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處連絡人找資料,這種不能掌握的事最累了。
加上某工程師在某件事上有點不合我意,害我昨天差點對工程師發飆。
最後終於忍了下來,因為我有看過他的工作,做的不錯,只是埋頭在幹,其實有些東西不用我們負責就早點丟出來給相關人事去處理才對。
他居然花時間把東西給試出來,這種情況有做出來算好的,沒有那真的會讓上面的人抓狂。
昨天在公寓上看到的有趣日記,
男人到底要什麼。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viewpage.php?o=1144765&d=37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viewpage.php?o=1144765&d=38
讓我不禁想到去年初前妻的學妹*1來探望憂鬱症中發病的前妻,告訴我她碩士論文(大學生非理性信念、生涯信念及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的小小結論。
現代男人跟女人的追求的傾向或被社會化的傾向是差非常多的。
現代男人還被社會要求注意停留在家庭上,所以你看那兩篇有非常嚴重的家庭傾向,找的老婆要適合放在家裏。
現代女人卻有非常濃厚的自我傾向,所關注的比較是自己,所以在那兩篇文章中的回應你可以找到這個笑話
(現在有些女生擇友條件 有車有房 父母雙亡)。
難怪現在一堆人找不到對象,因為現代社會男女雙方要的差非常的多。不過這個地球上人真的太多了,這樣也算是件好事。
*1:我前妻跟她學妹是唸心理跟心理諮商的,有趣的是唸這種的反而容易出問題,因為你要夠sensitive 你才會去唸這種系,可是通常是從小家裏或生活週遭有問題的人才夠sensitive,有興趣的這本書有提到一點這種現象。
幸福童年的祕密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米勒 (Alice Miller),專門探討兒童的內心世界,她的名著《天才兒童的悲劇》(中文更名為:幸福童年的祕密)寫盡了兒童的悲哀。
米勒所指的「天才兒童」, 並非一定是天生具有特別天賦的孩子,米勒認為,我們所有人在兒童時代,都得要具有特別的才幹,才可以應付父母對我們的各種要求。
米勒認為,成人的困擾,大部分與兒時的經驗有關。父母的愛,很多時都與賞識不能分割,孩子為了獲得父母的愛,一生下來就知道要凡事達到父母的期望,否則就會失去父母的賞識,也同時失去他們的愛。漸漸地,孩子學會再也不以自己的感覺為感覺,只求達到父母的賞識。
這本書寫於一九七八年, 至今仍是暢銷書。米勒在一九九四年本書再版時,重寫了一篇自序,強調父母對孩子的暴行,除了肉體之外,還有更大部分是微妙的心理控制。而且這種控制,是不自覺地一代一代傳下去的。
《家庭故事心理隨筆2》第12~15頁。
--作者李維榕教授,是國際著名的美國紐約家庭心理治療研究中心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