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無我如來之藏的三段辯證 (7)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我如來之藏的三段辯證 (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無我如來之藏的三段辯證 (8)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3.03.27  天氣:  心情:
《入楞伽經》確實是一部唯心的教典,這也正是何以中觀大師月稱視之為不了義經。根據《入楞伽經》,外道所執之「我/補特伽羅」、「勝性」、「自在」、「微塵」等,本質上皆是來自內心的造作妄想,因而,唯「心」是實,而包括「我」在內的其餘主張皆非實有。《入楞伽經》正是在此「唯心」的理論基礎之上達到「無我」的結論。必須留意的是:在證成「人無我」(pudgala-nairatmya)的方法上,阿含聖教與《入楞伽經》所採取的,可說是截然不同的路數。《阿含經》檢視五蘊之一一蘊,分析自性恆存之神我(pudgala 或atman)不可能以任何方式存在,並指出外道「即蘊計我」或「離蘊計我」之諸多誤謬。基於五蘊身心來證成「無我」,阿含的論證方式無疑是側重經驗,訴諸現實的。相對於此,《入楞伽經》則高揭「唯心」之理論大旗:既然萬法唯自心所現(sva-citta-driwya-matra),則神我亦不外乎自心的虛妄分別。既是妄想分別的產物,即可知神我的虛妄不實。基於形上理論來證成「無我」,《入楞伽經》的論證方式毋寧是傾向形上玄想的。縱然在表面上,原始聖教與《入楞伽經》俱達到「人無我」的結論,然而因為辯證方式與基本立場的差異,使「無我」的深層蘊義也有所不同。《阿含經》純就生命現象的組成因素──五蘊──從事分析,「我」既不存在於現實經驗的五蘊之中,更不存在於莫須有的擬議分別之中。倘使在哲學或神學的冥想之中安立「我」的存在,便無異於釋尊所評破的外道見解。因此,原始教典中的「無我」,是徹底的無我,即使甚深難解,卻不容妥協。○52然而,《入楞伽經》以形而上的唯心論為最高判準,於是,雖以唯心為由而否認神我,卻不能否認其作為立論根本而成立之「心」,這是《入楞伽經》屢屢言及的「唯自心現」(sva-citta-driwya-matra)的「自心」;是自性清淨的如來藏,也是異乎「神我」,殊非「無我」的「真我」。至此,沿著正題「如來藏我」、反題「無我如來藏」發展而成的合題「真我如來藏」即呼之欲出。《入楞伽經》有偈云:內證智所行,清淨真我相,此即如來藏。○53如來藏既非「神我」,亦非「無我」,而是「真我」!而這樣的「真我」,較之阿含的無我之教,顯然背道而馳。阿含檢視五蘊,證成五蘊之中不可能存有常住自在之「我」,然而《入楞伽經》則謂:蘊中真實我,無智不能知。○54準此,五蘊中有「真我」!而「五蘊無我」的阿含聖教,反成了智慮不足的一偏之見。《阿含經》與《入楞伽經》表面上皆倡言無我,然而基本立場及論證方式不同,從而引申出迥異的蘊義(見下頁列表):
證成「無我」的方式 引申之蘊義
《阿含經》 檢視五蘊 既無神我,亦不立「真我」
《入楞伽經》 訴諸唯心 雖無神我,但有「真我」
《入楞伽經》雖揭示「無我如來藏」,然而「無我」之下的深層義蘊,卻是超越「神我」和「無我」的「真我」。中國古德對《入楞伽經》「無我如來藏」的理解,也大抵依循此一思路,如宋代善月所云:於法無我中,說如來藏是我,具顯眾德,即真我義……對如來藏以言無我,則如來藏為我矣……然則說以為我者,為開引計我諸外道,令因妄我達真我。(《楞伽經通義》)○55所云「無我」者,實非無我,而乃意在「真我」。清朝函昰亦云:如來初為眾生執五蘊我,說於無我;後又為聲聞執無我法,惑於自性,為說真我……如來說無我時,意在真我。○56(《楞
伽經心印》)古德對於「無我如來藏」的深層辯證,顯然甚中肯綮。檢視《入楞伽經》的「無我如來之藏」,可知如來藏與(人)無我,僅在一定的義界之內,亦即在「神我」的否定層面,可說是並行不悖。然而,若追究形而上的理論層面,則如來藏即是「真我」,這便迥異於原始教義素樸的無我論與中觀大乘揭櫫之極無自性。在假必依實的哲學思辯之下以如來藏為實有的真我,這正是大乘如來藏學有別於原始佛法和中觀學派的重要歧異。
同 異
原始佛教與中觀大乘 無神我 無「真我」
如來藏學 有「真我」
標籤:
瀏覽次數:128    人氣指數:328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無我如來之藏的三段辯證 (7)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我如來之藏的三段辯證 (9)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