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7245
 建龍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上 海 中 醫 學 院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愛怎麼包就怎麼包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上 海 中 醫 學 院
作者: 建龍 日期: 2013.11.18  天氣:  心情:
╔════════════╗
║ 中 藥 學 ║
║ ║
║ 上 海 中 醫 學 院 ║
╚════════════╝


■總論

中草藥藥源有植物、動物和礦物,其中以植物藥佔絕大多數,使用也更普遍,
所以古代相沿把藥學叫做“本草”學。這些藥物的應用充分反映了中國歷史、文化
、自然資源等方面的若干特點,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所以中國人民把
它你為“中藥”。而“本草”學也相應地稱為“中藥學”或“中草藥學”。“中草
藥學”就是專門介紹各種中藥的採制、性能、功效及應用方法等知識的一門學科。

幾千年來,中草藥一直被中國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日漸積累寶貴的
用藥知識,並形成一整套中藥理論體係。在先秦時期,已有不少關於藥物的文字記
載。到了東漢末期 (公元二世紀 ),中國第一部藥典 -- 《神農本草經》誕生。本
書載藥 365 種,是漢以前藥學知識和經驗的總結。 書中還簡要而完備地記述了藥
學的基本理論。

南北朝時期,雷[學教]著《炮炙論》敘述各種藥物通過適宜的炮炙,可以提高
藥效, 減輕毒性或烈性, 從而發展了藥物加工技術。 梁代陶弘景(公元 456 --
536 年)著《神農本草經集注》,對魏晉以來三百餘年間藥學的發展作了總結,載
藥達七百三十種。又創用藥物按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

唐代顯慶四年(公元 659 年), 李勵、蘇敬等人主持編寫了《新修本草》。
全書捲帙浩博,收載中國和外國輸入藥物達 844 種。開元年間(公元 713 -- 741
年),陳藏器編成了《本草拾遺》,書中將各種藥物功用概括為十類,從而提出了
著名的“十劑”,為中藥臨床分類最早的設想。
宋代本草學,以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最具代表性。該書收載藥物達
一千四百多種。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總結和發展了飲食療法。

明代是中草藥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李時珍(公元 1518 -- 1593 年)對古
代本草學作了全面整理、總結和提高,並吸取了大量的民間藥和外來藥,寫成了偉
大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該書載藥 1892 種。按藥物的自然屬性,分為十六綱
、六十類。這種科學的分類法,是中古本草學最完備的分類係統。

繼李時珍之後,清代的趙學敏(約公元 1719 -- 1805 年)對民間草藥作了廣
泛搜集和整理, 于 1765 年刊行《本草綱目拾遺》‧載藥 921 種, 新增藥物達
716 種之多。

中草藥學自漢代到清代,各個時代都有它的成就和特色,而且歷代相承,日漸
繁富。到了現代,中草藥已達 5000 種左右。今後,中草藥學的發展,仍有廣闊的
前途。


■第一章 中草藥的採集與砲制

中草藥的採集,以及採集後的保存和炮制都有特定的方法,對於這些知識,我
們必須有所了解。

■第一節 中草藥的採集與貯藏

中草藥的採收季節、時間、方法和貯藏等對中草藥的品質好壞有著密切的關係
,是保證藥物質量的重要環節。因此,採藥要根據不同的藥用部分(如植物的根、
莖、葉、花、果實、種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長成熟時期,動物亦有一定的捕捉與
加工時期),有計劃地來進行採制和貯藏,這樣才能得到較高的產量和品質較好的
藥物,以保證藥物的供應和療效,滿足人民衛生保健事業上的需要。除某些藥物所
含的有效成分在採制和貯藏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外,一般植物類的藥物的採收原則如
下,

1、全草、莖枝及葉類藥物大多在夏秋季節植株充分成長、莖葉茂盛或開花時
期採集,但有些植物的葉亦有在秋冬時採收的。多年生草本常割取地上部分,如益
母草、薄荷等;一些莖較柔弱‧植物矮小及必須帶根用的藥物則連根拔起,如垂盆
草、紫花地下等。

2、根和根莖類藥物一般是在秋季植物地上部分開始枯萎或早春植物抽苗時採
集,這時植物的養分多貯藏在根或根莖部,所採的藥物產量高,質量好。但也有些
根及根莖如孩兒參、半夏、延胡索等則在夏天採收。多數的根及根莖類藥物需生長
一年或二年以上才能採收供藥用。

3、花類藥物多在花未開放的花蕾時期或剛開時候採集,以免香味失散、花瓣
散落,影響質量,如金銀花、月季花等。由於植物的花期一般很短,有的要分次及
時採集,如紅花要採花冠由黃變紅的花瓣,花粉粒需盛開時採收,如松花粉、蒲黃
等。採花最好在晴天早晨,以便採後迅速晾曬幹燥。

4、果實類藥物除少數採用未成熟果實如青皮、桑槐等外,一般應在果實成熟
時採集。

5、種子通常在完全成熟後採集。有些種子成熟後容易散落,如牽牛子、急性
子(鳳仙花子)等,則在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採集。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種子的藥
物,則可在種子成熟時,割取全草,將種子打下後分別曬乾貯藏,如車前子、紫蘇
子等。

6、樹皮和根皮類藥物通常是在春夏間剝取,這時正值植物生長旺盛期,漿液
較多,容易剝離。剝樹皮時應注意不能將樹幹整個一圈剝下,以免影響樹幹的輸導
係統,造成樹木的死亡。

關於動物藥,一般潛藏在地下的小動物,宜在夏秋季捕捉,如蚯蚓、蟋蟀等;
大動物雖然四季皆可捕捉,但一般宜在秋冬季獵取,不過鹿茸必須在雄鹿幼角末角
化時採取。

此外,在採收藥物時還須要注意天氣變化,如陰雨時採集,往往不能及時乾燥
,以致腐爛變質。在採集藥物時,應該重視保護藥源,既要考慮當前的需要,又要
考慮長遠的利益。因此,還須要注意下列幾點,

1、留根保種:有些多年生植物,地上部分可以代根用的,盡量不要連根拔;必須
用根或根莖的,應該注意留種。有些雌雄異株的植物如栝樓,在挖
掘天花粉時,一般只應挖取雄株的塊根。用全草的一年生植物,大
量採集時應留下一些茁壯的植株,以備留種繁殖。用葉的藥物不要
把全株葉子一次採光,應盡量摘取密集部分,以免影響植物的生長
   。
2、充分利用:根、莖、葉、花都可入藥的多年生植物,應多考慮用地上部分和產
量較多的部分。此外,可結合環境衛生大掃除、墾地填洪和伐木修
枝,隨時注意將可作藥用的樹皮、根皮、全草等收集起來,認真地
   加以整理,以供藥用。
3、適當種植:根據實際需要,對於本地難以採集或野生較少的品種,可以適當地
進行引種繁殖,以便採用。

藥物在採集以後,都應採取一定的加工處理,以便貯藏。如係植物類藥品,採
集後應先除去泥土雜質和非藥用部分,洗淨切斷,除鮮用外,都應根據藥物的性質
,及時放在日光下曬乾,或陰乾,或烘乾,分別保藏。有些含水分較多的藥物如馬
齒莧等,可在洗淨後切斷,多曬幾天,才能曬乾。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如五味子、女
貞子、萊菔子、葶藶子、白芥子等須放在密封的甕內;植物的莖葉或根部沒有芳香
性的如益母草、木賊草、夏枯草、大青葉、板藍根、首烏藤等可放在乾燥陰涼處或
貯於木箱內;芳香性藥物及花類如菊花、金銀花、月季花等,須放在石灰甕內,以
防受潮霉爛變質。種子類藥物要防蟲鼠。動物藥及臟器組織如蘄蛇、烏梢蛇、蜈蚣
、地鱉蟲、胎盤等,在烘乾後,應放在貯有石灰的缸中,以保持乾燥;並放在冷暗
乾燥的地方,以防蟲蛀或腐爛。

礦物藥如石膏、滑石、靈磁石等可放在木箱內;但其中如芒硝、硼砂等須放在
甕內蓋緊,以防受潮。

劇毒藥物要另行貯藏保管,防止發生事故。貯藏藥物的庫房須經常保持清潔乾
燥和防蟲、鼠的侵蝕;藥物仍須勤加翻曬,對某些易生蟲蛀或容易受潮發油的藥物
,如前胡羌活、獨活、甘遂‧當歸等,必須經常檢查,以防霉蛀變質。

【文獻摘錄】

《名醫別錄》:「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採者,謂春初津潤始萌,未充枝葉,勢力淳
濃故也。至秋枝葉乾枯,津潤歸流於下。今即事驗之,春寧宜早
,秋寧宜晚。華實莖葉,乃各隨其成熟爾。」
《千金翼方》:「夫藥採取,不知時節,不以陰乾暴乾,雖有藥名,終無藥實,故
不依時採取,與朽木不殊,虛費人功,卒無碑益。」
《用藥法象》:「凡諸草木崑蟲,產之有地,根葉花實,採之有時,失其地則性味
少異,矢其時則性味不全。」
《本草蒙筌》:「莖葉花實,四季隨宜,採未老枝莖,汁正充溢;摘將開花蕊,氣
尚包藏;實收已熟,味純;葉採新生,力倍。入藥誠妙,治病方
靈。其諸玉石禽獸蟲魚,或取無時,或收按節,亦有深義,非為
虛文,並各遵依,勿恣孟浪。
《千金方》:「凡藥皆不欲數數曬暴,多見風日,氣力即薄歇,宜熟知之。諸藥未
即用者,候天大晴時,於烈日中暴之,令大乾,以新瓦器貯之,泥
頭密封,須用開取,即急封之,勿令中風濕之氣,雖經年亦如新也
。其丸散以瓷器貯,密蠟封之,勿令洩氣,則三十年不壞。諸杏仁
及子等藥,瓦器貯之,則鼠不能得之也。凡貯藥法,皆須去地三、
四尺,則土濕之氣不中也。
《本草蒙筌》:「凡藥藏貯,宜常提防,倘陰乾暴乾烘乾未盡去濕,則蛀蝕霉垢朽
爛不免為殃,當春夏多雨水侵淫,臨夜晚或鼠蟲嚙耗,心力弗憚
,歲月堪延,見雨久著火頻烘,遇睛明向日旋暴,粗糙懸架上,
細膩貯臆中。」又云:「人參須和細辛,冰片必同燈草,麝香宜
蛇皮裹,硼砂共綠豆收,生姜擇老砂藏,山藥候乾灰窖,沉香真
檀香甚烈,包紙須重,繭水臘雪水全靈,埋陰宜久。


■第二節   中草藥的炮制

炮制,又稱炮炙,是藥物在制成各種劑型之前對藥材的整理加工以及根據醫療
需要而進行加熱處理的一些方法。
  
  炮制的目的,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1、消除或減少藥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生南星有毒,用生姜、明
    礬脆制,可解除毒性;又如巴豆有劇
    毒,去油用霜,可減少毒性。
2、改變藥物的性能:如地黃生用性寒涼血,蒸制成熟地則微溫而補血;何首烏生
用潤暢通便、解瘡毒,制熟能補肝腎、益精血。
3、便於制劑和貯藏:如將植物類藥物切碎,便於煎煮; 礦物類藥物火 [ 火段 ]
,便於研粉。又如某些生藥在採集後必須烘焙,使藥物充分
  乾燥,以便貯藏。
4、使藥物潔淨、便於服用:如藥物在採集後必須清除泥沙雜質和非藥用的部分;
 有些海產品與動物類的藥物需要漂去鹹味及腥味等。
  
炮制的方法,常見的有下列十多種:

(一)洗 是將原藥放在清水中,經過洗滌去淨藥物表面的泥沙雜質,從而達到潔
淨衛生的目的。應注意浸洗的時間不要邊長,以防止有效成分溶於水中
 。
(二)漂 將有腥氣(如龜板、鱉甲、烏賊骨)或有鹹味(如昆布、海藻)或有毒
性(如烏頭、附子)的藥物,可利用多量清水反復浸漂,經常換水,則
能漂去這些氣味或減少毒性。
(三)泡 就是用藥物汁水浸泡以減低原藥的烈性或刺激性,如用甘草水泡遠志、
吳萊萸。
(四)漬 就是在藥物上噴灑少量清水,讓水分漸漸滲透而使藥物柔軟,便於切片
。某些藥物浸泡後藥性易於走失的,宜用此法。
(五)水飛 水飛是研粉方法之一,適用於礦石和貝殼類不易溶解於水的藥物如朱
砂等,目的是使藥物粉碎得更加細膩,便於內服和外用。在水飛前先
將藥物打成粗末,然後放在研缽內和水同研,傾取上部的混懸液,然
後再將沉於下部的粗末繼續研磨,這樣反復操作,研至將細粉放在舌
上嘗之無渣為度。水飛並可防止粉末在研磨時飛揚,以減少損耗。
(六) 的作用,主要是將藥物通過烈火直接或間接燒,使它質地松脆,易
於粉碎,充分發揮藥效。
直接火:適用於礦石和貝殼類不易碎裂的藥物如磁石、牡蠣等。將藥物放
在鐵絲篩網上,置於無煙的烈火中燒,的程度視藥物性質不
同而定。礦石類藥物必須至紅色為度;貝殼類藥物則至微紅
冷卻後呈灰白色。
燜(間接燒):少數體輕質松的藥物如陳棕、人發等則適用燜法。即
將藥物放在鐵鍋內,另用較小鐵鍋覆上,用鹽泥固封鍋
邊,小鐵鍋上壓一重物,不便漏氣,置火上燒至滴水於
小鐵鍋上立即沸騰,或以白紙貼於小鍋上,當紙烤焦為
止,待冷卻後取出。
(七)炒 炒是炮制加工中常用的一種加熱法,是將藥物放於鍋內加熱,用鐵剷不
斷剷動,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炒的方法如下,清炒,不加輔料,用文
火將藥物炒至微焦發出焦香氣味為度。麩炒,將藥物(飲片)加蜜炙
麩皮同炒,拌炒至片子呈微黃色為度。以上兩種炒法,主要目的是緩和
藥性。加其他輔料拌炒,按用藥的不同要求有酒炒、醋炒、姜汁炒等
等,炒炭,係用較旺火力,將藥勿炒至外焦似炭、內裡老黃色(或棕
褐色)而又不灰化,俗稱為“炒炭存性”,大多為增加收澀作用。
(八)炮 炮與炒炭基本相同,但炮要求火力猛烈,操作動作要快,這樣可使藥物
(一般須切成小塊)通過高熱,達到體積膨脹松胖,如乾姜即用此法加
工成為炮姜炭。
(九)煨 煨的主要作用在於緩和藥性和減少副作用。常用的簡易煨法是將藥物用
草紙包裹二、三層,放在清水中浸濕,置文火上直接煨,煨至草紙焦黑
內熟取出,煨生姜就是用此法。
(十)炙 是將藥物加熱拌炒的另一種方法。常用的有:
蜜炙:即加煉蜜拌炒。先將鐵鍋、剷刀用清水洗淨拭乾,燒熱鐵鍋,倒入煉
蜜,待蜜化烊略加清水,然後放入藥片反復拌炒,炒至蜜汁吸盡,再
噴灑少許清水炒乾,使藥物不粘手為度。例如炙紫苑、炙兜鈴、炙黃
耆、炙甘草等。藥物用蜜炙,是取它潤肺、補中及矯味的作用。砂炙
,用鐵砂與藥物拌炒稱為砂炙。先將鐵砂炒熱呈青色,倒入藥物拌炒
,至松胖為度,取出,篩去鐵砂。例如山甲片、龜板、鱉甲等經過砂
炙後變成松脆,易於煎取藥汁,或研粉制丸。
(十一)烘與焙 烘與焙同樣是用微火加熱使之乾燥的方法。
(十二)蒸 利用水蒸氣蒸制藥物稱為蒸。它與煮不同之點是須隔水加熱。蒸的作
用,主要能使藥物改變其原有性能,如生大黃有瀉下之功,經蒸制成
為熟大黃,在臨床上主要用它清化濕熱、活血袪瘀的作用。另外,還
有矯味作用,如女貞子、五味子經過蒸制能減少其酸味。
(十三)煮 是將經過整理及洗淨的原藥,放在鍋內用清水與其他輔助藥料同煮至
熟透。如附子、川烏與豆腐同煮可減少毒性。
(十四)淬 將藥物加熱燒後,趁熱投入醋或其他藥物所煎的濃汁中,使之充分
吸收入內,這種方法叫做淬。如靈磁石、代赭石用醋淬,制甘石用藥
汁淬。淬的作用,除能使被淬的藥物酥鬆易於粉碎外,還因藥汁的吸
收會改變其性能。

【文獻摘錄】

《本草蒙筌》:「酒制升提,姜制發散,入鹽走腎而軟堅,用醋注肝而住痛,童便
制除劣性而下降,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潤枯生血,蜜制甘
緩益元,陳壁土制……以補中焦,麥麩皮制抑酷性勿傷上膈,烏
豆湯、甘草湯漬曝,並解毒致令平,羊酥油,豬脂油塗燒,鹹滲
骨容易脆斷……」


■第二章  中草藥的性能

中草藥品種眾多,每一種藥物都有一定的適應範圍,例如紫蘇可以治療感冒,
大黃可以治療便秘,蒲公英可以治療熱癤、疔瘡,黃耆可以治療氣虛……,不同的
病症就需要選用不同的中草藥來治療,這就是因為它們各自具備特有的性能。

  中草藥的性能,可以從多方面來認識,疾病有寒性、熱性的區別,藥性也有寒
、熱的不同;病勢有向上向下、在表在裡的差異,藥性也有升、浮、沉、降的區別
;疾病發生部位在各個髒腑經絡不同,藥性也有歸入某經的區分……等等。

認識藥物的性能,並不是某一個人在某一時期“天才”地發現的。它是我國廣
大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藥物治病的豐富經驗,並把
它上升為理論的結果。這些理論,雖然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提高,但長期以來,
對中醫用藥曾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因此,中醫治療疾病,除了必須對病員的病情
作出正確的診斷以外,還必須較為熟練地掌握中草藥的性能,才能正確座用於臨床



■第一節  四氣五味

四氣五味,就是藥物的性味,代表藥物的藥性和滋味兩個方面。其中的“性”
又稱為“氣”,是古代通用、沿襲至今的名詞,所以四氣也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
用,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四氣,就是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寒涼和溫熱是對立的兩種藥性;寒和涼
之間、熱和溫之間,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說藥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別,溫
次於熱、涼次於寒。

藥性的寒‧熱、溫、涼,是藥物作用於人體發生的反應歸納出來的,例如,感
受風寒、怕冷發熱、流清涕、小便清長、舌苔白,這是寒的症狀,這時用紫蘇、生
姜煎了湯飲服後,可以使病員發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狀,說明紫蘇、生姜的藥
性是溫熱的。如果生了療瘡、熱療、局部紅腫疼痛,甚至小便黃色、舌苔發黃,或
有發熱,這就是熱的症狀,這時用金銀花、菊花來治療,可以得到治愈,說明金銀
花、菊花的藥性是寒涼的。

中草藥的藥性,通過長時期的臨床實踐,絕大多數已為人們所掌握,如果我們
熟悉了各種藥物的藥性,就可以根據“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和“熱者寒之、
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針對病情適當應用了。一般是,寒涼藥,大多具有清熱、瀉
火、解毒等作用,常用來治療熱性病症。溫熱藥,大多具有溫中、助陽、散寒等作
用,常用來治療寒性病症。此外,還有一些藥物的藥性較為平和,稱為“平”性。
由於平性藥沒有寒涼藥或溫熱藥的作用來得顯著,所以在實際上雖有寒、熱、溫、
涼、平正氣,而一般仍稱為四氣。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滋味。它主要是由味覺器官辨別出
來的,或是根據臨床治療中反映出來的效果而確定的。各種滋味的作用如下:

(一)辛 有發散、行氣或潤養等作用。一般發汗的藥物與行氣的藥物,大多數有
辛味;某些補養的藥物,也有辛味。
(二)甘 有滋補、和中或緩急的作用。一般滋補性的藥物及調和藥性的藥物,大
 多數有甘味。
(三)酸 有收斂、固澀等作用。一般帶有酸味的藥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
用。
(四)苦 有瀉火、燥濕、通泄、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熱、燥濕、瀉下和降逆
 作用的藥物,大多數有苦味。
(五)鹹 有軟堅、散結或瀉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結塊的藥物和一部分瀉下通便
的藥物,帶有鹹味。

在五味以外,還有淡味、澀味,它們的意義和作用是這樣的:

(一)淡 就是淡而無味,有滲濕、利尿作用。一般能夠滲利水濕、通利小便的藥
 物,大多數是淡味。
(二)澀 有收斂止汗、固精、止瀉及止血等作用。

由於淡味,沒有特殊的滋味,所以一般將它和甘味並列,稱“淡附於甘”;同
時,澀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因此,雖然有七種滋味,但習慣上仍稱“五味
”。

氣和味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種藥物既具有一定的氣,又具有一定的味。
由於氣有氣的作用,味有味的作用,必須將氣和味的作用綜合起來看待,例如,紫
蘇性味辛溫,辛能發散,溫能散寒,所以可知紫蘇的主要作用是發散風寒;蘆根性
味甘寒,甘能生津,寒能清熱,所以可知蘆根的主要作用是清熱生津……等。

一般說,性味相同的藥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藥物,功效也
就有所區別;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藥物在功效上也有共同之處和不同之點
。例如,同樣是寒性藥,若味不相同,或為苦寒,或為辛寒,其作用就有所差異,
如黃連苦寒、可以清熱燥濕,浮萍辛寒、可以疏解風熱;同樣是甘味藥,但氣有所
不同,或為甘溫,或為甘寒,其作用也不一樣,如黃耆甘溫‧可以補氣,蘆根甘寒
、能清熱生津。所以,在辨識藥性時,不能把藥物的氣與味孤立起來。

在臨床具體應用時,一般都是既用其氣、又用其味的,而在特殊應用的時候,
配合其他藥物,則或用其氣,或用其味。


【文獻摘錄】

《珍珠囊》:「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緩,苦主堅、鹹主軟;辛能散結潤燥、致津
液、通氣,酸能收緩斂散,甘能緩急調中,苦能燥濕堅欽,鹹能軟
堅,淡能利竅。」
《用藥法象》:「夫藥有溫涼寒熱之氣,辛甘淡酸苦鹹之味也。... 一物之內,氣
味兼有;一藥之中,理性具焉。或氣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氣異。
....」
《景岳全書》:「藥以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藥,是以氣味之有偏也。蓋氣味之
正者,谷食之屬是也,所以養人之正氣;氣味之偏者,藥餌之屬
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氣。其為故也,正以人之為病,病在陰陽偏
勝耳。」
《本草綱目》:「寇氏言寒熱溫涼是性, 香臭腥躁是氣.... 但自素問以來,只以
氣味言.....。」
《中醫名詞術語選釋》:「近人認為藥物味道的不同,與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關,如
味辛的多含揮發油,味酸的多含有機酸,味甘的多含糖
類,味音的則可能含生物鹼,甘類或苦味質等。」


■第二節 歸經

歸經,就是藥物對於人體某些臟腑、經絡有著特殊的作用。例如,龍膽草能歸
膽經,說明它有治療膽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歸脾、胃二經,說明它有治療脾胃病
症的功效....。

藥物歸經這一理論,是以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的。由於經絡能夠溝通人體的
內外表裡,所以一旦人體發生病變,體表的病症可以通過經絡而影響內在的臟腑,
臟腑的病變也可通過經絡而反映到體表。各個臟腑經絡發生病變產生的症狀是各不
相同的,如肺有病變時,常出現咳嗽、氣喘等症;肝有病變時,常出現脅痛、抽搐
等症;心有病變時,常出現心悸、神志昏迷等....。在臨床上,用貝母、杏仁能止
咳,說明它們能歸入肺經;用青皮、香附能治脅痛,說明它們能歸入肝經;用麝香
、菖蒲能蘇醒神志,說明它們能歸人心經....。由此可見,藥物的歸經也是人們長
期從臨床療效觀察中總結出來的。

疾病的性質有寒、熱、虛、實等不同,用藥也必須有溫(治寒症)、清(治熱
症)、補(治虛症)、瀉(治實症)等區分。但是發病臟腑經絡又是不一致的,如
熱性病症,又有肺熱、胃熱、心火、肝火.... 等, 在用藥治療時,雖然都需要根
據“療熱以寒藥”的原則選用性質寒涼的藥物,然而還應該考慮臟腑經絡的差異,
魚腥草可清肺熱、竹葉可清胃熱、蓮子心可清心火、夏枯草可清肝火,就是由於它
們歸經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同樣原因,對寒症也要進一步分肺寒,脾寒....,虛症
要分脾虛、腎虛....,實症要分燥屎裡結(大腸實)、痰飲停聚(肺實)....。在
治療上,溫肺的藥物,未必能暖脾;清心的藥物,末必能清肺;補肝的藥物,未必
能補腎、瀉大腸的藥,未必能瀉肺……,所有這些情況,都說明藥物歸經的重要意
義。

但是,在應用藥物的時候,如果只掌握藥物的歸經,而忽略了四氣、五味、補
、瀉等藥性,同樣也是不夠全面的。因為某一臟腑經絡發生病變,可能有的屬寒、
有的屬熱,也有可能有的屬實、有的屬虛,那就不能因為重視歸經,而將能歸該經
的藥物不加區分地應用。相反,同歸一經的藥物種類很多,有清、溫、補、瀉的不
同,如肺病咳嗽,雖然黃芩、乾薑、百合、葶藶子都能歸肺經,在應用時卻不一樣
,黃芩主要清肺熱、乾薑主要能溫肺、百合主要補肺虛、葶藶子主要瀉肺實....,
在其他臟腑經絡方面,同樣也是如此。歸經是中草藥性能之一,性味也是中草藥的
另一方面的性能,其他還有升降浮沉、補瀉等性能,應該全面掌握它們的性能,才
能在臨床治療中更好地運用各種中草藥。

關於藥物的歸經,古代文獻上又曾將它和“五味”聯繫起來,認為:

味酸 --- 能入肝。
味苦 --- 能入心。
味辛 --- 能入肺。
味甘 --- 能入脾。
味鹹 --- 能入腎。

這種歸納,雖然對一部分藥物是符合的,但絕大部分與客觀實際情況並不一,
不能作為規律性來認識。


【文獻摘錄】

《珍珠襄》:「引經報使:
手少陰心:黃連、細辛。
手太陽小腸,高本、黃蘗(柏)。
足少陰腎:獨活、知母、桂、細辛。
足太陽膀胱:羌活。
手太陰肺:桔梗、升麻、蔥白、白芷。
手陽明大腸,白芷、升麻、石膏。
足太陰脾:升麻、蒼朮、葛根、白芍。
足陽明胃: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手厥陰心包絡:柴胡、牡丹皮。
足少陽膽:柴胡、青皮。
足厥陰肝:青皮、吳茱萸、川芎、柴胡。
手少陽三焦:連翹、柴胡。
上:地骨皮。
中:青皮。
下:附子。


■第三節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就是藥物作用於人體的四種趨向。它們的意義如下:

(一)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勢下陷的藥物,都有升的作用。
(二)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勢上逆的藥物,都有降的作用。
(三)浮:就是輕浮、上行發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藥物,都有浮的作用。
(四)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裡的藥物,都有沉的作用。

歸納來說,凡升浮的藥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陽、發表、散寒、催吐等作
用的藥物,藥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藥物,都能下行、向裡;如清熱、瀉下、利
水、收斂、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藥物,藥性都是沉降的。

升降浮沉,既是四種不同藥性,同時在臨床上又作為用藥的原則,這是它的重
要意義。因為人體發生病變的部位有上、下、表、裡的不同,病勢有上逆和下陷的
差別,在治療上就需要針對病情,選用藥物。病勢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胃氣上
逆的嘔吐,當用薑半夏降逆止嘔,不可用瓜蒂等湧吐藥;病勢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如久瀉脫肛,當用黃耆、黨參、升麻、柴胡等益氣升提,不可用大黃等通便藥;
病位在表者,宜發表而不宜收斂,因表症須發汗解表,當用紫蘇、生薑等升浮藥,
而不能用浮小麥、糯稻根等收斂止汗藥;病位在裡者,宜清熱、瀉下或溫裡、利水
等沉降藥,不宜用解表藥等。如肝陽上逆的頭痛,誤用升散藥,反而造成肝陽更為
亢盛的情況;脾陽下陷的泄瀉,誤用泄降藥,反而造成中氣更為下陷、以致久瀉不
止的症狀。

升降浮沉,也是對藥性認識的一種歸納方法,並且在應用上和藥物的歸經有密
切聯繫。例如,肺病咳嗽,當用肺經藥物,但又須區分病勢的惰況,考慮升浮沉降
的藥物;如果由於外邪束肺、肺氣失宣引起的咳嗽,當用升浮藥發散外邪、宣暢肺
氣,如麻黃、桔梗等;如肺虛久咳就應該用斂肺止咳的五味子、訶子藥性沉降的藥
物來治療。又如,氣分上逆的病症,應當用沉降藥來治療,但又須區別屬於何經的
病症,如胃氣上逆、嘔吐呃逆,就要用半夏、丁香等胃經降逆藥;肺氣上逆、咳嗽
氣喘,就要用旋覆花、白前等肺經降逆藥。

升降浮沉的藥性,一般來說和藥物的性味、質地有一定關係。

在藥性方面來說,凡味屬辛甘、性屬溫熱的藥物,大都為升浮藥;味屬苦、酸
、鹹,性屬寒涼的藥物,大都為沉降藥,因此有“酸鹹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散
、熱無沉降”的說法。

在藥物質地方面來說,凡花、葉以及質輕的藥物,大都為升浮藥;種子、果實
、礦石以及質重的藥物,大都為沉降藥。

但是,上述情況又並不是絕對的,還必須從各種藥物的功效特點來考慮,例如
,諸花皆升,旋覆花獨降。在性味和質地方面,藥物的升降浮沉也是如此,如蘇子
辛溫、沉香辛微溫,從性味來說應是升浮,但因為質重,所以作用為沉降;胡荽子
藥用種子應是沉降,但因為藥性辛溫,所以作用為升浮等等。此外,通過藥物的炮
制, 也能使升降浮沉有所轉化, 如酒炒則升、薑制則散、醋炒則斂、鹽制則下行
....。


【文獻摘錄】

《本草綱目》:「酸鹹無升,甘辛無降,寒無浮,熱無沉。升者引之以鹹寒,則沉
而直達下焦; 沉者引之以酒,則浮而上至顛頂,.... 一物之中
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第三章 中草藥的應用

學習中草藥學的目的,在於掌握這門學科的知識,以便在臨床治病時很好地應
用,讓中草藥充分發揮它們應有的功效,及時解決病員的疾苦、幫助他們早日,恢
復健康,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從事生產勞動。應用中草藥,除了必須掌握每一藥物的
性能以外,對於它的配伍、用量以及服用方法也必須有所了解。否則,不注意藥物
配伍後的作用變化,不掌握藥物的處方用量,或者服用方法不夠妥善,雖然藥能中
病,但也可能因此而影響藥效,不能達到治療的預期目的。所以按照藥物的性能和
病員的實際情況,重視中草薊的具體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節 配伍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藥物性能,有選擇地將兩種以上的藥物合在一起應
用。

從中草藥的發展來看,在醫藥萌芽時期,治療疾病一般都是採用單味藥的;以
後,由於藥物的發現日益增多,對疾病的認識也逐漸深化,因此對於病情較重或者
比較復雜的病症,用藥也由簡到繁,出現了多種藥物配合應用的方法,在由單味藥
發展到多種藥配合應用,以及進一步將藥物組成方劑的漫長的過程中,人們通過大
量的實踐,掌握了豐富的配伍經驗,了解到藥物在配伍應用以後可以對較復雜的病
症予以全面照顧,同時又能獲得安全而更高的療效。因此,藥物的配伍對於臨床處
方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在配伍應用的情況下,由於藥物與藥物之間出現相互作用的關係,所以有些藥
物因協同作用而增進療效,但是也有些藥物卻可能互相對抗而抵銷、削弱原有的功
效;有些藥物因為相互配用而減輕或消除了毒性或副作用,但是也有些藥物反而因
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減弱或發生不利人體的作用等等。對於這些情況,古人曾將它
總結歸納為七種情況,叫做藥性“七情”,內容如下:

(一)單行:就是單用一味藥來治療疾病。例如用一味馬齒莧治療痢疾;獨參湯單
用一味人參大補元氣、治療虛脫等。
(二)相須:就是功用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後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加強了藥物
的療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熱瀉火,配合應用作用更強;大黃、芒
硝都能瀉下通便,配用後作用更為明顯等。
(三)相使:就是用一種藥物作為主藥,配合其他藥物來提高主藥的功效。如脾虛
水腫,用黃耆配合茯苓,可加強益氣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
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四)相畏:就是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種藥抑制或消除。如生
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薑來消除它的毒性,
(五)相殺:就是一種藥能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如防風能解砒霜毒、綠豆
能減輕巴豆毒性等。
(六)相惡:就是兩種藥配合應用以後,一種藥可以減弱另一種藥物的藥效。如人
參能大補元氣,配合萊菔子同用,就會損失或減弱補氣的功能等。
(七)相反:就是兩種藥物配合應用後,可能發生劇烈的副作用。

以上藥性“七情”,除了單行以外,都是說明藥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須、相使,是臨床用藥盡可能加以考慮的,以便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一
般用藥“當用相須、相使者良”。

相畏、相殺,是臨床使用毒性藥物或具有副作用藥物時要加以注意的,“若有
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

相惡、相反,是惟床用藥必須注意禁忌的配伍情況,所以“勿用相惡、相反者
”。

從應用單味藥,到用多種藥物配伍,這是醫藥史上的發展,可以對表裡同病、
寒熱夾雜、虛中帶實等病情複雜的病症給予全面照顧;對毒性藥物可以使毒性消除
或減弱,從而保證用藥的安全。但是,在臨床上遇到的病症有的比較複雜,有的比
較單純;在藥性上來說有毒的藥物也並不是多數。所以在用藥時,有的固然需要多
種藥物配伍治療,有的單味藥也能起到良好療效,為了減輕病者經濟上的負擔,同
時節約藥材,如用單味藥能夠治療的,就不一定要用許多藥物來治。例如清金散單
用一味黃芩治輕度的肺熱咳血,馬齒莧治療痢疾、苦楝子根皮驅除蛔蟲,仙鶴草芽
驅除絛蟲,天胡荽治療紅眼睛,筋骨草治療咽喉腫痛,毛冬青治療冠心病,....都
是行之有效的“單方”,符合簡便廉驗的要求,很值得我們推廣應用。


【文獻摘錄】

《本草綱目》:「藥有七情,獨行者,單方不用輔也;相須者,同類不可離也,如
人參、甘草、黃耆、知母之類;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惡者,
奪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兩不相合也;相殺
者,制彼之毒也。
又云:「相反諸藥,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烏頭反貝母、栝蔞
、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
細辛,芍藥....。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
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十九畏歌: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
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
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稜,川烏草
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 若逢石
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檻炙膊莫相依。」


■第二節 用量

用量,就是中草藥在臨床上應用時的分量。一般包括重量(如若干兩、若干錢
)、數量(如幾只、幾片)、容量(如若干湯匙、若干毫升)等,它們都是常寫於
醫生處方上希望藥房配付的藥量。

中草藥的用量,直接影響它的療效。如果應該用大劑量來治療的,反而用小量
藥物,可能因藥量太小,效力不夠,不能及早痊愈,以致貼誤病情;或者應該用小
劑量來治療的,反而用大量藥物,可能因藥過量,以致克伐人體的正氣,都將對疾
病的治療帶來不利的後果。此外,一張通過配伍組成的處方,如果將其中某些藥物
的用量變更以後,它的功效和適應範圍也就隨著有所不同。由於這些原因,所以對
待中草藥的用量,應該有嚴謹而細致的態度。一般說來,在使用藥物、確定劑量的
時候, 應該從下列三個方面來考慮:

1、藥物的性質與劑量的關係:在使用劇毒藥物的時候,用量宜小,並以少雖開
始,視症情變化,再考慮逐漸增加;一旦病勢已減,應逐漸減少或立即停服,以防
中毒或產生副作用。在使用一般藥物的時候,對質地較輕或容易煎出的藥物如花、
葉之類,用量不宜過大;質重或不易煎出的藥物如礦物、貝殼之類,用量應較大;
新鮮的藥物因含有水分,用量可較大些,乾燥的應較少些。過於苦寒的藥物,多用
會損傷腸胃,故劑量不宜過大,也不宜久服。

2、劑型、配伍與劑量的關係:在一般情況下,同樣的藥物,入湯劑比丸、散劑
用量要大一些;在複方應用時比單味藥用量要小一些

3、年齡、體質、病情與劑量的關係:成人和體質較強實的病人,用量可適當大
些;兒童及體弱患者,劑量宜酌減。又病情輕者,不宜用重劑;病情較重者,劑量
可適當增加。

現在臨床處方一般用量大致如下:

1、一般藥物:乾燥的一錢至三錢(如麻黃、荊芥、知母等), 新鮮的藥物一
兩至二兩(如鮮茅根、鮮生地等)。
2、質地較輕的藥物:三分至五分(如燈芯草等),或一錢至一錢五分(如白殘
花、薄荷葉等)。
3、質地較重的藥物:三錢至五錢(如熟地、何首烏等),或一兩至二兩(如石
膏等)。
4、有毒藥物:毒性較小的用五釐至一分(如雄黃),毒性較大的用一毫至二毫
(如砒霜)等。
5、其他用量:一支(如蘆根)、一條(如蜈蚣、壁虎)、三只至五只(如蔥白
、南瓜蒂)、三片至五片(如生薑)、一角(即四分之一張,如
荷葉、 )、 一札(如燈芯草)、數滴(如生薑汁)、十至二十
毫升(如竹瀝)等等。

現在由於中草藥運動的普遍開展,臨床上對於草藥的用量一般多用五錢至一兩
,在用藥藥味較少、藥性沒有毒性或副作用的情況下是可以的,而且在應用過程中
還打破了舊習慣的框框,發現了許多藥物的新療效,對推動中醫藥的發展起了一定
促進作用;但是處方用藥藥味已經很多,或者有些藥物具有不良副作用,用量就應
該適當小些。特別是有些藥物,一方面固然有良好療效,但價格又比較昂貴,如犀
角、羚羊角、麝香、牛黃、猴棗、鹿茸、珍珠.... 等, 更應該注意它們的用量。

現在臨床處方中草藥的用量,是以舊制一斤十六兩計算的。它們的簡寫方法如
下:(略)


【文獻摘錄】

《本經》:「若用毒藥療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
為度。」


■第三節 服用法

服用法,就是中草藥的內服和外用方法。

外用的,一般用於外科、傷科、針灸科、以及眼耳口腔等疾病,應用方法很多
,如灸法、敷藥法、洗浴法、吹喉法、點眼法、溫燙法、坐藥法等。內服法,有湯
、丸、散、膏、露、酒等,適應範圍較廣。由於內服法的“湯”劑,在臨床應用上
最為廣泛,而且它的服用法對於藥物的功效、病情的需要都有著重要的關係,所以
這一節著重介紹“湯”劑的服用法。

“湯”劑的服用法,又可分為煎藥法和服藥法,前者是在將藥物煎煮成湯藥的
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後者是在服藥時必須注意的方面。

(一)煎藥法:首先關於用水問題,以清淨而無雜質的河水、井水以及自來水為宜
。入煎以前最好先用冷水將藥物淹設並略高一些,浸泡半小時後再
煎。
其次關於火候問題,需要根據藥物性質而定。如氣味芳香、容易揮
發的花葉類藥物,一般須武火急煎,煮一、二沸,即可服用,否則
煎煮過久,可能喪失藥效;如滋膩質重,不易出汁的根或根莖一類
藥物,一般須文火久煎,否則沒有煮透,浪費藥材。
關於煎藥時間,一般藥物煎煮 15 ~ 20 分鐘左右。但是對於一些
礦石貝殼類藥物,如石膏、珍珠母、生牡蠣等不易出汁的,就需要
先用水煎 15 ~ 20 分鐘,然後再加其他藥物同煎,處方時要注明
“先煎”或“先入”。另外,還有一些含揮發油的芳香藥物,如砂
仁、豆蔻等久煎容易喪失藥效的,就應該在其他藥物將要煎好時,
再放入煎一、二沸,處方時要注明“後下”或“後入”。
其他方面,有些粉末或小粒的種子類藥物,應該“包煎”,即用布
包起來煎煮,以免燒焦或使藥汁混濁;有些藥物需要“另煎”或“
另烊”,如人參、阿膠等,再沖入煎好的藥汁中飲服;有些藥物不
必煎煮,如芒硝等,只要將藥汁衝入溶化後即可服用。
(二)服藥法:首先關於服藥量問題,一般每天一劑;病情嚴重的,如急性病發高
熱等,可以考慮每天服二劑;至於慢性疾病,也可一劑分二天服用
,或隔一天服一劑。每劑藥物一般煎二次,有些補藥也可以煎三次
。每次煎成藥汁 250 ~ 300 毫升,可以分頭煎、二煎分服,也可
將二次煎的藥汁混合後分 2 ~ 3 次服用。
其次,關於服藥時間問題,一般每天服藥二次,上午一次、下午一
次, 或下午一次、臨睡前一次,在吃飯後 2 小時左右服用較好。
但也有認為病在上焦的適宜於飯後服,病在下焦的適宜於飯前服。
至於驅蟲藥最好在清晨空腹時服用,治療急性病症就隨時可服,不
要拘泥規定時間。
關於服藥冷熱問題,一般應該在藥液溫而不涼的時候飲服。但對於
寒性病症則需要熱服,對於熱性病症則需要冷服;真熱假寒的病症
,用寒性藥物而宜於溫服,真寒假熱的病症用溫熱藥而宜於冷服。
所有這些,都必須根據病情靈活處理。

【文獻摘錄】

《本經》:「病在胸隔已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已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
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
《本草綱目》:「若發汗藥,必用緊火熱服;攻下藥亦用緊火煎熟,下硝黃再煎,
溫服;補中藥,宜慢火溫服。....。」


╔════════════╗
║ 第一章 ║
║ ║
║ 解表藥 ║
╚════════════╝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發汗,用以發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藥物,稱為解表藥

解表藥多屬辛散之品,辛能發散,可使外邪從汗而解,故適用於邪在肌表
的病症。也即《內經》所說的“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意義。解表藥的臨床
應用,有以下幾點:
1. 感受外邪,具有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脈浮等表症者。
2. 表邪鬱閉,麻疹透發不暢者;水腫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證者,以及其他疾
病具有表證需要發汗解表者。
解表藥雖能透過發汗解除表證,但汗出過多能耗散陽氣,損傷津液;因此
,凡自汗、盜汗、熱病傷津以及陰虛發熱等症,都應慎用。
跟據解表藥的性能,可以分為發散風寒,發散風熱兩類。


◎ 第一節 發散風寒藥 ◎

發散風寒藥,性味多為辛溫,發汗作用較強。適用於感冒風寒,呈現惡寒
發熱、無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脈浮等寒象比較突出的表症
。對於咳嗽氣喘、腳氣水腫及風濕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應用。


╔══════╗
║ 麻黃 ║
╚══════╝

【藥用】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及木賊麻黃或其它含麻黃鹼的同屬植物的草質莖。
【性味與歸經】辛、微苦,溫。入肺、膀胱經。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風寒及麻疹透發不暢,風疹身癢等症。
麻黃性溫辛散,能發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用治外感風寒
所引起的發熱惡寒、無汗等症,常與桂枝相須為用,有發汗解表的
作用。如治麻疹透發不暢,兼有咳嗽氣急症狀時,可在辛涼透疹藥
中酌加麻黃,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發散,可收透疹、
平喘的效果。至於用治風疹身癢,可與薄荷、蟬衣等藥配伍應用。
2. 用於咳嗽、氣喘。
麻黃能宣暢肺氣而止咳平喘,故臨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襲、肺氣不暢
所致的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如寒邪
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內有痰飲,常配細辛、乾
薑、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於肺熱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
等同用。
3. 用於風水水腫等症。
麻黃既能發汗,又能利尿,故適用於水腫而伴有表症者,常與白朮
、生薑等同用。
【處方用名】生麻黃、淨麻黃(生用,辛散作用較強)
水炙麻黃(炒時加清水,辛散作用緩和)
蜜炙麻黃(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減弱,且有潤肺之功)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三錢,煎服。
【按語】1. 麻黃一藥,始載於《本經》。自從漢代《傷寒論》中收載麻黃湯一方後
,後世醫家都認為麻黃是一味發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藥。
2. 本品的作用以發散與宣肺為主,如配桂枝則發汗解表,配杏仁則止咳平
喘,配乾薑則宣肺散寒,配石膏則宣肺泄熱,在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配附
子則溫經發表,在陽和湯中配肉桂則溫散寒邪、宣通氣血。
3. 綜上所述,麻黃的臨床應用主要是取它宣、散兩個方面的功效。
【方劑舉例】麻黃湯(《傷寒論》):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無汗,頭痛,身疼等表實者。
三拗湯(《和局方劑》):麻黃、杏仁、甘草
用於感冒風寒,咳嗽氣喘。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用於裏熱壅閉,症見身熱煩渴、喘咳氣粗、鼻翼煽張者。
【文獻摘錄】《本經》:「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
《別錄》:「溫經通脈,止煩出汗。」
《本經疏證》:「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氣、補中,為桂枝六
大功效。」

╔══════╗
║ 桂枝 ║
╚══════╝

【藥用】本品為樟科植物菌桂的細枝。
【性味與歸經】辛、甘,溫。入心、肺、膀胱經。
【功效】發汗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
【臨床應用】1. 用於風寒表症
桂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不論有汗、無汗
都可應用。如風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黃同用,有相須作用,可
促使發汗;如風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藥等,有協調營衛的作
用。
2. 用於寒濕痹痛與經閉腹痛、痛經等症
桂枝能溫通經脈,對寒濕性風濕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風等
同;對氣血寒滯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症,常配合當歸、芍藥、桃
仁等同用。
3. 用於水濕停滯所致的痰飲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
桂枝性溫,善通陽氣,能化陰寒,對陰寒遏阻陽氣,津液不能輸布
,因而水濕停滯形成痰飲的病症,常與茯苓、白朮等配伍應用:如
膀胱氣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陽化氣,助利水藥以通利小
便,常配合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處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桂枝與麻黃雖都能發汗,但麻黃辛苦開泄,能開腠理而透毛竅,發汗作
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辛甘溫熙,主要功能是溫通經
脈,能通達陽氣而解表,發汗的作用較為緩弱。故治風寒表症,風寒無
汗,常與麻黃配伍,以增強它發汗的作用;而治風寒表症、自汗惡風則
不用麻黃,多配芍藥同用,以協調營衛、發表散寒。
2. 桂枝性溫助熱,如應用不當則有傷陰、動血之虞,故在溫熱病、陰虛火
旺及出血症時,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桂枝湯(《傷寒論》):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
治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口不渴等。
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
治婦女月經不調,瘀血阻滯的腹痛,及胎死腹中。
桂枝附子湯(《傷寒論》):桂枝、附子、甘草、生薑、大棗
治風寒濕邪阻滯、身體疼痛、舉動困難、不能自由轉側。
【文獻摘錄】《本經》:「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
《別錄》:「溫經通脈,止煩出汗。」
《本經疏證》:「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氣、補中,為桂枝六大
功效。」
《江蘇中醫》:「桂枝的功用包括:解表和營、通陽散寒、溫化水氣、
補益裏氣、平降衝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配伍應用方
面:桂枝配芍藥,調和營衛;配麻黃可增強發汗作用;
配生薑有兩個作用:一是協同辛散外邪,一是溫散胃中
寒飲;配乾薑也有兩種作用:一是溫化上焦水飲,一是
溫散下寒;配甘草,在用量差距不大時,都是取甘草之
甘以緩桂枝之性,在心陽虛而心悸怔忡,欲桂枝、甘草
以復心陽時,桂枝用量須較大於甘草,但在心陽既虛而
心血亦虛時,必須以甘草為主;配人參,一是補虛解表
,一是補益氣虛;配黃耆補虛;配附子,一是溫陽解表
,一是溫經散寒,一是溫補腎陽;配白朮化濕;配茯苓
治水氣內停;配龍骨、牡蠣,養心陽、安心神;配地黃
,用於陰陽兩虛;配當歸,主治血虛寒滯;配防己溫行
水氣;配桃仁通瘀活血;配黃連,取其寒熱相并,以治
寒熱錯雜之症;配石膏,一是解表清裏,一是清透裏熱
;配大黃,一是解表攻下,一是溫下太陰寒實,一是攻
瘀瀉熱。溫病化燥必須禁用桂枝。

╔══════╗
║ 紫蘇 ║
╚══════╝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莖葉。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脾經。
【功效】發汗解表,行氣寬中,解魚蟹毒。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風寒
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惡寒、發熱、無汗
等症,常配生薑同用;如表症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

2. 用於胸悶、嘔噁等症
紫蘇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噁,不論有無表症,均可應用,都是
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此外,本品有能行
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同用,治療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3. 用於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
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中魚蟹毒後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
薑同用。
【處方用名】紫蘇、紫蘇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紫蘇既能發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氣寬中、解鬱止嘔,故對風寒表症而
兼見胸悶嘔吐症狀的,使用本品,很是適宜;或無表症而有氣滯不暢症狀
的,也可用於宣通。如配藿香、陳皮則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則解鬱寬
胸。
【方劑舉例】香蘇散(《和局方劑》):香附、紫蘇、陳皮、甘草
治外感風寒、內有氣滯、頭痛無汗、胸膈滿悶、噫氣惡食。
蘇羌達表湯(《通俗傷寒論》):蘇葉、防風、光杏仁、羌活、白芷
、廣橘紅、生薑、茯苓皮
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項強痛、骨節煩疼、無汗而喘、胸痞噁
心。
【文獻摘錄】《別錄》:「下氣,除寒中。」
《藥性本草》:「以葉生食作羹,殺一切魚肉毒。」
《本草綱目》:「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
《本草正義》:「紫蘇芳香氣烈....外開皮毛,泄肺氣而通腠理。上
則通鼻塞、清頭目,為風寒外感靈藥;中則開胸膈
、醒脾胃、宣化痰飲,解鬱結而利氣滯。」

╔══════╗
║ 荊芥 ║
╚══════╝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的莖葉及花穗。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肝經。
【功效】祛風解表,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風寒以及感冒風熱等症
荊芥有發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
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症,常與防風相需為用。但也可配辛涼解
表藥或清熱解毒藥治療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
荷、菊花、桑葉、銀花等。
2. 用於麻疹透發不暢
荊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發,常與薄荷、蟬衣、牛蒡子等配合應
用。
3. 用於瘡瘍初起、發熱惡寒等
荊芥又常用於瘡瘍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風、銀花、連翹、赤芍
等同用,既退寒熱,又消癰腫。
4. 用於衄血、便血、崩漏等症
荊芥炒炭應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於便血、崩漏等症,
在臨床上常配合其他止血藥同用。
【處方用名】荊芥、荊芥穗(生用,主要用於祛風解表)
炒荊芥(炒至微黃色,發表力緩和)
荊芥炭(炒至黑色為度,用於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荊芥一藥,生用有祛風解表的功效,炒炭則用於止血。配防風、羌活,
治風寒表症;配銀花、連翹、薄荷,治風熱表症;配生石膏,治風熱頭
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腫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
茅根,治鼻衄。
2. 荊芥與紫蘇均能發汗解表,但紫蘇散寒力強,偏入氣分,又能理氣寬中
;而荊芥祛風力勝,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氣方中常用紫蘇
,而在理血劑當中多用荊芥。
【方劑舉例】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前胡、
柴胡、枳殼、桔梗、赤茯苓、川芎、
甘草
治瘡瘍寒熱。
荊朮散(《集驗方》):荊芥穗、蒼朮、赤芍藥、甘草、生姜、蔥白
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
【文獻摘錄】《本經》:「主寒熱,鼠瘺、瘰歷生瘡。」
《本草綱目》:「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瘡腫,治項強,....
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本草正義》:「按產後風痙,角弓反張,古人亦無不謂是風寒外承
,直犯太陽。....後人仍有華陀愈風散,一為荊芥
炒末,豆淋酒調服,甚且隱其名曰舉傾古拜散,以
為無上妙品。實則新產血虛,孤陽上冒,....萬萬
不可誤也。」

╔══════╗
║ 防風 ║
╚══════╝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防風植物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甘,微溫。入膀胱、肝、脾經。
【功效】祛風解表,勝濕解痙,止瀉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以及感冒風熱、發熱惡寒
、目赤、咽痛等症。
防風解表以祛風為長,既能散風寒,又能發散風熱,與荊芥作用相
仿,故兩藥往往配合應用。
2. 用於風濕痹痛
防風能祛風濕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療風濕痹痛等症。
3. 用於破傷風、牙關緊閉、角弓反張
防風治破傷風,有祛風止痙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
子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瀉作用,如用於腹痛泄瀉,常配合白芍、白
朮、陳皮等同用;如用於便血、崩漏,一般炒炭應用。
【處方用名】防風、青防風(生用,主要用於解表、祛風濕、解痙)
炒防風(炒至焦黃色為度,解表力緩和,用於止瀉)
防風炭(炒至黑色為度,用於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防風一藥,顧名思義,是治風止痛的藥物。它既能祛風寒而解表,又能
祛風濕而止痛。因它微溫而不燥,藥性較為緩和,故又可用於風熱癰盛
、目赤腫痛、咽喉不利等症,可與荊芥、薄荷、連翹、山梔、黃芩等同
用。至於祛風解痙方面,則力量較弱,如用治破傷風,本品只能作為輔
助藥,不能獨任其功。
2. 荊芥與防風常同用於祛風解表,有如麻黃配桂枝以發汗解表,也是取它
相須的作用。但荊、防發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較為緩和。至於荊、
防兩藥相比,則荊芥發汗之力較強,而防風祛風止痛之功較好。
3. 根據臨床體會,防風炒用可減緩它祛風的力量,卻有止瀉的功效,可用
於腹瀉。
4. 防風炒炭,又可用於崩漏而見血色清淡者,與溫經止血的炮薑相比,則
功用相似而力較遜。
【方劑舉例】防風湯(《證治準繩》):防風、葛根、秦艽、桂枝、甘草、當歸、
杏仁、黃芩、赤茯苓、生薑
治感冒頭痛。
玉真散(《醫宗金鑒》):防風、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南星
治破傷風。
涼驚湯(《醫宗金鑒》):防風、鉤藤、青黛、黃連、牛黃、生薑
治小兒痙攣。
【文獻摘錄】《本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
節疼痛。」
《千金方》:「解烏頭毒」、「解芫花毒」
《珍珠囊》:「治上焦風邪,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經絡中留濕。」
《菊人醫話》:「嬰兒周與耕涎生數月時,感受暑滯,脾陽不振,水
泄多日,囟門下陷,乳飲日少,脆弱萬分。投以小
劑補中益氣湯,去升麻易以煨防風,次日瀉止而囟
門亦起。」又說:「按東垣用升麻來升脾陽,每嫌
其過;天士改用防風,比較穩妥。」

╔══════╗
║ 羌活 ║
╚══════╝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福氏羌活的根莖及根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入膀胱、腎經。
【功效】祛風解表,祛風濕,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等症
羌活功能發散風寒,祛風止痛,用於感冒風寒,兼有頭痛、身痛為
主,常配防風、白芷等藥同用。
2. 用於風濕痹痛,頭痛等
羌活祛風濕的作用也甚為顯著,為祛風勝濕常用之品,但一般認為
本品以風濕痹痛在身半以上者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風、獨活
等同用。對於頭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細辛等應用。
【處方用名】羌活、川羌活(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羌活一藥,既能發汗解表,又可祛風差而止痛,但在作為發汗解表藥時,
應將它的祛風止痛功效密切結合起來,即在臨床上用於風寒表症時,必須
兼有頭痛或骨節疼痛等症,才考慮使用。至於用治風濕痹痛,不論有無表
症,都可應用。根據近年來臨床實踐體會,本品退熱的功效很好,可配合
清熱藥如蒲公英、板藍根等品治風熱表症,而且一般在熱退之後無再度發
熱現象。但本品氣味濃烈,用量過多,易致嘔吐,故在使用時必須注意患
者的胃那情況,掌握適當劑量。
【方劑舉例】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羌活、防風、白芷、生地、蒼朮、黃芩
、細辛、甘草、川芎
治外感風寒濕邪,發熱惡寒,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
羌蒡蒲薄湯(驗方)羌活、牛蒡子、蒲公英、薄荷葉
治外感風熱,如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腮腺炎等。
【文獻摘錄】《藥性本草》:「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手足不遂,口眼窩斜遍身
瘡痹血癩。」
《用藥法象》:「治風寒濕痹,酸痛不仁,諸風掉眩,頸項難伸。」

╔══════╗
║ 細辛 ║
╚══════╝

【藥用】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東北細辛或細辛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心、肺、肝、腎經。
【功效】發散風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鼻塞等症。
細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與羌活、荊芥、川芎等同用,治療外感風
寒頭痛較劇的病症;對於外感風寒、陰寒裏盛的病症,亦可應用,
須配合麻黃、附子等同用。
2. 用於頭痛、齒痛、風濕痹痛。
細辛止痛力強,對於頭痛、齒痛都有較顯著的療效,頭痛可配合羌
活、白芷等同用,齒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對於風濕痹痛,
以屬於寒濕者為宜,可與羌活、川烏、草烏等配合應用。
3. 用於痰多咳嗽。
細辛能溫肺以化痰飲,所以主要用於治療肺寒咳嗽、痰多質稀色白
的病症,常與乾薑、半夏等配伍應用。
本品又能通鼻竅,療口瘡。用於鼻淵,常配合白芷等應用;用於口舌
生瘡,可單用一味細辛,研末敷於臍部。
【處方用名】北細辛、細辛(喜淨,曬乾,切碎用)
炙細辛(用蜂蜜拌炙,減少溫散之性)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一錢五分,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細辛既能外散風寒,又能內祛陰寒,同時止痛、鎮咳功效較佳。本品雖有
較好的散寒作用,但發汗作用力較弱,一般解表方劑中不作主藥,臨床用
於風寒表症主要有兩個方面:或者外助麻黃以發汗解表,內助附子以扶陽
溫腎,治療陽虛體質的外感風寒,形寒怯冷等症;或者取其兼有止咳、鎮
痛作用,用於風寒表症兼有頭痛、身痛或咳嗽等症。此外,在鎮咳方面,
可配合乾薑以溫肺化痰,配五味子以開闔並施,配麻黃宣暢肺氣;在止痛
方面,可配合白芷治牙痛,配川芎治頭痛,配烏頭治痹痛,都是常用的配
伍應用方法,可供參考。
【方劑舉例】小青龍湯(《傷寒論》)麻黃、桂枝、細辛、芍藥、五味子、乾薑、
半夏、甘草
治痰飲咳嗽氣喘。
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
治陽虛而兼外感,身發熱,惡寒甚劇,雖厚衣重被其寒不減,神衰
欲寐。
【文獻摘錄】《本經》:「主咳逆上氣,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
《本草衍義》:「治頭面風痛,不可缺此。」
《本草別說》:「若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悶塞不通則死。」

╔══════╗
║ 白芷 ║
╚══════╝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祛風解表,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風寒,頭痛,鼻塞等症。
白芷發散風寒,且有止痛、通鼻竅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風寒表症兼
有頭痛鼻塞的病症。如頭痛劇者加羌活、細辛;鼻塞者配藿香(主
要為理脾肺之氣)、薄荷等。
2. 用於頭痛、眉棱骨痛、齒痛。
白芷祛風止痛,主要適用於病在陽明經者,頭額、眉棱骨、上下齦
都屬於陽明經循行部位,因此都可用白芷進行治療。治頭痛可配
本、蔓荊子等;治眉棱骨痛屬風寒者可單獨應用;屬風熱者可配黃
芩同用。
3. 用於瘡瘍腫痛。
白芷治瘡瘍,初起能消散,潰後能排膿,為外科常用的輔助藥品。
如乳癰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蔞同用;膿出不暢配金銀花、天花粉同
用。在消散瘡瘍方面還可以研末外敷。
4. 用於婦女白帶。
白芷溫燥寒濕,主要用治寒濕白帶,常配合海螵蛸等同用如屬濕熱
帶下,也可配清熱燥濕藥如黃柏、椿根皮等同用。
此外,白芷又為治鼻淵要藥,有化濕通鼻竅之功,多配合辛夷、鵝兒
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內服,又可外用。還可用於毒蛇咬傷,有解蛇毒
作用,古代有單用煎湯內服,用渣外敷的記載,現代有些蛇藥解毒片
即有本品配伍在內。
【處方用名】白芷、香白芷(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白芷辛散祛風,溫燥除濕,芳香通竅,善能止痛,又可消腫排膿。它的止
痛效果良好,跟據臨床實踐,不僅可以用治頭痛,還可以用治風濕痹痛。
配荊芥、防風,能散風寒而止頭痛;配蒼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竅而治鼻淵
;配黃柏、蒼朮、椿根皮,可清熱燥濕而治濕熱帶下;配銀花、天花粉、
當歸、甘草等,可消腫排膿而治瘡瘍腫痛;配桑枝、秦艽、獨活等,可祛
風止痛而治風濕痹痛。
【方劑舉例】白芷蔥豉湯(原名白神散)《衛生寶鑑方》:白芷、豆豉、蔥白、甘
草、生薑、大棗
治寒熱頭痛,眉棱骨痛。
白芷散《婦人良方》:白芷、海螵蛸、胎髮
治赤白帶,滑脫不禁。

