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1號,是大家口中的「愚人節」。遇到好事者肯定又是「愚人節快樂」、「 愚人節快樂」地亂嚷亂叫。 愚人節怎麼會快樂呢?這兩者間的邏輯關聯是啥呢?怎麼碰到啥大小事都得冠上「快 樂」兩字呢?您要是說今天是妳的生日,對方一定馬上給妳接一句「生日快樂」;今 天如果是中秋節,他(她)有事沒事也一定會送妳一句「中秋節快樂」,就連端午節、教師 節、兒童節、母親節、…都是,這真是華人很難改的習性,大家辭窮的背後真的都快樂的 起來嗎?那碰到清明節和中元節,要不要也來「清明節快樂」、「中元節快樂」一番呢 ? 能不能換點別的新鮮的詞呀?我都快聽膩了。下回要是聽到別人生日,如果真的非恭 維不可,不妨就說「生日來了」(唸作「生日來尞」)或者「生日到了」(唸作「生日到尞」) ;中秋節到了的話,就說「中秋節到了」(唸作「中秋節到尞」),這是TVBS的節目「背包 客來尞」給我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