 麑 裘 , 黃 衣 狐 裘 。 麑 , 研奚 反 。 緇 , 黑 色 。 羔 裘 , 用 黑 羊 皮 。 麑 , 鹿 子 , 色 白 。狐 , 色 黃 。 衣 以 裼 裘 , 欲 其 相 稱 。 褻 裘 長 。 短 右 袂。 長 , 欲 其 溫 。 短 右 袂 , 所 以 便 作 事 。 必 有 寢 衣 , 長 一 身 有 半 。 長 , 去聲 。 齊 主 於 敬 , 不 可 解 衣 而 寢 , 又 不 可 著 明 衣 而 寢 , 故別 有 寢 衣 , 其 半 蓋 以 覆 足 。 程 子 曰 : 「 此 錯 簡 , 當 在 齊必 有 明 衣 布 之 下 。 」 愚 謂 如 此 , 則 此 條 與 明 衣 變 食 , 既得 以 類 相 從 ; 而 褻 裘 狐 貉 , 亦 得 以 類 相 從 矣 。 狐 貉之 厚 以 居 。 狐 貉 , 毛 深 溫 厚 , 私 居 取 其適 體 。 去 喪 , 無 所 不 佩 。 去 , 上聲 。 君 子 無 故 , 玉 不 去 身 。 觿 礪 之 屬 , 亦 皆 佩 也 。 非帷 裳 , 必 殺 之 。 殺 , 去 聲 。 朝 祭 之 服 ,裳 用 正 幅 如 帷 , 要 有 襞 積 , 而 旁 無 殺 縫 。 其 餘 若 深 衣 ,要 半 下 , 齊 倍 要 , 則 無 襞 積 而 有 殺 縫 矣 。 羔 裘 玄 冠不 以 弔 。 喪 主 素 , 吉 主 玄 。 弔 必 變 服 ,所 以 哀 死 。 吉 月 , 必 朝 服 而 朝 。 吉月 , 月 朔 也 。 孔 子 在 魯 致 仕 時 如 此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衣服 之 制 。 蘇 氏 曰 : 「 此 孔 氏 遺 書 , 雜 記 曲 禮 , 非 特 孔 子事 也 。 」

    齊 , 必 有 明 衣 , 布 。 齊 , 側 皆 反。 齊 , 必 沐 浴 , 浴 竟 , 即 著 明 衣 , 所 以 明 潔 其 體 也 , 以布 為 之 。 此 下 脫 前 章 寢 衣 一 簡 。 齊 , 必 變 食 , 居 必遷 坐 。 變 食 , 謂 不 飲 酒 、 不 茹 葷 。 遷 坐, 易 常 處 也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謹 齊 之 事 。 楊 氏 曰 : 「 齊所 以 交 神 , 故 致 潔 變 常 以 盡 敬 。 」

    食 不 厭 精 , 膾 不 厭 細 。 食 , 音 嗣。 食 , 飯 也 。 精 , 鑿 也 。 牛 羊 與 魚 之 腥 , 聶 而 切 之 為 膾。 食 精 則 能 養 人 , 膾 麤 則 能 害 人 。 不 厭 , 言 以 是 為 善 ,非 謂 必 欲 如 是 也 。 食 饐 而 餲 , 魚 餒 而 肉 敗 , 不 食 。色 惡 , 不 食 。 臭 惡 , 不 食 。 失 飪 , 不 食 。 不 時 , 不 食 。 食 饐 之 食 , 音 嗣 。 饐 , 於 冀 反 。 餲 , 烏邁 反 。 飪 , 而 甚 反 。 饐 , 飯 傷 熱 濕 也 。 餲 , 味 變 也 。 魚爛 曰 餒 。 肉 腐 曰 敗 。 色 惡 臭 惡 , 未 敗 而 色 臭 變 也 。 飪 ,烹 調 生 熟 之 節 也 。 不 時 , 五 穀 不 成 , 果 實 未 熟 之 類 。 此數 者 皆 足 以 傷 人 , 故 不 食 。 割 不 正 , 不 食 。 不 得 其醬 , 不 食 。 割 肉 不 方 正 者 不 食 , 造 次 不離 於 正 也 。 漢 陸 續 之 母 , 切 肉 未 嘗 不 方 , 斷 蔥 以 寸 為 度, 蓋 其 質 美 , 與 此 暗 合 也 。 食 肉 用 醬 , 各 有 所 宜 , 不 得則 不 食 , 惡 其 不 備 也 。 此 二 者 , 無 害 於 人 , 但 不 以 嗜 味而 苟 食 耳 。 肉 雖 多 , 不 使 勝 食 氣 。 惟 酒 無 量 , 不 及亂 。 食 , 音 嗣 。 量 , 去 聲 。 食 以 穀 為 主, 故 不 使 肉 勝 食 氣 。 酒 以 為 人 合 歡 , 故 不 為 量 , 但 以 醉為 節 而 不 及 亂 耳 。 程 子 曰 : 「 不 及 亂 者 , 非 惟 不 使 亂 志, 雖 血 氣 亦 不 可 使 亂 , 但 浹 洽 而 已 可 也 。 」 沽 酒 市脯 不 食 。 沽 、 市 , 皆 買 也 。 恐 不 精 潔 ,或 傷 人 也 。 與 不 嘗 康 子 之 藥 同 意 。 不 撤 薑 食 。 薑, 通 神 明 , 去 穢 惡 , 故 不 撤 。 不 多 食 。 適可 而 止 , 無 貪 心 也 。 祭 於 公 , 不 宿 肉 。 祭 肉 不 出 三日 。 出 三 日 , 不 食 之 矣 。 助 祭 於 公 , 所得 胙 肉 , 歸 即 頒 賜 。 不 俟 經 宿 者 , 不 留 神 惠 也 。 家 之 祭肉 , 則 不 過 三 日 , 皆 以 分 賜 。 蓋 過 三 日 , 則 肉 必 敗 , 而人 不 食 之 , 是 褻 鬼 神 之 餘 也 。 但 比 君 所 賜 胙 , 可 少 緩 耳。 食 不 語 , 寢 不 言 。 答 述 曰 語 。自 言 曰 言 。 范 氏 曰 : 「 聖 人 存 心 不 他 , 當 食 而 食 , 當 寢而 寢 , 言 語 非 其 時 也 。 」 楊 氏 曰 : 「 肺 為 氣 主 而 聲 出 焉, 寢 食 則 氣 窒 而 不 通 , 語 言 恐 傷 之 也 。 」 亦 通 。 雖疏 食 菜 羹 , 瓜 祭 , 必 齊 如 也 。 食 , 音 嗣。 陸 氏 曰 : 「 魯 論 瓜 作 必 。 」 古 人 飲 食 , 每 種 各 出 少 許, 置 之 豆 閒 之 地 , 以 祭 先 代 始 為 飲 食 之 人 , 不 忘 本 也 。齊 , 嚴 敬 貌 。 孔 子 雖 薄 物 必 祭 , 其 祭 必 敬 , 聖 人 之 誠 也。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飲 食 之 節 。 謝 氏 曰 : 「 聖 人 飲 食 如 此, 非 極 口 腹 之 欲 , 蓋 養 氣 體 , 不 以 傷 生 , 當 如 此 。 然 聖人 之 所 不 食 , 窮 口 腹 者 或 反 食 之 , 欲 心 勝 而 不 暇 擇 也 。」

    席 不 正 , 不 坐 。 謝 氏 曰 : 「 聖 人心 安 於 正 , 故 於 位 之 不 正 者 , 雖 小 不 處 。 」

    鄉 人 飲 酒 , 杖 者 出 , 斯 出 矣 。 杖者 , 老 人 也 。 六 十 杖 於 鄉 , 未 出 不 敢 先 , 既 出 不 敢 後 。 鄉 人 儺 , 朝 服 而 立 於 阼 階 。 儺 ,乃 多 反 。 儺 , 所 以 逐 疫 , 周 禮 方 相 氏 掌 之 。 阼 階 , 東 階也 。 儺 雖 古 禮 而 近 於 戲 , 亦 必 朝 服 而 臨 之 者 , 無 所 不 用其 誠 敬 也 。 或 曰 : 「 恐 其 驚 先 祖 五 祀 之 神 , 欲 其 依 己 而安 也 。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居 鄉 之 事 。

    問 人 於 他 邦 , 再 拜 而 送 之 。 拜 送使 者 , 如 親 見 之 , 敬 也 。 康 子 饋 藥 , 拜 而 受 之 。 曰: 「 丘 未 達 , 不 敢 嘗 。 」 范 氏 曰 : 「 凡賜 食 , 必 嘗 以 拜 。 藥 未 達 則 不 敢 嘗 。 受 而 不 飲 , 則 虛 人之 賜 , 故 告 之 如 此 。 然 則 可 飲 而 飲 , 不 可 飲 而 不 飲 , 皆在 其 中 矣 。 楊 氏 曰 : 「 大 夫 有 賜 , 拜 而 受 之 , 禮 也 。 未達 不 敢 嘗 , 謹 疾 也 。 必 告 之 , 直 也 。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與 人 交 之 誠 意 。

    廄 焚 。 子 退 朝 , 曰 : 「 傷 人 乎 ? 」 不 問 馬 。 非不 愛 馬 , 然 恐 傷 人 之 意 多 , 故 未 暇 問 。 蓋 貴 人 賤 畜 , 理當 如 此 。

    君 賜 食 , 必 正 席 先 嘗 之 ; 君 賜 腥 , 必 熟 而 薦 之 ;君 賜 生 , 必 畜 之 。 食 恐 或 餕 餘 , 故 不 以薦 。 正 席 先 嘗 , 如 對 君 也 。 言 先 嘗 , 則 餘 當 以 頒 賜 矣 。腥 , 生 肉 。 熟 而 薦 之 祖 考 , 榮 君 賜 也 。 畜 之 者 , 仁 君 之惠 , 無 故 不 敢 殺 也 。 侍 食 於 君 , 君 祭 , 先 飯 。 飯, 扶 晚 反 。 周 禮 , 「 王 日 一 舉 , 膳 夫 授 祭 , 品 嘗 食 , 王乃 食 」 。 故 侍 食 者 , 君 祭 , 則 己 不 祭 而 先 飯 。 若 為 君 嘗食 然 , 不 敢 當 客 禮 也 。 疾 , 君 視 之 , 東 首 , 加 朝 服, 拖 紳 。 首 , 去 聲 。 拖 , 徒 我 反 。 東 首, 以 受 生 氣 也 。 病 臥 不 能 著 衣 束 帶 , 又 不 可 以 褻 服 見 君, 故 加 朝 服 於 身 , 又 引 大 帶 於 上 也 。 君 命 召 , 不 俟駕 行 矣 。 急 趨 君 命 , 行 出 而 駕 車 隨 之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事 君 之 禮 。

    入 太 廟 , 每 事 問 。 重 出 。

    朋 友 死 , 無 所 歸 。 曰 : 「 於 我 殯 。 」 朋友 以 義 合 , 死 無 所 歸 , 不 得 不 殯 。 朋 友 之 饋 , 雖 車馬 , 非 祭 肉 , 不 拜 。 朋 友 有 通 財 之 義 ,故 雖 車 馬 之 重 不 拜 。 祭 肉 則 拜 者 , 敬 其 祖 考 , 同 於 己 親也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交 朋 友 之 義 。

    寢 不 尸 , 居 不 容 。 尸 , 謂 偃 臥 似死 人 也 。 居 , 居 家 。 容 , 容 儀 。 范 氏 曰 : 「 寢 不 尸 , 非惡 其 類 於 死 也 。 惰 慢 之 氣 不 設 於 身 體 , 雖 舒 布 其 四 體 ,而 亦 未 嘗 肆 耳 。 居 不 容 , 非 惰 也 。 但 不 若 奉 祭 祀 、 見 賓客 而 已 , 申 申 夭 夭 是 也 。 」 見 齊 衰 者 , 雖 狎 , 必 變。 見 冕 者 與 瞽 者 , 雖 褻 , 必 以 貌 。 狎 ,謂 素 親 狎 。 褻 , 謂 燕 見 。 貌 , 謂 禮 貌 。 餘 見 前 篇 。 凶服 者 式 之 。 式 負 版 者 。 式 , 車 前 橫 木 。有 所 敬 , 則 俯 而 憑 之 。 負 版 , 持 邦 國 圖 籍 者 。 式 此 二 者, 哀 有 喪 , 重 民 數 也 。 人 惟 萬 物 之 靈 , 而 王 者 之 所 天 也, 故 周 禮 「 獻 民 數 於 王 , 王 拜 受 之 」 。 況 其 下 者 , 敢 不敬 乎 ? 有 盛 饌 , 必 變 色 而 作 。 敬主 人 之 禮 , 非 以 其 饌 也 。 迅 雷 風 烈 , 必 變 。  迅, 疾 也 。 烈 , 猛 也 。 必 變 者 , 所 以 敬 天 之 怒 。 記 曰 : 「若 有 疾 風 、 迅 雷 、 甚 雨 則 必 變 , 雖 夜 必 興 , 衣 服 冠 而 坐。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容 貌 之 變 。 升 車 , 必 正 立 執 綏。 綏 , 挽 以 上 車 之 索 也 。 范 氏 曰 「 正 立執 綏 , 則 心 體 無 不 正 , 而 誠 意 肅 恭 矣 。 蓋 君 子 莊 敬 無 所不 在 , 升 車 則 見 於 此 也 。 」 車 中 , 不 內 顧 , 不 疾 言, 不 親 指 。 內 顧 , 回 視 也 。 禮 曰 : 「 顧不 過 轂 。 」 三 者 皆 失 容 , 且 惑 人 。 此 一 節 , 記 孔 子 升 車之 容 。

    色 斯 舉 矣 , 翔 而 後 集 。 言 鳥 見 人之 顏 色 不 善 , 則 飛 去 , 回 翔 審 視 而 後 下 止 。 人 之 見 幾 而作 , 審 擇 所 處 , 亦 當 如 此 。 然 此 上 下 , 必 有 闕 文 矣 。 曰: 「 山 梁 雌 雉 , 時 哉 ! 時 哉 ! 」 子 路 共 之 , 三 嗅 而 作 。 共 , 九 用 反 , 又 居 勇 反 。 嗅 , 許 又 反 。 ○ 邢 氏 曰 : 「 梁 , 橋 也 。 時 哉 , 言 雉 之 飲 啄 得 其 時 。 子路 不 達 , 以 為 時 物 而 共 具 之 。 孔 子 不 食 , 三 嗅 其 氣 而 起。 」 晁 氏 曰 : 「 石 經 『 嗅 』 作 戛 , 謂 雉 鳴 也 。 」 劉 聘 君曰 「 嗅 , 當 作 狊 , 古 闃 反 。 張 兩 翅 也 。 見 爾 雅 。 」 愚 按: 如 後 兩 說 , 則 共 字 當 為 拱 執 之 義 。 然 此 必 有 闕 文 , 不可 強 為 之 說 。 姑 記 所 聞 , 以 俟 知 者 。




論 語 集 注 卷 六
      先 進 第 十 一 此 篇 多 評 弟 子 賢 否 。凡 二 十 五 〔 一 〕 章 。 胡 氏 曰 : 「 此 篇 記 閔 子 騫 言 行 者 四, 而 其 一 直 稱 閔 子 , 疑 閔 氏 門 人 所 記 也 。 」
〔 一 〕 「 五 」 原 「 七 」 , 據 清 仿 宋 大字 本 及 正 文 改 。

    子 曰 : 「 先 進 於 禮 樂 , 野 人 也 ; 後 進 於 禮 樂 , 君子 也 。 先 進 後 進 , 猶 言 前 輩 後 輩 。 野 人, 謂 郊 外 之 民 。 君 子 , 謂 賢 士 大 夫 也 。 程 子 曰 : 「 先 進於 禮 樂 , 文 質 得 宜 , 今 反 謂 之 質 朴 , 而 以 為 野 人 。 後 進之 於 禮 樂 , 文 過 其 質 , 今 反 謂 之 彬 彬 , 而 以 為 君 子 。 蓋周 末 文 勝 , 故 時 人 之 言 如 此 , 不 自 知 其 過 於 文 也 。 」 如用 之 , 則 吾 從 先 進 。 」 用 之 , 謂 用 禮 樂。 孔 子 既 述 時 人 之 言 , 又 自 言 其 如 此 , 蓋 欲 損 過 以 就 中也 。

    子 曰 : 「 從 我 於 陳 、 蔡 者 , 皆 不 及 門 也 。 」 從, 去 聲 。 孔 子 嘗 厄 於 陳 、 蔡 之 間 , 弟 子 多 從 之 者 , 此 時皆 不 在 門 。 故 孔 子 思 之 , 蓋 不 忘 其 相 從 於 患 難 之 中 也 。 德 行 : 顏 淵 , 閔 子 騫 , 冉 伯 牛 , 仲 弓 。 言 語 : 宰 我, 子 貢 。 政 事 : 冉 有 , 季 路 。 文 學 : 子 游 , 子 夏 行, 去 聲 。 弟 子 因 孔 子 之 言 , 記 此 十 人 , 而 并 目 其 所 長 ,分 為 四 科 。 孔 子 教 人 各 因 其 材 , 於 此 可 見 。 程 子 曰 : 「四 科 乃 從 夫 子 於 陳 、 蔡 者 爾 , 門 人 之 賢 者 固 不 止 此 。 曾子 傳 道 而 不 與 焉 , 故 知 十 哲 世 俗 論 也 。 」

    子 曰 : 「 回 也 非 助 我 者 也 , 於 吾 言 無 所 不 說 。 」 說 , 音 悅 。 助 我 , 若 子 夏 之 起 予 , 因 疑問 而 有 以 相 長 也 。 顏 子 於 聖 人 之 言 , 默 識 心 通 , 無 所 疑問 。 故 夫 子 云 然 , 其 辭 若 有 憾 焉 , 其 實 乃 深 喜 之 。 胡 氏曰 : 「 夫 子 之 於 回 , 豈 真 以 助 我 望 之 。 蓋 聖 人 之 謙 德 ,又 以 深 贊 顏 氏 云 爾 。 」

    子 曰 : 「 孝 哉 閔 子 騫 ! 人 不 間 於 其 父 母 昆 弟 之 言。 」 閒 , 去 聲 。 胡 氏 曰 : 「 父 母 兄 弟 稱其 孝 友 , 人 皆 信 之 無 異 辭 者 , 蓋 其 孝 友 之 實 , 有 以 積 於中 而 著 於 外 , 故 夫 子 歎 而 美 之 。 」

    南 容 三 復 白 圭 , 孔 子 以 其 兄 之 子 妻 之 。 三、 妻 , 並 去 聲 。 詩 大 雅 抑 之 篇 曰 : 「 白 圭 之 玷 , 尚 可 磨也 ; 斯 言 之 玷 , 不 可 為 也 。 」 南 容 一 日 三 復 此 言 , 事 見家 語 , 蓋 深 有 意 於 謹 言 也 。 此 邦 有 道 所 以 不 廢 , 邦 無 道所 以 免 禍 , 故 孔 子 以 兄 子 妻 之 。 范 氏 曰 : 「 言 者 行 之 表, 行 者 言 之 實 , 未 有 易 其 言 而 能 謹 於 行 者 。 南 容 欲 謹 其言 如 此 , 則 必 能 謹 其 行 矣 。 」

    季 康 子 問 : 「 弟 子 孰 為 好 學 ? 」 孔 子 對 曰 : 「 有顏 回 者 好 學 , 不 幸 短 命 死 矣 ! 今 也 則 亡 。 」 好, 去 聲 。 范 氏 曰 : 「 哀 公 、 康 子 問 同 而 對 有 詳 略 者 , 臣之 告 君 , 不 可 不 盡 。 若 康 子 者 , 必 待 其 能 問 乃 告 之 , 此教 誨 之 道 也 。 」

    顏 淵 死 , 顏 路 請 子 之 車 以 為 之 槨 。 顏路 , 淵 之 父 , 名 無 繇 。 少 孔 子 六 歲 , 孔 子 始 教 而 受 學 焉。 槨 , 外 棺 也 。 請 為 槨 , 欲 賣 車 以 買 槨 也 。 子 曰 :「 才 不 才 , 亦 各 言 其 子 也 。 鯉 也 死 , 有 棺 而 無 槨 。 吾 不徒 行 以 為 之 槨 。 以 吾 從 大 夫 之 後 , 不 可 徒 行 也 。 」 鯉, 孔 子 之 子 伯 魚 也 , 先 孔 子 卒 。 言 鯉 之 才 雖 不 及 顏 淵 ,然 己 與 顏 路 以 父 視 之 , 則 皆 子 也 。 孔 子 時 已 致 仕 , 尚 從大 夫 之 列 , 言 後 , 謙 辭 。 胡 氏 曰 : 「 孔 子 遇 舊 館 人 之 喪, 嘗 脫 驂 以 賻 之 矣 。 今 乃 不 許 顏 路 之 請 , 何 邪 ? 葬 可 以無 槨 , 驂 可 以 脫 而 復 求 , 大 夫 不 可 以 徒 行 , 命 車 不 可 以與 人 而 鬻 諸 市 也 。 且 為 所 識 窮 乏者 得 我 , 而 勉 強 以 副 其 意 , 豈 誠 心 與 直 道 哉 ? 或 者 以 為君 子 行 禮 , 視 吾 之 有 無 而 已 。 夫 君 子 之 用 財 , 視 義 之 可否 豈 獨 視 有 無 而 已 哉 ?

    顏 淵 死 。 子 曰 : 「 噫 ! 天 喪 予 ! 天 喪 予 ! 」 喪, 去 聲 。 噫 , 傷 痛 聲 。 悼 道 無 傳 , 若 天 喪 己 也 。

    顏 淵 死 , 子 哭 之 慟 。 從 者 曰 : 「 子 慟 矣 。 」 從, 去 聲 。 慟 , 哀 過 也 。 曰 : 「 有 慟 乎 ? 哀傷 之 至 , 不 自 知 也 。 非 夫 人 之 為 慟 而 誰 為 ! 」 夫, 音 扶 。 為 , 去 聲 。 夫 人 , 謂 顏 淵 。 言 其 死 可 惜 , 哭 之宜 慟 , 非 他 人 之 比 也 。 胡 氏 曰 : 「 痛 惜 之 至 , 施 當 其 可, 皆 情 性 之 正 也 。 」

    顏 淵 死 , 門 人 欲 厚 葬 之 , 子 曰 : 「 不 可 。 」 喪具 稱 家 之 有 無 , 貧 而 厚 葬 , 不 循 理 也 。 故 夫 子 止 之 。 門人 厚 葬 之 。 蓋 顏 路 聽 之 。 子 曰 :「 回 也 視 予 猶 父 也 , 予 不 得 視 猶 子 也 。 非 我 也 , 夫 二 三子 也 。 」 歎 不 得 如 葬 鯉 之 得 宜 , 以 責 門人 也 。

    季 路 問 事 鬼 神 。 子 曰 : 「 未 能 事 人 , 焉 能 事 鬼 ?」 敢 問 死 。 曰 : 「 未 知 生 , 焉 知 死 ? 」 焉, 於 虔 反 。 問 事 鬼 神 , 蓋 求 所 以 奉 祭 祀 之 意 。 而 死 者 人之 所 必 有 , 不 可 不 知 , 皆 切 問 也 。 然 非 誠 敬 足 以 事 人 ,則 必 不 能 事 神 ; 非 原 始 而 知 所 以 生 , 則 必 不 能 反 終 而 知所 以 死 。 蓋 幽 明 始 終 , 初 無 二 理 , 但 學 之 有 序 , 不 可 躐等 , 故 夫 子 告 之 如 此 。 程 子 曰 : 「 晝 夜 者 , 死 生 之 道 也。 知 生 之 道 , 則 知 死 之 道 ; 盡 事 人 之 道 , 則 盡 事 鬼 之 道。 死 生 人 鬼 , 一 而 二 , 二 而 一 者 也 。 或 言 夫 子 不 告 子 路, 不 知 此 乃 所 以 深 告 之 也 。 」

    閔 子 侍 側 , 誾 誾 如 也 ; 子 路 , 行 行 如 也 ; 冉 有 、子 貢 , 侃 侃 如 也 。 子 樂 。 誾 、 侃 , 音 義見 前 篇 。 行 , 胡 浪 反 。 樂 , 音 洛 。 行 行 , 剛 強 之 貌 。 子樂 者 , 樂 得 英 材 而 教 育 之 。 「 若 由 也 , 不 得 其 死 然。 」 尹 氏 曰 : 「 子 路 剛強 , 有 不 得 其 死 之 理 , 故 因 以 戒 之 。 其 後 子 路 卒 死 於 衛孔 悝 之 難 。 」 洪 氏 曰 : 「 漢 書 引 此 句 , 上 有 曰 字 。 」 或云 : 「 上 文 樂 字 , 即 曰 字 之 誤 。 」

    魯 人 為 長 府 。 長 府 , 藏 名 。 藏 貨財 曰 府 。 為 , 蓋 改 作 之 。 閔 子 騫 曰 : 「 仍 舊 貫 , 如之 何 ? 何 必 改 作 ? 」 仍 , 因 也 。 貫 , 事也 。 王 氏 曰 : 「 改 作 , 勞 民 傷 財 。 在 於 得 已 , 則 不 如 仍舊 貫 之 善 。 」 子 曰 : 「 夫 人 不 言 , 言 必 有 中 。 」 夫, 音 扶 。 中 , 去 聲 。 言 不 妄 發 , 發 必 當 理 , 惟 有 德 者 能之 。

    子 曰 : 「 由 之 瑟 奚 為 於 丘 之 門 ? 」 程子 曰 : 「 言 其 聲 之 不 和 , 與 己 不 同 也 。 」 家 語 云 : 「 子路 鼓 瑟 , 有 北 鄙 殺 伐 之 聲 。 」 蓋 其 氣 質 剛 勇 , 而 不 足 於中 和 , 故 其 發 於 聲 者 如 此 。 門 人 不 敬 子 路 。 子 曰 :「 由 也 升 堂 矣 , 未 入 於 室 也 。 」 門 人 以夫 子 之 言 , 遂 不 敬 子 路 , 故 夫 子 釋 之 。 升 堂 入 室 , 喻 入道 之 次 第 。 言 子 路 之 學 , 已 造 乎 正 大 高 明 之 域 , 特 未 深入 精 微 之 奧 耳 , 未 可 以 一 事 之 失 而 遽 忽 之 也 。

    子 貢 問 : 「 師 與 商 也 孰 賢 ? 」 子 曰 : 「 師 也 過 ,商 也 不 及 。 」 子 張 才 高 意 廣 , 而 好 為 苟難 , 故 常 過 中 。 子 夏 篤 信 謹 守 , 而 規 模 狹 隘 , 故 常 不 及。 曰 : 「 然 則 師 愈 與 ? 」 與 , 平聲 。 愈 , 猶 勝 也 。 子 曰 :「
過 猶 不 及 。 」 道 以 中 庸 為 至 。 賢 知之 過 , 雖 若 勝 於 愚 不 肖 之 不 及 , 然 其 失 中 則 一 也 。 尹 氏曰 : 「 中 庸 之 為 德 也 , 其 至 矣 乎 ! 夫 過 與 不 及 , 均 也 。差 之 毫 釐 , 繆 以 千 里 。 故 聖 人 之 教 , 抑 其 過 , 引 其 不 及, 歸 於 中 道 而 已 。 」

    季 氏 富 於 周 公 , 而 求 也 為 之 聚 斂 而 附 益 之 。 為, 去 聲 。 周 公 以 王 室 至 親 , 有 大 功 , 位 冢 宰 , 其 富 宜 矣。 季 氏 以 諸 侯 之 卿 , 而 富 過 之 , 非 攘 奪 其 君 、 刻 剝 其 民, 何 以 得 此 ? 冉 有 為 季 氏 宰 , 又 為 之 急 賦 稅 以 益 其 富 。 子 曰 : 「 非 吾 徒 也 。 小 子 鳴 鼓 而 攻 之 , 可 也 。 」 非吾 徒 , 絕 之 也 。 小 子 鳴 鼓 而 攻 之 , 使 門 人 聲 其 罪 以 責 之也 。 聖 人 之 惡 黨 惡 而 害 民 也 如 此。 然 師 嚴 而 友 親 , 故 己 絕 之 , 而 猶 使 門 人 正 之 , 又 見 其愛 人 之 無 已 也 。 范 氏 曰 : 「 冉 有 以 政 事 之 才 , 施 於 季 氏, 故 為 不 善 至 於 如 此 。 由 其 心 術 不 明 , 不 能 反 求 諸 身 ,而 以 仕 為 急 故 也 。 」

    柴 也 愚 , 柴 , 孔 子 弟 子 , 姓 高 ,字 子 羔 。 愚 者 , 知 不 足 而 厚 有 餘 。 家 語 記 其 「 足 不 履 影, 啟 蟄 不 殺 , 方 長 不 折 。 執 親 之 喪 , 泣 血 三 年 , 未 嘗 見齒 。 避 難 而 行 , 不 徑 不 竇 」 。 可 以 見 其 為 人 矣 。 參也 魯 , 魯 , 鈍 也 。 程 子 曰 : 「 參 也 竟 以魯 得 之 。 」 又 曰 : 「 曾 子 之 學 , 誠 篤 而 已 。 聖 門 學 者 ,聰 明 才 辯 , 不 為 不 多 , 而 卒 傳 其 道 , 乃 質 魯 之 人 爾 。 故學 以 誠 實 為 貴 也 。 」 尹 氏 曰 : 「 曾 子 之 才 魯 , 故 其 學 也確 , 所 以 能 深 造 乎 道 也 。 」 師 也 辟 , 辟, 婢 亦 反 。 辟 , 便 辟 也 。 謂 習 於 容 止 , 少 誠 實 也 。 由也 喭 。 喭 , 五 旦 反 。 喭 , 粗 俗 也 。 傳 稱喭 者 , 謂 俗 論 也 。 楊 氏 曰 : 「 四 者 性 之 偏 , 語 之 使 知 自勵 也 。 」 吳 氏 曰 : 「 此 章 之 首 , 脫 『 子 曰 』 二 字 。 」 或疑 下 章 子 曰 , 當 在 此 章 之 首 , 而 通 為 一 章 。

    子 曰 : 「 回 也 其 庶 乎 , 屢 空 。 庶, 近 也 , 言 近 道 也 。 屢 空 , 數 至 空 匱 也 。 不 以 貧 窶 動 心而 求 富 , 故 屢 至 於 空 匱 也 。 言 其 近 道 , 又 能 安 貧 也 。 賜不 受 命 , 而 貨 殖 焉 , 億 則 屢 中 。 」 中 ,去 聲 。 命 , 謂 天 命 。 貨 殖 , 貨 財 生 殖 也 。 億 , 意 度 也 。言 子 貢 不 如 顏 子 之 安 貧 樂 道 , 然 其 才 識 之 明 , 亦 能 料 事而 多 中 也 。 程 子 曰 : 「 子 貢 之 貨 殖 , 非 若 後 人 之 豐 財 ,但 此 心 未 忘 耳 。 然 此 亦 子 貢 少 時 事 , 至 聞 性 與 天 道 , 則不 為 此 矣 。 」 范 氏 曰 : 「 屢 空 者 , 簞 食 瓢 飲 屢 絕 而 不 改其 樂 也 。 天 下 之 物 , 豈 有 可 動 其 中 者 哉 ? 貧 富 在 天 , 而子 貢 以 貨 殖 為 心 , 則 是 不 能 安 受 天 命 矣 。 其 言 而 多 中 者億 而 已 , 非 窮 理 樂 天 者 也 。 夫 子 嘗 曰 : 『 賜 不 幸 言 而 中, 是 使 賜 多 言 也 』 , 聖 人 之 不 貴 言 也 如 是 。 」

    子 張 問 善 人 之 道 。 子 曰 : 「 不 踐 跡 , 亦 不 入 於 室。 」 善 人 , 質 美 而 未 學 者 也 。 程 子 曰 :「 踐 跡 , 如 言 循 途 守 轍 。 善 人 雖 不 必 踐 舊 跡 而 自 不 為 惡, 然 亦 不 能 入 聖 人 之 室 也 。 」 張 子 曰 : 「 善 人 欲 仁 而 未志 於 學 者 也 。 欲 仁 , 故 雖 不 踐 成法 , 亦 不 蹈 於 惡 , 有 諸 己 也 。 由 不 學 , 故 無 自 而 入 聖 人之 室 也 。 」

    子 曰 : 「 論 篤 是 與 , 君 子 者 乎 ? 色 莊 者 乎 ? 」 與, 如 字 。 言 但 以 其 言 論 篤 實 而 與 之 , 則 未 知 其 為 君 子 者乎 ? 為 色 莊 者 乎 ? 言 不 可 以 言 貌 取 人 也 。

    子 路 問 : 「 聞 斯 行 諸 ? 」 子 曰 : 「 有 父 兄 在 , 如之 何 其 聞 斯 行 之 ? 」 冉 有 問 : 「 聞 斯 行 諸 ? 」 子 曰 : 「聞 斯 行 之 。 」 公 西 華 曰 : 「 由 也 問 聞 斯 行 諸 , 子 曰 『 有父 兄 在 』 ; 求 也 問 聞 斯 行 諸 , 子 曰 『 聞 斯 行 之 』 。 赤 也惑 , 敢 問 。 」 子 曰 : 「 求 也 退 , 故 進 之 ; 由 也 兼 人 , 故退 之 。 」 兼 人 , 謂 勝 人 也 。 張 敬 夫 曰 :「 聞 義 固 當 勇 為 , 然 有 父 兄 在 , 則 有 不 可 得 而 專 者 。 若不 稟 命 而 行 , 則 反 傷 於 義 矣 。 子 路 有 聞 , 未 之 能 行 , 唯恐 有 聞 。 則 於 所 當 為 , 不 患 其 不 能 為 矣 ; 特 患 為 之 之 意或 過 , 而 於 所 當 稟 命 者 有 闕 耳 。 若 冉 求 之 資 稟 失 之 弱 ,不 患 其 不 稟 命 也 ; 患 其 於 所 當 為 者 逡 巡 畏 縮 , 而 為 之 不勇 耳 。 聖 人 一 進 之 , 一 退 之 , 所 以 約 之 於 義 理 之 中 , 而使 之 無 過 不 及 之 患 也 。 」