╔══════╗
║ 高本 ║
╚══════╝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本的根莖及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膀胱經。
【功效】祛風散寒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外感風寒,頭痛,以及巔頂頭痛等症。
本品辛溫辛散,善達頭之巔頂,有止痛作用,故適用於感冒風寒引起
的頭痛、巔頂頭痛、偏頭痛,常與川芎、白芷等配伍應用。
此外,對於風寒濕邪所引起的風濕痹痛、肢節疼痛,常與蒼朮、羌活
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本、川本(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羌活防風湯(《活法機要》)羌活、獨活、防風、本、蔓荊子、川
芎、甘草
治感冒頭痛。
【文獻摘錄】《本經》:「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風頭痛,長肌膚
。」
《珍珠囊》:「治太陽頭痛,巔頂痛,大寒犯腦,痛連齒頰。」
《用藥法象》:「頭面身體皮膚風濕。」
《本草綱目》:「治癰疽,排膿內塞。」

╔══════╗
║ 香薷 ║
╚══════╝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微溫。入肺、胃經。
【功效】發汗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夏季感冒風寒
香薷發散風寒,有發汗解表作用,但多用於夏季貪涼,感冒風寒所
引起的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等症,往往與藿香、佩蘭等配合應
用。
2. 用於嘔吐、腹瀉等症
香薷有祛除暑濕的作用,故適用於暑季恣食生冷、濕阻脾胃所引起
的嘔吐、泄瀉,可配合扁豆、黃連、厚朴等同用。
3.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香薷利小便、消水腫,可單獨應用,也可配白朮同用以健脾利水。
【處方用名】香薷、陳香薷、香茹(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香薷既能發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濕,故在暑天因乘涼飲所引起的怕冷發熱
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藥品。本品雖能祛暑,但性溫辛散,
多適用於陰暑病症,前人說:「夏用之用香薷,猶冬月之用麻黃。」故在
臨床用於祛暑解表時必須具備怕冷及無汗的症候。如屬暑濕兼有熱象的,
可配黃連同用。至於暑熱引起的大汗、大熱、煩渴等症,就不是本品的適
應範圍了。
【方劑舉例】香薷飲(《和劑局方》)香薷、厚朴、白扁豆
治暑月感冒,腹痛下痢。
薷朮丸(《深師方》)香薷、白朮
治暴水、風水、周身皆腫。
【文獻摘錄】《別錄》:「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本草綱目》:「暑月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
惡寒,煩燥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
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

╔══════╗
║ 生薑 ║
╚══════╝

【藥用】本品為薑科植物晶的新鮮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微溫。入肺、脾、胃經。
【功效】發汗解表、溫中止嘔、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風寒感冒、發熱、惡寒等症。
生薑用於解表,主要為發散風寒,多用治感冒輕症,煎湯,加紅糖
乘熱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預防感冒藥物。生薑發汗作
用較弱,常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作為發汗解表輔助的藥品,能
增強發汗力量。
2. 用於胃寒嘔吐。
生薑為止嘔要藥,可單獨應用,治療胃寒嘔吐。也可治胃熱嘔吐,
配合半夏、竹茹、黃連等同用。
3. 用於中魚蟹毒、嘔吐腹瀉等症。
生薑能解魚蟹毒,單用或配紫蘇同用。
此外,生薑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湯飲服,可用於中半夏、
南星毒引起的喉啞舌腫麻木等症。因此在炮製半夏、南星的時候,常
用生薑同製,以減除它們的毒性。
【處方用名】生薑(用新鮮者)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片至三片(每片約二分至三分),煎服。
【附藥】1. 生薑汁:將生薑洗淨後打爛,絞取其汁入藥。性味辛微溫。有化痰、止
嘔的功效,主要用於噁心嘔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為三
滴至十滴,沖服。
2. 生薑皮:即生薑的外皮。性味辛涼。有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於小便不
利,水腫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五
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3. 煨薑:將原只鮮生薑洗淨,用草紙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濕,直接放在火
中煨,待草紙焦黑,薑熟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溫,
具有和中止嘔的功用。適用於脾胃不和、噁心嘔吐等症。一般用
量為二、三片,煎服。
【方劑舉例】生薑半夏湯(《金匱要略》)生薑、半夏
治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憒憒然者。

╔══════╗
║ 蔥白 ║
╚══════╝

【藥用】本品為石蒜科植物蔥的新鮮的鱗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發汗解表,通陽。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等症。
蔥白發散風寒,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但發汗作用較弱,故主要用於
感冒輕症,或配合其它解表藥作為輔助藥,以助發汗。臨床上常和
豆豉、生薑配伍同用。
2. 用於腹瀉、腹痛等症。
蔥白辛溫,能通陽氣而散陰寒,配合乾薑、附子等同用,適用於陰
寒裏盛、陽氣不振的下利、脈微等症。
3. 用於小便不利、腹脹、腹痛。
蔥白又可治膀胱氣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利,以及寒凝腹痛等症,均
可炒熟外熨臍腹。
【處方用名】蔥白、蔥白頭(用新鮮者,一般須病家自加)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枚至八枚,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蔥豉湯(《肘後方》)蔥白、豆豉
治感冒風寒初起,頭痛鼻塞,邪輕病微者;亦治溫病初起,而有惡
寒者。

╔══════╗
║ 辛夷 ║
╚══════╝

【藥用】本品為木蘭科植物木蘭的花蕾。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散風,通竅。
【臨床應用】用於鼻淵鼻塞,流涕腥臭等症。
本品入肺經,上通於鼻,以散風寒,故臨床上用於治療鼻多濁涕、不
聞香臭的鼻淵症,常與白芷、細辛、防風、蒼耳子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辛夷、辛夷花、木筆花、春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
【方劑舉例】辛夷散(《濟生方》)辛夷、白芷、升麻、本、防風、川芎、細辛
、木通、甘草
治頭痛頭風、鼻淵鼻塞。

╔══════╗
║ 芫荽 ║
╚══════╝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胡荽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胃經。
【功效】發表透疹
【臨床應用】用於小兒麻疹初起,透發不快,發熱無汗等症。
本品主要功效透發麻疹,臨床上治療麻疹初起,透發不暢,內服常與
西河柳、浮萍、升麻、葛根等配合應用。外用本品煎湯熏洗,或乘熱
頻擦,可助麻疹透發。
此外,本品略有芳香開胃作用,可作菜餚中的調味品,但不宜多食。
【處方用名】胡荽、芫荽(鮮用或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煎湯乘熱熏洗。
【附藥】芫荽子:又稱“胡荽子”,是胡荽的果實。性味、功能、用量與胡荽同。
【方劑舉例】透疹外用方《中醫兒科學》:芫荽、西河柳
治疹出不快,或透發不出。


◎ 第二節 發散風熱藥 ◎

發散風熱藥,性味多為辛涼,發汗作用較為緩和,適用於外感風熱初起,
發熱惡寒,而以口渴,有汗或無汗,咽喉腫痛,舌苔薄白而乾或薄黃,脈浮數
等熱象比較突出的表症。至於風熱所致的咳嗽與麻疹不透,或瘡瘍初起具有表
症者,也可選用。


╔══════╗
║ 薄荷 ║
╚══════╝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莖葉。
【性味與歸經】辛,涼。入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咽喉,透疹。
【臨床應用】1. 用于感冒風熱、溫病初起有表症者。
薄荷為疏散風熱要藥,有發汗作用,主要用于風熱表症、身不出汗
、頭痛目赤等症,常與荊芥、桑葉、菊花、牛蒡子等配合應用;如
果風寒感冒、身不出汗,也可配合紫蘇、羌活等同用。
2. 用于咽喉紅腫疼痛
薄荷清利咽喉作用顯著,主要用于風熱咽痛,兼有疏散風熱作用,
常配合牛蒡子、馬勃、甘草等應用。也可研末吹喉,治咽喉紅腫熱
痛病症。
3. 用于麻疹透發不暢
薄荷有透發作用,能助麻疹透發,可配合荊芥、牛蒡子、蟬衣等同
用。
【處方用名】薄荷、薄荷葉、蘇薄荷(洗淨,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八分至一錢五分,煎服。宜後下。
【附藥】野薄荷:草藥名“見腫消”,上海郊區普遍野生。可用治腎炎、水腫,常
配合胡蘆殼、合子草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薄荷湯《普濟方》:薄荷葉、牛蒡、甘菊花、甘草
治風熱攻目、昏澀疼痛。

╔══════╗
║ 牛蒡子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入肺、胃經。
【功效】疏散風熱,祛痰止咳,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于外感風熱,咽喉紅腫疼痛。
本品疏散風熱,且能利咽,臨床應用以風熱表症兼有咽喉腫痛者為
宜,常配合桔梗、銀花、連翹等同用。
2. 用于麻疹透發不暢。
牛蒡子散風熱而透疹,對麻疹初起、疹出不暢者,往往配升麻、葛
根、蟬蛻、薄荷等同用。
3. 用于咳嗽咯痰不暢。
牛蒡子散風熱,宣肺氣,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風熱,咳嗽不暢痰多
者,往往用為要藥,可配荊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 用于瘡癰腫痛等症。
牛蒡子配黃連、板藍根等又能清解熱毒,對熱毒瘡癰有一定療效。
【處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按語】1. 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發與清泄兩種功效,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清
解熱毒。但本品透發的力量較弱,并無發汗作用,故在用于感風熱或透
發麻疹時,須與薄荷同用,始能收透發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熱毒的作用
,則較顯著,無論咽喉紅腫,痄腮腫痛,瘡癰腫毒以及痰熱咳嗽等症,
都可適用,常與銀花、連竅等配伍。
2. 牛蒡子疏散風熱的作用,與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清熱解毒之
功較優,薄荷解表發汗之力較強。
3. 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腸通便,故脾虛腹瀉者忌用;癰疽已潰、膿水清
稀者也不宜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牛蒡湯《證治准繩》:牛蒡子、大黃、防風、薄荷葉、荊芥穗、甘草
治咽喉腫痛、丹毒。

╔══════╗
║ 桑葉 ║
╚══════╝

【藥用】本品桑科植物桑樹的葉。
【性味與歸經】苦、甘、寒。入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肝明目。
【臨床應用】1. 用于外感風熱、頭痛、咳嗽等症
桑葉善于散風熱而泄肺熱,對外感風熱、頭痛、咳嗽等,常與菊花
、銀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應用。
2. 用于目赤腫痛等症
桑葉不僅可用于風熱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對肝火上炎的
目赤腫痛,可與菊花、決明子、車前子等配合應用。至于肝陰不足
,眼目昏花,桑葉還可配滋養肝腎的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
用。
【處方用名】冬桑葉、霜桑葉(深秋採集者,認為作用較好,洗淨、晒干,切碎用
。)
蒸桑葉(將桑葉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桑葉輕清發散,能散風熱,但作用較弱。臨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風
熱襲肺、咳嗽多痰,或燥熱傷肺、乾咳無痰;以及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
、目赤腫痛等症,為常用的藥品。配牛蒡子、前胡,則散風清肺;配石
膏、麥冬,則清燥潤肺;配菊花、決明子,則清肝明目。
2. 前人說它又能涼血止血、止盜汗,值得進一步研究。
【方劑舉例】桑菊飲《溫病條辨》:桑葉、菊花、連翹、薄荷、甘草、杏仁、桔梗
、葦根
治風溫初起、身熱不甚、頭痛鼻塞、咳嗽、咯痰不暢等。

╔══════╗
║ 菊花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菊及其變種的頭狀花序。
【性味與歸經】甘、苦,微寒。入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明目,清熱解毒,平肝陽。
【臨床應用】1. 用于外感風熱、發熱、惡寒、頭痛等症。
菊花疏風較弱,清熱力佳,用于外感風熱常配桑葉同用,也可配黃
芩、山梔治熱盛煩燥等症。
2. 用于目赤腫痛。
菊花治目赤腫痛,無論屬于肝火或風熱引起者,均可應用,因本品
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常配合蟬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陰不
足,眼目昏花,則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
3. 用于瘡瘍腫痛等症。
菊花清熱解毒之功甚佳,為外科要藥,主要用于熱毒瘡瘍、紅腫熱
痛之症,特別對于疔瘡腫痛毒尤有良好療效,既可內服,又可搗爛
外敷。臨床上常與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之品配合應用。
4. 用于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頭脹、頭痛等症。
菊花能平降肝陽,對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目眩暈,往往與珍珠母、
藤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黃菊花、杭菊花(均為黃色之菊花,生用;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作用
較好。)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為白色之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較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1. 野菊:為菊科植物菊花腦的莖、葉。各地都有野生。性味苦辛涼。功能
清熱解毒,可治鼻炎、支氣管炎、風火赤眼、瘡癤癰腫、咽喉腫
痛。一般用量為五錢至一兩,煎服。治療蛇咬傷、濕疹、皮膚瘙
痒,用三至四兩,煎湯熏洗,或鮮草打爛外敷。
2. 野菊花:即野菊的花,性味功效與野菊相同,而清熱解毒作用更為顯著
。此外,還有降血壓作用,可以治療高血壓。一般用量為兩錢
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菊花一藥,主要分白菊、黃菊、野菊。黃、白兩菊,都有疏散風熱、平
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熱力稍弱,長于平肝明目;
黃菊花味苦,泄熱力較強,常用于疏散風熱;野菊花味甚苦,清熱解毒
的力量很強。野菊的莖、葉,功用與花相似,無論內服與外敷,都有功
效。
2. 桑葉與菊花,均能疏散風熱,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及目
赤腫痛等症,兩藥往往相輔為用。但桑葉疏風清肺的功效較好,故治肺
燥咳嗽,往往用桑葉而不用菊花;菊花則長于平肝陽,且能清熱解毒。
【方劑舉例】菊花茶調散《和劑局方》:菊花、薄荷、荊芥、川芎、防風、羌活、
甘草、白芷、細辛、僵蠶
治頭目眩暈、偏正頭痛、目赤鼻塞。
菊花散《和劑局方》:白菊花、白蒺藜、羌活、木賊、蟬蛻
治肝受風毒、眼目赤腫、昏暗羞明、多淚澀痛,漸生翳膜。

╔══════╗
║ 葛根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辛,平。入脾,胃經。
【功效】解表,透疹,生津,止瀉。
【臨床應用】1. 用于感冒、發熱、惡寒、無汗、項強等症。
葛根有發汗、退熱作用,與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熱症;與麻黃、桂
枝、芍藥同用治風寒表症而見項背強、無汗、惡風者。
2. 用于麻疹透發不暢。
葛根有透發麻疹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瀉功能,所以麻疹發熱口
渴,或伴有腹瀉等症,常與升麻等配合應用。
3. 用于胃熱口渴等症。
本品又能生津止渴,對熱病口渴,或消渴等症,可配麥冬、天花粉
等同用。
4. 用于脾虛泄瀉、濕熱瀉痢等症。
本品性能升發清陽,鼓舞脾胃陽氣上升,有制止泄瀉的作用,臨床
常配合黨參、白朮等治療脾虛泄瀉;但又可配黃連、黃芩等,用于
濕熱瀉痢等症。
【處方用名】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疹、生津。)
煨葛根(用麩皮同炒至微黃色為度,用于止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葛花:藥用粉葛的花。性味甘平。功能解酒毒,醒胃止渴。適用于飲酒過
度,口渴,胃氣受傷。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二錢,煎服。
【按語】1. 葛根甘潤性平而偏涼,有升散、退熱、生津的功效。凡邪鬱肌表,身熱
不退,不論口渴或不渴,有汗或無汗,都可應用。
2. 根據前人經驗,葛根可用治項背強的病候,近年來經臨床實踐,本品確
有緩解肌肉痙攣的功效。
【方劑舉例】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柴胡、葛根、石膏、羌活、白芷、黃芩、
芍藥、桔梗、甘草、生姜、大棗
治三陽合病。頭痛發熱、心煩不眠、目疼鼻干、四肢痠楚、脈微洪
者。
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甘草
治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者。
葛根湯《傷寒論》:葛根、麻黃、甘草、芍藥、桂枝、生姜、大棗
治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者;又治太陽,陽明合病,自下利
者。

╔══════╗
║ 升麻 ║
╚══════╝

【藥用】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西升麻或關升麻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辛,微寒。入肺、脾、大腸、胃經。
【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臨床應用】1. 用于麻疹透發不暢。
本品發表力弱,一般表症較少應用,因其透發作用,故多用于麻疹
透發不暢,常與葛根配合應用。
2. 用于熱毒斑疹、牙齦浮爛惡臭、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瘍等症。
本品清熱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齦浮爛、口舌生瘡及咽喉腫痛,臨
床常與石膏、黃連等配伍;對熱病高熱、身發斑疹以及瘡瘍腫痛,
升麻又可配銀花、連竅、赤芍、當歸等同用。
3. 用于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症。
升麻的升舉陽氣作用與柴胡相似,故兩藥往往相須為用,并多配補
氣藥黨參、黃耆以升陽舉陷。
【處方用名】升麻、綠升麻(生用,用于透疹、清熱解毒。)
炙升麻(用蜂蜜拌炒,用于升舉陽氣。)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升麻一藥,主要有升舉透發及清熱解毒等功效。它的升舉透發的功用與柴
胡、葛根相近而力較強,配柴胡則用于升提,配葛根則用于透疹。至于它
的清熱解毒的作用頗佳,這是它的特點,配黃連、石膏可用治胃火齒痛,
配黃芩、連翹、牛蒡子、板藍根等可用治頭面丹毒。
【方劑舉例】升麻葛根湯《閻氏小兒方論》:升麻、葛根、芍藥、炙甘草
治麻疹未發,或發而不透。
升陷湯《衷中參西錄》:生黃芩、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治胸中大氣下陷、氣短不足以息。
宣毒發表湯《痘疹仁端錄》:升麻、葛根、前胡、杏仁、枳殼、荊芥
、防風、薄荷葉、木通、連翹、牛蒡子
、桔梗、淡竹葉、生甘草
治麻疹初期、欲出不出。

╔══════╗
║ 柴胡 ║
╚══════╝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北柴胡或狹葉柴胡等的根或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心包絡、肝、三焦、膽經。
【功效】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臨床應用】1. 用于感冒、發熱等症。
柴胡功能解表,治療感冒常與葛根、羌活等同用。
2. 用于寒熱往來、瘧疾等症。
柴胡有較佳的退熱作用,邪在少陽、寒熱往來,常與黃芩、半夏等
同用(如小柴胡湯);對瘧疾症,柴胡又可與草果、青皮等配伍應
用。
3. 用于肝氣鬱結、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等症。
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鬱作用,又為疏肝諸藥之向導,是治肝氣鬱
結之要藥。對肋疼痛無論內由肝鬱、外因傷仆皆可應用;凡見肝
氣鬱結所致的月經不調或痛經等,均可與當歸、白芍、香附、鬱金
等藥同用。
4. 用于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症。
柴胡藥性升浮,配黨參、黃耆等補氣藥物,對氣虛下陷的久瀉脫肛
、子宮下垂等症,有升舉陽氣作用。
【處方用名】春柴胡、軟柴胡、南柴胡、細柴胡(生用,用莖葉者)
硬柴胡、北柴胡、秋柴胡(生用,用根者)
鱉血拌柴胡(用鱉血、陳酒拌勻,主要用于虛熱病症。)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柴胡一藥,具有輕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點。既能透表退熱、疏肝解鬱
,又可用于升舉陽氣。因此,它在臨床上是一味既可用于實症,又可用
于虛症的藥物。由于配伍不同而可發揮它各種不同的功效,如:配葛根
、羌活,則發汗解表;配黃芩、青蒿,則透表泄熱;配常山、草果,則
截瘧退熱;配香附、鬱金,則疏肝解鬱;配黨參、黃耆、白朮、升麻等
,則升舉陽氣。但陰虧津少及肝陽上亢者不宜應用。
2. 柴胡與葛根,輕清升散的功用相近似,故在解表退熱時常同用。但各有
特長,柴胡能疏肝解鬱,配益氣藥可升陽舉陷,用于子宮脫垂、脫肛,
然無生津解渴之功;葛根有生津止渴作用,能生發清陽,用于水瀉,然
無疏肝解鬱功能。
【方劑舉例】小柴胡湯《傷寒論》: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姜、大棗
治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等症。
四逆散《傷寒論》:柴胡、白芍、枳實、甘草
治肝氣鬱結,胸脅脘腹疼痛,或兼有泄瀉。
消鬱散(原名逍遙散)《和劑局方》: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
苓、甘草、薄荷、煨生姜
治肝氣抑鬱、血虛火旺、頭痛目眩、兩脅作痛、月經不調。
清胰湯(天津南開醫院方):柴胡、黃芩、胡黃連、白芍、木香、延
胡、生大黃、芒硝
治急性胰腺炎、腹中陣痛或串痛、拒按、口渴、便秘、尿赤等症。

╔══════╗
║ 豆鼓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種子(即黑大豆),經加工發酵而成。
【性味與歸經】辛、甘、微苦,寒(因炮制方法不同,又有偏于辛微溫者)。入肺
、胃經。
【功效】解表,除煩。
【臨床應用】1. 用于傷風感冒、發熱、惡寒、頭痛等症
豆鼓的解表力較弱,用治外感表症多配合其他解表藥同用,其用于
風熱、風寒,隨加工方法而異。如用于感冒風熱多用清豆鼓,并配
合薄荷、連翹等應用;如用于感冒風寒多用淡豆鼓,并配合蔥白等
應用。
2. 用于胸中煩悶、虛煩不眠等症
豆鼓配山梔有除煩作用,主要用于熱病后出現的虛煩不眠、心中懊
的病症。
【處方用名】清豆鼓(用桑葉、青蒿等同製,藥性偏于寒涼,主要用于感冒風熱之
症。
淡豆鼓(用麻黃、紫蘇等同製,藥性偏于辛溫,可用于感冒風寒之症。
炒香鼓(炒微焦后應用。上海地區藥店付淡豆鼓。)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豆鼓未用藥物同製者,其透發力量甚弱,并無發汗作用。現上海地區用
的淡豆鼓都是用麻黃、蘇葉等煮汁拌入黑大豆內,再煮透發酵而成的,
它的透發解表力量主要還是依靠麻黃、蘇葉的發汗作用。但據報導,外
地用清豆鼓較為普遍。
2. 豆鼓用麻黃煎汁浸制,估計至少已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清代《冷廬醫
話》說:「吳人畏服重藥,馬元儀預用麻黃浸豆發檗,凡遇應用麻黃者
,方書大黃豆卷,俾病家無所疑懼。「這說明當時江南一帶病家畏懼麻
黃,醫者為了不使病家有所疑懼,遂用麻黃煎湯浸豆發芽而成豆卷,當
須要用麻黃表時,即以此豆卷代替。當時醫者又因江西豆豉係用麻黃蒸
制,就將豆鼓與豆卷并用,以代替麻黃的發表作用,于是后世有「過橋
麻黃」之說,嗣后即發展成為以麻黃等汁浸制豆鼓的用法。
【方劑舉例】梔子鼓湯《傷寒論》:梔子、豆鼓,治傷寒后汗吐下虛煩懊。

╔══════╗
║ 豆卷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種子(即黑大豆)發芽者。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胃經。
【功效】透邪解表,清利濕熱。
【臨床應用】1. 用于濕溫、暑濕初起,發熱、惡寒、身重、胸悶、苔膩等症
豆卷為發表之輕劑,外可透發表邪、內可化除水濕,用于濕熱兼有
表症者,常與藿香、佩蘭等配合應用。
2. 用于濕熱內蘊、發熱煩燥、胸悶不舒、身重體痛等症
豆卷善于通達宣利,用于濕溫、暑濕等濕熱病症,每與茯苓、滑石
、黃芩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清水豆卷、大豆黃卷、大豆卷(為清水浸泡發芽者〈外地也有用麻黃
水拌浸者,則藥性偏溫〉。)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治水病腫滿方《聖劑總錄》:大豆黃卷、大黃
治水病腫滿。

╔══════╗
║ 蟬蛻 ║
╚══════╝

【藥用】本品為蟬科昆蟲黑蚱等的幼蟲羽化后所脫落的皮殼。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肺、肝經。
【功效】散風熱,利咽喉,退目翳,定驚癇。
【臨床應用】1. 用于外感風熱、發熱惡寒、咳嗽,以及風疹、皮膚瘙癢等症。
蟬蛻有疏散風熱作用,用于風熱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對風疹瘙
癢也有祛風止癢的功能。
2. 用于麻疹透發不暢。
蟬蛻透發而有清熱作用,因其主要為疏風熱,故用于麻疹初起透發
不暢者居多,常與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熱盛疹出不暢,又可配
紫草、連翹等應用。
3. 用于咽喉腫痛以及音啞等症。
蟬蛻所治咽喉腫痛一般以外感風熱引起者為宜,因其有疏風熱、利
咽喉作用,多與薄荷、牛蒡子、連翹、桔梗、甘草配合應用。至于
治音啞,則以風邪鬱肺、肺氣失宣所引起者為宜,取其宣肺開音之
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 用于目赤腫、翳膜遮睛。
本品對風熱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後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
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應用。
5. 用于破傷風、小兒惊風、夜啼等症。
蟬蛻既能祛外風,又能息內風而定驚解痙,對破傷風出現四肢抽搐
,可配全蝎等同用;對驚風、小兒夜啼出現驚癇不安,可配鉤藤等
同用。
【處方用名】蟬蛻、蟬退、蟬衣、淨蟬衣(均洗淨、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治破傷風可用五錢至一兩。
【方劑舉例】蟬蛻散《沈氏尊生》:蟬蛻、薄荷
治感冒風熱、皮膚瘙痒等症。
蟬花散《證治准繩》:蟬衣、羌活、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防風、
密蒙花、草決明、黃芩、蔓荊子、梔子、木賊
、荊芥、川芎、甘草
治肝經風熱上攻、目赤腫痛、翳膜遮睛。

╔══════╗
║ 浮萍 ║
╚══════╝

【藥用】本品為浮萍科植物紫浮萍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寒。入肺經。
【功效】發汗解表,利水。
【臨床應用】1. 用于感冒發熱無汗,麻疹隱隱不出,或疹出不透等。
本品性寒,輕浮升散,善開毛竅,入肺經過皮膚,有發汗解表、透
疹等功效,故可用于外感風熱及麻疹透發不暢等症,臨床常與西河
柳、牛蒡子、薄荷等配伍應用。對風熱癮疹亦可內服、外用。
2. 用于風水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浮萍能泄熱利水,故對于水腫而有表熱者用之。
【處方用名】浮萍、浮萍草、紫背浮萍(洗淨,晒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方劑舉例】浮萍丸《沈氏尊生》:浮萍、防風、黃耆、羌活、當歸、乾葛、麻黃
、甘草
治疹痘無汗、不易透過。

╔══════╗
║ 西河柳 ║
╚══════╝

【藥用】本品為檉柳科植物檉柳的嫩枝及葉片。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心、肺、胃經。
【功效】發表透疹。
【臨床應用】用于麻疹初期,發熱,疹出不透。
本品有發表功效,為透發麻疹的常用藥物,治療麻疹初起,透發不暢
,臨床常與薄荷、蟬衣、升麻等配合應用。不論內服、外用均可應用

此外,近年來本品又應用于風濕痛。
【處方用名】西河柳、檉柳、赤檉柳(洗淨,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二兩至三兩,煎湯乘熱熏洗。
【按語】澄檉柳始載于《開寶本草》,僅說性味甘鹹溫,並未說明它有透疹作用;
明清以后本草書中多說性味甘平或甘鹹平,並說能治“痧疹熱毒”,可見
它的藥性是偏涼性的。
【方劑舉例】竹葉柳蒡湯《醫學廣筆記》:西河柳、荊芥、乾葛、蟬退、薄荷、炒
牛蒡、知母、玄參、麥冬、甘草、淡竹

治痧疹透發不出,喘嗽煩悶。

╔══════╗
║ 水蜈蚣 ║
╚══════╝

【藥用】本品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平。
【功效】發汗退熱,消腫解毒。
【臨床應用】1. 用于感冒發熱,以及瘧疾等症。
本品味辛性平,有發汗退熱之功。用治感冒發熱,可配合葛根同用
;用治瘧疾,可配合馬鞭草同用,于瘧發前二小時服藥。
2. 用于痢疾,皮膚瘙癢,蛇蟲咬傷等症。
本品有消腫解毒作用,對于下痢赤白、裏急后重,可配馬齒莧、一
見喜等藥同用;皮膚瘙癢,可配葎草、蒼耳草等藥煎湯外洗;蛇蟲
咬傷,配野菊花、半枝蓮等,既可煎湯內服,又可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水蜈蚣(洗淨,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
║ 天胡荽 ║
╚══════╝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平。
【功效】祛風清熱,化痰止咳。
【臨床應用】1. 用于風火赤眼,咽喉腫痛,以及蛇纏瘡等症。
本品具有祛風清熱作用,對于風火赤眼,可配桑葉、菊花、點地梅
等藥同用;對于咽喉腫痛,可配土牛膝、白毛夏枯草等同用;治療
蛇纏瘡,可用新鮮全草搗爛,用酒精浸半天后,用棉花球蘸搽患處

2. 用于百日咳
本品又有化痰止咳作用,可用治百日咳。
【處方用名】天胡荽(洗淨,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
║ 蔓荊子 ║
╚══════╝

【藥用】本品為馬鞭草科單葉蔓荊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辛,平。入肝、膀胱、肺經。
【功效】散風熱,清頭目。
【臨床應用】1. 用于感冒頭痛及頭風頭痛等症。
本品味苦兼辛,有疏散風熱、祛風止痛的功效,故可用于感受風熱
引起的頭痛,臨床常與防風、菊花、石膏等配伍應用;對于頭風頭
痛病症,本品又可與本、川芎等配伍應用。
2. 用于目赤腫痛或頭目昏暗多等症。
本品能祛風邪而清頭目,以治風邪所致的目赤腫痛、頭目昏暗,常
與菊花、川芎、決明子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蔓荊子(洗淨,晒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菊芎飲《上池秘錄》:菊花、川芎、蔓荊子、防風、羌活、石膏、旋
覆花、甘草、枳殼
治頭風頭痛。
羌活防風湯《活法機要》:羌活、防風、蔓荊子、本、獨活、川芎
、甘草
治感冒頭痛。

╔══════╗
║ 木賊草 ║
╚══════╝

【藥用】本品為木賊科植物木賊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苦,平。入肺、肝、膽經。
【功效】疏風熱,退翳膜。
【臨床應用】用于風熱引起的目赤翳障等症
本品退目翳而兼有發散風熱之功,對目病而兼有表症者為適宜。臨床上
治眼花多,常與蒼朮、夏枯草、防風等配伍;治風熱而引起的目赤、
翳障,多配菊花、白蒺藜、決明子等同用。本品雖有發汗之功,但一般
只是用它疏風止及消退翳膜的功效。
【處方用名】木賊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木賊散(原名神消散)《證治準繩》:木賊、蟬蛻、谷精草、甘草、
蒼朮、蛇蛻、黃芩
治目赤翳障。

◎ 解表藥應用注意事項 ◎

一、解表藥雖有辛散發汗之共性,但其性質又有溫、涼不同,所以用以治療表證時必
須注意辨證準確,分清表寒證或是表熱證,以免藥石誤投,貽誤治療。
二、解表藥發汗作用有強有弱,須視病症具體表現選擇應用。
三、對解表藥發汗力較強的藥物應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免發汗太過而耗傷津液,
導致亡陽或亡陰。
四、溫暖季節及東南地區用量宜小,寒冷季節及西北地區用量可酌情增大。
五、解表藥一般忌用於表虛自汗、陰虛發熱、久病體虛及失血等症。
六、解表藥多屬辛散輕揚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揮發而降低療效。



◎ 具有解表功效的藥物還有:

一、散寒解表:藿香、蒼朮(化濕藥)、獨活(祛風濕藥)、細辛
二、宣散透邪:金銀花、連翹(清熱藥)
三、疏散風熱:白僵蠶(平肝息風藥)



╔════════════╗
║ 第 二 章 ║
║ ║
║ 清熱藥 ║
╚════════════╝

凡以清解裏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清熱藥。
清熱藥都是藥性寒涼,主要用於熱病高熱、痢疾、癰腫瘡毒、以及目赤腫痛
、咽喉腫痛等呈現各種裏熱證候、即是《內經》所說「熱者寒之」的意義。
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種清熱藥的特點,現根據各藥的專長,再分為下列六小
類:
(一)清熱瀉火藥:能清氣分熱,對氣分實熱症,有瀉火泄熱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藥: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於肝火亢盛、目赤腫痛等症。
(三)清熱涼血藥:專入血分,能清血分熱,對血分實熱有涼血清熱作用。
(四)清熱解毒藥:有清熱解毒作用,常用於治療各種熱毒的病症。
(五)清熱燥濕藥:藥性寒涼,偏於苦燥,有清熱化濕的作用,可用於濕熱病症。
(六)清虛熱藥:能清虛熱、退骨蒸,常用於午後潮熱,低熱不退等症。
清熱藥性屬寒涼,多服久服能損傷陽氣,故對於陽氣不足,或脾胃虛弱者須
慎用,如遇真寒假熱的證候,當忌用。



╒═════════════╕
│ 第 一 節 │
│ 清 熱 瀉 火 藥 │
╘═════════════╛

清熱瀉火藥,能清解氣分實熱,清熱作用較強,適用於高熱煩渴、神昏、脈
洪實有力、苔黃或燥等裏熱熾盛的症候。
對於體質虛弱的患者使用本類藥物時,當考慮照顧正氣,勿令伐太過,必要
時可與扶正藥物配伍應用。


╔══════╗
║ 石膏 ║
╚══════╝

【藥用】本品為單斜晶系的硫酸鈣礦石。
【性味與歸經】辛、甘,大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瀉火,收斂生肌。
【臨床應用】1. 用於溫熱病、肺胃大熱、高熱不退、口渴、煩燥、脈洪大等症。
石膏藥性大寒,善清氣分實熱,故適用於肺胃實熱的症候,常與知
母相須為用,以增強清裏熱的作用。
2. 用於溫病高熱,身發斑疹。
溫病發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熱熾盛所致,此是氣血兩燔的現象。在
臨床上遇到此種症候,常用清熱瀉火較強的石膏,配合涼血解毒的
藥物如玄參、丹皮、赤芍、鮮生地、板藍根等同用。
3. 用於胃火亢盛所致的頭痛、齒痛、牙齦腫痛等症。
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
生地等同用。
4. 用於肺熱咳嗽、氣喘。
邪熱襲肺,身發高熱、咳嗽、氣急鼻煽、口渴欲飲等症,可用石膏
清泄肺熱,佐以麻黃、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湯
)。
5. 用於濕疹水火燙傷,瘡瘍潰後不斂及創傷久不收口
石膏後研末外用,治療以上諸外科病,有清熱、收斂、生肌的作
用,常合升丹、黃柏、青黛等同用。
【處方用名】生石膏(生用,清熱瀉火)
熟石膏、石膏(用,收斂生肌,專作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二兩,打碎,先煎。外用適量。
【按語】1. 石膏為清解氣分實熱的要藥,凡熱在氣分而見壯熱汗出、煩渴、脈來洪
大者,都可用寒涼的石膏以清熱瀉火。如與清熱涼血藥同用,尚能用治
熱盛發斑、神昏譫語等氣營兩燔的症候。
2. 石膏善清肺胃熱,如見邪熱鬱沸或胃火熾盛等症,均可使用本品。在臨
床應用時如配以知母,則清熱瀉火,可治陽明裏熱;如配麻黃,則清宣
肺熱,至肺熱喘咳;治胃火齒痛,配熟地,則清胃滋陰,治虛火牙痛;
配人參,則清熱益氣,治熱盛津氣兩傷。總的來說,大都是取它清肺涼
胃的功效。
【方劑舉例】白虎湯《傷寒論》: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治陽明病發熱,大煩大渴,大汗出,脈洪大。
玉女煎《景岳全書》:生石膏、熟地、麥冬、知母、懷牛膝
治熱病煩熱口渴,頭痛,牙痛。

╔══════╗
║ 寒水石 ║
╚══════╝

【藥用】本品為天然沉積礦物單斜晶系硫酸鈣或三方晶系碳酸鈣礦石。
【性味與歸經】辛、鹹,大寒。入胃、腎經。
【功效】清熱瀉火
【臨床應用】用於溫熱病壯熱、煩渴等症。
寒水石清熱瀉火的功效,與石膏相類似,故常與石膏配伍,用於壯熱
煩渴的症候。如治暑溫邪在氣分,大熱煩渴、苔黃等症,可與石膏、
滑石、杏仁、竹茹、銀花、通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可外用於風熱火眼及水火燙傷。
【處方用名】寒水石(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先煎。
【方劑舉例】三石湯《溫病條辨》:飛滑石、寒水石、生石膏、杏仁、竹茹、金銀
花、白通草、金汁
治暑溫邪在氣分,大熱煩渴、苔黃等症。

╔══════╗
║ 知母 ║
╚══════╝

【藥用】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肺、胃、腎經。
【功效】清熱瀉火,滋腎潤燥。
【臨床應用】1. 用於溫熱病、高熱煩燥、口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之症及肺熱喘咳
、痰黃而稠。
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故適用於肺胃有實熱的病症
。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強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
2. 用於陰虛發熱、虛勞咳嗽及消渴等症
知母能瀉肺火而滋腎,故不僅能清實熱,且可清虛熱。在臨床上多
與黃柏同用,配入滋陰藥中,如知柏地黃丸,治陰虛火旺、潮熱骨
蒸等症。又本品配養陰潤肺藥如沙參、麥冬、川貝等品,可用於肺
虛燥咳;配清熱生津藥如天花粉、麥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處方用名】肥知母、知母(生用,瀉火之力較強)
炒知母(炒用,瀉火之力稍緩和)
鹽水炒知母(滋陰退虛熱較佳)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涼胃,下能瀉腎火。配以黃芩,
則瀉肺火;配石膏,則清胃熱;配黃柏,則瀉腎火。
2. 知母既能清實熱,又可退虛熱,但它滋陰生津的功效較弱,用於陰虛內
熱、肺虛燥咳及消渴等症,須與滋陰藥配伍,始能發揮它的作用。
3. 本品能潤燥滑腸,故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
【方劑舉例】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知母、黃柏、地黃、丹皮、萸肉、山藥、
澤瀉、茯苓
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多夢遺精。

╔══════╗
║ 梔子 ║
╚══════╝

【藥用】本品為茜草科梔子樹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心、肝、肺、胃經。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熱病發熱,心煩不寧等症。
梔子善能瀉火泄熱而除煩。在外感熱病的氣分症初期,見有發熱、
胸悶、心煩等症,可用梔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熱、除煩解鬱。如
屬一切實熱火症而見高熱煩燥、神昏譫語等症,可用本品配黃連等
瀉火而清邪熱。
2. 用於熱毒、實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腫痛和瘡瘍腫毒等
症。
山梔又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熱妄行,常與生地、
側柏葉、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腫痛,可與菊花、石決明等配伍;治
瘡瘍腫毒,可與黃連、銀花、連翹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泄熱利濕,可用於濕熱鬱頡所致的黃疸、面目皮膚發
黃、疲倦、飲食減少等症,常與黃柏、茵陳蒿等同用。
又用生梔子研末,與面粉、黃酒調服,有消腫活絡的作用,可用於跌
仆損傷、扭挫傷、皮膚青腫疼痛等症,為民間常用的“吊筋藥”,尤
其適用於四肢關節附近的肌肉、肌腱損傷。
【處方用名】炒山梔、焦山梔、黑山梔(炒至外皮呈黑色,用於清熱瀉火,涼血止
血)
生山梔(生用,清熱瀉火之力較強)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梔子,一名山梔,輕清上行,能瀉肺火,去肌表熱,在外感熱病、表裏
有熱之際,能起雙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涼血清心
熱,可用於熱病心煩;血熱妄行及熱淋尿血等症。故山梔既能清氣分熱
,又能清血分熱。至於泄熱利濕,可用治黃疸,也是它的特長。
2. 本品配黃芩,能瀉肺火;再加淡豆豉,能雙解表裏之熱,配以黃芩,能
瀉三焦火、清心熱;配以生地、丹皮,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吐衄
尿血;配以黃柏、茵陳,能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
3. 過去在臨床應用方面有山梔皮去肌表熱、山梔仁清心熱的用法,現在上
海地區已予簡化,均用整個梔子,不再分梔皮、梔仁。
【方劑舉例】梔子大黃湯《金匱要略》:梔子、大黃、枳實、豆豉
治酒疸,心中懊或熱痛。

╔══════╗
║ 蘆根 ║
╚══════╝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肺胃熱,生津止渴。
【臨床應用】用於溫熱病高熱口渴,胃熱嘔吐,以及肺熱咳嗽、痰稠而黃等症。
溫熱之邪,襲於肺絡,則為肺熱咳嗽、犯於胃腑,則見津少口渴;如
影響胃氣通降,則上逆而嘔噁。蘆根能清肺胃熱,且有生津作用,故
適用於肺胃鬱熱的症候。在臨床應用方面,本品常配合麥冬、天花粉
以清熱生津;配竹茹、枇杷葉以清熱止嘔;配瓜蔞皮、知母、浙貝以
清肺止咳;配冬瓜子、生苡仁、桃仁以清肺排膿。
【處方用名】鮮蘆根、活蘆根(用新鮮者,用時去節)
乾蘆根(曬乾用,作用較遜)
【一般用量與用法】新鮮者用一兩或一尺,乾者用五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1. 蘆根一藥,臨床上主要用於下列二個方面,既能清肺熱而祛痰排膿,又能
清胃熱而生津止嘔。它雖屬性寒,但味甘淡而力薄,用清肺胃,只能作為
輔助的藥品。不過,它有一優點,即性不滋膩,生津而不戀邪,凡溫病熱
戀衛、氣,或熱病後如有傷津口渴的證候,都可應用。
2. 葦莖湯原用蘆葦的地上莖,不是蘆葦的根莖,但因一般藥店不備,故以蘆
根代替,臨床使用已久,這說明葦莖和蘆根的作用相同。故在農村合作醫
療站中可以採集新鮮的蘆根和葦莖同用,不但可節約挖掘蘆根的人力,且
可擴大藥源。
【方劑舉例】葦莖湯《千金方》:葦莖、薏苡仁、桃仁、瓜瓣
治肺癰發熱咳嗽,痰多帶血且有腥臭味。
蘆根散《聖惠方》:蘆根、麥冬、瓜蔞根、甘草、竹茹
治時氣口乾。

╔══════╗
║ 天花粉 ║
╚══════╝

【藥用】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蔞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酸、微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生津,消腫排膿。
【臨床應用】1. 用於肺熱燥咳,熱病傷津、口渴等症
本品能清肺潤燥,生津解渴。故臨床上用於肺熱燥咳,可與沙參、麥
冬等配伍;用於熱病傷津及消渴等症,可與麥冬、知母等配伍。
2. 用於癰腫瘡瘍
本品對瘡瘍未潰者有消腫作用,已潰膿出不暢者有排膿作用,但均以
熱毒熾盛者為宜,常與連翹、蒲公英、浙貝母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天花粉、花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天花粉與蘆根都能清熱生津,治口渴津少,舌質正常,不必具有苔剝質絳的
現象,辨症屬於氣分傷津,為傷陰之初起。但天花粉力量雖較蘆根為弱,而
生津的作用則勝過蘆根,又可用於癰腫瘡瘍,能消腫排膿。
【方劑舉例】滋燥飲《沈氏遵生》:天花粉、天冬、麥冬、生地、白芍、秦艽
治肺燥咳嗽,口燥作渴。

╔══════╗
║ 鮮竹葉 ║
╚══════╝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火苦竹的葉片或初出的卷狀嫩葉。
【性味與歸經】甘、淡,寒。入心、胃經。
【功效】清熱除煩,利尿。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煩燥、口渴、口舌生瘡,以及小便黃赤短少、淋痛等症
本品性味甘寒,善清心胃之熱,又能淡滲利尿。治療熱病煩燥、胃熱
口渴,或口舌生瘡等症,常與石膏、蘆根等同用;治療小便黃赤短少
、淋痛等症,常與木通、甘草同用。
【處方用名】竹葉、鮮竹葉(採新鮮者應用,用於清熱利尿)
竹葉卷心(用初出的卷狀嫩葉,用於清心除煩)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竹葉石膏湯《傷寒論》:竹葉、石膏、半夏、人參、麥冬、甘草、粳米
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

╔══════╗
║ 淡竹葉 ║
╚══════╝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淡竹葉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心、小腸經。
【功效】清熱除煩,利尿。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濕熱黃疸等症
淡竹葉上能清心火而除煩,下能利小便而滲濕。用於清心,可與黃連
、生地、木通、甘草等配伍;用於滲利濕熱,可與滑石、茵陳、通草
等同用。
【處方用名】淡竹葉(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淡竹葉一藥,始載於《本草綱目》。它不是淡竹或苦竹的葉(鮮竹葉),
而是另一種草本植物“淡竹葉”的葉。由此可知,在明代以前一些常用的
有竹葉等藥所組成的方劑,它所用的竹葉,都是鮮竹葉,不是淡竹葉。
2. 鮮竹葉與淡竹葉兩藥都能清心除煩、利小便,但鮮竹葉清心熱的效果較
好,且能涼胃,又能用治上焦風熱;淡竹葉的利尿作用較好,以滲濕泄
熱見長。
3. 現在一般藥店中大都不備鮮竹葉,如處方只寫竹葉,都配淡竹葉。如需用
鮮竹葉,必須臨時採集。
4. 淡竹葉的根,據文獻記載,能破血墮胎,有待研究。

╔══════╗
║ 夏枯草 ║
╚══════╝

【藥用】本品文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入肝、膽經。
【功效】清肝火,散鬱結。
【臨床應用】1. 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目珠疼痛,羞明流;頭痛、暈眩等症。
夏枯草能清泄肝火,為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頭痛、頭暈的要藥,
常配菊花、石決明等同用;如肝虛目珠疼痛,至夜尤劇,可與當歸、
白芍等配合應用。
2. 用於瘰歷痰核
瘰歷痰核,多由肝氣鬱結,久而化火,痰火結鬱而成。夏枯草能清肝
火、散鬱結,為治療瘰歷結核屬於痰火者一味常用藥物,長期服用有
一定效果,臨床常配合玄參、貝母、連翹、牡蠣、昆布等同用。
【處方用名】夏枯草(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夏枯草為清肝火、散鬱結的要藥,它所主治的大多是肝經的病症。
2. 本品配以菊花、決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腫痛、配以石決明、鉤藤
,可平降肝陽,治頭痛、頭暈;配以玄參、貝母、牡蠣等品,可軟堅散
結,治瘰歷結核。
3. 近年來臨床上又用於腫瘤。
【方劑舉例】夏枯草膏《醫宗金鑒》:夏枯草、當歸、白芍、玄參、烏藥、浙貝、
僵蠶、昆布、陳皮、桔梗、撫芎、甘草、香
附、紅花
治肝燥血旺,瘰歷堅硬。

╔══════╗
║ 鴨拓草 ║
╚══════╝

【藥用】本品為鴨過拓草科植物鴨拓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寒。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
【臨床應用】1. 用於外感發熱,或熱性病發熱不退,或咽喉腫痛,以及癰腫瘡瘍等症。
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凡外感發熱,或熱性病發熱不退
,可單味應用;也可配合解表藥或清熱藥同用。對於咽喉紅腫疼痛,
可配伍蒲公英、烏蘞梅或土牛膝、大青葉等同用。用治癰腫瘡瘍,可
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藥同用。
2. 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或濕入下注膀胱、小便淋瀝澀痛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風水浮腫、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
荽等藥同用;濕熱下注膀胱、小便澀痛,可配伍鳳尾草、萹蓄、蒲
公英等同用。
此外,還可應用於蛇毒咬傷,一方面煎湯內服,一方面用鮮草適量,洗
淨,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鴨拓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二兩,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鴨拓草一藥,長於清熱,又能利尿。經臨床實踐體會,煎服本品後,能使
高熱漸退,尿量增加,但停藥後又見體溫升高現象。故如單用本品,似嫌
解毒作用不強,在臨床使用時宜與其它清熱解毒藥配伍。
2. 鴨拓草與淡竹葉都能清熱利尿,功效相似,但鴨拓草的作用較強。

╔══════╗
║ 西瓜皮 ║
╚══════╝

【藥用】本品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外皮。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暑,瀉熱除煩。
【臨床應用】用於暑熱煩渴,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味甘性涼,善清暑熱,能解煩渴,故適用於暑熱煩渴、小便短赤
等症;而對秋冬之際,氣候乾燥,咽喉腫痛,或口舌生瘡等症,也可
應用,有瀉火泄熱之效。
【處方用名】西瓜皮、西瓜翠衣(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清絡飲《溫病條辨》:鮮荷葉邊、鮮銀花、西瓜翠衣、鮮扁豆花、絲瓜
皮、鮮竹葉心
治暑溫汗後頭脹。

╔══════╗
║ 荷葉 ║
╚══════╝

【藥用】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片。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肝、脾、胃經。
【功效】解暑清熱,升發清陽。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受暑熱、頭脹胸悶、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本品味苦性平,其氣清芳,新鮮者善清夏季之暑邪,臨床常與鮮藿
香、鮮佩蘭、西瓜翠衣等配伍應用。
2. 用於夏季暑熱泄瀉等症。
荷葉既能清熱解暑,又能升發脾陽,對暑熱泄瀉,常與白朮、扁豆
等配伍應用。此外,對脾虛氣陷,大便泄瀉者,也可加入補脾胃藥
中同用。
另本品又可用於各種出血症。
【處方用名】荷葉、乾荷葉(乾者,生用,生清陽)
鮮荷葉(用新鮮者,解暑熱)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角(即全葉的四分之一),煎服。
【附藥】1. 荷梗:本品即荷葉的葉柄。性味與荷葉相同。能通氣寬胸,多用於夏季
感受暑濕、胸悶不暢等症。一般用量一至二尺,煎服。
2. 荷蒂:荷蒂為荷葉中央近梗處剪下的葉片。性味苦平。功能和胃安胎,
止血止帶。可用於胎動不安及崩漏帶下等症。此外,有升舉之功
,又可用於清氣下陷之久瀉脫肛等症。一般用量為四只至十只,
煎服。
【方劑舉例】清震湯《活法機要》:荷葉、升麻、蒼朮。
治雷頭風、頭痛、頭脹、舌苔滑膩。
(雷頭風:病名,多由風邪外襲,或痰熱生風所致。其症頭面起核
塊腫痛,或憎寒壯熱,或頭痛,頭中如雷鳴。)
荷葉散《證治準繩》:荷葉、鬼箭羽、桃仁、劉寄奴、蒲黃。
治產後惡露不下,腹痛悶脹。

╔══════╗
║ 蓮子心 ║
╚══════╝

【藥用】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的子實中清嫩胚芽。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心經。
【功效】清心熱。
【臨床應用】用於溫熱病高熱神昏譫語及心火亢盛、煩燥不安等症。
本品苦寒,有清心瀉火之功,故對溫熱病的高熱、神昏譫語及心火亢盛
、煩燥不安等症,常與元參、麥冬等配合應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上本品又用於治療高血壓。
【處方用名】青蓮心(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煎服。
【方劑舉例】清心湯(原名清宮湯)《溫病條辨》:蓮子心、竹葉卷心、連翹心、
犀角、玄參、麥冬。
治溫熱病,發熱神昏。


╒═════════════╕
│ 第 二 節 │
│ 清 肝 明 目 藥 │
╘═════════════╛

清肝明目藥,有清肝火、退目翳的功效,適用於肝火亢盛、目赤腫痛、目生
翳膜等症、其中有些藥物尚可用於肝陽上擾的症候。

╔══════╗
║ 青箱子 ║
╚══════╝

【藥用】本品為莧科植物青箱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入肝經。
【功效】清肝火,退目翳。
【臨床應用】用於肝熱所引起的目赤腫痛、目生翳膜、視物昏暗等症。
本品為厥陰肝經之藥,多用於目疾,對肝熱所致的目赤腫痛等症,常
與決明子、密蒙花、菊花等配合應用。
此外,本品近年來在臨床上又用於高血壓病而見肝火亢盛、頭脹頭暈
等症,常與夏枯草、菊花等同用。
【處方用名】青箱子(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青箱子一藥,在上海地區別名“草決明”。在廣東等地區將決明子稱為
“草決明”。為了避免混淆,建議處方使用原植物名稱,勿用“草決明
”別名。
2. 青箱子常於清肝降火,又有擴散瞳孔的作用,故對肝腎不足所致的目疾
及瞳孔散大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青箱子散《證治準繩》:青箱子、紅藍實、枳殼、大黃、菊花、甘草
、決明子、甘草、細辛、茺蔚子、麻黃、車
前子、鯉魚膽、鴨膽、羚羊角。
治熱毒翳障。

╔══════╗
║ 決明子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決明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苦、鹹,微寒。入肝、膽經。
【功效】清肝明目。
【臨床應用】用於目赤腫痛、羞明多、青盲內障等症。
目赤腫痛,羞明多等症,係肝火上擾,或風熱上壅頭目所致。決明
子既能清泄肝膽鬱火,又能疏散風熱,為治目赤腫痛要藥。風熱者,
常與蟬衣、菊花等同用;肝火者,常配龍膽草、黃芩、夏枯草等同用
。青盲內障,多由肝腎不足所引起。決明子清肝而明目,常與補養肝
腎藥如沙苑蒺藜、女貞子、枸杞子、生地等同用,以治青盲內障。
此外,決明子還有潤腸通便作用,能治療大便燥結。近年來臨床上又
用於高血壓病而呈現肝陽上擾、頭暈目眩等症候者,常與鉤藤、生牡
蠣等同用。
【處方用名】決明子(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決明子散《濟生方》:決明子、石決明、菊花、蔓荊子、黃芩、石膏
、芍藥、川芎、木賊、羌活、甘草。
治風熱頭痛,或目赤腫痛。
決明子湯《聖濟總錄》:決明子、柴胡、黃芩、防風、苦竹葉、升麻
、甘草、菊花、細辛
治肝臟實熱、目生赤肉、澀痛。

╔══════╗
║ 谷精草 ║
╚══════╝

【藥用】本品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花莖或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肝、胃經。
【功效】疏散風熱,明目退翳。
【臨床應用】用於風熱目疾、腫痛羞明、翳膜遮睛等症。
谷精草善於散風熱,功能退翳膜,為眼科常用藥物,對風熱目疾,翳
膜遮睛等症,常與菊花、桑葉、防風、生地、麥冬、赤芍、牛蒡子等
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谷精草、谷精珠(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谷精龍膽散《證治準繩》:谷精草、龍膽草、生地、紅花、荊芥、甘
草、赤芍、牛蒡、茯苓、木通。
治目赤翳障,頭風齒痛。
谷精散《證治準繩》:谷精草、蟬退、綠豆衣(一作白菊花)、豬蹄
退。
治斑疹入目生翳膜。

╔══════╗
║ 密蒙花 ║
╚══════╝

【藥用】本品為馬錢科植物密蒙樹的花蕾。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肝經。
【功效】清肝熱,明目退翳。
【臨床應用】用於目赤腫痛、多眵、多、羞明畏光、目昏生翳等症。
本品為眼科常用藥,對目赤腫痛、多羞明及眼生翳膜等症,常與菊花
、石決明、木賊草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密蒙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密蒙花散《和劑局方》:密蒙花、羌活、白蒺藜、木賊、石決明、菊花。
治目赤腫痛、羞明及翳膜。

╔══════╗
║ 夜明砂 ║
╚══════╝

【藥用】本品為蝙蝠科動物蝙蝠等的糞便。
【性味與歸經】辛,寒。入肝經。
【功效】清肝明目,散瘀消積。
【臨床應用】用於肝熱目赤、白睛溢血、雀目、內外障翳及小兒疳積等症。
肝開竅於目。夜明砂為肝經血分藥,具有清肝熱、散瘀血的功效,在
臨床上主要用於目疾,尤以治肝熱目赤、白睛溢血(即眼球膜下出血
)的效果較好,能使瘀血消散;眼目清明。可用本品單味炒微焦,研
細,每天一錢,分二次用開水調服;也可配合桑白皮、黃芩、赤芍、
丹皮、鮮生地、白茅根等藥煎汁服用。
據文獻記載,前人用本品治雀目及內外障翳,常將本品研末,納入豬
肝內,煮食飲汁。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疳積及跌扑損傷、瘀血作痛等症,亦取它散血、
消積的功效。
【處方用名】夜明砂(焙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布包煎服;或炒研細末,每此用開水調服四分或
五分。
【方劑舉例】決明夜靈散《證治準繩》:石決明、夜明砂、豬肝,用米泔水煎。
治雀目夜昏。

╔══════╗
║ 千里光 ║
╚══════╝

【藥用】本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千里光的幼嫩莖葉。
【性味與歸經】苦,平。有小毒。
【功效】清熱解毒,清肝明目。
【臨床應用】1. 用於瘡癤腫毒,皮膚濕疹及痢疾腹痛等病症。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對於瘡癤腫痛,可配伍野菊花、蒲公英等藥同用
;治皮膚濕疹瘙癢,可用鮮草洗淨,搗爛取汁外塗;用治細菌性痢疾
,可與金銀花或小青草配合同用。
2. 用於風火赤眼等症
本品又有清肝明目作用,故適用於風火赤眼等症,可單用本品一兩,
煎服;也可配何桑葉、菊花等同用
【處方用名】千里光(洗臼,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
│ 第三節 │
│ 清熱涼血藥 │
╘═════════════╛

清熱涼血藥,常用於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血熱發斑疹及溫熱病邪入營
血、熱甚心煩、舌絳神昏等症。
熱邪入于營分、血分,往往傷陰耗液。本節藥物中,如鮮生地、玄參等兼
有養陰滋液的作用,故在熱病傷陰時,應用此類藥物有標本兼顧之效。
清熱涼血藥,一般適用於熱在血分的病症,如果氣血兩燔,可配合清熱瀉
火藥同用。

╔══════╗
║ 鮮生地 ║(附:生地)
╚══════╝

【藥用】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苦,寒。入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生津。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熱邪入營、舌絳口渴,或身發斑疹,或陰虛火旺,咽喉焮腫
,以及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
鮮生地瀉火而涼血,氣清質潤,能清營血之邪熱,並具生津作用。營
熱得清,傷津劫液之象可解;血熱得涼,則血不妄行,吐衄可止,斑
疹可消。故適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的症候,可合丹皮、赤芍、玄參等
同用。
【處方用名】鮮生地(新鮮者,洗淨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二兩,煎服。
【附藥】生地:本品即為地黃的塊根。曬乾入藥,故又稱乾地黃。性味甘寒。入心
、肝、腎、小腸經。功能滋陰涼血,適用於熱病發斑疹、身熱舌絳
,或熱病傷陰、低熱不退、舌紅、口乾、唇燥,以及血熱妄行等症
。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鮮生地甘寒多汁,略帶苦味,性涼而不滯,質潤而不膩,主要功用為清熱
生津,涼血止血,且能止血而不留瘀。配以玄參,則滋陰降火,用治咽喉
焮腫;配以丹皮、赤芍,則清熱涼血,用於熱入營血;配以茅根、側柏葉
,則涼血止血,用於血熱妄行;配以鮮石斛、麥冬,則清熱生津,用以熱
病傷津。
【方劑舉例】地黃煎《證治準繩》:生地黃汁、生門冬汁、白沙蜜酥。
治小兒壯熱心煩、臥不安。
清營湯《溫病條辨》:生地、犀角、玄參、竹葉心、銀花、連翹、黃
連、丹參、麥冬。
治熱病熱入營血,高熱神昏等症。