    子 畏 於 匡 , 顏 淵 後 。 子 曰 : 「 吾 以 女 為 死 矣 。 」曰 : 「 子 在 , 回 何 敢 死 ? 」 女 , 音 汝 。 ○ 後 , 謂 相 失 在 後 。 何 敢 死 , 謂 不 赴 鬥 而 必 死 也 。 胡 氏曰 : 「 先 王 之 制 , 民 生 於 三 , 事 之 如 一 。 惟 其 所 在 , 則致 死 焉 。 況 顏 淵 之 於 孔 子 , 恩 義 兼 盡 , 又 非 他 人 之 為 師弟 子 者 而 已 。 即 夫 子 不 幸 而 遇 難 , 回 必 捐 生 以 赴 之 矣 。捐 生 以 赴 之 , 幸 而 不 死 , 則 必 上 告 天 子 、 下 告 方 伯 , 請討 以 復 讎 , 不 但 已 也 。 夫 子 而 在 , 則 回 何 為 而 不 愛 其 死, 以 犯 匡 人 之 鋒 乎 ? 」

    季 子 然 問 : 「 仲 由 、 冉 求 可 謂 大 臣 與 ? 」 與, 平 聲 。 子 然 , 季 氏 子 弟 。 自 多 其 家 得 臣 二 子 , 故 問 之。 子 曰 : 「 吾 以 子 為 異 之 問 , 曾 由 與 求 之 問 。 異, 非 常 也 。 曾 , 猶 乃 也 。 輕 二 子 以 抑 季 然 也 。 所 謂大 臣 者 : 以 道 事 君 , 不 可 則 止 。 以 道 事君 者 , 不 從 君 之 欲 。 不 可 則 止 者 , 必 行 己 之 志 。 今由 與 求 也 , 可 謂 具 臣 矣 。 」 具 臣 , 謂 備臣 數 而 已 。 曰 : 「 然 則 從 之 者 與 ? 」 與, 平 聲 。 意 二 子 既 非 大 臣 , 則 從 季 氏 之 所 為 而 已 。 子曰 : 「 弒 父 與 君 , 亦 不 從 也 。 」 言 二 子雖 不 足 於 大 臣 之 道 , 然 君 臣 之 義 則 聞 之 熟 矣 , 弒 逆 大 故必 不 從 之 。 蓋 深 許 二 子 以 死 難 不 可 奪 之 節 , 而 又 以 陰 折季 氏 不 臣 之 心 也 。 尹 氏 曰 : 「 季 氏 專 權 僭 竊 , 二 子 仕 其家 而 不 能 正 也 , 知 其 不 可 而 不 能 止 也 , 可 謂 具 臣 矣 。 是時 季 氏 已 有 無 君 之 心 , 故 自 多 其 得 人 。 意 其 可 使 從 己 也, 故 曰 弒 父 與 君 亦 不 從 也 , 其 庶 乎 二 子 可 免 矣 。 」

    子 路 使 子 羔 為 費 宰 。 子 路 為 季 氏宰 而 舉 之 也 。 子 曰 : 「 賊 夫 人 之 子 。 」 夫, 音 扶 , 下 同 。 賊 , 害 也 。 言 子 羔 質 美 而 未 學 , 遽 使 治民 , 適 以 害 之 。 子 路 曰 : 「 有 民 人 焉 , 有 社 稷 焉 。何 必 讀 書 , 然 後 為 學 ? 」 言 治 民 事 神 皆所 以 為 學 。 子 曰 : 「 是 故 惡 夫 佞 者 。 」 惡, 去 聲 。 治 民 事 神 , 固 學 者 事 , 然 必 學 之 已 成 , 然 後 可仕 以 行 其 學 。 若 初 未 嘗 學 , 而 使 之 即 仕 以 為 學 , 其 不 至於 慢 神 而 虐 民 者 幾 希 矣 。 子 路 之 言 , 非 其 本 意 , 但 理 屈辭 窮 , 而 取 辨 於 口 以 禦 人 耳 。 故 夫 子 不 斥 其 非 , 而 特 惡其 佞 也 。 范 氏 曰 : 「 古 者 學 而 後 入 政 。 未 聞 以 政 學 者 也。 蓋 道 之 本 在 於 修 身 , 而 後 及 於 治 人 , 其 說 具 於 方 冊 。讀 而 知 之 , 然 後 能 行 。 何 可 以 不 讀 書 也 ? 子 路 乃 欲 使 子羔 以 政 為 學 , 失 先 後 本 末 之 序 矣 。 不 知 其 過 而 以 口 給 禦人 , 故 夫 子 惡 其 佞 也 。 」

    子 路 、 曾 皙 、 冉 有 、 公 西 華 侍 坐 。 坐, 才 臥 反 。 皙 , 曾 參 父 , 名 點 。 子 曰 : 「 以 吾 一 日長 乎 爾 , 毋 吾 以 也 。 長 , 上 聲 。 言 我 雖年 少 長 於 女 , 然 女 勿 以 我 長 而 難 言 。 蓋 誘 之 盡 言 以 觀 其志 , 而 聖 人 和 氣 謙 德 , 於 此 亦 可 見 矣 。 居 則 曰 : 『不 吾 知 也 ! 』 如 或 知 爾 , 則 何 以 哉 ? 」 言女 平 居 , 則 言 人 不 知 我 。 如 或 有 人 知 女 , 則 女 將 何 以 為用 也 ? 子 路 率 爾 而 對 曰 : 「 千 乘 之 國 , 攝 乎 大 國 之間 , 加 之 以 師 旅 , 因 之 以 饑 饉 ; 由 也 為 之 , 比 及 三 年 ,可 使 有 勇 , 且 知 方 也 。 」 夫 子 哂 之 。 乘, 去 聲 。 饑 , 音 機 。 饉 , 音 僅 。 比 , 必 二 反 , 下 同 。 哂, 詩 忍 反 。 率 爾 , 輕 遽 之 貌 。 攝 , 管 束 也 。 二 千 五 百 人為 師 , 五 百 人 為 旅 。 因 , 仍 也 。 穀 不 熟 曰 饑 , 菜 不 熟 曰饉 。 方 , 向 也 , 謂 向 義 也 。 民 向 義 , 則 能 親 其 上 , 死 其長 矣 。 哂 , 微 笑 也 。 「 求 ! 爾 何 如 ? 」 對 曰 : 「 方六 七 十 , 如 五 六 十 , 求 也 為 之 , 比 及 三 年 , 可 使 足 民 。如 其 禮 樂 , 以 俟 君 子 。 」 求 , 爾 何 如 ,孔 子 問 也 , 下 放 此 。 方 六 七 十 里 , 小 國 也 。 如 , 猶 或 也。 五 六 十 里 , 則 又 小 矣 。 足 , 富 足 也 。 俟 君 子 , 言 非 己所 能 。 冉 有 謙 退 , 又 以 子 路 見 哂 , 故 其 辭 益 遜 。 「赤 ! 爾 何 如 ? 」 對 曰 : 「 非 曰 能 之 , 願 學 焉 。 宗 廟 之 事, 如 會 同 , 端 章 甫 , 願 為 小 相 焉 。 」 相, 去 聲 。 公 西 華 志 於 禮 樂 之 事 , 嫌 以 君 子 自 居 。 故 將 言己 志 而 先 為 遜 辭 , 言 未 能 而 願 學 也 。 宗 廟 之 事 , 謂 祭 祀。 諸 侯 時 見 曰 會 , 眾 覜 曰 同 。 端 , 玄 端 服 。 章 甫 , 禮 冠。 相 , 贊 君 之 禮 者 。 言 小 , 亦 謙 辭 。 「 點 ! 爾 何 如? 」 鼓 瑟 希 , 鏗 爾 , 舍 瑟 而 作 。 對 曰 : 「 異 乎 三 子 者 之撰 。 」 子 曰 : 「 何 傷 乎 ? 亦 各 言 其 志 也 。 」 曰 : 「 莫 春者 , 春 服 既 成 。 冠 者 五 六 人 , 童 子 六 七 人 , 浴 乎 沂 , 風乎 舞 雩 , 詠 而 歸 。 」 夫 子 喟 然 歎 曰 ; 「 吾 與 點 也 ! 」 鏗, 苦 耕 反 。 舍 , 上 聲 。 撰 , 士 免 反 。 莫 、 冠 , 並 去 聲 。沂 , 魚 依 反 。 雩 音 于 。 四 子 侍 坐 , 以 齒 為 序 , 則 點 當 次對 。 以 方 鼓 瑟 , 故 孔 子 先 問 求 、 赤 而 後 及 點 也 。 希 , 間歇 也 。 作 , 起 也 。 撰 , 具 也 。 春 服 , 單 袷 之 衣 。 浴 , 盥濯 也 , 今 上 巳 祓 除 是 也 。 沂 , 水 名 , 在 魯 城 南 , 地 志 以為 有 溫 泉 焉 , 理 或 然 也 。 風 , 乘 涼 也 。 舞 雩 , 祭 天 禱 雨之 處 , 有 壇 墠 樹 木 也 。 詠 , 歌 也 。 曾 點 之 學 , 蓋 有 以 見夫 人 欲 盡 處 , 天 理 流 行 , 隨 處 充 滿 , 無 少 欠 闕 。 故 其 動靜 之 際 , 從 容 如 此 。 而 其 言 志 , 則 又 不 過 即 其 所 居 之 位, 樂 其 日 用 之 常 , 初 無 舍 己 為 人 之 意 。 而 其 胸 次 悠 然 ,直 與 天 地 萬 物 上 下 同 流 , 各 得 其 所 之 妙 , 隱 然 自 見 於 言外 。 視 三 子 之 規 規 於 事 為 之 末 者 , 其 氣 象 不 侔 矣 , 故 夫子 歎 息 而 深 許 之 。 而 門 人 記 其 本 末 獨 加 詳 焉 , 蓋 亦 有 以識 此 矣 。 三 子 者 出 , 曾 皙 後 。 曾 皙 曰 : 「 夫 三 子 者之 言 何 如 ? 」 子 曰 : 「 亦 各 言 其 志 也 已 矣 。 」 夫, 音 扶 。 曰 : 「 夫 子 何 哂 由 也 ? 」 點以 子 路 之 志 , 乃 所 優 為 , 而 夫 子 哂 之 , 故 請 其 說 。 曰: 「 為 國 以 禮 , 其 言 不 讓 , 是 故 哂 之 。 」 夫子 蓋 許 其 能 , 特 哂 其 不 遜 。 「 唯 求 則 非 邦 也 與 ? 」「 安 見 方 六 七 十 如 五 六 十 而 非 邦 也 者 ? 」 與, 平 聲 , 下 同 。 曾 點 以 冉 求 亦 欲 為 國 而 不 見 哂 , 故 微 問之 。 而 夫 子 之 答 無 貶 辭 , 蓋 亦 許 之 。 「 唯 赤 則 非 邦也 與 ? 」 「 宗 廟 會 同 , 非 諸 侯 而 何 ? 赤 也 為 之 小 , 孰 能為 之 大 ? 」 此 亦 曾 皙 問 而 夫 子 答 也 。 孰能 為 之 大 , 言 無 能 出 其 右 者 , 亦 許 之 之 辭 。 程 子 曰 : 「古 之 學 者 , 優 柔 厭 飫 , 有 先 後 之 序 。 如 子 路 、 冉 有 、 公西 赤 言 志 如 此 , 夫 子 許 之 。 亦 以 此 自 是 實 事 。 後 之 學 者好 高 , 如 人 游 心 千 里 之 外 , 然 自 身 卻 只 在 此 。 」 又 曰 :「 孔 子 與 點 , 蓋 與 聖 人 之 志 同 , 便 是 堯 、 舜 氣 象 也 。 誠異 三 子 者 之 撰 , 特 行 有 不 掩 焉 耳 , 此 所 謂 狂 也 。 子 路 等所 見 者 小 , 子 路 只 為 不 達 為 國 以 禮 道 理 , 是 以 哂 之 。 若達 , 卻 便 是 這 氣 象 也 。 」 又 曰 : 「 三 子 皆 欲 得 國 而 治 之, 故 夫 子 不 取 。 曾 點 , 狂 者 也 , 未 必 能 為 聖 人 之 事 , 而能 知 夫 子 之 志 。 故 曰 浴 乎 沂 , 風 乎 舞 雩 , 詠 而 歸 , 言 樂而 得 其 所 也 。 孔 子 之 志 , 在 於 老 者 安 之 , 朋 友 信 之 , 少者 懷 之 , 使 萬 物 莫 不 遂 其 性 。 曾 點 知 之 , 故 孔 子 喟 然 歎曰 「 吾 與 點 也 。 」 又 曰 : 「 曾 點 、 漆 雕 開 , 已 見 大 意 。」

顏 淵 第 十 二 凡 二 十 四 章 。
    顏 淵 問 仁 。 子 曰 : 「 克 己 復 禮 為 仁 。 一 日 克 己 復 禮, 天 下 歸 仁 焉 。 為 仁 由 己 , 而 由 人 乎 哉 ? 」 仁者 , 本 心 之 全 德 。 克 , 勝 也 。 己 , 謂 身 之 私 欲 也 。 復 ,反 也 。 禮 者 , 天 理 之 節 文 也 。 為 仁 者 , 所 以 全 其 心 之 德也 。 蓋 心 之 全 德 , 莫 非 天 理 , 而 亦 不 能 不 壞 於 人 欲 。 故為 仁 者 必 有 以 勝 私 欲 而 復 於 禮 , 則 事 皆 天 理 , 而 本 心 之德 復 全 於 我 矣 。 歸 , 猶 與 也 。 又言 一 日 克 己 復 禮 , 則 天 下 之 人 皆 與 其 仁 , 極 言 其 效 之 甚速 而 至 大 也 。 又 言 為 仁 由 己 而 非 他 人 所 能 預 , 又 見 其 機之 在 我 而 無 難 也 。 日 日 克 之 , 不 以 為 難 , 則 私 欲 淨 盡 ,天 理 流 行 , 而 仁 不 可 勝 用 矣 。 程 子 曰 : 「 非 禮 處 便 是 私意 。 既 是 私 意 , 如 何 得 仁 ? 須 是 克 盡 己 私 , 皆 歸 於 禮 ,方 始 是 仁 。 」 又 曰 : 「 克 己 復 禮 , 則 事 事 皆 仁 , 故 曰 天下 歸 仁 。 」 謝 氏 曰 : 「 克 己 須 從 性 偏 難 克 處 克 將 去 。 」 顏 淵 曰 : 「 請 問 其 目 。 」 子 曰 : 「 非 禮 勿 視 , 非 禮勿 聽 , 非 禮 勿 言 , 非 禮 勿 動 。 」 顏 淵 曰 : 「 回 雖 不 敏 ,請 事 斯 語 矣 。 」 目 , 條 件 也 。 顏 淵 聞 夫子 之 言 , 則 於 天 理 人 欲 之 際 , 已 判 然 矣 , 故 不 復 有 所 疑問 , 而 直 請 其 條 目 也 。 非 禮 者 , 己 之 私 也 。 勿 者 , 禁 止之 辭 。 是 人 心 之 所 以 為 主 , 而 勝 私 復 禮 之 機 也 。 私 勝 ,則 動 容 周 旋 無 不 中 禮 , 而 日 用 之 間 , 莫 非 天 理 之 流 行 矣。 事 , 如 事 事 之 事 。 請 事 斯 語 , 顏 子 默 識 其 理 , 又 自 知其 力 有 以 勝 之 , 故 直 以 為 己 任 而 不 疑 也 。 程 子 曰 : 「 顏淵 問 克 己 復 禮 之 目 , 子 曰 , 『 非 禮 勿 視 , 非 禮 勿 聽 , 非禮 勿 言 , 非 禮 勿 動 』 , 四 者 身 之 用 也 。 由 乎 中 而 應 乎 外, 制 於 外 所 以 養 其 中 也 。 顏 淵 事 斯 語 , 所 以 進 於 聖 人 。後 之 學 聖 人 者 , 宜 服 膺 而 勿 失 也 , 因 箴 以 自 警 。 其 視 箴曰 : 『 心 兮 本 虛 , 應 物 無 跡 。 操 之 有 要 , 視 為 之 則 。 蔽交 於 前 , 其 中 則 遷 。 制 之 於 外 , 以 安 其 內 。 克 己 復 禮 ,久 而 誠 矣 。 』 其 聽 箴 曰 : 『 人 有 秉 彝 , 本 乎 天 性 。 知 誘物 化 , 遂 亡 其 正 。 卓 彼 先 覺 , 知 止 有 定 。 閑 邪 存 誠 , 非禮 勿 聽 。 』 其 言 箴 曰 : 『 人 心 之 動 , 因 言 以 宣 。 發 禁 躁妄 , 內 斯 靜 專 。 矧 是 樞 機 , 興 戎 出 好 , 吉 凶 榮 辱 , 惟 其所 召 。 傷 易 則 誕 , 傷 煩 則 支 , 己 肆 物 忤 , 出 悖 來 違 。 非法 不 道 , 欽 哉 訓 辭 ! 』 其 動 箴 曰 『 哲 人 知 幾 , 誠 之 於 思; 志 士 勵 行 , 守 之 於 為 。 順 理 則 裕 , 從 欲 惟 危 ; 造 次 克念 , 戰 兢 自 持 。 習 與 性 成 , 聖 賢 同 歸 。 』 」 愚 按 : 此 章問 答 , 乃 傳 授 心 法 切 要 之 言 。 非 至 明 不 能 察 其 幾 , 非 至健 不 能 致 其 決 。 故 惟 顏 子 得 聞 之 , 而 凡 學 者 亦 不 可 以 不勉 也 。 程 子 之 箴 , 發 明 親 切 , 學 者 尤 宜 深 玩 。
    仲 弓 問 仁 。 子 曰 : 「 出 門 如 見 大 賓 , 使 民 如 承 大祭 。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於 人 。 在 邦 無 怨 , 在 家 無 怨 。 」 仲弓 曰 : 「 雍 雖 不 敏 , 請 事 斯 語 矣 。 」 敬以 持 己 , 恕 以 及 物 , 則 私 意 無 所 容 而 心 德 全 矣 。 內 外 無怨 , 亦 以 其 效 言 之 , 使 以 自 考 也 。 程 子 曰 : 「 孔 子 言 仁, 只 說 出 門 如 見 大 賓 , 使 民 如 承 大 祭 。 看 其 氣 象 , 便 須心 廣 體 胖 , 動 容 周 旋 中 禮 。 惟 謹 獨 , 便 是 守 之 之 法 。 」或 問 : 「 出 門 使 民 之 時 , 如 此 可 也 ; 未 出 門 使 民 之 時 ,如 之 何 ? 」 曰 : 「 此 儼 若 思 時 也 , 有 諸 中 而 後 見 於 外 。觀 其 出 門 使 民 之 時 , 其 敬 如 此 , 則 前 乎 此 者 敬 可 知 矣 。非 因 出 門 使 民 , 然 後 有 此 敬 也 。 」 愚 按 : 克 己 復 禮 , 乾道 也 ; 主 敬 行 恕 , 坤 道 也 。 顏 、 冉 之 學 , 其 高 下 淺 深 ,於 此 可 見 。 然 學 者 誠 能 從 事 於 敬 恕 之 間 而 有 得 焉 , 亦 將無 己 之 可 克 矣 。

    司 馬 牛 問 仁 。 司 馬 牛 , 孔 子 弟 子, 名 犁 , 向 魋 之 弟 。 子 曰 : 「 仁 者 其 言 也 訒 。 」 訒, 音 刃 。 訒 , 忍 也 , 難 也 。 仁 者 心 存 而 不 放 , 故 其 言 若有 所 忍 而 不 易 發 , 蓋 其 德 之 一 端 也 。 夫 子 以 牛 多 言 而 躁, 故 告 之 以 此 。 使 其 於 此 而 謹 之 , 則 所 以 為 仁 之 方 , 不外 是 矣 。 曰 : 「 其 言 也 訒 , 斯 謂 之 仁 已 乎 ? 」 子 曰: 「 為 之 難 , 言 之 得 無 訒 乎 ? 」 牛 意 仁道 至 大 , 不 但 如 夫 子 之 所 言 , 故 夫 子 又 告 之 以 此 。 蓋 心常 存 , 故 事 不 苟 , 事 不 苟 , 故 其 言 自 有 不 得 而 易 者 , 非強 閉 之 而 不 出 也 。 楊 氏 曰 「 觀 此 及 下 章 再 問 之 語 , 牛 之易 其 言 可 知 。 」 程 子 曰 : 「 雖 為 司 馬 牛 多 言 故 及 此 , 然聖 人 之 言 , 亦 止 此 為 是 。 」 愚 謂 牛 之 為 人 如 此 , 若 不 告之 以 其 病 之 所 切 , 而 泛 以 為 仁 之 大 概 語 之 , 則 以 彼 之 躁, 必 不 能 深 思 以 去 其 病 , 而 終 無 自 以 入 德 矣 。 故 其 告 之如 此 。 蓋 聖 人 之 言 , 雖 有 高 下 大 小 之 不 同 , 然 其 切 於 學者 之 身 , 而 皆 為 入 德 之 要 , 則 又 初 不 異 也 。 讀 者 其 致 思焉 。

    司 馬 牛 問 君 子 。 子 曰 : 「 君 子 不 憂 不 懼 。 」 向魋 作 亂 , 牛 常 憂 懼 。 故 夫 子 告 之 以 此 曰 : 「 不 憂 不懼 , 斯 謂 之 君 子 已 乎 ? 」 子 曰 : 「 內 省 不 疚 , 夫 何 憂 何懼 ? 」 夫 , 音 扶 。 牛 之 再 問 , 猶 前 章 之意 , 故 復 告 之 以 此 。 疚 , 病 也 。言 由 其 平 日 所 為 無 愧 於 心 , 故 能 內 省 不 疚 , 而 自 無 憂 懼, 未 可 遽 以 為 易 而 忽 之 也 。 晁 氏 曰 : 「 不 憂 不 懼 , 由 乎德 全 而 無 疵 。 故 無 入 而 不 自 得 , 非 實 有 憂 懼 而 強 排 遣 之也 。 」

    司 馬 牛 憂 曰 : 「 人 皆 有 兄 弟 , 我 獨 亡 。 」 牛有 兄 弟 而 云 然 者 , 憂 其 為 亂 而 將 死 也 。 子 夏 曰 : 「商 聞 之 矣 : 蓋 聞 之 夫 子 。 死 生 有命 , 富 貴 在 天 。 命 稟 於 有 生 之 初 , 非 今所 能 移 ; 天 莫 之 為 而 為 , 非 我 所 能 必 , 但 當 順 受 而 已 。 君 子 敬 而 無 失 , 與 人 恭 而 有 禮 。 四 海 之 內 , 皆 兄 弟也 。 君 子 何 患 乎 無 兄 弟 也 ? 」 既 安 於 命, 又 當 修 其 在 己 者 。 故 又 言 苟 能 持 己 以 敬 而 不 間 斷 , 接人 以 恭 而 有 節 文 , 則 天 下 之 人 皆 愛 敬 之 , 如 兄 弟 矣 。 蓋子 夏 欲 以 寬 牛 之 憂 , 故 為 是 不 得 已 之 辭 , 讀 者 不 以 辭 害意 可 也 。 胡 氏 曰 : 「 子 夏 四 海 皆 兄 弟 之 言 , 特 以 廣 司 馬牛 之 意 , 意 圓 而 語 滯 者 也 , 惟 聖 人 則 無 此 病 矣 。 且 子 夏知 此 而 以 哭 子 喪 明 , 則 以 蔽 於 愛 而 昧 於 理 , 是 以 不 能 踐其 言 爾 。 」

    子 張 問 明 。 子 曰 : 「 浸 潤 之 譖 , 膚 受 之 愬 , 不 行焉 。 可 謂 明 也 已 矣 。 浸 潤 之 譖 膚 受 之 愬 不 行 焉 , 可 謂 遠也 已 矣 。 」 譖 , 莊 蔭 反 。 愬 , 蘇 路 反 。 ○ 浸 潤 , 如 水 之 浸 灌 滋 潤 , 漸 漬 而 不 驟 也 。 譖 , 毀 人 之行 也 。 膚 受 , 謂 肌 膚 所 受 , 利 害 切 身 。 如 易 所 謂 「 剝 床以 膚 , 切 近 災 」 者 也 。 愬 , 愬 己 之 冤 也 。 毀 人 者 漸 漬 而不 驟 , 則 聽 者 不 覺 其 入 , 而 信 之 深 矣 。 愬 冤 者 急 迫 而 切身 , 則 聽 者 不 及 致 詳 , 而 發 之 暴 矣 。 二 者 難 察 而 能 察 之, 則 可 見 其 心 之 明 , 而 不 蔽 於 近 矣 。 此 亦 必 因 子 張 之 失而 告 之 , 故 其 辭 繁 而 不 殺 , 以 致 丁 寧 之 意 云 。 楊 氏 曰 :「 驟 而 語 之 , 與 利 害 不 切 於 身 者 , 不 行 焉 , 有 不 待 明 者能 之 也 。 故 浸 潤 之 譖 、 膚 受 之 愬 不 行 , 然 後 謂 之 明 , 而又 謂 之 遠 。 遠 則 明 之 至 也 。 書 曰 : 『 視 遠 惟 明 。 』 」

    子 貢 問 政 。 子 曰 : 「 足 食 。 足 兵 。 民 信 之 矣 。 」 言 倉 廩 實 而 武 備 修 , 然 後 教 化 行 , 而 民信 於 我 , 不 離 叛 也 。 子 貢 曰 : 「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 於斯 三 者 何 先 ? 」 曰 : 「 去 兵 。 」 去 , 上聲 , 下 同 。 言 食 足 而 信 孚 , 則 無 兵 而守 固 矣 。 子 貢 曰 : 「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 於 斯 二 者 何 先? 」 曰 : 「 去 食 。 自 古 皆 有 死 , 民 無 信 不 立 。 」 民無 食 必 死 , 然 死 者 人 之 所 必 不 免 。 無 信 則 雖 生 而 無 以 自立 , 不 若 死 之 為 安 。 故 寧 死 而 不 失 信 於 民 , 使 民 亦 寧 死而 不 失 信 於 我 也 。 程 子 曰 : 「 孔 門 弟 子 善 問 , 直 窮 到 底, 如 此 章 者 。 非 子 貢 不 能 問 , 非 聖 人 不 能 答 也 。 」 愚 謂以 人 情 而 言 , 則 兵 食 足 而 後 吾 之 信 可 以 孚 於 民 。 以 民 德而 言 , 則 信 本 人 之 所 固 有 , 非 兵 食 所 得 而 先 也 。 是 以 為政 者 , 當 身 率 其 民 而 以 死 守 之 , 不 以 危 急 而 可 棄 也 。

    棘 子 成 曰 : 「 君 子 質 而 已 矣 , 何 以 文 為 ? 」 棘子 成 , 衛 大 夫 。 疾 時 人 文 勝 , 故 為 此 言 。 子 貢 曰 :「 惜 乎 ! 夫 子 之 說 , 君 子 也 。 駟 不 及 舌 。 言子 成 之 言 , 乃 君 子 之 意 。 然 言 出 於 舌 , 則 駟 馬 不 能 追 之, 又 惜 其 失 言 也 。 文 猶 質 也 , 質 猶 文 也 。 虎 豹 之 猶犬 羊 之 。 」 , 其 郭 反 。 , 皮 去 毛者 也 。 言 文 質 等 耳 , 不 可 相 無 。 若 必 盡 去 其 文 而 獨 存 其質 , 則 君 子 小 人 無 以 辨 矣 。 夫 棘 子 成 矯 當 時 之 弊 , 固 失之 過 ; 而 子 貢 矯 子 成 之 弊 , 又 無 本 末 輕 重 之 差 , 胥 失 之矣 。

    哀 公 問 於 有 若 曰 : 「 年 饑 , 用 不 足 , 如 之 何 ? 」 稱 有 若 者 , 君 臣 之 辭 。 用 , 謂 國 用 。 公意 蓋 欲 加 賦 以 足 用 也 。 有 若 對 曰 : 「 盍 徹 乎 ? 」 徹, 通 也 , 均 也 。 周 制 : 一 夫 受 田 百 畝 , 而 與 同 溝 共 井 之人 通 力 合 作 , 計 畝 均 收 。 大 率 民 得 其 九 , 公 取 其 一 , 故謂 之 徹 。 魯 自 宣 公 稅 畝 , 又 逐 畝 什 取 其 一 , 則 為 什 而 取二 矣 。 故 有 若 請 但 專 行 徹 法 , 欲 公 節 用 以 厚 民 也 。 曰: 「 二 , 吾 猶 不 足 , 如 之 何 其 徹 也 ? 」 二, 即 所 謂 什 二 也 。 公 以 有 若 不 喻 其 旨 , 故 言 此 以 示 加 賦之 意 。 對 曰 : 「 百 姓 足 , 君 孰 與 不 足 ? 百 姓 不 足 ,君 孰 與 足 ? 」 民 富 , 則 君 不 至 獨 貧 ; 民貧 , 則 君 不 能 獨 富 。 有 若 深 言 君 民 一 體 之 意 , 以 止 公 之厚 斂 , 為 人 上 者 所 宜 深 念 也 。 楊 氏 曰 : 「 仁 政 必 自 經 界始 。 經 界 正 , 而 後 井 地 均 、 穀 祿 平 , 而軍 國 之 需 皆 量 是 以 為 出 焉 。 故 一 徹 而 百 度 舉 矣 , 上 下 寧憂 不 足 乎 ? 以 二 猶 不 足 而 教 之 徹 , 疑 若 迂 矣 。 然 什 一 ,天 下 之 中 正 。 多 則 桀 , 寡 則 貉 , 不 可 改 也 。 後 世 不 究 其本 而 惟 末 之 圖 , 故 征 斂 無 藝 , 費 出 無 經 , 而 上 下 困 矣 。又 惡 知 盍 徹 之 當 務 而 不 為 迂 乎 ?