╔══════╗
║ 紫草 ║
╚══════╝

【藥用】本品為紫草科植物紫草及新疆紫草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心、肝經。
【功效】涼血、解毒、透疹。
【臨床應用】用於麻疹與其它熱病發斑疹因血熱毒盛而疹出不透,或疹出而色不紅活
等症。
本品性寒,有清熱涼血、解毒、透疹之功,故對血熱毒盛,麻疹、斑疹
透發不暢等症,可與蟬衣、牛蒡子、連翹、荊芥等配伍應用;如疹出而
色甚深,呈紫暗色而不紅活者,這也是血熱毒盛的症候,須以涼血解毒
藥如丹皮、赤芍、銀花、連竅等同用。
此外,試用本品預防麻疹,可減輕麻疹症狀或減少麻疹發病率。
【處方用名】紫草、紫草根、紫草茸、老紫草(洗淨,殺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紫草快斑湯《證治準繩》:紫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
川芎、芍藥、糯米。
治痘疹血氣不足,不能透發,色不紅活。
紫草消毒飲《張氏醫通》:紫草、黑豆、綠豆、赤小豆。
預防麻疹。

╔══════╗
║ 犀角 ║
╚══════╝

【藥用】本品為犀科動物犀牛的角。
【性味與歸經】苦、酸、鹹,寒。入心、肝、胃經。
【功效】清熱定驚,涼血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溫熱病熱盛火熾、壯熱不退、神昏譫語、驚厥抽搐等症。
犀角性寒,能清心熱而定驚,常與黃芩、黃連、山梔、牛黃、冰片
、麝香等品製成丸藥服用。
2. 用於溫熱毒盛、身發斑疹,以及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等症。
犀角又能清血分熱,解熱毒,故對熱毒燔於血分,血熱傷絡,迫血
妄行所致的吐衄、發斑等症,均有良好的作用,常與赤芍、丹皮、
鮮生地等同用。如屬氣血兩燔所致的高熱神昏、發斑等症,本品又
可與生石膏、知母等同用。
【處方用名】犀角粉、烏犀尖(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每次二至五分,研粉沖服。本品大多配入丸散內服用。價格昂
貴而物少,必須嚴格掌握使用。
【按語】1. 犀角是一味清營血、解熱毒的藥物,配以牛黃或羚羊角,則清心定驚;
配鮮生地、赤芍、丹皮,則涼血止血、配大青葉、玄參、升麻等,則涼
血化斑;配連翹、竹葉卷心等,則清心解毒;配生石膏、知母、玄參等
,則涼血清熱。
2. 犀角、鮮生地都能清熱涼血,鮮生地長於養陰生津,犀角則偏於解毒定
驚。犀角主要用於清血分實熱,與生石膏的清氣分實熱,也有所不同;
但犀角與石膏相同,以治氣血兩燔,則功效甚好。
3. 閱讀前人方書,在方劑中用犀角的頗多,這說明當時犀牛較多。現在世
界上犀牛已成稀有動物,犀角一藥,貨源日少。因此,為了保障廣大勞
動人民的健康,應以發展眼光來看待這一問題,即必須積極的尋找代用
的藥物。
4. 目前臨床上採用水牛角(即水牛的雙角)作為犀角的代用品。按《別錄
》記載,水牛角能“治時氣寒熱頭痛”,又《大明本草》說:「煎汁,
治熱毒風及壯熱」。據上所述,則水牛角的功效與犀牛角相似。《中藥
志》引用天津市藥政局的調查報告說,天津市某市民用水牛角治療小兒
熱症十數年,有較好效果,也建議臨床試用。
5. 水牛角的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至二兩,煎服。如研
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錢。
【方劑舉例】犀角地黃湯《千金方》:犀角、生地、丹皮、芍藥。
治傷寒溫病,熱傷失血。
犀角大青湯《張氏醫通》:犀角、大青、玄參、升麻、黃連、黃芩、
黃柏、梔子、生草。
治斑出火盛,狂悶難透。

╔══════╗
║ 牛黃 ║
╚══════╝

【藥用】本品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膽囊結石。
【性味與歸經】苦、甘,涼。入心、肝經。
【功效】清心開竅,豁痰定驚,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高熱煩燥,神昏譫語及驚癇抽搐等症。
神昏譫語、驚癇抽搐,多由於高熱或痰熱蒙蔽清竅所引起。牛黃能
清心熱、豁痰濁,可收開竅定驚的功效。在臨床上本品常和清熱藥
與開竅藥如黃連、黃芩、山梔、麝香等做成丸散,應用於熱盛昏迷
驚痛。
2. 用於咽喉腫痛腐爛、各種熱毒瘡癰。
牛黃為清熱解毒要藥,對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瘡癰腫痛及一些外
科疾患屬於陽症者都可應用,常配合青黛、冰片等治咽喉腫痛;配
金銀花、七葉一枝花、甘草等治瘡瘍。
【處方用名】牛黃、西黃、犀黃(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每次吞服五厘至二分。多入丸散劑應用。入湯劑宜沖服。外用
適量。
【按語】1. 牛黃功能清熱解毒、豁痰定驚,它的開竅之力遠不及麝香、冰片。
2. 本品配以麝香、天竺黃、全蠍、鉤藤,則豁痰開竅、清熱鎮痙;配黃連
、黃芩、梔子、鬱金、朱砂,則清熱解毒、開竅安神;配青黛、珍珠、
人指甲、象牙屑、冰片,則清熱解毒、消腫定痛。
3. 牛黃原為病牛膽囊中的結石(少數為膽管、肝管的結石),故貨源較少
。現除此種天然牛黃外,尚有人工合成的牛黃,係按牛黃含有的成份,
由牛膽汁或豬膽汁中提取,加工而成。目前臨床上主要用人造牛黃,功
效頗好。
【方劑舉例】牛黃清心丸《痘疹心法》:牛黃、黃連、黃芩、山梔、鬱金、朱砂。
治熱盛神志不清。
抗熱牛黃丸(原“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牛黃、鬱金、犀角
、黃連、朱砂、梅片、麝香、真珠、雄黃、黃芩、山梔。
治溫病邪入心包,神昏譫語,身熱煩燥,以及小兒驚厥,中風竅閉
等症。
牛黃解毒丸《證治準繩》:牛黃、甘草、金銀花、草河車。
治小兒胎毒瘡癤及一且瘡瘍。

╔══════╗
║ 牡丹皮 ║
╚══════╝

【藥用】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寒。入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臨床應用】1. 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高熱、舌絳、身發斑疹,血熱妄行、吐血
、衄血、尿血,以及陰虛發熱等症。
牡丹皮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治陰虛發熱。清血分實熱,常與鮮
生地、赤芍等同用;療虛熱,常與大生地、知母、青蒿、鱉甲等藥
相配伍;治血熱妄行,常與鮮茅根、側柏葉、山梔等同用。
2. 用於經閉、跌扑損傷,瘡癰腫毒、腸癰等症。
經閉、損傷,皆有氣血瘀滯,由於絡道瘀阻,常發生疼痛。丹皮能
活血散瘀,使瘀滯散而氣血流暢,疼痛得解,常和當歸、赤芍、桃
仁、紅花等同用。
3. 對於瘡癰腫毒、腸癰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藥物。療瘡癰可配合清
熱解毒藥如銀花、連翹、地丁草之類;治腸癰初起未能膿者可和大
黃、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膿者合紅藤、連翹、敗醬草
之類應用。
【處方用名】粉丹皮、丹皮(生用,用於清實熱、瀉虛火,活血敗瘀)
炒丹皮、丹皮炭(炒至黑色用,用於涼血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涼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暢而不留瘀,血
熱清而不妄行。故對血熱熾盛、肝腎火旺及瘀血阻滯等症,都恃為要藥。
本品配鮮生地,能清熱涼血;配大生地,則滋腎瀉火;配山梔,則清肝泄
熱;配赤芍、桃仁,則活血散瘀;配側柏葉、鮮茅根,則涼血止血。
【方劑舉例】牡丹散《證治準繩》:牡丹皮、芍藥、當歸、紅花、乾漆、蘇木、沒
藥、莪朮、鬼箭羽、延胡、烏藥、陳皮、甘草
、桂枝。
治虛損精閉、潮熱體疲、午後發燒。
牡丹皮散《證治準繩》:丹皮、赤芍、生地、當歸、桃仁、川芎、乳
香、沒藥、骨碎補、續斷。
治跌仆損傷、滯血疼痛。

╔══════╗
║ 赤芍藥 ║
╚══════╝

【藥用】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草芍藥及川赤芍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入肝經。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臨床應用】1. 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發熱、舌絳、身發斑疹,以及血熱妄行、
吐血、衄血等症。
赤芍功能涼血散瘀,配鮮生地、牡丹皮等,可清熱涼血,用於熱入
營血及血熱妄行等症。
2. 用於經閉,跌扑損傷,瘡癰腫毒等氣血瘀滯之症。
赤芍活血散瘀之功頗佳,配川芎、當歸、桃仁、紅花等,可用於經
閉及跌扑損傷;配當歸、金銀花、甘草等,可用於瘡癰腫毒。
【處方用名】赤芍、京赤芍(洗淨,曬乾,切片用)
炒赤芍(炒用,清熱涼血之性稍減)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赤芍能清血分實熱,散瘀血留滯。本品功能與丹皮相近,故常與丹皮相須
為用。但丹皮清熱涼血的作用較佳,既能清血分實熱,又能治陰虛發熱;
而赤芍只能用於血分實熱,以活血散瘀見長。
【方劑舉例】赤芍藥散《證治準繩》:赤芍、牡丹皮、白茯苓、白芷、柴胡。
治婦女氣血不和,經閉發熱。
赤芍藥丸《聖惠方》:赤芍藥、大黃、鱉甲、桂心、赤茯苓、柴胡。
治腹痛、便瀉不暢。

╔══════╗
║ 大青葉 ║(附:板藍根、青黛)
╚══════╝

【藥用】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大寒。入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臨床應用】1. 用於時行熱病、熱入血分、高熱神昏及熱毒發斑等症。
熱入營血,則神昏、發斑。大青葉清熱涼血解毒,故臨床多用為要藥
,常與黃連、梔子、赤芍、丹皮、升麻等同用。
2. 用於丹毒,咽喉腫痛,口瘡,腫毒等症。
心、胃實火上炎,則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熱毒發散於肌膚,則成丹
毒、瘡癰熱癤。大青葉能瀉心胃熱毒,常合玄參、石膏、黃連、梔子
、板藍根等用於上述諸症。
【處方用名】大青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煎服。
【附藥】1. 板藍根:上海地區用菘藍的根。性味苦寒。有涼血解毒、清利咽喉的作用
。臨床上常用於大頭瘟毒,熱毒斑疹,咽喉腫痛等症,其功與大
青葉相似;近年來臨床上又用治傳染性肝炎。用法用量與大青葉
同。
2. 青黛:將鮮大青葉加水打爛後,再加入石灰水等,撈取浮在上面的靛藍粉
末,曬乾後,就是青黛。性味、功效與大青葉相同。外用治口腔炎
、扁桃體炎等;內服用治肺熱咳嗽;一般用量三分至五分,入丸散
服用,或拌其它藥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大青葉功能清熱涼血,為解毒要藥,主要用於熱毒發斑、丹毒、咽喉腫
痛、口舌生瘡、瘡癰腫毒等症,故前人認為它能解心胃熱毒。近年來此
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除可用治上述諸症外,又可用於痰熱鬱肺、咯痰
黃稠;尤常用於流行性乙性腦炎,既可單味應用於預防,又可配合柴胡
、銀花、連翹、板藍根、玄參、生地等,能清解氣分、營分的熱毒,可
用治各種乙腦,而以偏熱型較為合適。
2. 全國各地市售的大青葉品種甚多,植物來源各異,又:爵床科植物馬藍
。十字花科植物菘藍及大青。蓼科植物蓼藍。豆科植物木藍。以上
植物的葉,都做為大青葉使用,也均能作為製青黛的原料,除木藍外,其
根均作為板藍根使用。
3. 上海地區近年來種植得大青葉,是屬於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菘藍的葉,經
臨床實踐,確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但本品味雖不甚苦,卻是氣濁性
寒,如用量過多,易致噁心嘔吐。
【方劑舉例】大青湯《沈氏尊生》:大青、玄參、知母、山梔、石膏、木通、升麻、
桔梗。
治熱毒內陷。
犀角大青湯《活人書》:大青、犀角、豆豉、山梔。
治傷寒發斑,咽痛。

╔══════╗
║ 玄參 ║
╚══════╝

【藥用】本品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鹹,寒。入脾、胃、腎經。
【功效】清熱滋陰,瀉火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口渴舌絳、煩燥、夜寐不安、神識不清或身
發斑疹等至症。
溫邪入于營血,傷陰劫液則口渴舌絳,內陷心包則煩燥神昏。玄參
能清熱涼血,並有養陰生津作用,常合鮮生地、麥冬、黃連、連翹
、銀花、竹葉卷心等同用於以上諸症。
2. 用於咽喉腫痛、目赤、瘰歷結核等症。
咽喉腫痛有外感風熱所致者,有陰虛、虛火上炎所引起者,這兩類
咽喉腫痛,玄參皆可治療。如感受風熱者須配辛涼解表藥如薄荷、
牛蒡子等品;虛火上炎者配合養陰藥如鮮生地、麥冬等品同用,故
玄參為喉科常用之品,尤以治虛火上炎者為佳。至於目赤而有陰虛
火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決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
花等同用。治瘰歷結核,可配貝母、牡蠣等同用。
【處方用名】元參、玄參、烏元參、黑玄參(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玄參為鹹寒之品,質潤多液,功能滋陰降火、解毒、利胭。配鮮生地、
丹皮、赤芍等,則清熱涼血;配大生地、麥冬等,則滋陰增液;配牛蒡
子、板藍根等,則解毒利咽;配大生地、石決明、密蒙花、蟬蛻等,則
明目退翳;配牡蠣、貝母、夏枯草等,則散結消瘰;配銀花、當歸、
甘草,則解毒消腫。
2. 玄參滋養腎陰的功效,與地黃相近,故兩藥常配合同用。但玄參苦泄滑
腸而通便,瀉火解毒而利咽,臨床應用範圍較為廣泛,一般不作長服的
滋補之劑;地黃則功專補腎養陰,可作為久用的滋陰藥品。
【方劑舉例】玄參解毒湯《外科正宗》:玄參、山梔、黃芩、荊芥、桔梗、生地、
葛根、甘草。
治咽喉腫痛。
四妙永安湯《河北豍院經驗方》:玄參、當歸、銀花、甘草。
治閉塞性脈管炎。

╔══════╗
║ 茅根 ║(附:茅針花)
╚══════╝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
茅根能清肺胃之熱,故適用於上述諸症,常作輔助藥應用。又在麻疹
出疹期與恢復期,均可用茅根煎湯作飲料,取它清熱生津的功效。
2. 用於血熱妄行、吐衄尿血等症。
本品有涼血止血作用,治血熱妄行之症,可以單用,也可配小薊、藕
節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利尿作用,可用於水腫,熱淋,黃疸等症。
【處方用名】鮮茅根、白茅根(鮮用,作用較佳)
乾茅根(曬乾用,作用較弱)
【一般用量與用法】鮮者用一兩至二量,乾者用五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茅針花:又叫白茅花,即白茅的花穗。有止血功效,適用於咯血、鼻血。一
般用量為一錢五分至三錢,煎服。
【按語】1. 白茅根味甘性寒,善清肺、胃之熱,因它有利水作用,故能導熱下行。它
的特點是: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礙胃,利水而不傷陰,尤以熱症而有
陰津不足現象者,最為適用。
2. 本品清肺胃的功效與蘆根相似,但蘆根清熱血火,善清氣分熱;茅根涼血
止血,偏於血分。
【方劑舉例】茅葛湯《沈氏尊生》:茅根、葛根。
治熱呃。
茅根湯《沈氏尊生》:茅根、薑炭、蜜。
治溺血。


╒═════════════╕
│ 第 四 節 │
│ 清 熱 解 毒 藥 │
╘═════════════╛

凡功能清熱邪、解熱毒,適用於各種熱毒病症的藥物,就叫清熱解毒藥。熱
毒病症主要是指丹毒、斑疹、瘡癰、喉痺、痢疾等,由於火熱癰盛、鬱結成毒的
病症。
本節藥物都能清熱解毒,但由於各藥性能不同,所以在應用上又各有特長,
在應用於時必須作適當的選擇與配伍。若熱毒在血分,可與涼血藥配合應用;火
熱熾盛,可與瀉火藥配合應用;挾濕者,可與燥濕藥配合應用。此外,痢疾裏急
後重,宜配行氣藥;瘡癰屬虛者,宜配補益藥等等。但發斑、瘡瘍、喉痹、痢疾
等疾患,而屬於陰症、寒症者,則不宜使用清熱解毒藥。


╔══════╗
║ 金銀花 ║(附:忍冬藤、忍冬葉、銀花子
╚══════╝ 、金銀花露)


【藥用】本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肺、胃、心、脾經。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
銀花甘寒,既清氣分熱,又能清血分熱,且在清熱之中又有輕微宣
散之功,所以能治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的表症未解、裏熱又盛的病
症。應用時常配合連翹、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2. 用於瘡癰腫毒、咽喉腫痛。
金銀花清熱解毒作用頗強,在外科中為常用之品,一般用於有紅腫
熱痛的瘡癰腫毒,對辨證上屬於“陽症”的病症,較為適合,可合
蒲公英、地丁草、連翹、丹皮、赤芍等煎湯內服,或單用新鮮者搗
爛外敷。
3. 用於熱毒引起的瀉痢便血(糞便中夾有黏液和血液)
熱毒結聚腸道,入於血分,則下痢便血。銀花能涼血而解熱毒,故
可療血痢便血,在臨床上常以銀花炒炭,合黃芩、黃連、白芍、馬
齒莧等同用。
【處方用名】金銀花、雙花、銀花(生用,清熱解毒)
銀花炭(炒炭,治血痢便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1. 忍冬藤:藥用莖。功用與金銀花相似,又能通絡,可治風濕痛。一般用
量五錢至一兩,煎服。
2. 忍冬葉:藥用葉。功用與金銀花相似。一般用量為五錢至一兩,煎服。
3. 銀花子:藥用果實。性涼。功能解毒止痢。治熱毒腫瘡、痢疾等。一般
用量三錢至四錢,煎服。在麻疹恢復期,餘熱未清,可用銀花
子九錢,焙乾,研細,拌白糖適量,每天三錢,分二次服,連
服三錢。
4. 金銀花露:係將金銀花加水蒸餾製成。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可治療小兒
熱癤、痱子等症,亦可作夏天飲料。忍冬的葉,也可蒸餾製
成露,稱金銀花葉露,功用同上,唯稍遜於金銀花露而價格
低廉。
【按語】銀花味甘性寒,氣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熱毒,尤為治陽性
瘡瘍的要藥。配以連翹、牛蒡子、薄荷、荊芥,則疏表解熱;配以鮮生地
、玄參、連翹、竹葉卷心等,則清營泄熱;配以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
英,則解毒療瘡;配以黃耆、當歸、甘草,則托毒消癰;配以黃芩、白芍
、甘草等,則清熱治痢。
【方劑舉例】銀翹散《溫病條辨》: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豆豉、牛蒡子、
竹葉、桔梗、甘草、蘆根。
治風溫初起。

╔══════╗
║ 連翹 ║
╚══════╝

【藥用】本品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入心、膽經。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
本品作用與銀花相似,故用於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兩藥常配合應
用。
2. 用於熱病有高熱、煩燥、口渴或發斑疹等症。
連翹能清熱解毒,無論氣分熱或血分熱,都可應用。以上諸症,係
熱邪熾盛,入於營血所致,可用連翹配合黃連、赤芍、丹皮等同用

3. 用於瘡瘍腫毒、瘰歷、丹毒、乳癰等症。
連翹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故可治療瘡瘍腫毒、瘰歷等症,常
和銀花、象貝母、夏枯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連翹、連翹殼、連喬(生用,清熱解毒)
朱砂拌連翹(清心安神,治熱病煩燥不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連翹性涼味苦,輕清上浮,可治上焦諸熱,尤能解毒消癰而散結,故為
瘡家的要藥。
2. 本品配以銀花、薄荷、荊芥、甘草,則散風清熱;配以玄參、麥冬、青
蓮心、竹葉卷心等,則清心泄熱;配以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
等,則解毒消癰;配以玄參、夏枯草、貝母等,則散結消瘰。
3. 銀花與連翹均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既能透熱達表,又能清裏熱、解
瘡毒,故在臨床上兩藥經常同用。但銀花尚能涼血止痢;連翹又能清心
熱,散結消瘰。
4. 在過去用藥習慣上本品分連翹殼與連翹心兩種,連翹殼為果實,連翹心
為種子,一般認為連翹心的清心功用較好。現上海地區已予簡化,只有
一種連翹,不再分為兩藥。
【方劑舉例】連翹解毒湯《瘍醫大全》:連翹、牡丹皮、牛膝、天花粉、木瓜、桃
仁、金銀花、薏苡仁、甘草、白僵蠶。
治腋窩瘡。
連翹湯《聖濟總錄》:連翹、玄參、木香、昆布、枳殼、犀角、柴胡
、黃芩、甘草、升麻、沉香、當歸、芍藥、木
通、生薑、大棗、柳枝。
治瘰歷結核在項腋下,項強背痛。

╔══════╗
║ 蒲公英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蒲公英或其它同屬植物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甘,寒。入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乳癰腫痛,疔瘡熱毒,肺癰咳吐膿血痰。
蒲公英對熱毒所致的乳癰腫痛、疔瘡有良好的效果,可單獨煎汁內服,
或外敷局部;也可配合其它清熱解毒藥同用,如銀花、連翹、地丁草、
野菊花、赤芍等。治肺癰可用蒲公英配合清肺祛痰及清熱解毒藥物如鮮
蘆根、冬瓜子、魚腥草、桃仁、黃連等同用。
【處方用名】蒲公英、黃花地丁(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蒲公英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在過去一般僅用於乳癰、瘡腫。近年來
本品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發現它除了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之外,尚有利
尿、緩瀉的功效。不僅可用於外科瘡癰,且可用治內科疾患。服配金銀花
、魚腥草,可用於痰熱鬱肺;配板藍根,可用治咽喉腫痛;配忍冬藤、車
前草,可用治小便熱淋;配決明子、黃菊花,可用治目赤腫痛;配梔子、
茵陳,可用治濕熱黃疸;配瓜蔞、貝母,可用治乳癰紅腫;配銀花、紫花
地丁、野菊花、可用於疔瘡腫毒;配夏枯草、牡蠣,可用於瘰歷痰核。
【方劑舉例】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金銀花、紫背
天葵。
治疔腫毒瘡。
闌尾清解湯《大陸經驗常用方》;銀花、蒲公英、冬瓜仁、大黃、丹
皮、木香、川楝子、生甘草。
治闌尾炎熱毒期,腹痛拒按,甚至腹硬、發熱、口渴、唇燥、嘔噁
不能食等。

╔══════╗
║ 紫花地丁 ║(附藥:犁頭草)
╚══════╝

【藥用】本品為菫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入心、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疔瘡熱毒、癰腫發背等症。
紫花地丁多用於熱毒壅盛之時,內服多配合銀花、連翹、野菊花等同用
;外用可取新鮮地丁草搗爛外敷瘡癰局部。
【處方用名】紫花地丁、地丁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至一兩;新鮮的可用一兩至二兩,煎服
。外敷適量。
【附藥】犁頭草:菫菜科菫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犁頭草的全草。性味淡涼。功用與地
丁草同,現習慣上常與地丁草混用。治毒蛇咬傷;鮮犁頭草(如無
,可用鮮紫花地丁)、鮮連錢草、鮮野菊葉各一大把,用冷開水洗
淨,搗爛絞取汁約 150 ~ 200 毫升,一次內服;餘渣加少量冷開
水,使它濕潤,敷在傷處。如症重、體弱,可隔八小時再照上述劑
量內服一次。服藥後不可喝熱水、吃熱食。
【按語】1. 紫花地丁功用清熱涼血解毒,對血熱壅滯、紅腫焮痛的瘡癰、丹毒等症,
是一味常用的藥品。本品除用於瘡癰熱毒之外,又可用治毒舌咬傷。
2. 紫花地丁與犁頭草形態相似,功效相同,故習慣上兩者常混用。
3. 地丁有紫、黃兩種;紫花地丁簡稱地丁草,黃花地丁即蒲公英。兩種地丁
草均能清熱解毒而療瘡腫,故在治療瘡癰腫毒時,兩藥經常同用。但紫花
地丁清解瘡毒之力較強,宜治疔腫,且解蛇毒;蒲公英消腫散結之力較大
,宜治乳癰,且應用範圍亦較為廣泛。
【方劑舉例】紫花地丁散《證治準繩》:紫花地丁、當歸、大黃、赤芍藥、金銀花、
黃耆、甘草。
治諸瘡腫痛。

╔══════╗
║ 山慈菇 ║
╚══════╝

【藥用】本品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的假球莖。(山慈菇的來源較複雜,有蘭科的杜鵑蘭
、獨蒜蘭、百合科的老鴨瓣,防己科的金果欖、青牛膽等。上海習用杜鵑藍。)
【性味與歸經】甘、微辛,寒。入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實熱性的瘡癤腫毒,瘰歷結核等症。
本品味辛氣寒,善能泄熱散結,對癰腫疔毒、瘰歷結核,內服、外敷
,均可應用。
2. 用於食道癌及淋巴腫瘤等
山慈菇用於食道癌,常與急性子、製半夏、地鱉蟲、石見穿等配合應
用;用於淋巴腫瘤,常與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貝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山慈菇、山茨菇(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玉樞丹《百一選方》:山慈菇、麝香、千金子霜、雄黃、紅芽大戟、朱砂
、五倍子。
治感受外邪,食物中毒等引起的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
║ 漏蘆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漏蘆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腫,下乳汁。
【臨床應用】1. 用治瘡癰初起,以及乳汁不下、乳房腫痛等症。
本品苦寒,有清熱解毒消癰的功效,對於瘡癰初起紅腫熱痛,常與
連翹、大黃等配合應用;對於乳房紅腫疼痛欲成癰腫者,常與瓜蔞
、蒲公英、貝母等配合應用。本品且能通乳汁,與通草、王不留行
等配伍,又可用於乳汁不下。
2. 用於各種腫瘤。
漏蘆在臨床上又可用於各種腫瘤。如用於肝腫瘤,常與半枝蓮、半
邊蓮、石見穿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漏蘆(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四錢,煎服。
【方劑舉例】漏蘆湯《衛生寶鑒》:漏蘆、升麻、大黃、黃芩、藍葉、玄參。
治臟腑積熱發毒,頭面紅腫,咽喉阻塞,水藥不下,一切危急疫癘。

╔══════╗
║ 四季青 ║
╚══════╝

【藥用】本品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葉。
【性味與歸經】苦、澀,寒。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小便淋瀝澀痛及痢疾、腹瀉
等病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用治上述諸種病症,可單用本品一兩
,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烏蘞莓、鴨拓草等同用。
2. 用於熱癤癰腫初起,下肢潰爛,湯火傷及外傷出血等症。
四季青既能清熱解毒,且可涼血止血。用治熱癤癰腫初啟,可用鮮葉
適量,洗淨,加食鹽少許,同搗爛,外敷患處。治下肢潰爛及湯火傷
,可用乾葉研成細粉,用麻油調塗患處。外治創傷出血,可用鮮葉洗
淨,搗爛外敷傷口;也可用乾葉研細,撒敷在傷口上,外加包紮。
【處方用名】四季青、野冬青(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感冒寧《上海中成藥》:四季青、大青葉、防風、紫蘇、荊芥。
治感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

╔══════╗
║ 烏蘞莓 ║
╚══════╝

【藥用】本品為葡萄科植物烏蘞莓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酸,寒。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利尿。
【臨床應用】1. 用於咽喉腫痛,乳癰,熱癤瘡癰,皮敷創傷,蛇蟲咬傷等症。
烏蘞莓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治咽喉腫痛、乳癰、熱癤瘡腫及皮膚創
傷發炎紅腫等症,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鴨拓
草等同用。對熱癤瘡癰初起及蛇蟲咬傷,可用鮮草適量,洗淨,搗
爛外敷;也可用本品焙乾研細,用麻油或凡士林適量,調勻,外敷
患處。
2. 用於尿血、尿道澀痛等症。
烏蘞莓既能清熱涼血,又能利小便,故可用治小便不暢、尿中帶血
、尿道澀痛等症,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配合車前草、馬蘭
根或連錢草、萹蓄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烏蘞莓(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鮮者加倍,煎服。外用適量。

╔══════╗
║ 芙蓉花 ║(附:芙蓉葉)
╚══════╝

【藥用】本品為錦葵科木芙蓉的花。
【性味與歸經】微辛,平。
【功效】涼血解毒,消腫排膿。
【臨床應用】1. 用於疔瘡腫毒,乳癰及肺癰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對於一切瘡癰腫毒、乳癰等症,初起外用,能
消腫止痛;已成者內服,有排膿之功。有可治肺癰,單用鮮花一至二
兩(乾花減半),水煎,加冰糖五錢沖服,也可配合魚腥草同用。
2. 用於血熱崩漏。
芙蓉花還能涼血清熱,可配蓮蓬殼,用治血熱崩漏。
此外,亦可用治水火燙傷,研末,用蜂蜜或麻油調服。
【處方用名】芙蓉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芙蓉葉:本品即木芙蓉的葉。性味苦微辛平。功能清熱解毒,排膿消腫。外
治疔瘡、腫毒。鮮葉可搗爛外敷乾葉研末,稱“玉露散”,用蜜水
調塗於腫處。

╔══════╗
║ 白蘞 ║
╚══════╝

【藥用】本品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入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腫。
【臨床應用】用於瘡瘍癰腫。
本品有清熱解毒;消癰腫的功效,對於瘡瘍癰腫、紅腫熱痛之症,既
可內服,亦可外敷。如發背初起或瘡瘍癰腫,以本品配赤小豆,共研
細末,用鮮雞蛋白調和外塗。此外,水火燙傷,亦可用白蘞末外敷。
【處方用名】白蘞根、白蘞(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內托白蘞散《沈氏尊生》:白蘞、赤芍、當歸、連翹、黃芩、白芷、
瓜蔞仁、川芎、天花粉、乳香、防風、桔
梗、柴胡、白蒺藜、生甘草。
治癰疽潰瘍不收。
白蘞散《證治準繩》:白蘞、黃柏。
治凍耳成瘡,或癢或痛。

╔══════╗
║ 魚腥草 ║
╚══════╝

【藥用】本品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根及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微寒。入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腫。
【臨床應用】1. 用於肺癰,痰熱壅滯,咳吐膿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
魚腥草清熱解毒的作用頗佳,常與桔梗、鮮蘆根、瓜蔞皮、冬瓜子
、生苡仁、桃仁、象貝等用同用,治肺癰胸痛、咳吐膿血等症;與
百部、鵝兒不食草、麥冬、蜂蜜等藥配伍,可用於百日咳。
2. 用於各種實熱性的癰毒腫痛等症。
本品清熱解毒而消癰腫,故可適用於熱毒癰腫,可單味煎湯內服,
也可用鮮草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魚腥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因本品含有揮發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適
量。
【按語】1. 魚腥草原名蕺菜,因它的新鮮淨葉中有一股濃烈的魚腥氣,不耐久聞,
故以氣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時候,往往顧名思義,以為此藥
氣腥味劣,難以下咽。這是未經實踐的原故。其實,此藥陰乾後,不但
沒有腥氣,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時,則揮發出一種類似肉桂的香
氣;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紅茶汁,仔細口嘗,也有類似紅茶的味道,芳香
而稍有澀味,毫無苦味,且無腥臭,對胃也無刺激性。
2. 魚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癰(肺膿瘍)的要藥
。近年來在臨床應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用於大葉性肺炎、
急性支氣管炎及腸炎、腹瀉等疾患,頗有療效;本否又有利尿作用,故
又可用於尿路感染、尿頻澀痛。
【方劑舉例】銀葦合劑(本院曙光醫院):銀花、連翹、魚腥草、麻黃、豆豉、桃
仁、桔梗、生甘草、冬瓜仁、薏苡仁、
杏仁、蘆根。
治急性支氣管炎及較輕的大葉性肺炎。

╔══════╗
║ 野蕎麥根 ║
╚══════╝

【藥用】本品為蓼科植物野蕎麥的根莖和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澀、微苦,涼。入肺、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淤,祛風濕。
【臨床應用】1. 用於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及肺癰、咯痰腥臭等症。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臨床用治咽喉腫痛,常配伍燈籠草、筋骨草等同
用;用治肺熱咳嗽,或肺癰,可單用本品一兩,隔水燉汁服,也可配
合魚腥草等藥同用。
2. 用於手足關節不利,風濕痛及痛經,產後瘀血阻滯腹痛等症。
本品兼有活血散瘀及祛風濕的作用,治療手足關節不利,風濕筋骨痠
痛等症,常配合桑枝、絡石藤、蒼朮等藥同用;用治痛經及產後瘀血
阻滯腹痛等症,可單用本品一兩,加紅糖煎服。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痢疾。
【處方用名】野蕎麥根、開金鎖(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錯隔水燉汁服。
【按語】1. 野蕎麥在上海地區中藥店稱為開金鎖,係由形狀而得名。此藥過去在臨床
上應用不多,近年來發現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用治肺膿瘍(肺癰),療
效很好,但必須隔水燉汁煎服;如加水煎汁服,則療效不顯。
2. 經臨床實踐體會,本品隔水燉出的汁,味很澀,微苦,用治急性支氣管炎
引起的咳嗽痰多,也有療效,可使痰液分泌檢減少,咳嗽逐漸減輕。
【方劑舉例】複方金蕎片(上海中成藥):開金鎖、生乾蟾、魚腥草、百部、一見喜。
治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骨結核。

╔══════╗
║ 虎耳草 ║
╚══════╝

【藥用】本品為虎耳草科值物虎耳草的新鮮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有小毒。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肺癰咳吐膿痰,以及耳中流膿水等症。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用治肺癰咳吐膿痰,可用鮮草一兩,配合鮮忍冬
葉二兩,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劑;治耳中流膿,可用鮮草洗淨打
汁,加冰片少許,滴耳。
2. 用於風疹搔癢,皮膚濕疹。
本品又能清熱涼血,用於風疹搔癢,皮膚濕疹,可配合蒼耳草、葎草
等藥,既可煎湯內服,又可煎湯外洗。
【處方用名】鮮虎耳草(用新鮮者,隨用隨採)
【一般用量與用法】鮮草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
║ 紅藤 ║
╚══════╝

【藥用】本品為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莖。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腸癰腹痛及乳癰腫痛等症。
紅藤善於清熱解毒散結,為治腸癰的要藥,常與大黃、厚朴、蒲公英或
金銀花、連翹、丹皮、苡仁等同用;治乳癰腫痛,可與蒲公英、天花粉
、貝母、銀花、連翹、夏枯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祛風活血作用,可用於筋骨痠痛,跌扑傷痛等症。
【處方用名】紅藤(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至二兩,煎服。
【方劑舉例】紅藤煎《臨床經驗匯編》:紅藤、紫花地丁、乳香、沒藥、連翹、大黃
、延胡索、丹皮、銀花、甘草。
治腸癰。

╔══════╗
║ 敗醬草 ║
╚══════╝

【藥用】本品為敗醬草科植物白花敗醬的全草。其同屬植物黃花敗醬、狹葉敗醬及岩
敗醬,也可作同類品入藥。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寒。入胃、大腸、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
【臨床應用】1. 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
本品辛能散結,寒可泄熱。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
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
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
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
2. 用於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
敗醬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後瘀血,腹中
刺痛等症。
近年來本品在臨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銀花,用治急性結膜炎、結膜充
血腫痛;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處方用名】敗醬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本品藥材來源較複雜,屬於敗醬科的敗醬草,僅在民間應用,不見市售。
據《中藥誌》說:「今市售敗醬草主要有兩種:北方習慣使用菊科植物苣
蒔菜的帶根全草;南方習慣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帶草全果。」又說:
「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苣蒔菜,在《植物名實圖考》中即稱作苣蒔
菜,並非作為敗醬草的別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
的菥蓂,亦為另一種藥物,《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
淚出等病;敗醬草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
不同。」這說明現在市上出售的敗醬草恐非古代所用的敗醬草,原植物即
為菥蓂,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一兩,煎服。菥蓂一藥在臨床上應用時常與清
熱解毒藥與活血祛瘀藥配伍同用,不作單味藥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癰排
膿的功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方劑舉例】薏苡附子敗醬散《金匱要略》:薏苡仁、附子、敗醬草。
治腸癰有膿。

╔══════╗
║ 鬼針草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鬼針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平。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瘀。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癰,及毒蛇咬傷等。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可單用本品一兩,煎
服;也可與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應用。治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可單
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與半邊蓮配合應用。治毒蛇咬傷,用鮮草二
兩,煎服;另取鮮葉一把,洗淨,搗爛敷換處。
2. 用於跌扑損傷、腰痛及腦震盪等症。
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損傷腰痛,可用鮮草二兩至三兩(乾草一兩
),加紅棗、紅糖、黃酒適量,燉汁服;用治腦震盪,可與活血藥如
當歸、川芎、丹參等配合應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脫力勞傷、體虛無力,可配合仙鶴草、紅棗等同用。
【處方用名】鬼針草、盲腸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煎服。

╔══════╗
║ 地耳草 ║
╚══════╝

【藥用】本否為金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苦,平。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瘡癤腫毒,毒蛇咬傷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治療瘡癤腫毒或毒蛇咬傷,可用鮮草二兩至三
兩煎服;另外用鮮草適量,洗淨,搗爛外敷。
2. 用於腸癰腹痛,跌打損傷等症。
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活血消腫,用治腸癰腹痛,可配合白花蛇舌
草、紅藤等藥同用;用治跌打損傷,除煎湯內服之外,還可用鮮草適
量,搗爛外敷。
此外,目前臨床上有用本品製成注射用針劑,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轉氨
脢偏高。
【處方用名】地耳草、田基黃(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至三兩,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肝三方(本院第五門診部)田基黃、崗捻根、炙鱉甲、丹參。
治肝炎,谷丙轉氨脢正常,而其它項目不良者。

╔══════╗
║ 垂盆草 ║
╚══════╝

【藥用】本品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淡,微酸,涼。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腫,解蛇毒。
【臨床應用】1. 用於水火燙傷及癰腫創瘡瘍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對於水火燙傷,可用鮮草洗淨搗汁外塗
;用於癰腫初起,除煎湯內服外,同時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還可消
癰退腫。
2. 用於毒蛇咬傷。
垂盆草善解蛇毒,為民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可單用鮮草半
斤,用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內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
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服,並用鮮草洗
淨搗爛外敷。
3. 用於傳染性肝炎。
近年來,臨床上單用本品治療傳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黃疸性肝炎,
急性無黃疸性肝炎,以及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動期),對降
低血清轉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
赤等濕熱症狀減輕或消除。
此外,本品近又用於癌腫。
【處方用名】垂盆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先垂盆草(鮮草,作用較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鮮草一兩至四兩,大劑量可用半斤,煎服或
洗淨絞汁服。外用適量。
【按語】1. 垂盆草原為民間治療瘡癰及毒蛇咬傷的常用草藥,但因一般中藥店不備,
故過去在臨床上殊少應用。近年來發現本品可用治傳染性肝炎,對降低轉
氨脢有良好的近期療效;根據臨床初步體會,有些病患在停藥後又有轉氨
脢升高的現象,為了提高療效,有待進一步實踐與研究。
2. 本品葉小,形似鼠牙,故別名為鼠牙半枝蓮,但稱為半枝蓮的尚有唇形科
的開頭草,為了避免品種混淆起見,以用“垂盆草”的名稱為妥。

╔══════╗
║ 土茯苓 ║
╚══════╝

【藥用】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甘、淡,平。入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通絡。
【臨床應用】用於濕熱瘡毒、梅毒、筋骨拘攣疼痛及瘰歷瘡腫等症。
土茯苓味甘淡而性平,為利濕解毒的藥品。用本品治梅毒,可配合金
銀花、白蘚皮、威靈仙、甘草等同用。現臨床上主要用於濕熱瘡毒,
常與白蘚皮、地膚子、苦參、蒼朮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近年來在臨床上用治鉤端螺旋體病,據報導。有一定療效。
【處方用名】土茯苓(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午前治二兩,煎服。據文獻記載,服藥時不可飲茶。
【方劑舉例】搜風解毒湯《本草綱目》:土茯苓、苡仁、銀花、防風、木瓜、木通
、白蘚皮、皂莢子。
治梅毒筋骨攣痛。

╔══════╗
║ 馬蘭根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馬蘭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平。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
【臨床應用】1. 用於鼻出血,牙齦出血、咯血、皮下出血,以及咽喉腫痛等症。
本品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頗好,對於血熱妄行的出血症,可
配合仙鶴草、鐵莧菜、菊葉三七、側柏葉等止血藥同用;用治咽喉
腫痛,可配合板藍根、筋骨草等清熱解毒藥物同用。
2. 用於濕熱黃疸及小便淋痛等症。
本品清熱解毒,並能利尿,用治濕熱黃疸,可配合茵陳、山梔、大
黃、平地木等藥同用;治療濕熱下注膀胱,小便淋瀝刺痛,可配合
鳳尾草、萹蓄、瞿麥、海金沙、車前草等藥同用。
此外,還可用於毒蛇咬傷,可將新鮮全草,洗淨,搗爛外敷患處,或
配合野菊花、半枝蓮等同用。
【處方用名】馬蘭根(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錢,煎服。外用適量。

╔══════╗
║ 射干 ║
╚══════╝

【藥用】本品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肺、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喉,消痰涎。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受風熱,或痰熱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等症。
射干為治咽喉腫痛常用的藥品,能清熱毒、消腫痛,常和牛蒡子、
桔梗、甘草等配合應用。
2. 用於痰涎壅盛,咳嗽氣喘等症。
射干清肺熱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與麻黃、紫菀、款冬等配
合應用。
【處方用名】射干、嫩射干(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射干能降逆祛痰、破結泄熱。本品目前臨床上除用為消痰、利咽的藥物
之外,在鱉甲煎丸中還用以消癥瘕、除瘧母、通經閉。別名為烏扇。
2. 本品配牛蒡子或黃芩,則清熱利咽;如配麻黃,則消痰平喘。
【方劑舉例】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射干、麻黃、細辛、半夏、五味子、紫菀
、款冬、生薑、大棗。
治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
射干消毒飲《張氏醫通》:射干、玄參、連翹、荊芥、牛蒡子、甘草。
治咳嗽音瘖、咽喉腫痛。

╔══════╗
║ 山豆根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廣豆根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心、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喉。
【臨床應用】用於咽喉腫痛等症。
山豆根功能清熱利咽,治咽喉腫痛屬於熱毒者,常配合射干、銀花、
連翹、板藍根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於肺熱咳嗽及黃疸等症。
【處方用名】山豆根(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山豆根苦降泄熱,主要用於咽喉紅腫熱痛屬於實火肺熱者。
2. 根據實踐經驗,本品用一般劑量,對胃無刺激性;如劑量過大,易致嘔
吐,如用至一兩,能引起中毒而發生嘔吐、腹瀉、胸悶、心悸。
3. 山豆根的來源尚有多種:
防己科纏繞性藤本植物蝙蝠葛的根莖,主銷華北,東北各省;上海地
區亦曾經用過。
豆科木藍屬的多種植物如多花木藍,和?木藍及宜昌木藍等的根,在
江蘇、湖北、河南、山西等應用較多。
【方劑舉例】山豆根湯《驗方》:山豆根、荊芥、防風、桔梗、甘草、僵蠶、薄荷
、赤芍、歸尾、山梔。
治咽喉腫痛。

╔══════╗
║ 馬勃 ║
╚══════╝

【藥用】本品為馬勃科馬勃菌的子實體。
【性味與歸經】辛,平。入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
【臨床應用】用於熱邪火毒鬱滯所致的咽喉腫痛,咳嗽失音,肺熱咳嗽等症。
本品能清肺利咽,用治咳嗽失音、咽喉腫痛,常與銀花、山梔、薄荷、
牛蒡子、玄參等同用。
【處方用名】輕馬勃、淨馬勃(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八分至一錢五分,煎服,須包煎。
【方劑舉例】清咽消毒飲《疫喉淺論方》:馬勃、銀花、犀角、連翹、板藍根、人中黃
、黃連、山梔、牛蒡、元參、薄荷、綠豆衣。
治疫喉腐爛。

╔══════╗
║ 橄欖 ║(附:金果欖)
╚══════╝

【藥用】本品為橄欖科植物橄欖樹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酸,平。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喉,化痰。
【臨床應用】用於肺胃熱壅所致的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癲癇等症。
本品有清肺利咽、化痰的功效,故可用於上述諸種病症。據文獻記載,
本品尚可用於魚骨鯁喉。
【處方用名】橄欖、青果(用新鮮者)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多者可用治二兩,洗淨,生食嚼爛咽汁,或煎服。
【附藥】金果欖:為防己科植物金果欖的塊根。形似橄欖,故名。性味苦寒。功能解
毒、利咽。適用於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瘡癰腫毒。一般用量為一
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清音丸《上海中成藥》:橄欖乾、寒水石、桔梗、大青葉、甘草、飛月
石、薄荷腦、冰片。
治咽喉腫痛,瘖啞聲嘶,口乾舌燥,咽不下利。

╔══════╗
║ 白毛夏枯草 ║
╚══════╝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咽喉腫痛及肺熱咳嗽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咽喉紅腫疼痛,甚至有發熱者,單用本
品一兩,煎服,即有良好的功效;用治肺熱咳嗽,咯痰黃稠,可與
化痰止咳藥如前胡、佛耳草、枇杷葉等配伍應用。
2. 用於熱癤腫痛等症。
本品性味苦寒,既能清熱解毒,又可涼血消腫,用治熱癤癰腫等症
,除煎湯內服外,亦可用鮮草搗爛外敷。對於外傷出血,可用乾草
研粉,撒布包紮;用治血瘀腫痛,以鮮草適量,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筋骨草、白毛夏枯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筋骨草別名叫白毛夏枯草。簡稱白夏枯草,這是由於在清代《本草綱目
拾遺》上有這樣一段話:「葉梗同夏枯草,惟葉上有白毛。」因此而得
名。
2. 白毛夏枯草一藥,在過去中藥店有售,因臨床醫生很少應用,故上海地
區一般中藥店即不再備貨供應。現草藥店有售。
3. 筋骨草味甚苦,而清熱解毒的作用很強,近年來經臨床實踐體會,用本
品治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及急性支氣管炎,都有良好的療效。

╔══════╗
║ 點地梅 ║
╚══════╝

【藥用】本品為報春花科植物點地梅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風火赤眼,跌扑損傷,以及咽喉腫痛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治風火赤眼,常與菊花、桑葉等配
合應用;治跌扑損傷,可與當歸、川芎、落得打等配合應用;治咽喉腫
痛,可單位應用,也可與筋骨草、板藍根、胖大海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點地梅(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點地梅別名叫喉咽草,在上海地區草藥店又稱白花珍珠草。本品味甚苦,在
臨床上主要用於急、慢性咽喉腫痛,而以治療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較好。

╔══════╗
║ 一枝黃花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一枝黃花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苦,涼。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除痛。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等症。
本品苦涼泄熱而辛散,可用於感冒發熱;又善於清熱解毒,對咽喉腫
痛等症,也可應用。
2. 用於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等症。
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可消腫除痛,對於毒蛇咬傷,瘡癰腫毒等症,
皆可應用,一面煎湯內服;一面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此外,對於鵝掌風、灰指甲、腳癬等病症,可煎湯浸洗患部。
【處方用名】一枝黃花(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
║ 爵床 ║
╚══════╝

【藥用】本品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鹹,寒。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截瘧。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咽痛,以及水腫等症。
小青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故可用於外感發熱、咳嗽、咽痛,可與蒲
公英、白英、野菊花、枇杷葉等同用。本品又有利尿退腫作用,可用
於小兒腎炎水腫,可每天用鮮草一至二兩,煎服,連續服用,腫退後
,再根據辯證,服藥調治。
2. 用於瘧疾等症
本品有截瘧作用,治療瘧疾,可單用本品一兩(或鮮草三兩),煎服
,於瘧發前 3 ~ 4 小時服下。
3. 用於疔瘡癰腫,扭傷腫痛等症。
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有活血止痛功效,對於疔瘡癰腫,或扭傷腫痛
等症,既可煎湯內服,有可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爵床、小青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鮮草一兩至三兩,煎服。外用適量。

╔══════╗
║ 人中黃 ║
╚══════╝

【藥用】本品為甘草的加工品。取兩端有節的嫩竹筒,在其一端鑽孔,將甘草粉從孔
內裝入,壓緊,以融化的松香將孔封固。冬月浸糞坑中四十餘天,取出,用
水漂清,懸臨風處,陰乾,破竹筒取甘草,曬乾備用。
【性味與歸經】甘、鹹,寒。入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發斑,血熱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熱發狂,以及咽喉腫痛、丹
毒等症。
本品以甘草為主,經加工製成,具有清火解毒的功效,對於上述各種實
火熱毒的病症,可配合清熱解毒藥物如石膏、黃連、連翹、玄參等同用。
【處方用名】人中黃、甘中黃(漂清,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
【方劑舉例】人中黃丸《張氏醫通》:人中黃、蒼朮、桔梗、滑石、大黃、人參、黃
芩、黃連、防風、香附。
治溫疫諸熱毒。

╔══════╗
║ 人中白 ║(附藥:淡秋石)
╚══════╝

【藥用】本品為凝結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無晶形之薄片或塊片,洗淨乾燥而成。
【性味與歸經】鹹,寒。入肝、三焦、膀胱經。
【功效】清熱解毒,祛瘀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咽喉腫痛,牙疳口瘡等症。
本品著重清熱解毒,對於咽喉腫痛,或牙疳口瘡等症,可配合黃連、
黃柏、兒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要,研末外敷。
2. 用於咯血、衄血等症。
本品又能祛瘀止血,對血熱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側柏
葉、大薊、小薊、藕節炭等涼血止血藥同用。現在臨床上本品以外
用為主,較少用於內服。
【處方用名】人中白,中白(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附藥】淡秋石:古代用石膏浸入童便中製成。現時用人中白浸去鹹臭,曬乾,研
成粉,再加白芨將水拌和,製成方塊。性味鹹寒。功能滋陰退熱
。適用於骨蒸勞熱,咽痛,口瘡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二錢,
煎服。另有一種鹹秋石,係用食鹽與泉水煎熬而成,功用與淡秋
石相似。
【方劑舉例】人中白散《外科正宗》:人中白、孩鄖茶、冰片、黃柏、硼砂、薄荷、
青黛、黃連。
治小兒走馬牙疳,口疳,牙齦腐爛臭黑,膿耳。手“月廉”窗、腿上
窗、痔瘡。

╔══════╗
║ 白頭翁 ║
╚══════╝

【藥用】本品為毛艮科植物白頭翁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治痢。
【臨床應用】用於濕熱或熱毒引起的痢疾。
白頭翁為治痢要藥,因它既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又能入於血分而涼血,
故臨床主要用於熱毒痢、痢下赤白,或有高熱的症候,常配合黃連、黃
柏、秦皮等同用。
【處方用名】白頭翁(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煎服。
【按語】1. 白頭翁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藥,單用較大劑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頭
翁湯,即以本品為主藥,配合黃連、黃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
疾,也可用治菌痢。
2. 毛艮科白頭翁的莖葉與根作用不同,具有強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時
必須注意。又全國各地作為“白頭翁”使用的有多種植物,如薔薇科植物
委陵菜、翻白草等,也能用治痢疾,建議在處方使用原植物名稱。
【方劑舉例】白頭翁湯《傷寒論》: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
治熱痢下重。

╔══════╗
║ 馬齒莧 ║
╚══════╝

【藥用】本品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酸,寒。入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治痢。
【臨床應用】1. 用於濕熱或熱毒引起的痢疾。
馬齒莧為治痢疾要藥,可單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藥同用。
2. 用於熱毒瘡瘍。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而消癰腫,可用於熱毒瘡癰,單味煎湯內服,同時
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馬齒莧(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用一兩至二兩;新鮮者可用二兩至四兩,煎
服。外用適量。
【按語】馬齒莧為治菌痢的要藥,以用新鮮者效果較佳。本品在近年來應用範圍有所
發展,如用治百日咳、肺結核及化膿性疾患等。由於本品原可做蔬菜食用,
即使大量應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視的藥品。

╔══════╗
║ 鴨膽子 ║
╚══════╝

【藥用】本品為苦木科植物鴨膽子樹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大腸經。
【功效】治痢,抗瘧。
【臨床應用】1. 用於久痢、休息痢。
鴨膽子為治休息痢的要藥,凡冷積久痢,乍輕乍重,或癒後復發,
大便乍紅乍白,或硬或溏者,均可用本品單獨服用。
2. 用於瘧疾。
鴨膽子單獨應用,又能治療瘧疾,有抗瘧作用。
此外,本品外用還能敷治贅疣、雞眼。
【處方用名】鴨膽子、苦參子(去殼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去殼取仁(切勿將仁敲破,以膠囊或桂圓肉或饅頭皮包果吞服
。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粒,每天服三次,連服七天。治瘧
,每次七至十二粒,每天服三次,連服五天至七天。外用適量
,去殼打爛敷局部。
【按語】1. 鴨膽子一藥,在本草文獻方面,使載於清代《本草綱目拾遺》,原為治
冷痢久瀉的要藥。近人根據前人對於冷痢症狀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
,療效頗好。並且由於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殺滅阿米巴原蟲的作用
,故又試用本品殺滅瘧原蟲,在臨床上用治瘧級,也具有很好療效。
2. 本品對腸胃道有刺激作用,凡脾胃虛弱者禁用。
【方劑舉例】鴨膽丸《醫編》:鴨膽仁、文蛤、枯礬、川連、硃砂為衣。
治冷痢。
解毒生化丹《衷中參西錄》:鴨膽子、三七、金銀花、白芍、甘草。
治痢疾失治,氣血兩虧,腸中腐爛,所下之物,色臭腐敗。

╔══════╗
║ 橄核蓮 ║
╚══════╝

【藥用】本品為爵床科植物橄核蓮的葉或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痢疾、腹瀉,咽喉腫痛及肺熱咳嗽等症。
本品味甚苦,有清熱解毒作用,適用於細菌性痢疾、腸炎腹瀉、急
性扁桃体炎及急性支氣管炎等病而見熱性症候者,可單味應用;也
可配合清熱藥如金銀花、黃芩等同用。上海市售成藥“抗炎寧”糖
衣片,即是用本品製成的,每次吞服四至六片,每天三至四次。有
些地區將本品製成注射用針劑,專供肌肉注射。
2. 用於瘡癤腫毒,蛇蟲咬傷等症。
本品用於瘡癤腫痛,蛇蟲咬傷等症,可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等藥,
一面煎湯內服,一面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可解毒消腫而除痛。
此外,本品在臨床上又可用於傳染性肝炎、肺結核等疾患。
【處方用名】一見洗、穿心蓮、橄核蓮(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本品味甚苦,勝過黃連,入煎劑,一般用
量不宜過大,如劑量過大,可能引起噁心嘔吐,故以研粉裝入
膠囊或扎成片劑吞服,較為方便,又可節約藥物,每次吞服三
分至六分,每天二次至三次。外用適量。

╔══════╗
║ 小飛蓬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小飛蓬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止瀉。
【臨床應用】用於痢疾,腹瀉不止。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並有止瀉作用,對於細菌性痢疾及急、慢性腸炎,
可單用本品一兩(鮮草用一兩五錢),煎汁加糖服;也可配合馬齒莧、
辣蓼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小飛蓬(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
║ 雞眼草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雞眼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淡,涼。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瀉。
【臨床應用】1. 用於濕熱黃疸等症。
本品清熱解毒,並有利濕作用,配合茵陳、金錢草、田基黃等藥同用
,治療濕熱黃疸等症。
2. 用於腹瀉、痢疾。
本品有利濕止瀉作用,對於腹瀉、痢疾都可應用。臨床常配合馬齒
莧、車前草、辣蓼等同用。
【處方用名】雞眼草、螞蚊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煎服。

╔══════╗
║ 葉下珠 ║
╚══════╝

【藥用】為大戟科植物葉下珠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微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止瀉,平肝明目。
【臨床應用】1. 用於腹瀉、痢疾。
本品有解毒止瀉的功效,治療腸炎腹瀉及細菌性痢疾,可單用本品一
兩,煎服;也可配合老鸛草一兩同用。
2. 用於風火赤眼及夜盲症。
本品清熱平肝而明目,故可用於風火赤眼及夜盲症。在治療夜盲症時
,可用鮮草一兩至二兩,加鴨肝二、三個同燉湯,熟後,吃鴨肝及湯。
【處方用名】葉下珠(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
║ 綠豆 ║(附藥:綠豆衣)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
【臨床應用】用於暑熱煩渴,瘡毒癰腫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暑、除煩、解毒等功效,故可治上述諸症。民間在夏季常
用綠豆煮湯冷飲,以解暑熱。
此外,本品又可用以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綠豆四兩、生甘草二兩,煎
汁候冷,頻頻飲服。
【處方用名】綠豆(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四兩,煎服。
【附藥】綠豆衣:本品即綠豆的種皮。性味甘寒。功能解熱毒,退目翳。它的清熱消
暑作用,比綠豆較好。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綠豆飲《證治準繩》:綠豆、黃連、乾葛、甘草。
治誤服熱毒之劑,煩躁悶亂,做吐狂渴者。

╔══════╗
║ 七葉一枝花 ║
╚══════╝

【藥用】本品為百合科植物七葉一枝花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有小毒。入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解痙。
【臨床應用】1. 用於熱毒瘡瘍、惡瘡、咽喉腫痛、蛇蟲咬傷等症。
本品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與金銀花、連翹等配伍應用,治熱毒瘡
瘍;與鬼針草等同用,治毒蛇咬傷。
2. 用於癌腫。
七葉一枝花用於癌腫,常與石見穿、半枝蓮、夏枯草等藥配伍應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於小兒高熱驚風抽搐。
【處方用名】七葉一枝花(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七葉一枝花原名為蚤休,又名重樓,俗稱草河車。但上海地區中藥店所售
的蚤休(草河車),原植物為蓼科的拳參,故為了避免品種混淆起見,只
稱本品為七葉一枝花。
2. 本品清熱解毒的功效頗好,用於小兒高熱驚風抽搐,係取它苦寒降泄的作
用,以達清熱定驚的目的。

╔══════╗
║ 半枝蓮 ║
╚══════╝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開頭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涼。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熱毒瘡瘍,毒蛇咬傷,以及肺癰等症。
半枝蓮用治癰腫瘡瘍,有解毒、消腫作用;用治毒蛇咬傷也有良好的
解毒作用;可單獨應用,或配合清熱解毒藥同用,既可內服,也可外
用,用治肺癰,可配合魚腥草、開金鎖等同用。
2. 用於肺癌、以及腸胃道癌症。
本品用於肺癌,常與蜀羊泉、尋骨風、魚腥草等配合應用;用於胃腸
道癌症,常與白花蛇舌草、石見穿、八月禮、半邊蓮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利尿、祛瘀止血,可用於腹水及損傷出血等症。
【處方用名】半枝蓮(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半枝蓮一藥,原名開頭草,別名為狹葉韓信草,一般在開花時採全草入藥
。因它的小花交互對生,集成偏側總狀花序,形如牙刷,故俗稱牙刷草。
2. 本品原用於毒蛇咬傷及瘡癰腫毒等症;近年來在臨床上用於肝炎、肝腫大
、肝硬化腹水、癌腫及吐血損傷出血等症。

╔══════╗
║ 白英 ║
╚══════╝

【藥用】本品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入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祛風濕。
【臨床應用】1. 用於感冒發熱,乳癰、惡瘡等症。
白英味苦微寒,功能清熱解毒,用治感冒發熱、乳癰等,可配合蒲公
英、銀花、一見喜等藥同用。
2. 用於濕熱黃疸、腹水等症。
白英有利尿作用,治療濕熱黃疸或腹水腫痛、小便不利者,可配合
金錢草、茵陳等藥同用,使水濕之邪從小便排泄。
3. 用於風濕痹痛。
白英有祛風濕作用,用於風濕痹痛,可與秦艽、槍活、獨活等藥同用。
近年來用本品配伍蛇莓、龍葵、白花蛇舌草等藥,用於肺癌以及胃腸道
癌腫等症。
【處方用名】白英、蜀洋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至二兩,煎服。

╔══════╗
║ 龍葵 ║
╚══════╝

【藥用】本品為一年生茄科植物龍葵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微甘,寒。有小毒。
【功效】清熱解毒,散結,利尿。
【臨床應用】1. 用於咽喉腫痛,癰腫疔毒等症。
龍葵有清熱解毒和散結的作用,治療咽喉腫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
草、大青葉等藥同用。治療外科癰腫疔毒,可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內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藥同用。
2.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兼有利尿作用,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澤瀉、木通
等藥同用。
近年來在臨床上常用本品治療癌腫,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
藥同用。
【處方用名】龍葵、龍葵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煎服。
【按語】據古代文獻記載,服食本品可解勞少睡。現在臨床上試用本品作為避倦防睡
藥,在實踐中體會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療效,值得做進一步研究。