    子 張 問 崇 德 、 辨 惑 。 子 曰 : 「 主 忠 信 , 徙 義 , 崇德 也 。 主 忠 信 , 則 本 立 , 徙 義 , 則 日 新。 愛 之 欲 其 生 , 惡 之 欲 其 死 。 既 欲 其 生 , 又 欲 其 死, 是 惑 也 。 惡 , 去 聲 。 愛 惡 , 人 之 常 情也 。 然 人 之 生 死 有 命 , 非 可 得 而 欲 也 。 以 愛 惡 而 欲 其 生死 , 則 惑 矣 。 既 欲 其 生 , 又 欲 其 死 , 則 惑 之 甚 也 。 『誠 不 以 富 , 亦 祗 以 異 。 』 」 此 詩 小 雅 我行 其 野 之 辭 也 。 舊 說 : 夫 子 引 之 , 以 明 欲 其 生 死 者 不 能使 之 生 死 。 如 此 詩 所 言 , 不 足 以 致 富 而 適 足 以 取 異 也 。程 子 曰 : 「 此 錯 簡 , 當 在 第 十 六 篇 齊 景 公 有 馬 千 駟 之 上。 因 此 下 文 亦 有 齊 景 公 字 而 誤 也 。 」 楊 氏 曰 : 「 堂 堂 乎張 也 , 難 與 並 為 仁 矣 。 則 非 誠 善 補 過 不 蔽 於 私 者 , 故 告之 如 此 。 」

    齊 景 公 問 政 於 孔 子 。 齊 景 公 , 名杵 臼 。 魯 昭 公 末 年 , 孔 子 適 齊 。 孔 子 對 曰 : 「 君 君, 臣 臣 , 父 父 , 子 子 。 」 此 人 道 之 大 經, 政 事 之 根 本 也 。 是 時 景 公 失 政 , 而 大 夫 陳 氏 厚 施 於 國。 景 公 又 多 內 嬖 , 而 不 立 太 子 。 其 君 臣 父 子 之 間 , 皆 失其 道 , 故 夫 子 告 之 以 此 。 公 曰 : 「 善 哉 ! 信 如 君 不君 , 臣 不 臣 , 父 不 父 , 子 不 子 , 雖 有 粟 , 吾 得 而 食 諸 ?」 景 公 善 孔 子 之 言 而 不 能 用 , 其 後 果 以繼 嗣 不 定 , 啟 陳 氏 弒 君 篡 國 之 禍 。 楊 氏 曰 : 「 君 之 所 以君 , 臣 之 所 以 臣 , 父 之 所 以 父 , 子 之 所 以 子 , 是 必 有 道矣 。 景 公 知 善 夫 子 之 言 , 而 不 知 反 求 其 所 以 然 , 蓋 悅 而不 繹 者 。 齊 之 所 以 卒 於 亂 也 。 」

    子 曰 : 「 片 言 可 以 折 獄 者 , 其 由 也 與 ? 」 折, 之 舌 反 。 與 , 平 聲 。 片 言 , 半 言 。 折 , 斷 也 。 子 路 忠信 明 決 , 故 言 出 而 人 信 服 之 , 不待 其 辭 之 畢 也 。 子 路 無 ● 諾 。 ● , 留 也 , 猶 ● 怨 之 ● 。 急 於 踐 言 , 不 留 其 諾 也 。 記 者 因夫 子 之 言 而 記 此 , 以 見 子 路 之 所 以 取 信 於 人 者 , 由 其 養之 有 素 也 。 尹 氏 曰 : 「 小 邾 射 以 句 繹 奔 魯 , 曰 : 『 使 季路 要 我 , 吾 無 盟 矣 。 』 千 乘 之 國 , 不 信 其 盟 , 而 信 子 路之 一 言 , 其 見 信 於 人 可 知 矣 。 一 言 而 折 獄 者 , 信 在 言 前, 人 自 信 之 故 也 。 不 留 諾 , 所 以 全 其 信 也 。 」

    子 曰 : 「 聽 訟 , 吾 猶 人 也 , 必 也 使 無 訟 乎 ! 」 范氏 曰 : 「 聽 訟 者 , 治 其 末 , 塞 其 流 也 。 正 其 本 , 清 其 源, 則 無 訟 矣 。 」 楊 氏 曰 「 子 路 片 言 可 以 折 獄 , 而 不 知 以禮 遜 為 國 , 則 未 能 使 民 無 訟 者 也 。 故 又 記 孔 子 之 言 , 以見 聖 人 不 以 聽 訟 為 難 , 而 以 使 民 無 訟 為 貴 。 」

    子 張 問 政 。 子 曰 : 「 居 之 無 倦 , 行 之 以 忠 。 」 居, 謂 存 諸 心 。 無 倦 , 則 始 終 如 一 。 行 , 謂 發 於 事 。 以 忠, 則 表 裏 如 一 。 程 子 曰 「 子 張 少 仁 。 無 誠 心 愛 民 , 則 必倦 而 不 盡 心 , 故 告 之 以 此 。 」

    子 曰 : 「 博 學 於 文 , 約 之 以 禮 , 亦 可 以 弗 畔 矣 夫! 」 重 出 。

    子 曰 : 「 君 子 成 人 之 美 , 不 成 人 之 惡 。 小 人 反 是。 」 成 者 , 誘 掖 獎 勸 以 成 其 事 也 。 君 子小 人 , 所 存 既 有 厚 薄 之 殊 , 而 其 所 好 又 有 善 惡 之 異 。 故其 用 心 不 同 如 此 。

    季 康 子 問 政 於 孔 子 。 孔 子 對 曰 : 「 政 者 , 正 也 。子 帥 以 正 , 孰 敢 不 正 ? 」 范 氏 曰 : 「 未有 己 不 正 而 能 正 人 者 。 」 胡 氏 曰 : 「 魯 自 中 葉 , 政 由 大夫 , 家 臣 效 尤 , 據 邑 背 叛 , 不 正 甚 矣 。 故 孔 子 以 是 告 之, 欲 康 子 以 正 自 克 , 而 改 三 家 之 故 。 惜 乎 康 子 之 溺 於 利欲 而 不 能 也 。 」

    季 康 子 患 盜 , 問 於 孔 子 。 孔 子 對 曰 : 「 苟 子 之 不欲 , 雖 賞 之 不 竊 。 」 言 子 不 貪 欲 , 則 雖賞 民 使 之 為 盜 , 民 亦 知 恥 而 不 竊。 胡 氏 曰 「 季 氏 竊 柄 , 康 子 奪 嫡 , 民 之 為 盜 , 固 其 所 也。 盍 亦 反 其 本 耶 ? 孔 子 以 不 欲 啟 之 , 其 旨 深 矣 。 」 奪 嫡事 見 春 秋 傳 。

    季 康 子 問 政 於 孔 子 曰 : 「 如 殺 無 道 , 以 就 有 道 ,何 如 ? 」 孔 子 對 曰 : 「 子 為 政 , 焉 用 殺 ? 子 欲 善 , 而 民善 矣 。 君 子 之 德 風 , 小 人 之 德 草 。 草 上 之 風 , 必 偃 。 」 焉 , 於 虔 反 。 為 政 者 , 民 所 視 效 , 何 以殺 為 ? 欲 善 則 民 善 矣 。 上 , 一 作 尚 , 加 也 。 偃 , 仆 也 。尹 氏 曰 : 「 殺 之 為 言 , 豈 為 人 上 之 語 哉 ? 以 身 教 者 從 ,以 言 教 者 訟 , 而 況 於 殺 乎 ? 」

    子 張 問 : 「 士 何 如 斯 可 謂 之 達 矣 ? 」 達者 , 德 孚 於 人 而 行 無 不 得 之 謂 。 子 曰 : 「 何 哉 , 爾所 謂 達 者 ? 」 子 張 務 外 , 夫 子 蓋 已 知 其發 問 之 意 。 故 反 詰 之 , 將 以 發 其 病 而 藥 之 也 。 子 張對 曰 : 「 在 邦 必 聞 , 在 家 必 聞 。 」 言 名譽 著 聞 也 。 子 曰 : 「 是 聞 也 , 非 達 也 。 聞與 達 相 似 而 不 同 , 乃 誠 偽 之 所 以 分 , 學 者 不 可 不 審 也 。故 夫 子 既 明 辨 之 , 下 文 又 詳 言 之 。 夫 達 也 者 , 質 直而 好 義 , 察 言 而 觀 色 , 慮 以 下 人 。 在 邦 必 達 , 在 家 必 達。 夫 , 音 扶 , 下 同 。 好 、 下 , 皆 去 聲 。 ○ 內 主 忠 信 。 而 所 行 合 宜 , 審 於 接 物 而 卑 以 自 牧 , 皆 自修 於 內 , 不 求 人 知 之 事 。 然 德 修 於 己 而 人 信 之 , 則 所 行自 無 窒 礙 矣 。 夫 聞 也 者 , 色 取 仁 而 行 違 , 居 之 不 疑。 在 邦 必 聞 , 在 家 必 聞 。 」 行 , 去 聲 。 ○ 善 其 顏 色 以 取 於 仁 , 而 行 實 背 之 , 又 自 以 為 是 而 無 所忌 憚 。 此 不 務 實 而 專 務 求 名 者 , 故 虛 譽 雖 隆 而 實 德 則 病矣 。 程 子 曰 : 「 學 者 須 是 務 實 , 不 要 近 名 。 有 意 近 名 ,大 本 已 失 。 更 學 何 事 ? 為 名 而 學 , 則 是 偽 也 。 今 之 學 者, 大 抵 為 名 。 為 名 與 為 利 雖 清 濁 不 同 , 然 其 利 心 則 一 也。 」 尹 氏 曰 : 「 子 張 之 學 , 病 在 乎 不 務 實 。 故 孔 子 告 之, 皆 篤 實 之 事 , 充 乎 內 而 發 乎 外 者 也 。 當 時 門 人 親 受 聖人 之 教 , 而 差 失 有 如 此 者 , 況 後 世 乎 ? 」

    樊 遲 從 遊 於 舞 雩 之 下 , 曰 : 「 敢 問 崇 德 、 脩 慝 、辨 惑 。 」 慝 , 吐 得 反 。 胡 氏 曰 : 「 慝 之字 從 心 從 匿 , 蓋 惡 之 匿 於 心 者 。 脩 者 , 治 而 去 之 。 」 子曰 : 「 善 哉 問 ! 善 其 切 於 為 己 。 先事 後 得 , 非 崇 德 與 ? 攻 其 惡 , 無 攻 人 之 惡 , 非 脩 慝 與 ?一 朝 之 忿 , 忘 其 身 , 以 及 其 親 , 非 惑 與 ? 」 與, 平 聲 。 先 事 後 得 , 猶 言 先 難 後 獲 也 。 為 所 當 為 而 不 計其 功 , 則 德 日 積 而 不 自 知 矣 。 專 於 治 己 而 不 責 人 , 則 己之 惡 無 所 匿 矣 。 知 一 朝 之 忿 為 甚 微 , 而 禍 及 其 親 為 甚 大, 則 有 以 辨 惑 而 懲 其 忿 矣 。 樊 遲 麤 鄙 近 利 , 故 告 之 以 此, 三 者 皆 所 以 救 其 失 也 。 范 氏 曰 : 「 先 事 後 得 , 上 義 而下 利 也 。 人 惟 有 利 欲 之 心 , 故 德 不 崇 。 惟 不 自 省 己 過 而知 人 之 過 , 故 慝 不 脩 。 感 物 而 易 動 者 莫 如 忿 , 忘 其 身 以及 其 親 , 惑 之 甚 者 也 。 惑 之 甚 者 必 起 於 細 微 , 能 辨 之 於早 , 則 不 至 於 大 惑 矣 。 故 懲 忿 所 以 辨 惑 也 。 」

    樊 遲 問 仁 。 子 曰 : 「 愛 人 。 」 問 知 。 子 曰 : 「 知人 。 」 上 知 , 去 聲 , 下 如 字 。 愛 人 , 仁之 施 。 知 人 , 知 之 務 。 樊 遲 未 達 。 曾氏 曰 :「
遲 之 意 , 蓋 以 愛 欲 其 周 , 而 知 有 所擇 , 故 疑 二 者 之 相 悖 爾 。 」 子 曰 : 「 舉 直 錯 諸 枉 ,能 使 枉 者 直 。 」 舉 直 錯 枉 者 , 知 也 。 使枉 者 直 , 則 仁 矣 。 如 此 , 則 二 者 不 惟 不 相 悖 而 反 相 為 用矣 。 樊 遲 退 , 見 子 夏 。 曰 : 「 鄉 也 吾 見 於 夫 子 而 問知 , 子 曰 , 『 舉 直 錯 諸 枉 , 能 使 枉 者 直 』 , 何 謂 也 ? 」 鄉 , 去 聲 。 見 , 賢 遍 反 。 遲 以 夫 子 之 言, 專 為 知 者 之 事 。 又 未 達 所 以 能 使 枉 者 直 之 理 。 子夏 曰 : 「 富 哉 言 乎 ! 歎 其 所 包 者 廣 , 不止 言 知 。 舜 有 天 下 , 選 於 眾 , 舉 皋 陶 , 不 仁 者 遠 矣。 湯 有 天 下 , 選 於 眾 , 舉 伊 尹 , 不 仁 者 遠 矣 。 」 選, 息 戀 反 。 陶 , 音 遙 。 遠 , 如 字 。 伊 尹 , 湯 之 相 也 。 不仁 者 遠 , 言 人 皆 化 而 為 仁 , 不 見 有 不 仁 者 , 若 其 遠 去 爾, 所 謂 使 枉 者 直 也 。 子 夏 蓋 有 以 知 夫 子 之 兼 仁 知 而 言 矣。 ○ 程 子 曰 : 「 聖 人 之 語 , 因 人 而 變 化 。 雖 若 有 淺 近 者, 而 其 包 含 無 所 不 盡 , 觀 於 此 章 可 見 矣 。 非 若 他 人 之 言, 語 近 則 遺 遠 , 語 遠 則 不 知 近 也 。 」 尹 氏 曰 : 「 學 者 之問 也 , 不 獨 欲 聞 其 說 , 又 必 欲 知 其 方; 不 獨 欲 知 其 方 , 又 必 欲 為 其 事 。 如 樊 遲 之 問 仁 知 也 ,夫 子 告 之 盡 矣 。 樊 遲 未 達 , 故 又 問 焉 , 而 猶 未 知 其 何 以為 之 也 。 及 退 而 問 諸 子 夏 , 然 後 有 以 知 之 。 使 其 未 喻 ,則 必 將 復 問 矣 。 既 問 於 師 , 又 辨 諸 友 , 當 時 學 者 之 務 實也 如 是 。 」

    子 貢 問 友 。 子 曰 : 「 忠 告 而 善 道 之 , 不 可 則 止 ,無 自 辱 焉 。 」 告 , 工 毒 反 。 道 , 去 聲 。 ○ 友 所 以 輔 仁 , 故 盡 其 心 以 告 之 , 善 其 說 以 道 之 。 然 以義 合 者 也 , 故 不 可 則 止 。 若 以 數 而 見 疏 , 則 自 辱 矣 。

    曾 子 曰 : 「 君 子 以 文 會 友 , 以 友 輔 仁 。 」 講學 以 會 友 , 則 道 益 明 ; 取 善 以 輔 仁 , 則 德 日 進 。




論 語 集 注 卷 七
      子 路 第 十 三 凡 三 十 章 。
    子 路 問 政 。 子 曰 : 「 先 之 , 勞 之 。 」 勞, 如 字 。 蘇 氏 曰 : 「 凡 民 之 行 , 以 身 先 之 , 則 不 令 而 行。 凡 民 之 事 , 以 身 勞 之 , 則 雖 勤 不 怨 。 」 請 益 。 曰: 「 無 倦 。 」 無 , 古 本 作 毋 。 吳 氏 曰 :「 勇 者 喜 於 有 為 而 不 能 持 久 , 故 以 此 告 之 。 」 程 子 曰 :「 子 路 問 政 , 孔 子 既 告 之 矣 。 及 請 益 , 則 曰 『 無 倦 』 而已 。 未 嘗 復 有 所 告 , 姑 使 之 深 思 也 。 」
    仲 弓 為 季 氏 宰 , 問 政 。 子 曰 : 「 先 有 司 , 赦 小 過, 舉 賢 才 。 」 有 司 , 眾 職 也 。 宰 兼 眾 職, 然 事 必 先 之 於 彼 , 而 後 考 其 成 功 , 則 己 不 勞 而 事 畢 舉矣 。 過 , 失 誤 也 。 大 者 於 事 或 有 所 害 , 不 得 不 懲 ; 小 者赦 之 , 則 刑 不 濫 而 人 心 悅 矣 。 賢 , 有 德 者 。 才 , 有 能 者。 舉 而 用 之 , 則 有 司 皆 得 其 人 而 政 益 修 矣 。 曰 : 「焉 知 賢 才 而 舉 之 ? 」 曰 : 「 舉 爾 所 知 。 爾 所 不 知 , 人 其舍 諸 ? 」 焉 , 於 虔 反 。 舍 , 上 聲 。 仲 弓慮 無 以 盡 知 一 時 之 賢 才 , 故 孔 子 告 之 以 此 。 程 子 曰 : 「人 各 親 其 親 , 然 後 不 獨 親 其 親 。 仲 弓 曰 『 焉 知 賢 才 而 舉之 』 、 子 曰 『 舉 爾 所 知 , 爾 所 不 知 , 人 其 舍 諸 』 便 見 仲弓 與 聖 人 用 心 之 大 小 。 推 此 義 , 則 一 心 可 以 興 邦 , 一 心可 以 喪 邦 , 只 在 公 私 之 間 爾 。 」 范 氏 曰 : 「 不 先 有 司 ,則 君 行 臣 職 矣 ; 不 赦 小 過 , 則 下 無 全 人 矣 ; 不 舉 賢 才 ,則 百 職 廢 矣 。 失 此 三 者 , 不 可 以 為 季 氏 宰 , 況 天 下 乎 ?」

    子 路 曰 : 「 衛 君 待 子 而 為 政 , 子 將 奚 先 ? 」 衛君 , 謂 出 公 輒 也 。 是 時 魯 哀 公 之 十 年 , 孔 子 自 楚 反 乎 衛。 子 曰 : 「 必 也 正 名 乎 ! 」 是 時出 公 不 父 其 父 而 禰 其 祖 , 名 實 紊 矣 , 故 孔 子 以 正 名 為 先。 謝 氏 曰 「 正 名 雖 為 衛 君 而 言 , 然 為 政 之 道 , 皆 當 以 此為 先 。 」 子 路 曰 : 「 有 是 哉 , 子 之 迂 也 ! 奚 其 正 ?」 迂 , 謂 遠 於 事 情 , 言 非 今 日 之 急 務 也。 子 曰 : 「 野 哉 由 也 ! 君 子 於 其 所 不 知 , 蓋 闕 如 也。 野 , 謂 鄙 俗 。 責 其 不 能 闕 疑 , 而 率 爾妄 對 也 。 名 不 正 , 則 言 不 順 ; 言 不 順 , 則 事 不 成 ; 楊 氏 曰 : 「 名 不 當 其 實 , 則 言 不 順 。 言不 順 , 則 無 以 考 實 而 事 不 成 。 」 事 不 成 , 則 禮 樂 不興 ; 禮 樂 不 興 , 則 刑 罰 不 中 ; 刑 罰 不 中 , 則 民 無 所 措 手足 。 中 , 去 聲 。 范 氏 曰 : 「 事 得 其 序 之謂 禮 , 物 得 其 和 之 謂 樂 。 事 不 成 則 無 序 而 不 和 , 故 禮 樂不 興 。 禮 樂 不 興 , 則 施 之 政 事 皆 失 其 道 , 故 刑 罰 不 中 。」 故 君 子 名 之 必 可 言 也 , 言 之 必 可 行 也 。 君 子 於 其言 , 無 所 苟 而 已 矣 。 」 程 子 曰 : 「 名 實相 須 。 一 事 苟 , 則 其 餘 皆 苟 矣 。 」 胡 氏 曰 : 「 衛 世 子 蒯聵 恥 其 母 南 子 之 淫 亂 , 欲 殺 之 不 果 而 出 奔 。 靈 公 欲 立 公子 郢 , 郢 辭 。 公 卒 , 夫 人 立 之 , 又 辭 。 乃 立 蒯 聵 之 子 輒, 以 拒 蒯 聵 。 夫 蒯 聵 欲 殺 母 , 得 罪 於 父 , 而 輒 據 國 以 拒父 , 皆 無 父 之 人 也 , 其 不 可 有 國 也 明 矣 。 夫 子 為 政 , 而以 正 名 為 先 。 必 將 具 其 事 之 本 末 , 告 諸 天 王 , 請 于 方 伯, 命 公 子 郢 而 立 之 。 則 人 倫 正 , 天 理 得 , 名 正 言 順 而 事成 矣 。 夫 子 告 之 之 詳 如 此 , 而 子 路 終 不 喻 也 。 故 事 輒 不去 , 卒 死 其 難 。 徒 知 食 焉 不 避 其 難 之 為 義 , 而 不 知 食 輒之 食 為 非 義 也 。 」

    樊 遲 請 學 稼 , 子 曰 : 「 吾 不 如 老 農 。 」 請 學 為 圃。 曰 : 「 吾 不 如 老 圃 。 」 種 五 穀 曰 稼 ,種 蔬 菜 曰 圃 。 樊 遲 出 。 子 曰 : 「 小 人 哉 , 樊 須 也 ! 小 人 , 謂 細 民 , 孟 子 所 謂 小 人 之 事 者 也。 上 好 禮 , 則 民 莫 敢 不 敬 ; 上 好 義 , 則 民 莫 敢 不 服; 上 好 信 , 則 民 莫 敢 不 用 情 。 夫 如 是 , 則 四 方 之 民 襁 負其 子 而 至 矣 , 焉 用 稼 ? 」 好 , 去 聲 。 夫, 音 扶 。 襁 , 居 丈 反 。 焉 , 於 虔 反 。 禮 、 義 、 信 , 大 人之 事 也 。 好 義 , 則 事 合 宜 。 情 , 誠 實 也 。 敬服 用 情 , 蓋 各 以 其 類 而 應 也 。 襁 , 織 縷 為 之 , 以 約 小 兒於 背 者 。 楊 氏 曰 : 「 樊 須 遊 聖 人 之 門 , 而 問 稼 圃 , 志 則陋 矣 , 辭 而 闢 之 可 也 。 待 其 出 而 後 言 其 非 , 何 也 ? 蓋 於其 問 也 , 自 謂 農 圃 之 不 如 , 則 拒 之 者 至 矣 。 須 之 學 疑 不及 此 , 而 不 能 問 。 不 能 以 三 隅 反 矣 , 故 不 復 。 及 其 既 出, 則 懼 其 終 不 喻 也 , 求 老 農 老 圃 而 學 焉 , 則 其 失 愈 遠 矣。 故 復 言 之 , 使 知 前 所 言 者 意 有 在 也 。

    子 曰 : 「 誦 詩 三 百 , 授 之 以 政 , 不 達 ; 使 於 四 方, 不 能 專 對 ; 雖 多 , 亦 奚 以 為 ? 」 使 ,去 聲 。 專 , 獨 也 。 詩 本 人 情 , 該 物 理 , 可 以 驗 風 俗 之 盛衰 , 見 政 治 之 得 失 。 其 言 溫 厚 和 平 , 長 於 風 諭 。 故 誦 之者 , 必 達 於 政 而 能 言 也 。 程 子 曰 : 「 窮 經 將 以 致 用 也 。世 之 誦 詩 者 , 果 能 從 政 而 專 對 乎 ? 然 則 其 所 學 者 , 章 句之 末 耳 , 此 學 者 之 大 患 也 。 」

    子 曰 : 「 其 身 正 , 不 令 而 行 ; 其 不 正 , 雖 令 不 從。 」

    子 曰 : 「 魯 衛 之 政 , 兄 弟 也 。 」 魯, 周 公 之 後 。 衛 , 康 叔 之 後 。 本 兄 弟 之 國 , 而 是 時 衰 亂, 政 亦 相 似 , 故 孔 子 歎 之 。

    子 謂 衛 公 子 荊 , 「 善 居 室 。 始 有 , 曰 : 『 苟 合 矣。 』 少 有 , 曰 : 『 苟 完 矣 。 』 富 有 , 曰 : 『 苟 美 矣 。 』」 公 子 荊 , 衛 大 夫 。 苟 , 聊 且 粗 略 之 意。 合 , 聚 也 。 完 , 備 也 。 言 其 循 序 而 有 節 , 不 以 欲 速 盡美 累 其 心 。 楊 氏 曰 : 「 務 為 全 美 , 則 累 物 而 驕 吝 之 心 生。 公 子 荊 皆 曰 苟 而 已 , 則 不 以 外 物 為 心 , 其 欲 易 足 故 也。 」

    子 適 衛 , 冉 有 僕 。 僕 , 御 車 也 。 子 曰 : 「 庶 矣 哉 ! 」 庶 , 眾 也 。 冉 有 曰 : 「 既 庶 矣 。 又 何 加 焉 ? 」 曰 : 「 富 之 。 」 庶 而 不 富 , 則 民 生 不 遂 , 故 制 田 里 , 薄賦 斂 以 富 之 。 曰 : 「 既 富 矣 , 又 何 加 焉 ? 」 曰 : 「教 之 。 」 富 而 不教 , 則 近 於 禽 獸 。 故 必 立 學 校 , 明 禮 義 以 教 之 。 胡 氏 曰: 「 天 生 斯 民 , 立 之 司 牧 , 而 寄 以 三 事 。 然 自 三 代 之 後, 能 舉 此 職 者 , 百 無 一 二 。 漢 之 文 明 , 唐 之 太 宗 , 亦 云庶 且 富 矣 , 西 京 之 教 無 聞 焉 。 明 帝 尊 師 重 傅 , 臨 雍 拜 老, 宗 戚 子 弟 莫 不 受 學 ; 唐 太 宗 大 召 名 儒 , 增 廣 生 員 , 教亦 至 矣 , 然 而 未 知 所 以 教 也 。 三 代 之 教 , 天 子 公 卿 躬 行於 上 , 言 行 政 事 皆 可 師 法 , 彼 二 君 者 其 能 然 乎 ? 」

    子 曰 : 「 苟 有 用 我 者 。 期 月 而 已 可 也 , 三 年 有 成。 」 期 月 , 謂 周 一 歲 之 月 也 。 可 者 , 僅辭 , 言 綱 紀 布 也 。 有 成 , 治 功 成 也 。 尹 氏 曰 : 「 孔 子 歎當 時 莫 能 用 己 也 , 故 云 然 。 」 愚 按 : 史 記 , 此 蓋 為 衛 靈公 不 能 用 而 發 。

    子 曰 : 「 善 人 為 邦 百 年 , 亦 可 以 勝 殘 去 殺 矣 。 誠哉 是 言 也 ! 」 勝 , 平 聲 。 去 , 上 聲 。 為邦 百 年 , 言 相 繼 而 久 也 。 勝 殘 , 化 殘 暴 之 人 , 使 不 為 惡也 。 去 殺 , 謂 民 化 於 善 , 可 以 不 用 刑 殺 也 。 蓋 古 有 是 言, 而 夫 子 稱 之 。 程 子 曰 「 漢 自 高 、 惠 至 于 文 、 景 , 黎 民醇 厚 , 幾 致 刑 措 , 庶 乎 其 近 之 矣 。 」 尹 氏 曰 : 「 勝 殘 去殺 , 不 為 惡 而 已 , 善 人 之 功 如 是 。 若 夫 聖 人 , 則 不 待 百年 , 其 化 亦 不 止 此 。 」

    子 曰 : 「 如 有 王 者 , 必 世 而 後 仁 。 」 王者 謂 聖 人 受 命 而 興 也 。 三 十 年 為 一 世 。 仁 , 謂 教 化 浹 也。 程 子 曰 : 「 周 自 文 武 至 於 成 王 , 而 後 禮 樂 興 , 即 其 效也 。 」 或 問 : 「 三 年 、 必 世 , 遲 速 不 同 , 何 也 ? 」 程 子曰 : 「 三 年 有 成 , 謂 法 度 紀 綱 有 成 而 化 行 也 。 漸 民 以 仁, 摩 民 以 義 , 使 之 浹 於 肌 膚 , 淪 於 骨 髓 , 而 禮 樂 可 興 ,所 謂 仁 也 。 此 非 積 久 , 何 以 能 致 ? 」

    子 曰 : 「 苟 正 其 身 矣 , 於 從 政 乎 何 有 ? 不 能 正 其身 , 如 正 人 何 ? 」

    冉 子 退 朝 。 子 曰 : 「 何 晏 也 ? 」 對 曰 : 「 有 政 。」 子 曰 : 「 其 事 也 。 如 有 政 , 雖 不 吾 以 , 吾 其 與 聞 之 。」 朝 , 音 潮 。 與 , 去 聲 。 冉 有 時 為 季 氏宰 。 朝 , 季 氏 之 私 朝 也 。 晏 , 晚 也 。 政 , 國 政 。 事 , 家事 。 以 , 用 也 。 禮 : 大 夫 雖 不 治事 , 猶 得 與 聞 國 政 。 是 時 季 氏 專 魯 , 其 於 國 政 , 蓋 有 不與 同 列 議 於 公 朝 , 而 獨 與 家 臣 謀 於 私 室 者 。 故 夫 子 為 不知 者 而 言 , 此 必 季 氏 之 家 事 耳 。 若 是 國 政 , 我 嘗 為 大 夫, 雖 不 見 用 , 猶 當 與 聞 。 今 既 不 聞 , 則 是 非 國 政 也 。 語意 與 魏 徵 獻 陵 之 對 略 相 似 。 其 所 以 正 名 分 , 抑 季 氏 , 而教 冉 有 之 意 深 矣 。

    定 公 問 : 「 一 言 而 可 以 興 邦 , 有 諸 ? 」 孔 子 對 曰: 「 言 不 可 以 若 是 其 幾 也 。 幾 , 期 也 。詩 曰 : 「 如 幾 如 式 。 」 言 一 言 之 間 , 未 可 以 如 此 而 必 期其 效 。 人 之 言 曰 : 『 為 君 難 , 為 臣 不 易 。 』 易, 去 聲 。 當 時 有 此 言 也 。 如 知 為 君 之 難 也 , 不 幾 乎一 言 而 興 邦 乎 ? 」 因 此 言 而 知 為 君 之 難, 則 必 戰 戰 兢 兢 , 臨 深 履 薄 , 而 無 一 事 之 敢 忽 。 然 則 此言 也 , 豈 不 可 以 必 期 於 興 邦 乎 ? 為 定 公 言 , 故 不 及 臣 也。 曰 : 「 一 言 而 喪 邦 , 有 諸 ? 」 孔 子 對 曰 : 「 言 不可 以 若 是 其 幾 也 。 人 之 言 曰 : 『 予 無 樂 乎 為 君 , 唯 其 言而 莫 予 違 也 。 』 喪 , 去 聲 , 下 同 。 樂 ,音 洛 。 言 他 無 所 樂 , 惟 樂 此 耳 。 如 其 善 而 莫 之 違 也, 不 亦 善 乎 ? 如 不 善 而 莫 之 違 也 , 不 幾 乎 一 言 而 喪 邦 乎? 」 范 氏 曰 : 「 言 不 善 而 莫 之 違 , 則 忠言 不 至 於 耳 。 君 日 驕 而 臣 日 諂 , 未 有 不 喪 邦 者 也 。 」 謝氏 曰 : 「 知 為 君 之 難 , 則 必 敬 謹 以 持 之 。 惟 其 言 而 莫 予違 , 則 讒 諂 面 諛 之 人 至 矣 。 邦 未 必 遽 興 喪 也 , 而 興 喪 之源 分 於 此 。 然 此 非 識 微 之 君 子 , 何 足 以 知 之 ? 」

    葉 公 問 政 。 音 義 並 見 第 七 篇 。 子曰 : 「 近 者 說 , 遠 者 來 。 」 說 , 音 悅 。 ○ 被 其 澤 則 悅 , 聞 其 風 則 來 。 然 必 近 者 悅 , 而 後 遠 者 來也 。

    子 夏 為 莒 父 宰 , 問 政 。 子 曰 : 「 無 欲 速 , 無 見 小利 。 欲 速 , 則 不 達 ; 見 小 利 , 則 大 事 不 成 。 」 父, 音 甫 。 莒 父 , 魯 邑 名 。 欲 事 之 速 成 , 則 急 遽 無 序 , 而反 不 達 。 見 小 者 之 為 利 , 則 所 就 者 小 , 而 所 失 者 大 矣 。 程 子 曰 : 「 子 張 問 政 , 子 曰 : 『 居 之 無倦 , 行 之 以 忠 。 』 子 夏 問 政 , 子 曰 : 『 無 欲 速 , 無 見 小利 。 』 子 張 常 過 高 而 未 仁 , 子 夏 之 病 常 在 近 小 , 故 各 以切 己 之 事 告 之 。 」

    葉 公 語 孔 子 曰 : 「 吾 黨 有 直 躬 者 , 其 父 攘 羊 , 而子 證 之 。 」 語 , 去 聲 。 直 躬 , 直 身 而 行者 。 有 因 而 盜 曰 攘 。 孔 子 曰 : 「 吾 黨 之 直 者 異 於 是。 父 為 子 隱 , 子 為 父 隱 , 直 在 其 中 矣 。 」 為, 去 聲 。 父 子 相 隱 , 天 理 人 情 之 至 也 。 故 不 求 為 直 , 而直 在 其 中 。 謝 氏 曰 : 「 順 理 為 直 。 父 不 為 子 隱 , 子 不 為父 隱 , 於 理 順 邪 ? 瞽 瞍 殺 人 , 舜 竊 負 而 逃 , 遵 海 濱 而 處。 當 是 時 , 愛 親 之 心 勝 , 其 於 直 不 直 , 何 暇 計 哉 ? 」

    樊 遲 問 仁 。 子 曰 : 「 居 處 恭 , 執 事 敬 , 與 人 忠 。雖 之 夷 狄 , 不 可 棄 也 。 」 恭 主 容 , 敬 主事 。 恭 見 於 外 , 敬 主 乎 中 。 之 夷 狄 不 可 棄 , 勉 其 固 守 而勿 失 也 。 程 子 曰 : 「 此 是 徹 上 徹 下 語 。 聖 人 初 無 二 語 也, 充 之 則 睟 面 盎 背 ; 推 而 達 之 , 則 篤 恭 而 天 下 平 矣 。 」胡 氏 曰 : 「 樊 遲 問 仁 者 三 : 此 最 先 , 先 難 次 之 , 愛 人 其最 後 乎 ? 」

    子 貢 問 曰 : 「 何 如 斯 可 謂 之 士 矣 ? 」 子 曰 : 「 行己 有 恥 , 使 於 四 方 , 不 辱 君 命 , 可 謂 士 矣 。 」 使, 去 聲 。 此 其 志 有 所 不 為 , 而 其 材 足 以 有 為 者 也 。 子 貢能 言 , 故 以 使 事 告 之 。 蓋 為 使 之 難 , 不 獨 貴 於 能 言 而 已。 曰 : 「 敢 問 其 次 。 」 曰 : 「 宗 族 稱 孝 焉 , 鄉 黨 稱弟 焉 。 」 弟 , 去 聲 。 此 本 立 而 材 不 足 者, 故 為 其 次 。 曰 : 「 敢 問 其 次 。 」 曰 : 「 言 必 信 ,行 必 果 , 硜 硜 然 小 人 哉 ! 抑 亦 可 以 為 次 矣 。 」 行, 去 聲 。 硜 , 苦 耕 反 。 果 , 必 行 也 。 硜 , 小 石 之 堅 確 者。 小 人 , 言 其 識 量 之 淺 狹 也 。 此 其 本 末 皆 無 足 觀 , 然 亦不 害 其 為 自 守 也 , 故 聖 人 猶 有 取 焉 , 下 此 則 市 井 之 人 ,不 復 可 為 士 矣 。 曰 : 「 今 之 從 政 者 何 如 ? 」 子 曰 :「 噫 ! 斗 筲 之 人 , 何 足 算 也 。 」 筲 , 所交 反 。 算 , 亦 作 筭 , 悉 亂 反 。 今 之 從 政 者 , 蓋 如 魯 三 家之 屬 。 噫 , 心 不 平 聲 。 斗 , 量 名 , 容 十 升 。 筲 , 竹 器 ,容 斗 二 升 。 斗 筲 之 人 , 言 鄙 細 也。 算 , 數 也 。 子 貢 之 問 每 下 , 故 夫 子 以 是 警 之 。 程 子 曰: 「 子 貢 之 意 , 蓋 欲 為 皎 皎 之 行 , 聞 於 人 者 。 夫 子 告 之, 皆 篤 實 自 得 之 事 。 」

    子 曰 : 「 不 得 中 行 而 與 之 , 必 也 狂 狷 乎 ! 狂 者 進取 , 狷 者 有 所 不 為 也 。 」 狷 , 音 絹 。 行, 道 也 。 狂 者 , 志 極 高 而 行 不 掩 。 狷 者 , 知 未 及 而 守 有餘 。 蓋 聖 人 本 欲 得 中 道 之 人 而 教 之 , 然 既 不 可 得 , 而 徒得 謹 厚 之 人 , 則 未 必 能 自 振 拔 而 有 為 也 。 故 不 若 得 此 狂狷 之 人 , 猶 可 因 其 志 節 , 而 激 厲 裁 抑 之 以 進 於 道 , 非 與其 終 於 此 而 已 也 。 孟 子 曰 : 「 孔 子 豈 不 欲 中 道 哉 ? 不 可必 得 , 故 思 其 次 也 。 如 琴 張 、 曾 皙 、 牧 皮 者 , 孔 子 之 所謂 狂 也 。 其 志 嘐 嘐 然 , 曰 : 『 古 之 人 ! 古 之 人 ! 』 夷 考其 行 而 不 掩 焉 者 也 。 狂 者 又 不 可 得 , 欲 得 不 屑 不 潔 之 士而 與 之 , 是 狷 也 , 是 又 其 次 也 。 」

    子 曰 : 「 南 人 有 言 曰 : 『 人 而 無 恆 , 不 可 以 作 巫醫 。 』 善 夫 ! 」 恆 , 胡 登 反 。 夫 , 音 扶。 南 人 , 南 國 之 人 。 恆 , 常 久 也 。 巫 , 所 以 交 鬼 神 。 醫, 所 以 寄 死 生 。 故 雖 賤 役 , 而 猶 不 可 以 無 常 , 孔 子 稱 其言 而 善 之 。 「 不 恆 其 德 , 或 承 之 羞 。 」 此易 恆 卦 九 三 爻 辭 。 承 , 進 也 。 子 曰 : 「 不 占 而 已 矣。 」 復 加 「 子 曰 」 , 以 別 易 文 也 , 其 義未 詳 。 楊 氏 曰 : 「 君 子 於 易 苟 玩 其 占 , 則 知 無 常 之 取 羞矣 。 其 為 無 常 也 , 蓋 亦 不 占 而 已 矣 。 」 意 亦 略 通 。

    子 曰 : 「 君 子 和 而 不 同 , 小 人 同 而 不 和 。 」 和者 , 無 乖 戾 之 心 。 同 者 , 有 阿 比 之 意 。 尹 氏 曰 : 「 君 子尚 義 , 故 有 不 同 。 小 人 尚 利 , 安 得 而 和 ? 」

    子 貢 問 曰 : 「 鄉 人 皆 好 之 , 何 如 ? 」 子 曰 : 「 未可 也 。 」 「 鄉 人 皆 惡 之 , 何 如 ? 」 子 曰 : 「 未 可 也 。 不如 鄉 人 之 善 者 好 之 , 其 不 善 者 惡 之 。 」 好、 惡 , 並 去 聲 。 一 鄉 之 人 , 宜 有 公 論 矣 , 然 其 間 亦 各 以類 自 為 好 惡 也 。 故 善 者 好 之 而 惡 者 不 惡 , 則 必 其 有 苟 合之 行 。 惡 者 惡 之 而 善 者 不 好 , 則 必 其 無 可 好 之 實 。

    子 曰 : 「 君 子 易 事 而 難 說 也 : 說 之 不 以 道 , 不 說也 ; 及 其 使 人 也 , 器 之 。 小 人 難 事 而 易 說 也 : 說 之 雖 不以 道 , 說 也 ; 及 其 使 人 也 , 求 備 焉 。 」 易, 去 聲 。 說 , 音 悅 。 器 之 , 謂 隨 其 材 器 而 使 之 也 。 君 子之 心 公 而 恕 , 小 人 之 心 私 而 刻 。 天 理 人 欲 之 間 , 每 相 反而 已 矣 。

    子 曰 : 「 君 子 泰 而 不 驕 , 小 人 驕 而 不 泰 。 」 君子 循 理 , 故 安 舒 而 不 矜 肆 。 小 人 逞 欲 , 故 反 是 。

    子 曰 : 「 剛 毅 、 木 訥 , 近 仁 。 」 程子 曰 : 「 木 者 , 質 樸 。 訥 者 , 遲 鈍 。 四 者 , 質 之 近 乎 仁者 也 。 」 楊 氏 曰 : 「 剛 毅 則 不 屈 於 物 欲 , 木 訥 則 不 至 於外 馳 , 故 近 仁 。 」

    子 路 問 曰 : 「 何 如 斯 可 謂 之 士 矣 ? 」 子 曰 : 「 切切 、 偲 偲 、 怡 怡 如 也 , 可 謂 士 矣 。 朋 友 切 切 、 偲 偲 , 兄弟 怡 怡 。 」 胡 氏 曰 : 「 切 切 , 懇 到 也 。偲 偲 , 詳 勉 也 。 怡 怡 , 和 悅 也 。 皆 子 路 所 不 足 , 故 告 之。 又 恐 其 混 於 所 施 , 則 兄 弟 有 賊 恩 之 禍 , 朋 友 有 善 柔 之損 , 故 又 別 而 言 之 。 」

    子 曰 : 「 善 人 教 民 七 年 , 亦 可 以 即 戎 矣 。 」 教民 者 , 教 之 孝 悌 忠 信 之 行 , 務 農 講 武 之 法 。 即 , 就 也 。戎 , 兵 也 。 民 知 親 其 上 , 死 其 長 , 故 可 以 即 戎 。 程 子 曰: 「 七 年 云 者 , 聖 人 度 其 時 可 矣 。 如 云 期 月 、 三 年 、 百年 、 一 世 、 大 國 五 年 、 小 國 七 年 之 類 , 皆 當 思 其 作 為 如何 乃 有 益 。 」

    子 曰 : 「 以 不 教 民 戰 , 是 謂 棄 之 。 」 以, 用 也 。 言 用 不 教 之 民 以 戰 , 必 有 敗 亡 之 禍 , 是 棄 其 民也 。

      憲 問 第 十 四 胡 氏 曰 : 「 此 篇 疑 原憲 所 記 。 」 凡 四 十 七 章 。
    憲 問 恥 。 子 曰 : 「 邦 有 道 , 穀 ; 邦 無 道 , 穀 , 恥 也。 」 憲 , 原 思 名 。 穀 , 祿 也 。 邦 有 道 不能 有 為 , 邦 無 道 不 能 獨 善 , 而 但知 食 祿 , 皆 可 恥 也 。 憲 之 狷 介 , 其 於 邦 無 道 穀 之 可 恥 ,固 知 之 矣 ; 至 於 邦 有 道 穀 之 可 恥 , 則 未 必 知 也 。 故 夫 子因 其 問 而 并 言 之 , 以 廣 其 志 , 使 知 所 以 自 勉 , 而 進 於 有為 也 。
    「 克 、 伐 、 怨 、 欲 不 行 焉 , 可 以 為 仁 矣 ? 」 此亦 原 憲 以 其 所 能 而 問 也 。 克 , 好 勝 。 伐 , 自 矜 。 怨 , 忿恨 。 欲 , 貪 欲 。 子 曰 : 「 可 以 為 難 矣 , 仁 則 吾 不 知也 。 」 有 是 四 者 而 能 制 之 , 使 不 得 行 ,可 謂 難 矣 。 仁 則 天 理 渾 然 , 自 無 四 者 之 累 , 不 行 不 足 以言 之 也 。 程 子 曰 : 「 人 而 無 克 、 伐 、 怨 、 欲 , 惟 仁 者 能之 。 有 之 而 能 制 其 情 使 不 行 , 斯 亦 難 能 也 。 謂 之 仁 則 未也 。 此 聖 人 開 示 之 深 , 惜 乎 憲 之 不 能 再 問 也 。 」 或 曰 :「 四 者 不 行 , 固 不 得 為 仁 矣 。 然 亦 豈 非 所 謂 克 己 之 事 ,求 仁 之 方 乎 ? 」 曰 : 「 克 去 己 私 以 復 乎 禮 , 則 私 欲 不 留, 而 天 理 之 本 然 者 得 矣 。 若 但 制 而 不 行 , 則 是 未 有 拔 去病 根 之 意 , 而 容 其 潛 藏 隱 伏 於 胸 中 也 。 豈 克 己 求 仁 之 謂哉 ? 學 者 察 於 二 者 之 間 , 則 其 所 以 求 仁 之 功 , 益 親 切 而無 滲 漏 矣 。 」

    子 曰 : 「 士 而 懷 居 , 不 足 以 為 士 矣 。 」 居, 謂 意 所 便 安 處 也 。

    子 曰 : 「 邦 有 道 , 危 言 危 行 ; 邦 無 道 , 危 行 言 孫。 」 行 、 孫 , 並 去 聲 。 危 , 高 峻 也 。 孫, 卑 順 也 。 尹 氏 曰 : 「 君 子 之 持 身 不 可 變 也 , 至 於 言 則有 時 而 不 敢 盡 , 以 避 禍 也 。 然 則 為 國 者 使 士 言 孫 , 豈 不殆 哉 ? 」

    子 曰 : 「 有 德 者 必 有 言 , 有 言 者 不 必 有 德 ; 仁 者必 有 勇 , 勇 者 不 必 有 仁 。 」 有 德 者 , 和順 積 中 , 英 華 發 外 。 能 言 者 , 或 便 佞 口 給 而 已 。 仁 者 ,心 無 私 累 , 見 義 必 為 。 勇 者 , 或 血 氣 之 強 而 已 。 尹 氏 曰「 有 德 者 必 有 言 , 徒 能 言 者 未 必 有 德 也 。 仁 者 志 必 勇 ,徒 能 勇 者 未 必 有 仁 也 。 」

    南 宮 适 問 於 孔 子 曰 : 「 羿 善 射 , 奡 盪 舟 , 俱 不 得其 死 然 ; 禹 稷 躬 稼 , 而 有 天 下 。 」 夫 子 不 答 , 南 宮 适 出。 子 曰 : 「 君 子 哉 若 人 ! 尚 德 哉 若 人 ! 」 适, 古 活 反 。 羿 , 音 詣 。 奡 , 五 報 反 。 盪 , 土 浪 反 。 南 宮 适 , 即 南 容 也 。 羿 , 有 窮 之 君 , 善射 , 滅 夏 后 相 而 篡 其 位 。 其 臣 寒 浞 又 殺 羿 而 代 之 。 奡 ,春 秋 傳 作 「 澆 」 , 浞 之 子 也 , 力 能 陸 地 行 舟 , 後 為 夏 后少 康 所 誅 。 禹 平 水 土 暨 稷 播 種 , 身 親 稼 穡 之 事 。 禹 受 舜禪 而 有 天 下 , 稷 之 後 至 周 武 王 亦 有 天 下 。 适 之 意 蓋 以 羿奡 比 當 世 之 有 權 力 者 , 而 以 禹 稷 比 孔 子 也 。 故 孔 子 不 答。 然 适 之 言 如 此 , 可 謂 君 子 之 人 , 而 有 尚 德 之 心 矣 , 不可 以 不 與 。 故 俟 其 出 而 贊 美 之 。

    子 曰 : 「 君 子 而 不 仁 者 有 矣 夫 , 未 有 小 人 而 仁 者也 。 」 夫 , 音 扶 。 謝 氏 曰 : 「 君 子 志 於仁 矣 , 然 毫 忽 之 間 , 心 不 在 焉 , 則 未 免 為 不 仁 也 。 」

    子 曰 : 「 愛 之 , 能 勿 勞 乎 ? 忠 焉 , 能 勿 誨 乎 ? 」 蘇 氏 曰 : 「 愛 而 勿 勞 , 禽 犢 之 愛 也 ; 忠而 勿 誨 , 婦 寺 之 忠 也 。 愛 而 知 勞 之 , 則 其 為 愛 也 深 矣 ;忠 而 知 誨 之 , 則 其 為 忠 也 大 矣 。 」

    子 曰 : 「 為 命 : 裨 諶 草 創 之 , 世 叔 討 論 之 , 行 人子 羽 脩 飾 之 , 東 里 子 產 潤 色 之 。 」 裨 ,婢 之 反 。 諶 , 時 林 反 。 裨 諶 以 下 四 人 , 皆 鄭 大 夫 。 草 ,略 也 。 創 , 造 也 , 謂 造 為 草 u 也 。 世 叔 , 游 吉 也 , 春 秋傳 作 子 太 叔 。 討 , 尋 究 也 。 論 , 講 議 也 。 行 人 , 掌 使 之官 。 子 羽 , 公 孫 揮 也 。 脩 飾 , 謂 增 損 之 。 東 里 地 名 , 子產 所 居 也 。 潤 色 , 謂 加 以 文 采 也 。 鄭 國 之 為 辭 命 , 必 更此 四 賢 之 手 而 成 , 詳 審 精 密 , 各 盡 所 長 。 是 以 應 對 諸 侯, 鮮 有 敗 事 。 孔 子 言 此 , 蓋 善 之 也 。

    或 問 子 產 。 子 曰 : 「 惠 人 也 。 」 子產 之 政 , 不 專 於 寬 , 然 其 心 則 一 以 愛 人 為 主 。 故 孔 子 以為 惠 人 , 蓋 舉 其 重 而 言 也 問 子 西 。 曰 : 「 彼 哉 ! 彼哉 ! 」 子 西 , 楚 公 子 申 , 能 遜 楚 國 , 立昭 王 , 而 改 紀 其 政 , 亦 賢 大 夫 也 。 然 不 能 革 其 僭 王 之 號。 昭 王 欲 用 孔 子 , 又 沮 止 之 。 其 後 卒 召 白 公 以 致 禍 亂 ,則 其 為 人 可 知 矣 。 彼 哉 者 , 外 之 之 辭 。 問 管 仲 。 曰: 「 人 也 。 奪 伯 氏 駢 邑 三 百 , 飯 疏 食 , 沒 齒 無 怨 言 。 」 人 也 , 猶 言 此 人 也 。 伯 氏 , 齊 大 夫 。 駢邑 , 地 名 。 齒 , 年 也 。 蓋 桓 公 奪伯 氏 之 邑 以 與 管 仲 , 伯 氏 自 知 己 罪 , 而 心 服 管 仲 之 功 ,故 窮 約 以 終 身 而 無 怨 言 。 荀 卿 所 謂 「 與 之 書 社 三 百 , 而富 人 莫 之 敢 拒 」 者 , 即 此 事 也 。 或 問 : 「 管 仲 子 產 孰 優? 」 曰 : 「 管 仲 之 德 , 不 勝 其 才 。 子 產 之 才 , 不 勝 其 德。 然 於 聖 人 之 學 , 則 概 乎 其 未 有 聞 也 。 」

    子 曰 : 「 貧 而 無 怨 難 , 富 而 無 驕 易 。 」 易, 去 聲 。 處 貧 難 , 處 富 易 , 人 之 常 情 。 然 人 當 勉 其 難 ,而 不 可 忽 其 易 也 。

    子 曰 : 「 孟 公 綽 為 趙 魏 老 則 優 , 不 可 以 為 滕 薛 大夫 。 」 公 綽 , 魯 大 夫 。 趙 魏 , 晉 卿 之 家。 老 , 家 臣 之 長 。 大 家 勢 重 , 而 無 諸 侯 之 事 ; 家 老 望 尊, 而 無 官 守 之 責 。 優 , 有 餘 也 。 滕 薛 , 二 國 名 。 大 夫 ,任 國 政 者 。 滕 薛 國 小 政 繁 , 大 夫 位 高 責 重 。 然 則 公 綽 蓋廉 靜 寡 欲 , 而 短 於 才 者 也 。 胡 氏 〔 一 〕 曰 : 「 知 之 弗 豫, 枉 其 才 而 用 之 , 則 為 棄 人 矣 。 此 君 子 所 以 患 不 知 人 也。 言 此 , 則 孔 子 之 用 人 可 知 矣 。 」

〔 一 〕 「 胡 氏 」 ,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作 「楊 氏 」 。

    子 路 問 成 人 。 子 曰 : 「 若 臧 武 仲 之 知 , 公 綽 之 不欲 , 卞 莊 子 之 勇 , 冉 求 之 藝 , 文 之 以 禮 樂 , 亦 可 以 為 成人 矣 。 」 知 , 去 聲 。 成 人 , 猶 言 全 人 。武 仲 , 魯 大 夫 , 名 紇 。 莊 子 , 魯 卞 邑 大 夫 。 言 兼 此 四 子之 長 , 則 知 足 以 窮 理 , 廉 足 以 養 心 , 勇 足 以 力 行 , 藝 足以 泛 應 , 而 又 節 之 以 禮 , 和 之 以 樂 , 使 德 成 於 內 , 而 文見 乎 外 。 則 材 全 德 備 , 渾 然 不 見 一 善 成 名 之 跡 ; 中 正 和樂 , 粹 然 無 復 偏 倚 駁 雜 之 蔽 , 而 其 為 人 也 亦 成 矣 。 然 亦之 為 言 , 非 其 至 者 , 蓋 就 子 路 之 所 可 及 而 語 之 也 。 若 論其 至 , 則 非 聖 人 之 盡 人 道 , 不 足 以 語 此 曰 : 「 今 之成 人 者 何 必 然 ? 見 利 思 義 , 見 危 授 命 , 久 要 不 忘 平 生 之言 , 亦 可 以 為 成 人 矣 。 」 復 加 「 曰 」 字者 , 既 答 而 復 言 也 。 授 命 , 言 不 愛 其 生 , 持 以 與 人也 。 久 要 , 舊 約 也 。 平 生 , 平 日 也 。 有 是 忠 信 之 實 , 則雖 其 才 知 禮 樂 有 所 未 備 , 亦 可 以 為 成 人 之 次 也 。 程 子 曰: 「 知 之 明 , 信 之 篤 , 行 之 果 , 天 下 之 達 德 也 。 若 孔 子所 謂 成 人 , 亦 不 出 此 三 者 。 武 仲 , 知 也 ; 公 綽 , 仁 也 ;卞 莊 子 , 勇 也 ; 冉 求 , 藝 也 。 須 是 合 此 四 人 之 能 , 文 之以 禮 樂 , 亦 可 以 為 成 人 矣 。 然 而 論 其 大 成 , 則 不 止 於 此。 若 今 之 成 人 , 有 忠 信 而 不 及 於 禮 樂 , 則 又 其 次 者 也 。」 又 曰 : 「 臧 武 仲 之 知 , 非 正 也 。 若 文 之 以 禮 樂 , 則 無不 正 矣 。 」 又 曰 : 「 語 成 人 之 名 , 非 聖 人 孰 能 之 ? 孟 子曰 : 『 惟 聖 人 然 後 可 以 踐 形 。 』 如 此 方 可 以 稱 成 人 之 名。 」 胡 氏 曰 「 今 之 成 人 以 下 , 乃 子 路 之 言 。 蓋 不 復 聞 斯行 之 之 勇 , 而 有 終 身 誦 之 之 固 矣 。 未 詳 是 否 ? 」

    子 問 公 叔 文 子 於 公 明 賈 曰 : 「 信 乎 夫 子 不 言 、 不笑 、 不 取 乎 ? 」 公 叔 文 子 , 衛 大 夫 公 孫拔 也 。 公 明 姓 , 賈 名 , 亦 衛 人 。 文 子 為 人 , 其 詳 不 可 知, 然 必 廉 靜 之 士 , 故 當 時 以 三 者 稱 之 。 公 明 賈 對 曰: 「 以 告 者 過 也 。 夫 子 時 然 後 言 , 人 不 厭 其 言 ; 樂 然 後笑 , 人 不 厭 其 笑 ; 義 然 後 取 , 人 不 厭 其 取 。 」 子 曰 : 「其 然 , 豈 其 然 乎 ? 」 厭 者 , 苦 其 多 而 惡之 之 辭 。 事 適 其 可 , 則 人 不 厭 , 而 不 覺 其 有 是 矣 。 是 以稱 之 或 過 , 而 以 為 不 言 、 不 笑 、 不 取 也 。 然 此 言 也 , 非禮 義 充 溢 於 中 , 得 時 措 之 宜 者 不 能 。 文 子 雖 賢 , 疑 未 及此 , 但 君 子 與 人 為 善 , 不 欲 正 言 其 非 也 。 故 曰 「 其 然 豈其 然 乎 」 , 蓋 疑 之 也 。

    子 曰 : 「 臧 武 仲 以 防 求 為 後 於 魯 , 雖 曰 不 要 君 ,吾 不 信 也 。 」 要 , 平 聲 。 防 , 地 名 , 武仲 所 封 邑 也 。 要 , 有 挾 而 求 也 。 武 仲 得 罪 奔 邾 , 自 邾 如防 , 使 請 立 後 而 避 邑 。 以 示 若 不 得 請 , 則 將 據 邑 以 叛 ,是 要 君 也 。 范 氏 曰 : 「 要 君 者 無 上 , 罪 之 大 者 也 。 武 仲之 邑 , 受 之 於 君 。 得 罪 出 奔 , 則 立 後 在 君 , 非 己 所 得 專也 。 而 據 邑 以 請 , 由 其 好 知 而 不 好 學 也 。 」 楊 氏 曰 : 「武 仲 卑 辭 請 後 , 其 跡 非 要 君 者 , 而 意 實 要 之 。 夫 子 之 言, 亦 春 秋 誅 意 之 法 也 。 」

    子 曰 : 「 晉 文 公 譎 而 不 正 , 齊 桓 公 正 而 不 譎 。 」 譎 , 古 穴 反 。 晉 文 公 , 名 重 耳 。 齊 桓 公, 名 小 白 。 譎 , 詭 也 。 二 公 皆 諸 侯 盟 主 , 攘 夷 狄 以 尊 周室 者 也 。 雖 其 以 力 假 仁 , 心 皆 不 正 , 然 桓 公 伐 楚 , 仗 義執 言 , 不 由 詭 道 , 猶 為 彼 善 於 此 。 文 公 則 伐 衛 以 致 楚 ,而 陰 謀 以 取 勝 , 其 譎 甚 矣 。 二 君 他 事 亦 多 類 此 , 故 夫 子言 此 以 發 其 隱 。

    子 路 曰 : 「 桓 公 殺 公 子 糾 , 召 忽 死 之 , 管 仲 不 死。 」 曰 : 「 未 仁 乎 ? 」 糾 , 居 黝 反 。 召, 音 邵 。 按 春 秋 傳 , 齊 襄 公 無 道 , 鮑 叔 牙 奉 公 子 小 白 奔莒 。 及 無 知 弒 襄 公 , 管 夷 吾 召 忽 奉 公 子 糾 奔 魯 。 魯 人 納之 , 未 克 , 而 小 白 入 , 是 為 桓 公 。 使 魯 殺 子 糾 而 請 管 召, 召 忽 死 之 , 管 仲 請 囚 。 鮑 叔 牙 言 於 桓 公 以 為 相 。 子 路疑 管 仲 忘 君 事 讎 , 忍 心 害 理 , 不 得 為 仁 也 。 子 曰 :「 桓 公 九 合 諸 侯 , 不 以 兵 車 , 管 仲 之 力 也 。 如 其 仁 ! 如其 仁 ! 」 九 , 春 秋 傳 作 「 糾 」 , 督 也 ,古 字 通 用 。 不 以 兵 車 , 言 不 假 威 力 也 。 如 其 仁 , 言 誰 如其 仁 者 , 又 再 言 以 深 許 之 。 蓋 管 仲 雖 未 得 為 仁 人 , 而 其利 澤 及 人 , 則 有 仁 之 功 矣 。

    子 貢 曰 : 「 管 仲 非 仁 者 與 ? 桓 公 殺 公 子 糾 , 不 能死 , 又 相 之 。 」 與 , 平 聲 。 相 , 去 聲 。 ○ 子 貢 意 不 死 猶 可 , 相 之 則 已 甚 矣 子 曰 : 「 管 仲 相桓 公 , 霸 諸 侯 , 一 匡 天 下 , 民 到 于 今 受 其 賜 。 微 管 仲 ,吾 其 被 髮 左 衽 矣 。 被 , 皮 寄 反 。 衽 , 而審 反 。 霸 , 與 伯 同 , 長 也 。 匡 , 正 也 。 尊 周 室 , 攘 夷 狄, 皆 所 以 正 天 下 也 。 微 , 無 也 。 衽 , 衣 衿 也 。 被 髮 左 衽, 夷 狄 之 俗 也 。 豈 若 匹 夫 匹 婦 之 為 諒 也 , 自 經 於 溝瀆 而 莫 之 知 也 。 」 諒 , 小 信 也 。 經 , 縊也 。 莫 之 知 , 人 不 知 也 。 後 漢 書 引 此 文 , 莫 字 上 有 人 字。 程 子 曰 : 「 桓 公 , 兄 也 。 子 糾 , 弟 也 。 仲 私 於 所 事 ,輔 之 以 爭 國 , 非 義 也 。 桓 公 殺 之 雖 過 , 而 糾 之 死 實 當 。仲 始 與 之 同 謀 , 遂 與 之 同 死 , 可 也 ; 知 輔 之 爭 為 不 義 ,將 自 免 以 圖 後 功 亦 可 也 。 故 聖 人 不 責 其 死 而 稱 其 功 。 若使 桓 弟 而 糾 兄 , 管 仲 所 輔 者 正 , 桓 奪 其 國 而 殺 之 , 則 管仲 之 與 桓 , 不 可 同 世 之 讎 也 。 若計 其 後 功 而 與 其 事 桓 , 聖 人 之 言 , 無 乃 害 義 之 甚 , 啟 萬世 反 覆 不 忠 之 亂 乎 ? 如 唐 之 王 珪 魏 徵 , 不 死 建 成 之 難 ,而 從 太 宗 , 可 謂 害 於 義 矣 。 後 雖 有 功 , 何 足 贖 哉 ? 」 愚謂 管 仲 有 功 而 無 罪 , 故 聖 人 獨 稱 其 功 ; 王 魏 先 有 罪 而 後有 功 , 則 不 以 相 掩 可 也 。

    公 叔 文 子 之 臣 大 夫 僎 , 與 文 子 同 升 諸 公 。 僎, 士 免 反 。 臣 , 家 臣 。 公 , 公 朝 。 謂 薦 之 與 己 同 進 為 公朝 之 臣 也 。 子 聞 之 曰 : 「 可 以 為 文 矣 。 」 文者 , 順 理 而 成 章 之 謂 。 謚 法 亦 有 所 謂 錫 民 爵 位 曰 文 者 。 ○ 洪 氏 曰 : 「 家 臣 之 賤 而 引 之 使 與 己 並 , 有 三 善 焉 : 知人 , 一 也 ; 忘 己 , 二 也 ; 事 君 , 三 也 。 」

    子 言 衛 靈 公 之 無 道 也 , 康 子 曰 : 「 夫 如 是 , 奚 而不 喪 ? 」 夫 , 音 扶 。 喪 , 去 聲 。 喪 , 失位 也 。 孔 子 曰 : 「 仲 叔 圉 治 賓 客 , 祝 鮀 治 宗 廟 , 王孫 賈 治 軍 旅 。 夫 如 是 , 奚 其 喪 ? 」 仲 叔圉 , 即 孔 文 子 也 。 三 人 皆 衛 臣 , 雖 未 必 賢 , 而 其 才 可 用。 靈 公 用 之 , 又 各 當 其 才 。 尹 氏 曰 「 衛 靈 公 之 無 道 宜 喪也 , 而 能 用 此 三 人 , 猶 足 以 保 其 國 , 而 況 有 道 之 君 , 能用 天 下 之 賢 才 者 乎 ? 詩 曰 : 『 無 競 維 人 , 四 方 其 訓 之 。』 」

    子 曰 : 「 其 言 之 不 怍 , 則 為 之 也 難 。 」 大言 不 慚 , 則 無 必 為 之 志 , 而 不 自 度 其 能 否 矣 。 欲 踐 其 言, 豈 不 難 哉 ?

    陳 成 子 弒 簡 公 。 成 子 , 齊 大 夫 ,名 恆 。 簡 公 , 齊 君 , 名 壬 。 事 在 春 秋 哀 公 十 四 年 。 孔子 沐 浴 而 朝 , 告 於 哀 公 曰 : 「 陳 恆 弒 其 君 , 請 討 之 。 」 朝 , 音 潮 。 是 時 孔 子 致 仕 居 魯 , 沐 浴 齊戒 以 告 君 , 重 其 事 而 不 敢 忽 也 。 臣 弒 其 君 , 人 倫 之 大 變, 天 理 所 不 容 , 人 人 得 而 誅 之 , 況 鄰 國 乎 ? 故 夫 子 雖 已告 老 , 而 猶 請 哀 公 討 之 。 公 曰 : 「 告 夫 三 子 ! 」 夫, 音 扶 , 下 「 告 夫 」 同 。 三 子 , 三 家 也 。 時 政 在 三 家 ,哀 公 不 得 自 專 , 故 使 孔 子 告 之 。 孔 子 曰 : 「 以 吾 從大 夫 之 後 , 不 敢 不 告 也 。 君 曰『
告 夫 三 子 』 者 。 」 孔 子 出 而 自 言 如此 。 意 謂 弒 君 之 賊 , 法 所 必 討 。 大 夫 謀 國 , 義 所 當 告 。君 乃 不 能 自 命 三 子 , 而 使 我 告 之 邪 ? 之 三 子 告 , 不可 。 孔 子 曰 : 「 以 吾 從 大 夫 之 後 , 不 敢 不 告 也 。 」 以君 命 往 告 , 而 三 子 魯 之 強 臣 , 素 有 無 君 之 心 , 實 與 陳 氏聲 勢 相 倚 , 故 沮 其 謀 。 而 夫 子 復 以 此 應 之 , 其 所 以 警 之者 深 矣 。 程 子 曰 : 「 左 氏 記 孔 子 之 言 曰 : 『 陳 恆 弒 其 君, 民 之 不 予 者 半 。 以 魯 之 眾 , 加 齊 之 半 , 可 克 也 。 』 此非 孔 子 之 言 。 誠 若 此 言 , 是 以 力 不 以 義 也 。 若 孔 子 之 志, 必 將 正 名 其 罪 , 上 告 天 子 , 下 告 方 伯 , 而 率 與 國 以 討之 。 至 於 所 以 勝 齊 者 , 孔 子 之 餘 事 也 , 豈 計 魯 人 之 眾 寡哉 ? 當 是 時 , 天 下 之 亂 極 矣 , 因 是 足 以 正 之 , 周 室 其 復興 乎 ? 魯 之 君 臣 , 終 不 從 之 , 可 勝 惜 哉 ! 」 胡 氏 曰 「 春秋 之 法 , 弒 君 之 賊 , 人 得 而 討 之 。 仲 尼 此 舉 , 先 發 後 聞可 也 。 」

    子 路 問 事 君 。 子 曰 : 「 勿 欺 也 , 而 犯 之 。 」 犯, 謂 犯 顏 諫 爭 。 范 氏 曰 : 「 犯 非 子 路 之 所 難 也 , 而 以 不欺 為 難 。 故 夫 子 教 以 先 勿 欺 而 後 犯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上 達 , 小 人 下 達 。 」 君子 循 天 理 , 故 日 進 乎 高 明 ; 小 人 殉 人 欲 , 故 日 究 乎 汙 下。

    子 曰 : 「 古 之 學 者 為 己 , 今 之 學 者 為 人 。 」 為, 去 聲 。 程 子 曰 : 「 為 己 , 欲 得 之 於 己 也 。 為 人 , 欲 見知 於 人 也 。 」 程 子 曰 : 「 古 之 學 者 為 己 , 其 終 至 於 成 物。 今 之 學 者 為 人 , 其 終 至 於 喪 己 。 」 愚 按 : 聖 賢 論 學 者用 心 得 失 之 際 , 其 說 多 矣 , 然 未 有 如 此 言 之 切 而 要 者 。於 此 明 辨 而 日 省 之 , 則 庶 乎 其 不 昧 於 所 從 矣 。

    蘧 伯 玉 使 人 於 孔 子 。 使 , 去 聲 ,下 同 。 蘧 伯 玉 , 衛 大 夫 , 名 瑗 。 孔 子 居 衛 , 嘗 主 於 其 家。 既 而 反 魯 , 故 伯 玉 使 人 來 也 。 孔 子 與 之 坐 而 問 焉, 曰 : 「 夫 子 何 為 ? 」 對 曰 : 「 夫 子 欲 寡 其 過 而 未 能 也。 」 使 者 出 。 子 曰 : 「 使 乎 ! 使 乎 ! 」 與之 坐 , 敬 其 主 以 及 其 使 也 。 夫 子 , 指 伯 玉 也 。 言 其 但 欲寡 過 而 猶 未 能 , 則 其 省 身 克 己 , 常 若不 及 之 意 可 見 矣 。 使 者 之 言 愈 自 卑 約 , 而 其 主 之 賢 益 彰, 亦 可 謂 深 知 君 子 之 心 , 而 善 於 辭 令 者 矣 。 故 夫 子 再 言使 乎 以 重 美 之 。 按 莊 周 稱 「 伯 玉 行 年 五 十 而 知 四 十 九 年之 非 」 。 又 曰 : 「 伯 玉 行 年 六 十 而 六 十 化 。 」 蓋 其 進 德之 功 , 老 而 不 倦 。 是 以 踐 履 篤 實 , 光 輝 宣 著 。 不 惟 使 者知 之 , 而 夫 子 亦 信 之 也 。