╔══════╗
║ 蛇莓 ║
╚══════╝

【藥用】本品為薔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散結。
【臨床應用】用於癰腫疔瘡,瘰歷結核,癌腫,蛇蟲咬傷,水火燙傷等症。
本品清熱解毒,並能散結,用於癰腫疔毒、瘰歷結核,可配蒲公英、
地丁草、野菊花、夏枯草等藥同用;用於癌腫,可配合白花蛇舌草、
七葉一枝花等藥同用;用於水火燙傷,可配虎杖根同用。
【處方用名】蛇莓、蛇果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
║ 白花蛇舌草 ║
╚══════╝

【藥用】本品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淡,涼。入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
【臨床應用】1. 用於腸癰(闌尾炎),瘡癤腫毒等症。
本品與紅藤、敗醬草等同用,可用治腸癰;與銀花、連翹等同用,
可治療瘡癤腫毒等症。
2. 用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與山梔、黃柏、茵陳等同用,治濕熱黃疸;與白茅根、車前子
、茯苓等同用,可治小便不利等症。
近年來,本品又用治各種癌症,療效待進一步觀察。此外,還可用於肺
熱咳嗽、咽喉腫痛擊毒蛇咬傷等症。
【處方用名】白花蛇舌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二兩,煎服。

╔══════╗
║ 鳳尾草 ║
╚══════╝

【藥用】本品為鳳尾蕨科植物鳳尾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寒。
【功效】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痢疾、腹瀉、小便淋痛不利,濕熱帶下等症。
本品有清熱利濕之功,用於痢疾、腹瀉,可配合辣蓼、馬齒莧等藥
同用;治療小便淋痛不利、濕熱帶下,可配萹蓄、瞿麥、海金沙、
碎米蕎等同用。
2. 用於咽喉腫痛,尿血,便血,痔瘡出血等症。
本品功能涼血解毒,用於咽喉腫痛,可配大青葉、板藍根等藥同用
;用於尿血、便血、痔瘡出血,可配側柏葉、大薊、小薊、藕節炭
、蒲黃炭、等藥同用。
3. 用於胃腸道癌腫。
臨床上有以本品配合半枝蓮、半邊蓮、藤梨根等藥,用於胃癌、腸癌
等症。
此外,本品又可配合垂盆草、田基黃、平地木、蒲公英、金錢草等藥,
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處方用名】鳳尾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尿路感染方《中醫普及教材》:鳳尾草、蒲公英、萹蓄、車前草。
治尿頻、尿急、尿道澀痛。

╔══════╗
║ 豬殃殃 ║
╚══════╝

【藥用】本品為茜草科植物豬殃殃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微寒。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瘡癤腫毒,腸癰腹痛,癌腫,蛇蟲咬傷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瘡癤癰腫,可配合蒲公英、地丁草等
藥同用;用於腸癰腹痛,可配合紅藤、大黃等藥同用;近年來臨床
上又試用於癌腫或白血病,常配合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龍葵、馬
蹄金、忍冬藤、枸杞根、丹參、黃精、等藥同用。又本品可治蛇蟲
咬傷,可用鮮草搗爛外敷並煎汁內服。
2. 用於水腫、小便淋痛不利。
本品又能利尿消腫,用於水濕腫滿或小便淋痛不暢等症,可配合杠
板歸、車前草、海金沙、金錢草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豬殃殃(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煎服。外用適量。

╔══════╗
║ 天葵子 ║
╚══════╝

【藥用】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寒。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瘰歷,乳癰,瘡瘍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臨床常與象貝、牡蠣、夏枯草、
玄參等配伍治療瘰歷;與蒲公英、鹿角霜等配伍治療乳癰;與銀花、
連翹、地丁草等配伍治療瘡癰等症。
2. 用於肝癌、乳癌、淋巴腫瘤等症。
天葵子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因此,近年來用於肝癌、乳癌、淋巴腫瘤
等疾病,臨床常與七葉一枝花、八月禮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天葵子(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
║ 藤梨根 ║
╚══════╝

【藥用】本品為彌猴桃科植物彌猴桃的根。
【性味與歸經】酸、澀,涼。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利尿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各種癌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臨床常與野葡萄藤、半枝蓮、半邊蓮、白茅根
等配伍,使用於各種癌症,尤其對於腸胃道方面的癌症應用更多。
2. 用於風濕骨痛,以及黃疸等症。
藤梨根能祛風除濕、利尿,可配合尋骨風、絡石藤、防己等用於風濕
骨痛;配蒲公英、田基黃等治黃疸。
【處方用名】藤梨根、彌猴桃根(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
║ 豬膽汁 ║
╚══════╝

【藥用】本品為豬的膽汁。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心、肝、膽經。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目赤腫痛、肺熱咳嗽、百日咳、濕熱黃疸等症。
豬膽汁的清熱解毒作用比較顯著,為臨床所常用。如用治肝火上炎、目
赤腫痛,以及小兒百日咳,都可單用本品隔水蒸熟飲服;用治老年慢性
支氣管炎,也可配合白花蛇舌草、平地木等同用。此外,據報導對黃疸
傳染性肝炎也有一定療效。
【處方用名】豬膽汁(用新鮮的膽汁或煎熬成膏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燉服,膽汁膏每服三分。
【按語】動物的膽汁供藥用的頗多,如鴨膽汁治百日咳;羊膽汁用治肺結核;蛇膽汁
用治目疾、風濕痛;熊膽汁用治肝熱目赤、熱摁抽搐等。但是,青魚膽有毒
,不宜服用。


╒═════════════╕
│ 第 五 節 │
│ 清 熱 燥 濕 藥 │
╘═════════════╛

清熱燥濕藥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用於濕熱內蘊或濕邪化
熱的症候,如心煩口苦、小便短赤、泄瀉、痢疾、黃疸、關節腫痛、耳腫疼痛
流膿等病症。
本節中黃連、黃芩、黃柏、龍膽草等,亦為常用的瀉火解毒藥,宜互相參
證。
清熱燥濕藥一般不適用於津液虧耗或脾胃虛弱等症,如須使用,亦應分別
配伍養陰或益胃藥同用。

╔══════╗
║ 黃連 ║
╚══════╝

【藥用】本品為毛茛科植物黃連或同屬植物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心、肝、膽、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濕熱內蘊、胸中煩熱痞滿、舌苔黃膩,黃疸,以及腸胃濕熱留
戀、嘔吐、瀉痢、痔瘡等症。
黃連清熱燥濕的作用很強,配黃芩、大黃等,能治濕熱內蘊之症。
對濕熱留戀腸胃,常配合半夏、竹茹以止嘔,配木香、黃芩、葛根
等以治瀉痢。
2. 用於熱病高熱、口渴煩躁、甚至神昏譫語,心火亢盛、失眠、心煩
、血熱妄行、吐血衄血,以及熱毒瘡瘍等症。
黃連為瀉火解毒要藥,對熱病高熱、心火亢盛,有良好療效,常配
合山梔、連翹等同用;對於血熱妄行,可配伍黃芩、大黃等同用;
對熱毒瘡瘍,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藥同用。
此外,黃連還可用於胃火熾盛的中消證,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
等同用。外用以黃連汁點眼,可治火盛目赤;塗口。可治口舌生瘡。
【處方用名】川連、川雅蓮、細川連、小川連(生用,清熱瀉火)
炒川連(炒用,減低寒性)
薑川連(薑汁拌炒,用於止嘔)
酒炒川連(酒拌炒,上行,清上焦火)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三至五分,每日服二
至三次。
【按語】1. 黃連性寒,味甚苦,功能瀉心火、解熱毒,為治痢止嘔的要藥。
2. 本品配以黃芩、山梔等,則瀉火而解熱毒;配以大黃、黃芩,則瀉火而
止吐衄,且可治目赤口瘡;配木香,則清熱止痢而除腹痛;配竹茹,則
清胃熱而止嘔吐;配吳茱萸,則和肝胃而治胃痛泛酸;配天花粉、知母
、生地,則清胃火而治消渴;配硃砂,則瀉心火而安神。
【方劑舉例】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黃連、黃芩、黃柏、山梔。
治瘡毒。
香連丸《和劑局方》:黃連、木香。
治下痢腹痛,裏急後重。
左金丸《丹溪心法》:黃連、吳茱萸。
治吞吐酸水。

╔══════╗
║ 黃芩 ║
╚══════╝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心、肺、膽、大腸、小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
【臨床應用】1. 用於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症。
黃芩清熱燥濕作用頗強,對濕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
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
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2. 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
便血、崩漏,以及熱毒瘡瘍等症。
黃芩能清實熱,瀉肺火。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山梔等配伍;治
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丹
皮、側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朮、竹茹等
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黃芩、淡黃芩、淡芩、子芩(生用,清熱瀉火)
炒黃芩(炒用,減弱寒性,用於安胎)
酒炒黃芩、酒芩(酒炒用,清上焦濕熱)
黃芩炭(炒治黑色,用於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黃芩能瀉上焦肺火,清腸中濕熱,為臨床常用藥物。本品配以柴胡,則清
透解熱;配桑白皮,則瀉肺火;配黃連,則清熱瀉火而燥濕;配白芍,則
清熱止痢而除痛;配白朮,則清熱補脾而安胎。
【方劑舉例】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黃芩、滑石、蔻仁、通草、豬苓、茯苓、
大腹皮。
治濕溫身熱。
黃芩瀉肺湯《張氏醫通》:黃芩、大黃、連翹、山梔、苦杏仁、枳殼
、桔梗、薄荷、生甘草。
治肺熱喘嗽,裏實便秘。
黃芩湯《傷寒論》:黃芩、芍藥、甘草、大棗。
治太陽、少陽合病下利。

╔══════╗
║ 黃柏 ║
╚══════╝

【藥用】本品為雲香科植物黃蘗或黃皮數除去外皮的樹皮。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腎、膀胱、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虛熱。
【臨床應用】1. 用於濕熱瀉痢、濕熱黃疸,以及小便淋瀝澀痛、赤白帶下,陰部腫
痛、足膝腫痛、萎軟無力等症。
黃柏清熱燥濕之力,與黃芩、黃連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濕熱為佳。
治瀉痢合黃芩、黃連;療黃疸合梔子、茵陳;如配蒼朮、牛膝,可
用於足膝腫痛、下肢萎軟無力、配合知母、生地、竹葉、木通,可
用於小便淋澀熱痛;配合白芷、龍膽草,可用於帶下陰腫。
2. 用於熱毒瘡瘍,濕疹等症。
黃柏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頗好,用治濕熱瘡瘍、濕疹之症,既可內
服,又可外用;內服配黃芩、梔子等藥同用,外用可配大黃、滑石
等研末撒敷。
3. 用於陰虛發熱,或夢遺滑精等症。
黃柏除清實熱外,尚能清虛熱以療潮熱骨蒸,瀉腎火以療夢遺滑精
,常合知母、地黃等同用。
【處方用名】川柏、川黃柏(生用,瀉實火)
鹽水炒黃柏(鹽水炒,清虛熱,瀉腎火)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黃柏、黃芩、黃連三藥,都是苦寒的藥品,均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但
黃柏瀉腎火而退虛熱,且能除下焦濕熱;黃芩則以清肺熱為專長,又能安
胎;黃連瀉心火而除煩,善止嘔逆。這是三藥不同之點。因此,一般所謂
黃芩治上焦、黃連治中焦、黃柏治下焦的說法,就是根據黃芩清肺火、黃
連止嘔逆、黃柏瀉腎火的特點而來的。但是,現在臨床上作為清熱解毒藥
應用時,芩、連、柏三藥都是通用的,沒有上述這樣嚴格的區分。
【方劑舉例】梔子柏皮湯《傷寒論》:黃柏、梔子、甘草。
治傷寒身黃發熱。
易黃散《傅青主女科》:黃柏、山藥、車前子、芡實、白果。
治下焦濕熱,白濁帶下。
滋腎丸《蘭室秘藏》:黃柏、知母、肉桂。
治下焦邪熱,口不渴而小便秘。

╔══════╗
║ 胡黃連 ║
╚══════╝

【藥用】本品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的根莖與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肝、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退骨蒸。
【臨床應用】1. 用於濕熱下痢及痔瘡等症。
本品有類似黃連除濕熱和解毒的功效,故對於濕熱下痢及濕熱痔瘡
等症均可應用。
2. 用於陰虛發熱,潮熱骨蒸,小兒疳熱等症。
本品與知母、青蒿、地骨皮、銀柴胡、秦艽、鱉甲等配伍,可治陰
虛發熱,午後潮熱;與黃連、蘆薈等同用,可治小兒疳熱等症。
【處方用名】胡黃連(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胡黃連丸《博濟方》:胡黃連、丁香、蜜陀僧、肉豆蔻、檳榔、朴硝
、訶子、麝香、綠豆末。
治疳疾瀉痢。

╔══════╗
║ 龍膽草 ║
╚══════╝

【藥用】本品為龍膽科植物龍膽草或其變種的根莖及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肝、膽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定驚。
【臨床應用】1. 用於濕熱黃疸、白帶、陰囊腫痛等症。
龍膽草善除下焦濕熱,治濕熱黃疸常配茵陳、梔子同用;治下部濕
熱可配苦參、黃柏同用。
2. 用於頭痛、目赤、胸脅刺痛,以及小兒驚癇抽搐等症。
龍膽草為瀉肝膽實火的要藥,對肝火上炎的症候,多配合梔子、黃
芩等應用;小兒驚風、手足抽搐由肝經熱盛所致者,可用龍膽草以
瀉實火,配鉤藤、牛黃以息風定驚,火退風息,驚搐自止。
【處方用名】龍膽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龍膽草善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配以柴胡、山梔、黃芩,則清肝瀉火
;配木通、車前子、澤瀉,則清利濕熱;配黃連、牛黃、鉤藤,則瀉火定
驚;配茵陳、鬱金、黃柏,則利濕退黃。
【方劑舉例】龍膽瀉肝湯《和劑局方》: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
子、當歸、柴胡、生地、甘草。
治肝膽實火上逆、脅痛口苦、耳聾耳腫,及肝膽濕熱下注、小便淋
濁、下疳潰爛、囊癰便毒、陰癢陰腫等症。

╔══════╗
║ 秦皮 ║
╚══════╝

【藥用】本品為木犀科植物大葉梣(苦櫪白蠟樹)的乾皮或枝皮。
【性味與歸經】苦、澀,寒。入肝、膽、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清肝明目。
【臨床應用】1. 用於濕熱下痢,裏急後重等症。
本品既有清化濕熱的作用,又有收澀止痢的功效,對濕熱下痢、裏急
後重,常配伍白頭翁、黃連、黃柏等同用。
2. 用於目赤腫痛、目生翳膜等症。
本品兼有清肝泄熱的作用,故可用於目赤腫痛等症,可與黃連、竹葉
等配伍同用;也可用以煎汁洗眼。
【處方用名】秦皮、北秦皮(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秦皮與黃連皆有治熱痢、消目赤腫痛的功效,但黃連苦寒清熱之力較大,且
能瀉心火,止嘔除煩,臨床應用範圍較為廣泛;秦皮則性澀收斂,可用於濕
熱帶下。
【方劑舉例】秦皮散《證治準繩》:秦皮、滑石、黃連。
治風毒赤眼、痛癢澀淚,昏暗羞明。

╔══════╗
║ 苦參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苦參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心、肝、小腸、大腸、胃經。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殺蟲。
【臨床應用】1. 用於濕熱下痢,黃疸,赤白帶下,陰部瘙癢等症。
苦參清化濕熱,並能導濕熱滲於下竅,故適用於上述諸症,常與黃柏
、龍膽草等合用。
2. 用於週身風癢,疥瘡頑癬,麻風等症。
苦參祛風而化濕,且能殺蟲,用於週身風癢,疥瘡頑癬,常合赤芍、
地黃、白蘚皮等同用;用於麻風,常與大風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清熱痢尿,可用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之症。
【處方用名】苦參、苦參片(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苦參清熱治痢的功效,與黃連相近;除下焦濕熱,也與黃柏、龍膽草等相
似。但它又能祛風、殺蟲而止癢,可用治皮膚濕疹、瘙癢等症,這是苦參
的特長。
【方劑舉例】治痢散《醫學心悟》:苦參、葛根、赤芍、山渣、陳皮、麥芽、陳松
羅茶。
治痢疾。
苦參散《證治準繩》:苦參、丹參、蛇床子。
治一切疥及風瘙癢,瘙之成瘡。

╔══════╗
║ 白蘚皮 ║
╚══════╝

【藥用】本品為雲香科植物白蘚的根或根皮。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脾、胃、膀胱、小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濕熱瘡毒、遍身膿窠、黃水淋漓,以及皮膚瘙癢、瘡癬疥癩、陰
部腫痛等症。
白蘚皮為祛風、除濕熱的藥品,並可滲濕熱於下竅,適用於瘡癬濕癢
等症,常配合苦參、地膚子等藥同用,既可內服,亦可煎湯外洗。
【處方用名】白蘚皮、白鮮皮(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四物消風飲(驗方):生地、當歸、川芎、赤芍藥、白蘚皮、荊芥、
防風、柴胡、獨活、薄荷、蟬衣、紅棗。
治游風丹毒。



╒═════════════╕
│ 第五節 │
│ 清熱燥濕藥 │
╘═════════════╛

清虛熱藥性多寒涼,具有涼血退虛熱的功效,適用於骨蒸潮熱、低熱不退
等症。

╔══════╗
║ 銀柴胡 ║
╚══════╝

【藥用】本品為石竹科植物銀柴胡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腎、胃經。
【功效】涼血,退虛熱。
【臨床應用】用於陰虛發熱,小兒疳熱等症。
銀柴胡退熱而不苦泄,為清虛熱的要藥,常與青蒿、地骨皮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銀柴胡(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銀柴胡和柴胡不是同一科屬的植物,功效亦異。柴胡清輕上升,善於達表
泄熱,且能疏肝解鬱,臨床應用較為廣泛;銀柴胡只用於涼血,專清陰分
不足之虛熱,既無升散透發的力量,亦無疏肝的功效。
【方劑舉例】柴胡清肝湯《證治準繩》:銀柴胡、梔子、連翹、黃芩、人參、川芎、
桔梗、甘草、龍腦薄荷。
治小兒肝疳,煩渴躁急。

╔══════╗
║ 地骨皮 ║
╚══════╝

【藥用】本品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及枸杞的根皮。
【性味與歸經】甘、淡,寒。入肺、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退虛熱。
【臨床應用】1. 用於肺熱咳嗽、氣喘,或痰中夾血等症。
邪熱襲肺,肺失肅降,則上逆而為喘咳;熱傷肺絡,絡損則血溢,
夾於痰中,則為痰中有血絲。地骨皮能清泄肺熱,肺熱除則肺氣清
肅,喘咳等症自可減除,常與桑白皮等同用。
2. 用於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等症。
地骨皮入血分而涼血,故亦可用於吐血、衄血等症,可與白茅根、
側柏葉等配用。
3. 用於陰虛發熱等症。
地骨皮善於退虛熱,對陰虛發熱、低熱不退等症,尤為適宜,常與
青蒿、鱉甲、白薇等藥配用。
【處方用名】地骨皮(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地骨皮與丹皮,都能涼血療虛熱,用於陰虛發熱。但地骨皮能清泄肺熱
;而丹皮能清泄肝熱,且能清血分實熱,又可活血散瘀。這是兩藥主要
不同點。
2. 關於治療陰虛發熱方面,前人有“丹皮治無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
骨蒸”的說法,但現在臨床上沒有如此嚴格的區分,且在用於陰虛發熱
時,不論有汗或無汗,兩藥都可以同用。
3. 枸杞的根,叫枸杞根,功與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相似。枸杞根在上海
地區草藥店有售,常用於肺結核潮熱、低熱不退及高血壓等症,一般用
量為五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地骨皮湯《聖濟總錄》:地骨皮、鱉甲、知母、銀柴胡、秦艽、貝母
、當歸。
治虛勞骨蒸潮熱。
瀉肺散(原名瀉白散)《小兒藥證直訣》:地骨皮、桑白皮、粳米、
甘草。
治肺火鬱結、氣急喘咳、煩躁舌絳。

╔══════╗
║ 青蒿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青蒿或牡蒿或其他同屬植物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肝、膽經。
【功效】清熱解暑,退虛熱。
【臨床應用】1. 用於暑熱外感、發熱、無汗,或溫熱病、發熱、惡寒、寒清熱重,
以及瘧疾等症。
本品氣味芳香,雖屬苦寒而不傷脾胃,有清解暑邪、宣化濕熱的作
用,常與藿香、佩蘭、滑石等用於外感暑熱;和黃芩、半夏、竹茹
等用於溫熱病寒熱往來及瘧疾等症。
2. 用於陰虛發熱、盜汗等症。
本品又能退虛熱,可用於陰虛發熱或原因不明的低熱,常和秦艽、
鱉甲、地骨皮等同用。
【處方用名】青蒿、香青蒿(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青蒿一藥,主要功用為清暑、退虛熱。它與柴胡都能用治瘧疾、往來寒熱
等症;但各有特點,柴胡擅長疏肝解鬱,其性升散,多用有傷陰之慮;青
蒿則清暑、泄熱,化濕而不傷陰,故常用於陰虛發熱等症,然無升提清陽
的功效。
【方劑舉例】蒿芩清膽湯《通俗傷寒論》:青蒿、黃芩、半夏、陳皮、枳殼、竹茹
、茯苓、碧玉散。
治外感濕熱之邪,留戀不解、微惡寒而發熱、有汗不解、頭重肢倦
、胸悶痞滿等症。
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青蒿、鱉甲、知母、生地、丹皮。
治瘧疾及溫病之暮熱早涼汗解渴飲者。
清骨散《證治準繩》:青蒿、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秦艽、鱉甲
、知母、甘草。
治骨蒸勞熱。

╔══════╗
║ 白薇 ║
╚══════╝

【藥用】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薇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鹹,寒。入肝、胃經。
【功效】清熱涼血。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邪入營血、身熱經久不退,肺熱咳嗽,以及陰虛內熱、產後
虛熱等症。
白薇既能清實熱,又能清虛熱,故能治療上述諸症。在臨床上,一般
用於清虛熱者居多,常與青蒿、銀柴胡等配伍同用;治肺熱咳嗽,可
與前胡、枇杷葉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有利尿作用,可用治小便赤澀熱痛。
【處方用名】嫩白薇、香白薇(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白薇是一味清血熱的藥物,與銀柴胡、地骨皮、青蒿等的功效相近,都能
用於清虛熱,故這四味藥之間,經常配合應用。但本品長於清解,能透邪
外達,這一點與青蒿相似;而銀柴胡、地骨皮僅能清血熱於內,不能透達
血熱於外。本品又能清泄肺熱,可用治肺熱咳嗽,這一點與地骨皮相似;
而銀柴胡、青蒿則無此作用。又白薇尚有利尿作用,尤為它的特點。
【方劑舉例】白薇湯《本事方》:白薇、當歸、人參、甘草。
治產後血虛發熱暈厥,亦治一般虛熱。

╔══════╗
║ 葎草 ║
╚══════╝

【藥用】本品為大麻科植物葎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退虛熱。
【臨床應用】1. 用於肺熱咳嗽。
本品甘苦而寒,功能清熱解毒,用於肺熱咳嗽,可配伍魚腥草、鴨
跖草、忍冬藤等藥同用。
2. 用於小便不利、尿道刺痛等症。
本品有利尿作用,並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下注膀胱引起的小便不
利,或尿道刺痛,或尿中有血等症,可配合鳳尾草、萹蓄、冬葵子
、海金沙、烏蘞莓、白茅根等同用。
3. 用於肺癆咳嗽,午後潮熱等症。
本品有退虛熱的功效,用治上述病症,可配合百部、黃芩、丹參、
地骨皮等藥同用。
此外,還有用本品治皮膚濕疹或皮膚瘙癢等症,配合蒼耳草、灰?等藥
煎湯外洗;治療蛇蟲咬傷、瘡瘍腫痛,用鮮草適量,洗淨,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葎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 清熱藥應用注意事項 ◎

一、清熱藥品種繁多,性能各異,在應用時必須根據熱證類型及邪熱所在部位,選
則相適應的清熱藥進行治療。
二、清熱藥又必須根據兼夾病症予以適當配伍,如表邪未盡裏熱又盛,可配解表要
同用;濕熱者可配利水滲濕藥;熱盛裏實者可配攻下藥;熱盛動風者,可配息
風藥、熱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開竅藥;血熱妄行者可配止血藥;邪熱傷
陰者可配養陰藥等。此外,如裏熱氣血兩燔,又可清氣涼血相兼同用。
三、清熱藥必須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以免傷陽;苦寒燥濕藥又可能傷陰,應
予慎用。
四、清熱藥應用時,必須視病情輕重及藥物質地,斟酌用量,並注意用法。


◎ 其他具有清熱功效的藥物 ◎

1. 清心:燈心草(利水滲濕藥)、麥冬(補虛藥)
2. 清肝:桑葉、菊花(解表藥)、蘆薈(瀉下藥)、車前子(利水滲濕藥)、羚羊
角、鉤藤、石決明、珍珠母、紫齒貝(平肝息風藥)
3. 清泄大腸:馬兜鈴(化痰止咳平喘藥)
4. 清暑:滑石(利水滲濕藥)
5. 清熱生津:茅根(止血藥)
6. 清熱安胎:苧麻根(止血藥)
7. 涼血清心:丹參、鬱金(活血祛瘀藥)
8. 涼血祛風:凌霄花(活血祛瘀藥)
9. 涼血消癰:絡石藤(祛風藥)
10. 清熱燥濕:大黃(瀉下藥)
11. 清熱化濕:海桐皮(祛風濕藥)
12. 清熱解毒:牛蒡子、菊花、升麻(解表藥)、大黃(瀉下藥)、金錢草、垂盆
草(利水滲濕)、虎杖、豨簽草(祛風濕藥)、羚羊角(平肝息風
藥)、甘草(補虛藥)。
13. 清熱消腫止痛:冰片(開竅藥)
14. 清虛熱:秦艽(祛風濕藥)
15. 除熱止汗:櫓豆衣(平肝息風藥)



╔════════════╗
║ 第三章 ║
║ ║
║ 瀉下藥 ║
╚════════════╝

凡能攻積、逐水,引起腹瀉,或潤腸通便的藥物,稱為瀉下藥。
瀉下藥用於裏實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為三點:一為通利大便,
以排除腸道內的宿食積滯或燥屎;一為清熱瀉火,使實熱壅滯通過瀉下而解除
;一為逐水退腫,使水邪從大小便排出,以達到驅除停飲、消退水腫的目的。
根據瀉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藥、潤下藥和峻下逐水藥三類。
攻下藥的作用較猛,峻下逐水藥尤為峻烈。這兩類藥物,奏效迅速,但易
傷正氣,宜用於邪實正氣不虛之症。對久病正虛、年老體弱以及婦女胎前產後
、月經期等均應慎用或禁用。潤下藥的作用較緩和,能滑潤大腸而解除排便困
難,且不致引起大瀉,故對老年虛弱患者,以及婦女胎前產後等由於血虛或津
液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秘,均可應用。


╒═════════════╕
│ 第一節 │
│ 攻下藥 │
╘═════════════╛

攻下藥,多屬味苦性寒,既能通便,又能瀉火,適用於大便燥結、宿食停積
、實熱壅滯等症。此外,攻下藥在臨床應用上還用於下幾個方面:
1.對於上部充血、出血等病症兼見便秘者,用攻下藥可使病情緩解,這是“
上病下取”的方法。
2.如痢疾初起,裏急後重、瀉而不暢者,雖無便秘現象,也可酌用攻下藥,
可促使病情減輕,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
3.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在內服藥方面,根據中醫的“不通則
痛”以及“六腑以通為用”等原理,對某些急腹症屬於實熱結滯症候,應用通裏
攻下,清熱瀉火的方法,獲得良好療效,從而免除手術治療,減輕病人痛苦。

╔══════╗
║ 大黃 ║
╚══════╝

【藥用】本品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或藥大黃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脾、胃、大腸、心包、肝經。
【功效】攻積導滯,瀉火涼血,行瘀通經。
【臨床應用】1. 用於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症。
大黃瀉下通便、清除積滯,故可用於大便不通及積滯瀉痢、裏急後
重、溏而不爽等症;又因它能苦寒泄熱,蕩滌腸胃積滯,對於熱結
便秘、高熱神昏等屬於實熱壅滯的症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的
作用。在臨床應用時,本品常與芒硝、厚朴、枳實等配伍。
2. 用於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症。
大黃瀉下泄熱,有瀉血分實熱的功效,故又能用治血熱妄行而上溢
,如吐血、衄血;對目赤腫痛、熱毒瘡癤等症屬於血分實熱壅滯的
症候,可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 用於產後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
痛等症。
大黃入血分,又能破血行瘀,故可用於上述瘀血留滯的實症,在使
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
此外,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於黃疸,臨床多與茵陳、山梔等藥配伍
應用;如將本品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藥,具有清熱
解毒的作用。
【處方用名】生軍、生川軍、生錦紋、生大黃(生用,瀉下力猛)
酒川軍、酒洗大黃(用生大黃噴黃酒,烘乾後應用,可增強活血行瘀
之功)
製軍、製川軍、製大黃(用黃酒拌勻後蒸熟成黑色,瀉下力較緩,能
清熱化濕)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用作通便宜後下。研粉吞服,每次二至三
分。
【按語】1. 大黃又稱“川軍”,性寒苦泄,是一味瀉火、破積、行瘀的要藥,使用
少量,又有健胃作用,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可隨配伍的不同而發揮
它的特長。如配以芒硝,可攻下破積;配以附子,可溫陽降濁;配以茵
陳,可清化濕熱;配黃芩、黃連,可瀉火涼血;配黃連、檳榔,可清熱
導滯,用於濕熱下痢、裏急後重;配丹皮、赤芍、桃仁等,可活血祛瘀
,用於血瘀經閉、損傷瘀血或腸癰初起等症;又如用本品少量,配合烏
賊骨,可清熱而制酸,治胃痛泛酸、脘部灼熱等症。
2. 大黃除內服外,又可外敷治熱毒癰腫、水火燙傷,也是取它瀉火解毒的
功效。
3. 如用本品瀉下通便,煎服時應後下,或用沸開水泡汁,否則藥效會減弱。
4. 服用大黃後,其色素會從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現黃
色。此外,哺乳婦女服用後,嬰兒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瀉,因此授乳
婦女不宜服用。由於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婦女胎前產後及月經期間也
必須慎用。
【方劑舉例】大承氣湯《傷寒論》: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主治熱盛便秘,腹脹滿,煩躁譫語,口乾,舌苔焦黃起刺,脈沉實
有力者等症。
大黃附子湯《金匱要略》:大黃、附子、細辛。
治寒積便秘。
下瘀血湯《金匱要略》:大黃、桃仁、蟅蟲。
治產後腹中有瘀8血而腹痛者。
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大黃、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
治腸癰。(近年來臨床上治急性闌尾炎,常用本方加敗醬草、紅藤、
生苡仁;或用本方去冬瓜子、加紅藤、瓜蔞仁、赤芍。)

╔══════╗
║ 芒硝 ║(附:西瓜霜)
╚══════╝

【藥用】本品為天然產的硫酸鈉經精製而成。
【性味與歸經】辛、鹹、苦,大寒。入胃、大腸、三焦經。
【功效】瀉熱通便。
【臨床應用】用於實熱積滯、大便燥結。
芒硝味鹹苦而性大寒,功能潤燥通便而瀉實熱,故對實熱積滯、大便秘
結之症,常配合大黃相須為用,瀉熱導滯的作用較為顯著。
此外,芒硝外用能清熱消腫,如皮膚瘡腫,或瘡疹赤熱、癢痛,可用本
品溶於冷開水中塗抹;口瘡、咽痛,可用本品配合硼砂、冰片等外吹患
處,有清涼、消腫、止痛的功效。
【處方用名】芒硝、朴硝、玄明粉、元明粉(現上海藥店均付芒硝,詳見按語)
風化硝(將芒硝至於空氣中,失去結晶水後,形成的白色粉末,功效與
芒硝相似)
皮硝(為芒硝的粗製品,一般作為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沖入藥汁內或開水中溶化後服,不入湯劑。外用適
量。孕婦忌用。
【附藥】西瓜霜:將西瓜皮切碎(約 10 斤)和皮硝(5 斤)拌勻,裝入黃沙罐內,
蓋好,掛於陰涼通風處,帶砂罐外面有白霜冒出,用乾淨毛筆或紙
片刷下,裝入瓶內備用。有清熱、消腫作用,適用於咽喉腫痛及口
瘡等症。外用吹患處,適量。咽下並無妨礙。並可點眼,以治目赤
腫痛,加蒸餾水化作眼藥水尤良。
【按語】1. 芒硝功能潤燥軟堅而瀉下通便,可蕩滌三焦、腸、胃實熱。《內經》說: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芒硝鹹寒且苦,常與苦寒的大黃相
須為用,可增強瀉火通便的功效,用治燥熱內結的症候,如成方大承氣湯
、調味承氣湯均硝、黃同用,即是此意。
2. 芒硝潤燥軟堅而通便,又能瀉火消腫以除痛;大黃的作用除瀉火、攻下外
,尚能解毒、行瘀。
3. 皮硝適量,外敷兒童腹部,可消食積;哺乳婦要斷奶,可用皮硝外敷乳房
,有回奶的功效;又可外敷治乳癰初起。
4. 本品過去有朴硝、皮硝、玄明粉(元明粉)之分,認為朴硝雜質較多,芒
硝質較純,玄明粉質最純,現上海地區均付精製品,不再區分。如需用粗
製品,則處方註明“皮硝”。
【方劑舉例】大陷胸湯《傷寒論》:芒硝、大黃、甘遂。
治結胸症,心下治少腹硬滿而痛。
一字散《證治準繩》:朴硝、硼砂、硃砂、龍腦。
外治小兒口瘡。

╔══════╗
║ 鐵扁擔 ║
╚══════╝

【藥用】本品為鳶尾科植物鐵扁擔的全草或塊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
【功效】瀉下通便,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便秘。
本品有瀉下通便作用,治療大便秘結,可單味應用。
2. 用於肝炎脅痛。
本品有解毒作用,目前臨床上常配合田基黃、垂盆草、平地木等藥治
療肝炎脅痛,或肝臟腫大等症。
【處方用名】鐵扁擔(鮮用或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新鮮的葉五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如用本品攻下通便,必須使用新鮮根莖,每次三至四錢,洗淨,切碎,吞服
,一般服後約一小時左右即可導滯腹瀉,但略有腹痛,不可多服。

╔══════╗
║ 番瀉葉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狹番瀉葉或尖番瀉葉的葉片。
【性味與歸經】甘、苦,大寒。入大腸經。
【功效】瀉熱導滯。
【臨床應用】用於熱結便秘。
本品性寒味苦,質黏而潤滑,能進入大腸經瀉積熱而潤腸燥,故可用
於熱結便秘。但服量不宜過大,過量則有噁心、嘔吐、腹痛等副作用
,一般配木香、藿香等行氣和中藥品同用,可減少此弊。
【處方用名】番瀉葉(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用開水泡汁或煎服)
【方劑舉例】腸黏連緩解湯《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川朴、炒萊菔子、木香、烏藥、桃仁、赤芍、番瀉葉、芒硝。
治輕型腸黏連或部份性腸梗阻。

╔══════╗
║ 蘆薈 ║
╚══════╝

【藥用】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草、好望角蘆薈草或其同屬他種植物葉莖切
斷後流出的汁液,經濃縮的製成品。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肝、胃、大腸經。
【功效】瀉熱通便,殺蟲,涼肝。
【臨床應用】1. 用於熱結便秘或習慣性便秘。
本品瀉火通便,能治熱結便秘、頭暈目赤、煩躁失眠等症,可與茯
苓、硃砂等配伍應用。
2. 用於肝經實火、頭暈頭痛、躁狂易怒等症。
蘆薈味苦性寒,既能涼肝清熱,又可瀉熱通便,故對肝經實火而兼
大便秘結者,可以起到“斧底抽薪”的功效。臨床用此治療肝經實
火的躁狂易怒、驚悸抽搐等症,常與龍膽草、黃芩、黃柏、黃連、
大黃、當歸等同用。
3. 用於蛔蟲腹痛或小兒疳積等症。
本品既能泄熱通便,又能驅蟲,故對蛔蟲腹痛,可與使君子、苦楝
根皮等配合應用。此外,本品外用有殺蟲之功,可用治癬疾。
【處方用名】蘆薈、真蘆薈(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八分,宜作丸、散劑用,一般不入煎劑。
【方劑舉例】更衣丸《醫學廣筆記》:蘆薈、硃砂。
治腸中乾燥、便秘。
當歸龍薈丸《宣明論》:當歸、龍膽草、蘆薈、黃芩、梔子、黃連、
黃柏、大黃、青黛、木香、麝香。
治肝膽實火、頭暈目眩、神智不寧,甚至驚悸抽搐、譫語發狂,或
大便秘結、小便赤澀。


╒═════════════╕
│ 第二節 │
│ 潤下藥 │
╘═════════════╛

潤下藥,多為植物的種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潤滑作用,使大便易於排
出,適用於一切血虛津枯所致的便秘。臨床還根據不同病情,適當地與其他藥物
配伍應用,如熱盛傷津而便秘者,可與養陰藥配伍;兼血虛者,可與補血藥配伍
;兼氣滯者,須與理氣藥配伍。

╔══════╗
║ 火麻仁 ║
╚══════╝

【藥用】本品為大麻科植物大麻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胃、大腸經。
【功效】潤腸通便。
【臨床應用】用於腸燥便秘、老人及產後便秘。
火麻仁體潤多汁,為甘性平,功能潤燥滑腸,兼有滋養補虛作用,臨
床上常用於體質較為虛弱、津血枯少的腸燥便秘,可配合柏子仁、瓜
蔞仁、郁李仁、等同用。
【處方用名】大麻仁、火麻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麻子仁丸《傷寒論》:大麻仁、大黃、枳實、芍藥、杏仁、厚朴。
治腸胃燥熱,大便秘結。

╔══════╗
║ 郁李仁 ║
╚══════╝

【藥用】本品薔薇科植物郁李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苦、甘,平。入大腸、小腸、脾經。
【功效】潤腸通便,利尿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腸燥便秘。
郁李仁體潤滑降,具緩瀉之功,善導大腸燥秘,常配合火麻仁、瓜
蔞仁同用。
2. 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等症。
郁李仁又能利小便而退水腫,對水腫腹滿、二便不利者,常用以配
生苡仁、冬瓜皮等同用。
【處方用名】郁李仁(即郁李仁肉,用時打碎)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郁李仁、火麻仁都能潤腸通便,但火麻仁滋養潤燥,作用緩和,適用於病
後體虛及胎前產後的腸燥便秘;郁李仁則滑腸通便作用較強,且能利尿。
服郁李仁後,在大便解下前可能有腹部隱痛,應事先告知病患,以免疑懼。
【方劑舉例】五仁丸《世醫得效方》:郁李仁、柏子仁、桃仁、杏仁、松子仁。
治津枯便秘。
郁李仁丸《聖惠方》:郁李仁、甘遂、葶藶子、茯苓、瞿麥、陳皮。
治水氣遍身浮腫,皮膚欲裂,心腹氣急脹,大小便不利。

╔══════╗
║ 胡麻仁 ║
╚══════╝

【藥用】本品為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脾、肝、腎經。
【功效】潤燥滑腸,滋養肝腎。
【臨床應用】1. 用於津枯血燥、大便秘結。
本品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治津枯便秘,可以單獨應用,也可與胡桃肉
、蜂蜜等配合應用。
2. 用於病後體虛、眩暈乏力等症。
本品甘平,有滋養肝腎的作用,對病後體虛、眩暈等症,可與女貞子
、桑椹子等同用。
此外,脂麻油可作軟膏基礎劑,在煎熬膏藥時尤為必用的藥品。
【處方用名】黑脂麻、黑芝麻、胡麻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打碎,煎服;或炒熟研細,用白開水或蜂蜜調服;
也可用炒熟研細,製成丸藥吞服。
【方劑舉例】桑麻丸《醫方集解》:桑葉,黑芝麻。
治陰虛血燥,頭暈目昏,視物昏糊,大便乾結。

╔══════╗
║ 蜂蜜 ║
╚══════╝

【藥用】本品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等釀成的糖類物質。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脾、大腸經。
【功效】滑腸通便,補肺潤中,緩急,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腸燥便秘。
本品甘而滋潤,能滑利大腸,內服能使大腸通暢。對腸燥便秘,體
虛而不宜用攻下藥者,甚為適宜。
2. 用於肺燥乾咳,肺虛久咳,喉乾口燥等症。
本品有潤肺滋養作用,故對乾咳、久咳等症,在使用化痰止咳藥如
枇杷葉、款冬花、紫菀、百部等時,常用本品拌炒(即蜜炙);又
如治虛勞乾咳、咯血的瓊玉膏,即用本品與鮮生地、茯苓、人參配
製而成。又因它能滋補脾胃,故滋補丸藥用蜜丸者甚多,不僅取其
矯味及黏性,同時還取它的緩和藥性與補養作用。
此外,本品還可以用解烏頭毒。
【處方用名】蜂蜜、白蜜
煉蜜(即經過熬製,在做丸藥時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用開水沖服。


╒═════════════╕
│ 第三節 │
│ 峻下逐水藥 │
╘═════════════╛

峻下逐水藥作用峻猛,能引起強烈腹瀉,而使大量水分從大小便排出,以
達到消除腫脹的目的,故適用於水腫、胸腹積水、痰飲結聚、喘滿壅實等症,
近代又用以治療晚期血吸蟲病的腹水症候,可改善症狀。
本節藥物非但藥性峻猛,且多具有毒性,故對炮製、配伍、劑量、運用方
法及禁忌等,都必須注意。

╔══════╗
║ 牽牛子 ║
╚══════╝

【藥用】本品為旋花科植物牽牛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毒。入肺、腎、大腸經。
【功效】瀉水消腫,袪痰逐飲,殺蟲攻積。
【臨床應用】1. 用於水腫腹水、二便不利、腳氣等症。
牽牛子瀉下之力頗強,又能通利小便,可使水濕從二便排出而消水
腫。如治水腫喘滿、二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桑白皮、木通、白朮、
陳皮等同用;如用於腹水腫脹,可配合攻下逐水藥如甘遂、芫花、
大戟等同用。
2. 用於痰壅氣滯、咳逆喘滿。
牽牛子苦泄瀉下而能袪痰逐飲,痰飲去則氣機得暢,喘滿得平,常與
葶藶子、杏仁等配合應用。
3. 用於蟲積腹痛。
牽牛子既能驅殺腸寄生蟲,並有瀉下作用,使蟲體得以排除,常配伍
檳榔、大黃等同用,對蛔蟲、絛蟲都有驅殺作用。
【處方用名】牽牛子、黑丑(均配黑牽牛子,打碎用)
白牽牛、白丑(配白牽牛子、打碎用)
二丑、黑白丑(配黑、白丑各半。目前上海地區配方已于簡化,黑、白
丑不分,兩者混合,打碎用)
【按語】牽牛子為峻下的藥品,少用則通大便,多用則瀉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臨
床上主要用於腹水腫脹、二便不利及宿食積滯、大便秘結等症。至於用治痰
壅氣滯、咳逆喘滿,則只宜暫用,不可久服。如屬脾弱胃呆、氣虛腹脹者,
當以健脾補中為要,不宜用本品攻瀉消積,克伐胃氣。
【一般用量與用法】牽牛散《普濟方》:牽牛子、木通、白朮、桑根白皮、木香、
肉桂、陳皮。
治水氣肢體浮腫、大小便澀,上氣喘促。
牽牛散《沈氏尊生》:牽牛子、大黃、檳榔、雄黃。
治蟲積。

╔══════╗
║ 甘遂 ║
╚══════╝

【藥用】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毒。入肺、脾、腎經。
【功效】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水腫腹水,留飲胸痛,以及癲癇等症。
甘遂為峻下之品,具有攻水逐飲之功,故可用於胸水腹水、面浮水腫
等症,常配合牽牛子、大戟、芫花等藥同用。由於本品功能能逐飲袪
痰,故又能用於痰迷癲癇,可配硃砂應用。
2. 外用於濕熱腫毒之症。
甘遂研末水調外敷,能消腫破結,故可用於因濕熱壅滯而結成的腫毒
,但主要宜用於初起之時,並須配合清熱解毒藥內服。
【處方用名】甘遂、煨甘遂(係煨熟後應用。現上海地區將本品與豆腐同煮後,去豆
腐,曬乾用。
生甘遂(生用,只作外用,不宜內服)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
本品藥性峻烈,非氣壯邪實者禁用。
【方劑舉例】控涎丹《三因方》:甘遂、大戟、白芥子。
治停飲胸膈,脅背徹痛。
甘遂通結湯《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甘遂、桃仁、生牛膝、木香、川朴、大黃。
治重型腸梗阻,腸腔積液較多者。

╔══════╗
║ 大戟 ║
╚══════╝

【藥用】本品為茜草科植物紅芽大戟、或大戟科植物京大戟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毒。入肺、脾、腎經。
【功效】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水腫腹水,留飲胸痛等症。
大戟攻水逐飲的功效,與甘遂相似,故可用於胸水、腹水、水腫喘
滿等症,多與甘遂、芫花等同用。
2. 用於瘡癰腫痛及痧脹等症。
本品外用能消腫散結,內服能攻瀉而通結滯。如常用成方玉樞丹,
即是紅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黃、麝香等品而成
,外塗用於消瘡腫,內服治痧脹、腹痛、胸脘煩悶、嘔吐泄瀉等症

【處方用名】大戟、紅芽大戟(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三分,每天一次。孕
婦忌服。
【方劑舉例】大戟散《活法機要》:大戟、木香、牽牛子、豬腰子。
治水腫、腹大如鼓。

╔══════╗
║ 芫花 ║
╚══════╝

【藥用】本品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入肺、脾、腎經。
【功效】瀉水逐飲。
【臨床應用】用於水腫腹水、留飲脅痛。
芫花瀉水逐飲,與大戟、甘遂相似,故在臨床上用治水腫腹水、留飲脅
痛等症,三藥往往配合應用。
此外,據文獻記載,本品尚可用於殺蟲、療癬。如欲用醋炒芫花配合雄
黃,研末內服,治蟲積腹痛;以芫花研末,用豬油拌和,外塗治頭癬。
【處方用名】芫花、陳芫花(生用或醋煮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二分,每天一次。外用適量
。孕婦忌服。
【方劑舉例】十棗湯《傷寒論》:芫花、大戟、大棗、甘遂。
治心下有水氣,乾嘔痛引兩脅,或喘或咳。

╔══════╗
║ 續隨子 ║
╚══════╝

【藥用】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續隨子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入肝、腎經。
【功效】瀉下逐水,破血散癥。
【臨床應用】1. 用於水腫腹水、二便不利等症。
續隨子瀉下逐水的作用,甚為峻烈,且能利尿,故可用於二便不利
之水腫實症,常與大黃等配合應用。
2. 用於月經閉止、癥瘕積聚等症。
續隨子又能破血通經、行瘀散癥,故可用於經閉瘀滯、癥瘕積聚等
症。
【處方用名】千金子霜、續隨子霜(榨去油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三釐至五釐,一般不入煎劑,多配入丸散應用。本品
峻烈有毒,凡中氣虛弱者於孕婦忌用。
【按語】續隨子所含的油有峻瀉作用,且有毒,故臨床應用大多是去油後用它的殘
渣,通稱千金子霜,配入丸散內服。它的毒性雖較巴豆略小,但也只能少
用、暫用,不可多用、久服。
【方劑舉例】續隨子丸《證治準繩》:續隨子、人參、木香、防己、茯苓、檳榔、
葶藶子、海金沙、桑白皮。
治週身腫滿,喘悶不快。

╔══════╗
║ 商陸 ║
╚══════╝

【藥用】本品為商陸科植物商陸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毒。入肺、脾、腎、大腸經。
【功效】逐水、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水腫脹滿。
商陸苦寒沈降,能通利二便,長於行水,故對水腫脹滿、小便不利
者,常與甘遂、大戟等配伍應用。
2. 用於瘡腫實症。
用新鮮商陸,酌家食鹽,搗爛外敷,可治瘡瘍腫毒,有消散作用。
【處方用名】商陸(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上海郊區及江蘇、浙江等地農村,往往有人誤用本品有補益作用,取名“
土人參”,採集服用,以致發生中毒事故,必須加以注意。
【方劑舉例】疏鑿飲子《濟生方》:商陸、秦艽、羌活、檳榔、大腹皮、茯苓皮、
椒目、木通、澤瀉、赤小豆、薑皮。
治遍身水腫,喘呼口渴,大小便不通。

╔══════╗
║ 烏臼根皮 ║
╚══════╝

【藥用】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烏臼樹的根白皮。
【性味與歸經】苦,微溫。入肺、脾、腎、大腸經。
【功效】瀉下逐水。
【臨床應用】用於水腫脹滿。
本品有瀉下逐水的功效,對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
,所以也有用本品治療晚期血吸蟲病的。
【處方用名】烏臼根皮(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四錢,煎服。

╔══════╗
║ 巴豆 ║
╚══════╝

【藥用】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巴豆樹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熱。有大毒。入胃、大腸經。
【功效】瀉下逐水,劫痰,蝕瘡。
【臨床應用】1. 用於寒積便秘,水腫腹水。
巴豆藥性猛烈,為溫通峻下藥,能祛寒積而通便秘,瀉積水而消水
腫,適用於身體實壯的水腫、腹水,以及寒積便秘等症。治寒積便
秘,常配乾薑、大黃等同用;治腹水水腫,可與杏仁等同用。
2. 用於小兒痰壅咽喉、氣急喘促等症。
巴豆對痰壅咽喉、氣急喘醋、胸膈脹滿、窒息欲死,內服配膽南星
等,有豁痰開咽的功效;如症情危急,也可用巴豆霜少量灌服,促
使吐出痰涎而通閉塞。
3. 用於肺癰、咳嗽胸痛、痰多腥臭等症。
巴豆袪痰作用甚強,用治肺癰,常配合桔梗、貝母等同用。
4. 用於痰迷心竅、癲癇等症。
巴豆攻瀉劫痰,治癲癇痴狂,常與硃砂、牛黃等藥同用,以袪痰而
治竅閉。
5. 用於瘡瘍化膿而未潰破者。
巴豆外用有腐蝕作用,故可暫用於瘡瘍膿熱而未潰破者,如驗方咬
頭膏以巴豆配伍乳香、沒藥、蓖麻子等藥,外貼患處,能腐蝕皮膚
,促使潰破。
【處方用名】巴豆霜(榨去油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一釐到三釐,一般不入煎劑,多配入丸散應用。外用
適量。本品有大毒,故非急症必須時,不得輕易使用。孕婦及
體虛者忌用。
【按語】巴豆別名為“剛子”(江子),是一味峻瀉藥,用它逐水、攻痰,確有特
殊的療效。由於它起瀉下作用主要是所含的油,為劇毒之品,且有腐蝕作
用,不宜直接內服。前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認識到這一點,為安全計,
故先經過壓榨,去掉它大部份油,以剩下的殘渣,名巴豆霜,配入丸散應
用。是以巴豆霜所發揮的功效仍是微量巴豆油的作用,而這種實踐經驗,
確有其寶貴之處。但巴豆霜仍有毒性,故只能少用、暫用,不能多服、久
服。
【方劑舉例】三物備急丸《金匱要略》:巴豆、大黃、乾薑。
治寒滯食積阻結於腸胃,卒然心腹脹痛,甚至面青氣喘、大便秘結

白散《傷寒論》:巴豆、貝母、桔梗。
治寒實結胸。
萬應保赤散(驗方):巴豆霜、膽星、硃砂、六麴。
治小兒痰壅。


◎ 瀉下藥應用注意事項 ◎

一、瀉下藥可因其性能可分為攻下、潤下、峻下逐水三類不同藥物,在應用上各有一
定的適應症,必須根據病情選用適當藥物進行治療,否則病重藥輕,不能奏效,
病輕藥重,又易傷正。
二、瀉下藥每因兼夾病症而配合其他藥物同用,如裏實兼有表症者,可與解表藥配合
應用,採用表裡雙解的治法;裏實而正虛者,採用攻補兼施之法,使瀉下而不傷
正。
三、攻下藥,藥性較猛,峻下逐水藥尤為峻烈,且多具毒性,此兩類藥物內服,易於
耗傷正氣,故必須注意用量用法,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多服;體質虛弱及婦女
胎前產後,均當慎用。
四、部份攻下藥和潤下藥,服後往往有腹痛等反應,可事前告知病患,以免疑懼。


◎ 其他具有瀉下功效的藥物 ◎

一、潤腸通便:桃仁(活血祛瘀藥)、蘇子、杏仁(化痰止咳平喘藥)、柏子仁(
安神藥)、蜂蜜、當歸、何首烏、桑椹子、肉蓯蓉、胡桃肉、天門
冬(補虛藥)。
二、導滯:枳實(理氣藥)
三、滑腸通便:冬葵子(利水滲濕藥)



╔════════════╗
║ 第四章 ║
║ ║
║ 利水滲濕藥 ║
╚════════════╝


凡功能通利水道,滲除水濕的藥物檉為利水滲濕藥。
利水滲濕藥功能通利小便,具有排除停蓄體內水濕之邪的作用,可以解除
由水濕停蓄引起的各種病症,並能防止水濕日久化飲,水氣凌心等,故臨床應
用具有重要意義。
利水滲濕藥主要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淋症等病症。對於濕溫、黃疸、
濕瘡等水濕為患,亦具有治療作用。
利水滲濕藥味多甘、苦、淡,性多寒、平。主要歸腎、膀胱經,兼入脾、
肺、小腸經。

╔══════╗
║ 茯苓 ║
╚══════╝

【藥用】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 Schw.) Wolf 菌核的白色部份
【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
【臨床應用】1. 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
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症候,不論偏於寒濕,或偏於濕熱,
或屬於脾虛濕聚,均可配合應用。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朮
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
與黨參、黃耆、白朮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
2. 用於脾虛泄瀉,帶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
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有可用為
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3. 用於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
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
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
、白朮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4. 用於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參
、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處方用名】1. 茯苓、白茯苓、雲茯苓、雲苓(去皮,蒸熟,切片,曬乾用。偏於
健脾寧心)
2. 赤茯苓、赤苓(去皮,取菌核的淡紅色部份,蒸透切片,或輾碎用
。偏於滲濕泄熱)
3. 朱茯苓、辰茯苓、朱砂拌茯苓(取白茯苓淨片,用朱砂 2% 拌勻後
用。可增強寧心安神的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 ,煎服
【附藥】1. 茯苓皮:即茯苓菌核的外皮。性味甘、淡、平。功能利水消腫。適用于
水腫用量、用法同茯苓。
2. 茯神:即茯苓菌核中間抱有松根的部份。性味甘、平。功能寧心安神。
適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用量、用法同茯苓。
【按語】茯苓淡而能滲,甘而能補,能瀉能補,兩得其宜之藥也。利水濕以治水腫
小便不利,化痰飲以治咳咳嗽、痰濕入絡之症,健脾胃而能止瀉止帶,寧
心神治驚悸失眠。藥性平和,無傷正氣之弊,以其既能扶正,又能祛邪,
故脾虛濕盛,正虛邪實之症尤為適宜。
《世補??醫書》有云:「茯苓一味為治痰主藥。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
利水;痰之動,濕也,茯苓有可行濕。」以為其化痰之功實與利水滲濕攸
關,不無道理。然則利水滲濕之品,並非均能化痰,則茯苓之用,亦有所
特殊者。
【方劑舉例】五苓散(《傷寒論》):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
治頭痛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
苓桂朮甘湯(《金匱要略》):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
治痰飲停聚,頭眩,心悸,咳嗽。
指迷茯苓丸(《醫方考》):半夏、茯苓、枳殼、風化硝、生薑
治痰濕內停,流注四肢,肩臂酸痛,兩手疲軟者。
【文獻摘錄】《本草衍義》:「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本草綱目》:「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
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
,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
功也。」
《本草正》:「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
水燥脾,補中健胃;袪驚癇,厚腸臟,治痰之本,助
藥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但補少利多。」

╔══════╗
║ 豬苓 ║
╚══════╝

【藥用】多孔菌科真菌豬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 的菌核。
【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
【功效】利水滲濕
【臨床應用】1. 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等症。
豬苓甘淡滲泄,利尿作用較為顯著,主要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病
症,常與茯苓、澤瀉等品同用(如五苓散);陰虛者配阿膠、滑石
等同用(如豬苓湯)。因其能利尿,故有分利水濕的功效,凡濕注
帶下,濕濁淋病,濕熱泄瀉等症,都可配合其它利水滲濕藥或清熱
燥濕藥同用。
【處方用名】豬苓、粉豬苓(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豬苓利水滲濕之功較茯苓為勝,但無健脾、寧心等作用,是與茯苓不同之
處。
【方劑舉例】四苓散(《明醫指掌》):茯苓、澤瀉、豬苓、白朮
治大便溏泄,水腫,小便不利。
豬苓湯(《傷寒論》):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
治陽明病,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
【文獻摘錄】《神農本草經》:「利水道。」
《珍珠囊》:「滲瀉,止渴,又治淋腫。」
《用藥心法》:「苦以泄滯,甘以助陽,歎以利竅,故能除濕利小便
。」
《藥品化義》:「豬苓味淡,淡主于滲,入脾以通水道,用治水瀉濕
瀉,通淋除濕,消水腫,除黃疸,獨此最為捷。」
《本草備要》:「行水利竅,與茯苓同而不補,耗津液,多服損腎昏
目。」

╔══════╗
║ 澤瀉 ║
╚══════╝

【藥用】澤瀉科沼澤植物澤瀉 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甘,寒。歸腎、膀胱經。
【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臨床應用】1. 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痰飲停聚等症。
澤瀉甘淡滲濕,利水作用與茯苓相似,亦為利水滲濕常用之品,且藥
性寒涼,能泄腎與膀胱之熱,故對水濕偏熱者,尤為適宜。治小便不
利、水腫、淋濁、帶下等症,常與茯苓、豬苓、車前子等配伍;治泄
瀉及痰飲所致的眩暈,可與白朮配伍。
此外,本引用于腎陰不足、虛火亢盛,配地黃、山茱萸等同用,有瀉
泄相火作用。
【處方用名】澤瀉、建澤瀉、福澤瀉(洗淨,曬乾,切片用)
炒澤瀉(炒用,多用于利水止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澤瀉性味甘寒,入腎、膀胱,功專利水道、滲水濕,為治療水濕為患的常
用要藥。且性屬寒涼,有除熱之能,既能用治濕熱之症,復可配合應用以
泄腎經之相火。
前人認為澤瀉“利水而不傷陰”甚而有“補陰不足”之說,實皆根於六味
丸而來。惟澤瀉利水力佳,實有傷陰之可能,更無補陰之效用,張景岳謂
:「補陰不利水,利水不補陰」可資參考,故臨床應尚須注意。
茯苓與澤瀉均能利水滲濕,作用廣泛,故往往配伍應用。然茯苓能瀉能補
,兼有健脾寧心之效,而澤瀉性偏于寒,瀉而無補,專用于滲利水道。
【方劑舉例】澤瀉湯(《金匱要略》):澤瀉、白朮
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者;亦治水瀉小便短少者。
【文獻摘錄】《本草衍義》:「其供尤長於行水。」
《本草匯言》:「利水之主藥。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謂能利膀胱、包
絡之火,膀胱包絡有火,病癃閉結脹者,火瀉則水行,行
水則火降矣,水火二義,並行不悖。」
《本草通玄》:「相火妄動而遺泄者,得澤瀉清之而精自藏氣虛下陷而精滑
者,得澤瀉降之而精愈滑矣。」
《藥品化義》:「除濕熱,通淋濁,分消痞滿,透三焦蓄熱停水,此為利水
第一良品。」