    子 曰 : 「 不 在 其 位 , 不 謀 其 政 。 」 重出 。

    曾 子 曰 : 「 君 子 思 不 出 其 位 。 」 此艮 卦 之 象 辭 也 。 曾 子 蓋 嘗 稱 之 , 記 者 因 上 章 之 語 而 類 記之 也 。 范 氏 曰 : 「 物 各 止 其 所 , 而 天 下 之 理 得 矣 。 故 君子 所 思 不 出 其 位 , 而 君 臣 、 上 下 、 大 小 , 皆 得 其 職 也 。」

    子 曰 : 「 君 子 恥 其 言 而 過 其 行 。 」 行, 去 聲 。 恥 者 , 不 敢 盡 之 意 。 過 者 , 欲 有 餘 之 辭 。

    子 曰 : 「 君 子 道 者 三 , 我 無 能 焉 : 仁 者 不 憂 , 知者 不 惑 , 勇 者 不 懼 。 」 知 , 去 聲 。 自 責以 勉 人 也 。 子 貢 曰 : 「 夫 子 自 道 也 。 」 道, 言 也 。 自 道 , 猶 云 謙 辭 。 尹 氏 曰 : 「 成 德 以 仁 為 先 ,進 學 以 知 為 先 。 故 夫 子 之 言 , 其 序 有 不 同 者 以 此 。 」

    子 貢 方 人 。 子 曰 : 「 賜 也 賢 乎 哉 ? 夫 我 則 不 暇 。」 夫 , 音 扶 。 方 , 比 也 。 乎 哉 , 疑 辭 。比 方 人 物 而 較 其 短 長 , 雖 亦 窮 理 之 事 。 然 專 務 為 此 , 則心 馳 於 外 , 而 所 以 自 治 者 疏 矣 。 故 褒 之 而 疑 其 辭 , 復 自貶 以 深 抑 之 。 謝 氏 曰 : 「 聖 人 責 人 , 辭 不 迫 切 而 意 已 獨至 如 此 。 」

    子 曰 : 「 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 , 患 其 不 能 也 。 」 凡章 指 同 而 文 不 異 者 , 一 言 而 重 出 也 。 文 小 異 者 , 屢 言 而各 出 也 。 此 章 凡 四 見 , 而 文 皆 有 異 。 則 聖 人 於 此 一 事 ,蓋 屢 言 之 , 其 丁 寧 之 意 亦 可 見 矣 。

    子 曰 : 「 不 逆 詐 , 不 億 不 信 。 抑 亦 先 覺 者 , 是 賢乎 ! 」 逆 , 未 至 而 迎 之 也 。 億 , 未 見 而意 之 也 。 詐 , 謂 人 欺 己 。 不 信 ,謂 人 疑 己 。 抑 , 反 語 辭 。 言 雖 不 逆 不 億 , 而 於 人 之 情 偽, 自 然 先 覺 , 乃 為 賢 也 。 楊 氏 曰 : 「 君 子 一 於 誠 而 已 ,然 未 有 誠 而 不 明 者 。 故 雖 不 逆 詐 、 不 億 不 信 , 而 常 先 覺也 。 若 夫 不 逆 不 億 而 卒 為 小 人 所 罔 焉 , 斯 亦 不 足 觀 也 已。 」

    微 生 畝 謂 孔 子 曰 : 「 丘 何 為 是 栖 栖 者 與 ? 無 乃 為佞 乎 ? 」 與 , 平 聲 。 微 生 , 姓 , 畝 , 名也 。 畝 名 呼 夫 子 而 辭 甚 倨 , 蓋 有 齒 德 而 隱 者 。 栖 栖 , 依依 也 。 為 佞 , 言 其 務 為 口 給 以 悅 人 也 。 孔 子 曰 : 「非 敢 為 佞 也 , 疾 固 也 。 」 疾 , 惡 也 。 固, 執 一 而 不 通 也 。 聖 人 之 於 達 尊 , 禮 恭 而 言 直 如 此 , 其警 之 亦 深 矣 。

    子 曰 : 「 驥 不 稱 其 力 , 稱 其 德 也 。 」 驥, 善 馬 之 名 。 德 , 謂 調 良 也 。 尹 氏 曰 : 「 驥 雖 有 力 , 其稱 在 德 。 人 有 才 而 無 德 , 則 亦 奚 足 尚 哉 ? 」

    或 曰 : 「 以 德 報 怨 , 何 如 ? 」 或人 所 稱 , 今 見 老 子 書 。 德 , 謂 恩 惠 也 。 子 曰 : 「 何以 報 德 ? 言 於 其 所 怨 , 既 以 德 報 之 矣 ;則 人 之 有 德 於 我 者 , 又 將 何 以 報 之 乎 ? 以 直 報 怨 ,以 德 報 德 。 」 於 其 所 怨 者 , 愛 憎 取 舍 ,一 以 至 公 而 無 私 , 所 謂 直 也 。 於 其 所 德 者 , 則 必 以 德 報之 , 不 可 忘 也 。 或 人 之 言 , 可 謂 厚 矣 。 然 以 聖 人 之 言 觀之 , 則 見 其 出 於 有 意 之 私 , 而 怨 德 之 報 皆 不 得 其 平 也 。必 如 夫 子 之 言 , 然 後 二 者 之 報 各 得 其 所 。 然 怨 有 不 讎 ,而 德 無 不 報 , 則 又 未 嘗 不 厚 也 。 此 章 之 言 , 明 白 簡 約 ,而 其 指 意 曲 折 反 復 。 如 造 化 之 簡 易 易 知 , 而 微 妙 無 窮 ,學 者 所 宜 詳 玩 也 。

    子 曰 : 「 莫 我 知 也 夫 ! 」 夫 , 音扶 。 夫 子 自 歎 , 以 發 子 貢 之 問 也 。 子 貢 曰 : 「 何 為其 莫 知 子 也 ? 」 子 曰 : 「 不 怨 天 , 不 尤 人 。 下 學 而 上 達。 知 我 者 其 天 乎 ! 」 不 得 於 天 而 不 怨 天, 不 合 於 人 而 不 尤 人 , 但 知 下 學 而 自 然 上 達 。 此 但 自 言其 反 己 自 修 , 循 序 漸 進 耳 , 無 以 甚 異 於 人 而 致 其 知 也 。然 深 味 其 語 意 , 則 見 其 中 自 有 人 不 及 知 而 天 獨 知 之 之 妙。 蓋 在 孔 門 , 惟 子 貢 之 智 幾 足 以 及 此 , 故 特 語 以 發 之 。惜 乎 其 猶 有 所 未 達 也 ! 程 子 曰 : 「 不 怨 天 , 不 尤 人, 在 理 當 如 此 。 」 又 曰 : 「 下 學 上 達 , 意 在 言 表 。 」 又曰 : 「 學 者 須 守 下 學 上 達 之 語 , 乃 學 之 要 。 蓋 凡 下 學 人事 , 便 是 上 達 天 理 。 然 習 而 不 察 , 則 亦 不 能 以 上 達 矣 。」

    公 伯 寮 愬 子 路 於 季 孫 。 子 服 景 伯 以 告 , 曰 : 「 夫子 固 有 惑 志 於 公 伯 寮 , 吾 力 猶 能 肆 諸 市 朝 。 」 朝, 音 潮 。 公 伯 寮 , 魯 人 。 子 服 氏 , 景 謚 , 伯 字 , 魯 大 夫子 服 何 也 。 夫 子 , 指 季 孫 。 言 其 有 疑 於 寮 之 言 也 。 肆 ,陳 尸 也 。 言 欲 誅 寮 。 子 曰 : 「 道 之 將 行 也 與 ? 命 也。 道 之 將 廢 也 與 ? 命 也 。 公 伯 寮 其 如 命 何 ! 」 與, 平 聲 。 謝 氏 曰 : 「 雖 寮 之 愬 行 , 亦 命 也 。 其 實 寮 無 如之 何 。 」 愚 謂 言 此 以 曉 景 伯 , 安 子 路 , 而 警 伯 寮 耳 。 聖人 於 利 害 之 際 , 則 不 待 決 于 命 而 後 泰 然 也 。

    子 曰 : 「 賢 者 辟 世 , 辟 , 去 聲 ,下 同 。 天 下 無 道 而 隱 , 若 伯 夷 太 公 是 也 。 其 次 辟 地, 去 亂 國 , 適 治 邦 。 其 次 辟 色 , 禮 貌 衰 而 去 。 其 次 辟 言 。 」 有違 言 而 後 去 也 。 程 子 曰 : 「 四 者 雖 以 大 小 次 第 言 之 , 然非 有 優 劣 也 , 所 遇 不 同 耳 。 」

    子 曰 : 「 作 者 七 人 矣 。 」 李 氏 曰: 「 作 , 起 也 。 言 起 而 隱 去 者 , 今 七 人 矣 。 不 可 知 其 誰何 。 必 求 其 人 以 實 之 , 則 鑿 矣 。 」

    子 路 宿 於 石 門 。 晨 門 曰 : 「 奚 自 ? 」 子 路 曰 : 「自 孔 氏 。 」 曰 : 「 是 知 其 不 可 而 為 之 者 與 ? 」 與, 平 聲 。 石 門 , 地 名 。 晨 門 , 掌 晨 啟 門 , 蓋 賢 人 隱 於 抱關 者 也 。 自 , 從 也 , 問 其 何 所 從 來 也 。 胡 氏 曰 「 晨 門 知世 之 不 可 而 不 為 , 故 以 是 譏 孔 子 。 然 不 知 聖 人 之 視 天 下, 無 不 可 為 之 時 也 。 」

    子 擊 磬 於 衛 。 有 荷 蕢 而 過 孔 氏 之 門 者 , 曰 : 「 有心 哉 ! 擊 磬 乎 ! 」 荷 , 去 聲 。 磬 , 樂 器。 荷 , 擔 也 。 蕢 , 草 器 也 。 此 荷蕢 者 , 亦 隱 士 也 。 聖 人 之 心 未 嘗 忘 天 下 , 此 人 聞 其 磬 聲而 知 之 , 則 亦 非 常 人 矣 。 既 而 曰 : 「 鄙 哉 ! 硜 硜 乎! 莫 己 知 也 , 斯 己 而 已 矣 。 深 則 厲 , 淺 則 揭 。 」 硜, 苦 耕 反 。 莫 己 之 己 , 音 紀 , 餘 音 以 。 揭 , 起 例 反 。 硜硜 , 石 聲 , 亦 專 確 之 意 。 以 衣 涉 水 曰 厲 , 攝 衣 涉 水 曰 揭。 此 兩 句 , 衛 風 匏 有 苦 葉 之 詩 也 。 饑 孔 子 人 不 知 己 而 不止 , 不 能 適 淺 深 之 宜 子 曰 : 「 果 哉 ! 末 之 難 矣 。 」 果 哉 , 歎 其 果 於 忘 世 也 。 末 , 無 也 。 聖人 心 同 天 地 , 視 天 下 猶 一 家 , 中 國 猶 一 人 , 不 能 一 日 忘也 。 故 聞 荷 蕢 之 言 , 而 歎 其 果 於 忘 世 。 且 言 人 之 出 處 ,若 但 如 此 , 則 亦 無 所 難 矣 。

    子 張 曰 : 「 書 云 : 『 高 宗 諒 陰 , 三 年 不 言 。 』 何謂 也 ? 」 高 宗 , 商 王 武 丁 也 。 諒 陰 , 天子 居 喪 之 名 , 未 詳 其 義 。 子 曰 : 「 何 必 高 宗 , 古 之人 皆 然 。 君 薨 , 百 官 總 己 以 聽 於 冢 宰 三 年 。 」 言君 薨 , 則 諸 侯 亦 然 。 總 己 , 謂 總 攝 己 職 。 冢 宰 , 太 宰 也。 百 官 聽 於 冢 宰 , 故 君 得 以 三 年 不 言 也 。 胡 氏 曰 : 「 位有 貴 賤 , 而 生 於 父 母 無 以 異 者 。 故 三 年 之 喪 , 自 天 子 達。 子 張 非 疑 此 也 , 殆 以 為 人 君 三 年 不 言 , 則 臣 下 無 所 稟令 , 禍 亂 或 由 以 起 也 。 孔 子 告 以 聽 於 冢 宰 , 則 禍 亂 非 所憂 矣 。 」

    子 曰 : 「 上 好 禮 , 則 民 易 使 也 。 」 好、 易 , 皆 去 聲 。 謝 氏 曰 「 禮 達 而 分 定 , 故 民 易 使 。 」

    子 路 問 君 子 。 子 曰 : 「 脩 己 以 敬 。 」 曰 : 「 如 斯而 已 乎 ? 」 曰 : 「 脩 己 以 安 人 。 」 曰 : 「 如 斯 而 已 乎 ?」 曰 : 「 脩 己 以 安 百 姓 。 脩 己 以 安 百 姓 , 堯 舜 其 猶 病 諸! 」 脩 己 以 敬 , 夫 子 之 言 至 矣 盡 矣 。 而子 路 少 之 , 故 再 以 其 充 積 之 盛 , 自 然 及 物 者 告 之 , 無 他道 也 。 人 者 , 對 己 而 言 。 百 姓 , 則 盡 乎 人 矣 。 堯 舜 猶 病, 言 不 可 以 有 加 於 此 。 以 抑 子 路 , 使 反 求 諸 近 也 。 蓋 聖人 之 心 無 窮 , 世 雖 極 治 , 然 豈 能 必 知 四 海 之 內 , 果 無 一物 不 得 其 所 哉 ? 故 堯 舜 猶 以 安 百 姓 為 病 。 若 曰 吾 治 已 足, 則 非 所 以 為 聖 人 矣 。 程 子 曰 : 「 君 子 脩 己 以 安 百 姓 ,篤 恭 而 天 下 平 。 惟 上 下 一 於 恭 敬 , 則 天 地自 位 , 萬 物 自 育 , 氣 無 不 和 , 而 四 靈 畢 至 矣 。 此 體 信 達順 之 道 , 聰 明 睿 知 皆 由 是 出 , 以 此 事 天 饗 帝 。 」

    原 壤 夷 俟 。 子 曰 : 「 幼 而 不 孫 弟 , 長 而 無 述 焉 ,老 而 不 死 , 是 為 賊 ! 」 以 杖 叩 其 脛 。 孫、 弟 , 並 去 聲 。 長 , 上 聲 。 叩 , 音 口 。 脛 , 其 定 反 。 原壤 , 孔 子 之 故 人 。 母 死 而 歌 , 蓋 老 氏 之 流 , 自 放 於 禮 法之 外 者 。 夷 , 蹲 踞 也 。 俟 , 待 也 。 言 見 孔 子 來 而 蹲 踞 以待 之 也 。 述 , 猶 稱 也 。 賊 者 , 害 人 之 名 。 以 其 自 幼 至 長, 無 一 善 狀 , 而 久 生 於 世 , 徒 足 以 敗 常 亂 俗 , 則 是 賊 而已 矣 。 脛 , 足 骨 也 。 孔 子 既 責 之 , 而 因 以 所 曳 之 杖 , 微擊 其 脛 , 若 使 勿 蹲 踞 然 。

    闕 黨 童 子 將 命 。 或 問 之 曰 : 「 益 者 與 ? 」 與, 平 聲 。 闕 黨 , 黨 名 。 童 子 , 未 冠 者 之 稱 。 將 命 , 謂 傳賓 主 之 言 。 或 人 疑 此 童 子 學 有 進 益 , 故 孔 子 使 之 傳 命 以寵 異 之 也 。 子 曰 : 「 吾 見 其 居 於 位 也 , 見 其 與 先 生並 行 也 。 非 求 益 者 也 , 欲 速 成 者 也 。 」 禮, 童 子 當 隅 坐 隨 行 。 孔 子 言 吾 見 此 童 子 , 不 循 此 禮 。 非能 求 益 , 但 欲 速 成 爾 。 故 使 之 給 使 令 之 役 , 觀 長 少 之 序, 習 揖 遜 之 容 。 蓋 所 以 抑 而 教 之 , 非 寵 而 異 之 也 。




論 語 集 注 卷 八
      衛 靈 公 第 十 五 凡 四 十 一 章 。
    衛 靈 公 問 陳 於 孔 子 。 孔 子 對 曰 : 「 俎 豆 之 事 , 則 嘗聞 之 矣 ; 軍 旅 之 事 , 未 之 學 也 。 」 明 日 遂 行 。 陳, 去 聲 。 陳 , 謂 軍 師 行 伍 之 列 。 俎 豆 , 禮 器 。 尹 氏 曰 :「 衛 靈 公 , 無 道 之 君 也 , 復 有 志 於 戰 伐 之 事 , 故 答 以 未學 而 去 之 。 」 在 陳 絕 糧 , 從 者 病 , 莫 能 興 。 從, 去 聲 。 孔 子 去 衛 適 陳 。 興 , 起 也 子 路 慍 見 曰 : 「君 子 亦 有 窮 乎 ? 」 子 曰 : 「 君 子 固 窮 , 小 人 窮 斯 濫 矣 。」 見 , 賢 遍 反 。 何 氏 曰 : 「 濫 , 溢 也 。言 君 子 固 有 窮 時 , 不 若 小 人 窮 則 放 溢 為 非 。 」 程 子 曰 :「 固 窮 者 , 固 守 其 窮 。 」 亦 通 。 愚 謂 聖 人 當 行 而 行 , 無所 顧 慮 。 處 困 而 亨 , 無 所 怨 悔 。 於 此 可 見 , 學 者 宜 深 味之 。
    子 曰 : 「 賜 也 , 女 以 予 為 多 學 而 識 之 者 與 ? 」 女, 音 汝 。 識 , 音 志 。 與 , 平 聲 , 下 同 。 子 貢 之 學 , 多 而能 識 矣 。 夫 子 欲 其 知 所 本 也 , 故 問 以 發 之 。 對 曰 :「 然 , 非 與 ? 」 方 信 而 忽 疑 , 蓋 其 積 學功 至 , 而 亦 將 有 得 也 。 曰 : 「 非 也 , 予 一 以 貫 之 。」 說 見 第 四 篇 。 然 彼 以 行 言 , 而 此 以 知言 也 。 謝 氏 曰 : 「 聖 人 之 道 大 矣 , 人 不 能 遍 觀 而 盡 識 ,宜 其 以 為 多 學 而 識 之 也 。 然 聖 人 豈 務 博 者 哉 ? 如 天 之 於眾 形 , 匪 物 物 刻 而 雕 之 也 。 故 曰 : 『 予 一 以 貫 之 。 』 『德 輶 如 毛 , 毛 猶 有 倫 。 上 天 之 載 , 無 聲 無 臭 。 』 至 矣 !」 尹 氏 曰 : 「 孔 子 之 於 曾 子 , 不 待 其 問 而 直 告 之 以 此 ,曾 子 復 深 諭 之 曰 『 唯 』 。 若 子 貢 則 先 發其 疑 而 後 告 之 , 而 子 貢 終 亦 不 能 如 曾 子 之 唯 也 。 二 子 所學 之 淺 深 , 於 此 可 見 。 」 愚 按 : 夫 子 之 於 子 貢 , 屢 有 以發 之 , 而 他 人 不 與 焉 。 則 顏 曾 以 下 諸 子 所 學 之 淺 深 , 又可 見 矣 。

    子 曰 : 「 由 ! 知 德 者 鮮 矣 。 」 鮮, 上 聲 。 由 , 呼 子 路 之 名 而 告 之 也 。 德 , 謂 義 理 之 得 於己 者 。 非 己 有 之 , 不 能 知 其 意 味 之 實 也 。 自 第 一 章 至 此, 疑 皆 一 時 之 言 。 此 章 蓋 為 慍 見 發 也 。

    子 曰 : 「 無 為 而 治 者 , 其 舜 也 與 ? 夫 何 為 哉 , 恭己 正 南 面 而 已 矣 。 」 與 , 平 聲 。 夫 , 音扶 。 無 為 而 治 者 , 聖 人 德 盛 而 民 化 , 不 待 其 有 所 作 為 也。 獨 稱 舜 者 , 紹 堯 之 後 , 而 又 得 人 以 任 眾 職 , 故 尤 不 見其 有 為 之 跡 也 。 恭 己 者 , 聖 人 敬 德 之 容 。 既 無 所 為 , 則人 之 所 見 如 此 而 已 。

    子 張 問 行 。 猶 問 達 之 意 也 。 子曰 : 「 言 忠 信 , 行 篤 敬 , 雖 蠻 貊 之 邦 行 矣 ; 言 不 忠 信 ,行 不 篤 敬 , 雖 州 里 行 乎 哉 ? 行 篤 、 行 不之 行 , 去 聲 。 貊 , 亡 百 反 。 子 張 意 在 得 行 於 外 , 故 夫 子反 於 身 而 言 之 , 猶 答 干 祿 問 達 之 意 也 。 篤 , 厚 也 。 蠻 ,南 蠻 。 貊 , 北 狄 。 二 千 五 百 家 為 州 。 立 , 則 見 其 參於 前 也 ; 在 輿 , 則 見 其 倚 於 衡 也 。 夫 然 後 行 。 」 參, 七 南 反 。 夫 , 音 扶 。 其 者 , 指 忠 信 篤 敬 而 言 。 參 , 讀如 毋 往 參 焉 之 參 , 言 與 我 相 參 也 。 衡 , 軛 也 。 言 其 於 忠信 篤 敬 念 念 不 忘 , 隨 其 所 在 , 常 若 有 見 , 雖 欲 頃 刻 離 之而 不 可 得 。 然 後 一 言 一 行 , 自 然 不 離 於 忠 信 篤 敬 , 而 蠻貊 可 行 也 。 子 張 書 諸 紳 。 紳 , 大帶 之 垂 者 。 書 之 , 欲 其 不 忘 也 。 程 子 曰 : 「 學 要 鞭 辟 近裏 , 著 己 而 已 。 博 學 而 篤 志 , 切 問 而 近 思 ; 言 忠 信 , 行篤 敬 ; 立 則 見 其 參 於 前 , 在 輿 則 見 其 倚 於 衡 ; 只 此 是 學。 質 美 者 明 得 盡 , 查 滓 便 渾 化 , 卻 與 天 地 同 體 。 其 次 惟莊 敬 以 持 養 之 , 及 其 至 則 一 也 。 」

    子 曰 : 「 直 哉 史 魚 ! 邦 有 道 , 如 矢 ; 邦 無 道 , 如矢 。 」 史 , 官 名 。 魚 , 衛 大 夫 , 名 J 。如 矢 , 言 直 也 。 史 魚 自 以 不 能 進賢 退 不 肖 , 既 死 猶 以 尸 諫 , 故 夫 子 稱 其 直 。 事 見 家 語 。 君 子 哉 蘧 伯 玉 ! 邦 有 道 , 則 仕 ; 邦 無 道 , 則 可 卷 而懷 之 。 」 伯 玉 出 處 , 合 於 聖 人 之 道 , 故曰 君 子 。 卷 , 收 也 。 懷 , 藏 也 。 如 於 孫 林 父 甯 殖 放 弒 之謀 , 不 對 而 出 , 亦 其 事 也 。 楊 氏 曰 : 「 史 魚 之 直 , 未 盡君 子 之 道 。 若 蘧 伯 玉 , 然 後 可 免 於 亂 世 。 若 史 魚 之 如 矢, 則 雖 欲 卷 而 懷 之 , 有 不 可 得 也 。 」

    子 曰 : 「 可 與 言 而 不 與 之 言 , 失 人 ; 不 可 與 言 而與 之 言 , 失 言 。 知 者 不 失 人 , 亦 不 失 言 。 」 知, 去 聲 。

    子 曰 : 「 志 士 仁 人 , 無 求 生 以 害 仁 , 有 殺 身 以 成仁 。 」 志 士 , 有 志 之 士 。 仁 人 , 則 成 德之 人 也 。 理 當 死 而 求 生 , 則 於 其 心 有 不 安 矣 , 是 害 其 心之 德 也 。 當 死 而 死 , 則 心 安 而 德 全 矣 。 程 子 曰 : 「 實 理得 之 於 心 自 別 。 實 理 者 , 實 見 得 是 , 實 見 得 非 也 。 古 人有 捐 軀 隕 命 者 , 若 不 實 見 得 , 惡 能 如 此 ? 須 是 實 見 得 生不 重 於 義 , 生 不 安 於 死 也 。 故 有 殺 身 以 成 仁 者 , 只 是 成就 一 箇 是 而 已 。 」

    子 貢 問 為 仁 。 子 曰 : 「 工 欲 善 其 事 , 必 先 利 其 器。 居 是 邦 也 , 事 其 大 夫 之 賢 者 , 友 其 士 之 仁 者 。 」 賢以 事 言 , 仁 以 德 言 。 夫 子 嘗 謂 子 貢 悅 不 若 己 者 , 故 以 是告 之 。 欲 其 有 所 嚴 憚 切 磋 以 成 其 德 也 。 程 子 曰 : 「 子 貢問 為 仁 , 非 問 仁 也 , 故 孔 子 告 之 以 為 仁 之 資 而 已 。 」

    顏 淵 問 為 邦 。 顏 子 王 佐 之 才 , 故問 治 天 下 之 道 。 曰 為 邦 者 , 謙 辭 。 子 曰 : 「 行 夏 之時 , 夏 時 , 謂 以 斗 柄 初 昏 建 寅 之 月 為 歲首 也 。 天 開 於 子 , 地 闢 於 丑 , 人 生 於 寅 , 故 斗 柄 建 此 三辰 之 月 , 皆 可 以 為 歲 首 。 而 三 代 迭 用 之 , 夏 以 寅 為 人 正, 商 以 丑 為 地 正 , 周 以 子 為 天 正 也 。 然 時 以 作 事 , 則 歲月 自 當 以 人 為 紀 。 故 孔 子 嘗 曰 , 「 吾 得 夏 時 焉 」 而 說 者以 為 謂 夏 小 正 之 屬 。 蓋 取 其 時 之正 與 其 令 之 善 , 而 於 此 又 以 告 顏 子 也 。 乘 殷 之 輅 , 輅 , 音 路 , 亦 作 路 。 商 輅 , 木 輅 也 。 輅者 , 大 車 之 名 。 古 者 以 木 為 車 而 已 , 至 商 而 有 輅 之 名 ,蓋 始 異 其 制 也 。 周 人 飾 以 金 玉 , 則 過 侈 而 易 敗 , 不 若 商輅 之 樸 素 渾 堅 而 等 威 已 辨 , 為 質 而 得 其 中 也 。 服 周之 冕 , 周 冕 有 五 , 祭 服 之 冠 也 。 冠 上 有覆 , 前 後 有 旒 。 黃 帝 以 來 , 蓋 已 有 之 , 而 制 度 儀 等 , 至周 始 備 。 然 其 為 物 小 , 而 加 於 眾 體 之 上 , 故 雖 華 而 不 為靡 , 雖 費 而 不 及 奢 。 夫 子 取 之 , 蓋 亦 以 為 文 而 得 其 中 也。 樂 則 韶 舞 。 取 其 盡 善 盡 美 。 放鄭 聲 , 遠 佞 人 。 鄭 聲 淫 , 佞 人 殆 。 」 遠, 去 聲 。 放 , 謂 禁 絕 之 。 鄭 聲 , 鄭 國 之 音 。 佞 人 , 卑 諂辯 給 之 人 。 殆 , 危 也 。 程 子 曰 : 「 問 政 多 矣 , 惟 顏 淵 告之 以 此 。 蓋 三 代 之 制 , 皆 因 時 損 益 , 及 其 久 也 , 不 能 無弊 。 周 衰 , 聖 人 不 作 , 故 孔 子 斟 酌 先 王 之 禮 , 立 萬 世 常行 之 道 , 發 此 以 為 之 兆 爾 。 由 是 求 之 , 則 餘 皆 可 考 也 。」 張 子 曰 : 「 禮 樂 , 治 之 法 也 。 放 鄭 聲 , 遠 佞 人 , 法 外意 也 。 一 日 不 謹 , 則 法 壞 矣 。 虞 夏 君 臣 更 相 飭 戒 , 意 蓋如 此 。 」 又 曰 「 法 立 而 能 守 , 則 德 可 久 , 業 可 大 。 鄭 聲佞 人 , 能 使 人 喪 其 所 守 , 故 放 遠 之 。 」 尹 氏 曰 : 「 此 所謂 百 王 不 易 之 大 法 。 孔 子 之 作 春 秋 , 蓋 此 意 也 。 孔 顏 雖不 得 行 之 於 時 , 然 其 為 治 之 法 , 可 得 而 見 矣 。 」

    子 曰 : 「 人 無 遠 慮 , 必 有 近 憂 。 」 蘇氏 曰 : 「 人 之 所 履 者 , 容 足 之 外 , 皆 為 無 用 之 地 , 而 不可 廢 也 。 故 慮 不 在 千 里 之 外 , 則 患 在 几 席 之 下 矣 。 」

    子 曰 : 「 已 矣 乎 ! 吾 未 見 好 德 如 好 色 者 也 。 」 好, 去 聲 。 已 矣 乎 , 歎 其 終 不 得 而 見 也 。

    子 曰 : 「 臧 文 仲 其 竊 位 者 與 ? 知 柳 下 惠 之 賢 , 而不 與 立 也 。 」 者 與 之 與 , 平 聲 。 竊 位 ,言 不 稱 其 位 而 有 愧 於 心 , 如 盜 得 而 陰 據 之 也 。 柳 下 惠 ,魯 大 夫 展 獲 , 字 禽 , 食 邑 柳 下 , 謚 曰 惠 。 與 立 , 謂 與 之並 立 於 朝 。 范 氏 曰 : 「 臧 文 仲 為 政 於 魯 , 若 不 知 賢 , 是不 明 也 ; 知 而 不 舉 , 是 蔽 賢 也 。 不 明 之 罪 小 , 蔽 賢 之 罪大 。 故 孔 子 以 為 不 仁 , 又 以 為 竊 位 。 」

    子 曰 : 「 躬 自 厚 而 薄 責 於 人 , 則 遠 怨 矣 。 」 遠, 去 聲 。 責 己 厚 , 故 身 益 修 ; 責 人 薄 , 故 人 易 從 。 所 以人 不 得 而 怨 之 。

    子 曰 : 「 不 曰 『 如 之 何 如 之 何 』 者 , 吾 末 如 之 何也 已 矣 。 」 如 之 何 如 之 何 者 , 熟 思 而 審處 之 辭 也 。 不 如 是 而 妄 行 , 雖 聖 人 亦 無 如 之 何 矣 。

    子 曰 : 「 群 居 終 日 , 言 不 及 義 , 好 行 小 慧 , 難 矣哉 ! 」 好 , 去 聲 。 小 慧 , 私 智 也 。 言 不及 義 , 則 放 辟 邪 侈 之 心 滋 。 好 行 小 慧 , 則 行 險 僥 倖 之 機熟 。 難 矣 哉 者 , 言 其 無 以 入 德 , 而 將 有 患 害 也 。

    子 曰 : 「 君 子 義 以 為 質 , 禮 以 行 之 , 孫 以 出 之 ,信 以 成 之 。 君 子 哉 ! 」 孫 , 去 聲 。 義 者制 事 之 本 , 故 以 為 質 榦 。 而 行 之 必 有 節 文 , 出 之 必 以 退遜 , 成 之 必 在 誠 實 , 乃 君 子 之 道 也 。 程 子 曰 : 「 義 以 為質 , 如 質 榦 然 。 禮 行 此 , 孫 出 此 , 信 成 此 。 此 四 句 只 是一 事 , 以 義 為 本 。 」 又 曰 : 「 『 敬 以 直 內 , 則 義 以 方 外。 』 『 義 以 為 質 , 則 禮 以 行 之 , 孫 以 出 之 , 信 以 成 之 。』 」

    子 曰 : 「 君 子 病 無 能 焉 , 不 病 人 之 不 己 知 也 。 」

    子 曰 : 「 君 子 疾 沒 世 而 名 不 稱 焉 。 」 范氏 曰 : 「 君 子 學 以 為 己 , 不 求 人 知 。 然 沒 世 而 名 不 稱 焉, 則 無 為 善 之 實 可 知 矣 。 」

    子 曰 : 「 君 子 求 諸 己 , 小 人 求 諸 人 。 」 謝氏 曰 : 「 君 子 無 不 反 求 諸 己 , 小 人 反 是 。 此 君 子 小 人 所以 分 也 。 」 楊 氏 曰 : 「 君 子 雖 不 病 人 之 不 己 知 , 然 亦 疾沒 世 而 名 不 稱 也 。 雖 疾 沒 世 而 名 不 稱 , 然 所 以 求 者 , 亦反 諸 己 而 已 。 小 人 求 諸 人 , 故 違道 干 譽 , 無 所 不 至 。 三 者 文 不 相 蒙 , 而 義 實 相 足 , 亦 記言 者 之 意 。 」

    子 曰 : 「 君 子 矜 而 不 爭 , 群 而 不 黨 。 」 莊以 持 己 曰 矜 。 然 無 乖 戾 之 心 , 故 不 爭 。 和 以 處 眾 曰 群 。然 無 阿 比 之 意 , 故 不 黨 。

    子 曰 : 「 君 子 不 以 言 舉 人 , 不 以 人 廢 言 。 」

    子 貢 問 曰 : 「 有 一 言 而 可 以 終 身 行 之 者 乎 ? 」 子曰 : 「 其 恕 乎 !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於 人 。 」 推己 及 物 , 其 施 不 窮 , 故 可 以 終 身 行 之 。 尹 氏 曰 : 「 學 貴於 知 要 。 子 貢 之 問 , 可 謂 知 要 矣 。 孔 子 告 以 求 仁 之 方 也。 推 而 極 之 , 雖 聖 人 之 無 我 , 不 出 乎 此 。 終 身 行 之 , 不亦 宜 乎 ? 」

    子 曰 : 「 吾 之 於 人 也 , 誰 毀 誰 譽 ? 如 有 所 譽 者 ,其 有 所 試 矣 。 譽 , 平 聲 。 毀 者 , 稱 人 之惡 而 損 其 真 。 譽 者 , 揚 人 之 善 而 過 其 實 。 夫 子 無 是 也 。然 或 有 所 譽 者 , 則 必 嘗 有 以 試 之 , 而 知 其 將 然 矣 。 聖 人善 善 之 速 , 而 無 所 苟 如 此 。 若 其 惡 惡 , 則 已 緩 矣 。 是 以雖 有 以 前 知 其 惡 , 而 終 無 所 毀 也 。 斯 民 也 , 三 代 之所 以 直 道 而 行 也 。 」 斯 民 者 , 今 此 之 人也 。 三 代 , 夏 、 商 、 周 也 。 直 道 , 無 私 曲 也 。 言 吾 之 所以 無 所 毀 譽 者 , 蓋 以 此 民 , 即 三 代 之 時 所 以 善 其 善 、 惡其 惡 而 無 所 私 曲 之 民 。 故 我 今 亦 不 得 而 枉 其 是 非 之 實 也。 尹 氏 曰 : 「 孔 子 之 於 人 也 , 豈 有 意 於 毀 譽 之 哉 ? 其 所以 譽 之 者 , 蓋 試 而 知 其 美 故 也 。 斯 民 也 , 三 代 所 以 直 道而 行 , 豈 得 容 私 於 其 閒 哉 ?

    子 曰 : 「 吾 猶 及 史 之 闕 文 也 , 有 馬 者 借 人 乘 之 。今 亡 矣 夫 ! 」 夫 , 音 扶 。 楊 氏 曰 : 「 史闕 文 、 馬 借 人 , 此 二 事 孔 子 猶 及 見 之 。 今 亡 矣 夫 , 悼 時之 益 偷 也 。 」 愚 謂 此 必 有 為 而 言 。 蓋 雖 細 故 , 而 時 變 之大 者 可 知 矣 。 胡 氏 曰 : 「 此 章 義 疑 , 不 可 強 解 。 」

    子 曰 : 「 巧 言 亂 德 , 小 不 忍 則 亂 大 謀 。 」 巧言 , 變 亂 是 非 , 聽 之 使 人 喪 其 所 守 。 小 不 忍 , 如 婦 人 之仁 、 匹 夫 之 勇 皆 是 。

    子 曰 : 「 眾 惡 之 , 必 察 焉 ; 眾 好 之 , 必 察 焉 。 」 好 、 惡 , 並 去 聲 。 楊 氏 曰 : 「 惟 仁 者 能好 惡 人 。 眾 好 惡 之 而 不 察 , 則 或 蔽 於 私 矣 。 」

    子 曰 : 「 人 能 弘 道 , 非 道 弘 人 。 」 弘, 廓 而 大 之 也 。 人 外 無 道 , 道 外 無 人 。 然 人 心 有 覺 , 而道 體 無 為 ; 故 人 能 大 其 道 , 道 不 能 大 其 人 也 。 張 子 曰 :「 心 能 盡 性 , 人 能 弘 道 也 ; 性 不 知 檢 其 心 , 非 道 弘 人 也。 」

    子 曰 : 「 過 而 不 改 , 是 謂 過 矣 。 」 過而 能 改 , 則 復 於 無 過 。 惟 不 改 則 其 過 遂 成 , 而 將 不 及 改矣 。

    子 曰 : 「 吾 嘗 終 日 不 食 , 終 夜 不 寢 , 以 思 , 句。 無 益 , 句 。 不 如 學 也 。 」 此 為 思 而 不 學 者 言 之 。 蓋 勞 心 以 必 求 ,不 如 遜 志 而 自 得 也 。 李 氏 曰 : 「 夫 子 非 思 而 不 學 者 , 特垂 語 以 教 人 爾 。 」

    子 曰 : 「 君 子 謀 道 不 謀 食 。 耕 也 , 餒 在 其 中 矣 ;學 也 , 祿 在 其 中 矣 。 君 子 憂 道 不 憂 貧 。 」 餒, 奴 罪 反 。 耕 所 以 謀 食 , 而 未 必 得 食 。 學 所 以 謀 道 , 而祿 在 其 中 。 然 其 學 也 , 憂 不 得 乎 道 而 已 ; 非 為 憂 貧 之 故, 而 欲 為 是 以 得 祿 也 。 尹 氏 曰 : 「 君 子 治 其 本 而 不 卹 其末 , 豈 以 在 外 者 為 憂 樂 哉 ? 」

    子 曰 : 「 知 及 之 , 仁 不 能 守 之 ; 雖 得 之 , 必 失 之。 知 , 去 聲 。 知 足 以 知 此 理 , 而 私 欲 間之 , 則 無 以 有 之 於 身 矣 。 知 及 之 , 仁 能 守 之 。 不 莊以 W 之 , 則 民 不 敬 。 W , 臨 也 。 謂 臨 民也 。 知 此 理 而 無 私 欲 以 間 之 , 則 所 知 者 在 我 而 不 失 矣 。然 猶 有 不 莊 者 , 蓋 氣 習 之 偏 , 或 有 厚 於 內 而 不 嚴 於 外 者, 是 以 民 不 見 其 可 畏 而 慢 易 之 。 下 句 放 此 。 知 及 之, 仁 能 守 之 , 莊 以 W 之 。 動 之 不 以 禮 , 未 善 也 。 」 動之 , 動 民 也 。 猶 曰 鼓 舞 而 作 興 之 云 爾 。 禮 , 謂義 理 之 節 文 。 愚 謂 學 至 於 仁 , 則 善 有 諸 己 而 大 本 立 矣 。W 之 不 莊 , 動 之 不 以 禮 , 乃 其 氣 稟 學 問 之 小 疵 , 然 亦 非盡 善 之 道 也 。 故 夫 子 歷 言 之 , 使 知 德 愈 全 則 責 愈 備 , 不可 以 為 小 節 而 忽 之 也 。

    子 曰 : 「 君 子 不 可 小 知 , 而 可 大 受 也 ; 小 人 不 可大 受 , 而 可 小 知 也 。 」 此 言 觀 人 之 法 。知 , 我 知 之 也 。 受 , 彼 所 受 也 。 蓋 君 子 於 細 事 未 必 可 觀, 而 材 德 足 以 任 重 ; 小 人 雖 器 量 淺 狹 , 而 未 必 無 一 長 可取 。

    子 曰 : 「 民 之 於 仁 也 , 甚 於 水 火 。 水 火 , 吾 見 蹈而 死 者 矣 , 未 見 蹈 仁 而 死 者 也 。 」 民 之於 水 火 , 所 賴 以 生 , 不 可 一 日 無 。 其 於 仁 也 亦 然 。 但 水火 外 物 , 而 仁 在 己 。 無 水 火 , 不 過 害 人 之 身 , 而 不 仁 則失 其 心 。 是 仁 有 甚 於 水 火 , 而 尤 不 可 以 一 日 無 也 。 況 水火 或 有 時 而 殺 人 , 仁 則 未 嘗 殺 人 , 亦 何 憚 而 不 為 哉 ? 李氏 曰 : 「 此 夫 子 勉 人 為 仁 之 語 。 」 下 章 放 此 。

    子 曰 : 「 當 仁 不 讓 於 師 。 」 當 仁, 以 仁 為 己 任 也 。 雖 師 亦 無 所 遜 , 言 當 勇 往 而 必 為 也 。蓋 仁 者 , 人 所 自 有 而 自 為 之 , 非 有 爭 也 , 何 遜 之 有 ? 程子 曰 : 「 為 仁 在 己 , 無 所 與 遜 。 若 善 名 為 〔 一 〕 外 , 則不 可 不 遜 。 」

〔 一 〕 「 為 」 , 清 仿 宋 大 字 本 作 「 在」 。

    子 曰 : 「 君 子 貞 而 不 諒 。 」 貞 ,正 而 固 也 。 諒 , 則 不 擇 是 非 而 必 於 信 。

    子 曰 : 「 事 君 , 敬 其 事 而 後 其 食 。 」 後, 與 後 獲 之 後 同 。 食 , 祿 也 。 君 子 之 仕 也 , 有 官 守 者 修其 職 , 有 言 責 者 盡 其 忠 。 皆 以 敬 吾 之 事 而 已 , 不 可 先 有求 祿 之 心 也 。

    子 曰 : 「 有 教 無 類 。 」 人 性 皆 善, 而 其 類 有 善 惡 之 殊 者 , 氣 習 之 染 也 。 故 君 子 有 教 , 則人 皆 可 以 復 於 善 , 而 不 當 復 論 其 類 之 惡 矣 。

    子 曰 : 「 道 不 同 , 不 相 為 謀 。 」 為, 去 聲 。 不 同 , 如 善 惡 邪 正 之 異 。

    子 曰 : 「 辭 達 而 已 矣 。 」 辭 , 取達 意 而 止 , 不 以 富 麗 為 工 。

    師 冕 見 , 及 階 , 子 曰 : 「 階 也 。 」 及 席 , 子 曰 :「 席 也 。 」 皆 坐 , 子 告 之 曰 : 「 某 在 斯 , 某 在 斯 。 」 見, 賢 遍 反 。 師 , 樂 師 , 瞽 者 。 冕 , 名 。 再 言 某 在 斯 , 歷舉 在 坐 之 人 以 詔 之 。

    師 冕 出 。 子 張 問 曰 : 「 與 師 言 之 道 與 ? 」 與, 平 聲 。 聖 門 學 者 , 於 夫 子 之 一 言 一 動 , 無 不 存 心 省 察如 此 。 子 曰 : 「 然 。 固 相 師 之 道 也 。 」 相, 去 聲 。 相 , 助 也 。 古 者 瞽 必 有 相 , 其 道 如 此 。 蓋 聖 人於 此 , 非 作 意 而 為 之 , 但 盡 其 道 而 已 。 尹 氏 曰 : 「 聖 人處 己 為 人 , 其 心 一 致 , 無 不 盡 其 誠 故 也 。 有 志 於 學 者 ,求 聖 人 之 心 , 於 斯 亦 可 見 矣 。 」 范 氏 曰 : 「 聖 人 不 侮 鰥寡 , 不 虐 無 告 , 可 見 於 此 。 推 之 天 下 , 無 一 物 不 得 其 所矣 。 」

      季 氏 第 十 六 洪 氏 曰 : 「 此 篇 或 以為 齊 論 。 」 凡 十 四 章 。
    季 氏 將 伐 顓 臾 。 顓 , 音 專 。 臾 , 音俞 。 顓 臾 , 國 名 。 魯 附 庸 也 。 冉 有 、 季 路 見 於 孔 子曰 : 「 季 氏 將 有 事 於 顓 臾 。 」 見 , 賢 遍反 。 按 左 傳 史 記 , 二 子 仕 季 氏 不 同 時 。 此 云 爾 者 , 疑 子路 嘗 從 孔 子 自 衛 反 魯 , 再 仕 季 氏 , 不 久 而 復 之 衛 也 。 孔子 曰 : 「 求 ! 無 乃 爾 是 過 與 ? 與 , 平 聲。 冉 求 為 季 氏 聚 斂 , 尤 用 事 。 故 夫 子 獨 責 之 。 夫 顓臾 , 昔 者 先 王 以 為 東 蒙 主 , 且 在 邦 域 之 中 矣 , 是 社 稷 之臣 也 。 何 以 伐 為 ? 」 夫 , 音 扶 。 東 蒙 ,山 名 。 先 王 封 顓 臾 於 此 山 之 下 , 使 主 其 祭 , 在 魯 地 七 百里 之 中 。 社 稷 , 猶 云 公 家 。 是 時 四 分 魯 國 , 季 氏 取 其 二, 孟 孫 叔 孫 各 有 其 一 。 獨 附 庸 之 國 尚 為 公 臣 , 季 氏 又 欲取 以 自 益 。 故 孔 子 言 顓 臾 乃 先 王 封 國 , 則 不 可 伐 ; 在 邦域 之 中 , 則 不 必 伐 ; 是 社 稷 之 臣, 則 非 季 氏 所 當 伐 也 。 此 事 理 之 至 當 , 不 易 之 定 體 , 而一 言 盡 其 曲 折 如 此 , 非 聖 人 不 能 也 。 冉 有 曰 : 「 夫子 欲 之 , 吾 二 臣 者 皆 不 欲 也 。 」 夫 子 ,指 季 孫 。 冉 有 實 與 謀 , 以 孔 子 非 之 , 故 歸 咎 於 季 氏 。 孔子 曰 : 「 求 ! 周 任 有 言 曰 : 『 陳 力 就 列 , 不 能 者 止 。 』危 而 不 持 , 顛 而 不 扶 , 則 將 焉 用 彼 相 矣 ? 任, 平 聲 。 焉 , 於 虔 反 。 相 , 去 聲 , 下 同 。 周 任 , 古 之 良史 。 陳 , 布 也 。 列 , 位 也 。 相 , 瞽 者 之 相 也 。 言 二 子 不欲 則 當 諫 , 諫 而 不 聽 , 則 當 去 也 。 且 爾 言 過 矣 。 虎兕 出 於 柙 , 龜 玉 毀 於 櫝 中 , 是 誰 之 過 與 ? 」 兕, 徐 履 反 。 柙 , 戶 甲 反 。 櫝 , 音 獨 。 與 , 平 聲 。 兕 , 野牛 也 。 柙 , 檻 也 。 櫝 , 匱 也 。 言 在 柙 而 逸 , 在 櫝 而 毀 ,典 守 者 不 得 辭 其 過 。 明 二 子 居 其 位 而 不 去 , 則 季 氏 之 惡, 己 不 得 不 任 其 責 也 。 冉 有 曰 : 「 今 夫 顓 臾 , 固 而近 於 費 。 今 不 取 , 後 世 必 為 子 孫 憂 。 」 夫, 音 扶 。 固 , 謂 城 郭 完 固 。 費 , 季 氏 之 私 邑 。 此 則 冉 求之 飾 辭 , 然 亦 可 見 其 實 與 季 氏 之 謀 矣 。 孔 子 曰 : 「求 ! 君 子 疾 夫 舍 曰 欲 之 , 而 必 為 之 辭 。 夫, 音 扶 。 舍 , 上 聲 。 欲 之 , 謂 貪 其 利 。 丘 也 聞 有 國有 家 者 , 不 患 寡 而 患 不 均 , 不 患 貧 而 患 不 安 。 蓋 均 無 貧, 和 無 寡 , 安 無 傾 。 寡 , 謂 民 少 。 貧 ,謂 財 乏 。 均 , 謂 各 得 其 分 。 安 , 謂 上 下 相 安 。 季 氏 之 欲取 顓 臾 , 患 寡 與 貧 耳 。 然 是 時 季 氏 據 國 , 而 魯 公 無 民 ,則 不 均 矣 。 君 弱 臣 強 , 互 生 嫌 隙 , 則 不 安 矣 。 均 則 不 患於 貧 而 和 , 和 則 不 患 於 寡 而 安 , 安 則 不 相 疑 忌 , 而 無 傾覆 之 患 。 夫 如 是 , 故 遠 人 不 服 , 則 修 文 德 以 來 之 。既 來 之 , 則 安 之 。 夫 , 音 扶 。 內 治 修 ,然 後 遠 人 服 。 有 不 服 , 則 修 德 以 來 之 , 亦 不 當 勤 兵 於 遠。 今 由 與 求 也 , 相 夫 子 , 遠 人 不 服 而 不 能 來 也 ; 邦分 崩 離 析 而 不 能 守 也 。 子 路 雖 不 與 謀 ,而 素 不 能 輔 之 以 義 , 亦 不 得 為 無 罪 , 故 并 責 之 。 遠 人 ,謂 顓 臾 。 分 崩 離 析 , 謂 四 分 公 室 , 家 臣 屢 叛 。 而 謀動 干 戈 於 邦 內 。 吾 恐 季 孫 之 憂 , 不 在 顓 臾 , 而 在 蕭 牆 之內 也 。 」 干 , 楯 也 。 戈 , 戟 也 。 蕭 牆 ,屏 也 。 言 不 均 不 和 , 內 變 將 作 。 其 後 哀 公 果 欲以 越 伐 魯 而 去 季 氏 。 謝 氏 曰 : 「 當 是 時 , 三 家 強 , 公 室弱 , 冉 求 又 欲 伐 顓 臾 以 附 益 之 。 夫 子 所 以 深 罪 之 , 為 其瘠 魯 以 肥 三 家 也 。 」 洪 氏 曰 : 「 二 子 仕 於 季 氏 , 凡 季 氏所 欲 為 , 必 以 告 於 夫 子 。 則 因 夫 子 之 言 而 救 止 者 , 宜 亦多 矣 。 伐 顓 臾 之 事 , 不 見 於 經 傳 , 其 以 夫 子 之 言 而 止 也與 ? 」
    孔 子 曰 : 「 天 下 有 道 , 則 禮 樂 征 伐 自 天 子 出 ; 天下 無 道 , 則 禮 樂 征 伐 自 諸 侯 出 。 自 諸 侯 出 , 蓋 十 世 希 不失 矣 ; 自 大 夫 出 , 五 世 希 不 失 矣 ; 陪 臣 執 國 命 , 三 世 希不 失 矣 。 先 王 之 制 , 諸 侯 不 得 變 禮 樂 ,專 征 伐 。 陪 臣 , 家 臣 也 。 逆 理 愈 甚 , 則 其 失 之 愈 速 。 大約 世 數 , 不 過 如 此 。 天 下 有 道 , 則 政 不 在 大 夫 。 言不 得 專 政 。 天 下 有 道 , 則 庶 人 不 議 。 」 上無 失 政 , 則 下 無 私 議 。 非 箝 其 口 使 不 敢 言 也 。 此 章 通 論天 下 之 勢 。

    孔 子 曰 : 「 祿 之 去 公 室 , 五 世 矣 ; 政 逮 於 大 夫 ,四 世 矣 ; 故 夫 三 桓 之 子 孫 , 微 矣 。 」 夫, 音 扶 。 魯 自 文 公 薨 , 公 子 遂 殺 子 赤 , 立 宣 公 , 而 君 失其 政 。 歷 成 、 襄 、 昭 、 定 , 凡 五 公 。 逮 , 及 也 。 自 季 武子 始 專 國 政 , 歷 悼 、 平 、 桓 子 , 凡 四 世 , 而 為 家 臣 陽 虎所 執 。 三 桓 , 三 家 , 皆 桓 公 之 後 。 此 以 前 章 之 說 推 之 ,而 知 其 當 然 也 。 此 章 專 論 魯 事 , 疑 與 前 章 皆 定 公 時 語 。蘇 氏 曰 : 「 禮 樂 征 伐 自 諸 侯 出 , 宜 諸 侯 之 強 也 , 而 魯 以失 政 。 政 逮 於 大 夫 , 宜 大 夫 之 強 也 , 而 三 桓 以 微 。 何 也? 強 生 於 安 , 安 生 於 上 下 之 分 定 。 今 諸 侯 大 夫 皆 陵 其 上, 則 無 以 令 其 下 矣 。 故 皆 不 久 而 失 之 也 。 」

    孔 子 曰 : 「 益 者 三 友 , 損 者 三 友 。 友 直 , 友 諒 ,友 多 聞 , 益 矣 。 友 便 辟 , 友 善 柔 , 友 便 佞 , 損 矣 。 」 便, 平 聲 。 辟 , 婢 亦 反 。 友 直 , 則 聞 其 過 。 友 諒 , 則 進 於誠 。 友 多 聞 , 則 進 於 明 。 便 , 習 熟 也 。 便 辟 , 謂 習 於 威儀 而 不 直 。 善 柔 , 謂 工 於 媚 悅 而 不 諒 。 便 佞 , 謂 習 於 口語 , 而 無 聞 見 之 實 。 三 者 損 益 , 正 相 反 也 。 尹 氏 曰 : 「自 天 子 至 於 庶 人 , 未 有 不 須 友 以 成 者 。 而 其 損 益 有 如 是者 , 可 不 謹 哉 ? 」

    孔 子 曰 : 「 益 者 三 樂 , 損 者 三 樂 。 樂 節 禮 樂 , 樂道 人 之 善 , 樂 多 賢 友 , 益 矣 。 樂 驕 樂 , 樂 佚 遊 , 樂 宴 樂, 損 矣 。 」 樂 , 五 教 反 。 禮 樂 之 樂 , 音岳 。 驕 樂 宴 樂 之 樂 , 音 洛 。 節 , 謂 辨 其 制 度 聲 容 之 節 。驕 樂 , 則 侈 肆 而 不 知 節 。 佚 遊 , 則 惰 慢 而 惡 聞 善 。 宴 樂, 則 淫 溺 而 狎 小 人 。 三 者 損 益 , 亦 相 反 也 。 尹 氏 曰 : 「君 子 之 於 好 樂 , 可 不 謹 哉 ? 」

    孔 子 曰 : 「 侍 於 君 子 有 三 愆 : 言 未 及 之 而 言 謂 之躁 , 言 及 之 而 不 言 謂 之 隱 , 未 見 顏 色 而 言 謂 之 瞽 。 」 君子 , 有 德 位 之 通 稱 。 愆 , 過 也 。 瞽 , 無 目 , 不 能 察 言 觀色 。 尹 氏 曰 : 「 時 然 後 言 , 則 無 三 者 之 過 矣 。 」

    孔 子 曰 : 「 君 子 有 三 戒 : 少 之 時 , 血 氣 未 定 , 戒之 在 色 ; 及 其 壯 也 , 血 氣 方 剛 , 戒 之 在 鬥 ; 及 其 老 也 ,血 氣 既 衰 , 戒 之 在 得 。 」 血 氣 , 形 之 所待 以 生 者 , 血 陰 而 氣 陽 也 。 得 , 貪 得 也 。 隨 時 知 戒 , 以理 勝 之 , 則 不 為 血 氣 所 使 也 。 范 氏 曰 : 「 聖 人 同 於 人 者血 氣 也 , 異 於 人 者 志 氣 也 。 血 氣 有 時 而 衰 , 志 氣 則 無 時而 衰 也 。 少 未 定 、 壯 而 剛 、 老 而 衰 者 , 血 氣 也 。 戒 於 色、 戒 於 鬥 、 戒 於 得 者 , 志 氣 也 。 君 子 養 其 志 氣 , 故 不 為血 氣 所 動 , 是 以 年 彌 高 而 德 彌 邵 也 。 」

    孔 子 曰 : 「 君 子 有 三 畏 : 畏 天 命 , 畏 大 人 , 畏 聖人 之 言 。 畏 者 , 嚴 憚 之 意 也 。 天 命 者 ,天 所 賦 之 正 理 也 。 知 其 可 畏 , 則 其 戒 謹 恐 懼 , 自 有 不 能已 者 。 而 付 畀 之 重 , 可 以 不 失 矣 。 大 人 聖 言 , 皆 天 命 所當 畏 。 知 畏 天 命 , 則 不 得 不 畏 之 矣 。 小 人 不 知 天 命而 不 畏 也 , 狎 大 人 , 侮 聖 人 之 言 。 」 侮, 戲 玩 也 。 不 知 天 命 , 故 不 識 義 理 , 而 無 所 忌 憚 如 此 。 ○ 尹 氏 曰 : 「 三 畏 者 , 修 己 之 誠 當 然 也 。 小 人 不 務 修 身誠 己 , 則 何 畏 之 有 ? 」

    孔 子 曰 : 「 生 而 知 之 者 , 上 也 ; 學 而 知 之 者 , 次也 ; 困 而 學 之 , 又 其 次 也 ; 困 而 不 學 , 民 斯 為 下 矣 。 」 困 , 謂 有 所 不 通 。 言 人 之 氣 質 不 同 , 大約 有 此 四 等 。 楊 氏 曰 : 「 生 知 學 知 以 至 困 學 , 雖 其 質 不同 , 然 及 其 知 之 一 也 。 故 君 子 惟 學 之 為 貴 。 困 而 不 學 ,然 後 為 下 。 」

    孔 子 曰 : 「 君 子 有 九 思 : 視 思 明 , 聽 思 聰 , 色 思溫 , 貌 思 恭 , 言 思 忠 , 事 思 敬 , 疑 思 問 , 忿 思 難 , 見 得思 義 。 」 難 , 去 聲 。 視 無 所 蔽 , 則 明 無不 見 。 聽 無 所 壅 , 則 聰 無 不 聞 。 色 , 見 於 面 者 。 貌 , 舉身 而 言 。 思 問 , 則 疑 不 蓄 。 思 難 , 則 忿 必 懲 。 思 義 , 則得 不 苟 。 程 子 曰 : 「 九 思 各 專 其 一 。 」 謝 氏 曰 : 「 未 至於 從 容 中 道 , 無 時 而 不 自 省 察 也 。 雖 有 不 存 焉 者 寡 矣 ,此 之 謂 思 誠 。 」

    孔 子 曰 : 「 見 善 如 不 及 , 見 不 善 如 探 湯 。 吾 見 其人 矣 , 吾 聞 其 語 矣 。 探 , 吐 南 反 。 真 知善 惡 而 誠 好 惡 之 , 顏 、 曾 、 閔 、 冉 之 徒 , 蓋 能 之 矣 。 語, 蓋 古 語 也 。 隱 居 以 求 其 志 , 行 義 以 達 其 道 。 吾 聞其 語 矣 , 未 見 其 人 也 。 」 求 其 志 , 守 其所 達 之 道 也 。 達 其 道 , 行 其 所 求 之 志 也 。 蓋 惟 伊 尹 、 太公 之 流 , 可 以 當 之 。 當 時 若 顏 子 , 亦 庶 乎 此 。 然 隱 而 未見 , 又 不 幸 而 蚤 死 , 故 夫 子 云 然 。

    齊 景 公 有 馬 千 駟 , 死 之 日 , 民 無 德 而 稱 焉 。 伯 夷叔 齊 餓 於 首 陽 之 下 , 民 到 于 今 稱 之 。 駟, 四 馬 也 。 首 陽 , 山 名 。 其 斯 之 謂 與 ? 與, 平 聲 。 胡 氏 曰 : 「 程 子 以 為 第 十 二 篇 錯 簡 『 誠 不 以 富, 亦 祗 以 異 』 , 當 在 此 章 之 首 。 今 詳 文 勢 , 似 當 在 此 句之 上 。 言 人 之 所 稱 , 不 在 於 富 , 而 在 於 異 也 。 」 愚 謂 此說 近 是 , 而 章 首 當 有 孔 子 曰 字 , 蓋 闕 文 耳 。 大 抵 此 書 後十 篇 多 闕 誤 。

    陳 亢 問 於 伯 魚 曰 : 「 子 亦 有 異 聞 乎 ? 」 亢, 音 剛 。 亢 以 私 意 窺 聖 人 , 疑 必 陰 厚 其 子 對 曰 : 「未 也 。 嘗 獨 立 , 鯉 趨 而 過 庭 。 曰 : 『 學 詩 乎 ? 』 對 曰 :『 未 也 。 』 『 不 學 詩 , 無 以 言 。 』 鯉 退 而 學 詩 。 事理 通 達 , 而 心 氣 和 平 , 故 能 言 。 他 日 又 獨 立 , 鯉 趨 而 過 庭 。 曰 : 『 學 禮 乎 ? 』 對 曰: 『 未 也 。 』 『 不 學 禮 , 無 以 立 。 』 鯉 退 而 學 禮 。 品節 詳 明 , 而 德 性 堅 定 , 故 能 立 。 聞 斯 二 者 。 」 當獨 立 之 時 , 所 聞 不 過 如 此 , 其 無 異 聞 可 知 。 陳 亢 退而 喜 曰 : 「 問 一 得 三 , 聞 詩 , 聞 禮 , 又 聞 君 子 之 遠 其 子也 。 」 遠 , 去 聲 。 尹 氏 曰 : 「 孔 子 之 教其 子 , 無 異 於 門 人 , 故 陳 亢 以 為 遠 其 子 。 」

    邦 君 之 妻 , 君 稱 之 曰 夫 人 , 夫 人 自 稱 曰 小 童 ; 邦人 稱 之 曰 君 夫 人 , 稱 諸 異 邦 曰 寡 小 君 ; 異 邦 人 稱 之 亦 曰君 夫 人 。 寡 , 寡 德 , 謙 辭 。 吳 氏 曰 : 「凡 語 中 所 載 如 此 類 者 , 不 知 何 謂 。 或 古 有 之 , 或 夫 子 嘗言 之 , 不 可 考 也 。 」




論 語 集 注 卷 九
      陽 貨 第 十 七 凡 二 十 六 章 。
    陽 貨 欲 見 孔 子 , 孔 子 不 見 , 歸 孔 子 豚 。 孔 子 時 其 亡也 , 而 往 拜 之 , 遇 諸 塗 。 歸 , 如 字 , 一作 饋 。 陽 貨 , 季 氏 家 臣 , 名 虎 。 嘗 囚 季 桓 子 而 專 國 政 。欲 令 孔 子 來 見 己 , 而 孔 子 不 往 。 貨 以 禮 , 大 夫 有 賜 於 士, 不 得 受 於 其 家 , 則 往 拜 其 門 。 故 瞰 孔 子 之 亡 而 歸 之 豚, 欲 令 孔 子 來 拜 而 見 之 也 。 謂 孔 子 曰 : 「 來 ! 予 與爾 言 。 」 曰 : 「 懷 其 寶 而 迷 其 邦 , 可 謂 仁 乎 ? 」 曰 : 「不 可 。 」 「 好 從 事 而 亟 失 時 , 可 謂 知 乎 ? 」 曰 : 「 不 可。 」 「 日 月 逝 矣 , 歲 不 我 與 。 」 孔 子 曰 : 「 諾 。 吾 將 仕矣 。 」 好 、 亟 、 知 , 並 去 聲 。 懷 寶 迷 邦, 謂 懷 藏 道 德 , 不 救 國 之 迷 亂 。 亟 , 數 也 。 失 時 , 謂 不及 事 幾 之 會 。 將 者 , 且 然 而 未 必 之 辭 。 貨 語 皆 譏 孔 子 而諷 使 速 仕 。 孔 子 固 未 嘗 如 此 , 而 亦 非 不 欲 仕 也 , 但 不 仕於 貨 耳 。 故 直 據 理 答 之 , 不 復 與 辯 , 若 不 諭 其 意 者 。 陽貨 之 欲 見 孔 子 , 雖 其 善 意 , 然 不 過 欲 使 助 己 為 亂 耳 。 故孔 子 不 見 者 , 義 也 。 其 往 拜 者 , 禮 也 。 必 時 其 亡 而 往 者, 欲 其 稱 也 。 遇 諸 塗 而 不 避 者 , 不 終 絕 也 。 隨 問 而 對 者, 理 之 直 也 。 對 而 不 辯 者 , 言 之 孫 而 亦 無 所 詘 也 。 楊 氏曰 : 「 揚 雄 謂 孔 子 於 陽 貨 也 , 敬 所 不 敬 , 為 詘 身 以 信 道。 非 知 孔 子 者 。 蓋 道 外 無 身 , 身 外 無 道 。 身 詘 矣 而 可 以信 道 , 吾 未 之 信 也 。 」
    子 曰 : 「 性 相 近 也 , 習 相 遠 也 。 」 此所 謂 性 , 兼 氣 質 而 言 者 也 。 氣 質 之 性 , 固 有 美 惡 之 不 同矣 。 然 以 其 初 而 言 , 則 皆 不 甚 相遠 也 。 但 習 於 善 則 善 , 習 於 惡 則 惡 , 於 是 始 相 遠 耳 。 程子 曰 : 「 此 言 氣 質 之 性 。 非 言 性 之 本 也 。 若 言 其 本 , 則性 即 是 理 , 理 無 不 善 , 孟 子 之 言 性 善 是 也 。 何 相 近 之 有哉 ? 」

    子 曰 : 「 唯 上 知 與 下 愚 不 移 。 」 知, 去 聲 。 此 承 上 章 而 言 。 人 之 氣 質 相 近 之 中 , 又 有 美 惡一 定 , 而 非 習 之 所 能 移 者 。 程 子 曰 「 人 性 本 善 , 有 不 可移 者 何 也 ? 語 其 性 則 皆 善 也 , 語 其 才 則 有 下 愚 之 不 移 。所 謂 下 愚 有 二 焉 : 自 暴 自 棄 也 。 人 苟 以 善 自 治 , 則 無 不可 移 , 雖 昏 愚 之 至 , 皆 可 漸 磨 而 進 也 。 惟 自 暴 者 拒 之 以不 信 , 自 棄 者 絕 之 以 不 為 , 雖 聖 人 與 居 , 不 能 化 而 入 也, 仲 尼 之 所 謂 下 愚 也 。 然 其 質 非 必 昏 且 愚 也 , 往 往 強 戾而 才 力 有 過 人 者 , 商 辛 是 也 。 聖 人 以 其 自 絕 於 善 , 謂 之下 愚 , 然 考 其 歸 則 誠 愚 也 。 」 或 曰 : 「 此 與 上 章 當 合 為一 , 子 曰 二 字 , 蓋 衍 文 耳 。 」