╔══════╗
║ 薏苡仁 ║
╚══════╝

【藥用】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 Coix lacryma-jobi L.var. ma-yuen ( Roman ) S-
tapf 的成熟種仁
【性味與歸經】甘、淡,微寒。歸脾、腎、肺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除痺,排膿消癰。
【臨床應用】1. 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腳氣,濕溫等症:
薏苡仁功能利水滲濕,作用較為緩弱,然而因其性屬微寒,故可用
于濕熱內蘊之症,對小便短赤,可與滑石、通草等同用;對濕溫病
邪在氣分,濕邪偏勝者,可與杏仁、蔻仁、竹葉、木通等同用。本
品又具健脾之功,用以治脾虛水腫、腳氣腫痛,配伍茯苓、白朮、
木瓜、吳茱萸等同用。
2. 用於泄瀉、帶下:
本品既能健脾,又能滲濕,故適用于脾虛有濕的泄瀉、帶下,可與
白朮、茯苓等配伍。
3. 用于濕滯痺痛、筋脈拘攣等症:
本品能祛除濕邪、緩和拘攣,故可用于濕滯皮肉筋脈引起的痹痛拘
攣,常與桂枝、蒼朮等配合應用。
4. 用于肺癰、腸癰:
薏苡仁上能清肺熱,下利腸胃濕熱,常用于內癰之症,具有排膿消
癰之功。治肺癰胸痛、咯吐膿痰可與鮮蘆根、冬瓜子、桃仁、魚腥
草等配伍;治腸癰,可與敗醬草、附子等同用。
【處方用名】1. 薏苡仁(薏米仁)、苡仁、米仁、生苡仁、生米仁(去殼曬乾用,
清利濕熱宜生用)
2. 炒薏苡仁(炒用,健脾宜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薏苡仁,甘淡微寒,入肺脾腎經,滲濕、健脾是其兩大功能。利水滲濕以
治小便不利,除濕利痺以治濕滯痺痛,且能健脾止瀉,又能排膿消癰之效
,性屬和平,滲而不峻,補而不膩。乃清補淡滲之品,唯藥力和緩,且質
地較重,故用量須倍於他藥。
茯苓與薏苡仁,均為甘淡平和之藥,滲濕健脾之品,惟茯苓兼入心經,具
有寧心安神作用,又可用于化除痰飲;薏苡仁則具排膿消癰之效,又為治
濕痺常用之藥也。
【方劑舉例】三仁湯(《溫病條辨》):苡仁、白豆蔻、杏仁、竹葉、通草、滑石
、半夏、厚朴
治溫病出起,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胸悶不饑,午後
身熱。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
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
筋急,風痺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濕,故泄痢水腫用
之。」
《本草經疏》:「性燥能除濕,味甘能入脾補脾,兼淡能滲濕,故主
筋急拘攣不可屈伸及風濕痺,除筋骨邪氣不仁,利
腸胃,消水腫令人能食。」
《本草正》:「味淡甘,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以其
去濕,故能利關節,除腳氣,治痿弱拘攣濕痺,消水
腫疼痛,利小便熱淋,亦殺蛔蟲。」
《本草新編》:「最善利水,不至損耗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
最適用之。」

╔══════╗
║ 燈心草 ║
╚══════╝

【藥用】燈心草科草本植物燈心草 Juncus effusus L. 的莖髓
【性味與歸經】甘、淡,微寒。歸心、肺、小腸經。
【功效】清熱利水,清心除煩。
【臨床應用】1. 用于小便短赤
本品味淡性寒,功能清熱利水通淋,可用于濕熱內蘊,小便短赤或
淋瀝澀痛之症,但藥力較薄弱,適宜病情較輕者,或作清熱利水藥
如木通、滑石藥的輔助品。
2. 用于心熱煩燥,小兒夜啼
本品能清心火,使邪熱從小便而泄,用于心熱煩燥、小兒夜啼,可
單味煎服或與清心安神藥同用。
此外,燈心草燒灰吹喉,可治喉痺。
【處方用名】1. 燈心草、燈芯草、燈草、白燈草(去皮,曬乾用)
2. 朱燈心(用朱砂拌勻,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3. 青黛拌登心草(用青黛拌勻,增強清熱作用)
4. 燈心草灰(燜"火段"成黑灰,用于吹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一錢,煎服;外用適量。本品質輕,內服用量不宜過大

【方劑舉例】宣氣散(《丹溪心法》):木通、滑石、冬葵子、燈心草、梔子、甘

治小便癃閉急痛。
【文獻摘錄】《本草衍義補遺》:「治急喉痺,燒灰吹之甚捷。」
《本草綱目》:「降心火,止血通氣,散腫止渴。」

╔══════╗
║ 通草 ║ ( 附:梗通草 )
╚══════╝

【藥用】五加科灌木通脫木 Tetrapanax papyriferus ( Hook.) K.Koch 的莖髓
【性味與歸經】甘、淡,寒。歸肺、胃經。
【功效】清熱利水,通乳。
【臨床功效】1. 用於小便短赤,濕溫等症
通草淡滲利水,性寒清熱,功能清熱利水滲濕,可用于濕熱內蘊,
小便短赤或淋瀝澀痛之症,但氣味俱薄,作用緩弱,可配木通、滑
石等同用;用治濕溫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葉等同用。
2. 用于乳汁稀少
本品通乳汁的功效與木通相似,為治乳汁不通火乳汁稀少常用之品
,可與豬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湯服。
【處方用名】通草、方通草、絲通草、穿方通(去皮,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煎服。本品質輕,不宜用大量,孕婦禁用。
【附用】梗通草:即豆科植物合盟的莖髓。性味苦、平。歸肺、胃經。功效、用量
、用法與通草相同。
【方劑舉例】通草湯(《沈氏尊生》):通草、木通、瞿麥、柴胡、桔梗、天花粉
、青皮、白芷、連翹、赤芍、甘草
治諸淋。

╔══════╗
║ 冬葵子 ║
╚══════╝

【藥用】錦葵科草本植物??麻 Abutilon theophrastii Medic 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寒。歸大腸、小腸經。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通乳,潤腸。
【臨床應用】1. 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水腫等症
本品功能利水通淋,用治小便淋瀝澀痛,常與車前子、海金沙等同
用;又能利水通淋,用治水腫,常與茯苓等藥配合同用。
2. 用於乳汁稀少
本品具有通乳消腫之通,與木通、通草相似,故治產婦乳汁稀少,
乳房脹痛等症,常與木通、通草同用。
本品還有潤腸的作用,所以也可治療大扁乾燥的病症。
【處方用名】冬葵子(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方劑舉例】冬葵子散(《証治準繩》):冬葵子、木通
治小兒尿難,腹脹悶。
葵子茯苓散(《金匱要略》):冬葵子、茯苓
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惡寒,即起頭眩。

╔══════╗
║ 車前子 ║ ( 附:車前草 )
╚══════╝

【藥用】車前科草植物車前 Plantago asiatica L. 或平車前 P. depressa willd
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寒。歸肝、腎、小腸、肺經。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祛痰止咳。
【淋床應用】1. 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水腫等症。
車前子甘寒清熱,質沉下行,性專降泄,具有良好的通利小便、滲
濕泄熱功效,用于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等症,常與木通、滑石
等配伍應用。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也具有顯著功效,為臨床
所常用,主要用于實症;如腎虛水腫,可配熟地、肉桂、附子、牛
膝等同用。
2. 用于濕熱泄瀉。
車前子能滲利水濕,分清泌濁而止瀉,利小便而實大便,臨床上以
治濕熱泄瀉為宜,症情輕者,可以單味使用,較重者可配茯苓、豬
苓、澤瀉、苡仁等同用。
3. 用于目赤腫痛或眼目昏花。
車前子清肝熱而明頭目,不論虛實,都可配用,如肝火上炎所致的
目赤腫痛者,可與菊花、決明子、青箱子等同用;如肝腎不足所致
的眼目昏花、迎風流淚,可與熟地、菟絲子等同用。
4. 用于咳嗽痰多。
本品又有祛痰止咳之功,以用于肺熱咳嗽較宜,可與杏仁、桔梗、
蘇子等化痰止咳藥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
【附藥】車前草:即車前的全草。性味功效與車前子相似,且能清熱解毒,故有可
用于瘡瘍腫痛。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車前子甘寒清熱,性專降泄,故能通利水道、滲濕泄熱,為利小便、治淋
通之要藥;小便利則清濁分,大便實則泄得止,故又能滲濕而止瀉;入肝
而清熱,目赤腫痛是以治;入肺而祛痰,咳嗽痰多亦可療。
車前子主要用治濕熱下注、肝火肺熱之實症,但又往往配伍補益之品,以
治腎虛水腫及肝腎陰虛、眼目昏花等症,可見其適應病症較為廣泛,然要
在配伍適宜。
【方劑舉例】1. 八正散(《和局方劑》):木通、車前子、山梔子、滑石、瞿麥、
萹蓄、大黃、炙甘草
治濕熱下注,熱淋,小便不利,淋瀝澀痛。
2. 車前散(《證治準繩》):車前子、淡竹葉、赤茯苓、燈芯、荊芥

治諸淋。
3. 濟生腎氣丸(《濟生方》):車前子、牛膝、熟地、山藥、山茱萸
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治腎陽不足,腰膝酸痛,少腹拘急,水腫,小便不利,或治腎虛
腰重,腳腫,小便不利等。

╔══════╗
║ 木通 ║
╚══════╝

【藥用】馬兜鈴科藤本植物東北馬兜鈴 Aristoloe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藤莖。
【性味】苦,寒。歸心、脾、小腸、膀胱經。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清泄心火,通乳,利痺。
【臨床應用】1. 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水腫,腳氣等症
木通寒能清熱,苦能泄降,功能利水通淋,為治濕熱下注、淋瀝澀
痛要藥,常與車前子、滑石等同用。且利尿力強,對小便不利、水
腫、腳氣等症也常恃為要藥,可配其他利水消腫藥如桑白皮、豬苓
等同用。
2. 用于心煩不眠,口舌生瘡
木通性味苦寒,能入心經,且能利通小便,導熱下行而降心火,故
可用于心火上炎、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等症,常與生地、竹葉、甘
草同用。
3. 用于乳汁稀少
木通又能通利血脈而下乳汁,故可用于產後乳汁稀少,常與王不流
行、穿山甲等配伍;或與豬蹄同煮服用。
4. 用于濕熱痺痛
木通又能通利滲濕,以治濕熱痺痛、關節不利之症,常與薏苡仁、
桑枝、忍冬藤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木通、關木通、潼木通(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木通味甚苦而性寒,功能通泄為其要領。既能清熱利水,以治小便不利
、濕熱淋痛,又能清心除煩,以治心火上炎,心煩口瘡。其性通利,故
又為治痺痛而下乳汁之要藥。
2. 車前子、滑石與木通均為清熱利水通淋常用要藥,臨床常配合應用。車
前子能治泄瀉,又為肺肝二經之品,功能祛痰、明目;滑石亦能治泄瀉
,且有清解暑熱、清熱收濕作用;木通則善能利痺、下乳,且入心經,
可治心火上炎之症。
3. 木通與通草,雖都是通利降水的藥品,但木通味苦,以利水泄熱見長;
通草味淡,以淡滲利濕為勝。《本草綱目》載云:「有細細孔,兩頭皆
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脫木也。」可見
古今名稱有所更易,應于區別。
4. 據現代文獻報導,有用大量木通(60 g)煎湯服用後引起急性腎功能衰
竭者,故在臨床應用時不宜大量使用。孕婦慎用。

【方劑舉例】1. 木通散(《證治準繩》):木通、豬苓、赤苓、桑白皮、紫蘇、檳

治濕腳氣,遍身浮腫,喘促煩悶,小便不利。
2. 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木通、生地、甘草梢、竹葉
治心經有熱,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

╔══════╗
║ 滑石 ║
╚══════╝

【藥用】??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的礦石
【性味與歸經】甘、淡,寒。歸胃、膀胱經。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清解暑熱。
【臨床應用】1. 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及濕熱泄瀉等症
滑石性寒滑利,寒能清熱,滑能利竅,為清熱利水通淋常用之品,
臨床用於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用於
濕熱引起的水瀉,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車前子等同用。
2. 用于暑熱煩渴,濕熱胸悶等症
滑石又能清暑、滲濕泄熱,對暑熱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鮮藿香、鮮
佩蘭等同用;治濕溫胸悶、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葉
等同用。
此外,本品外用還能清熱收濕,用治濕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爐甘
石,枯礬等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飛滑石須包煎。外用適量。
【按語】1. 滑石甘淡性寒,質重而滑,淡能滲,寒能清,重能降,滑能利,故為清
熱滑降、利水通淋之要藥。以其清熱利水,而有解暑之效,研末外用,
還能收濕斂瘡。
2. 本品性屬寒滑,凡脾胃虛弱、熱病傷津及滑精等症,應慎用。
【方既舉例】六一散(《傷寒標本》):滑石、甘草
治小便赤澀以及感受暑熱,身熱心煩及口渴,或有腹瀉。

╔══════╗
║ 金錢草 ║ ( 附:連錢草 )
╚══════╝

【藥用】報春花科草本植物過路黃 Lysimachia christinal Hance 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淡,寒。歸肝、膽、腎、膀胱等經。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除濕退黃,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熱淋、石淋。
金錢草甘淡利尿,通淋排石,性寒清熱,為清熱利尿通淋要藥,常
用于熱淋,尤善治療石淋病症,可單味濃煎代茶飲服,或與海金沙
、雞內金等同用。
2. 用于濕熱黃膽,肝膽結石。
本品又能清熱利濕,利疸退黃,用于濕熱黃疸,可與茵陳、梔子同
用。現代治療膽石症配伍茵陳、黃芩、木香等同用。
3. 用于瘡瘍腫痛,蛇蟲咬傷、燙傷等症。
本品能清熱解毒而消腫止痛,用于疔瘡腫毒、蛇蟲咬傷及燙傷等症
,可用鮮金錢草搗汁飲服,以渣外敷局部。
【處方用名】金錢草、過路黃(生用或鮮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鮮者加倍,煎服或洗淨搗汁飲服。
【附藥】連錢草:即唇形科草本植物活血單的全草。功效、主治與用量、用法與金
錢草相同。
【按語】1. 金錢草性味甘淡而涼,功能清熱而通淋,尤善化堅排石,且能退除黃疸
,消腫可治瘡瘍腫痛,解毒能癒毒蛇咬傷。
2. 金錢草品種較多,全國各地所用頗不一致,一般認為以報春花科過路黃
(一稱大金錢草,即上海藥店所備之對座草)作用較好,而上海地區多
用連錢草,亦具一定療效。
【方劑舉例】三金湯(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曙光醫院方):
金錢草、海金沙、生雞內金、石葦、瞿麥、冬葵子
治泌尿系結石。

╔══════╗
║ 海金沙 ║
╚══════╝

【藥用】海金沙科蕨類植物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 Thumb ) SW 的程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寒。歸小腸、膀胱經。
【功效】清惹利水通淋。
【臨床應用】用於石淋、熱淋、膏淋。
本品甘淡而寒,其性下降,功專通利水道,善瀉濕熱,為治淋症之常
用藥。用於熱淋、石淋、膏淋等症,常與金前草、澤瀉、滑石、石葦
等藥配伍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包煎。
【方劑舉例】海金沙散(《證治準繩》):海金沙、石葦、滑石、豬苓、澤瀉、赤
苓、肉桂、白朮、芍藥、甘草
治諸淋。

╔══════╗
║ 石葦 ║
╚══════╝

【藥用】水龍骨科草本植物廬山石葦 Pyrrosia sheareri ( BAK ) Ching, 石葦 P
.lingua ( Thumb. ) farwell 或有柄石葦 P. petiolosa ( Christ ) C-
hing 的葉。
【性味與歸經】苦,甘,微寒。歸肺,膀胱經。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清肺化痰。
【淋床應用】1. 用于熱淋,石淋,血淋等症。
石葦有清熱利水通淋的作用,為治療熱淋、石淋所常用,可與滑石
、海金沙、茅根等同用;因其又能止血,故治血淋亦有效驗,可與
蒲黃同用。
2. 用于肺熱咳嗽痰多。
石葦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咳嗽痰多,單用有效。亦可與清肺
化痰之品配伍,目前還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
【處方用名】石葦 石韋(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方劑舉例】石葦散(《證治準繩》):石葦、瞿麥、車前、木通、冬葵子、赤苓
桑皮、滑石、甘草。
治癃閉淋瀝。

╔══════╗
║ 萹蓄 ║
╚══════╝

【藥用】蓼科草本植物萹蓄 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膀胱經。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殺虫止癢。
【臨床應用】1. 用于熱淋
本品苦行下降,能清利膀胱濕熱而利水通淋,故適用于濕熱下注、
熱淋澀痛等症,可與瞿麥、滑石、木通、車前子、梔子、甘草等同
用。
2. 用于皮膚濕疹,陰癢之蛔蟲病
本品又有殺蟲止癢作用,用于皮膚濕疹、陰癢等症,以本品煎湯外
洗。治膽道蛔蟲症,可用萹蓄和醋,加水煎服。
【處方用名】萹蓄 萹蓄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大劑量三錢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
║ 瞿麥 ║
╚══════╝

【藥用】石竹科草本植物瞿麥 Dianthus superbus L. 或石竹 D. Chinensis L. 的
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心、小腸經。
【功效】利水通淋。
【臨床應用】用于熱淋
本品味苦性寒,為沉降疏泄之品,利小便而導熱下行,故可用于小便
淋瀝澀痛等症,常與滑石、車前子、萹蓄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活血通經的作用,可用于瘀滯經閉。
【處方用名】瞿麥 瞿麥穗(洗淨,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方劑舉例】瞿麥湯(《證證準繩》):瞿麥、木通、滑石、竹葉、黃芩、冬瓜子
冬葵子
治小便淋瀝澀痛。
【文獻摘錄】《本草經疏》:「陰寒而降,能通利下竅而行小便,故主關格諸癃結
小便不通因于小熱甚者。」
《本草正》:「性滑利,能通小便,降陰火,除五淋,利血脈。兼涼
藥亦消眼目腫痛;兼血藥則能通經破血下胎。凡下焦
濕熱疼痛諸病,皆可用之。」
《本草正義》:「其性陰寒,泄降利水,除導濕退熱外,無他用。」

╔══════╗
║ 萆薢 ║ (ㄅㄟ ㄐㄧㄝ)
╚══════╝

【藥用】薯蕷科草本植物背薯蕷 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 或綿萆薢
D.septemloba Thumb. 的乾燥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胃、膀胱經。
【功效】利濕通淋,祛除風濕。
【臨床應用】1. 用于膏淋,白帶等症。
萆薢能利水濕而分清泌濁,為治療下焦濕濁鬱滯所致膏淋、小便混
濁的要藥,常與石菖蒲、益智仁、烏梅等同用;用于婦女白帶屬于
濕勝者,可與茯苓、白朮等配伍。
2. 用于風濕痺痛,腰膝酸痛等症。
萆薢能祛風濕而舒筋通絡,故可用于風濕痺痛等症,如寒濕痺痛,
可與附子、桂枝等藥配伍;濕熱痺痛,可與桑枝、秦艽、生苡仁等
配伍。
【處方用名】1. 萆薢、川萆薢、綿萆薢(生用,長于祛風濕)
2. 粉萆薢(生用,長于利濕濁)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 ,煎服。
【方劑舉例】萆薢分清飲(《丹溪心法》):萆薢、益智仁、石菖蒲、烏藥
治小便時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萆薢之功,長于袪風濕,所以能治緩弱頑痺、遺濁、惡瘡
諸病之屬風濕者。」
《藥品化義》:「性味淡薄,長于滲濕,帶苦亦能降下,主治風寒濕痺,男
子白濁,莖中作痛,女人白帶。」

╔══════╗
║ 赤小豆 ║
╚══════╝

【藥用】豆科本草植物赤小豆 Phaseolus calcartus Roxb. 或赤豆 P.angularis
Wight 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酸,平。歸心、小腸經。
【功效】利水消腫,利濕退黃,消腫排膿。
【臨床應用】1. 用于水腫,腳氣等症。
赤小豆性善于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濕下泄而消腫,故適用于水腫
脹滿、腳氣浮腫等症。可單味煎服,或與豬苓、澤瀉、茯苓皮等藥
配伍同用。
2. 用于濕熱黃疸。
赤小豆能清熱利濕退黃,用于濕熱黃疸輕症,可與麻黃、連翹、桑
白皮等同用。
3. 用于瘡瘍腫痛。
本品能消腫排膿,故可用於于瘡瘍腫毒之症,可配赤芍、連翹等煎
汁內服,亦可配芙蓉葉、陳小粉,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赤小豆、野赤豆、杜赤豆、飯赤豆(洗淨,曬乾,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 ,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麻黃、連翹、赤小豆、生梓白皮
、杏仁、生薑、大棗
治濕熱黃疸輕症,身發黃,發熱無汗。
【文獻摘錄】《名醫別錄》:「主寒熱,熱中,消渴,止瀉,利小便,吐逆,卒澼
,下脹滿。」
《藥性論》:「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
;搗薄塗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
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塗熱毒瘡腫;通氣,健脾
胃。」
《本草經疏》:「凡水腫、脹滿、泄瀉,皆濕氣傷脾所致,小豆健脾
燥濕,故主下水腫脹滿,止瀉,利小便也。」

╔══════╗
║ 玉米鬚 ║
╚══════╝

【藥用】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 Zea mays L. 的花柱和花頭。
【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膀胱、肝、膽經。
【功效】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膽等症。
本品甘淡而平,功能利水滲濕消腫,用于水腫、小便不利,可配合冬
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本品又能使肝膽濕熱從小便出,以利疸退黃,
用治濕熱黃膽疸,可配茵陳、平地木等同用。
此外,本品近年來在臨床應用上有所發展,常用於糖尿病、高血壓、
肝炎、膽道結石、鼻炎及哮喘等病症。
【處方用名】玉米鬚(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膽道一號方(上海市第三人民醫院方):金錢草、茵陳、薑黃、雞內
金、玉米鬚、枳實、廣玉金
治膽道結石、膽道術後綜合症。

╔══════╗
║ 葫蘆殼 ║
╚══════╝


【藥用】葫蘆科草本植物瓢瓜 Lagenaria siceraria ( Molina ) stanoll. 的成熟
果皮。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心、小腸經。
【功效】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用于水腫腹水、腳氣腫痛等症。
本品功能滲濕利水,善能消除水腫,故適用于面目浮腫、大腹水腫等
症,常與豬苓、茯苓、澤瀉等藥同用。還可以治療晚期血吸蟲病形成
腹水的病症,常配伍蟲??同用。
【處方用名】葫蘆殼、陳葫蘆(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 ,煎服。

╔══════╗
║ 冬瓜皮 ║( 附:冬瓜子 )
╚══════╝

【藥用】葫蘆科草本植物冬瓜 Benincasa hispida ( Thumb.) Cogn. 的外層果皮。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歸脾、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主要作用于水腫,有通利小便、排出水濕以消除腫脹之功,一般
用作利水輔助之品,常配合茯苓皮、澤瀉、豬苓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冬瓜皮(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 ,煎服。
【附藥】冬瓜子:即冬瓜的種子。性味甘,寒。功能清肺、化痰、排膿。適用于肺
熱咳嗽、肺癰、腸癰等病症。一般用量三錢至一兩,煎服。

╔══════╗
║ 澤漆 ║
╚══════╝

【藥用】大戟科草本植物澤漆 Euphorbia helioscopia L.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寒;有毒。歸肺、小腸、大腸經。
【功效】利水消腫,化痰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水腫,腹水等症。
本品苦寒下降,具有較強的利水退腫功效,適用于大腹水腫、面目
四肢浮腫,單用有效,也可與白朮、茯苓等藥配合同用。
2. 用于瘰歷結核、肺熱咳嗽、痰飲喘咳等症。
澤漆又有化痰散結的做用。治療瘰歷結核,熬膏內服,如已潰破,
行成瘺管,可用鮮草煎膏浸紗布塞入創口。用于肺熱咳嗽,咯痰黃
稠及痰飲喘咳等症,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單用或配
合魚腥草、矮地茶、黃芩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殺蟲,用于癬瘡,可用本品搗汁塗患處。
【處方用名】澤漆(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澤漆湯(《證治準繩》):澤漆、桑白皮、郁李仁、陳皮、白朮、杏
仁、人參
治痢後腫滿,氣急喘嗽,小便如血。
Ⅱ號抗癆煎劑(《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澤漆、百部、蒲公英、甘草。
治肺結核。

╔══════╗
║ 螻蛄 ║ ( ㄌㄡ/ ㄍㄨ )
╚══════╝

【藥用】螻蛄科昆蟲螻蛄 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et Beaurois 或華北螻蛄 G.
unispina Saussure 的成蟲全體。
【性味與歸經】鹹,寒。有小毒。歸膀胱、大腸、小腸經。
【功效】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用于水腫、腹水、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有較強的利水消腫作用,故適用于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等實症,
可與大戟、芫花等配伍。如用治尿閉,可用螻蛄焙焦,趁熱研碎,用
黃酒或開水調服。
【處方用名】螻蛄(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至五只,煎服。研末服,每次一至二只。體虛者不宜用。
【方劑舉例】半邊散(《普濟方》):土狗(即螻蛄)、大戟、芫花、甘遂、大黃
治水病。

╔══════╗
║ 茵陳蒿 ║( 附:鈴茵陳 )
╚══════╝

【藥用】菊科草本植物濱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 或茵陳蒿 A.Ca-
pillaris Thumb 的幼苗。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功效】清熱利濕,退黃疸。
【臨床應用】用于濕熱黃疸
茵陳苦泄下降,功專清利濕熱,為治黃疸之要藥,主要用于濕熱薰蒸
而發生黃疸的病症,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服;亦可配合大黃、
梔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本品退
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濕熱黃疸之外,對於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發
生的陰黃病症,也可應用。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乾薑等藥
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的作用。
【處方用名】茵陳蒿、茵陳、綿茵陳、西茵陳(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 ,煎服。
【附藥】鈴茵陳:即玄參科草本植物姻行草之全草。功用與茵陳蒿相似,但在北方
許多地區將此品作為 " 劉寄奴 " 使用。
【按語】1.茵陳蒿苦寒清熱利濕,功專治療黃疸,力佳效宏,且隨佐使之寒熱,而
能理黃症之陰陽,故為臨床所常用。雖入利水之類,略有滲濕之功,然
通利小便作用,並不顯著。現據藥理研究,本品有利疸作用,能增加膽
汁分泌,並有解熱作用,足以證明數千年來的臨床實驗經驗,確屬寶貴。
2.古人認為黃膽的形成,是由於脾胃濕熱蘊積所致,故以其為脾胃經藥;
然濕熱必薰蒸肝膽,致膽之外溢而現黃疸,故近人又認為,本品歸經與
肝膽攸關,此乃認識之發展,且與實際相符合,所當于與以公認者。
3.茵陳雖為退黃要藥,近人又用治急性無黃疸性肝炎,凡屬濕熱所致,亦
能奏效,則又不必拘之於退黃矣。
【方劑舉例】1. 茵陳蒿湯(《傷寒論》):茵陳、梔子、大黃
治傷寒八、九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2. 茵陳四逆湯(《玉機微義》):茵陳、附子、乾薑、灸甘草
治寒濕陰黃,手足逆冷,脈沉微細等。
3. 膽鬱通(《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茵陳、鬱金、甘草
治小兒急性傳染性肝炎。
【文獻摘錄】《本草經疏》:「茵陳,其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
不利及頭熱,皆濕熱在陽明、太陰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濕
除熱,濕熱去,則諸症自退矣。除濕散熱結之要藥也。」
《本草鉤述元》:「發陳致新,與他味之逐濕熱者殊,而滲利為功者,尤難
相匹。」
《本草圖解》:「發黃有陰陽兩種,茵陳同梔子、黃柏以治陽黃,同附子、
乾薑以治陰黃。總之,茵陳為君,隨佐使之寒熱而理黃證
之陰陽也。」

╔══════╗
║ 地耳草 ║
╚══════╝

【藥用】藤黃科草本植物地耳草 Hypericum iaponicum Thumb 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苦,涼。歸肝、膽經。
【功效】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臨床應用】1.用于濕熱黃疸
本品能入肝膽,功能清熱利濕,用治濕熱黃疸,具有良好療效,可
配合茵陳、金錢草等同用。
2.用于瘡瘍腫痛,毒蛇咬傷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治療瘡癤腫毒或毒蛇咬傷,可用鮮草煎服,
另用鮮草適量,洗淨,搗爛外敷。
3.用于跌仆傷痛
本品又能活血消腫,用治跌仆損傷,除煎湯內服外,還可用鮮草適
量,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地耳草 田基黃(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肝三方(上海中醫學院附屬岳陽醫院):田基黃、崗稔根、灸鱉甲、丹參
治肝炎,谷丙轉氨媒正常,而其他項目不良者。

╔══════╗
║ 垂盆草 ║
╚══════╝

【藥用】景天科草本植物垂盆草 Sedum sarmentoswr Bge. 的新鮮或乾燥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淡、微酸,涼。歸肝、膽、小腸經。
【功效】利濕退黃,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于濕熱黃膽
本品能入肝膽,具有清熱利濕作用,可用治濕熱黃膽之症。近年來
,臨床上單用本品治療肝炎(包括急性黃膽性肝炎、急性無黃膽性
肝炎、以及綿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動期),對降低血清轉氨媒
有一定的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赤等濕熱症
狀減輕或是消除。
2. 用于瘡瘍腫痛,毒蛇咬傷等症
垂盆草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用于癰腫初起,除煎湯內服外,
同時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可消癰退腫。垂盆草有善解蛇毒,為民
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可單用鮮草洗淨導爛絞汁內服;也可
配合半枝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服,並
可用治水火燙傷之症。
【處方用名】垂盆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鮮垂盆草(鮮者,作用較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鮮草一兩至二兩,大劑量可用四兩至八兩
,煎服或洗淨絞汁服。外用適量。
【按語】垂盆草原為民間治瘡癰及毒蛇咬傷的常用草藥,但因一般中藥店不備,故
過去在臨床上殊少應用。近年來發現本品可用治傳染性肝炎,對降低轉氨
有良好的近期療效;跟據臨床觀察,有些病員在停藥後又有轉氨媒升高
的現象,為了提高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
│ 利水滲濕藥應用注意事項 │
╘══════════════╛

一、利水滲濕藥功能有偏於利水滲濕、利水消腫、利水通淋以及利濕退黃之不同,應跟據
具體病情適當選用。

二、水濕病症,有兼熱兼寒之分,應用時需配合清熱藥與祛寒藥同用。如兼有脾虛不足,
腎陽虧損者又應配合健脾、補陽藥同用。

三、為加強利水效能,如膀胱氣化失司,可配伍通陽化氣藥同用,肺氣失宣者可配宣暢肺
氣藥同用。

四、利水滲濕藥效能有強有弱,質地有輕有重,故用量須適當掌握,個別藥物用量過大可
致傷正,尤宜慎用。

五、凡細小種子或研成粉末者,入湯煎服應于包煎。

六、利水滲濕藥,對於陰虛不足者應慎用。

具有利水滲濕作用的藥物還有:

1. 利水滲濕: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藥)、地龍(平肝息風藥)、檳榔(驅蟲藥)
、茅根(止血藥)、白朮(補虛藥)
2. 清熱利水:鴨拓草、竹葉、西瓜皮(清熱藥)
3. 利濕退黃:梔子(清熱藥)、虎杖(祛風濕藥)
4. 利水消腫藥:麻黃、香薷、浮萍(解表藥)、半枝蓮、半邊蓮(清熱藥)、郁李
仁(瀉下藥)、防己、五加皮、接骨木(祛風濕藥)、路路通、大
腹皮(理氣藥)、澤蘭、馬邊草、益母草(活血祛瘀藥)、葶藶子
、桑白皮(化痰止咳平喘藥)、黃耆(補虛藥)。
5. 利水通淋:白花蛇舌草、白薇(清熱藥)、牛膝(活血祛瘀藥)、琥珀(安神藥)
、苧麻根(止血藥)


╔════════════╗
║ 第 五 章 ║
║ ║
║ 化濕藥 ║
╚════════════╝


凡功能化除濕濁,醒悅脾胃的藥物,稱為化濕藥。
化濕藥,大多氣味芳香,故又稱為“芳香化濕藥”。使用化濕藥後,可以
使濕化除,從而解除濕困脾胃的症狀,所以又稱為“化濕醒脾藥”或“化濕
悅脾藥”。
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喜燥而惡濕,愛暖而悅芳香,易為濕邪所困,濕困脾
胃(又稱濕阻中焦)則脾胃功能失常,化濕藥能宣化濕濁,醒悅脾胃而使脾運復健,
故在臨床應用上具有重要意義。
化濕藥主要適用于濕困脾胃、身體倦怠、脘腹脹悶、胃納不馨、口甘多涎、大便
溏薄、舌苔白膩等症。此外,對濕溫、暑溫諸症亦有治療作用。
化濕藥性味大都辛溫,歸入脾胃,而且氣味芳香,性屬溫燥或偏于溫燥。

╔══════╗
║ 藿香 ║
╚══════╝

【藥用】唇形科草本植物廣藿香 Pogostemin cablin ( Blanco ) Benth. 或藿香
Agastache rugosus ( Fisch. et Mey ) O. Ktze.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化脾醒濕,辟穢和中,解暑,發表。
【臨床應用】1. 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等症
藿香氣味芳香,功能醒脾化濕,為芳化濕濁之要藥,故適用于濕阻
中焦、脘悶納呆之症候,在臨床上常與佩蘭等同用。用于濕溫出起
,可配薄荷、茵陳、黃芩等同用。
2. 用于嘔吐、泄瀉等症。
藿香芳香辟穢濁而能和理脾胃,適用於感受穢濁、嘔吐泄瀉之症,
可配蘇葉、半夏、厚朴、陳皮等同用。對于胃寒嘔吐之症,可配半
夏同用;如濕熱者,可配黃蓮、竹茹;脾胃虛弱者,可配黨參、甘
草;妊娠嘔吐,可配砂仁同用。
3. 用于暑濕症。
藿香微溫,化濕而不燥熱,又善于解暑,為解暑要藥。其治暑濕之
症,不論偏寒、偏熱,都可應用,臨床經常與佩蘭配伍同用。
4. 用于發熱惡寒、惡寒發熱、胸脘滿悶等症
本品既能化濕,又能解表,故適用于外感風寒兼有濕阻中焦的症候
,常配伍紫蘇、陳皮等同用。
此外,可治鼻淵,常可配豬膽汁等同用。
【處方用名】藿香、土藿香(洗淨,曬乾,切碎用)
廣藿香(產廣東者,一般認為功效較好。洗淨,曬乾,切碎用)
鮮藿香(新鮮者,洗淨,切碎用。主要用于解暑)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鮮者加倍,煎服。
【按語】1. 藿香氣味芳香化濕辟穢而和脾胃,性味辛溫,散表邪而除表證,兼能解
除暑邪,為夏令要藥,鮮者尤佳。又治鼻淵,頗有良效。而辛香而不過
散,溫熙而不燥烈,故為臨床常用藥也。
2. 紫蘇與藿香皆有發表和中的作用,紫蘇長于散寒解表,且能安胎、解魚
蟹毒;藿香長於化濕醒脾,且能解暑、治鼻淵。
3. 香薷與藿香皆為既能發表,又能解暑之藥而香薷散寒解表力佳,且能行
水消腫;藿香則化濕醒脾力優,且能治鼻淵。
【方劑舉例】藿香正氣散(《和局方劑》):藿香、厚朴、陳皮、大腹皮、桔梗、
半夏、白芷、茯苓、蘇葉、甘草
治外感不正之氣,內傷飲食,頭痛發熱,或霍亂吐瀉,或發瘧疾。
不換金正氣散(《和局方劑》):藿香、法半夏、蒼朮、厚朴、陳皮
、甘草
治濕濁內阻兼有外感。
【文獻選錄】《藥品化義》:「其氣方香,善行胃氣,以此調中,治嘔吐霍亂,以
此快氣,除穢惡痞悶。且香能和合五臟,若脾胃不
和,用之助胃而進飲食,有醒脾開胃之功。」
《本草正義》:「清芬微溫,善理中州濕濁痰涎,為醒脾外胃,振動
清陽妙品。......霍亂心腹痛者,濕濁阻滯,傷及
脾土清陽之氣則猝然撩亂,而吐瀉絞痛,芳香能助
中州清氣,勝濕辟穢,故為暑濕時令要藥。」
「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溫熙而不偏於燥熱,能袪除陰
霾濕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濕困脾陽,怠倦乏力,
飲食不甘,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亦辟穢惡,解時
行疫氣。」
「藿香雖不燥烈,然究是以氣用事,惟舌有濁垢而漾
漾欲泛者為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
宜。」

╔══════╗
║ 佩蘭 ║
╚══════╝

【藥用】菊科草本植物佩蘭 Eurpatorium fortunei Turcz.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辛,平。歸脾、胃經。
【功效】化濕醒脾,解暑。
【臨床應用】1. 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以及口中甜膩等症。
佩蘭氣味芳香,善於化濕醒脾,功效與藿香相似,治療濕阻脾胃症
候,兩藥往往相須為用。本品氣味清香,性平不溫,故又為治療濕
溫病症要藥,常與藿香、黃芩、苡仁等藥配合應用。此外,又適用
於濕熱內阻、口中甜膩多涎、口氣腐臭之症。
2. 用於暑濕症。
佩蘭能醒暑化濕,用於內蘊、畏寒、發熱、頭脹、胸悶、胃呆等症
,常配合藿香、厚朴、荷葉同用。
【處方用名】佩蘭、佩蘭葉、陳佩蘭(洗淨,曬乾,切碎用)
鮮佩蘭(新鮮者,洗淨,切碎用。主要用以解暑)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鮮者加倍,煎服。
【按語】1. 佩蘭《本經》稱蘭草,性味辛平,氣味方香,專入脾胃,有化濕悅脾之
效,有能解暑,為治療暑濕內蘊之藥,其為脾癉要藥,亦去化濕之功。
鮮品用於夏令作用尤佳。
2. 藿香與佩蘭均能化濕和中、解除暑熱,故臨床往往相須配用,但藿香性
偏辛溫,又能祛風寒、治鼻淵;佩蘭則性屬辛平,又為濕溫、脾癉之要
藥。
【方劑舉例】芳香化濁法(《時病論》):佩蘭、藿香、陳皮、制半夏、大腹皮、
厚朴、荷葉
治夏月霉濕,胸腹滿悶,氣機不暢。
辛苦香淡湯(《濕溫大論》):佩蘭、藿香、川朴、半夏、黃芩、黃
連、枳實、滑石、苡仁
治濕溫症。
【文獻摘錄】《素問‧奇病論》:「津液在脾,故令人口乾也,此肥美之所發也。
......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
氣也。」
《本草綱目》:「按『素問』云,五味入口,藏於脾胃,以行其精氣
,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發也,其氣上溢
,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本草經疏》:「肺主氣,肺氣鬱結,則上竅閉而下竅不通,胃主納
水谷,胃氣鬱滯,則水唋不以時化而為痰癖,蘭草
辛平能散結滯,芬芳能除穢惡,則上來諸症自療,
大多開胃除惡,清肺消痰,散鬱結之聖藥也。」

╔══════╗
║ 砂仁 ║ ( 附:砂仁殼、砂仁花 )
╚══════╝

【藥用】薑科草本植物陽春砂 Amonum villqsum Louv. 或海南砂 A.longiligulare
T.L. Wu 或縮砂 A.xanthioides Wall. 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安胎。
【臨床應用】1. 用于濕阻否胃,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泄瀉等症。
砂仁氣味芳香,辛溫通散,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之良藥,對
於濕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嘔吐泄瀉等症,常配合白朮、陳皮等
同用;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常配合陳皮、厚朴、木香等同用
;對於脾虛氣滯,可與黨參、白朮等同用。
2. 用於脾胃虛寒,腹痛泄瀉。
砂仁辛溫入脾,能溫中止瀉,常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多
與溫中祛寒的乾薑、熟附子,陳皮等同用。
3. 用於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砂仁又能安胎,故適用於胎動不安,妊娠惡阻等症。臨床上用治胎
動不安,常配合白朮、蘇梗等同用;治妊娠惡阻,可配合半夏、竹
茹等同用。
【處方用名】縮砂仁、西砂仁(產國外,質較差,去殼,打碎用)
春砂仁、陽春紗(產廣東陽春縣者,質佳。春砂仁,附去殼者;陽春
砂,附帶殼者。打碎用)
砂全 殼砂(帶殼的西砂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入湯劑宜後下。
【附藥】1. 砂仁殼:即陽春砂或縮砂的果殼。性味、功效與砂仁相同,但溫性略減
,力較薄弱。適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嘔噁等症。一般用
量一錢至二錢,煎服。
2. 砂仁花:即陽春砂的乾燥花。功用及用量同砂仁殼。
【按語】1. 砂仁氣味辛溫,氣味芳香,化濕而能行氣,故治濕阻中焦,脾胃氣滯,
溫中而能止瀉,故治寒濕為患,大便泄瀉。更有行氣安胎之功,能治胎
動、惡阻諸症。以其入脾胃腎經,故為中下焦寒濕氣滯要藥。
2. 前人臨床處方應用熟地黃又恐其滋膩妨胃,每以砂仁拌用,誠有補而兼
行之利,維亦可另用佐之,不必拘於相拌而施之。
【方劑舉例】香砂六君湯(《醫方集解》):木香、砂仁、人參、白朮、茯苓、甘
草、陳皮、半夏
治氣虛痰飲,嘔吐痞悶,脾胃不和。
【文獻摘錄】《珍珠囊》:「治脾胃氣結治不散。」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霍亂轉筋,心腹痛。」
《本草經疏》:「氣味辛溫而芬芳,香氣入脾,辛能潤腎,故為開脾
胃之要藥,和中氣之正品,若兼腎虛,氣不歸元,
非此為向導不濟。」
「若咳嗽多緣肺熱,則此藥不應用矣。」
《本草匯言》:「溫中和氣之藥也。若上焦之氣梗逆而不下,下焦之
氣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氣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
,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蓋氣結則痛
,氣逆則胎動不安,此藥辛香而散,溫而不烈,利
而不削,和而不爭,通暢三焦,溫行六腑,暖肺醒
脾,養胃養腎,舒達肝膽不順不平之氣,所以善安
胎也。」
《玉揪藥解》:「和中調氣,行鬱消滯,降胃陰而下食,達脾陰而化
谷,嘔吐與泄瀉皆良,咳嗽與痰飲俱妙。善療噎膈
,能安胎妊,調上焦之酸腐,利下氣之穢濁。清升
濁降,全賴中氣,中氣非旺,則樞軸不轉,脾陷謂
逆。」

╔══════╗
║ 白豆蔻 ║( 附:豆蔻殼、豆蔻花 )
╚══════╝

【藥用】薑科草本植物白豆蔻 Amonum Kravanh Pirre ex Gagnep. 或爪哇白豆蔻
A.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 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臨床應用】1. 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胸悶氣滯,以及濕溫初起等
症。
白豆蔻氣味芳香,辛溫通散,功能化濕醒脾,兼能行氣對濕阻氣滯
作用較好,可與蒼朮、半夏、陳皮等同用。本品氣清上浮,能入肺
經,又可用於氣滯胸悶之症,可配厚朴、枳殼等同用。此外,還可
用於濕溫初起,如屬熱盛者可配黃芩、連翹、竹葉等同用;濕重者
可合淡滲利濕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
2. 用於噁心嘔吐。
白豆蔻能溫中散寒,具有止嘔作用,用治胃寒嘔噁,常合半夏、藿
香、生薑等同用。治小兒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細末,常
滲口中。
【處方用名】白豆蔻、豆蔻、紫豆蔻(帶殼,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入湯劑宜後下。
【附藥】1. 豆蔻殼:即白豆蔻的果殼。工用與豆蔻相同,但溫性略減,力亦較弱。
適用於寒濕氣滯、脘腹脹悶、胃呆、嘔吐等症。一般用量一錢
至二錢,煎服。
2. 豆蔻花:即白豆蔻的乾燥花。功用與用量同豆蔻殼。
【按語】1. 白豆蔻辛溫而不熱,芳香而氣清,入肺經宣滯寬胸,入脾胃化濕行氣,
溫中而能止嘔,為中上二焦寒濕氣滯之要藥。
2. 砂仁與白豆蔻,性味相同,皆入脾胃,均有化濕醒脾、行氣寬中作用,
惟砂仁芳香而氣濁,能溫中止瀉,且入腎經,適用於中下二寒濕氣滯,
尚有安胎作用;白豆蔻芳香而氣清,能溫中止嘔,且入肺經,適用於中
上二焦寒濕氣滯之症。
【方劑舉例】白豆蔻湯(《沈氏遵生》):白豆蔻、藿香、陳皮、生薑
治反胃嘔吐。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藥,散胸中滯氣,感寒腹痛,溫
暖脾胃,赤眼暴發,白睛紅者。」
《本草經疏》:「主積冷氣及傷積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有主消谷
;溫能通行,故主下氣。東垣用以散肺中滯氣,寬膈進食
,去白睛翳膜,散滯之功也。」
《玉揪藥解》:「最驅膈上鬱濁,極療噁心嘔穢,嚼之辛涼,清肅肺腑,鬱
煩應時開爽。」
《本草求真》:「本與縮砂密一類,氣味既同,功亦莫別,然此另有一清爽
妙氣,上入肺經氣分,而為肺家散氣要藥;其辛溫香竄,
流行三焦,溫暖脾胃,......不似縮砂密辛溫香竄兼苦,
功專和胃、醒脾、調中,而於肺、腎其他部則止兼而及之
也。」

╔══════╗
║ 蒼朮 ║
╚══════╝

【藥用】菊科草本植物茅蒼朮 Atractlodes lancea(Thunb.)DC. 或北蒼朮 A.ch-
inensis (DC.) Koidz. 或關蒼朮 A.japonica Koidz.ex Kitam 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脾、胃經。
【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濕,解表,明目。
【臨床應用】1. 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寒濕白帶,濕溫病以及濕熱下注、腳膝
腫痛、痿軟無力等症。
蒼朮溫燥而辛烈,主要用於寒濕較重的症候一般以舌苔白膩厚濁作
為選用的依據。由於其燥濕力強,濕去則脾胃得以健運,故稱其功
用燥濕健脾。臨床用治濕阻脾胃,而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
乏力、舌苔白膩厚濁等症,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應用;用治寒濕
白帶,可配白芷同用。本品雖屬溫燥之品,然燥濕力強,又每配合
清熱之品以治濕熱為患之證,如濕熱白帶,又可配知母、苦參、墓
頭回;濕熱下注、腳膝腫痛、痿軟無力,可配黃柏、牛膝、苡仁等
同用;濕溫病證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
2. 用於風濕痺痛、肢體關節疼痛。
本品既能溫燥除濕,又能辛散祛風,散除經絡肢體的風濕之邪,對
寒濕偏重的痺痛尤為適宜,可配合羌活、獨活等同用。
3. 用於風寒表證。
本品辛散,兼能散寒解表,適用於感受風寒濕邪的頭痛、身痛、無
汗等症,常與羌活、細辛、防風等同用。
4. 用於夜盲、眼目昏澀。
蒼朮生用有明目之功,為治夜盲要藥,可與豬肝或羊肝、石決明等
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氣味芳香,又能辟穢,民間每於夏曆端午節用蒼朮與白芷
在室內同燃,用以辟疫。經近人實驗,此法確能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處方用名】制蒼朮(用米泔水浸透,再蒸黑,減少辛燥之性。)
炒蒼朮(用麩皮拌炒至微黃色為度,減少它辛燥之性。)
生蒼朮(用米泔水浸潤,切片,曬乾。藥性較辛燥。)
茅朮、炒茅朮、焦茅朮、灸茅朮(麩皮拌炒)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蒼朮苦溫,能入脾胃,燥濕健脾,以除寒濕中阻之症;辛香且主行散,
祛風勝濕,以治風濕痺痛之候。兼能發散除風濕在表,且可明目癒雀目
夜盲。
2. 蒼朮性偏溫燥,易於傷陰,以濕濁內阻、舌苔厚膩者用之為宜。如陰虛
有熱、大便燥結及多汗者,不宜應用。然雀目夜盲之症則不必拘於有濕
才可應用的說法。
【方劑舉例】平胃散(《和局方劑》):蒼朮、知母、陳皮、甘草
治嘔吐腹瀉,上腹部痞滿疼痛。
二妙散(《丹溪心法》):蒼朮、黃柏
治下肢紅腫疼痛,痿弱無力。
白虎加蒼朮湯(《活人書》):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蒼朮
治濕溫,汗多,身重足冷;或濕痺化熱,以及夏秋季高熱,具頭重
如裹,胸悶,口可不欲飲,關節疼痛,舌苔白膩者。
神朮散(《和局方劑》):蒼朮、高本、白芷、細辛、羌活、川芎、
甘草、生薑、蔥白
治外感風寒濕邪,發熱惡寒,頭痛項強,肢體酸痛者。
【文獻摘錄】《本草通玄》:「寬中發汗,其功勝於白朮,補中除濕,其力不勝白
朮。大抵卑堅之土,宜以白朮以培之,敦阜之土,
宜於蒼朮以平之。」
《藥品化義》:「味主辛散,性溫而燥,燥可去濕,專入脾胃,主治
風寒濕氣,山嵐瘴氣,皮膚水腫,皆辛烈逐邪之氣
也。統治三部之濕,若濕在上焦,易生濕痰,以此
燥濕行痰;濕在中焦,滯氣作瀉,以此寬中健脾;
濕在下部,足膝痿軟,以此同黃柏治痿,能另足膝
有力;取其辛散氣雄,用之散邪發汗,極其暢快。」
《本草正義》:「氣味雄厚,較白朮愈猛,能切上切下,燥濕而宣化
痰飲,芳香辟穢,勝四時不正之氣;故時疫之病多
用之。最能驅除穢濁惡氣,陰霾之域,久曠之屋,
宜焚此物而後居人,亦此意也。凡濕困脾陽,倦怠
嗜臥,胸膈滿悶,甚則??脹而舌濁厚膩者,非茅朮
芳香猛烈,不能開泄,而痰飲彌漫亦非此不化。..
....而脾家鬱濕,或為??脹,或為腫滿,或為瀉泄
瘧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腫,或積滯而二便不利,及
濕熱鬱蒸,發為瘡瘍流注,或寒濕互結,發為陰疽
酸痛,但有什濁不可見證,茅朮一味,最為必需之
品。是合內外各病,皆有大用者。」

╔══════╗
║ 厚朴 ║ ( 附:厚朴花 )
╚══════╝

【藥用】木蘭科喬木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shd et Wils. 或凹葉厚朴
M.offcinalis Rend.et Wils.var.biloba Rehd.et.Wils. 的乾皮、根皮及
枝皮。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
【功效】燥濕行氣,降逆平喘。
【臨床應用】1. 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以及氣滯胸腹脹痛,便秘腹脹,梅核氣等
症。
厚朴既能溫燥寒濕,又能行氣寬中,為消脹除滿之要藥,常與蒼朮
、陳皮等配合用於濕困脾胃、脘腹致脹滿等症。本品行氣作用較佳
,對氣滯胸腹脹痛,可配木香、枳殼同用;便秘腹脹,可配大黃、
枳實同用;治痰氣互結梅核氣,可配蘇葉、半夏等同用。
2. 用於痰都咳嗽等症。
厚朴又能溫化痰濕,下氣降逆,故可用於痰濕內蘊、胸悶喘咳,常
與蘇子、半夏,或麻黃、杏仁等同用。
【處方用名】厚朴、制川朴、制厚朴(用生薑、蘇葉煎汁,趁熱拌入,吸勻拌透,
乾燥後用。以增強溫中散寒之功。)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厚朴花:即厚朴的花蕾。功能寬中利氣,化濕開鬱,適用於濕阻氣滯所致
的胸痞滿及肝胃氣鬱、胃脘疼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錢至二錢,煎
服。
【按語】1. 厚朴苦溫,性燥味辛善散,能燥除脾家之濕濁,行散胸腹之氣滯,無論
有形、無形,凡屬脹悶之症咸可用之,為燥濕行氣、除滿消脹之良藥。
復能下氣平喘,以治痰濕咳喘之症,但內熱津枯者忌用。
2. 蒼朮、厚朴苦辛而溫,性均溫燥,善治寒濕中阻之症,唯蒼朮燥性較烈
,燥濕而健脾,且能祛風勝濕以治痺痛、發散以解表、明目而治夜盲之
證;厚朴則燥濕以行氣,除滿消脹之力佳,且能下氣平喘以治喘咳之疾。
【方劑舉例】厚朴三物湯(《金匱要略》):厚朴、大黃、枳實
治腹滿而大便秘者。
半夏厚朴湯(《金匱要略》):半夏、厚朴、茯苓、紫蘇、生薑
治七情鬱結,痰涎凝聚,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
悶不舒的“梅核氣”;或痰濕壅阻,胸滿氣急;或中脘痞痛,伴有
嘔吐者。
連朴飲(《霍亂論》):厚朴、川連、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山
梔、蘆根
治濕熱蘊伏而成霍亂,兼能行濕滌痰。
心腹氣痛丸(《上海市藥品標準》):
麝香、冰片、朱砂、珍珠、琥珀、木香、佛手、川朴、陳皮、沉
香、降香、橘紅、桃仁、三棱、莪朮、乳香、蒲藥、延胡索、鬱
金、雞內金
治氣滯不舒,胸腹脹痛,突然發作者。
【文獻摘錄】《本草經疏》:「氣味辛溫,性復大熱,其功長於泄結散滿,溫暖脾
胃,一切飲食停積,氣壅暴脹,與夫冷氣、逆氣、
積年冷氣入腹,腸鳴,虛吼,痰飲吐沫,胃冷嘔逆
,腹痛泄瀉及脾胃狀實之人,偶感風寒,氣實人誤
服參、耆致成喘脹,誠為要藥。然而性專消導,散
而不收,略無補益之功。」
《本草匯言》:「寬中化滯,平胃氣之藥也。凡氣滯於中,鬱而不散
,食積於胃,羈而不行,或濕鬱滯而不去,濕痰聚
而不清,用厚朴之溫可以燥濕,辛可以清痰,苦可
以下氣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治胃氣上逆,噁心嘔穢,胃氣鬱結脹滿疼痛
,為溫中下氣之要藥。為其性溫味又兼辛,
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達。」

╔══════╗
║ 草豆蔻 ║
╚══════╝

【藥用】薑科草本植物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i Ha yata 的近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燥濕行氣,溫胃止嘔。
【臨床應用】1. 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
本品性味辛溫,氣味芳香,而溫燥之性較強,功能燥濕行氣,可用
於濕阻脾胃之脘腹脹滿,尤以寒濕偏盛者為宜,常與川、僕砂仁、
陳皮等配合應用。
2. 用於寒濕嘔吐。
本品辛溫散寒,專入脾胃,又能溫中止嘔,用治寒濕鬱滯嘔吐,常
與半夏、生薑等配伍應用。若是寒濕腳氣兼有嘔吐者可配吳茱萸、
檳榔等同用。
【處方用名】草豆蔻(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
【方劑舉例】草豆蔻散(《証治準繩》):草豆蔻、紫蘇、赤茯苓、前胡、木通、
檳榔、吳茱萸、半夏、枳實
治腳氣嘔逆,胸中滿悶,不下飲食。
【文獻摘錄】《本草衍義補遺》:「草豆蔻性溫,能散滯氣,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
,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溫散,用之如鼓應桴;
或濕痰鬱結成病者,亦效。」
《名醫別錄》:「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
《本草綱目》:「豆蔻治病,取其辛熱浮散,能入太陰、陽明、除寒燥濕,
開鬱化食之力而已。」

╔══════╗
║ 草果 ║
╚══════╝

【藥用】薑科草本植物草果 Amomum taso-kocrevost et Lemarie 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燥濕散寒,截瘧。
【臨床應用】1. 用於寒濕中阻、脘腹脹滿、吐瀉等症
草果香濃辛烈,有較強的燥濕散寒功效,可用於寒濕阻滯脾胃、脘
腹脹滿;疼痛及嘔吐腹瀉等症,可與草豆蔻、厚朴、蒼朮等同用。
2. 用於瘧疾。
草果又能截瘧,藥性溫燥,以治寒濕偏盛之瘧疾為移。對山嵐瘴氣
、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尤為常用,可與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處方用名】草果、草果仁、炒草果仁(炒,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
【方劑舉例】草果飲(《証治準繩》):草果、高良薑、厚朴、藿香、半夏麴、丁
香、青皮、生薑、大棗
治寒濕內積,胸腹脹痛。
達原飲(《溫疫論》):檳榔、厚朴、芍藥、黃芩、草果、甘草
治瘟疫或瘧疾邪伏膜原,先憎寒而後發熱,繼而但熱不寒,或發熱
傍晚益甚,頭疼身痛,脈數。
【文獻摘錄】《飲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嘔,補胃,下氣。」
《本經逢原》:「除寒,燥濕,開鬱,化食,利膈上痰。」
《本草正義》:「草果,辛溫燥烈,善除寒濕而溫燥中宮,故為脾胃
寒濕主藥。」
「按嵐瘴皆霧露陰濕之邪,最傷清陽之氣。故辟瘴多
用溫燥芳香,以勝陰霾濕濁之蘊崇。草果之治瘴瘧
,意亦猶是。」
《本草求真》;「草果與草豆蔻,諸書皆載氣味相同,功效無別,服
之皆能溫胃逐寒。然此氣味浮散,凡冒巔霧不正瘴
瘧,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
║ 化 濕 藥 應 用 注 意 事 項 ║
╚═══════════════╝

1. 化濕藥的功效有化濕、燥濕之不同,說明作用有緩弱、強烈之異,應跟據濕阻中
焦之程度適當選用,以免病重藥輕或病輕藥重之弊。
2. 化濕藥主要用於寒濕中阻之症,常配合溫裏藥同用;如為濕熱之症,須配合清熱
燥濕藥同用。此外,如兼氣滯,可配行氣藥;脾胃失運,可配健脾和胃藥;如濕
邪較重,還可與利水滲濕藥相配伍。
3. 化濕藥功能化濕、燥濕,易於耗陰傷津,故陰虛津少,舌絳光剝者宜慎用。
4. 化濕藥物多含揮發油成分而氣味芳香,煎煮過久可降低或喪失療效,故不宜久煎
,有的則應後下。


具有化濕功效的藥物還有:

1. 化濕:扁豆(補虛藥)
2. 化痰濕:石菖蒲(開竅藥)
3. 清化濕熱:海桐皮(祛風濕藥)
4. 溫燥寒濕:白芷(解表藥)、橘皮(理氣藥)、半夏、南星(化痰止咳平喘藥)
、白朮(補虛藥)。


╔════════════╗
║ 第六章 ║
║ ║
║ 祛風濕藥 ║
╚════════════╝

凡功能祛除風濕,解除痺痛的藥物,稱為祛風濕藥。
風寒濕邪侵犯人體,留著於經絡、筋骨之間,可以出現肢體筋骨痠楚疼痛、關節伸
展不利,日久不治往往損及肝腎而腰膝痠痛、下肢痿弱。凡患風濕痺痛者,必須選用祛
風濕藥進行治療。
祛風濕藥主要適用於風濕痺痛,肢節不利,痠楚麻木以及腰膝痿弱等症,有的偏於
祛除風濕,有的偏於通利經絡,有的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作用,可跟據病情適當選用。
祛風濕藥味多辛苦,性寒溫不一,主要歸於肝腎二經。


╔══════╗
║ 獨活 ║
╚══════╝

【藥用】傘形科草本植物重齒毛當歸 Angelica pubescena Maxim.f.biserrata Sh-
an et Yuan 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微苦。歸肝、腎、膀胱經。
【功效】祛除風濕,散寒解表。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痺痛。
獨活辛散苦燥,微溫能通,功能祛風勝濕,通痺止痛,凡風寒濕痺
,關節疼痛,無論新久,均可應用,尤以下部之痺痛、腰膝痠痛、
兩足痿痺、屈伸不利等症為適宜,常與桑寄生、秦艽、牛膝等同用

2. 用於風寒表症,兼有濕邪者。
獨活能發散風寒濕邪而解表,但辛散之力較緩,用於風寒表証,兼
有濕邪者,常與羌活同用。
【處方用名】獨活、川獨活(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獨活辛散苦燥而溫,功能祛風散寒而除濕,入肝腎二經,善治腰膝以下
之痺痛,又能祛風寒而解表,可用於兼有濕邪之表証。
2. 羌活與獨活均能祛風、解表、除濕,兩者往往配合應用,但羌活解表力
佳,善治上半身痺痛,為止頭痛要藥;獨活則解表力緩,善治下半身痺
痛,是其區別之處。
【方劑舉例】獨活寄生湯(《千金方》):獨活、桑寄生、秦艽、細辛、防風、當
歸、生地、白芍、川芎、肉桂、茯苓、
人參、甘草、杜仲、牛膝
治風寒濕痺,腿足有冷感,腰膝作痛,緩弱無力,屈伸不利,畏寒
喜熱,脈遲苔白者。
【文獻摘錄】《名醫別錄》:「治諸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
《湯液本草》:「兩則寒濕,澤不能動止,非此不能治。」
《本草匯言》:「善行血分,袪風行濕散寒之藥也。凡病風之証,如
頭項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痺痛難行,麻木
不用,皆風與寒之所致,暑與濕之所傷也;必用獨
活之苦辛而溫,活動氣血,袪散寒邪。」
《本草求真》:「羌有發表之功,獨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
則游風頭痛,風濕骨節疼痛可治,獨行下焦而下理
,則伏風頭痛,兩足濕痺可治。二活雖屬治風,而
用各有別,不可不細審耳。」
《本草正義》:「氣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脈,調和經絡,
通筋骨而利機關,凡寒濕之痺於肌肉,著於關節者
,非利用此氣雄味烈之味,不能直達於經脈骨節之
間,故為風痺痿軟諸大証必不可少之藥。」

╔══════╗
║ 威靈仙 ║
╚══════╝

【藥用】毛茛科植物威靈仙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棉團鐵線蓮 C.hexapet-
ala Pall 或東北鐵線蓮 C.manshurica Rupr. 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鹹,溫。歸膀胱經。
【功效】祛除風濕,治骨鯁。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痺痛。
威靈仙辛散善走,性溫通利,功能祛除風濕,有較好的通絡止痛作
用,是治療風濕痺痛的常用藥物。用於風濕所致的肢體疼痛及腳氣
疼痛等症,常與羌活、獨活、牛膝、秦艽等配伍同用。
2. 用於諸骨鯁喉。
本品又能治諸骨鯁喉,可單用威靈仙 15 g ,水煎,或加米醋煎汁
,分數次含口中,緩緩吞咽。
【處方用名】威靈仙(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靈仙除痛飲(《沈氏尊生》):威靈仙、獨活、白芷、蒼朮、荊芥、
防風、赤芍、當歸、川芎、麻黃、葛
根、枳實、桔梗、甘草
治風濕痺痛。
【文獻摘錄】《本草經疏》:「主諸風,而為風藥之宣導善走者也。」
《藥品化義》:「性猛急,蓋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絡。主治風、濕
、痰、壅滯經絡中,致成痛風走注,骨節疼痛,或
腫,或麻木。」
《本草正義》:「以走竄消渴為能事,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
之。味有微辛,故亦謂袪風,然惟風寒濕三氣之留
凝隧絡,關節不利諸病,尚為合宜,而性頗銳利,
命名之義,可想而知。」

╔══════╗
║ 秦艽 ║
╚══════╝

【藥用】龍膽科草本植物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麻黃秦艽 G.straminea
Maxim. 粗莖秦艽 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或小秦艽 G.dahurica
Fish. 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辛,平。歸胃、肝、膽經。
【功效】祛除風濕,退黃膽,除虛熱。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痺痛。
秦艽功能祛風濕、舒筋絡,常用於風濕痺痛、關節拘攣、手足不遂
等症。本品藥性潤而不燥,無論寒濕、濕熱、痺証新久,皆可應用
。在配伍方面常與防風、羌活、獨活、桑枝等同用。此外,本品還
常與祛風解表藥同用,治療表証枝體痠痛之症。
2. 用於濕熱黃疸。
秦艽功能化濕退黃,故可治療濕熱黃疸,常與茵陳、茯苓、澤瀉等
配伍。
3. 用於骨蒸潮熱。
本品又能退除虛熱,治療骨蒸潮熱,常與鱉甲、知母、地骨皮等配
伍。
【處方用名】秦艽、西秦艽、左秦艽(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秦艽味辛能散,祛風止痛,能治風濕痺痛,及外邪肢體痠痛,味苦能泄
,清除虛熱,能治骨蒸潮熱以及小兒疳熱諸症。雖為辛散之藥,而性平
質潤,乃風中潤劑也。
2. 秦艽諸家本草有謂其有清濕熱、退黃疸之能,現臨床應用之並不多見,
似可存之以供研究者。
【方劑舉例】大秦艽湯(《活法機要》):秦艽、生地、石膏、羌活、防風、白芷
、細辛、黃芩、當歸、白芍、川芎、熟
地、白朮、茯苓、甘草、獨活
治風濕痺痛,手足不仁。
秦艽鱉甲湯(《衛生寶鑑》):秦艽、鱉甲、柴胡、地骨皮、當歸、
知母、青蒿、烏梅
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舌紅頰赤、氣粗、盜汗。
【文獻摘錄】《神農本草經》:「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痺,肢節痛,下水,小便利
。」
《名醫別錄》:「療風,無問久新;通身攣急。」
《藥性論》:「利大小便,瘥五種黃病,解酒毒,去頭風。」
《日華子本草》:「主骨蒸,治疳及時氣。」
《本草綱目》:「秦艽,手足不遂,黃疸,煩渴之病須之,取其去陽
明之濕熱也。陽明有濕,則身體痠痛煩熱,有熱則
日晡潮熱骨蒸。」
《本草徵要》:「治風先治血,血行則風自滅,故療風無論新久。入
胃袪濕熱,故小便利而黃疸癒也。」

╔══════╗
║ 防己 ║
╚══════╝

【藥用】防己科藤本植物粉防己 Stephania tetrandra Moore 或馬兜鈴科草本植物廣防
己 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 ex L.D.Chou et S.M.Hwang 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歸膀胱、肺經。
【功效】祛除風濕,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防己能祛風濕而止痛,因其性寒,以致濕熱痹痛為宜,多配伍薏苡仁、
滑石、蜇砂等清熱除濕之品。對寒濕痹痛,須用溫經止痛的肉桂、附子
等藥同用。
2. 用於水腫、腳氣等症
防己苦寒泄降,又能利水消腫,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可與椒
目、葶藶子、大棗等配伍同用,若屬虛証,常與黃耆、茯苓、白朮
等配伍。
【處方用名】漢防己、粉防己(長於利水,亦能祛風。洗淨,曬乾,切碎用)
木防己、廣防己(長於祛風,亦能利水。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防己為辛能散,功能祛風濕而通絡,主治風濕痹痛之症;苦寒降泄,利水濕
而消腫,能除水腫腳氣之患。
2. 防己有漢、木二種,木防己性偏宣通經絡,力善祛風止痛;漢防己性偏疏通
水道,力善利水消腫,臨床應用,當於區分。
【方劑舉例】防己茯苓湯(《金匱要略》):防己 茯苓 黃耆 桂枝 甘草
治皮水四肢腫。
宣痹湯(《溫病條辨》):防己 薏苡仁 滑石 杏仁 連翹 山梔 半夏
晚蜇砂 赤小豆皮
治濕熱痹症。
己椒藶黃丸(《金匱要略》):防己 椒目 葶藶子 大黃
治腸兼有水氣或水飲停聚所致的喘咳腫滿等証。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漢防己主水氣,木防己主風氣,宣通。」
《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險而健,善走下行,長於除濕、通竅
、利道,能瀉下焦血分濕熱,及療風水要藥,故凡水濕喘
嗽,熱氣諸癇、濕瘧、腳氣、水腫、風腫、癰腫、惡瘡及
濕熱流入十二經以致二陰不通者,皆可用此調治。」

╔══════╗
║ 臭梧桐 ║
╚══════╝

【藥用】馬鞭草科灌木或小喬木海州常山 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mb 的葉。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歸肝經。
【功效】祛除風濕,降壓。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臭梧桐有祛除風濕、止痛之功,用治風濕痹痛之症,常與豨簽草同用,
或單味煎服。
2. 用於高血壓症
本品又有降低血壓作用,可用於治療高血壓正,一般認為為開花以前的
臭梧桐療效叫好;為不宜高溫煮,否則降壓功效可能減弱。
此外,用本品煎湯洗浴,可至濕疹搔癢等症。
【處方用名】臭梧桐(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服三克,日服三次。外用適量。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拾遺》:「能寬筋活血,治一切風濕,止痣腫,風氣頭風,半邊
頭痛,半支風,兩足痠軟疼痛,不能步履,兩手牽絆
,不能仰舉。」

╔══════╗
║ 老鶴草 ║
╚══════╝

【藥用】?? 牛兒苗科草本植物??牛兒苗 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 或老鶴草
Geranium wilfordii Maxim 的乾燥帶果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為辛,平。歸肝、腎、大腸經。
【功效】祛除風濕。
【臨床應用】用於風濕痹痛。
老鶴草辛散苦燥,祛除風濕、舒筋活絡,適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
、關節不利等症,單用有效,水煎服或熬膏用;如配伍桂枝、當歸、
紅花、芍藥等藥,能增強活血通絡止痛等作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瀉作用,可用於慢性腹瀉。
【處方用名】老鶴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拾遺》:「去風,疏經活血,健筋骨,通經絡。」
《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

╔══════╗
║ 虎杖 ║
╚══════╝

【藥用】蓼科草本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 的根莖和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膽、肺經。
【功效】祛除風濕,利濕退黃,活血通經,祛痰止咳,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虎杖功能祛除風濕,且能活血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痹痛可單位浸酒
服或配伍雞血藤、西河柳等藥。
2. 用於黃疸,膽結石及淋濁帶下等症
虎杖有利濕退黃作用,用治黃疸、膽結石等症,可配合茵陳、連錢
草等同用。本品亦能清利下焦濕熱,治淋濁帶下,可與萆薢、薏苡
仁同用。
3. 用於經閉、跌仆傷痛等症
虎杖有活血通經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瘀阻經閉症候,可配合茜草根
、益母草等同用。跌打損傷、瘀阻疼痛可與當歸、紅花同用。
4. 用於肺熱咳嗽、痰多喘咳
虎杖苦降泄熱,又能化痰止咳,用於肺熱咳嗽、痰多喘咳可單味服
用,也可配合黃芩、琵琶葉等藥。
5. 用於瘡瘍腫痛、毒蛇咬傷,燙傷等症
本品又能清熱解毒,對瘡瘍腫毒、毒蛇咬傷可內服,或鮮品搗爛外
敷。
此外,本品還有緩瀉通便的作用。
【處方用名】虎杖根、陰陽蓮、花斑築、大葉蛇總管(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排石湯(《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虎杖、木香、枳殼、黃芩
治乾管膽結石症。
【文獻摘錄】《名醫別錄》:「主通利月水,破流血癥結。」
《本草拾遺》:「主風在骨節間及血瘀。煮汁做酒服之。」
《滇南本草》:「攻諸腫毒,治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經絡。治五淋
白濁,痣漏,瘡癰,婦人赤白帶下。」
《嶺南採藥錄》:「治蛇傷,膿包瘡止損傷痛。」

╔══════╗
║ 透骨草 ║ ( 附:急性子 )
╚══════╝

【藥用】鳳仙花科草本植物鳳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L. 的乾燥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小毒。歸肝、腎經。
【功效】祛除風濕,活血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有祛除風濕作用,並能活血止痛,用治風濕痹痛無論新久,均可應
用。可配合五加皮、忍冬藤、油松節、威靈仙要同用。
2. 用於跌打損傷,經閉等症
本品善於活血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滯疼痛,或婦女經閉,不行可配
合當歸、桃仁、澤蘭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治療瘡癤癰腫、蛇蟲咬傷,可用鮮草適量,打爛外敷。
【處方用名】透骨草 風鮮花梗 (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 ,煎服。外用適量。
【附藥】急性子:及鳳仙花的乾燥成熟種子。性味微苦,溫;有小毒。功能軟堅,消積。
用於噎膈,骨鯁咽喉,腹部腫塊,經閉等症。一般用量 一錢至錢半 ,煎服。孕婦
忌服。
【方劑舉例】傷濕膏(《上海中成藥》):生川烏 乾薑 山奈 甘松 生玄胡 透骨草
羌活 肉桂 防己 五加皮 樟腦 薄荷腦
冬綠油 顛茄浸膏
治風濕酸痛,跌打損傷。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治筋骨一切風濕疼痛攣縮,寒濕腳氣。」

╔══════╗
║ 桑寄生 ║
╚══════╝

【藥用】桑寄生科小灌木斛寄生 Taxillus chinesis(DC.)Danser 的帶葉莖枝。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腎經。
【功效】祛除風濕,補肝腎,強筋骨,養血安胎。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等症
本品既能祛除風濕,又能補肝腎、強筋骨,對風濕痹痛、肝腎不足、腰
膝酸痛最為適宜,常與獨活、牛膝等配伍應用。
2. 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腳膝痿弱無力等症
本品藥性平和,專入肝腎,為補益肝腎要藥,故對老人體虛、婦女經多
帶下而肝腎不足、腰膝疼痛、筋骨無力者亦每與杜仲、續斷等配伍應用

3. 用於胎漏下血,胎動不安等症
本品有補肝腎而兼養血安胎的功效,用於肝腎虛虧、沖任不固所致胎漏
下血、胎動不安,常與續斷、菟絲子、阿膠等配伍。
此外,本品又有降壓作用,近年來臨床上常用於高血壓。
【處方用名】桑寄生 寄生 杜寄生 北寄生 (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 ,煎服。
【按語】桑寄生苦甘而平,入肝腎經,功能祛風除濕,兼能補益肝腎,故用於痹痛日久
腰膝酸軟之症為主;而且補肝腎作用亦甚顯著,是以肝腎不足而非因風濕者亦
為常用要藥,藥性平和,效佳弊少,誠為佳品。此外,本品又能治胎動不安,
胎漏下血之要藥。還有降壓作用,可用於高血壓症。
【方劑舉例】壽胎丸(《衷中參西錄》):菟絲子 桑寄生 續斷 阿膠
治滑胎。
【文獻摘錄】《本經逢原》:「性專祛風除濕,通調血脈,故『本經』取治婦人腰痛,小
兒背強等病,血脈通調而肌膚眉鬚接受其蔭,即有癰腫亦
得消散矣。」
《本草求真》:「桑寄生,號為補腎補血要劑。緣腎主骨,髮主血,苦入腎
腎得補,則筋骨有力。甘補血,血得補則髮受其灌蔭而不
枯脫落矣。故凡內而腰痛、筋骨篤疾、胎墮,外而金瘡、
肌膚風濕,何一不借此以為主治乎。」

╔══════╗
║ 五加皮 ║
╚══════╝

【藥用】五加科小灌木係住五加 Acabthopanax gracillistylus W.W.Smith 的根皮。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肝,腎經。
【功效】祛除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痛
本品功能祛風濕,又能補肝腎,強筋骨,可用於風濕痹痛、筋骨拘
攣、腰膝酸痛等症,對肝腎不足有風濕者最為適用,可單用浸酒服
,也可與羌活、秦艽、威靈仙等配伍應用。
2. 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腳膝痿弱無力、小兒行遲等症
本品又能溫補肝腎、強筋健骨,可用治肝腎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
肢痿弱以及小兒行遲等症,在臨床應用上常與牛膝、木瓜、續斷等
藥同用。
3.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
本品又能利水消腫,治水腫、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
生薑皮、地骨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五加皮、南五加皮(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五加皮辛苦而溫,能入肝腎,既能祛風除濕,風濕除則痹痛自止,又能
補益肝腎,肝腎壯則筋骨自健,故風濕痹痛、肝腎不足者,咸持為要藥
。且能利水消腫,以治小便不利,然必須與利水消腫藥配用,方能奏效
焉。
2. 五加皮有南北兩種,南五加皮為五加科植物,一般認為其補肝腎作用為
佳;北五加又稱香五加,為夢摩科??柳的根皮,止痛能力較佳,且有強
心之效,可治心臟病水腫,然具毒性,不宜過量久服。現上海地區市售
者,為香五加應於重視。
3. 桑寄生與五加皮均能祛風濕、補肝腎,然桑寄生主要用於痹痛日久、肝
腎不足之症,且可治年老體弱,經帶之腰膝酸痛者,還有安胎作用。五
加皮則祛除風濕作用較佳,用於痹痛日久,肝腎不足者,需配合應用,
且有利水消腫之功。
【方劑舉例】五加皮酒(《聖惠方》):五加皮、熟地黃、丹參、杜仲、蛇床子、乾薑
地骨皮、天門冬、鐘乳石
治小便餘瀝,婦人陰冷,腰膝時痛及癱瘓拘攣等症。
【文獻摘要】《本草綱目》:「治風濕痿痹,壯筋骨。」
《本草求真》:「腳氣之病......服此辛苦而溫,辛則氣順而化痰,苦則
堅骨而益精,溫則祛風而勝濕,凡肌膚之瘀血,筋骨之
風邪,靡不因此而治。」

╔══════╗
║ 鹿啼草 ║
╚══════╝

【藥用】鹿蹄草科草本植物鹿蹄草 Parola Calliantha H. Andres. 或軟業鹿蹄草 P.
decorata H. Andres 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腎經。
【功效】祛除風濕,補肝腎,強筋骨,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有祛風濕作用,適用於風濕痹痛,可配獨活、桑寄生、牛膝等同用

2. 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腳膝痿弱無力
本品功能補肝腎、強筋骨,用治腎虛腰痛、肝腎虧損、腳膝無力,可配
合金雀根跟菟絲子等藥。
3. 用於咯血、吐血、衄血、月經過多等症
本品有止血作用,對於咯血、吐血、衄血以及月經過多等症,都可配合
止血藥物同用。如外傷出血,可用鮮草搗爛外敷。
此外本品配芡實等,還可用於腎炎、蛋白尿。
【處方用名】鹿蹄草 鹿含草 鹿嫌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 ,煎服外用適量。
【文獻摘錄】《植物明十圖考》:「治吐血,通經,強筋健骨,補腰腎,生津液。」

╔══════╗
║ 豨簽草 ║
╚══════╝

【藥用】菊科草本植物豨簽 Siegesbeckia prientalis L. 現耿豨簽 S.pubescens
Makino 或毛耿豨簽 S.glabrescens Makine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腎經。
【功效】祛除風濕,強健筋骨,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豨簽草為祛除風濕常用要藥,用於風濕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與臭梧
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濕熱作用,故痹痛偏於濕熱的病症尤為
適宜。
2. 用於中風,半身不遂,腰膝無力等症
本品酒治蒸熟又能強筋骨,適用於四肢麻痹、腰膝無力、中風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等症。
3. 用於瘡瘍腫痛、風疹濕疹瘙癢等症
本品生用還能清熱解毒,可用於瘡瘍腫毒,以及風疹濕瘡、皮膚搔癢等
症。內服外用均可。
此外,本品現在又用於高血壓症,有降壓作用。
【處方用名】豨簽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致豨簽草(黃酒拌勻後蒸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按語】豨簽草生用性味苦寒,祛風除濕是其本功,作用甚顯,為人所贊,又能清熱化
濕以致皮膚濕癢。蒸製則轉而為溫,能強健筋骨,宜於癱瘓痿痺諸症。
【方劑舉例】豨桐丸(《養生經驗全集》)豨簽草 臭梧桐
治感受風濕,兩腳酸軟疼痛,不能步履或中風手足不遂等症。
【文獻摘錄】《本草正》:「氣味頗酸,善逐風濕諸毒,用蜜酒層層和灑,九蒸九曝....
善治中風口眼歪斜,除濕痹,腰腳酸軟麻木。」
《本草述》:「凡患四肢麻痹,骨間疼腰膝無力,由於外因風濕者,生用,
不宜熟;若內因屬肝腎兩虛,陰血不足者,九製用,不宜生
。」
《本草正義》:「凡風寒濕熱諸痹,多服均獲其效,洵是微賤藥中之良品也
。」

╔══════╗
║ 千年健 ║
╚══════╝

【藥用】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千年健 Homalomena occulta(lour.)Schott 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肝、腎經。
【功效】祛除風濕,強健筋骨。
【臨床應用】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等症。
本品既能祛風濕,又能強筋骨,用於風濕痹痛、腰酸腳軟、手足拘攣
麻痹等症,常與桑寄生、虎骨、牛膝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千年健(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文獻摘錄】《本草正義》:「千年健,今恆用以宣通經絡,祛風逐痹頗有應驗。」

╔══════╗
║ 虎骨 ║
╚══════╝

【藥用】貓科動物虎 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的骨骼。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歸肝、腎經。
【功效】祛風通絡,強筋健骨。
【臨床應用】用於風濕痹痛,腳膝酸軟
虎骨善於祛風通絡,強健筋骨,適用於風濕痹痛、風邪偏勝關節疼痛擊肝
腎虧損,腰膝痿軟之症,可與木瓜、牛膝、五加皮等浸酒服或與熟地、龜
板、鎖陽等製成丸劑服。
【處方用名】虎骨 製虎骨 虎脛骨(鐵沙炙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入丸劑或浸酒服。
【按語】1. 虎骨辛甘性溫,能入肝腎,能祛風通絡,強健筋骨,是其功能,痹痛日久筋
骨痿弱乃其主治。因其強健筋骨為諸藥之冠,故高年肝腎虧損、腰膝痿弱之
症,每持為要藥。
2. 古代文獻多以本品為搜風定痛之品,用治節痛風之藥,為臨床應用止痛效果
並不顯著。強健筋骨則信有可徵,並不誣也。
3. 虎骨現在藥源較少,價亦昂貴,故非肝腎不足、腰膝痿弱者,可不必選用,
或以豹骨代之,雖功效略同,而力則不逮也。又古人以為脛骨效果最佳,為
是目前已不再分用矣。
【方劑舉例】虎土木瓜酒(《通行方》):虎骨 木瓜 川芎 牛膝 當歸 天麻
五加皮 紅花 續斷 玉竹 秦艽 防風
桑枝
治寒濕入絡筋骨酸痛。
虎潛丸(《醫方集解》):黃柏 龜版 知母 熟地 陳皮 白芍 鎖陽
虎骨 乾薑 牛膝 羊肉
治肝腎不足,筋骨痿軟,腿足瘦削,步履乏力,腰酸。
【文獻摘錄】《藥性論》:「治筋骨毒風攣急,屈伸不得,走疰(ㄓㄨ\)疼痛溫瘧。」
《本草綱目》:「定風追痛,健骨,止久瀉脫肛,獸骨鯁咽。」
《欲?藥解》:「療關節氣冷,治膝脛腫痛,逐痹通關,強筋健骨,平歷
節腫痛,癒腰膝痿軟。」

╔══════╗
║ 白花蛇 ║ ( 附:烏梢蛇 )
╚══════╝

【藥用】?科動物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Gunther)的乾燥屍體。
【性味與歸經】甘、鹹,溫;有毒。歸肝經。
【功效】祛風通絡,定驚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急,以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
本品有較強的祛風通絡,透骨搜風作用,故對風濕痹痛、筋脈拘急
等症,可配伍豨簽草、獨活、威靈仙等藥同用;治口眼喎斜、語言
蹇澀,或筋脈攣急、肌肉麻痹等症,可與全蠍、當歸、羌活、白芷
等配伍應用,或浸酒服。
2. 用於破傷風,驚風抽搐。
本品又能定驚止痙,可治破傷風,痙攣抽搐及小兒驚風痙厥,配伍烏梢
蛇、蜈蚣等藥同用。
此外,白花蛇又可用於痲瘋,疥癬,具有祛風攻毒之效,可與烏梢蛇、雄黃
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白花蛇 ?肉蛇 (為五步蛇,去內臟,烘乾用)
金錢白花蛇(為銀環蛇的幼體,烘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研末吞服 1 -- 2 g 。
【附藥】烏梢蛇:即游蛇科動物烏梢蛇除去內臟的乾燥體。性味甘,平。歸肝經。功效與
白花蛇相近而藥力較弱。用量 一錢至三錢 ,煎服研末每次 2 -- 3 g。

【按語】1. 白花蛇甘鹹而溫,專入肝經,祛風通絡止痹痛,定驚止痙寧抽搐,且外達皮
膚,又為痛風疥癬之要藥,迨為祛風攻毒之功耳。
2. 金錢白花蛇功同白花蛇而力更勝之,烏梢蛇之性能亦同於白花蛇,而效則弱
之。
【方劑舉例】白花蛇酒(《瀕湖集簡方》):白花蛇 全蠍 當歸 防風 羌活 白芷
天麻 赤芍 甘草 升麻
治諸風頑痹筋脈攣急。
定命散(《聖濟總錄》):白花蛇 屋梢蛇 蜈蚣
治破傷風角弓反張,痙攣抽搐。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主中風濕痹不仁,筋脈拘急,口面窩斜,半身不遂,骨節
疼痛,大風疥癩及暴風搔癢,腳弱不能久立。」
《本草綱目》:「通治諸風,破傷風,小兒風熱,急慢驚風,搐搦瘰??漏疾
楊梅瘡,痘瘡倒陷。」
「能透骨搜風,截驚定搐,為風痹、驚搐、癩癬惡瘡要藥。
取其內走臟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也。」
《玉?藥解》:「通關透節,泄濕祛風。」
《本草經疏》:「風者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蛇性走竄,亦善行而無處不
到,故能引諸風藥至病所,自臟腑而達皮毛也。」

╔══════╗
║ 徐長卿 ║
╚══════╝

【藥用】夢藦科蒼本植物徐長卿 Cynanchum paniculatum(Bge.)Kitag 的根及根
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胃經。
【功效】祛風通絡,止痛,止癢,解毒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善於祛風,功能通絡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疼痛,可配合虎杖等
同用。
2. 用於脘腹痛,牙痛,跌仆傷痛等症。
徐長卿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臨床上多用於多種疼痛,能取顯著的
止痛效果,適用於脘腹痛、牙痛及跌打損傷疼痛諸症,可單味應用
或隨症配伍有關藥物。
3. 用於濕疹,風疹瘙癢,頑癬等症。
本品又長於祛風止癢,善治濕疹、風疹、頑癬等皮膚瘙癢之症,可
單味煎湯內服,或煎湯外洗,亦可配合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等藥
同用。
4. 用於毒蛇咬傷。
本品又能解毒消腫,對於毒蛇咬傷,可配合半邊蓮、野菊花等藥同
用。
此外,古代醫家認為本品具有通利小便作用;現代又常用於登山嘔吐
、暈車暈船等症。
【處方用名】徐長卿、寮刁竹(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徐長卿湯(《聖惠方》):徐長卿、茅根、木通、冬葵子、滑石、檳
榔、瞿麥、朴硝
治氣壅關格不通,小便淋結,臍下妨悶。

╔══════╗
║ 桑枝 ║
╚══════╝

【藥用】桑科喬木桑 Morus alba L. 的嫩枝。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經。
【功效】祛風通絡。
【臨床應用】用於風濕痹痛
桑枝善於祛風,通利關節,用於風濕痹痛,常與防己、威靈仙、羌活、獨活
等配合應用;本品善走上肢,尤以治肩背酸痛,經絡不利為常用,可單位熬
膏服或與祛風濕藥配伍使用。
【處方用名】桑枝 嫩桑枝 童桑枝 炒桑枝(清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 ,煎服。
【方劑舉例】桑枝膏(《上海市中要成藥治劑規範》):桑枝濃煎取汁,加砂糖 40% 製
成膏劑
治風濕疼痛,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者。
【文獻摘錄】《本草圖經》:「療遍體風癢乾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
《本草匯言》:「去風氣攣痛。」
《本草備要》:「利關節,養津液,行水去風。」

╔══════╗
║ 絡石藤 ║( 附:海風藤 )
╚══════╝

【藥用】夾竹桃科潘援藤本植物絡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des (Lindl.)Lem. 的
乾燥帶葉藤莖。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心、乾、腎經。
【功效】祛風通絡,涼血消癰。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絡石藤功能祛風而舒經活絡,性寒清熱,致風濕痹痛偏熱者較為適宜,
可單味浸酒服,也可與木瓜、海風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
2. 用於瘡瘍腫痛
本品行微寒,能涼血清熱而消癰,用治瘡瘍腫痛之症,常與乳香、沒藥
、瓜萎、甘草、皂角刺等配伍。
【處方用名】絡石藤 (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 ,煎服。
【附藥】海風藤:及胡椒科植物海風藤的藤莖。功能祛風通絡,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酸
痛、屈伸不利等症一般用量 三錢至五錢 ,煎服。
【文獻摘錄】《神農本草經》:「主風熱死肌癰傷,口乾舌焦,癰腫不消,喉舌種水漿不
下。」
《本草綱目》:「氣味平和,其功主筋骨關節風熱癰腫。」
《要藥分劑》:「絡石之功,專於舒筋活絡。凡病人筋脈拘攣,不易屈伸者
,服之無不獲效,不可忽之也。」

╔══════╗
║ 尋骨風 ║ ( 附:絲瓜絡 )
╚══════╝

【藥用】馬兜鈴科草本植物棉毛馬兜鈴 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辛、苦,平。歸肝經。
【功效】祛風通絡,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尋骨風功能祛風通絡,適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可單味浸酒服或與
桑枝、絡石藤配伍應用。
2. 用於胃痛,睪丸腫痛,跌打傷痛等症。
本品又具有止痛作用,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陳皮同用;用治睪丸腫痛
可與雞蛋同煮,飲湯食蛋;用治跌打傷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內服還可用治癌腫,外用可治外傷出血等。
【處方用名】尋骨風 巡骨風(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絲瓜絡:及葫蘆科草本植物絲瓜老熟果實的網狀纖維(維管束)。性味甘,平。
歸肺、胃、肝經。功能通利經絡,適用於筋骨酸痛,胸脅疼痛,乳癰腫
痛等症。一般用量 一錢至三錢 ,煎服。

╔══════╗
║ 接骨木 ║
╚══════╝

【藥用】忍冬科灌木或喬木接骨木 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的帶葉莖枝。
【性味與歸經】甘、苦,平。歸肝經。
【功效】祛風通絡,活血止痛,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功能祛風濕、通經絡,對風濕痹痛、關節不利之症,可配合老鶴草
、防風、桑枝、紅花等,亦可單位煎湯乘熱薰洗患處。
2. 用於跌仆傷痛
本品又能活血止痛,用治跌打損傷、瘀阻疼痛等症,可配合透骨草、當
歸、川芎、赤芍等藥同用。
3. 用治水腫,小便不利。
本品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具有利水消腫之功,可配合玉米鬚
、車前子等同用。
【處方用名】接骨木、扦扦活(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折傷筋骨方(《衛生易簡方》):接骨木 乳香 芍藥 當歸 川芎
自然銅
治折傷筋骨。
【文獻摘錄】《本草新編》:「入骨節,專續筋接骨,折傷酒吞,風癢湯浴。」

╔══════╗
║ 木瓜 ║
╚══════╝

【藥用】薔薇科灌木貼梗海棠 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 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酸,溫。歸肝、脾經。
【功效】除濕利痹,緩急舒筋,消食,治腳氣。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木瓜酸溫入肝,具有除濕通絡之功,為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常用藥,臨
床上治風濕痹痛時一般用於腰膝酸痛者居多,常與虎骨等配用。
2. 用於吐瀉轉筋
肝主筋,吐瀉失水,筋失所養,則轉筋痙攣。木瓜入肝,功能緩急舒筋
,故為治吐瀉轉筋之要藥。用於暑濕霍亂,吐瀉轉筋之症,可配伍薏苡
仁、蜇砂、黃連、吳茱萸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又為治腳氣腫痛要藥,可配伍吳茱萸、紫蘇、檳榔同用。尚有消
食作用,可用於消化不良症。
【處方用名】木瓜 宣木瓜(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按語】木瓜性味酸溫,能入肝脾,舒筋活絡之要藥。多用於腰膝酸痛,筋攣足痿;化濕
和中之良品,又能治霍亂吐瀉,轉筋腿痛;且為腳氣要藥,蓋亦化濕舒筋之效,
還有消食之功,助脾之能。
【方劑舉例】木瓜湯(《直指方》):木瓜 茴香 吳茱萸 甘草 生薑 紫蘇
治霍亂轉筋。

╔══════╗
║ 蜇砂 ║
╚══════╝

【藥用】蜇蛾科昆蟲家蜇 Bombyx mori Linnaeus 的糞便。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歸肝、脾、胃經。
【功效】除濕利痹,緩急舒筋。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善於化濕,功能通絡利痹,可用於風濕痹痛之症,如為濕熱鬱
阻者,可配防己、薏苡仁、滑石等同用;肢體不遂、麻木,可與防
風、當歸、白茄根等配伍。炒熱外敷,還有溫通血脈利痹止痛之效

2. 用於吐瀉轉筋。
本品能化濕,緩急舒筋,用於霍亂吐瀉轉筋,腹痛等症,配伍黃芩
、木瓜、吳茱萸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治皮膚濕疹瘙癢,可煎湯外洗。
【處方用名】蜇砂、晚蜇砂、夏蜇砂、二蜇砂、蜇矢 (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須包煎。
【方劑舉例】蜇矢湯(《霍亂論》):蜇砂、木瓜、生苡仁、大豆卷、黃連、梔子
、半夏、通草、黃芩、吳茱萸
治霍亂吐瀉,轉筋腹痛,口渴亂躁危急。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蜇性燥,燥能祛風勝濕,故蜇砂主療風濕之病,有
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

╔══════╗
║ 松節 ║( 附:松香、松花粉 )
╚══════╝

【藥用】松科喬木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Barr. 或馬尾松 P.massoniana
lamb 的瘤狀節或分枝節。
【性味與歸經】苦,溫。入肝、腎經。
【功效】除濕利痹
【臨床應用】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苦燥溫通,具有燥濕通絡利痹之功,善去筋骨間風濕,對於風濕
痹痛、關節酸痛等症,可單味浸酒服或與羌活、獨活、防風、桑枝、
海風藤、川芎、當歸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松節 油松節(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1. 松香:及松樹的樹脂。性味苦、甘、溫。功能祛風燥濕,生肌止痛,適
用於風濕痹痛,瘡瘍腫痛等症。一般用量 一錢至三錢 ,入丸散
或浸酒服。
2. 松花粉:即松樹的花粉。性味甘溫。功能潤肺,燥濕,止血。內服可以
治咳嗽;外敷可治皮膚濕疹,嬰兒尿布濕疹,創傷出血。一般
用量一錢至二錢,包煎。外用適量。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筋骨間風濕諸病宜之。」
《本草匯言》:「氣溫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風有濕,作痛作痿,痿
軟無力者,用此立痊。倘陰虛髓乏,血燥有火者,
宜斟酌用之。」

╔══════╗
║ 海桐皮 ║
╚══════╝

【藥用】豆科喬木刺桐 Erythrina Variegata L.var.orientalis (L.)Merr 或雲香
科喬木?葉花椒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et Zucc. 朵椒
Zanthoxylum molle Rehd 的乾燥樹皮。
【性味與歸經】辛、苦,平。歸肝、腎經。
【功效】除濕利痹,清熱化濕。
【臨床應用】1. 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功能祛風濕,通經絡,主要適用於下肢關節痹痛以及腰膝疼痛
等症,臨床常配合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等藥同用。
2. 用於濕熱下注,腳膝疼痛。
本品又能清熱化濕,用治濕熱下注、腳膝疼痛的病症,可配合萆薢
、木通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外用治疥癬,可配合川槿皮、蛇床子、大黃,浸酒外搽。
【處方用名】海桐皮、赤桐皮、浙桐皮(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海桐皮散(《証治准繩》):海桐皮、熟地黃、牡丹皮、牛膝、山茱
萸、補骨脂
治手足拘攣。
【文獻摘錄】《本草求真》:「海桐皮,能入肝經血分,祛風除濕,及行經絡,以
達病所。」

┌─────────────┐
│ 祛風濕藥應用注意事項 │
└─────────────┘

一、祛風濕藥有偏於祛風,有偏於散寒,有偏於勝濕,有偏於補肝腎強筋骨,需根
據病情選用。
二、對於風寒濕邪偏勝之症,應適當配合其他藥物,如風勝者,可選解表藥中具祛
風作用者;寒勝者可選配祛寒藥;濕勝者可選配利水勝濕藥。
三、由於風濕痹痛,每多夾有熱邪、痰濕、瘀滯以及肝腎不足、氣血虧損,故往往
又需分別與清熱藥、活血祛瘀藥、化痰藥以及補益藥配伍同用。
四、風濕痹痛有偏於甚身半以上者,有偏於身半以下者,可選用相適應的藥物。
五、祛風濕藥易於傷耗陰血,故陰血不足者需慎用。



╔════════════╗
║ 第 七 章 ║
║ ║
║ 理 氣 藥 ║
╚════════════╝


凡功能能調理氣分舒暢氣機的藥物稱為裡氣藥。因其善於行散氣滯故又稱
為行氣藥作用較強者稱為破氣藥。
所謂氣滯,就是指氣機不暢、氣行阻滯的証候。多由於冷熱失調、精神抑
鬱、飲食失常以及痰飲濕濁等因所致。氣滯病症,主要為脹滿疼痛。氣滯日久
不治,可進而生痰、動火、積留血液。理氣藥功能疏通氣機,既能緩解脹滿疼
痛,有能防止脹、滿、瘀的發生,所以凡屬氣滯病症及時應用理氣藥治療具有
重要意義。
理氣藥適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疼痛,胸部氣滯、胸痹疼痛,肝氣瘀滯
、脅肋脹痛、乳房脹痛或結塊、疝痛、月經不調等;以及胃氣上逆、嘔吐噯氣
、嘔逆等症。分別具有理氣寬中、行氣止痛、寬胸止痛、疏肝解鬱降逆和胃等
作用。
理氣藥大都味多苦辛,性多屬溫,能入脾胃肺肝經。


╔══════╗
║ 橘皮 ║ ( 附:橘絡、化橘紅 )
╚══════╝

【藥用】雲香科小喬木橘 Citrue reticulate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脾、肺經。
【功效】行氣除脹滿,燥濕化痰,健脾和中。
【臨床應用】1. 用於胸腹脹滿等症
橘皮辛散通溫,氣味芳香,長於理氣,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
,又能行氣寬中,用於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
。常與木香、枳殼等配伍應用。
2. 用於濕阻中焦、脘腹痞脹、便溏泄瀉,以及痰多咳嗽等症。
橘皮苦溫燥濕而能健脾行氣,故常用於濕阻中焦、脘腹脹悶、便溏苔膩
等症,可配伍蒼朮、厚朴同用。又善於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壅肺、痰多
咳嗽的常用要藥,每與半夏、茯苓同用。
3. 用於脾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以及噁心嘔吐等症
本品燥濕而能健脾開胃,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
泄瀉等症,常與人參、白朮、茯苓等配合應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
氣,故往往用作補氣藥之佐使,可使補而不滯,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
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噁心嘔吐,若胃寒嘔吐,可與生薑同
用;胃熱嘔吐,又可配伍竹茹、黃連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橘皮、陳皮、廣陳皮、新會皮 (洗淨,曬乾,切碎用)
炒橘皮 (麩皮拌炒)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附藥】1. 橘絡:及橘瓤上的筋膜。(是橘的中果及內果皮之間的維管束群)。性味苦
,平。功能化痰理氣通絡,適用於痰滯經絡,咳嗽、胸脅作痛等症。
一般用量 一錢至錢半 ,煎服。
2. 化橘紅:及雲香科植物柚的果實。性味苦、辛、溫。功能燥濕化痰,理氣,
消食。適用於痰多咳嗽,以及食積、脘腹脹痛等症。一般用量 3
-- 10 g ,煎服。
【按語】1. 橘皮味辛苦而性溫,氣芳香而入肺脾。辛散行氣滯,是乃肺氣壅滯、脾胃氣
滯的要藥;苦溫而燥濕,故而濕阻中焦、痰多咳嗽,卓有奇功;且能和中以
治呃逆,並能健脾等。
2. 橘皮在臨床上應用甚為廣泛,《剛目》稱其「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
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然而所治病症無非肺脾兩經,而其效用則兼理氣
燥濕、化痰健脾也。
3. 古人對橘皮的應用有橘紅、橘白之分,橘紅是橘皮之外層色紅者,以燥濕化
痰之功為勝;橘白為內層色白者,無造烈之弊,而能化濕和胃。現在上海地
區以不再區分。
【方劑舉例】二陳湯(《和局方劑》):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治脾胃不和,運化失職,痰濕為患,喘嗽脹滿。
橘皮竹茹湯(《金匱要略》):橘皮 竹茹 人參 甘草 生薑 大棗
治胃虛呃逆。
異功散(《小兒藥証直訣》):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胸脘痞悶等症。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其至百並總是取棋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
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哪元氣知母,肺乃攝氣
之要,故橘皮為二經氣分之要,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

《日用本草》:「能散能瀉,能溫能補,能消膈氣,化痰涎,和脾止嗽,通
五淋」
《本草經疏》:「辛能散,苦能瀉,溫能通行,則逆氣下,嘔嗽止,胸中瘕
熱消矣,脾為運動磨物之臟,氣滯則不能消化水谷,為吐
逆、霍亂、泄瀉等証,苦溫能鑿脾家之濕,使滯氣運行,
諸証自療矣。」
《本草匯言》:「味辛善散,故能開氣;胃苦開泄,故能行痰;其氣溫平,
善於通達,故能止嘔、止咳,健脾和胃者也。東垣曰:夫
人以脾胃為主,而治病以調氣為先,如欲調氣健脾者,橘
皮之功居其首焉。」

╔══════╗
║ 枳實 ║
╚══════╝

【藥用】雲相科小聊木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摘陪變種或甜橙 C.sinensis
Osbeck 的幼果。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行氣除脹滿,化痰開痹,消積導滯。
【臨床應用】1. 用於胸腹脹滿
枳實理氣行氣作用較強,故一般認為本品有破氣作用,功用行氣滯
、除脹滿,用於胸腹脹滿,常與木香、橘皮等同用。此外,對食積
不化、脘腹脹滿者,可配山渣、神麴等同用;脾虛而見脘腹脹滿悶
塞者,常配合白朮同用;對病後勞復、身熱、心下痞悶者,可配梔
子、豆豉等同用;寒凝氣滯而見胃痛者,可配合橘皮、生薑同用。
2. 用於胸痹結胸,以及痰多咳嗽,風痰眩暈等症。
本品既能理氣,又能化痰,對痰濕遏阻胸陽、胸陽不振、胸痹疼痛
,可配瓜蔞,薤白、桂枝等品同用;用治痰熱互結、胸痞按之疼痛
,可配黃連、瓜蔞等同用;對於痰多咳嗽、風痰眩暈等可配陳皮、
半夏、天麻等同用。
3. 用於食積停滯、便秘腹痛及瀉痢不暢、裏急後重等症。
枳實苦降下行,功能消積導滯,治便秘腹痛,常配合大黃、厚朴等
同用;治瀉痢後重,常配合木香、檳榔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症,宜與補氣生陽之
品同用;近年來發現本品又有升壓作用,可用於休克。
【處方用名】枳實、江枳實、生枳實(生用作用較猛)
炒枳實(麩皮炒至為焦為度)
枳實炭(清炒至外成焦黑色)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枳殼:及雲香科小橋木香櫞、酸橙等植物的成熟果實。性味效用與枳實相
似,但力薄性緩,以行氣寬中除脹為主,適用於胸脅脹痛、脘腹痞
悶為主。一般用量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枳實苦而微寒,入脾、胃、大腸經,苦泄力大,行氣力強,故為破氣之
藥,性沈降而下行,功能理氣除痞,以除胸腹痞滿,兼能化痰以開痹,
消積以導滯,實乃破氣結之峻劑,治痞滿、導積滯之要藥。又具升高血
壓之能,治陰挺脫肛之用。
2. 枳實與枳殼皆為果實,因老幼不同而區分。兩者功效略同,但枳實力強
枳殼力緩。破氣除痞,消積導滯多用枳實;理氣寬中消脹除滿多用枳殼。
3. 厚朴與枳實行氣導滯常配合應用,但厚朴苦辛性溫,行氣力緩,長於燥
濕散滿,且能下氣平喘;枳實味苦性寒,破氣力強,長於化痰除痞,且
有消積導滯作用。
【方劑舉例】枳實導滯丸(《內外傷辨惑論》):枳實、白朮、黃芩、澤瀉、茯苓
、大黃、六曲
治脾胃濕熱,胸悶腹痛,積滯泄瀉。
枳朮丸(《內外傷辨惑論》):枳實、白朮
治脾胃虛,運化弱,食後脘腹痞滿作脹者。
小結胸加枳實湯(《溫病條辨》):黃連、瓜蔞、枳實
治陽明暑溫,水結在胸,面赤身熱頭暈,渴欲涼飲,得水則嘔,按
之胸下痛。
導痰湯(《濟生方》):半夏、橘紅、枳實、茯苓、甘草、人參、遠
志、酸棗仁、北五味、熟地
治心虛膽怯,短氣乏力,心煩不眠,驚悸或癲狂等。
【文獻摘錄】《本草衍義》:「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其性酷而速,大則其性和而緩
也。」
《本草綱目》:「枳乃木名,實乃其子,故曰枳實。後人因小者性速,又呼
老者為枳殼。生則皮厚而實,熟則殼薄而虛,正如青橘皮
、陳橘皮之意,宋人復出枳殼一條,非矣。寇氏以為破結
實而名,亦未必然。」

╔══════╗
║ 瓜蔞皮 ║ ( 附:全栝蔞 )
╚══════╝

【藥用】葫蘆科藤本植物栝蔞 Trichosanthes kiritowii Maxim 或雙邊栝蔞 T.un-
iflora Hao. 的成熟果皮。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肺、胃經。
【功效】行氣除脹滿,化痰開痹,清肺止咳。
【臨床應用】1. 用於胸腹脹滿。
本品功能行氣,具有行氣滯、除脹滿的功能,能入肺胃,故對胸膈
痞悶、脘腹脹滿等均可應用,常與木香、烏藥、橘皮、枳殼等配合
應用。
2. 用於胸痹結胸。
本品既能化痰,又能行氣,為治胸痹胸痛要藥,常與薤白、半夏、
桂枝等同用,且又適用於結胸症,可配黃連、半夏等同用。
3. 用於肺熱咳嗽。
本品性味苦寒,能入肺經,又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效,可配貝母、
天花粉、桔梗等同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還用本品治療冠心病絞痛。
【處方用名】栝蔞皮、瓜蔞皮(清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全瓜蔞:及瓜蔞皮(三分之一)與瓜蔞仁(三分之二)合用。功能行氣除
滿,清熱潤肺,化痰開胸除痹,消散乳癰。適用於胸腹脹滿,燥
熱咳嗽,胸痹結胸,以及乳癰初起腫痛等症。一般用量三錢至五
錢 ,治乳癰初起可用五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瓜蔞,古稱栝蔞實,原為皮仁合用。現在臨床有三種用法,一為瓜蔞皮,
偏於清肺化痰止咳、行氣除脹滿;一為瓜蔞仁,偏於潤肺化痰,潤腸通便
;一為全瓜蔞,則兼有皮仁兩者作用,且又治療乳癰初起之症。

╔══════╗
║ 木香 ║
╚══════╝

【藥用】菊科本草植物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 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脾、胃、大腸、膽經。
【功效】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胸腹脹痛,脅肋疼痛及瀉痢腹痛等症。
木香辛溫通散,善於行氣而止痛,為行散胸腹氣滯常用要藥,每可與
枳殼、川楝子、延胡索同用;對於胸腹脹痛,可與柴胡、鬱金等品同
用。又能入大腸,治療氣滯大腸,瀉痢腹痛,裏急後重得症候,可與
檳榔、枳實、大黃等同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常與黃連配伍同用。
此外,木香常用於補益劑中,以舒暢氣機,使補益藥補而不滯。
【處方用名】木香、廣木香(生用行氣止痛)
煨木香、炙木香、炒木香(麩皮拌炒用以止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木香,苦辛性溫,芳香濃鬱,行氣力佳,能宣三焦之氣滯,解寒凝之諸
痛,然以疏理胃腸之氣分阻滯為主,具有消脹除痛之卓功。唯行氣宜生
用,炒用則走散之性雖有喪失,卻有實大腸之效用,常用於瀉痢腹痛之
症。
2. 木香,古代文獻又稱之為青木香,與目前習以馬兜鈴根為青木香,品種
不同功用有異應於注意。
【方劑舉例】木香檳榔丸(《衛生寶鑑》)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黃柏
、黃連、吳茱萸、三棱、莪朮、大黃、
香附、牽牛、芒硝
治痢下腹痛。
【文獻摘錄】《大明本草》:「治心腹一切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霍亂,泄瀉
,痢疾健脾消食,安胎。」
《珍珠囊》:「散滯氣,調諸氣,和胃氣,瀉肺氣。」
《本草綱目》:「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諸氣月賁鬱,皆屬
於肺,故上焦氣滯用之者,乃金鬱則泄之也;中氣
不運,皆屬於脾,故中焦氣滯宜之者,脾胃喜芳香
也;大腸氣滯則後重,膀胱氣不化則癃淋,肝氣鬱
則為痛,故下焦氣滯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本草匯言》:「《本草》言治氣之總藥,和胃氣、通心氣、降肺氣
、疏肝氣、快脾氣、暖腎氣、消積氣、溫寒氣、順
逆氣、達表氣通裏氣,管統一身上下內外諸氣,獨
為其功。」
《藥品化義》:「香能通氣,和合五臟,為調諸氣要藥。」
《本草求真》:「下氣寬中,為三焦氣分要藥。然三焦則又以中為要
。中寬則上下皆通,是以號為三焦宣滯要劑。至書
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補,非云升類升柴,降同沈
重,不過因其氣鬱不升,得此氣克上達耳。況此苦
多辛少,言降有餘,言升不足,言散則可,言補不
及,一不審頤,任書混投,非其事矣。」
《本草正義》:「方香氣烈而味厚,《本經》止言味辛《別錄》則謂
之溫。以氣用事,澈上澈下,能升能降,非溫和澳
休,何以致此?」

╔══════╗
║ 烏藥 ║
╚══════╝

【藥用】樟科灌木或小喬木烏藥 Lindera strychnifolia (Sieb.et Zucc.)Vill.的塊
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肺、腎、膀胱經。
【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臨床應用】1. 用於胸腹脹痛,寒疝腹痛及經行腹痛等症。
烏藥辛開溫通,善於疏通氣機,功能行散氣滯、止痛,能上入肺、
脾,舒暢胸腹之氣滯,故凡寒邪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或胃腹疼痛等
症,均可應用,常與木香相須為用。亦可配合香附、枳殼、鬱金等
同用。本品又善於散寒止痛,用治寒疝腹痛,可配合小茴香、青皮
等同用;用於經行腹痛,可配合當歸、香附等同用。
2. 用於小便頻數,遺尿。
烏藥又能下行腎與膀胱,能溫腎散寒,對腎與膀胱虛寒所引起的小
便頻數、遺尿,常配合益智仁、山藥等同用。
【處方用名】台烏藥、烏藥(切片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烏藥性味辛溫,走肺脾而理胸腹之氣滯,散寒凝而除疝氣經行之疼痛,
且能溫腎,除膀胱之冷氣,用治尿頻遺尿之症。
2. 木香與烏藥皆能行氣止痛,為治胸腹脹痛之要藥,臨床每相須為用,然
木香行氣力佳,且煨用有止瀉之功;烏藥則又善治寒疝痛經,且能溫腎
散寒,以治尿頻遺尿之症。
【方劑舉例】四磨湯(《濟生方》):烏藥、沈香、人參、檳榔
治七情鬱結,上氣急喘。
天台烏藥散(《醫學發明》):天台烏藥、茴香、木香、青皮、高良
薑、檳榔、巴豆、川楝子
治寒凝氣滯,小腸疝氣,少腹痛引睪丸等症。
烏藥湯(《濟陰綱目》):烏藥、香附、當歸、木香、甘草
治婦女經行腹痛。
【文獻摘錄】《藥品化義》:「氣雄性溫,故快氣宣通,疏散凝滯,甚於香附。以
之散寒氣,則客寒冷痛自除;袪邪氣則天行疫瘴即
卻;開鬱氣,中惡腹痛,胸膈脹滿,頓然而減;疏
經氣,中風四肢不遂,初產血氣凝滯,漸次能通,
皆藉其氣雄之功也。」
《本草求真》:「功與木香、香附同為一類,但木香苦溫,入脾爽滯
,用於食積則宜;香附辛苦,入肝、膽二經,開鬱
散結,每于懮鬱則妙;此則逆邪橫胸,無處不達,
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

╔══════╗
║ 檀香 ║
╚══════╝

【藥用】檀香科喬木檀香 Santalum album L.的木材。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胸腹疼痛等症
檀香味辛性溫,能入肺胃,善調膈上諸氣,對胸腹氣滯所引起的疼痛
等症,常與砂仁、烏藥等藥配伍應用;用於血瘀氣滯、心腹疼痛,可
配丹參、砂仁等同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用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可配細辛、延胡索等同用。
【處方用名】檀香 白檀香 檀香屑 (去外皮鋸斷劈碎或刨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一錢 ,煎服。或入丸散。
【方劑舉例】寬胸丸(《中藥臨床應用》):檀香、蓽茇、延胡索、細辛、高良薑、冰片
治冠心病心絞痛。
【文獻摘錄】《本草備要》:「調脾肺、利胸膈,為理氣要藥。」
《本草求真》:「凡因冷氣上結,飲食不進,氣逆上吐,抑鬱不舒,服之能
引胃氣上升,且能散風避邪,消腫住痛,功專入脾與肺,
不似沈香力專主降,而能引氣下行也。」

╔══════╗
║ 甘松 ║
╚══════╝

【藥用】敗醬科草本植物甘松 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匙葉甘松 N.jatamansi
DC. 的根及莖葉。
【性味與歸經】辛、甘,溫。歸脾、胃經。
【功效】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胸腹疼痛,食慾不振等症。
甘松溫而不熱,甘而不滯,其氣芳香,能開脾鬱;其性溫通,能行氣
止痛。在臨床上常用於氣鬱胸悶、胃脘疼痛等症,可與木香、香櫞皮
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甘松、香甘松(洗淨,曬乾)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 ,煎服。
【方劑舉例】大七香丸(《和局方劑》):香附、麥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
、陳皮、丁香、甘松、烏藥
治脾胃虛寒,心腹滿痛。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甘松芳香,能開脾鬱,少加入脾胃藥中,甚醒脾氣。」
《本草匯言》:「醒脾暢胃之藥也。《開寶方》主心腹卒痛,散滿下氣,皆
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如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
、開胃消食之功。」
《本草正義》:「近東瀛醫家謂此藥善通經絡,專治轉筋,為霍亂轉筋必須
之藥。頤自定霍亂酒方,合薑、附、萸、連諸味,治真寒
霍亂、轉筋入腹危急重症,即有捷效,知此物溫運,活絡
通經,無出其右。」

╔══════╗
║ 九香蟲 ║
╚══════╝

【藥用】??科昆蟲九香蟲 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的全蟲。
【性味與歸經】鹹,溫。歸脾、腎、肺經。
【功效】行氣止痛,溫腎助陽。
【臨床應用】1. 用於脘腹脹痛,脅肋疼痛等症。
九香蟲溫性通利,能行氣散滯而止痛,適用於寒鬱中焦或肝胃不和
所致的脘腹脹痛、脅肋疼痛等症,可配木香、川楝子等同用。
2. 用於陽痿,腎虛腰痛。
本品性溫入腎,能溫腎助陽,用於腎陽不足、陽痿尿瀕等症,可配
仙靈脾、巴戟天等同用;用治腎虛腰痛,可與杜仲、補骨脂等同用

【處方用名】九香蟲、灸九香蟲(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烏龍丸(《攝生方》):九香蟲、車前子、橘皮、白朮、杜仲
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
《本草新編》:「興陽益精。」

╔══════╗
║ 路路通 ║( 附:白膠香 )
╚══════╝

【藥用】金縷梅科喬木 Liquiddamber formosana Hance. 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微澀,平。歸肝、胃經。
【功效】行氣止痛,活血通絡,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脘腹脹痛
路路通具通利之性,功能行氣寬中而止痛,在臨床上用於脘腹脹痛、大
便不爽等症,可與木香、烏藥、枳殼等同用。
2. 用於風濕痹痛,用經不調。
本品又能活血通絡,對婦女月經不調、月經量少而腹脹者,可與香附、
茺蔚子等配伍;對風濕痹痛、腰腿酸痛、筋絡拘攣等症,可與當歸、川
芎、獨活、桑寄生等同用。
3.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又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水腫,可與茯苓皮、桑白皮、冬瓜
皮等配伍。
此外,本品通利之性也能通下乳汁,用於氣血壅滯、乳汁不通,可配
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路路通、九孔子、楓樹果(炒微焦,擂去刺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月經過多及孕婦,不宜應用。
【附藥】白膠香:即香樹的樹脂。性味苦、辛,平。功能活血消腫,生肌止痛,外
用止血。適用於瘡毒癰疽,創傷出血等症。內服製用,外用生用
。一般用量為三分至一錢 ,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拾遺》:「舒經絡拘攣,周身痹痛,手腳及腰痛。」
「其性大能通十二經穴,....治水腫脹用之,以其能??
逐伏水也。」

╔══════╗
║ 大腹皮 ║
╚══════╝

【藥用】棕櫚科喬木檳榔 Areca catechu L. 的果皮。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行氣止痛,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脘腹脹痛
大腹皮功能行氣利水疏滯、寬中除脹而止痛,適用於脾胃氣滯所致
的脘腹脹痛,常與厚朴、陳皮等藥配伍同用。
2. 用於水腫,腳氣腫痛
大腹皮又能利水消腫,用於水濕外溢、水腫、小便不利之証,常與
茯苓皮、冬瓜皮等配伍;用於腳氣腫痛,可與木瓜、蘇葉、檳榔等
同用。
【處方用名】大腹皮、檳榔皮(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大腹皮散(《証治準繩》):大腹皮、木瓜、蘇子、檳榔、荊芥穗、
陳皮(去白)、紫蘇葉、萊菔子、沉香
、桑白皮、枳殼
治腳氣腫滿,小便不利。
【文獻摘錄】《本草經疏》:「大腹皮即檳榔皮也。第檳榔性烈,破氣最捷;腹皮
性緩,下氣稍遲。」
《藥性類明》:「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氣喘促,及水腫藥中又多用之,
蓋亦取其泄肺,以殺水之源。」
《本草匯言》:「寬中利氣之捷藥也。」
《本經逢原》:「檳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積滯;腹皮性輕浮,散無形
之滯氣。故痞滿膨脹,水氣浮腫,腳氣壅逆者宜之
。」

╔══════╗
║ 青皮 ║( 附:橘葉、橘核 )
╚══════╝

【藥用】雲西科小喬木橘 Citrus reticulatn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幼果。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肝、膽、胃經。
【功效】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臨床應用】1. 用於脅肋疼痛,乳房脹痛或結塊,疝氣疼痛等症。
青皮性味辛苦而溫,能入肝膽,行氣力強,善於疏肝破氣,適用於
各種肝氣鬱結之症,用治脅肋疼痛,常與柴胡、鬱金、枳殼同用;
乳房脹痛或結塊常與柴胡、香附、青橘葉同用;若肝鬱化熱、發為
乳癰,當與瓜蔞、蒲公英、金銀花等配伍;對於疝氣疼痛,常與烏
藥、小茴香、木香等配伍同用。
2. 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
青皮能消積化滯,所以有可用於食積氣滯,常與六麴、麥芽、山楂
等健胃消食導滯之品同用。
【處方用名】青皮、小青皮、細青皮、炒青皮、灸青皮(麩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1. 橘葉:即橘樹之葉。性味辛、苦,平。功能疏肝理氣,消腫散結。適用
於肋疼痛,乳房脹痛或結塊等症。一般用量一錢至三錢,煎服

2. 橘核:即橘的種子。性味苦、辛,溫,入肝經。功能疏肝理氣,散結止
痛。適用於疝氣疼痛,睪丸疼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錢至三錢,煎
服。
【按語】1. 青皮苦辛而溫,能入肝胃,沉降下行,其性緩急,疏肝破氣,能除痛
、乳癰、小腹疝痛;散積化滯,能消食積停滯、脘腹脹痛。
2. 橘皮與青皮,同為一物,因老幼不同而功效有異,橘皮為成熟之果皮,
入脾肺二經,性和緩而主升浮,長於理脾肺氣滯、燥濕化痰,且能健脾
;青皮為未成熟之果實,入肝胃二經,性峻急而沉降,長於疏肝經之氣
滯,且能消散食積之停滯。惟肝氣為病每影響及於脾胃,若是肝脾同病
或肝胃不和者,二藥又常配合應用。
【方劑舉例】青皮丸(《沈氏尊生書》):青皮、山楂、麥芽、神、草果
治急積飽悶,噫氣敗卵。
【文獻摘錄】《珍珠囊》:「主氣滯,破基結,少楊陽經下藥也。陳皮治高,青皮
治低。」
《本草匯言》:「破滯氣,消堅積之藥也。凡病鬱怒氣逆而肋刺痛
,或疝氣沖築而小腹牽弦,二者乃肝氣不和之病也
;或溫瘧痞悶而寒熱不清,或下痢痛甚而小腹脹滿
,或小兒食疳諸積而肚大肢瘦,三者乃脾氣不和之
病。此劑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瘴,運行
水谷,誠專功也。」

╔══════╗
║ 枸橘 ║
╚══════╝

【藥用】雲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枸橘 Poncirus trifoliata(L.)Raf. 的未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肝、胃經。
【功效】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臨床應用】1. 用於肋疼痛,乳房脹痛或結塊,疝氣疼痛等症
枸橘辛苦而溫,善於疏肝理氣,常用於肝鬱氣滯之症,治療肋疼痛,
可配青皮、鬱金等;對於乳房脹痛或結塊,可配伍柴胡、香附、夏枯草
等;若治疝氣疼痛,可珮合川楝子、橘核、小茴香等同用。
2. 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
枸橘又能消積化滯可用於食積不化、氣滯不暢、脘腹脹滿,大便秘結者
,常與山楂、六、麥芽等消食藥同用。
此外,臨床還用本品治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症。
【處方用名】枸橘李 枸橘梨(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本品有緩瀉作用,脾虛便溏者忌用。