    子 之 武 城 , 聞 弦 歌 之 聲 。 弦 , 琴瑟 也 。 時 子 游 為 武 城 宰 , 以 禮 樂 為 教 , 故 邑 人 皆 弦 歌 也。 夫 子 莞 爾 而 笑 , 曰 : 「 割 雞 焉 用 牛 刀 ? 」 莞, 華 版 反 。 焉 , 於 虔 反 。 莞 爾 , 小 笑 貌 , 蓋 喜 之 也 。 因言 其 治 小 邑 , 何 必 用 此 大 道 也 。 子 游 對 曰 : 「 昔 者偃 也 聞 諸 夫 子 曰 : 『 君 子 學 道 則 愛 人 , 小 人 學 道 則 易 使也 。 』 」 易 , 去 聲 。 君 子 小 人 , 以 位 言之 。 子 游 所 稱 , 蓋 夫 子 之 常 言 。 言 君 子 小 人 , 皆 不 可 以不 學 。 故 武 城 雖 小 , 亦 必 教 以 禮 樂 。 子 曰 : 「 二 三子 ! 偃 之 言 是 也 。 前 言 戲 之 耳 。 」 嘉 子游 之 篤 信 , 又 以 解 門 人 之 惑 也 。 治 有 大 小 , 而 其 治 之 必用 禮 樂 , 則 其 為 道 一 也 。 但 眾 人 多 不 能 用 , 而 子 游 獨 行之 。 故 夫 子 驟 聞 而 深 喜 之 , 因 反 其 言 以 戲 之 。 而 子 游 以正 對 , 故 復 是 其 言 , 而 自 實 其 戲 也 。

    公 山 弗 擾 以 費 畔 , 召 , 子 欲 往 。 弗擾 , 季 氏 宰 。 與 陽 貨 共 執 桓 子 , 據 邑 以 叛 。

    子 路 不 說 , 曰 : 「 末 之 也 已 , 何 必 公 山 氏 之 之 也。 」 說 , 音 悅 。 末 , 無 也 。 言 道 既 不 行, 無 所 往 矣 , 何 必 公 山 氏 之 往 乎? 子 曰 :「
夫 召 我 者 而 豈 徒 哉 ? 如 有 用 我 者 , 吾 其 為 東 周 乎 ? 」 夫 , 音 扶 。 豈 徒 哉 , 言 必 用 我 也 。 為 東周 , 言 興 周 道 於 東 方 。 程 子 曰 : 「 聖 人 以 天 下 無 不 可 有為 之 人 , 亦 無 不 可 改 過 之 人 , 故 欲 往 。 然 而 終 不 往 者 ,知 其 必 不 能 改 故 也 。 」

    子 張 問 仁 於 孔 子 。 孔 子 曰 : 「 能 行 五 者 於 天 下 ,為 仁 矣 。 」 請 問 之 。 曰 : 「 恭 、 寬 、 信 、 敏 、 惠 。 恭 則不 侮 , 寬 則 得 眾 , 信 則 人 任 焉 , 敏 則 有 功 , 惠 則 足 以 使人 。 」 行 是 五 者 , 則 心 存 而 理 得 矣 。 於天 下 , 言 無 適 而 不 然 , 猶 所 謂 雖 之 夷 狄 不 可 棄 者 。 五 者之 目 , 蓋 因 子 張 所 不 足 而 言 耳 。 任 , 倚 仗 也 , 又 言 其 效如 此 。 張 敬 夫 曰 : 「 能 行 此 五 者 於 天 下 , 則 其 心 公 平 而周 遍 可 知 矣 , 然 恭 其 本 與 ? 」 李 氏 曰 : 「 此 章 與 六 言 、六 蔽 、 五 美 、 四 惡 之 類 , 皆 與 前 後 文 體 大 不 相 似 。 」

    佛 肸 召 , 子 欲 往 。 佛 , 音 弼 。 肸, 許 密 反 。 佛 肸 , 晉 大 夫 趙 氏 之 中 牟 宰 也 。 子 路 曰: 「 昔 者 由 也 聞 諸 夫 子 曰 : 『 親 於 其 身 為 不 善 者 , 君 子不 入 也 。 』 佛 肸 以 中 牟 畔 , 子 之 往 也 , 如 之 何 ! 」 子路 恐 佛 肸 之 浼 夫 子 , 故 問 此 以 止 夫 子 之 行 。 親 , 猶 自 也。 不 入 , 不 入 其 黨 也 。 子 曰 : 「 然 。 有 是 言 也 。 不曰 堅 乎 , 磨 而 不 磷 ; 不 曰 白 乎 , 涅 而 不 緇 。 磷, 力 刃 反 。 涅 , 乃 結 反 。 磷 , 薄 也 。 涅 , 染 皁 物 。 言 人之 不 善 , 不 能 浼 己 。 楊 氏 曰 : 「 磨 不 磷 , 涅 不 緇 , 而 後無 可 無 不 可 。 堅 白 不 足 , 而 欲 自 試 於 磨 涅 , 其 不 磷 緇 也者 , 幾 希 。 」 吾 豈 匏 瓜 也 哉 ? 焉 能 繫 而 不 食 ? 」 焉, 於 虔 反 。 匏 , 瓠 也 。 匏 瓜 繫 於 一 處 而 不 能 飲 食 , 人 則不 如 是 也 。 張 敬 夫 曰 : 「 子 路 昔 者 之 所 聞 , 君 子 守 身 之常 法 。 夫 子 今 日 之 所 言 , 聖 人 體 道 之 大 權 也 。 然 夫 子 於公 山 佛 肸 之 召 皆 欲 往 者 , 以 天 下 無 不 可 變 之 人 , 無 不 可為 之 事 也 。 其 卒 不 往 者 , 知 其 人 之 終 不 可 變 而 事 之 終 不可 為 耳 。 一 則 生 物 之 仁 , 一 則 知 人 之 智 也 。 」

    子 曰 : 「 由 也 , 女 聞 六 言 六 蔽 矣 乎 ? 」 對 曰 : 「未 也 。 」 女 , 音 汝 , 下 同 。 蔽 , 遮 掩 也。 「 居 ! 吾 語 女 。 語 , 去 聲 。 ○ 禮 : 君 子 問 更 端 , 則 起 而 對 。 故 孔 子 諭 子 路 , 使 還 坐 而告 之 。 好 仁 不 好 學 , 其 蔽 也 愚 ; 好 知 不 好 學 , 其 蔽也 蕩 ; 好 信 不 好 學 , 其 蔽 也 賊 ; 好 直 不 好 學 , 其 蔽 也 絞; 好 勇 不 好 學 , 其 蔽 也 亂 ; 好 剛 不 好 學 , 其 蔽 也 狂 。 」 好 、 知 , 並 去 聲 。 六 言 皆 美 德 , 然 徒 好之 而 不 學 以 明 其 理 , 則 各 有 所 蔽 。 愚 , 若 可 陷 可 罔 之 類。 蕩 , 謂 窮 高 極 廣 而 無 所 止 。 賊 , 謂 傷 害 於 物 。 勇 者 ,剛 之 發 。 剛 者 , 勇 之 體 。 狂 , 躁 率 也 。 范 氏 曰 : 「 子 路勇 於 為 善 , 其 失 之 者 , 未 能 好 學 以 明 之 也 , 故 告 之 以 此。 曰 勇 、 曰 剛 、 曰 信 、 曰 直 , 又 皆 所 以 救 其 偏 也 。 」

    子 曰 : 「 小 子 ! 何 莫 學 夫 詩 ? 夫, 音 扶 。 小 子 , 弟 子 也 。 詩 , 可 以 興 , 感發 志 意 。 可 以 觀 , 考 見 得 失 。 可以 群 , 和 而 不 流 。 可 以 怨 。 怨而 不 怒 。 邇 之 事 父 , 遠 之 事 君 。 人倫 之 道 , 詩 無 不 備 , 二 者 舉 重 而 言 。 多 識 於 鳥 獸 草木 之 名 。 」 其 緒 餘 又 足 以 資 多 識 。 學 詩之 法 , 此 章 盡 之 。 讀 是 經 者 , 所 宜 盡 心 也 。

    子 謂 伯 魚 曰 : 「 女 為 周 南 召 南 矣 乎 ? 人 而 不 為 周南 召 南 , 其 猶 正 牆 面 而 立 也 與 ? 」 女 ,音 汝 。 與 , 平 聲 。 為 , 猶 學 也 。 周 南 召 南 , 詩 首 篇 名 。所 言 皆 修 身 齊 家 之 事 。 正 牆 面 而 立 , 言 即 其 至 近 之 地 ,而 一 物 無 所 見 , 一 步 不 可 行 。

    子 曰 : 「 禮 云 禮 云 , 玉 帛 云 乎 哉 ? 樂 云 樂 云 , 鐘鼓 云 乎 哉 ? 」 敬 而 將 之 以 玉 帛 , 則 為 禮; 和 而 發 之 以 鐘 鼓 , 則 為 樂 。 遺 其 本 而 專 事 其 末 , 則 豈禮 樂 之 謂 哉 ? 程 子 曰 : 「 禮 只 是 一 箇 序 , 樂 只 是 一 箇 和。 只 此 兩 字 , 含 蓄 多 少 義 理 。 天 下 無 一 物 無 禮 樂 〔 一 〕。 且 如 置 此 兩 椅 , 一 不 正 , 便 是 無 序 。 無 序 便 乖 , 乖 便不 和 。 又 如 盜 賊 至 為 不 道 , 然 亦 有禮 樂 。 蓋 必 有 總 屬 , 必 相 聽 順 , 乃 能 為 盜 。 不 然 , 則 叛亂 無 統 , 不 能 一 日 相 聚 而 為 盜 也 。 禮 樂 無 處 無 之 , 學 者須 要 識 得 。 」

〔 一 〕 「 樂 」 原 作 「 義 」 , 據 清 仿 宋大 字 本 改 。

    子 曰 : 「 色 厲 而 內 荏 , 譬 諸 小 人 , 其 猶 穿 窬 之 盜也 與 ? 」 荏 , 而 審 反 。 與 , 平 聲 。 厲 ,威 嚴 也 。 荏 , 柔 弱 也 。 小 人 , 細 民 也 。 穿 , 穿 壁 。 窬 ,踰 牆 。 言 其 無 實 盜 名 , 而 常 畏 人 知 也 。

    子 曰 : 「 鄉 原 , 德 之 賊 也 。 」 鄉者 , 鄙 俗 之 意 。 原 , 與 愿 同 。 荀 子 原 愨 , 注 讀 作 愿 是 也。 鄉 原 , 鄉 人 之 愿 者 也 。 蓋 其 同 流 合 汙 以 媚 於 世 , 故 在鄉 人 之 中 , 獨 以 愿 稱 。 夫 子 以 其 似 德 非 德 , 而 反 亂 乎 德, 故 以 為 德 之 賊 而 深 惡 之 。 詳 見 孟 子 末 篇 。

    子 曰 : 「 道 聽 而 塗 說 , 德 之 棄 也 。 」 雖聞 善 言 , 不 為 己 有 , 是 自 棄 其 德 也 。 王 氏 曰 : 「 君 子 多識 前 言 往 行 以 畜 其 德 , 道 聽 塗 說 , 則 棄 之 矣 。 」

    子 曰 : 「 鄙 夫 可 與 事 君 也 與 哉 ? 與, 平 聲 。 鄙 夫 , 庸 惡 陋 劣 之 稱 。 其 未 得 之 也 , 患 得之 ; 既 得 之 , 患 失 之 。 何 氏 曰 : 「 患 得之 , 謂 患 不 能 得 之 。 」 苟 患 失 之 , 無 所 不 至 矣 。 」 小 則 吮 癰 舐 痔 , 大 則 弒 父 與 君 , 皆 生 於患 失 而 已 。 胡 氏 曰 : 「 許 昌 靳 裁 之 有 言 曰 : 『 士 之 品 大概 有 三 : 志 於 道 德 者 , 功 名 不 足 以 累 其 心 ; 志 於 功 名 者, 富 貴 不 足 以 累 其 心 ; 志 於 富 貴 而 已 者 , 則 亦 無 所 不 至矣 。 』 志 於 富 貴 , 即 孔 子 所 謂 鄙 夫 也 。 」

    子 曰 : 「 古 者 民 有 三 疾 , 今 也 或 是 之 亡 也 。 氣失 其 平 則 為 疾 , 故 氣 之 偏 者 亦 謂 之 疾 。 昔 所 謂 疾 , 今亦 無 之 , 傷 俗 之 益 衰 也 。 古 之 狂 也 肆 , 今 之 狂 也 蕩; 古 之 矜 也 廉 , 今 之 矜 也 忿 戾 ; 古 之 愚 也 直 , 今 之 愚 也詐 而 已 矣 。 」 狂 者 , 志 願 太 高 。 肆 , 謂不 拘 小 節 。 蕩 則 踰 大 閑 矣 。 矜 者 , 持 守 太 嚴 。 廉 , 謂 稜角 H 厲 。 忿 戾 則 至 於 爭 矣 。 愚 者, 暗 昧 不 明 。 直 , 謂 徑 行 自 遂 。 詐 則 挾 私 妄 作 矣 。 范 氏曰 : 「 末 世 滋 偽 。 豈 惟 賢 者 不 如 古 哉 ? 民 性 之 蔽 , 亦 與古 人 異 矣 。 」

    子 曰 : 「 巧 言 令 色 , 鮮 矣 仁 。 」 重出 。

    子 曰 : 「 惡 紫 之 奪 朱 也 , 惡 鄭 聲 之 亂 雅 樂 也 , 惡利 口 之 覆 邦 家 者 。 」 惡 , 去 聲 。 覆 , 芳服 反 。 朱 , 正 色 。 紫 , 閒 色 。 雅 , 正 也 。 利 口 , 捷 給 。覆 , 傾 敗 也 。 范 氏 曰 : 「 天 下 之 理 , 正 而 勝 者 常 少 , 不正 而 勝 者 常 多 , 聖 人 所 以 惡 之 也 。 利 口 之 人 , 以 是 為 非, 以 非 為 是 , 以 賢 為 不 肖 , 以 不 肖 為 賢 。 人 君 苟 悅 而 信之 , 則 國 家 之 覆 也 不 難 矣 。 」

    子 曰 : 「 予 欲 無 言 。 」 學 者 多 以言 語 觀 聖 人 , 而 不 察 其 天 理 流 行 之 實 , 有 不 待 言 而 著 者。 是 以 徒 得 其 言 , 而 不 得 其 所 以 言 , 故 夫 子 發 此 以 警 之。 子 貢 曰 : 「 子 如 不 言 , 則 小 子 何 述 焉 ? 」 子貢 正 以 言 語 觀 聖 人 者 , 故 疑 而 問 之 。 子 曰 : 「 天 何言 哉 ? 四 時 行 焉 , 百 物 生 焉 , 天 何 言 哉 ? 」 四時 行 , 百 物 生 , 莫 非 天 理 發 見 流 行 之 實 , 不 待 言 而 可 見。 聖 人 一 動 一 靜 , 莫 非 妙 道 精 義 之 發 , 亦 天 而 已 , 豈 待言 而 顯 哉 ? 此 亦 開 示 子 貢 之 切 , 惜 乎 其 終 不 喻 也 。 程 子曰 : 「 孔 子 之 道 , 譬 如 日 星 之 明 , 猶 患 門 人 未 能 盡 曉 ,故 曰 『 予 欲 無 言 』 。 若 顏 子 則 便 默 識 , 其 他 則 未 免 疑 問, 故 曰 『 小 子 何 述 』 。 」 又 曰 : 「 『 天 何 言 哉 , 四 時 行焉 , 百 物 生 焉 』 , 則 可 謂 至 明 白 矣 。 」 愚 按 : 此 與 前 篇無 隱 之 意 相 發 , 學 者 詳 之 。

    孺 悲 欲 見 孔 子 , 孔 子 辭 以 疾 。 將 命 者 出 戶 , 取 瑟而 歌 。 使 之 聞 之 。 孺 悲 , 魯 人 , 嘗 學 士喪 禮 於 孔 子 。 當 是 時 必 有 以 得 罪 者 。 故 辭 以 疾 , 而 又 使知 其 非 疾 , 以 警 教 之 也 。 程 子 曰 : 「 此 孟 子 所 謂 不 屑 之教 誨 , 所 以 深 教 之 也 。 」

    宰 我 問 : 「 三 年 之 喪 , 期 已 久 矣 。 期, 音 基 , 下 同 。 期 , 周 年 也 。 君 子 三 年 不 為 禮 , 禮必 壞 ; 三 年 不 為 樂 , 樂 必 崩 。 恐 居 喪 不習 而 崩 壞 也 。 舊 穀 既 沒 , 新 穀 既 升 , 鑽 燧 改 火 , 期可 已 矣 。 」 鑽 , 祖 官 反 。 沒 , 盡 也 。 升, 登 也 。 燧 , 取 火 之 木 也 。 改 火 , 春 取 榆 柳 之 火 , 夏 取棗 杏 之 火 , 夏 季 取 桑 柘 之 火 , 秋 取 柞 楢 之 火 , 冬 取 槐 檀之 火 , 亦 一 年 而 周 也 。 已 , 止 也 。 言 期 年 則 天 運 一 周 ,時 物 皆 變 , 喪 至 此 可 止 也 。 尹 氏 曰 : 「 短 喪 之 說 , 下 愚且 恥 言 之 。 宰 我 親 學 聖 人 之 門 , 而 以 是 為 問 者 , 有 所 疑於 心 而 不 敢 強 焉 爾 。 」 子 曰 : 「 食 夫 稻 , 衣 夫 錦 ,於 女 安 乎 ? 」 曰 : 「 安 。 」 夫 , 音 扶 ,下 同 。 衣 , 去 聲 。 女 , 音 汝 , 下 同 。 禮 。 父 母 之 喪 : 既殯 , 食 粥 、 麤 衰 。 既 葬 , 疏 食 、 水 飲 , 受 以 成 布 。 期 而小 祥 , 始 食 菜 果 , 練 冠 縓 緣 、 要 絰 不 除 , 無 食 稻 衣 錦 之理 。 夫 子 欲 宰 我 反 求 諸 心 , 自 得 其 所 以 不 忍 者 。 故 問 之以 此 , 而 宰 我 不 察 也 。 「 女 安 則 為 之 ! 夫 君 子 之 居喪 , 食 旨 不 甘 , 聞 樂 不 樂 , 居 處 不 安 , 故 不 為 也 。 今 女安 , 則 為 之 ! 」 樂 , 上 如 字 , 下 音 洛 。此 夫 子 之 言 也 。 旨 , 亦 甘 也 。 初 言 女 安 則 為 之 , 絕 之 之辭 。 又 發 其 不 忍 之 端 , 以 警 其 不 察 。 而 再 言 女 安 則 為 之以 深 責 之 。 宰 我 出 。 子 曰 : 「 予 之 不 仁 也 ! 子 生 三年 , 然 後 免 於 父 母 之 懷 。 夫 三 年 之 喪 , 天 下 之 通 喪 也 。予 也 有 三 年 之 愛 於 其 父 母 乎 ? 」 宰 我 既出 , 夫 子 懼 其 真 以 為 可 安 而 遂 行 之 , 故 深 探 其 本 而 斥 之。 言 由 其 不 仁 , 故 愛 親 之 薄 如 此 也 。 懷 , 抱 也 。 又 言 君子 所 以 不 忍 於 親 , 而 喪 必 三 年 之 故 。 使 之 聞 之 , 或 能 反求 而 終 得 其 本 心 也 。 范 氏 曰 : 「 喪 雖 止 於 三 年 , 然 賢 者之 情 則 無 窮 也 。 特 以 聖 人 為 之 中 制 而 不 敢 過 , 故 必 俯 而就 之 。 非 以 三 年 之 喪 , 為 足 以 報 其 親 也 。 所 謂 三 年 然 後免 於 父 母 之 懷 , 特 以 責 宰 我 之 無 恩 , 欲 其 有 以 跂 而 及 之爾 。 」

    子 曰 : 「 飽 食 終 日 , 無 所 用 心 , 難 矣 哉 ! 不 有 博弈 者 乎 , 為 之 猶 賢 乎 已 。 」 博 , 局 戲 也。 弈 , 圍 棋 也 。 已 , 止 也 。 李 氏 曰 : 「 聖 人 非 教 人 博 弈也 , 所 以 甚 言 無 所 用 心 之 不 可 爾 。 」

    子 路 曰 : 「 君 子 尚 勇 乎 ? 」 子 曰 : 「 君 子 義 以 為上 。 君 子 有 勇 而 無 義 為 亂 , 小 人 有 勇 而 無 義 為 盜 。 」 尚, 上 之 也 。 君 子 為 亂 , 小 人 為 盜 , 皆 以 位 而 言 者 也 。 尹氏 曰 : 「 義 以 為 尚 , 則 其 勇 也 大 矣 。 子 路 好 勇 , 故 夫 子以 此 救 其 失 也 。 」 胡 氏 曰 : 「 疑 此 子 路 初 見 孔 子 時 問 答也 。 」

    子 貢 曰 : 「 君 子 亦 有 惡 乎 ? 」 子 曰 : 「 有 惡 : 惡稱 人 之 惡 者 , 惡 居 下 流 而 訕 上 者 , 惡 勇 而 無 禮 者 , 惡 果敢 而 窒 者 。 」 惡 , 去 聲 , 下 同 。 惟 惡 者之 惡 如 字 。 訕 , 所 諫 反 。 訕 , 謗 毀 也 。 窒 , 不 通 也 。 稱人 惡 , 則 無 仁 厚 之 意 。 下 訕 上 , 則 無 忠 敬 之 心 。 勇 無 禮, 則 為 亂 。 果 而 窒 , 則 妄 作 。 故 夫 子 惡 之 。 曰 : 「賜 也 亦 有 惡 乎 ? 」 「 惡 徼 以 為 知 者 , 惡 不 孫 以 為 勇 者 ,惡 訐 以 為 直 者 。 」 徼 , 古 堯 反 。 知 、 孫, 並 去 聲 。 訐 , 居 謁 反 。 惡 徼 以 下 , 子 貢 之 言 也 。 徼 ,伺 察 也 。 訐 , 謂 攻 發 人 之 陰 私 。 楊 氏 曰 : 「 仁 者 無 不 愛, 則 君 子 疑 若 無 惡 矣 。 子 貢 之 有 是 心 也 , 故 問 焉 以 質 其是 非 。 」 侯 氏 曰 : 「 聖 賢 之 所 惡 如 此 , 所 謂 唯 仁 者 能 惡人 也 。 」

    子 曰 : 「 唯 女 子 與 小 人 為 難 養 也 , 近 之 則 不 孫 ,遠 之 則 怨 。 」 近 、 孫 、 遠 , 並 去 聲 。 此小 人 , 亦 謂 僕 隸 下 人 也 。 君 子 之 於 臣 妾 , 莊 以 W 之 , 慈以 畜 之 , 則 無 二 者 之 患 矣 。

    子 曰 : 「 年 四 十 而 見 惡 焉 , 其 終 也 已 。 」 惡, 去 聲 。 四 十 , 成 德 之 時 。 見 惡 於 人 , 則 止 於 此 而 已 ,勉 人 及 時 遷 善 改 過 也 。 蘇 氏 曰 「 此 亦 有 為 而 言 , 不 知 其為 誰 也 。 」

      微 子 第 十 八 此 篇 多 記 聖 賢 之 出 處, 凡 十 一 章 。
    微 子 去 之 , 箕 子 為 之 奴 , 比 干 諫 而 死 。 微、 箕 , 二 國 名 。 子 , 爵 也 。 微 子 , 紂 庶 兄 。 箕 子 、 比 干, 紂 諸 父 。 微 子 見 紂 無 道 , 去 之以 存 宗 祀 。 箕 子 、 比 干 皆 諫 , 紂 殺 比 干 , 囚 箕 子 以 為 奴, 箕 子 因 佯 狂 而 受 辱 。 孔 子 曰 : 「 殷 有 三 仁 焉 。 」 三 人 之 行 不 同 , 而 同 出 於 至 誠 惻 怛 之 意, 故 不 咈 乎 愛 之 理 , 而 有 以 全 其 心 之 德 也 。 楊 氏 曰 : 「此 三 人 者 , 各 得 其 本 心 , 故 同 謂 之 仁 。 」
    柳 下 惠 為 士 師 , 三 黜 。 人 曰 : 「 子 未 可 以 去 乎 ?」 曰 : 「 直 道 而 事 人 , 焉 往 而 不 三 黜 ? 枉 道 而 事 人 , 何必 去 父 母 之 邦 。 」 三 , 去 聲 。 焉 , 於 虔反 。 士 師 , 獄 官 。 黜 , 退 也 。 柳 下 惠 三 黜 不 去 , 而 其 辭氣 雍 容 如 此 , 可 謂 和 矣 。 然 其 不 能 枉 道 之 意 , 則 有 確 乎其 不 可 拔 者 。 是 則 所 謂 必 以 其 道 , 而 不 自 失 焉 者 也 。 ○ 胡 氏 曰 : 「 此 必 有 孔 子 斷 之 之 言 而 亡 之 矣 。 」

    齊 景 公 待 孔 子 , 曰 : 「 若 季 氏 則 吾 不 能 , 以 季 、孟 之 閒 待 之 。 」 曰 : 「 吾 老 矣 , 不 能 用 也 。 」 孔 子 行 。 魯 三 卿 , 季 氏 最 貴 , 孟 氏 為 下 卿 。 孔 子去 之 , 事 見 世 家 。 然 此 言 必 非 面 語 孔 子 , 蓋 自 以 告 其 臣, 而 孔 子 聞 之 爾 。 程 子 曰 : 「 季 氏 強 臣 , 君 待 之 之 禮 極隆 , 然 非 所 以 待 孔 子 也 。 以 季 、 孟 之 閒 待 之 , 則 禮 亦 至矣 。 然 復 曰 『 吾 老 矣 不 能 用 也 』 , 故 孔 子 去 之 。 蓋 不 繫待 之 輕 重 , 特 以 不 用 而 去 爾 。 」

    齊 人 歸 女 樂 , 季 桓 子 受 之 。 三 日 不 朝 , 孔 子 行 。 歸 , 如 字 , 或 作 饋 。 朝 , 音 潮 。 季 桓 子, 魯 大 夫 , 名 斯 。 按 史 記 , 「 定 公 十 四 年 , 孔 子 為 魯 司寇 , 攝 行 相 事 。 齊 人 懼 , 歸 女 樂 以 沮 之 」 。 尹 氏 曰 : 「受 女 樂 而 怠 於 政 事 如 此 , 其 簡 賢 棄 禮 , 不 足 與 有 為 可 知矣 。 夫 子 所 以 行 也 , 所 謂 見 幾 而 作 , 不 俟 終 日 者 與 ? 」范 氏 曰 : 「 此 篇 記 仁 賢 之 出 處 , 而 折 中 以 聖 人 之 行 , 所以 明 中 庸 之 道 也 。 」

    楚 狂 接 輿 歌 而 過 孔 子 曰 : 「 鳳 兮 ! 鳳 兮 ! 何 德 之衰 ? 往 者 不 可 諫 , 來 者 猶 可 追 。 已 而 , 已 而 ! 今 之 從 政者 殆 而 ! 」 接 輿 , 楚 人 , 佯 狂 辟 世 。 夫子 時 將 適 楚 , 故 接 輿 歌 而 過 其 車 前 也 。 鳳 有 道 則 見 , 無道 則 隱 , 接 輿 以 比 孔 子 , 而 譏 其 不 能 隱 為 德 衰 也 。 來 者可 追 , 言 及 今 尚 可 隱 去 。 已 , 止 也 。 而 , 語 助 辭 。 殆 ,危 也 。 接 輿 蓋 知 尊 孔 子 而 趨 不 同 者 也 。 孔 子 下 , 欲與 之 言 。 趨 而 辟 之 , 不 得 與 之 言 。 辟 ,去 聲 。 孔 子 下 車 , 蓋 欲 告 之 以 出 處 之 意 。 接 輿 自 以 為 是, 故 不 欲 聞 而 避 之 也 。

    長 沮 、 桀 溺 耦 而 耕 , 孔 子 過 之 , 使 子 路 問 津 焉 。 沮 , 七 餘 反 。 溺 , 乃 歷 反 。 二 人 , 隱 者。 耦 , 並 耕 也 。 時 孔 子 自 楚 反 乎 蔡 。 津 , 濟 渡 處 。 長沮 曰 : 「 夫 執 輿 者 為 誰 ? 」 子 路 曰 : 「 為 孔 丘 。 」 曰 :「 是 魯 孔 丘 與 ? 」 曰 : 「 是 也 。 」 曰 : 「 是 知 津 矣 。 」 夫 , 音 扶 。 與 , 平 聲 。 執 輿 , 執 轡 在 車也 。 蓋 本 子 路 御 而 執 轡 , 今 下 問 津 , 故 夫 子 代 之 也 。 知津 , 言 數 周 流 , 自 知 津 處 。 問 於 桀 溺 , 桀 溺 曰 : 「子 為 誰 ? 」 曰 : 「 為 仲 由 。 」 曰 : 「 是 魯 孔 丘 之 徒 與 ?」 對 曰 : 「 然 。 」 曰 : 「 滔 滔 者 天 下 皆 是 也 , 而 誰 以 易之 ? 且 而 與 其 從 辟 人 之 士 也 , 豈 若 從 辟 世 之 士 哉 ? 」 耰而 不 輟 。 徒 與 之 與 , 平 聲 。 滔 , 吐 刀 反。 辟 , 去 聲 。 耰 , 音 憂 。 滔 滔 , 流 而 不 反 之 意 。 以 , 猶與 也 。 言 天 下 皆 亂 , 將 誰 與 變 易 之 ? 而 , 汝 也 。 辟 人 ,謂 孔 子 。 辟 世 , 桀 溺 自 謂 。 耰 , 覆 種 也 。 亦 不 告 以 津 處。 子 路 行 以 告 。 夫 子 憮 然 曰 : 「 鳥 獸 不 可 與 同 群 ,吾 非 斯 人 之 徒 與 而 誰 與 ? 天 下 有 道 , 丘 不 與 易 也 。 」 憮, 音 武 。 與 , 如 字 。 憮 然 , 猶 悵 然 , 惜 其 不 喻 己 意 也 。言 所 當 與 同 群 者 , 斯 人 而 已 , 豈 可 絕 人 逃 世 以 為 潔 哉 ?天 下 若 已 平 治 , 則 我 無 用 變 易 之 。 正 為 天 下 無 道 , 故 欲以 道 易 之 耳 。 程 子 曰 : 「 聖 人 不 敢 有 忘 天 下 之 心 , 故 其言 如 此 也 。 」 張 子 曰 : 「 聖 人 之 仁 , 不 以 無 道 必 天 下 而棄 之 也 。 」

    子 路 從 而 後 , 遇 丈 人 , 以 杖 荷 蓧 。 子 路 問 曰 : 「子 見 夫 子 乎 ? 」 丈 人 曰 : 「 四 體 不 勤 , 五 穀 不 分 。 孰 為夫 子 ? 」 植 其 杖 而 芸 。 蓧 , 徒 弔 反 。 植, 音 值 。 丈 人 , 亦 隱 者 。 蓧 , 竹 器 。 分 , 辨 也 。 五 穀 不分 , 猶 言 不 辨 菽 麥 爾 , 責 其 不 事 農 業 而 從 師 遠 遊 也 。 植, 立 之 也 。 芸 , 去 草 也 。 子 路 拱 而 立 。 知其 隱 者 , 敬 之 也 。 止 子 路 宿 , 殺 雞 為 黍 而 食 之 , 見其 二 子 焉 。 食 , 音 嗣 。 見 , 賢 遍 反 。 明日 , 子 路 行 以 告 。 子 曰 : 「 隱 者 也 。 」 使 子 路 反 見 之 。至 則 行 矣 。 孔 子 使 子 路 反 見 之 , 蓋 欲 告之 以 君 臣 之 義 。 而 丈 人 意 子 路 必 將 復 來 , 故 先 去 之 以 滅其 跡 , 亦 接 輿 之 意 也 。 子 路 曰 : 「 不 仕 無 義 。 長 幼之 節 , 不 可 廢 也 ; 君 臣 之 義 , 如 之 何 其 廢 之 ? 欲 潔 其 身, 而 亂 大 倫 。 君 子 之 仕 也 , 行 其 義 也 。 道 之 不 行 , 已 知之 矣 。 」 長 , 上 聲 。 子 路 述 夫 子 之 意 如此 。 蓋 丈 人 之 接 子 路 甚 倨 , 而 子 路 益 恭 , 丈 人 因 見 其 二子 焉 。 則 於 長 幼 之 節 , 固 知 其 不 可 廢 矣 , 故 因 其 所 明 以曉 之 。 倫 , 序 也 。 人 之 大 倫 有 五 : 父 子 有 親 , 君 臣 有 義, 夫 婦 有 別 , 長 幼 有 序 , 朋 友 有 信 是 也 。 仕 所 以 行 君 臣之 義 , 故 雖 知 道 之 不 行 而 不 可 廢 。 然 謂 之 義 , 則 事 之 可否 , 身 之 去 就 , 亦 自 有 不 可 苟 者 。 是 以 雖 不 潔 身 以 亂 倫, 亦 非 忘 義 以 殉 祿 也 。 福 州 有 國 初 時 寫 本 , 路 下 有 「 反子 」 二 字 , 以 此 為 子 路 反 而 夫 子 言 之 也 。 未 知 是 否 ? ○ 范 氏 曰 : 「 隱 者 為 高 , 故 往 而 不 反 。 仕 者 為 通 , 故 溺 而不 止 。 不 與 鳥 獸 同 群 , 則 決 性 命 之 情 以 饕 富 貴 。 此 二 者皆 惑 也 , 是 以 依 乎 中 庸 者 為 難 。 惟 聖 人 不 廢 君 臣 之 義 ,而 必 以 其 正 , 所 以 或 出 或 處 而 終 不 離 於 道 也 。 」