╔══════╗
║ 川楝子 ║
╚══════╝

【藥用】楝科喬木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
【功效】疏肝理氣,殺蟲療癬。
【臨床應用】1. 用於肋疼痛,脘腹脹痛及疝痛,痛經等症
川楝子功能行氣,歸肝經,善治肝氣犯胃疼痛以及肋疼痛、經行
腹痛;又入胃經,對脾胃氣滯、脘腹脹痛,亦頗為常用,常與延胡
索等配伍同用。且性味苦寒,行氣而無辛燥之弊,故亦可用於肝陰
不足、肝氣不舒之痛等症,可配沙參、麥冬等同用。治疝氣痛,
常配合小茴香、青皮等同用。
2. 用於蟲積腹痛,頭癬
川楝子有殺蟲的功效,又能止痛,用治蟲積腹痛,常配合檳榔、使君子
等同用;但其功效較苦楝根皮為弱。外用又可治頭癬;焙黃研末,用豬
油或麻油調成油膏,塗於患處(在塗藥前先須將患處洗淨)。
【處方用名】川楝子 金鈴子 灸川楝子(清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川楝子能入肝、胃,行氣止痛力佳,善治脘腹脹痛,對肝氣鬱結痛、經
痛、疝痛均有良好療效。且苦寒而不辛燥,無傷陰之弊,對陰虛氣滯用之
尤為愜當。同時又能殺蟲,內服可治蟲積腹痛,外用可治頭癬。
【方劑舉例】金鈴子散(《活法機要》):川楝子 延胡索
治心腹痛。
一貫煎(《柳州醫話》):北沙參、麥冬、當歸、生地黃、杞子、川
楝子
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胸脘悶吞酸吐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
及疝氣瘕聚等。
【文獻摘錄】《用藥法象》:「止上下部腹痛。」
《本經逢原》:「川楝所主,乃囊腫莖強,木痛濕熱之疝,非痛引入
腹,厥逆嘔涎之寒疝所宜。....夫疝瘕皆由寒束熱
邪,每多掣引作用痛,必需川莉之苦寒,兼茴香之
辛熱,以解錯綜之邪。」
「苦寒性降,能導濕熱下走滲道,人但知其有治疝之
功,而不知其蕩熱止痛之用。」
《本草綱目》:「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
疝氣為要藥。」

╔══════╗
║ 香附 ║
╚══════╝

【藥用】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 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微苦、甘,平。歸肝、三焦經。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調經。
【臨床應用】1. 用於肋疼痛,胸腹脹痛,乳房脹痛,疝氣腹痛等症
香附辛散苦降,甘緩性平,長於疏肝理氣,並有止痛作用,對於肝氣鬱
滯所引起的胸脅脹悶疼痛等症,常與柴胡、枳殼、陳皮、木香等同用;
治疝氣腹痛,可與小茴香、烏藥同用;若乳房脹痛,可與柴胡、瓜蔞、
青橘葉同用。
2. 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香附既能疏肝理氣,又能活血調經,故為婦科疾病常用藥品,適用於月
經不調、經行腹痛以及經前乳房脹痛等症,可與柴胡、當歸、陳皮、青
皮、白芍等同用。
【處方用名】製香附(用黃酒、醋等同蒸煮後用。疏肝止痛功效較佳)
生香附(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按語】香附辛苦甘平,入肝、三焦經。既能入氣分以疏肝理氣,為治痛、肝胃不和之
要藥;復能入血分而活血調經,為治月經不調、經行腹痛之上品,故前人譽之為
「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洵不誣也。
【方劑舉例】青囊丸(《韓氏醫通》):香附、烏藥
治一切氣痛。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期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
,微甘能和。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
《本草經疏》:「治婦人崩漏;帶下、月經不調者,皆降氣、調氣、散結、
理滯所致也,蓋血不自行,隨氣而行,氣逆而鬱,則血亦
凝澀,氣順則血亦從之而和暢,此女人崩漏帶下,月事不
調之病所以咸須之耳。」
《本草正義》:「辛味甚烈,香氣頗濃,皆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
..雖含溫和流動作用,而物質既堅,則雖善走而亦能守,
不燥不散,皆其特異之性,故可頻用而無流弊。」

╔══════╗
║ 佛手 ║( 附:佛手花 )
╚══════╝

【藥用】雲香科小喬木或灌木佛手柑 Citrus medica L.var. sarcodatylis Swingle 的
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酸,溫。歸肺、脾、胃、肝經。
【功效】疏肝理氣,化痰寬胸。
【臨床應用】1. 用於肋疼痛,胸腹脹痛等症
本品氣味清香,藥性平和,雖屬辛苦而溫之品,卻無燥烈之弊,能入肺
、肝、脾、胃四經,對諸氣滯均可應用,用治肺氣鬱滯胸悶及脾胃氣滯
,可配木香、枳殼等同用;用治肝氣鬱結痛及肝氣犯胃之症,可配青
皮、川楝子等同用。
2. 用於痰多咳嗽
本品化痰止咳之力較弱,而兼理氣寬胸之功,故對咳嗽日久痰多,而見
胸膺悶痛者甚為適宜,可配橘絡、絲瓜絡、枇杷葉等同用。
【處方用名】佛手 陳佛手 佛手片 佛手柑(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附藥】佛手花:即佛手柑的花。功用與用量用法與佛手相似。
【按語】佛手,辛、可、酸、溫,氣味清香,功能疏肝,且行肺胃氣滯,又能化痰。雖疏
肝之力遜於青皮,化痰之功弱於陳皮,然一物而兼理肺脾肝三經之氣滯,平和而
無燥烈之弊,是其所長焉。
【文獻摘錄】《本草從新》:「理上焦之氣而止嘔,進中州之食而健脾。」

╔══════╗
║ 香櫞 ║
╚══════╝

【藥用】雲香科小喬木枸櫞 Citrus medica L. 或香圓 C.wilsonii Tanaka. 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酸,溫。歸肝、脾、肺經。
【功效】疏肝理氣,化痰。
【臨床應用】1. 用於肋疼痛,胸腹疼痛等症
本品性味辛苦酸溫,而氣清香,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和胃寬中、行氣止
痛,功效類似佛手,對於胸腹脹痛、肋疼痛等症,可與香附、鬱金、
瓜蔞等藥配伍應用。
2. 用於痰多咳嗽
香櫞皮性味苦溫,又能燥濕化痰,功效類似陳皮,故可用於痰濕壅滯或
兼有氣滯咳痰之証,常與半夏、茯苓等配伍。
【處方用名】香櫞 香圓 陳香櫞 香櫞皮 炒香櫞 灸香櫞(麩皮扮炒)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
║ 八月札 ║
╚══════╝

【藥用】木通科藤本植物木通 Akebia quinata(Thunb.)Decne. 三葉木通
A.trifoliata(Thunb.)Koidz. 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胃經。
【功效】疏肝理氣,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肋疼痛,胸腹脹痛及痛經等症
本品有疏肝理氣的功效,對胸脅疼痛、肝胃氣痛、痛經等症,常與香附
、川楝子、枳殼、廣木香等配合應用。
2. 用於瘰歷
本品具有散結作用,用治瘰歷,常與天葵子、牡蠣、昆布、象貝等藥配
合應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上又用於乳腺癌及消化系統癌腫。
【處方用名】八月扎 八月札 預知子(洗淨,切片,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
║ 娑羅子 ║
╚══════╝

【藥用】七葉樹科喬木七葉樹 Aesculus chinensis Bge. 或天師粟 A. wilsonii Rehd.
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胃經。
【功效】疏肝理氣。
【臨床應用】用於肋疼痛,胸腹脹痛,乳房脹痛等症
本品善能疏肝理氣,主要用治肝胃氣滯、胸悶胃痛腹脹等症,可配合八月札
、青皮等藥同用;用於婦女經前乳房脹痛可與香附、鬱金、路路通等同用。
【處方用名】娑羅子 蘇羅子 開心果 天師粟(曬乾,用時打碎)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方劑舉例】經前乳脹方(《上海中醫學院附屬第五門診部方》):
蘇羅子、路路通、香附、鬱金、焦白朮、烏藥、陳皮、枳殼
治經前胸悶乳脹。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拾遺》:「治胃痛最驗。《綱目》於主治下失載。寬中下氣,治
胃脘肝膈膨脹,疳積瘧痢,吐血勞傷,平胃通絡,..
..治心胃寒痛蟲痛,性溫殺蟲。」

╔══════╗
║ 玫瑰花 ║( 附:代代花 )
╚══════╝

【藥用】薔薇科灌木植物玫瑰 Rosa rugosa Thunb. 的花蕾。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溫。歸肝、脾經。
【功效】疏肝理氣,和血散瘀。
【臨床應用】1. 用於肋疼痛,胸腹脹痛及乳房脹痛等症
本品氣味清香,善能疏肝理氣而解鬱,主要適用於肝氣鬱結、胸悶痛
及肝胃不和、脘腹脹痛、噯氣則舒等症,可配合白殘花、佛手片等藥同
用;對於經前乳房脹痛可配青皮、橘葉、川楝子等同用。
2. 用於月經不調,跌仆傷痛等症
本品又入血分,具有和血散瘀作用,治療月經不調,以及損傷瘀血等症
,可配合當歸、川芎、澤蘭葉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玫瑰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 ,煎服。
【附藥】代代花:雲香科植物代代花的花蕾。性味甘、微苦,平。功能理氣寬胸,開胃止
嘔。適用於胸悶不舒、不思飲食、嘔噁等症。一般用量 三分至一錢 ,煎
服。

╔══════╗
║ 綠萼梅 ║( 附:白殘花 )
╚══════╝

【藥用】薔薇科小喬木梅 Prunus mume(Sieb.)Sieb. et Zucc 的花蕾。
【性味與歸經】酸、澀,平。歸肝、胃經。
【功效】疏肝理氣。
【臨床應用】1. 用於肋疼痛,胸腹脹痛等症
本品有疏肝理氣解鬱作用,適用於肝氣鬱滯、胸悶痛及肝胃氣滯、脘
腹脹痛、胃納不佳等症,可配合柴胡、白芍、茯苓、白朮等藥同用。
2. 用於梅核氣
本品能疏肝理氣,配合化痰散結之品,苦用於痰氣互結、梅核氣之症,
常與半夏、厚朴等同用。
此外,本草文獻記載,本品尚有開胃、解暑、生津作用。
【處方用名】綠萼梅 綠梅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 ,煎服。
【附藥】白殘花:即薔薇花科灌木多花薔薇的花,又名野薔薇花。性味苦、澀,寒。歸胃
、肝經。功能理氣和胃。適用於胸腹痞悶,不思飲食,以及口瘡口糜之
症。一般用量一錢至錢半,煎服。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拾遺》:「開胃散鬱,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
津止渴,解暑滌煩。」

╔══════╗
║ 荔枝核 ║
╚══════╝

【藥用】無患子科喬木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成熟總子。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經。
【功效】疏肝理氣,散結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疝氣,睪丸腫痛等症
本品藥性辛溫,專入肝經,功能疏肝理氣、散結止痛,為治療肝經寒凝
氣滯所致的疝氣,睪丸腫痛的常用要藥,常與小茴香、吳茱萸、橘核等
藥配合應用。
2. 用於脘腹疼痛,痛經,產後腹痛等症
本品疏肝理氣止痛,用於肝氣鬱滯的胃脘疼痛,可與木香同用;若用肝
鬱氣滯的痛經及產後腹痛,可配香附同用。
【處方用名】荔枝核(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方劑舉例】荔核散(《証治準繩》):荔枝核 大茴香 小茴香 川楝子 木香 青鹽
食鹽
治疝氣,陰核腫大,痛不可忍。
荔香散(《景岳全書》):荔枝核 木香
治心腹胃脘久痛,屢觸屢發者。
蠲痛散(《婦人良方》):香附子、荔枝核
治血氣刺痛。
【文獻摘錄】《本草衍義》:「治心痛,小腸氣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調服。」

╔══════╗
║ 旋覆花 ║( 附:旋覆梗 )
╚══════╝

【藥用】菊科草本植物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或歐亞旋覆花 I.britanni-
ca 的頭狀花序。
【性味與歸經】苦、辛、鹹,微溫。歸肺、脾、大腸經。
【功效】降氣止嘔,化痰止咳。
【臨床應用】1. 用於噫氣,嘔吐
本品性善下降,能入脾胃,善於降胃氣而止嘔噫,主要用於脾胃虛
寒或痰濕內聚,胃失和降所致的噫氣嘔吐,常與代赭石、半夏、生
薑等品配伍同用。
2. 用於喘咳痰多
旋覆花能入肺經,可化痰飲、下肺氣,適用於痰壅氣逆及痰飲蓄結
所致的喘咳痰多之症,可與桑白皮、甜葶藶、陳皮、半夏等品配伍
;如有表証者,當配荊芥、細辛、前胡、半夏等同用。
【處方用名】旋覆花、全福花、金沸花(曬乾用)
灸旋覆花(用蜂蜜拌炒,用於咳喘多痰,有潤肺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本品入湯不易澄淨,每能刺喉作癢,須布包入煎。
【附藥】旋覆梗:即旋覆花的地上部份,又名金沸草。性能、主治、用量俱與旋覆
花同。
【按語】1. 旋覆花,物髓花類,性屬沉降,和胃降氣止嘔,能治噫氣嘔吐;化痰止
咳平喘,能治痰多咳嗽。性味苦辛鹹而微溫,以諸寒証為宜,歸入脾胃
肺及大腸,故有以上諸效。
2. 旋覆花始載與《本經》,又名金沸草。現在藥店中以旋覆花的莖葉稱為
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古今名用不同,應於了解。
【方劑舉例】旋覆代赭湯(《傷寒論》):旋覆花、人參、生薑、代赭石、甘草、
半夏、大棗
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後,心下痞鞭,噫氣不除者。
金沸草散(《類証活人書》):旋覆花、生薑、半夏、細辛、前胡、
荊芥、赤芍、甘草、棗子
治傷寒,中脘有痰,令人壯熱,項強筋急,時發寒熱。
【文獻摘錄】《名醫別錄》:「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心痰水,膀胱留飲,風氣濕痹
皮間肉死,目中眵,利大腸,通血脈,益色澤。」
《湯液本草》:「發汗吐下後,心下痞,噫氣不除者宜之。」
《本草衍義》:「行痰水,去頭目風,亦走散之藥也。」
《本草匯言》:「消痰逐水,利氣下行之藥。主心肺結氣,下虛滿,胸中
結痰,痞堅噫氣,或心脾伏飲,膀胱留飲,宿水等症。大
抵此劑咸以軟堅散痞鞭,性利以氣行痰水,消實伐之藥也
。」

╔══════╗
║ 代赭石 ║
╚══════╝

【藥用】氧化物類礦物剛玉族赤鐵礦的礦石。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心包經。
【功效】降氣止嘔定喘,涼血止血,平抑肝陽。
【臨床應用】1. 用於噫氣,嘔吐及喘嗽等症
本品質重沉降,有降逆下氣的功效,既能降胃氣、止嘔噫,又能降
肺氣、定喘嗽,用治噫氣、嘔吐,常與旋覆花、半夏、生薑等藥配
合應用,用治肺腎兩虛所致的氣逆喘息,可與黨參、山茱萸等同用。
2. 用於吐血、衄血,崩漏等症
本品能涼血止血,用於吐血、衄血,常與芍藥、地黃等藥配伍應用
;若治崩漏,可與禹餘糧、赤石脂、五靈脂等同用。
3. 用於肝陽上亢、眩暈耳鳴等症
本品性寒沉重,能濟肝火、平肝陽,對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耳鳴等
症,常與龍骨、牡蠣龜板、白芍、懷牛膝同用。
【處方用名】代赭石(打碎生用,用以降逆)
代赭石、赭石(後醋淬用,用以收斂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 ,生用須先煎。
【方劑舉例】鎮肝息風湯(《衷中參西錄》):代赭石、龍骨、牡蠣、龜板、懷牛
膝、天冬、玄參、杭芍、茵陳、川
楝子、生麥芽、甘草
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等症。
震靈丹(《和局方劑》):代赭石、禹餘糧、赤石脂、紫石英、五靈
脂、朱砂、乳香、沒藥
治婦女崩漏,帶下日久,久瀉久痢等。

╔══════╗
║ 沉香 ║
╚══════╝

【藥用】瑞香科喬木沉香 Aquilaria agallocha Roxb. 及白木香 A.sinensis
(Lour.) Gilg 含有樹脂的木材。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腎經。
【功效】降氣止嘔,溫腎納氣,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嘔吐呃逆。
沉香質重沉降,功能溫中降逆,可用於脾胃虛寒、嘔吐呃逆之症常
配合陳皮、半夏等藥同用。
2. 用於腎不納氣的虛喘。
沉香性溫達腎,又能溫腎助陽,對下元虛冷、腎不納氣的虛喘,療
效頗佳,可與附子、補骨脂、五味子等同用。
3. 用於胸腹脹痛。
沉香芳香辛散,溫通祛寒,能行氣止痛,常用於寒凝氣滯胸腹脹痛
,可配合木香、烏藥、檳榔等同用。
【處方用名】沉香、海南沉(劈開,打成絲條用)
沉香粉(研成細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一錢 ,入煎應後下。研末沖服,每次 0.5 -- 1 g 。亦
可用原藥磨汁服。
【按語】沉香,能沉於水,而氣味芳香,故以為名。味苦質重,藥性沉降,功能降
逆以止呃,納腎而平喘;辛香而溫,又善行通,故尚能溫中以散寒,行氣
以止痛。
【方劑舉例】沉香墜痰丸(《証治準繩》):沉香、木香、青皮、半夏、檳榔
治宿食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
沉香四磨湯(《衛生家寶》):沉香、烏藥、木香、檳榔
治冷氣攻沖,心腹作痛。

╔══════╗
║ 丁 香 ║
╚══════╝

【藥用】桃金娘科喬木丁香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的花蕾或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肺、胃、脾、腎經。
【功效】降氣止呃,溫中散寒止痛,溫腎助陽。
【臨床應用】1. 用於呃逆,嘔吐等症
丁香溫中散寒,善於降逆,故為治胃寒呃逆、嘔吐的要藥。治呃逆,常
與降氣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嘔吐,可與降逆止嘔的半夏同用。
2. 用於脘腹疼痛
丁香溫中散寒,又能止痛,可用治脘腹疼痛,可與肉桂等同用。
3. 用於腎陽不足、陽萎、腳弱及寒濕帶下等症
丁香又能溫腎助陽,以治腎虛陽萎、寒濕帶下等症,可與附子、肉桂、
小茴香、巴戟天、肉蓯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外用有溫通散寒、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用於陰疽、跌打損傷等症
,常與肉桂等分,研末同用。
【處方用名】丁香 公丁香(生用,花蕾)母丁香 雞舌香(生用,果實)
【一般用量與用法】2 -- 5 g ,煎服。
【按語】1. 丁香性味辛溫,氣味芳香,溫中焦而降胃氣,善治呃逆、嘔吐;暖下焦而助
腎陽,可治陽萎宮冷之症。
2. 丁香雖能溫中降逆,能治脾胃不和之症,然有特殊香氣,有些病員服後有不
適應的反應,故當視人而投治。
【方劑舉例】丁香柿蒂湯(《証因脈治》):丁香 柿蒂 人參 生薑
治久病呃逆,因於寒者。
丁桂散(《上海市中成藥製劑規範》):丁香 肉桂
治胃脘疼痛、臍腹冷痛、腹瀉,以及外科瘡腫,損傷腫痛等証候。

╔══════╗
║ 柿 蒂 ║( 附:柿霜 )
╚══════╝

【藥用】柿樹科喬木柿 Diospyros Kaki L.f. 的宿導。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胃經。
【功效】降氣止嘔。
【臨床應用】用於呃逆
柿蒂性平苦降,專入胃經,有降氣止呃的功效,為治胃氣上逆、呃逆要藥,
治療胃寒呃逆,常配合丁香、生薑等同用。如屬胃熱呃逆,也可與蘆根、竹
茹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柿蒂(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附藥】柿霜:即柿樹的果實經加工乾燥後在外表所生的白粉再經加工製成。性味甘,涼
。入肺、胃經。功能清熱,潤燥,寧嗽。適用於喉痛,口瘡,肺熱燥咳無
痰,勞嗽咯血等症。一般用量 一錢至三錢 ,煎服,三分至一錢 ,噙化。
【方劑舉例】柿蒂散(《濟生方》):柿蒂 丁香 生薑
治胸滿呃逆不止。

╔══════╗
║ 刀 豆 子 ║( 附藥:刀豆殼 )
╚══════╝

【藥用】豆科藤本植物刀豆 Canavalia gladiata(Jacq.)DC. 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脾、胃經。
【功效】降氣止呃
【臨床應用】用於呃逆
本品甘溫止呃,可治虛寒性呃逆,臨床常配合丁香、柿蒂等同用。
【處方用名】刀豆 刀豆子 (曬乾,切開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 ,煎服。
【附藥】刀豆殼:即刀豆的種皮。功效、用量與刀豆相同。

╔══════════════╗
║ 理 氣 藥 應 注 意 事 項 ║
╚══════════════╝

一、應用理氣藥時,須根據氣滯病証的不同部位及程度,選擇相應的藥物。
二、氣滯之證,病因各異,兼夾之邪亦不相同,故臨床應用理氣藥時宜作適當的配伍。如
肺氣壅滯,因外邪襲肺者,當配合宣肺化止咳之品;如痰熱鬱肺,咳嗽氣喘者,當配
合清熱化痰藥。脾胃氣滯而兼有濕熱之證者,宜配清利濕熱之藥;兼有寒濕困脾者,
需併用溫中燥濕藥;食積不化者酌加消食導滯藥;兼脾胃虛弱者,有當與益氣健脾藥
合用等等。
三、本類藥物大多辛溫香燥,易耗氣傷陰,故氣弱陰虛者慎用。
四、本類藥物中行氣力強之品,易傷胎氣,孕婦慎用。
五、本類藥物打多含有揮發油成份,不宜久煎,以免影響藥效。


╔════════════╗
║ 第八章 ║
║ ║
║ 活血祛瘀藥 ║
╚════════════╝


凡功能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的藥物,稱為活血祛瘀藥。其中活血祛瘀
作用較強者,又稱破血藥或逐瘀藥。
血液為人體重要物質之一,但必須禿通行流暢以濡養周身,如有阻滯斯積則往往
發生疼痛、腫塊等病症,活血祛瘀藥功能行血散瘀,解除由于瘀血阻滯所引起的各種
病症,故臨床應用甚為重要。
活血祛瘀要主要適用于瘀血阻滯引起的胸脅疼痛、風濕痺痛、癥瘕結塊、瘡瘍腫
痛、跌撲傷痛,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等病症。
活血祛瘀藥味多辛、苦、鹹,性寒、溫、平不一,主要歸肝、心二經。

╔══════╗
║ 川芎 ║
╚══════╝

【藥用】傘形科草本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st. 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功效】活血祛瘀,祛風止痛。
【臨床應用】1. 用于胸脅疼痛,風濕痺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撲傷痛,月經
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用於各種瘀血阻滯之
病症,尤為婦科調經要藥。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等
藥同用;治胸脅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風濕痺痛,可配
羌活、獨活等同用;治癥瘕結塊,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瘡瘍
腫痛、跌打損傷,可配乳香、沒藥等同用。
2. 用於感冒頭痛,偏正頭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頭目巔頂,具有祛風止痛作用,為治頭風頭
痛要藥,可配細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據頭痛屬於何經進行適當
配伍。對於感受風邪引起的頭痛,若可荊芥、防風、羌活等同用治
風寒感冒頭痛;與菊花、僵蠶等配伍,治風熱頭痛。
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處方用名】川芎、撫芎(洗淨,曬乾,切碎用)
灸川芎(清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粉吞服每次 1 -- 1.5 g 。
【按語】1. 川芎原名芎藭。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
血分,下行可達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症;祛
風止痛,效用甚佳,可治頭風頭痛、風濕痺痛等症。
2. 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殆言其寓辛散、解鬱、通達、止痛諸功歟?
此說可供參考。
3. 本品辛溫升散,凡陰虛陽亢及肝陽上亢者不宜應用;月經過多、孕婦亦
忌用。
【方劑舉例】川芎茶調散(《和局方劑》):川芎、細辛、白芷、羌活、防風、荊
芥、薄荷、甘草
治風寒感冒頭痛。

╔══════╗
║ 丹參 ║
╚══════╝

【藥用】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
【功效】活血祛瘀,涼血清心,養血安神。
【臨床應用】1. 用於胸肋脅痛,風濕痺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
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病症。
丹參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廣泛,尤以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塊,以
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惟藥性寒涼
,用於血熱瘀腫病症尤為適宜。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
,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2. 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燥等症。
丹參性寒,入血分而能涼血,入心經而能清心,故可用治熱入營血
、身發斑疹,以及神昏煩燥等症,常與鮮地黃、犀角、玄參等藥同
用。
3. 用於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丹參還有養血安神的作用,用於心悸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
藥配合同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肌梗塞、肝脾腫大,子宮
外孕等病症。
【處方用名】丹參、紫丹參(洗淨,曬乾,切碎用)
炒丹參(清炒至微焦)
豬心血拌丹參(用豬心血,黃酒拌後乾燥,增強養血安神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丹參味苦性微寒,入心兼歸肝,專入血分,清而兼補。活血祛瘀作用廣
泛,能治瘀血阻滯各種病症;入營涼血,療效顯著,能治熱病斑疹、熱
毒瘡瘍。至於安神之功,配清心之品,用於熱入心包;配補益之品,則
主失眠心悸。近時臨床用於心絞痛、脈管炎及肝脾腫大諸症,頗受讚譽
。惟月經過多及孕婦當所忌用。
2. 昔人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查四物湯方(地黃、芍藥、當歸
、川芎),隨君臣靈活之變化,藥物生熟、品種及藥用部份之改變,而
有補血、活血之不同。而丹參活血之功有餘,補血之力不足,謂之活血
祛瘀之功同于四物則可,謂補血之用相等,則非矣。
【方劑舉例】丹參飲(《醫宗金鑑》):丹參、砂仁、檀香
治氣滯血瘀,胃脘疼痛。
宮外孕方(《方劑學》廣州中醫學院編):丹參、赤芍、桃仁、乳香、
沒藥
治子宮外孕。
複方丹參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丹參、三七、冰片
治胸中憋悶,心絞痛。

╔══════╗
║ 桃 仁 ║( 附:癟桃乾 )
╚══════╝

【藥用】薔薇科小喬木桃 Prunus persica(L.)Batsch 或山桃 P.davidiana(C.
rr.) Franch. 得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
【功效】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臨床應用】1. 用於癥瘕結塊,肺癰腸癰,跌仆傷痛,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症。
本品活血祛瘀作用亦較廣泛,對上述瘀血阻滯病症,甚為常用。治
肺癰可配蘆根、薏苡仁同用;治腸癰,可配大黃、丹皮同用;治癥
瘕結塊,可配大黃、庶蟲等同用;治跌仆傷痛,可配柴胡、穿山甲
同用;治經閉痛經,可配紅花、當歸等同用;治產後瘀痛,可配當
歸、炮薑等同用。
2. 用於腸燥便秘。
桃仁有潤燥滑腸的作用,用於大便秘結,可配火麻仁、柏子仁、當
歸、杏仁等。
【處方用名】桃仁、桃仁泥、老桃仁、單桃仁(去種皮,打碎用)
桃仁霜(去油製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桃仁霜入湯劑須包煎。
【附藥】癟桃乾:即未成熟的乾燥果實,又稱碧桃乾。性味苦,微溫。功能斂汗,止血。
適用於陰虛盜汗,咯血。一般用量 三錢至五錢 ,煎服。
【按語】1. 桃仁味苦甘而性平,能入心、肝、大腸,活血祛瘀作用甚廣,可用治瘀血阻
滯各種敝症。在治療方面,善於治療內癰,如肺癰;腸癰每持為要要藥,是
其具特有之性能歟。脂多質潤,具潤腸通便之功,唯晚近臨床專以潤腸通便
則較少用。月經過多及孕婦忌用。
2. 桃仁與紅花皆為活血祛瘀之藥,作用均甚廣泛,往往配合應用,唯桃仁善治
肺癰腸癰,且有潤腸通便之效;紅花則善於活血調經。
【方劑舉例】桃仁湯(《千金方》):桃仁 庶蟲 荊芥 大黃 川芎 當歸 桂心
甘草 蒲黃
只從高墜下,腹中瘀血滿痛。
生化湯(《傅青主女科》):當歸 川芎 桃仁 炮薑 炙甘草
治產後惡露不行,少腹疼痛。

╔══════╗
║ 紅花 ║
╚══════╝

【藥用】菊科本草植物紅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筒狀花序。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心經。
【功效】活血祛瘀
【臨床應用】1. 用於癥瘕結塊,瘡癰腫痛,跌仆傷痛,風濕痺痛,月經不調,經閉
腹痛,產後瘀痛等症。
紅花辛散溫通,少用活血,多用祛瘀,為治瘀血組滯之要藥,尤為
婦女調經常用之品。在配伍方面,本品每與桃仁相須為用,活血則
加當歸、川芎、芍藥等;祛瘀則加用三棱、莪朮、大黃、蟅蟲等。
2. 用於斑疹色暗。
本品又可用於麻疹出而復收,或熱鬱血滯、斑疹色不活紅,取其活
血祛瘀以化滯,可與當歸、紫草、大青葉等活血涼血、泄熱解毒之
品配伍。
此外,近年來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常與丹參、川芎、赤芍等同
用;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與當歸、桃仁、赤芍、乳香等同用。
【處方用名】紅花 杜紅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月經過多,孕婦忌用。
【附藥】番紅花:又名藏紅花。及鳶尾科草本植物番紅花的乾燥柱頭。性味甘,寒
。功效與紅花相似,臨床應用也基本相同,又兼有涼血解毒作用
,可用於溫病熱入血分及斑痧大熱等症。一般用量三分至一錢,
煎服。因本品貨少價格昂貴,故臨床上較少應用。
【方劑舉例】紅花湯(《活法機要》)紅花、乾荷葉、牡丹皮、當歸、蒲黃
治經閉腹痛,產後瘀血上逆之血暈。
當歸紅花飲(《麻科活人全書》)當歸、紅花、牛蒡子、連翹、葛根
、甘草
治疹出而復收,或熱鬱血滯,斑疹色暗者。

╔══════╗
║ 澤 蘭 ║
╚══════╝

【藥用】唇形科草本植物毛葉地瓜兒苗 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辛,微溫。歸肝、脾經。
【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
瘀滯腹痛等症。
澤蘭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行而不峻,為婦科調經要藥,常與
當歸、丹參、芍藥等同用。又能消散瘀滯,用治傷痛,還能散癰消
腫,配合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治跌仆損傷;配當歸、銀花、
生甘草等治瘡癰腫塊未消。
2. 用於產後小便不利、身面浮腫。
澤蘭既能活血祛瘀,又有利水消腫作用,故可用於產後小便淋漓、
身面浮腫等症;因其利水之力較緩,單用力薄,故常須配伍防己等
利水消腫藥同用。
【處方用名】澤蘭(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月經過多,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澤蘭湯(《證治準繩》)澤蘭葉、當歸、芍藥、甘草
治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及室女經閉。

╔══════╗
║ 馬鞭草 ║
╚══════╝

【藥用】馬鞭草科草本植物馬鞭草 Verbena officinalis L.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肝、脾經。
【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截瘧。
【臨床應用】1. 用於癥瘕結塊,跌仆傷痛,風濕痹痛,經閉經痛等症
馬鞭草入肝經血分,具有活血祛瘀、通經的作用,治關節酸痛、跌
扑損傷,可配合紅花、落得打等藥同用;治婦女瘀阻經閉、痛經,
可配合益母草、香附等藥同用;用於癥瘕結塊,可配合三棱、莪朮
等同用。
2. 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以及截瘧等症
馬鞭草又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症。
近人用以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腹水,配合劉寄奴、半邊蓮等藥同用,
有一定的消水退腫作用;如用治腳氣,可配合牛膝、木瓜、車前草
等同用;治瘧疾可單用本品煎服。
此外,本品配合茶葉或馬齒莧可用以治療痢疾泄瀉。用本品鮮草適量
,洗淨,搗爛取汁含咽,有可治療咽喉腫痛。
【處方用名】馬鞭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 ,煎服。月經過多、孕婦忌用。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主癥癖血瘕,久瘧,破血。」
《日華子本草》:「通月經,治婦人血氣肚脹,月候不勻。」

╔══════╗
║ 乳香 ║
╚══════╝

【藥用】橄欖科矮小喬木卡氏乳香樹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 膠樹脂。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臨床應用】1. 用於脘腹疼痛,風濕痺痛,跌痡傷痛,經行腹痛等病症
乳香辛散溫通,功能活血,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且作用廣泛,適用於
瘀阻疼痛的症候。在配伍應用方面,每與沒藥相須為用,若是脘腹疼痛
,有可配伍川楝子、延胡索等同用;用治風濕痹痛,有可配伍祛風濕藥
如羌活、秦艽等;跌扑傷痛、經行腹痛,可與當歸、川芎等同用。
2. 用於瘡瘍腫痛或潰後久不收口
乳香又為治療瘡瘍要藥,既能消腫止痛而治瘡瘍腫痛,又能生肌斂瘡而
用於潰破不斂之症。內服治瘡瘍腫痛,多配麝香、雄黃等同用;外用治
瘡瘍潰破,常與沒藥同用。
【處方用名】生乳香 滴乳香(原藥敲碎用)
乳香 製乳香 炒乳香(炒去油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乳香辛苦而溫,入心肝脾,活血止痛,善治心腹疼痛與經行腹痛等症;消腫
生肌能醫窗瘍腫痛與跌扑傷痛之候。為內外婦傷諸科要藥唯氣有異香,易敗
胃氣,每能引起噁心嘔吐,用者當慎。雖有生製兩者,內服多用製過者。
2. 乳香與沒藥兩藥功效相同,臨床配合應用具有相須之功。或稱兩者區別,乳
香長於行氣,沒藥長於活血,又云乳香兼能舒筋活絡,沒藥則活血祛瘀獨擅
其長,咸渺範之見,有待研究者。
【方劑舉例】海浮散(《醫學心悟》)乳香 沒藥
外敷瘡瘍,腐肉自化,新肉自生,能拔毒收口。

╔══════╗
║ 沒 藥 ║
╚══════╝

【藥用】橄欖科灌木或小喬木沒藥樹 Commiphora myrrha Engl. 及其同屬植物中取得的
乾燥膠樹脂。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臨床應用】1. 用於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跌扑傷痛,經行腹痛等症
沒藥與乳香的功用相同,故兩藥經常配合同用以治上述症候。
2. 用於瘡瘍腫痛或潰破久不收口
沒藥和乳香研末,外敷潰瘍,有消腫止痛、去腐生肌的作用。
【處方用名】沒藥 製沒藥 灸沒藥 炒沒藥(炒去油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外用適量。易敗胃氣,胃弱者慎用。
【方劑舉例】手拈散(《醫學心悟》)沒藥 延胡 香附 五靈脂
治血積心痛。

╔══════╗
║ 五 靈 脂 ║
╚══════╝

【藥用】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 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ine Edwards 的糞便。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經。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胸腹疼痛,經行腹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
五靈脂入肝經血分,能通利血脈而消散瘀血,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為治療血滯諸痛的要藥,用於胸腹疼痛、經行腹痛、產後瘀痛,
常與生蒲黃同用。
2. 用於瘀滯出血病證。
五靈脂炒用,行中有止,既能化瘀,又能止血,用於婦女崩漏經多
、色紫成塊、少腹刺痛,可與三七、生地、丹皮。
此外,本品研末外敷,可治蜈蚣、蛇、蠍等螯咬之症。
【處方用名】五靈脂、炒五靈脂(清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或入丸、散用。
【按語】五靈脂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與乳香、沒藥相似,故是一味治療血滯諸痛
的要藥。近年來臨床上常用本品配合活血利氣藥治療冠心病引氣的心絞痛
,有一定療效。
【方劑舉例】手拈散(《奇效良方》)延胡索、五靈脂、草果、沒藥
治心脾氣痛。

╔══════╗
║ 鬱金 ║
╚══════╝

【藥用】薑科草本植物鬱金 Curcuma aromatica Salisb.、 廣西莪朮 C. Kwangsi-
ensis S. Lee et C.F.Liang、薑黃 C.Longa L. 或莪朮 C.zedcaria Ros-
c. 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歸心、肺、肝經。
【功效】活血止痛,疏肝解鬱,涼血清心,利膽退黃。
【臨床應用】1. 用於經行腹痛,月經不調,癥瘕結塊等症。
鬱金功能活血行氣,具有較緩弱的止痛作用,用治經行腹痛,可與
柴胡、香附、當歸、白芍等配伍;對於脅下痞塊,可與丹參、鱉甲
、澤蘭、青皮等同用。
2. 用於脅肋疼痛。
本品善於疏肝解鬱,用治肝氣鬱結之症,可配柴胡;白芍或川楝子
、香附等藥同用。
3. 用於濕溫病神志不清,以及癲癇等病症。
鬱金性味辛苦而寒,能入心經,具有清心開鬱功效,常合芳香開竅
的菖蒲,用於濕溫病症、濁邪蒙蔽清竅的症候;若配合消痰涎的明
礬,可用治痰迷癲癇。
4. 用於吐血、衄血、尿血等症。
鬱金藥行以清涼,能入血分,又有涼血作用。若配合生地、丹皮、
山梔等涼血藥,可用於血熱妄行而有瘀滯現象者,可起祛瘀生新、
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
5. 用於黃疸。
鬱金有利膽汁、退黃疸的作用,可用治黃疸,常和茵陳、梔子、枳
殼、青皮、芒硝等同用。
【處方用名】川鬱金、廣鬱金(為薑黃、廣西莪朮或莪朮的塊根,長於行氣解鬱)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鬱金,以功效為名,則可知主要功能在於解鬱。既入氣分以疏肝解鬱,
復入血分以活血調經,且能化痰濕以開心竅,涼血熱以止吐衄。至於黃
疸之症,用之能利膽退黃,配合應用,亦有一定功效也。
2. 香附與鬱金皆能疏肝解鬱、活血調經,臨床上每每配伍,而香附藥性偏
溫,止痛之力較佳;鬱金性偏寒涼,止痛之力較緩,且能化痰濕、涼血
熱、利膽退黃也。
【方劑舉例】白金丸(《醫方考》)鬱金、白礬
治失心癲狂。

╔══════╗
║ 延 胡 索 ║
╚══════╝

【藥用】罌粟科草本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 f. yanhusuo Y.H.
Chou et C.C. Hsii 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心、肝、脾經。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胸腹疼痛,肢體疼痛,疝痛,痛經等症
本品活血力弱,止痛力佳,既能治血瘀疼痛之治,又能治氣滯疼痛,故
稱其功用活血行氣止痛。適應廣泛,能治一身上下諸痛,單味用亦效,
也可配伍其它藥物入於煎劑。例如,治療胃脘疼痛,可配伍川楝子同用
;治療寒凝氣滯血瘀、胸痹疼痛,可與瓜蔞、薤白同用;治療痛經,可
與當歸、川芎、白芍、香附同用;治小腸疝痛,可配伍小茴香、烏藥、
吳茱萸;用於跌打傷痛,可配伍當歸、川芎、乳香、沒藥;四肢血滯疼
痛,可與當歸、桂枝、赤芍等藥同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可配伍活血行氣藥同用。
【處方用名】生延胡索(曬乾用)
延胡索 玄胡索 延胡 玄胡(醋拌製後切片用)
酒炒延胡索(黃酒拌後炒乾)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研末吞服,每此 三分至一錢 。
【按語】延胡索辛苦而溫,入肝脾心,功善止痛,作用廣泛,既能用治一身上下諸痛,且
無論氣滯疼痛、血瘀疼痛、咸有效驗。藥性平和,效佳力顯,累用亦驗,誠活血
行氣止痛之良藥也。
【方劑舉例】延胡索散(《婦科大全》)當歸 川芎 桂心 木香 枳殼 赤芍 桃仁
地黃 延胡索
治婦人氣凝血滯腹痛。

╔══════╗
║ 薑黃 ║
╚══════╝

【藥用】薑科草本植物薑黃 Curcuma longa L. 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脾、肝經。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祛風濕利痹。
【臨床應用】1. 用於胸脅疼痛,經閉腹痛等症。
本品辛散苦泄、溫通,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故可用治血瘀氣滯
所致的胸脅疼痛及經閉腹痛等症,常與當歸、白芍、紅花、延胡索
等配合應用。
2. 用於風濕臂痛等症。
薑黃辛散溫通,能祛除風濕,擅於治療風濕臂痛,在臨床上常與羌
活、白朮、當歸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於癰瘍瘡癤,可與大黃、天南星、白芷、天花粉等
藥配合,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薑黃、片薑黃(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五痹湯(《婦人良方》)薑黃、羌活、當歸、赤芍、甘草、白朮、海
桐皮
治風寒所傷,肩臂作痛及腰下作痛。
金黃散(《外科正宗》)大黃、黃柏、薑黃、白芷、南星、蒼朮、川
朴、甘草、天花粉
治一切癰瘍瘡癤初起,紅腫熱痛,屬陽證者。

╔══════╗
║ 降香 ║
╚══════╝

【藥用】豆科喬木降香檀 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 樹幹和根的木材。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經。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辟穢降逆,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胸脅疼痛,跌打傷痛
降香辛溫行散,功能活血行氣止痛,治胸脅疼痛,可配合丹參等同
用;治跌打傷痛,可與乳香、沒藥等同用。
2. 用於穢濁內阻、嘔吐腹痛。
降香內服能辟穢降氣,故可用於穢濁內阻、嘔吐腹痛,常與霍香、
木香、肉桂等配用。
3. 用於創傷出血。
本品外用又能止血,主要用於創傷出血,有止血定痛的作用,常與
象皮、血竭等藥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降香、紫降香、降香屑(劈開,打成絲條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 煎服。研末吞服,每次 1 -- 2 g 。外用適量。
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忌服。
【方劑舉例】複方丹參注射液(《上海市藥品標準》)丹參、降香
治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
║ 夏天無 ║
╚══════╝

【藥用】罌粟科草本植物伏生紫菫 C0rydalis decumbens(Thunb.)Pers. 的塊莖或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肝、脾、腎經。
【功效】活血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風濕痹痛,勞損腰痛,腿部疼痛
本品能活寫行氣,具有較顯著的止痛作用。臨床上常用以治療腰肌勞損、風
濕性關節炎、坐股神經痛等症,有夏天無注射液可供肌肉注射,也可與當歸
、懷牛膝、羌活、獨活等配伍應用。
此外,本品又有降壓與通絡作用,可用於高血壓、中風所引起引起的偏癱,
或小兒麻痹後遺症的肢體失用。用治高血壓症,可與夏枯草、鉤藤的配伍同
用;若中風偏癱、肢體失用,可配羌活、獨活等同用。
【處方用名】夏天無(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 ,煎服。
【方劑舉例】夏天無注射液(《常用中草藥》)夏天無
治高血壓偏癱,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後遺症。

╔══════╗
║ 月季花 ║
╚══════╝

【藥用】薔薇科灌木月季 Rosa chinensis Taeq. 的花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肝經。
【功效】活血調經,消腫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症。
本品甘溫通利,為活血調經之藥品,適用於肝鬱不舒、經脈阻滯、
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症,常與丹參、茺蔚子、當歸、香附等同用。
2. 用於瘰歷
本品能活血消腫而散結,用於瘰歷腫痛,可與夏枯草、牡蠣等同
用。
【處方用名】月季花、月月紅(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煎服。內服可能引起便溏腹瀉,故脾胃虛弱者須
慎用;月經過多及孕婦也須忌服。

╔══════╗
║ 益母草 ║
╚══════╝

【藥用】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 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辛、微苦,微寒。歸心、肝、膀胱經。
【功效】活血調經,利水消腫,涼血消疹。
【臨床應用】1. 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瘀滯腹痛等症
益母草辛開苦泄,功能活血調經,祛瘀生新,為婦科經產要藥,常
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及瘀滯腹痛,可單味熬膏服用
,也可與當歸、川芎、赤芍等配伍應用。
2.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
益母草有利尿消腫作用。現臨床常用於急、慢性腎炎水腫,可單味
煎服,也可配合茯苓、白茅根、白朮、車前子、桑白皮等同用。
3. 用於疹癢赤熱
本品性寒而入血分,又有涼血作用,能治疹癢赤熱之症,可單味應
用,亦可配合涼血解毒、祛風止癢藥同用。
【處方用名】益母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茺蔚子:又名小胡麻、三角胡麻。即益母草的果實。功能活血調經,涼肝
明目。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目赤腫痛或眼生翳障等症。
一般用量一錢至三錢,。如屬肝腎不足,瞳孔散大者鼻宜應用。
【按語】1. 益母草原名茺蔚,因擅長於活血調經,能治各種婦女血瘀之症,為婦科
常用要藥,尤善於治產後惡露不盡、瘀滯腹痛,有祛瘀生新之效,故有
益母之號。兼能利水消腫、涼血消疹,均可單味獨用;唯用於腎炎水腫
,用量需大。
2. 《本草綱目》曾云能主“打撲內損瘀血”,以致近年來中藥書籍多認為
主治跌打傷痛之症,然查常用方劑及成藥甚少用者。
【方劑舉例】益母丸(《醫學入門》)益母草、當歸、赤芍、木香
治月經不調。

╔══════╗
║ 雞血藤 ║
╚══════╝

【藥用】豆科攀援灌木密豆花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藤莖。
【性味與歸經】苦、微甘,溫。歸肝、腎經。
【功效】活血調經,養血通絡。
【臨床應用】1. 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症
雞血藤功能調經,可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之症,而又兼有養血
之功故亦宜於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諸症,常與當歸、川芎等同用。
2. 用於肢體麻木,風濕痹痛
雞血藤既能活血,又能養血,併具舒筋活絡之功,對肢體麻木、風
濕痹痛等症,無論血虛、瘀滯均可應用,常與補血、活血及祛風通
絡的藥物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雞血藤(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 ,煎服。

╔══════╗
║ 穿山甲 ║
╚══════╝

【藥用】鯪鯉科脊椎動物動物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 的鱗甲。
【性味與歸經】鹹,微寒。歸肝、胃經。
【功效】祛瘀通經,通下乳汁,消腫排膿。
【臨床應用】1. 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症。
穿山甲善於走竄,性專行散,能活血散瘀、通行經絡,故可用治上
述諸種症候。用於血滯經閉,可與當歸、川芎、赤芍、紅花等同用
;用治癥瘕痞塊,配伍三棱、莪朮等藥同用;用治風濕痹痛,可配
合當歸、川芎、羌活、防風等同用。
2. 用於乳汁不通。
穿山甲有較佳的通下乳汁功效,用於產後乳汁不通,可單味為末,
黃酒送服。為增強下乳功效,多與王不留行配伍;若產後氣血兩虛
、乳汁稀少,可合益氣補血的黃耆、當歸等藥同用。
3. 用於癰腫初起或膿成不潰等症。
穿山甲有消腫排膿的功效,能使癰腫未成膿者消,已化膿者速潰,
在臨床上常與皂角刺、乳香、沒藥、金銀花等同用;如癰疽已潰者
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治瘰歷痰核腫痛,可配夏枯草、牡蠣、貝母、玄參等
同用,用取消腫通絡散結之功。
【處方用名】穿山甲、炙山甲、炙甲片(用鐵砂拌至胖大呈黃色)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也可研末吞服,每次 1 -- 1.5 g 。
【按語】1. 穿山甲鹹而微寒,性善走竄,活血通經,無論經閉、痹痛皆有效。消腫
排膿,瘡瘍初起或膿成不潰均可用。且通下乳汁,亦為要藥。惟性善走
竄,癰疽已潰及孕婦忌用。
2. 穿山甲與王不留行,均為性善走竄之藥,祛瘀通經、通下乳汁,作用相
同。尤其對乳汁不通配合應用,有相須之妙。但穿山甲祛瘀作用較廣,
又能消癥瘕,治痹痛,還能消腫排膿,為治瘡瘍要藥。王不留行則活血
祛瘀僅用於經閉痛經之症,又有利水通淋之功。
【方劑舉例】穿山甲散(《婦科大全》)穿山甲、鱉甲、赤芍、大黃、乾漆、桂心
、川芎、紅花、當歸
治經閉腹痛。

╔══════╗
║ 王不留行 ║
╚══════╝

【藥用】石竹科草本植物麥藍菜 Vacaria segetalis(Neck.)Garcke 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胃經。
【功效】祛瘀通經,通下乳汁。
【臨床應用】1. 用於血滯經閉,痛經
本品性善走竄,行而不住,走而不守,善於通利血脈,故有祛瘀通經的
功效,臨床用治經閉、痛經,常與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配合應用

2. 用於乳汁不通,乳癰腫痛等症
本品為通下乳汁要藥,用治產後乳汁不下,常與穿山甲同用;若氣血虛
弱,乳汁稀少者,可配伍當歸、黃耆等補氣益血藥同用;因其長於活血
通經下乳,故又能用於乳癰腫痛,可配伍葡公英、瓜蔞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利尿作用,與利水通淋藥配伍,可治諸淋。
【處方用名】生王不留行 生留行子(曬乾用)
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行 留行子(清炒至爆開)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

╔══════╗
║ 牛膝 ║
╚══════╝

【藥用】莧科草本植物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或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酸,平。歸肝、腎經。
【功效】祛瘀通經療傷,補肝腎、強筋骨,引血下行,利水通淋。
【臨床應用】1. 用於瘀滯經閉,產後瘀痛,跌扑傷痛等症。
牛膝善於活血祛瘀,對婦科、傷科各種瘀血凝滯的病症,常和活花
、桃仁、當歸、延胡索等藥同用,既可活血調經,又能祛瘀療傷。
2. 用於腰膝酸痛,足膝萎軟無力。
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腎二經,能補肝腎、強筋骨,又能通血脈、利
關節,為治腰膝下肢病症常用藥。對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痠痛,常
與蒼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濕熱下注引起的腰膝關節疼痛,
常與蒼朮、黃柏等同用;如風濕痹痛、下肢關節疼痛為甚,可與木
瓜、防己、獨活等同用。
3. 用於吐血、衄血、牙齦腫痛、頭痛暈眩等症。
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導熱下泄,可治上部血熱妄行的症候
,常配合側柏葉、白茅根、小薊等藥,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養
陰清熱藥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齦腫痛屬於陰虛火旺的症候;治
肝陽上亢,氣血並走於上,頭痛眩暈之症,常與平肝藥如代赭石、
龍骨、牡蠣等同用。
4. 用於小便不利、淋瀝澀痛及尿血等症。
本品又有利水通淋功效,能導膀胱濕熱外泄,且能活血祛瘀,故可
用於小便不利、淋瀝澀痛及尿血之症,常與瞿麥、滑石、通草等同
用。
【處方用名】懷牛膝、淮牛膝(補肝腎、強筋骨作用較好)
川牛膝(活血祛瘀作用較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土牛膝:又名杜牛膝。即莧科植物牛膝的野生品的乾燥根。性味苦、酸,
平。功能活血祛瘀,瀉火解毒,利尿。適用於婦女經閉,風濕痹
痛,跌打損傷及咽喉腫痛、白喉等病症。一般用量三錢至五錢,
煎服。
【按語】牛膝入肝腎二經,性善下行,能治虛火上炎,祛瘀通經,善治婦女血瘀之
證;利水通淋,除小便淋痛;補益肝腎,療腰膝痠軟。然有川牛膝、懷牛
膝兩種,性用略異,用當區別,行血脈則用川者,補肝腎則用懷者。孕婦
、月經過多者忌用。
【方劑舉例】牛膝散(《證治準繩》)牛膝、當歸、桂心、赤芍、桃仁、延胡索、
丹皮、木香
治經水不利,臍腹作痛。

╔══════╗
║ 蘇木 ║
╚══════╝

【藥用】豆科喬木蘇木 Caesalpinia sappan L. 的木材。
【性味與歸經】甘、鹹,平。歸心、肝、脾經。
【功效】祛瘀通經療傷。
【臨床應用】用於血滯經閉,產後瘀痛,跌仆傷痛等症
蘇木入血分,功能行散,具有活血祛瘀,通經療傷的功效,對血滯經
閉、產後瘀痛,常與當歸、赤芍、紅花等配伍應用;治跌打損傷、瘀
滯作痛,常配乳香、沒藥、血竭、自然銅等同用。
【處方用名】蘇木 蘇方木(洗淨,劈成絲條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月經過多,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八釐散(《醫宗金鑒》)蘇木、乳香、沒藥、血竭、紅花、自然銅、
番木鱉、丁香、麝香
治跌打損傷。

╔══════╗
║ 劉寄奴 ║
╚══════╝

【藥用】菊科草本植物寄蒿 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溫。歸心、脾經。
【功效】祛瘀通經療傷,消化食積。
【臨床應用】1. 用於血滯經閉,產後瘀痛,跌仆傷痛等症
本品苦能降泄,溫能通行,善於祛瘀通經,散瘀止痛,用於經閉不通、
產後瘀痛,常與當歸、紅花、延胡索等配合應用;用於跌扑損傷,可與
骨碎捕、延胡索等同用。
2. 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
本品氣味芳香,醒脾開胃,又有消食化積作用,用治食積停滯,可單味
煎服,也可配合消食藥同用。
【處方用名】劉寄奴(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用於消食積,單味可用 三錢至五錢 ,煎服。
【方劑舉例】治折傷方(《千金方》)劉寄奴 骨碎補 延胡索
治折傷瘀血作痛。

╔══════╗
║ 荊三棱 ║
╚══════╝

【藥用】黑三棱科水生草本植物黑三棱 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 的乾
燥塊莖。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脾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行氣消積。
【臨床應用】1. 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
荊三棱有較強的破血祛瘀功能,用於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症,常與
莪朮相須為用。
2. 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
三棱又能行氣消積,治食滯腹脹,每多配合青皮、六、麥芽等同
用;若兼有脾虛證候者,有可配合黨參、白朮等同用。
【處方用名】荊三棱、三棱、山棱、京三棱(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月經過多與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三棱丸(《經驗良方》)三棱、莪朮、川芎、丹皮、牛膝、大黃、玄
胡索
治血滯經閉腹痛。

╔══════╗
║ 蓬莪朮 ║
╚══════╝

【藥用】薑科草本植物莪朮 Curcuma Zedoaria Rose. 鬱金 C.aromatica Salisb.
或廣西莪朮 C.kwangsiensis S.Lee et C.F.Liang 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肝、脾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行氣消積。
【臨床應用】1. 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症。
莪朮破血祛瘀的作用也較為強烈,功效與三棱相仿,所以用治上述
症候,兩藥常常配合應用。
2. 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
莪朮能行氣消食積,使氣行通暢,則疼痛可解,用於飲食過飽,脾
胃運化機能失常,以致食積不消,脘腹脹痛,常與三棱、麥芽、山
楂等品同用;如有脾虛氣弱症候者,須加補氣健脾藥同用。
【處方用名】蓬莪朮、莪朮(切片,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蓬莪朮辛苦而溫,入肝脾二經。破血祛瘀,能通月經而消癥瘕,行氣消
積,能消積滯而止脹痛。月經過多與孕婦忌用。
2. 蓬莪朮與荊三棱皆能破血祛瘀、行氣消積,故二藥每配合應用。張錫純
所云:「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雖堅如鐵石亦能徐徐消除。」則
臨床應用,信有可徵。唯其又稱:「若細核二藥之區別,化血之力三棱
優於莪朮,理氣之力莪朮優於三棱。」證之具體應用,似難分辨。唯二
藥既當科屬不同,性用自當有別,似須進一步研究者也。
【方劑舉例】莪朮散(《證治準繩》)莪朮、川芎、當歸、熟地、白芍、白芷
治婦人血氣結滯,經閉腹脹,癥瘕積聚。

╔══════╗
║ 蟅蟲 ║
╚══════╝

【藥用】鱉蠊科昆蟲地鱉 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鱉 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蟲體。
【性味與歸經】鹹,寒;有小毒。歸肝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續筋接骨。
【臨床應用】1. 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症。
地鱉蟲鹹寒,入血軟堅,功能破血逐瘀,通經消癥,配大黃、水蛭
、虻蟲、桃仁等,可治血瘀經閉;配柴胡、鱉甲、黃芩、大黃等,
可治瘧疾日久不癒、脾臟腫大。
2. 用於跌仆傷痛,筋傷骨折,以及腰部扭傷等症。
地鱉蟲又為傷科要藥,對損傷骨折、瘀滯疼痛,能逐瘀血、止疼痛
,續筋骨,可配骨碎補、乳香、沒藥等同用。此外,單味研末吞服
,還可治腰部扭傷之症。
【處方用名】蟅蟲、地鱉蟲、土鱉蟲(炒至微焦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或研烘焙後研粉吞服,每次 1 -- 1.5 g 。
【按語】蟅蟲,性味鹹寒,專入肝經,祛瘀破血善通經消癥,又能續筋接骨,用於
傷科要藥。其力雖強,而性近和緩。然究屬攻逐之品,故體虛孕婦當須忌
用。據文獻記載,本品尚可用治木舌腫強及乳汁不通,值得進一步實踐與
研究。
【方劑舉例】大黃蟅蟲丸(《金匱要略》)大黃、桃仁、蟅蟲
治產後瘀汁腹痛,血滯經閉。

╔══════╗
║ 水蛭 ║
╚══════╝

【藥用】水蛭科動物螞蟥 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 Hirude nippoica
Whitman 或柳葉螞蟥 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的全體。
【性味與歸經】鹹、苦,平;有毒。歸肝、膀胱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
【臨床應用】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以及跌仆傷痛等證
本品功專破血消癥,力量較強,主要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症,常與虻
蟲相須為用,也可與桃仁、三棱、莪朮、當歸等配伍應用;用治跌打損傷、
大便不通,可與大黃、牽牛子等同。
此外,將活血蛭置於體表患處或頭部使其吸血,可治癰腫、丹毒及高血壓症

【處方用名】水蛭(曬乾,切斷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煎服。0.3 -- 0.5 g ,焙焦,研細,作丸、散劑用。
【按語】1. 水蛭鹹苦而平,能入肝經,祛瘀之性甚為峻猛,善於通經水、消癥瘕,非血
瘀頑固他藥難以奏效者,不可輕用,孕婦尤須忌用。
2. 水蛭與虻蟲,作用相同,功力亦均猛峻,為破血祛瘀、通經消癥之藥,唯水
蛭較虻蟲緩和而持久,虻蟲則峻急而短暫。
【方劑舉例】抵當湯(《傷寒論》)水蛭 虻蟲 桃仁 大黃
治傷寒蓄血發狂,少腹滿痛。

╔══════╗
║ 虻蟲 ║
╚══════╝

【藥用】虻科昆蟲復帶虻 Tabanus bivittaus Matsumura 等的雌蟲體。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有毒。歸肝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
【臨床應用】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跌仆傷痛等症
本品入肝經血分,能攻血結,它的逐瘀消癥的功效與水蛭相近似,用治瘀血
結滯經閉、癥瘕、跌打傷痛等症,常與水蛭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蟲 虻蟲(沸湯煎泡,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一錢 ,煎服。研末吞服每次 0.1 -- 0.3 g 。服後可能會出現
腹瀉。孕婦與月經過多者忌用。
【方劑舉例】地黃通經丸(《婦人良方》)熟地 水蛭 虻蟲 桃仁
治月經不利,或產後惡露不盡,臍腹作疼。

╔══════╗
║ 乾漆 ║ ( 附:阿魏 )
╚══════╝

【藥用】漆樹科喬木乾漆樹 Rhus vernicifiua Stokes 樹脂經加工後的乾燥品。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有毒。歸肝、胃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殺蟲。
【臨床應用】1. 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
本品行血祛瘀作用較強,性善下降,能破瘀血、消癥瘕、通經脈,常用
於瘀血阻滯的經閉、癥瘕等症,可與當歸、川芎、桃仁等配伍應用。
2. 用於蟲積腹痛
本品有殺蟲作用,用於蟲積腹痛,可配伍殺蟲藥雷丸等同用,但目前臨
床上較少應用。
【處方用名】乾漆(清炒至無煙)
【一般用量與用法】0.05 -- 0.1 g ,入丸、散應用,不入煎劑。孕婦及月經過多忌用。
【附藥】阿魏:及傘形科植物阿魏草及其同屬植物新鮮根莖及根切傷後滲出的油膠樹脂。
性味苦、辛、溫,歸脾胃經。功能消積,散癥。適用於腹中痞塊,婦女血
積腹痛,食積停滯,瘧疾、痢疾等症。一般用量 1 -- 1.5 g ,宜入丸劑
用。本品氣味奇臭,不宜入湯劑。