    逸 民 : 伯 夷 、 叔 齊 、 虞 仲 、 夷 逸 、 朱 張 、 柳 下 惠、 少 連 。 少 , 去 聲 , 下 同 。 逸 , 遺 逸 。民 者 , 無 位 之 稱 。 虞 仲 , 即 仲 雍 , 與 大 伯 同 竄 荊 蠻 者 。夷 逸 、 朱 張 , 不 見 經 傳 。 少 連 , 東 夷 人 。 子 曰 : 「不 降 其 志 , 不 辱 其 身 , 伯 夷 、 叔 齊 與 ! 」 與, 平 聲 。

    謂 : 「 柳 下 惠 、 少 連 , 降 志 辱 身 矣 。 言 中 倫 , 行中 慮 , 其 斯 而 已 矣 。 」 中 , 去 聲 , 下 同。 柳 下 惠 事 見 上 。 倫 , 義 理 之 次第 也 。 慮 , 思 慮 也 。 中 慮 , 言 有 意 義 合 人 心 。 少 連 事 不可 考 。 然 記 稱 其 「 善 居 喪 , 三 日 不 怠 , 三 月 不 解 。 期 悲哀 , 三 年 憂 」 。 則 行 之 中 慮 , 亦 可 見 矣 。 謂 : 「 虞仲 、 夷 逸 , 隱 居 放 言 。 身 中 清 , 廢 中 權 。 仲雍 居 吳 , 斷 髮 文 身 , 裸 以 為 飾 。 隱 居 獨 善 , 合 乎 道 之 清。 放 言 自 廢 , 合 乎 道 之 權 。 我 則 異 於 是 , 無 可 無 不可 。 」 孟 子 曰 : 「 孔 子 可 以 仕 則 仕 , 可以 止 則 止 , 可 以 久 則 久 , 可 以 速 則 速 。 」 所 謂 無 可 無 不可 也 。 謝 氏 曰 「 七 人 隱 遯 不 汙 則 同 , 其 立 心 造 行 則 異 。伯 夷 、 叔 齊 , 天 子 不 得 臣 , 諸 侯 不 得 友 , 蓋 已 遯 世 離 群矣 , 下 聖 人 一 等 , 此 其 最 高 與 ! 柳 下 惠 、 少 連 , 雖 降 志而 不 枉 己 , 雖 辱 身 而 不 求 合 , 其 心 有 不 屑 也 。 故 言 能 中倫 , 行 能 中 慮 。 虞 仲 、 夷 逸 隱 居 放 言 , 則 言 不 合 先 王 之法 者 多 矣 。 然 清 而 不 汙 也 , 權 而 適 宜 也 , 與 方 外 之 士 害義 傷 教 而 亂 大 倫 者 殊 科 。 是 以 均 謂 之 逸 民 。 」 尹 氏 曰 :「 七 人 各 守 其 一 節 , 而 孔 子 則 無 可 無 不 可 , 此 所 以 常 適其 可 , 而 異 於 逸 民 之 徒 也 。 」 揚 雄 曰 : 「 觀 乎 聖 人 則 見賢 人 。 是 以 孟 子 語 夷 , 惠 , 亦 必 以 孔 子 斷 之 。 」

    大 師 摯 適 齊 , 大 , 音 泰 。 大 師 ,魯 樂 官 之 長 。 摯 , 其 名 也 。 亞 飯 干 適 楚 , 三 飯 繚 適蔡 , 四 飯 缺 適 秦 。 飯 , 扶 晚 反 。 繚 , 音了 。 亞 飯 以 下 , 以 樂 侑 食 之 官 。 干 、 繚 、 缺 , 皆 名 也 。 鼓 方 叔 入 於 河 , 鼓 , 擊 鼓 者 。 方叔 , 名 。 河 , 河 內 。 播 \ 武 入 於 漢 , \, 徒 刀 反 。 播 , 搖 也 。 \ , 小 鼓 。 兩 旁 有 耳 , 持 其 柄 而搖 之 , 則 旁 耳 還 自 擊 。 武 , 名 也 。 漢 , 漢 中 。 少 師陽 、 擊 磬 襄 入 於 海 。 少 , 去 聲 。 少 師 ,樂 官 之 佐 。 陽 、 襄 , 二 人 名 。 襄 即 孔 子 所 從 學 琴 者 。 海, 海 島 也 。 此 記 賢 人 之 隱 遯 以 附 前 章 , 然 未 必 夫 子 之 言也 。 末 章 放 此 。 張 子 曰 : 「 周 衰 樂 廢 , 夫 子 自 衛 反 魯 ,一 嘗 治 之 。 其 後 伶 人 賤 工 識 樂 之 正 。 及 魯 益 衰 , 三 桓 僭妄 , 自 大 師 以 下 , 皆 知 散 之 四 方 , 逾 河 蹈 海 以 去 亂 。 聖人 俄 頃 之 助 , 功 化 如 此 。 如 有 用 我 , 期 月 而 可 。 豈 虛 語哉 ? 」

    周 公 謂 魯 公 曰 : 「 君 子 不 施 其 親 , 不 使 大 臣 怨 乎不 以 。 故 舊 無 大 故 , 則 不 棄 也 。 無 求 備 於 一 人 。 」 施, 陸 氏 本 作 弛 , 詩 紙 反 。 福 本 同 。 魯 公 , 周 公 子 伯 禽 也。 弛 , 遺 棄 也 。 以 , 用 也 。 大 臣 非 其 人 則 去 之 , 在 其 位則 不 可 不 用 。 大 故 , 謂 惡 逆 。 李 氏 曰 : 「 四 者 皆 君 子 之事 , 忠 厚 之 至 也 。 」 胡 氏 曰 : 「 此 伯 禽 受 封 之 國 , 周 公訓 戒 之 辭 。 魯 人 傳 誦 , 久 而 不 忘 也 。 其 或 夫 子 嘗 與 門 弟子 言 之 歟 ?

    周 有 八 士 : 伯 達 、 伯 适 、 仲 突 、 仲 忽 、 叔 夜 、 叔夏 、 季 隨 、 季 騧 。 騧 , 烏 瓜 反 。 或 曰 「成 王 時 人 」 , 或 曰 「 宣 王 時 人 」 。 蓋 一 母 四 乳 而 生 八 子也 , 然 不 可 考 矣 。 張 子 曰 : 「 記 善 人 之 多 也 。 」 愚 按 :此 篇 孔 子 於 三 仁 、 逸 民 、 師 摯 、 八 士 , 既 皆 稱 贊 而 品 列之 ; 於 接 輿 、 沮 、 溺 、 丈 人 , 又 每 有 惓 惓 接 引 之 意 。 皆衰 世 之 志 也 , 其 所 感 者 深 矣 。 在 陳 之 歎 , 蓋 亦 如 此 。 三仁 則 無 間 然 矣 , 其 餘 數 君 子 者 , 亦 皆 一 世 之 高 士 。 若 使得 聞 聖 人 之 道 , 以 裁 其 所 過 而 勉 其 所 不 及 , 則 其 所 立 ,豈 止 於 此 而 已 哉 ?




論 語 集 注 卷 十
      子 張 第 十 九 此 篇 皆 記 弟 子 之 言 ,而 子 夏 為 多 , 子 貢 次 之 。 蓋 孔 門 自 顏 子 以 下 , 穎 悟 莫 若子 貢 ; 自 曾 子 以 下 , 篤 實 無 若 子 夏 。 故 特 記 之 詳 焉 。 凡二 十 五 章 。
    子 張 曰 : 「 士 見 危 致 命 , 見 得 思 義 , 祭 思 敬 , 喪思 哀 , 其 可 已 矣 。 」 致 命 , 謂 委 致 其 命, 猶 言 授 命 也 。 四 者 立 身 之 大 節 , 一 有 不 至 , 則 餘 無 足觀 。 故 言 士 能 如 此 , 則 庶 乎 其 可 矣 。

    子 張 曰 : 「 執 德 不 弘 , 信 道 不 篤 , 焉 能 為 有 ? 焉能 為 亡 ? 」 焉 , 於 虔 反 。 亡 , 讀 作 無 ,下 同 。 有 所 得 而 守 之 太 狹 , 則 德 孤 ; 有 所 聞 而 信 之 不 篤, 則 道 廢 。 焉 能 為 有 無 , 猶 言 不 足 為 輕 重 。

    子 夏 之 門 人 問 交 於 子 張 。 子 張 曰 : 「 子 夏 云 何 ?」 對 曰 : 「 子 夏 曰 : 『 可 者 與 之 , 其 不 可 者 拒 之 。 』 」子 張 曰 : 「 異 乎 吾 所 聞 : 君 子 尊 賢 而 容 眾 , 嘉 善 而 矜 不能 。 我 之 大 賢 與 , 於 人 何 所 不 容 ? 我 之 不 賢 與 , 人 將 拒我 , 如 之 何 其 拒 人 也 ? 」 賢 與 之 與 , 平聲 。 子 夏 之 言 迫 狹 , 子 張 譏 之 是 也 。 但 其 所 言 亦 有 過 高之 病 。 蓋 大 賢 雖 無 所 不 容 , 然 大 故 亦 所 當 絕 ; 不 賢 固 不可 以 拒 人 , 然 損 友 亦 所 當 遠 。 學 者 不 可 不 察 。

    子 夏 曰 : 「 雖 小 道 , 必 有 可 觀 者 焉 ; 致 遠 恐 泥 ,是 以 君 子 不 為 也 。 」 泥 , 去 聲 。 小 道 ,如 農 圃 醫 卜 之 屬 。 泥 , 不 通 也 。 楊 氏 曰 : 「 百 家 眾 技 ,猶 耳 目 鼻 口 , 皆 有 所 明 而 不 能 相 通 。 非 無 可 觀 也 , 致 遠則 泥 矣 , 故 君 子 不 為 也 。 」

    子 夏 曰 : 「 日 知 其 所 亡 , 月 無 忘 其 所 能 , 可 謂 好學 也 已 矣 。 」 亡 , 讀 作 無 。 好 , 去 聲 。 ○ 亡 , 無 也 。 謂 己 之 所 未 有 。 尹 氏 曰 : 「 好 學 者 日 新 而不 失 。 」

    子 夏 曰 : 「 博 學 而 篤 志 , 切 問 而 近 思 , 仁 在 其 中矣 。 」 四 者 皆 學 問 思 辨 之 事 耳 , 未 及 乎力 行 而 為 仁 也 。 然 從 事 於 此 , 則 心 不 外 馳 , 而 所 存 自 熟, 故 曰 仁 在 其 中 矣 。 程 子 曰 : 「 博 學 而 篤 志 , 切 問 而 近思 , 何 以 言 仁 在 其 中 矣 ? 學 者 要 思 得 之 。 了 此 , 便 是 徹上 徹 下 之 道 。 」 又 曰 : 「 學 不 博 則 不 能 守 約 , 志 不 篤 則不 能 力 行 。 切 問 近 思 在 己 者 , 則 仁 在 其 中 矣 。 」 又 曰 :「 近 思 者 以 類 而 推 。 」 蘇 氏 曰 : 「 博 學 而 志 不 篤 , 則 大而 無 成 ; 泛 問 遠 思 , 則 勞 而 無 功 。 」

    子 夏 曰 : 「 百 工 居 肆 以 成 其 事 , 君 子 學 以 致 其 道。 」 肆 , 謂 官 府 造 作 之 處 。 致 , 極 也 。工 不 居 肆 , 則 遷 於 異 物 而 業 不 精 。 君 子 不 學 , 則 奪 於 外誘 而 志 不 篤 。 尹 氏 曰 : 「 學 所 以 致 其 道 也 。 百 工 居 肆 ,必 務 成 其 事 。 君 子 之 於 學 , 可 不 知 所 務 哉 ? 」 愚 按 : 二說 相 須 , 其 義 始 備 。

    子 夏 曰 : 「 小 人 之 過 也 必 文 。 」 文, 去 聲 。 文 , 飾 之 也 。 小 人 憚 於 改 過 , 而 不 憚 於 自 欺 ,故 必 文 以 重 其 過 。

    子 夏 曰 : 「 君 子 有 三 變 : 望 之 儼 然 , 即 之 也 溫 ,聽 其 言 也 厲 。 」 儼 然 者 , 貌 之 莊 。 溫 者, 色 之 和 。 厲 者 , 辭 之 確 。 程 子 曰 : 「 他 人 儼 然 則 不 溫, 溫 則 不 厲 , 惟 孔 子 全 之 。 」 謝 氏 曰 : 「 此 非 有 意 於 變, 蓋 並 行 而 不 相 悖 也 , 如 良 玉 溫 潤 而 栗 然 。 」

    子 夏 曰 : 「 君 子 信 而 後 勞 其 民 , 未 信 則 以 為 厲 己也 ; 信 而 後 諫 , 未 信 則 以 為 謗 己 也 。 」 信, 謂 誠 意 惻 怛 而 人 信 之 也 。 厲 , 猶 病 也 。 事 上 使 下 , 皆必 誠 意 交 孚 , 而 後 可 以 有 為 。

    子 夏 曰 : 「 大 德 不 踰 閑 , 小 德 出 入 可 也 。 」 大德 、 小 德 , 猶 言 大 節 、 小 節 。 閑 , 闌 也 , 所 以 止 物 之 出入 。 言 人 能 先 立 乎 其 大 者 , 則 小 節 雖 或 未 盡 合 理 , 亦 無害 也 。 吳 氏 曰 : 「 此 章 之 言 , 不 能 無 弊 。 學 者 詳 之 。 」

    子 游 曰 : 「 子 夏 之 門 人 小 子 , 當 洒 掃 、 應 對 、 進退 , 則 可 矣 。 抑 末 也 , 本 之 則 無 。 如 之 何 ? 」 洒, 色 賣 反 。 掃 , 素 報 反 。 子 游 譏 子 夏 弟 子 , 於 威 儀 容 節之 間 則 可 矣 。 然 此 小 學 之 末 耳 , 推 其 本 , 如 大 學 正 心 誠意 之 事 , 則 無 有 。 子 夏 聞 之 曰 : 「 噫 ! 言 游 過 矣 !君 子 之 道 , 孰 先 傳 焉 ? 孰 後 倦 焉 ? 譬 諸 草 木 , 區 以 別 矣。 君 子 之 道 , 焉 可 誣 也 ? 有 始 有 卒 者 , 其 惟 聖 人 乎 ! 」 別 , 必 列 反 。 焉 , 於 虔 反 。 倦 , 如 誨 人不 倦 之 倦 。 區 , 猶 類 也 。 言 君 子 之 道 , 非 以 其 末 為 先 而傳 之 , 非 以 其 本 為 後 而 倦 教 。 但 學 者 所 至 , 自 有 淺 深 ,如 草 木 之 有 大 小 , 其 類 固 有 別 矣 。 若 不 量 其 淺 深 , 不 問其 生 熟 , 而 概 以 高 且 遠 者 強 而 語 之 , 則 是 誣 之 而 已 。 君子 之 道 , 豈 可 如 此 ? 若 夫 始 終 本 末 一 以 貫 之 , 則 惟 聖 人為 然 , 豈 可 責 之 門 人 小 子 乎 ? 程 子 曰 : 「 君 子 教 人 有 序, 先 傳 以 小 者 近 者 , 而 後 教 以 大 者 遠 者 。 非 先 傳 以 近 小, 而 後 不 教 以 遠 大 也 。 」 又 曰 : 「 洒 掃 應 對 , 便 是 形 而上 者 , 理 無 大 小 故 也 。 故 君 子 只 在 慎 獨 。 」 又 曰 : 「 聖人 之 道 , 更 無 精 粗 。 從 洒 掃 應 對 , 與 精 義 入 神 貫 通 只 一理 。 雖 洒 掃 應 對 , 只 看 所 以 然 如 何 。 」 又 曰 : 「 凡 物 有本 末 , 不 可 分 本 末 為 兩 段 事 。 洒 掃 應 對 是 其 然 , 必 有 所以 然 。 」 又 曰 : 「 自 洒 掃 應 對 上 , 便 可 到 聖 人 事 。 」 愚按 : 程 子 第 一 條 , 說 此 章 文 意 , 最 為 詳 盡 。 其 後 四 條 ,皆 以 明 精 粗 本 末 。 其 分 雖 殊 , 而 理 則 一 。 學 者 當 循 序 而漸 進 , 不 可 厭 末 而 求 本 。 蓋 與 第 一 條 之 意 , 實 相 表 裏 。非 謂 末 即 是 本 , 但 學 其 末 而 本 便 在 此 也 。

    子 夏 曰 : 「 仕 而 優 則 學 , 學 而 優 則 仕 。 」 優, 有 餘 力 也 。 仕 與 學 理 同 而 事 異 , 故 當 其 事 者 , 必 先 有以 盡 其 事 , 而 後 可 及 其 餘 。 然 仕 而 學 , 則 所 以 資 其 仕 者益 深 ; 學 而 仕 , 則 所 以 驗 其 學 者 益 廣 。

    子 游 曰 : 「 喪 致 乎 哀 而 止 。 」 致極 其 哀 , 不 尚 文 飾 也 。 楊 氏 曰 : 「 『 喪 , 與 其 易 也 寧 戚』 , 不 若 禮 不 足 而 哀 有 餘 之 意 。 」 愚 按 : 「 而 止 」 二 字, 亦 微 有 過 於 高 遠 而 簡 略 細 微 之 弊 。 學 者 詳 之 。

    子 游 曰 : 「 吾 友 張 也 , 為 難 能 也 。 然 而 未 仁 。 」 子 張 行 過 高 , 而 少 誠 實 惻 怛 之 意 。

    曾 子 曰 : 「 堂 堂 乎 張 也 , 難 與 並 為 仁 矣 。 」 堂堂 , 容 貌 之 盛 。 言 其 務 外 自 高 , 不 可 輔 而 為 仁 , 亦 不 能有 以 輔 人 之 仁 也 。 范 氏 曰 「 子 張 外 有 餘 而 內 不 足 , 故 門人 皆 不 與 其 為 仁 。 子 曰 : 『 剛 、 毅 、 木 、 訥 近 仁 。 』 寧外 不 足 而 內 有 餘 , 庶 可 以 為 仁 矣 。 」

    曾 子 曰 : 「 吾 聞 諸 夫 子 : 人 未 有 自 致 者 也 , 必 也親 喪 乎 ! 」 致 , 盡 其 極 也 。 蓋 人 之 真 情所 不 能 自 已 者 。 尹 氏 曰 : 「 親 喪 固 所 自 盡 也 , 於 此 不 用其 誠 , 惡 乎 用 其 誠 。 」

    曾 子 曰 : 「 吾 聞 諸 夫 子 : 孟 莊 子 之 孝 也 , 其 他 可能 也 ; 其 不 改 父 之 臣 , 與 父 之 政 , 是 難 能 也 。 」 孟莊 子 , 魯 大 夫 , 名 速 。 其 父 獻 子 , 名 蔑 。 獻 子 有 賢 德 ,而 莊 子 能 用 其 臣 , 守 其 政 。 故 其 他 孝 行 雖 有 可 稱 , 而 皆不 若 此 事 之 為 難 。

    孟 氏 使 陽 膚 為 士 師 , 問 於 曾 子 。 曾 子 曰 : 「 上 失其 道 , 民 散 久 矣 。 如 得 其 情 , 則 哀 矜 而 勿 喜 。 」 陽膚 , 曾 子 弟 子 。 民 散 , 謂 情 義 乖 離 , 不 相 維 繫 。 謝 氏 曰: 「 民 之 散 也 , 以 使 之 無 道 , 教 之 無 素 。 故 其 犯 法 也 ,非 迫 於 不 得 已 , 則 陷 於 不 知 也 。 故 得 其 情 , 則 哀 矜 而 勿喜 。 」

    子 貢 曰 : 「 紂 之 不 善 , 不 如 是 之 甚 也 。 是 以 君 子惡 居 下 流 , 天 下 之 惡 皆 歸 焉 。 」 惡 居 之惡 , 去 聲 。 下 流 , 地 形 卑 下 之 處 , 眾 流 之 所 歸 。 喻 人 身有 汙 賤 之 實 , 亦 惡 名 之 所 聚 也 。 子 貢 言 此 , 欲 人 常 自 警省 , 不 可 一 置 其 身 於 不 善 之 地 。非 謂 紂 本 無 罪 , 而 虛 被 惡 名 也 。

    子 貢 曰 : 「 君 子 之 過 也 , 如 日 月 之 食 焉 : 過 也 ,人 皆 見 之 ; 更 也 , 人 皆 仰 之 。 」 更 , 平聲 。

    衛 公 孫 朝 問 於 子 貢 曰 : 「 仲 尼 焉 學 ? 」 朝, 音 潮 。 焉 , 於 虔 反 。 公 孫 朝 , 衛 大 夫 。 子 貢 曰 :「 文 武 之 道 , 未 墜 於 地 , 在 人 。 賢 者 識 其 大 者 , 不 賢 者識 其 小 者 , 莫 不 有 文 武 之 道 焉 。 夫 子 焉 不 學 ? 而 亦 何 常師 之 有 ? 」 識 , 音 志 。 下 焉 字 , 於 虔 反。 文 武 之 道 , 謂 文 王 、 武 王 之 謨 訓 功 烈 , 與 凡 周 之 禮 樂文 章 皆 是 也 。 在 人 , 言 人 有 能 記 之 者 。 識 , 記 也 。

    叔 孫 武 叔 語 大 夫 於 朝 , 曰 : 「 子 貢 賢 於 仲 尼 。 」 語 , 去 聲 。 朝 , 音 潮 。 武 叔 , 魯 大 夫 ,名 州 仇 。 子 服 景 伯 以 告 子 貢 。 子 貢 曰 : 「 譬 之 宮 牆, 賜 之 牆 也 及 肩 , 窺 見 室 家 之 好 。 牆 卑室 淺 。 夫 子 之 牆 數 仞 , 不 得 其 門 而 入 , 不 見 宗 廟 之美 , 百 官 之 富 。 七 尺 曰 仞 。 不 入 其 門 ,則 不 見 其 中 之 所 有 , 言 牆 高 而 宮 廣 也 。 得 其 門 者 或寡 矣 。 夫 子 之 云 , 不 亦 宜 乎 ! 」 此 夫 子, 指 武 叔 。

    叔 孫 武 叔 毀 仲 尼 。 子 貢 曰 : 「 無 以 為 也 , 仲 尼 不可 毀 也 。 他 人 之 賢 者 , 丘 陵 也 , 猶 可 踰 也 ; 仲 尼 , 日 月也 , 無 得 而 踰 焉 。 人 雖 欲 自 絕 , 其 何 傷 於 日 月 乎 ? 多 見其 不 知 量 也 ! 」 量 , 去 聲 。 無 以 為 , 猶言 無 用 為 此 。 土 高 曰 丘 , 大 阜 曰 陵 。 日 月 , 踰 其 至 高 。自 絕 , 謂 以 謗 毀 自 絕 於 孔 子 。 多 , 與 祗 同 , 適 也 。 不 知量 , 謂 不 自 知 其 分 量 。

    陳 子 禽 謂 子 貢 曰 : 「 子 為 恭 也 , 仲 尼 豈 賢 於 子 乎? 」 為 恭 , 謂 為 恭 敬 推 遜 其 師 也 。 子貢 曰 : 「 君 子 一 言 以 為 知 , 一 言 以 為 不 知 , 言 不 可 不 慎也 。 知 , 去 聲 。 責 子 禽 不 謹 言 。 夫子 之 不 可 及 也 , 猶 天 之 不 可 階 而 升 也 。 階, 梯 也 。 大 可 為 也 , 化 不 可 為 也 , 故 曰 不 可 階 而 升 。 夫子 之 得 邦 家 者 , 所 謂 立 之 斯 立 , 道 之 斯 行 , 綏 之 斯 來 ,動 之 斯 和 。 其 生 也 榮 , 其 死 也 哀 , 如 之 何 其 可 及 也 。 」 道 , 去 聲 。 立 之 , 謂 植 其 生 也 。 道 , 引也 , 謂 教 之 也 。 行 , 從 也 。 綏 , 安 也 。 來 , 歸 附 也 。 動, 謂 鼓 舞 之 也 。 和 , 所 謂 於 變 時 雍 。 言 其 感 應 之 妙 , 神速 如 此 。 榮 , 謂 莫 不 尊 親 。 哀 , 則 如 喪 考 妣 。 程 子 曰 :「 此 聖 人 之 神 化 , 上 下 與 天 地 同 流 者 也 。 」 謝 氏 曰 : 「觀 子 貢 稱 聖 人 語 , 乃 知 晚 年 進 德 , 蓋 極 於 高 遠 也 。 夫 子之 得 邦 家 者 , 其 鼓 舞 群 動 , 捷 於 桴 鼓 影 響 。 人 雖 見 其 變化 , 而 莫 窺 其 所 以 變 化 也 。 蓋 不 離 於 聖 , 而 有 不 可 知 者存 焉 , 此 殆 難 以 思 勉 及 也 。 」

      堯 曰 第 二 十 凡 三 章 。
    堯 曰 : 「 咨 ! 爾 舜 ! 天 之 曆 數 在 爾 躬 。 允 執 其 中 。四 海 困 窮 , 天 祿 永 終 。 」 此 堯 命 舜 , 而禪 以 帝 位 之 辭 。 咨 , 嗟 歎 聲 。 曆 數 , 帝 王 相 繼 之 次 第 ,猶 歲 時 氣 節 之 先 後 也 。 允 , 信 也 。 中 者 , 無 過 不 及 之 名。 四 海 之 人 困 窮 , 則 君 祿 亦 永 絕 矣 , 戒 之 也 。 舜 亦以 命 禹 。 舜 後 遜 位 於 禹 , 亦 以 此 辭 命 之。 今 見 於 虞 書 大 禹 謨 , 比 此 加 詳 。 曰 : 「 予 小 子 履, 敢 用 玄 牡 , 敢 昭 告 于 皇 皇 后 帝 : 有 罪 不 敢 赦 。 帝 臣 不蔽 , 簡 在 帝 心 。 朕 躬 有 罪 , 無 以 萬 方 ; 萬 方 有 罪 , 罪 在朕 躬 。 」 此 引 商 書 湯 誥 之 辭 。 蓋 湯 既 放桀 而 告 諸 侯 也 。 與 書 文 大 同 小 異 。 曰 上 當 有 湯 字 。 履 ,蓋 湯 名 。 用 玄 牡 , 夏 尚 黑 , 未 變 其 禮 也 。 簡 , 閱 也 。 言桀 有 罪 , 己 不 敢 赦 。 而 天 下 賢 人 , 皆 上 帝 之 臣 , 己 不 敢蔽 。 簡 在 帝 心 , 惟 帝 所 命 。 此 述 其 初 請 命 而 伐 桀 之 辭 也。 又 言 君 有 罪 非 民 所 致 , 民 有 罪 實 君 所 為 , 見 其 厚 於 責己 薄 於 責 人 之 意 。 此 其 告 諸 侯 之 辭 也 。 周 有 大 賚 ,善 人 是 富 。 賚 , 來 代 反 。 此 以 下 述 武 王事 。 賚 , 予 也 。 武 王 克 商 , 大 賚于 四 海 。 見 周 書 武 成 篇 。 此 言 其 所 富 者 , 皆 善 人 也 。 詩序 云 「 賚 所 以 錫 予 善 人 」 , 蓋 本 於 此 。 「 雖 有 周 親, 不 如 仁 人 。 百 姓 有 過 , 在 予 一 人 。 」 此周 書 太 誓 之 辭 。 孔 氏 曰 : 「 周 , 至 也 。 言 紂 至 親 雖 多 ,不 如 周 家 之 多 仁 人 。 」 謹 權 量 , 審 法 度 , 修 廢 官 ,四 方 之 政 行 焉 。 權 , 稱 錘 也 。 量 , 斗 斛也 。 法 度 , 禮 樂 制 度 皆 是 也 。 興 滅 國 , 繼 絕 世 , 舉逸 民 , 天 下 之 民 歸 心 焉 。 興 滅 繼 絕 , 謂封 黃 帝 、 堯 、 舜 、 夏 、 商 之 後 。 舉 逸 民 , 謂 釋 箕 子 之 囚, 復 商 容 之 位 。 三 者 皆 人 心 之 所 欲 也 。 所 重 : 民 、食 、 喪 、 祭 。 武 成 曰 : 「 重 民 五 教 , 惟食 喪 祭 。 」 寬 則 得 眾 , 信 則 民 任 焉 , 敏 則 有 功 , 公則 說 。 說 , 音 悅 。 此 於 武 王 之 事 無 所 見, 恐 或 泛 言 帝 王 之 道 也 。 楊 氏 曰 : 「 論 語 之 書 , 皆 聖 人微 言 , 而 其 徒 傳 守 之 , 以 明 斯 道 者 也 。 故 於 終 篇 , 具 載堯 舜 咨 命 之 言 , 湯 武 誓 師 之 意 , 與 夫 施 諸 政 事 者 。 以 明聖 學 之 所 傳 者 , 一 於 是 而 已 。 所 以 著 明 二 十 篇 之 大 旨 也。 孟 子 於 終 篇 , 亦 歷 敘 堯 、 舜 、 湯 、 文 、 孔 子 相 承 之 次, 皆 此 意 也 。 」
    子 張 問 於 孔 子 曰 : 「 何 如 斯 可 以 從 政 矣 ? 」 子 曰: 「 尊 五 美 , 屏 四 惡 , 斯 可 以 從 政 矣 。 」 子 張 曰 : 「 何謂 五 美 ? 」 子 曰 : 「 君 子 惠 而 不 費 , 勞 而 不 怨 , 欲 而 不貪 , 泰 而 不 驕 , 威 而 不 猛 。 」 費 , 芳 味反 。 子 張 曰 : 「 何 謂 惠 而 不 費 ? 」 子 曰 : 「 因 民 之所 利 而 利 之 , 斯 不 亦 惠 而 不 費 乎 ? 擇 可 勞 而 勞 之 , 又 誰怨 ? 欲 仁 而 得 仁 , 又 焉 貪 ? 君 子 無 眾 寡 , 無 小 大 , 無 敢慢 , 斯 不 亦 泰 而 不 驕 乎 ? 君 子 正 其 衣 冠 , 尊 其 瞻 視 , 儼然 人 望 而 畏 之 , 斯 不 亦 威 而 不 猛 乎 ? 」 焉, 於 虔 反 子 張 曰 : 「 何 謂 四 惡 ? 」 子 曰 : 「 不 教 而殺 謂 之 虐 ; 不 戒 視 成 謂 之 暴 ; 慢 令 致 期 謂 之 賊 ; 猶 之 與人 也 , 出 納 之 吝 , 謂 之 有 司 。 」 出 , 去聲 。 虐 , 謂 殘 酷 不 仁 。 暴 , 謂 卒 遽 無 漸 。 致 期 , 刻 期 也。 賊 者 , 切 害 之 意 。 緩 於 前 而 急 於 後 , 以 誤 其 民 , 而 必刑 之 , 是 賊 害 之 也 。 猶 之 , 猶 言 均 之 也 。 均 之 以 物 與 人, 而 於 其 出 納 之 際 , 乃 或 吝 而 不 果 。 則 是 有 司 之 事 , 而非 為 政 之 體 。 所 與 雖 多 , 人 亦 不 懷 其 惠 矣 。 項 羽 使 人 ,有 功 當 封 , 刻 印 刓 , 忍 弗 能 予 , 卒 以 取 敗 , 亦 其 驗 也 。尹 氏 曰 : 「 告 問 政 者 多 矣 , 未 有 如 此 之 備 者 也 。 故 記 之以 繼 帝 王 之 治 , 則 夫 子 之 為 政 可 知 也 。 」

    子 曰 : 「 不 知 命 , 無 以 為 君 子 也 。 程子 曰 : 「 知 命 者 , 知 有 命 而 信 之 也 。 人 不 知 命 , 則 見 害必 避 , 見 利 必 趨 , 何 以 為 君 子 ? 」 不 知 禮 , 無 以 立也 。 不 知 禮 , 則 耳 目 無 所 加 , 手 足 無 所措 。 不 知 言 , 無 以 知 人 也 。 」 言之 得 失 , 可 以 知 人 之 邪 正 。 尹 氏 曰 : 「 知 斯 三 者 , 則 君子 之 事 備 矣 。 弟 子 記 此 以 終 篇 , 得 無 意 乎 ? 學 者 少 而 讀之 , 老 而 不 知 一 言 為 可 用 , 不 幾 於 侮 聖 言 者 乎 ? 夫 子 之罪 人 也 , 可 不 念 哉 ? 」


, 則 君子 之 事 備 矣 。 弟 子 記 此 以 終 篇 , 得 無 意 乎 ? 學 者 少 而 讀之 , 老 而 不 知 一 言 為 可 用 , 不 幾 於 侮 聖 言 者 乎 ? 夫 子 之罪 人 也 , 可 不 念 哉 ? 」



標籤:
瀏覽次數:15    人氣指數:15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顏氏家訓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這次我們談談”性”~~~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