╔══════╗
║ 凌霄花 ║
╚══════╝

【藥用】紫葳科藤本植物凌霄 Cmpsis grandiflora (Thunb.)k.Schum 的花。
【性味與歸經】辛,為寒。歸肝、心包經。
【功效】祛瘀通經消癥,涼血祛風。
【臨床應用】1. 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症。
本品辛散,能活血破瘀通經,故可用於婦女經閉屬於瘀阻者,以及
癥瘕結塊等症。用於瘀滯經閉,常配合當歸、紅花、赤芍、劉寄奴
等藥同用;若治癥瘕,可與鱉甲、蟲、丹皮等同用。
2. 用於周身風癢。
凌霄花性寒泄熱,功能涼血祛風,臨床多用於血熱風盛的周身風癢
之症,可單用本品煎服。
此外,本品配雄黃、白礬、黃連、羊蹄根、天南星等外擦,又可治皮
膚濕癬。
【處方用名】凌霄花、紫葳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紫葳散(《沈氏尊生》)紫葳、肉桂、赤芍、白芷、延胡索、當歸、
劉寄奴、丹皮、紅花
治經水不來,發熱腹脹。

╔══════╗
║ 自然銅 ║
╚══════╝

【藥用】硫化物類礦物黃鐵礦族黃鐵礦礦石。
【性味與歸經】辛,平。歸肝經。
【功效】祛瘀療傷。
【臨床應用】用於跌打傷痛、筋傷骨折等症
本品味辛氣平,入血行血,有散瘀止痛、續筋接骨的功效,為傷科專用之品
,對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等症,常與蟲、續斷、落得打等同用。
【處方用名】自然銅、自然銅(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 ,煎服。入丸散應用,每次 0.1 -- 0.3 g 。
【方劑舉例】自然銅散(《張氏醫通》)自然銅 乳香 沒藥 當歸 羌活。
治跌仆骨折。

╔══════╗
║ 水紅花子 ║
╚══════╝

【藥用】蓼科草本植物紅蓼 olygonum orientale L. 的乾燥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鹹,為寒。
【功效】祛瘀消癥,消積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癥瘕結塊
本品祛瘀消癥,臨床主要用於癥瘕痞塊,可單味煎膏服用,或配伍活血
化瘀消癥之品同用。
本品近年來在臨床上也有應用於各種腫瘤。用於甲狀腺腫瘤,常與夏枯草
、海藻、昆布、等藥配合應用;用於消化道腫瘤,常與八月扎、玫瑰花、
石見穿等藥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水紅花子 水紅子 穿蓼子(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大劑量可用至 30 g ,煎服。

╔══════════════════╗
║ 活血祛瘀藥應用注意事項 ║
╚══════════════════╝

一、活血祛瘀藥適用於各種瘀血阻滯病症,但要性各有偏勝,需根據具體病
情適當選用。
二、瘀血阻滯每兼氣行不暢,為加強活血祛瘀作用,故常配合理氣藥同用。
如瘀滯瘡瘍,有可配清熱藥同用。
三、活血祛瘀藥每有傷血之虞,故應用時必須注意用量,並宜適當佐以養血
藥同用。
四、瘀血阻滯而氣虛不足者,可配補氣藥同用。
五、月經過多、孕婦對於活血祛瘀藥應忌用或慎用。


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藥物還有:

一、活血祛瘀:赤芍藥、牡丹皮、敗醬草(清熱藥)、大黃、續隨子(瀉下藥)
、瞿麥、地耳草(利水滲濕藥)、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藥)、
琥珀、合歡皮(安神藥)、山渣(消食藥)、茜草(止血藥)、
當歸(補虛藥)。
二、活血通絡:紅藤(清熱藥)、路路通(理氣藥)、虎杖(祛風濕藥)。
三、活血止痛:接骨木、透骨草(祛風濕藥)。
四、活血調經:香附(理氣藥)。
五、活血散結:麝香(開竅藥)。
六、活血散瘀:玫瑰花(理氣藥)。
七、散瘀消腫:大薊(止血藥)。
八、散瘀消積:夜明砂(清熱藥)。
九、化瘀止痛:三七、蒲黃(止血藥)、刺蝟皮(收澀藥)。
十、引血下行:牛膝(活血祛瘀藥)。




╔════════════╗
║ 第九章 ║
║ ║
║ 止血藥 ║
╚════════════╝


凡功能制止體內外出血的藥物,稱為止血藥。
血液為人體重要的物質,凡出血之証,如不及時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損,
而造成機體衰弱,甚至危及生命,故止血藥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止血藥的主要適用於各部位出血病証,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
漏、紫癜及創傷出血等。
止血藥的藥性各有不同,如藥性寒涼,功能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之出血;藥
性濕熱,能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適用於出
血而兼有瘀血者;藥性收斂,功能收斂止血,可用於出血日久不止等。


╔══════╗
║ 仙鶴草 ║
╚══════╝

【藥用】薔薇科草本植物龍牙草 Agrimonia pilosa Ledeb. 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肺、脾經。
【功效】止血,補虛
【臨床應用】1. 用於多種出血病症。
仙鶴草功能止血,作用廣泛,可用於身體各部份出血病症,且無論
寒、熱、虛、實者均可應用。可單獨服用,也可配合其他止血藥同
用,常與旱蓮草相須為用。如屬於血熱妄行,可配合涼血、止血如
鮮生地、赤芍、丹皮、側柏葉、藕節等品;如用於虛寒性出血,可
配伍益氣補氣、溫陽止血如黨參、黃耆、熟地、白芍、炮薑、灶心
土、艾葉等品。
2. 用於脫力勞傷。
本品又有補虛強壯作用,可用治脫力勞傷之症,民間稱之為“脫力
草”,常與大棗同煎服。
【處方用名】仙鶴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一兩至二兩,煎服。
【按語】仙鶴草味苦性平,功擅止血,能治各部位出血病症,無論寒熱虛實皆可應
用,作用顯著,往往用為主藥,可視病因兼夾情況適當配伍之。民間用治
脫力勞傷,稱之為“脫力草”亦殊有功也。此外,《滇南本草》稱本品能
有治療赤白痢的記述,但現在臨床上只用它止血與補虛兩方面的作用,關
於治痢這一點,值得做進一步的研究。

╔══════╗
║ 紫珠 ║
╚══════╝

【藥用】馬鞭草科灌木杜虹花 Callicarpa pedunculata R. Br. 等的葉。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脾、肺經。
【功效】止血,解毒。
【臨床應用】1. 用于多種出血病症
紫珠草有較好的止血作用,能治療咯血、嘔血、鼻出血、尿血、便血
、及子宮出血等出血症候。尤以治肺胃出血證,療效更佳,可單味應
用,也可配仙鶴草、旱蓮草等同用。此外,研末外摻,或取鮮葉搗爛
外敷,還可治外傷性出血。
2. 用於瘡癰腫毒,毒蛇咬傷等症
治療瘡癰腫毒或毒蛇咬傷,可用紫珠草適量煎湯外洗,有解毒消腫的
功效。
【處方用名】紫珠、紫珠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 ~ 五錢,煎服。研粉吞服,每次 1 ~ 2 克。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11 號止血粉(《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紫珠草、茜草、白芨
治各種出血。

╔══════╗
║ 白芨 ║
╚══════╝

【藥用】本品為蘭科植物白芨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苦、甘、澀,微寒。入肝、肺、胃經。
【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臨床應用】1. 用於咯血、嘔血、衄血、外傷出血等症。
白芨收斂,功能止血,是一味止血藥。者要用於肺、胃出血病症,
可單獨應用,也可配阿膠(蛤粉炒)、藕節、生地等治咯血;配烏
賊骨等治嘔血。
2. 用於瘡瘍腫痛,潰瘍久不收口,手足皸裂等症。
白芨又有消腫生肌之功,用治瘡瘍,不論已潰未潰均可應用,如瘡
瘍初起未潰,配銀花、貝母、天花粉、乳香等有消散作用;如瘡瘍
已潰、久不收口以及手足皸裂,有可奏生肌斂瘡之功,往往研粉外
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塵肺、肺癰、肺結核等病。
【處方用名】白及、白芨(洗淨,曬乾,切片用)
白芨粉(研粉,吞服,開水調服或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三錢,煎服。研粉吞服或沖服每次 2~3 克。外用適量。
【按語】白芨苦甘微寒,功能止血,能入肺胃,為吐衄咯血之要藥。又能用治瘡瘍
,未成者能予消散。已潰者可用於斂瘡生肌。此外,創傷出血,皮膚皸裂
,用以外治亦頗有良效。唯邪熱熾盛時,亦未宜亂投也。據報導,本品治
療肺結核病,與異煙??同用,有協同作用;對空洞性肺結核久不癒合,也
可應用。
【方劑舉例】白芨枇杷丸(《戴氏方》)白芨、枇杷葉、阿膠(蛤粉炒)、藕節、
生地汁
治咳血吐血。
止血湯(《中醫方劑臨床手冊》上海中醫學院編)
白芨、仙鶴草、地榆炭、生槐花
治上消化道出血症。
治刀傷方(《濟急方》)白芨、石膏
治刀斧創傷,手足皸裂。

╔══════╗
║ 蠶豆花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蠶豆的花。
【性味與歸經】甘、微辛,平。
【功效】止血,止帶,降血壓。
【臨床應用】用於嘔寫、咯血、鼻衄、熱並發斑等症。
本品有止血作用,用於咯血、嘔血,可配藕節同用;用治鼻衄,可配
血餘炭、白茅花等同用;用於熱病發斑,可配丹皮同用。
本品還可治療赤白帶下、高血壓,有止帶、降壓作用。
【處方用名】蠶豆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1. 蠶豆衣:即蠶豆的種皮。有健脾利濕的作用,可用於浮腫,常與扁豆衣
、冬瓜皮同用。一般用量為三錢到五錢,煎服。
2. 蠶豆梗:即蠶豆的莖。有止血功效,可治咯血、嘔血。一般用量為五錢
至一兩,煎服。如用新鮮嫩苗,止血效果更好,每用二兩至三
兩,用冷開水洗淨搗爛攪汁服。
3. 蠶豆莢:即蠶豆的莢殼。炒炭研細末,麻油調敷,可用於膿瘡、水火
燙傷。外用適量。

╔══════╗
║ 薺菜花 ║
╚══════╝

【藥用】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薺菜的帶花、果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淡,涼。入肝、胃經。
【功效】止血,降壓,清熱利濕。
【臨床應用】1. 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
本品具有涼血止血作用,對血熱妄行所致的咯血、嘔血、便血及婦
女崩漏等症,常配合側柏葉、旱蓮草等同用。
2. 用於高血壓。
薺菜花有降壓作用,常用於高血壓,可單味應用;也可與佛耳草、
槐花等配合應用。
3. 用於腎炎、乳糜尿、痢疾等病症
本品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用於腎炎、乳糜尿等具有濕熱症狀者,
可配連線草、玉米鬚、車前草、大薊等同用;如用治痢疾,可與馬
齒莧、弟錦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薺菜花(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
║ 鐵莧菜 ║
╚══════╝

【藥用】本品為大戟科植物鐵莧菜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微苦、澀,平。
【功效】止血,止瀉,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鼻衄、咯血、便血、崩漏,以及外傷出血等症
鐵莧菜功能止血,對於各種出血症候,都可應用,臨床常配合側柏
葉、茜草炭、旱蓮草、仙鶴草同用。對外傷出血,既可研細末外敷
;亦可用鮮草適量,打爛外敷。
2. 用於腹瀉、痢疾等症
本品止瀉功效較好,對於腹瀉或痢疾等症,都可配伍馬齒莧、地錦
草、車前草、辣蓼等藥同用;如腹痛較甚,可配合木香同用。
3. 用於稻田皮炎
鐵莧菜有清熱解毒作用,治療稻田皮炎,可配合小薊草、旱蓮草等,
研細末,外扑患處;或用新鮮者洗淨,打爛、外敷。
【處方用名】鐵莧菜、海蚌含珠、血見愁(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抗銀片(《上海中成藥》)血見愁、狼毒。
治銀屑病。

╔══════╗
║ 地錦草 ║
╚══════╝

【藥用】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地錦草或斑地錦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平。
【功效】止血,止瀉,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尿血、便血、崩漏、痔瘡出血等症。
本品有止血的功效,對於上列出血病症,可配合仙鶴草、側柏葉、
鐵莧菜、槐花等同用。
2. 用於痢疾、腹瀉等症。
本品又有止瀉的作用,臨床上用治痢疾、腹瀉,常配合馬齒莧、車
前草、辣蓼等藥同用。
3. 用於蛇咬傷,皮膚瘡毒等症。
本品又能清熱解毒,對於蛇咬傷,皮膚瘡毒等症,既可煎湯內服,
又可用鮮草搗爛外敷患處。
此外,本品有可用於乳水不足,可用全草一兩至二兩,同鯽魚煮湯
服。
【處方用名】地錦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地錦草一藥,止血功效較好,故在有些地區稱為“血見愁”;但上海地區中
藥店則稱鐵莧菜為“血見愁”。各地以“血見愁”為名的中草藥還有很多種
植物(如茜草等),因此,在應用時須注意區別。
【方劑舉例】複方地錦片(《上海中成藥》)地錦草、辣蓼、車前草
治菌痢、腸炎。

╔══════╗
║ 艾葉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艾(栽培品)的葉。(少數帶莖)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肝、脾、腎經。
【功效】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咯血、衄血、便血、月經過多、妊娠漏紅等病症。
艾葉溫經止血,主要用於虛寒性的出血病症,對婦女崩漏尤為臨床
常用,可配當歸、阿膠等藥應用。對於血熱妄行的的咯血、衄血,
也可用鮮艾葉配合涼血止血的鮮生地、側柏葉、鮮荷葉等藥同用。
(即四生丸)
2. 用於經行腹痛等症。
艾葉辛溫散寒,對虛寒性的月經不調、腹痛等症,有散寒止痛的作
用,可配合吳茱萸、當歸、香附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陳艾炭(炒至黑色為度,用以止血)
生艾葉、蘄艾(生用,用以散寒止痛)
艾絨(搗製成絨,用以燒灸)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艾葉性溫而辛香,能暖氣血而溫經脈,逐寒濕而止冷痛,《金匱要略》
的膠艾湯用以治崩漏下血,《本草綱目》認為是治經帶的藥品。因此,
本品在婦科方面應用較多。
2. 總的來說,艾葉所治的病症,以下焦虛寒為主,如寒冷腹痛,經寒不調
,都是取它散寒的功效。在止血方面,在臨床上也是用於虛寒性的出血
病症為主,所以,從溫經止血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有點類似炮薑的功效

3. 艾葉搗製成絨,為針灸常用的料品。用以燒針,則熱氣內注,具有溫熙
氣血的作用。
【方劑舉例】膠艾湯《金匱要略》艾葉、阿膠、川芎、當歸、芍藥、地黃、甘草。
治婦女沖任虛損,崩中漏下等症。

╔══════╗
║ 灶心土 ║
╚══════╝

【藥用】本品為燒雜草與木材的土灶內的焦黃土。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脾、胃經。
【功效】收斂止血,溫中止嘔。
【臨床應用】1. 適用於各種出血症。
灶心土性溫而止血,故對出血症屬於虛寒症為宜。臨床多用於嘔血
、便血等病症,常配合地黃、阿膠、附子等藥同用。
2. 用於嘔吐反胃、妊娠嘔吐等症。
灶心土降逆止嘔作用較佳,藥性微溫有溫中功能,所以用於脾胃虛
寒的嘔吐為多;對妊娠嘔吐也有很好的療效。脾胃虛寒的嘔吐常與
半夏、乾薑等藥配伍應用;對妊娠嘔吐可配合藿香、竹茹、生薑等
藥同用。
【處方用名】灶心土、伏龍肝(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布袋包,先煎。或用二兩至四兩,煎湯代水。
【方劑舉例】黃土湯(《金匱要略》)灶心土、乾地黃、白朮、阿膠、黃芩、熟附
子、甘草。
治大便下血等症,屬於脾陽不足,統攝無權者。

╔══════╗
║ 大薊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涼。入肝經。
【功效】涼血,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症
本品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咯血、衄血、崩中下血、尿血等症,常與小
薊、生地、蒲黃、藕節等藥配伍應用。
此外,大薊鮮草,又可用於瘡癰腫毒,無論內服、外敷,都有散瘀消腫
的功效。
【處方用名】大薊草、大薊(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鮮草可用一兩至二兩,煎服。外用適量。
【附藥】小薊: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兒菜或刻葉刺兒菜的全草。性味甘涼。入肝
經。功能涼血止血。效用與大薊相似,但治療癰瘡腫毒的作用較大薊
稍弱。現臨床上本品除用於各種出血症外,又用於高血壓、肝炎、腎
炎等病症。處方用名為小薊或小薊草,炒炭用稱小薊炭。一般用量為
三錢至五錢,大既量可用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十灰丸(《十藥神書》)大薊、小薊、側柏葉、茜草根、茅根、山梔、
大黃、丹皮、棕櫚皮,燒炭存性。
治吐血咯血。

╔══════╗
║ 側柏葉 ║
╚══════╝

【藥用】本品為柏科植物側柏的枝葉。
【性味與歸經】苦、澀,微寒。入肺、肝、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各種出血病症。
側柏葉生斂止血,且有涼血作用,故主要用於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病
症,如咯血、嘔血、鼻衄、尿血、便血及崩漏等,多與仙鶴草、蒲黃
、藕節、生地等同用。
【處方用名】側柏炭(炒至外呈黑色為度)
生側柏葉(洗淨,曬乾,切斷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側柏葉止血效用較好,為治療各種出血病症的要藥。性屬寒涼,所以主
要用於血熱妄行的出血症;若虛寒性出血,本品又可配合乾薑、艾葉等
同用。研末,還可用於外傷出血。
2. 近年來本品在臨床上應用於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發現它又有止咳祛痰的
功效。
【方劑舉例】四生丸(《婦人良方》)生地黃、生側柏葉、生艾葉、生荷葉
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咽乾口燥,舌絳脈數。

╔══════╗
║ 山茶花 ║
╚══════╝

【藥用】本品為茶科植物山茶的花。
【性味與歸經】微辛、甘,寒。入心、肝經。
【功效】清熱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吐血、衄血、腸風下血及水火燙傷等。
山茶花功能清熱止血,用於血熱引起的吐血、衄血、腸風下血等症,
可配合山梔、側柏葉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於水火燙傷。
【處方用名】山茶花、珠寶茶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
║ 羊蹄根 ║
╚══════╝

【藥用】本品為蓼科植物羊蹄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微澀,寒。
【功效】涼血止血,殺蟲治癬。
【臨床應用】1. 用於鼻衄、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症
本品功能涼血止血,用治各種出血病症,可單用或配合其他止血藥同
用。
2. 用於疥瘡、頑癬、頭風白屑等症
本品有殺蟲止癢的功效。治疥瘡,可用鮮根加醋,磨汁或搗汁,再加
豬油調勻成膏,敷患處;治頑癬,可用鮮根洗淨,加醋磨汁塗患處;
治頭風白屑(頭部脂溢性皮膚炎),用鮮根適量,加食鹽少許搗爛外
敷。
【處方用名】羊蹄根、土大黃(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近年來再臨床上發現本品可使血小板增加,能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每
天用本品五錢,加紅棗一兩,煎服。
2. 此外,本品尚有緩瀉通便作用,可用於大便秘結。
【方劑舉例】羊蹄根散(《醫宗金鑒》)羊蹄根、枯白礬
治諸癬瘡濕癢。

╔══════╗
║ 萬年青根 ║
╚══════╝

【藥用】本品為百合科植物萬年青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微甘,寒。有小毒。
【功效】涼血止血,強心利尿,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嘔血、咯血及婦女崩漏等症。
本品有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治血熱所致的嘔血、咯血,可單用萬年
青根五錢,煎服;也可以與仙鶴草等配伍應用。用治崩漏,可與雞
冠花等配合同用。
2. 用於心臟病水腫。
萬年青根既可強心,又可利尿,對心臟病水腫,用之甚為合適,可
單味應用,也可配合黃耆、玉竹、丹參、茯苓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白喉。
【處方用名】萬年青根、白河車(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新鮮者可用三錢至一兩,煎服。本品有小毒,不宜
大量久服。
【附藥】萬年青葉:即萬年青的葉。有強心及利尿作用,可治心臟病氣急浮腫。一般
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
║ 槐花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槐樹的花蕾。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入肝、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便血、血痢、痣血、崩漏、咯血、衄血等症。
槐花主要用於出血屬於血熱的病症。本品善治下部出血,多用於便血
、痣血等症,常配合地榆等藥同用。如仙鶴草、白茅根、側柏葉等配
伍,還可用至咯血、衄血等症。
【處方用名】槐花炭、槐米炭(炒焦黑,用以止血)。
生槐花、生槐米(現多用於高血壓)。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槐角:一稱槐實。係槐樹的果實。性味功效與槐樹相似,主要用於便血與
痔瘡出血,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
【方劑舉例】槐花散(《沈氏尊生》)槐花、阿膠、當歸、地榆、生地、白芍、黃
芩、枳殼、升麻、防風、側柏葉
治吐血便血。

╔══════╗
║ 地榆 ║
╚══════╝

【藥用】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酸,微寒。入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瀉火斂瘡。
【臨床應用】1. 用於便血、血痢、痔瘡出血、尿血、崩漏等症。
地榆涼血止血,善於治下部出血的病症,尤其對痔血、便血等症為
常用之品,往往與槐花等藥配合應用。
2. 用於燙傷、皮膚潰爛、流脂水、疼痛等症。
地榆瀉火毒並有收斂作用,燙傷後,取生地榆研極細末,麻油調敷
,可使脂水減少,疼痛減輕,癒合加速,為治燙傷要藥。
【處方用名】地榆炭(炒至外黑內呈老黃色為度。用以止血)
生地榆(研末,外用可治燙傷)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地榆性寒而降,功能涼血止血,瀉火解毒。前人說:「古者斷下多用之
」。用治一切血症,而以下焦血熱如腸風下血、血痢、崩漏等症為主;
其他如吐血、咯血、衄血,亦可應用。
2. 過去一般用治便血,多用地榆炒炭。近年來經臨床實踐,體會到用生地
榆治便血,也有一定效果。在必要時劑量可用五錢至一兩,煎服。
3. 本品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除用於止血之外,還可應用於痢疾、燒傷
、皮炎、濕疹及狂犬病等。
【方劑舉例】地榆丸(《証治準繩》)地榆、當歸、阿膠、黃連、訶子肉、木香、
烏梅
治痢疾或血痢。

╔══════╗
║ 茜草 ║(附:茜草藤)
╚══════╝

【藥用】本品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肝經。
【功效】涼血止血,行血祛瘀。
【臨床應用】1. 用於各種出血症。
茜草涼血而止血,主要用於血熱妄行的各種出血病症,多配合山梔
、生地、地榆等藥應用。
2. 用於婦女經閉,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下及跌撲損傷,關節疼痛,
癰疽初起等症。
茜草生用能行血祛瘀,凡瘀血阻滯之症,都可應用。故應用較為廣
泛,往往與桃仁、紅花、當歸、赤芍、丹皮等藥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茜草炭(炒至外黑內微焦為度,用以止血)
生茜草、茜草根(生用,有行血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茜草藤:又名過山龍,即茜草的莖藤。有活血消腫的功效。能治跌撲損傷
、瘡癰腫毒。既可內服,也可取鮮草搗爛外敷。一般用量為三錢
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茜草根,古稱“茹??”或稱“??茹”,為婦科要藥,《內經》即有“
四烏賊骨一??茹丸”用治血枯經閉的記載,是最早見於書本上的方劑
之一。
2. 臨床應用本品時,一般認為生用則行血,炒炭則止血。但現在有人認
為生用也有止血功效。

╔══════╗
║ 蒲黃 ║
╚══════╝

【藥用】本品為相蒲科植物水燭的花粉。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肝、心包經。
【功效】收斂止血,活血祛瘀。
【臨床應用】1. 用於嘔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創傷出血等症。
蒲黃藥性澀,收斂止血作用較佳,各種出血都可以應用,臨床上可
以單用,也可配合仙鶴草、旱蓮草、茜草炭、棕櫚炭、側柏葉等同
用。
2. 用於心腹疼痛,產後淤痛,痛經等症。
蒲黃生用又能活血祛瘀,故可用於瘀血阻滯引起的心腹疼痛等症,
常配合五靈脂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生蒲黃(曬乾用,主要用於活血祛瘀)
蒲黃炭、炒蒲黃(用文火炒至黑色,用以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
【按語】1. 蒲黃一藥,在《本經》上說它“利小便,止血,消瘀血”。這說明古代
勞動人民在與疾病作鬥爭的實踐中,認識到蒲黃既有止血的作用,又有
活血祛瘀的功效。但是沒有明確指出他生用行血、炒用止血。至宋代《
大明本草》上始有“破血消腫者,生用之;補血止血者,需炒用”的記
載。明代《本草綱目》也有同樣敘述,因此,流傳下來。一般認為蒲黃
生用性滑,行血消腫;炒黑性澀,功專止血。但跟據臨床實踐體會與近
人報導,生蒲黃也具有一定止血作用,不論入湯劑煎服或用粉劑吞服,
都可用以止血。至于炒炭之後,它的止血作用是否增強或降低,有待進
一步研究。
2. 生蒲黃有收縮子宮的作用,故孕婦忌服;臨床上用於產後子宮收縮不良
、出血不止的病症。
【方劑舉例】失笑散(《和局方劑》)蒲黃、五靈脂
治瘀結腹痛,一切氣痛瘀痛。

╔══════╗
║ 棕櫚炭 ║
╚══════╝

【藥用】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基部纖維狀檡莖炭化而成。
【性味與歸經】苦、澀,平。入肺、肝、大腸經。
【功效】收澀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咯血、衄血、崩漏、便血等症
本品澀可收斂,固有收澀止血的功效,在臨床上用至咯血、衄血、便
血等症,常與側柏葉、血餘炭、仙鶴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棕櫚炭、陳棕炭(斷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或入丸、散劑吞服,每次用量為三分至五
分。
【方劑舉例】黑散子(《直指方》)棕櫚炭、血餘炭、隔年蓮蓬
治鼻衄。

╔══════╗
║ 血餘炭 ║
╚══════╝

【藥用】本品為人的頭髮經加工成的塊狀物。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肝、胃經。
【功效】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咯血、衄血、血淋、崩漏等症。
本品有止血的功效,臨床上用治各種出血症候,常與陳棕炭、側柏葉
、藕節等配合應用。
此外,據文獻記載,血餘炭又有補陰利尿作用,配滑石等,可治小便
不通。
【處方用名】血餘炭(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如研末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方劑舉例】三灰散(《類證治裁》)血餘炭、陳棕炭、絹灰
治崩漏下血。

╔══════╗
║ 藕節 ║
╚══════╝

【藥用】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根莖之間的節。
【性味與歸經】澀,平。入肝、肺、胃經。
【功效】收澀止血
【臨床應用】用于各種出血症
藕節既能收澀,又能化瘀,故能止血而不留瘀,可用治各種出血的症候
,對嘔血、咯血等症,尤為適宜,常配合白芨、茜草炭等同用。
【處方用名】生藕節(止血而兼有化瘀作用)
藕節炭(炒焦黑存性,用以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
║ 百草霜 ║
╚══════╝

【藥用】本品為燃燒柴草的鐵鍋底下所結成的煙煤,或是煙囪中的黑灰。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胃、大腸經。
【功效】止血,止瀉。
【臨床應用】1. 用於咯血、嘔血、衄血及外傷出血等症。
百草霜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內服可用治咯血、嘔血、衄血,常與藕
節、側柏葉、茅根等藥配伍應用;又可外用止血,用於鼻衄及外傷
出血等症。
2. 用於食積瀉痢等症。
本品又能收斂止瀉,在臨床上用於食積泄痢,常與山渣、六曲、木
香等同用;治挾熱下痢膿血者,可以配黃連研末同服。
【處方用名】百草霜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包煎。或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疏血丸(《醫宗金鑒》)百草霜、阿膠珠、藕節、側柏葉、茅根
治吐血。

╔══════╗
║ 牛角"角思" ║
╚══════╝

【藥用】本品為牛角內的堅骨。
【性味與歸經】苦,溫。入心、肝經。
【功效】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崩漏、便血、痢血等症
牛角"角思"性澀",有止血作用,與當歸、續斷、烏賊骨等藥配合,適用
於婦女崩漏經多,故為婦科所常用;亦可用治便血、痢血。
【處方用名】牛角"角思"(用鐵砂拌炒至黃色,乘熱灑少許米醋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小牛角"角思"散(《千金方》)牛角"角思"、鹿茸、禹餘糧、當歸、乾
薑、續斷、阿膠、烏賊骨、龍骨、赤小
豆。
治崩淋帶下。

╔══════╗
║ 墓頭回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苦??菜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微酸澀,微寒。入肝經。
【功效】收澀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崩漏、赤白帶下等症。
墓頭回為收斂止血的藥物,且有泄熱的作用,適用於婦女崩漏、帶下
屬於血虛有熱的病症。治崩漏,可配合當歸、生地、赤芍等同用;治
白帶,常配合金櫻子、苦參等同用。如症屬虛寒或有瘀滯者,應予慎
用。
【處方用名】墓頭回(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治帶片(《上海中成藥》)墓頭回、金櫻子、苦參、知母、蒼朮
治婦女白帶。

╔══════╗
║ 參三七 ║
╚══════╝

【藥用】本品屬五加科植物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溫。入肝、胃經。
【功效】祛瘀止血,活血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吐血、衄血、便血等症
三七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並有活血行瘀的功效,對人體各種出血均可
應用,如兼有瘀滯現象者,尤為適合。可單獨應用,也可配合花蕊石
、血餘炭研粉吞服。
2. 用於各種瘀滯疼痛與跌打傷痛等症
本品能活血行瘀,尤長於止痛,用治瘀滯疼痛及傷痛,常單獨應用,
或配合活血、理氣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三七、參三七、田七(洗淨,曬乾,切片用)
三七粉(曬乾研末)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每天二次至
三次。本品價格昂貴,故臨床應用,多數是研粉吞服。
【按語】本品古稱“山漆”,主要是說它產於山間,功能止血,如漆黏物;現在多種
於田間,故又稱“田七”。它的功用,主要為止血、化瘀、止痛三種,不論
內服或外用,都有良好的療效。跟據臨床實踐體會,本品止血的功效頗為顯
著,且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故在大量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時候,可以應
用。至於它的化瘀止痛作用也很明顯,適用於氣滯血阻諸痛,如跌撲損傷、
癰瘡腫痛及創傷作痛等症,為傷外科常用藥物,著名成藥“雲南白藥”中即
含有本品。
【方劑舉例】化血丹(《衷中參西錄》)三七、花蕊石、血餘
治吐血、衄血、便血。

╔══════╗
║ 花蕊石 ║
╚══════╝

【藥用】本品為含蛇紋狀大理石的石塊。
【性味與歸經】酸、澀,平。入肝經。
【功效】止血化瘀。
【臨床應用】用於咯血、嘔血、衄血、外傷出血等症
本品酸澀收斂,既能止血,又能化瘀,故適用於吐血、衄血而內有瘀滯
的症候,常與血餘炭、三七等藥配合應用。此外,本品過研細末外用
,還可以用於創傷出血。
【處方用名】花蕊石、花乳石(打碎用)
花蕊石(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或後研細,入丸、散劑吞服,每此服用量
為一分至三分。外用適量。


◎止血藥應用注意事項◎

一、止血藥以其藥性區分有涼血止血、溫經止血、化瘀止血、收斂止血之不同
,臨床應用須跟據藥性選擇相適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二、止血藥是治標之品,臨床應用需配合相應的藥物如清熱藥、溫熱藥、活血
化瘀藥以及補益藥,以標本兼治之。
三、涼血止血藥一般忌用於虛寒之症,溫經止血藥忌用於熱盛之症,收斂止血
藥主要適用於出血日久不止而無邪瘀之症,以免留瘀留邪之弊。
四、大量出血每有氣隨血脫、亡陽、亡陰之症,首應考慮大補元氣、急救回陽
以及挽回氣陽,以免貽誤病機。
五、止血藥用量與用法各自不同,有需炒炭者(艾葉),有不需炒者(三七)
,有主要用於湯劑者(蒲黃),有直接研粉吞服者(白芨),有需用量較大者(仙
鶴草),當各隨藥性用之。

◎具有止血的藥物還有:

一、止血:荊芥、防風(解表藥)、荷葉(清熱藥)、鹿蹄草(祛風濕藥)、降
香(活血祛瘀藥)、胡頹葉(化痰止咳平喘藥)阿膠、山茱萸(補虛
藥)、烏梅(收澀藥)。
二、和血止血:當歸(補虛藥)
三、補血止血:龜板(補虛藥)
四、收斂止血:馬勃(清熱藥)、五倍子、赤石脂、禹餘糧、石榴皮、刺蝟皮、
烏賊骨(收澀藥)。
五、涼血止血:梔子、白毛夏枯草(清熱藥)、代赭石(理氣藥)、黃藥子(化
痰止咳平喘藥)、墨旱蓮(補虛藥)。
六、化瘀止血:五靈脂(活血化瘀藥)。


╔════════════╗
║ 第十章 ║
║ ║
║ 消食藥 ║
╚════════════╝


凡功能消化食積的藥物,稱為消食藥。又稱消導藥或助消化藥。
脾胃為生化之源,後天之本,主納谷運化。如果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每致
飲食停滯,出現各種消化功能障礙的病症。消食藥功能消食化積,有的藥物還有
健脾開胃作用,可以達到消除宿食積滯及其所引起的各種症候的目的,促使脾胃
功能恢復故臨床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消食藥,主要適用於食積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噯氣泛酸,噁心嘔吐,不思
飲食,泄瀉或便秘等症。
本類藥物的使用,常根據不同病情而配伍其他藥物同用。如脾胃虛弱者,
可配健胃補脾藥;脾胃有寒者,可配溫中暖胃藥;濕濁內阻者,可配芳香化濕
藥;氣滯者,可配理氣藥;便秘者,可配通便藥;若積滯化熱,則當又配合苦
寒清熱藥同用。
消食藥大都性味甘平或甘溫,歸脾胃經。


╔══════╗
║ 萊菔子 ║(附:萊菔英,地枯蘿)
╚══════╝

【藥用】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甘,平。入脾、胃、肺經。
【功效】消食化積,祛痰下氣。
【臨床應用】1. 用於食積停滯,胃脘痞滿,噯氣吞酸,腹痛泄瀉,腹脹不舒等症
萊菔子能消食化積、行滯除脹,常配伍六曲、山楂、麥芽等,以助其
消食之力;配伍半夏、陳皮等,以增其降逆和胃之功。有濕者可加茯
苓,有熱者可加黃連、連翹。如果有脾虛現象,可加白朮。
2. 用於咳嗽痰多氣喘
本品下氣化痰作用甚為顯著,常與白芥子、蘇子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萊菔子、蘿蔔子、炒萊菔子(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1. 萊菔英:即萊菔的莖葉。性味辛苦溫。功能清咽、和胃,適用於咽痛,下
痢赤白,消化不佳。一般用量為五錢至一兩,煎服。
2. 地夢蘿:即萊菔的根、老而枯者。功能利水消腫,適用於面黃腫脹,胸膈
飽悶,食積腹瀉,痢疾及痞塊等症。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
【方劑舉例】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萊菔子、白芥子、蘇子
治老人氣實痰盛,喘滿懶食。

╔══════╗
║ 山楂 ║
╚══════╝

【藥用】薔薇科喬木或大灌木山里紅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
山楂C.pinnatifida Bge.或野山楂C.cuneata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活血化瘀。
【臨床應用】1. 用于食積停滯
山楂味酸而甘,消食力佳,為消化食積停滯常用要藥,尤能消化油膩
肉積,在臨床應用方面,常與麥牙、六曲等配伍應用;如因傷食而引
起腹痛泄瀉,可用焦山楂 10 克研末,開水淍服,有化食止瀉之效。
2. 用於產後瘀滯腹痛、惡露不盡
本品功能活血化瘀,用治產後瘀滯腹痛、惡露不盡,常與當歸、川芎
、益母草等配伍。
【處方用名】焦山楂 山楂炭 焦楂肉(炒至外黑內呈深褐色應用)
生山楂 生楂肉(洗淨,晒干用)
蜜炙山楂炭(取山楂炭用煉蜜拌炒)
【一般用量與用法】3 -- 10克,煎服。
【方劑舉例】保和丸(《丹溪心法》)山楂、六曲、茯苓、陳皮、菜菔子、連翹、
半夏
治食積停滯,腹痛泄瀉。

╔══════╗
║ 六曲 ║
╚══════╝

【藥用】本品為採用杏仁泥、赤小豆、辣蓼草、青蒿、面粉、蒼耳草等藥末混合後
經發酵而成的加工品。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入脾、胃經。
【功效】和食消胃
【臨床應用】用於食積不化,脘悶腹脹,消化不良及泄瀉等症。
六曲具消食和胃之功,適用於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等症,常與山楂、麥
芽等配伍應用。
此外,丸劑中有礦石藥品難以消化吸收者,可用六曲糊丸以助消化。
【處方用名】焦六曲、六曲(炒至外黑內呈老黃者應用)
生六曲(未經炒者)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1. 建曲:又名范志曲。係以六曲加厚朴、木香、白朮、青皮、檳榔、葛根
、茯苓、柴胡、桔梗、荊芥、葛根、前胡、香附、羌活、紫蘇、
薄荷、獨活、茅朮、豬苓、防風、烏藥、枳實、大腹皮、藿香、
木通、香薷、澤瀉、白芥子、丁香、豆蔻、甘草、麻黃、川芎、
木瓜、沈香、蘇子、肉果、檀香、砂仁、草果、秦艽、白芷、陳
皮、萊服子、半夏、麥芽、谷芽、山楂、生薑而製成,並不發酵
。適用於風寒感冒,食滯胸悶。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包煎。
2. 采雲曲:及六曲加桔梗、白朮、紫酥、陳皮、芍藥、谷芽、青皮、山楂
、藿香、蒼朮、厚朴、茯苓、檀香、檳榔、枳殼、薄荷、明礬
、甘草、木香、半夏、草果、羌活、官桂、薑黃、乾薑而製成
。適用於感冒食滯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
【方劑舉例】曲蘗枳朮丸(《醫學正傳》):白朮、枳實、六曲、麥芽為末,荷葉
包陳米飯煨乾為丸。
治內傷飲食或泄瀉。

╔══════╗
║ 雞內金 ║
╚══════╝

【藥用】本品為脊椎動物雉科家雞的砂囊角質內膜。俗稱雞肫(ㄓㄨㄣ)皮。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胃、小腸、膀胱經。
【功效】消食積,止遺尿。
【臨床應用】1. 用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及小兒疳積等
雞內金有運脾之功,消食積的作用較弱,在應用於常與山楂、六曲
、麥芽等品配伍。如遇脾胃虛弱、脾胃不振者,宜與補氣健脾藥如
白朮、黨參、山藥、扁豆等同用;至於消化不良症情較輕者,可單
用本品炒燥後研成細末,開水調服。
2. 用於遺精、遺尿等症
本品又能縮尿止遺,治遺尿及小便頻數,可與桑螵蛸、牡蠣等品配
伍。至於用治遺精,如症情較輕者,可用雞內金六錢,炒燥後研成
細末,分為六包,每日早晚個服一包,在清晨及晚上臨睡時用熱黃
酒及溫開水各小半酒杯調服。連服三天。
此外,本品炒炭,研末可敷治口瘡。生用還可用於膽結石、尿路結石。
【處方用名】雞內金、炙內金(用鐵砂拌炒至發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錢。
【方劑舉例】益脾餅(《衷中參西錄》)白朮、雞內金、乾薑、大棗
治脾虛瀉泄。

╔══════╗
║ 麥芽 ║
╚══════╝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成熟穎果,經發芽後,低溫乾燥而得。
【性味與歸經】鹹,平。入脾、胃經。
【功效】消食和中,回乳。
【臨床應用】1. 用於食積不化,脘悶腹脹及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症
麥芽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尤能消米面食積。在臨床上用於食積不化、
脘悶腹脹,可與山楂、六曲等配伍;如遇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宜與
白朮、黨參等補氣健脾藥同用。至於消化不良症情較輕者,可單用本
品煎服;或炒焦,研細末,用開水調服。
2. 用於斷乳及乳汁鬱積引起的乳房脹痛等症
麥芽有回乳之功,凡婦人在嬰而斷奶時,可用生麥芽二兩,加水煎服
;如陰因乳汁鬱積引起乳房脹痛,則用量必須加倍,可收退乳消脹之
效。但婦女在哺乳期內不宜服用,以免引起乳汁減少。
【處方用名】炒麥芽、焦麥芽(炒用)
生麥芽(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至四兩,煎服。

╔══════╗
║ 谷芽 ║
╚══════╝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穎果,經發芽後,低溫乾燥而得。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胃經。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臨床應用】用於消化不良、脘悶腹脹及脾胃虛弱、食欲減退等症
谷芽具消食和胃之功,其作用較麥芽、山楂、六曲等較為緩和,故能促
進消化而不傷胃氣。在脾胃虛弱、納谷不香的情況下,每與補氣健脾之
品如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生谷芽(曬乾用)
炒谷芽(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可用一兩至三兩,煎服。

╔══════╗
║ 阿魏 ║
╚══════╝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阿魏草其及同屬植物新鮮根莖及根切傷後滲出的油膠樹脂。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入脾、胃經。
【功效】消積,散癥,截瘧,治痢。
【臨床應用】1. 用於食積停滯
阿魏有消肉積作用,主要適用於肉食所傷的食積停滯,可配合山楂、
六曲同用。
2. 用於腹中痞塊,婦女血積
本品有消痞散癥作用,對于瘧母痞塊、婦女腹中血積有塊等均可應用
,既可配合當歸、鱉甲等為丸內服,又可製成藥膏外敷。
3. 用於瘧疾,痢疾
阿魏配合雄黃、黃蠟、製成丸劑,內服可截瘧治痢,適用於瘧疾、痢
疾。
【處方用名】阿魏(生用或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分至五分。內服宜入丸劑。本品氣味奇臭,不宜入湯劑。外用
適量。
【方劑舉例】阿魏化痞散(《張氏醫通》):阿魏、當歸、川芎、白朮、紅花、赤茯
苓、鱉甲、大黃、蕎麥麵。
治瘧痞積聚。

◎ 消食藥應用注意事項 ◎

一、食積停滯有上中下之分,病在上脘噁心欲吐,可用涌吐藥以吐之;停積
在下大便秘結,可用瀉下藥以導之,惟在中焦,脘腹脹悶,噯氣吞酸,不思飲食
者則以消導藥治之。
二、消食藥均能消食化積,然性能又有不同,應跟據不同症狀和原因,選擇
恰當藥物治療。一般食積停滯,常用山楂、六曲;症情較重者宜用雞內金,輕者
多用麥芽、谷芽等。又如油膩肉積宜用山楂;米麵食積宜用麥芽。至於食積腹瀉
,又當用焦山楂;兼見氣滯,當用萊菔子等。
三、食積停滯,如兼脾胃虛弱,納呆泄瀉,可配健脾藥同用;氣滯脹悶,可
配理氣藥同用;噁心嘔吐,可配和胃降逆藥同用;便秘,可配瀉下藥同用。
四、凡授乳婦女應用消食藥須忌用麥芽、六曲;服人參時忌用萊菔子。

◎ 具有消食功效的藥物 ◎

1. 消食:劉寄奴(活血藥)、木瓜(祛風濕藥)。
2. 消積:枳實、青皮、枸橘(理氣藥)、三棱、莪朮、水紅花子(活血祛瘀藥)。




╔════════════╗
║ 第十一章 ║
║ ║
║ 驅蟲藥 ║
╚════════════╝

凡能驅除或殺滅腸寄生蟲的藥物,稱為驅蟲藥。
腸寄生蟲,主要有蛔蟲、鉤蟲、線蟲、蟯蟲等,除鉤蟲由皮膚接觸感染外,
其他多由病員吃了污染蟲卵的食物而進入人體。患腸寄生蟲病的病員,大都在糞
便中可檢查出蟲卵,有的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有的可以出現繞臍腹痛,時作時止
,形體消瘦,不思飲食,或多食易餓,或嗜食異物等症;鉤蟲病還可能有面色萎
黃、全身浮腫等;蟯蟲病主要出現肛門瘙痒。
由於腸寄生蟲能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必須及時進行治療。同時要重視預防工
作,應向患者或其家長宣傳衛生常識,以防重複感染。
臨床使用驅蟲藥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1. 患蟲病日久而蝮有積滯者,可配合消導藥同用;如脾胃虛弱者,可配健脾藥
同用;體質虛弱者,可配補虛藥同用。
2. 驅虫藥最好在空腹時服,使藥力直接作用於蟲體,以提高療效。如排便不暢
者,在必要時可適當配合瀉下藥,以增強排蟲作用。
3. 在使用驅蟲藥時,必須注意劑量,對某些具有毒性的驅蟲藥,不能過量,以
免中毒。


╔══════╗
║ 苦楝根皮 ║
╚══════╝

【藥用】本品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樹的根皮。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毒。入肝、脾、胃經。
【功效】殺蟲、療廯。
【臨床應用】1. 用于蟲積腹痛
苦楝根皮驅殺蛔蟲作用顯著,為治療蛔蟲病的常用要藥,臨床上常配合
檳榔、芫荑等同用;如單獨應用,也有療效。此外近來用本品配合茵陳
蒿、廣鬱金、青皮、木香等又可用以治療膽道蛔蟲病。
2. 用於頭癬、疥癬
苦楝皮根炒炭研末,油調治療頭癬、疥癬,有殺蟲作用。
【處方用名】苦楝根皮 (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乾者三錢到一錢,鮮者五錢到一兩,煎服。

╔══════╗
║ 使君子 ║
╚══════╝

【藥用】本品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科植物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脾、胃經。
【功效】殺蟲消積
【臨床應用】用於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等症
使君子為驅蛔常用之品,對於因蛔蟲引起的腹痛、小兒疳積,有較好的療
效。特別是本品滋味甘美,可炒熟單獨服食,容易為兒童所接受,適用於
單純性或輕症的蛔蟲病。如蛔蟲較、病情較重的,也可配合苦楝根皮、檳
榔等驅殺蛔蟲藥同用;如小兒形體消瘦、腹脹如臌、面色痿黃等症,又須
配合黨參、白朮等健脾益氣藥等同用。
但是,本品不宜大量服食,否則可能引起呃逆、眩暈等反應,也有認為不
可與茶汁同服的,據稱也可引起呃逆。如服使君子引起呃逆,不必疑懼,
可飲服開水、米湯或嚼食甘草,以及用丁香泡湯瀕飲,有解除呃逆作用。
此外,據報導,使君子還可用治蟯蟲病。
【處方用名】使君子 使君肉 使君子仁 (去殼者,常炒熟嚼食,或生用作煎劑)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炒熟嚼食,兒童每歲一粒,總量不超過二十粒

【方劑舉例】肥兒丸(《和局方劑》)使君子 肉豆蔻 麥芽 黃連 六曲 檳榔
木香
治小兒疳積。

╔══════╗
║ 檳榔 ║
╚══════╝

【藥用】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消積,行水。
【臨床應用】1. 用于多種腸寄生蟲疾病。
檳榔殺蟲,作用廣泛,可用于多種腸寄生蟲,如絛蟲、蛔蟲、薑片
蟲、蟯蟲等,而以治絛蟲、薑片蟲療效較佳,尤以豬肉絛蟲最有效
可使絛蟲全蟲癱瘓,如配合南瓜子同用,較果更為顯著。對蛔蟲、
蟯蟲也有驅除作用。同時,本品並有瀉下作用,是一種較好的驅蟲
藥,可單獨使用。
2. 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痛、大便不爽等症。
檳榔行氣消積作用較為顯著,一般認為有“破氣”的功能,對於脘
腹脹痛、大便無爽瀉痢後重等氣滯病症,常配合枳實、木等同用。
3. 用于腳氣、水腫等症。
檳榔又有行氣利水的作用,臨床上多用為治腳氣疼痛的要藥,常可
配合木瓜、吳茱萸等同用;對於水腫實證,又可配合商陸、木通、
澤瀉等利水消腫藥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瘧疾,常配合常山、草果等應用。近時並用於血
吸蟲病。
【處方用名】檳榔、大檳榔、大腹子(曬乾,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單用殺絛蟲、薑片蟲,劑量可至五錢至一
兩。

╔══════╗
║ 南瓜子 ║
╚══════╝

【藥用】葫蘆藤本植物南瓜子 Cucurbita moschata Duch 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
【臨床應用】用于線蟲病,血吸蟲病。
南瓜子有殺蟲作用,藥性平和,毫無毒性,用於線蟲,配合檳榔同用
,其功更顯;又能用治血吸蟲病,對急性期及晚期之血吸蟲病均有一
定作用,尤宜於不適合銻劑治療者,對改善症狀,增強體力具一定作
用。可以單味生用,連殼研細,冷開水調服,或配合其他驅蟲瀉下之
品煎服。
【處方用名】南瓜子(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兩至四兩,連殼搗碎入煎或和蜜糖調服。
【方劑舉例】驅線湯(《方劑學》上海中醫學院編):南瓜子肉、檳榔。
治線蟲病。

╔══════╗
║ 雷丸 ║
╚══════╝

【藥用】白蘑科真菌雷丸 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的菌核。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
【臨床應用】用於線蟲,蛔蟲,鉤蟲等病
雷丸能在腸道內破壞蟲體,用治絛蟲,有較好的療效。不論有鉤絛蟲、無
鉤絛蟲都可應用。也可用治蛔蟲病。臨床可以單獨應用,也可配合檳榔、
使君子肉、烏梅等同用。
【處方用名】雷丸(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每次 6 g ,研粉吞服,每日 2 ~ 3 次,連服 2 ~ 3 天。
【按語】雷丸以形成名。苦寒有小毒,功專於殺蟲,祛絛為主,兼及蛔既可單用,有
可配伍應用。本品研粉吞服。殺蟲作用良好。如入煎劑,每因高熱而有效成分
遭到破壞,必須注意。
【方劑舉例】追蟲丸(《證治準繩》)雷丸 檳榔 牽牛子 木香
治一切蟲積。

╔══════╗
║ 鶴虱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實(北鶴虱),或傘型植物野胡蘿蔔的果實(
南鶴虱)。
【性味與歸經】苦、辛,平。有小毒。入脾、胃經。
【功效】殺蟲。
【臨床應用】用於蟲積腹痛等症。
本品可用於多種腸寄生蟲病,用治蛔蟲、蟯蟲等小兒蟲積腹痛病症,
常與檳榔、使君子、川楝子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鶴虱、北鶴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安蟲散《小兒藥證直訣》:鶴虱、川楝子、胡粉、枯白礬。
治小兒蟲病。

╔══════╗
║ 蕪荑 ║
╚══════╝

【藥用】本品為榆樹科植物大果榆樹的經加工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入脾、胃經。
【功效】殺蟲消疳。
【臨床應用】用於蟲積腹痛,瀉痢等症。
本品功能殺蟲消積,主要用於治蛔蟲病、絛蟲病,常與鶴虱、使君子
、檳榔等配合應用。對小兒疳積、瀉痢日久,也可配合訶子、肉豆蔻
等同用。
【處方用名】蕪荑、臭蕪荑、白蕪荑(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蕪荑散《證治準繩》:蕪荑、乾漆。
治蛔蟲咬心痛,牙蟲作痛。

╔══════╗
║ 榧子 ║
╚══════╝

【藥用】本品為紫杉科植物榧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澀,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緩瀉去積。
【臨床應用】用於蟲積腹痛等症。
榧子為殺蟲消積之品,適用於蛔蟲、鉤蟲、絛蟲等引起的蟲積腹痛等症
,並有緩瀉作用,可幫助排泄蟲體,臨床常與檳榔、蕪荑、鶴虱等配合
煎湯飲服。用治鉤蟲病,也可單獨炒熟食用。
【處方用名】榧子、香榧子(剝去殼用,或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或十枚至二十枚,炒熟嚼食。
【方劑舉例】榧子散《中醫內兒科學》:榧子、檳榔、蕪荑。
治絛蟲。

╔══════╗
║ 南瓜子 ║
╚══════╝

【藥用】本品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等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溫。
【功效】殺蟲。
【臨床應用】用於蟲積腹痛等症。
南瓜子一藥,古代文獻上很少記載,近代經過實驗,獲知本品有殺蟲
作用,毫無毒性,可用於絛蟲、血吸蟲病。臨床上可以單味生用,連
殼研細,冷開水調服,或配合其他驅蟲瀉下之品煎服。
【處方用名】南瓜子(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兩至二兩,連殼搗碎入煎或蜜糖調服。
【方劑舉例】驅絛湯(驗方):南瓜子肉、檳榔。
治絛蟲病。

╔══════╗
║ 貫眾 ║
╚══════╝

【藥用】本品為叉蕨科植物貫眾的根莖及葉柄殘基。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有小毒。入肝、脾經。
【功效】殺蟲,清熱解毒,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蟲積腹痛等症。
本品功能驅蟲,治蟲積腹痛,常用於蟯蟲、絛蟲等病,但頗少單用,
臨床尚可與蕪荑、鶴虱、使君子、雷丸、檳榔等配伍應用。近年臨床
上又用於治療鉤蟲病。
2. 用於熱毒瘡瘍,痄腮腫痛等症。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對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痄腮等症,常與金銀花
、蒲公英等配合應用。
3. 用於崩漏出血等症。
本品性寒,功能涼血止血,故可用於子宮出血屬熱症者,常與側柏
葉、仙鶴草、墨旱蓮、陳棕炭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預防感冒、麻疹等。
【處方用名】貫眾、貫仲(生用,用於殺蟲與清熱解毒)
貫眾炭、貫仲炭(炒焦黑用,用於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下蟲丸《證治準繩》:苦楝根皮、檳榔、鶴虱、貫眾、使君子、乾蝦
蟆、蕪荑、木香、桃仁、輕粉。
治蟲積腹痛。

╔══════╗
║ 大蒜 ║
╚══════╝

【藥用】本品為百合科植物蒜的鱗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解毒,消癰。
【臨床應用】1. 用於鉤蟲、蟯蟲病。
大蒜有一定的殺蟲作用,主要用治鉤蟲病、蟯蟲病,但必須與其他驅
殺腸寄生蟲藥配伍同用,如檳榔、鶴虱、苦楝根皮等。對鉤蟲病,本
品還可用作預防應用,在下田勞動前,將大蒜搗爛塗於四肢;對蟯蟲
病,本品又可作為外用,將大蒜搗爛,加入菜油少許,臨睡前塗於肛
門周圍。
2. 用於痢疾,腹瀉,肺癆,頓咳等症。
大蒜解毒作用甚為強烈,適應範圍也較廣泛。對於痢疾、腹瀉可以煎
服,也可用大蒜 5 ℅ 的浸液保留灌腸;古代還有將大蒜搗爛外敷貼
兩足心治療小兒瀉痢的方法,可供參考應用。對於肺癆病人,可以經
常服食生蒜,也可同米煮粥常服。至於用治頓咳,可用大蒜打爛,再
用冷開水浸泡數小時後,用汁去渣,加白糖飲服。
3. 用於瘡瘍初起。
本品搗爛外敷,治療瘡瘍初起,有消散作用。據報導,近年來用本品
配合芒硝、生大黃等搗爛外敷,用治急性闌尾炎,有顯著作用。但外
敷大蒜容易引起皮膚發紅、灼熱、起泡,故不可敷之過久。
此外,本品外用還可用治頭癬。
【處方用名】大蒜、生大蒜(用新鮮者,以獨頭紫皮為佳)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個至五個,內服或外用。
【方劑舉例】蒜連丸《濟生方》:大蒜、黃連。
治腸毒下血。


◎ 驅蟲藥應用注意事項 ◎

一、應用驅蟲藥,首先又明確診斷,然後根據腸寄生蟲種類,選用相應的藥物治療。
二、服用驅蟲藥一般宜配瀉下藥,促使麻痹蟲體迅速排出,以免蟲體在被驅出身體之
前復甦。同時還需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症情緩急,兼症不同,予以適當配伍。若
有積滯者,可配伍消導藥同用;脾胃虛弱者,可配合健脾藥同用。
三、服用驅蟲藥一般再空腹時服藥為宜,以便藥力充分作用蟲體,從而奏效更為迅捷
。對於作用較強,可能引起副作用的藥物,則宜在臨睡前服用。
四、蟲積腹痛劇烈時,宜暫緩驅蟲,待疼痛緩解後再行驅蟲較為安全。
五、根據各種驅蟲藥的特性,妥善掌握用量與用法;其中藥性峻烈或有毒之品,體弱
、孕婦應慎用。

◎ 其它具有驅蟲功效的藥物 ◎

一、驅蟲(殺蟲):蘆薈、芫花、牽牛子(瀉下藥)、萹蓄(利水滲濕藥)、吳茱萸
、花椒(祛寒藥)、川楝子(理氣藥)、乾漆(活血祛瘀藥)、
百部(化痰止咳平喘藥)、藜蘆(涌吐藥)、石榴皮、樗根皮(
收澀藥)。
二、安蛔:烏梅(收澀藥)。




╔════════════╗
║ 第十二章 ║
║ ║
║ 化咳止痰平喘藥 ║
╚════════════╝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氣喘的藥物,稱為化痰止咳平喘藥。
痰涎與咳嗽、氣喘有一定的關係,一般咳喘每多夾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
故將化痰、止咳、平喘合併介紹。但其中有的藥物以化痰為主要功效,或雖屬化
痰而並不用於咳嗽氣喘;有的則以止咳平喘為主要功效,或雖屬止咳平喘卻無化
痰作用。
化痰藥不僅用於因痰飲起的咳嗽、氣喘,並可用於瘰歷、癭瘤、癲癇、驚厥
等症。
臨床使用化痰止咳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凡內傷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療時應仔細分辨病因,進行
適當的治療,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藥同用,虛勞的配合補虛藥同用。
2. 咳嗽而咯血時,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藥,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 麻疹初期雖有咳嗽症狀,本章分為清化熱痰、溫化寒痰、止咳平喘三節。


╒═════════════╕
│ 第一節 │
│ 溫化寒痰藥 │
╘═════════════╛

溫化寒痰藥多屬溫性,適用於寒痰、濕痰的症候,如咳嗽氣喘、痰多稀薄,
以及肢節酸痛,陰疽流注等病症。為了加強療效,此類藥物常與溫散寒濕的藥物
同用。如屬陰虛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應當慎用。

╔══════╗
║ 半夏 ║
╚══════╝

【藥用】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經。
【功效】燥濕化痰,消痞散結,降逆止嘔。
【臨床應用】1. 用於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濕,聚而成痰者為主
,為治濕痰的要藥,適用於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症,常與陳皮、
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因其性溫,故又
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薑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
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致風痰,宜與天南星
等同用。
2. 用於胸脘痞悶,胸痹,結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濕,故可用於痰內阻、胸脘痞悶病症
,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有可配黃芩、黃連、乾薑
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除痞的功效(如半夏瀉心湯)。此外
,又常用於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胸症可與瓜蔞、
黃連等同用。
3. 用於癭瘤瘰歷、瘡瘍腫痛、梅核氣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結,可用以治療痰濕結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
陰疽腫痛,或痰氣互結的梅核氣等病症。用治癭瘤瘰歷痰核,可與
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
,調醋外敷,有散結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朴、紫蘇等
同用。
4. 用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嘔功效,可用於多種嘔吐症候,在使用時應根
據不同的症狀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薑或藿
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
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參、白蜜同用。
此外,配秫米同用還能治胃不和而臥不安,配硫黃而治腎陽不足、大
便失調之症。
【處方用名】製半夏、薑半夏(用明礬粉、生薑汁醃製後漂淨,曬乾用)
生半夏(生用,有毒,主要作為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化痰力佳,為治各種痰症要藥。其性溫而燥
,尤為屬寒有濕者在所必用;若為熱痰,當與清熱化痰之品配伍始妥。
唯其有傷陰耗津之弊,故燥痰者忌用。所主消痞,實亦化痰除濕之功;
至於散結無非辛散溫通之效。和中而能降逆為止嘔之良藥,無論胃寒、
胃熱、胃虛、惡阻咸可應用,配伍適當,每奏卓效。此外,胃不和而臥
不安者,腎陽不足而大便失調者,皆可配合應用,亦有殊功。
2. 半夏昔人以為妊娠忌用之品,然惡阻用之有止嘔之效,並無墮胎之虞。
又以為性滑,則其體雖滑,而其性溫燥,決非潤澤之品,故陰虛津少者
應於慎用。
3. 半夏主要功用為化痰止嘔,故為脾胃兩經要藥。脾為生痰之源,胃為受
納之器。痰濕戀脾,半夏能燥濕化痰;胃氣不和,半夏亦能和胃降逆。
4. 半夏化痰,以脾不化濕、聚而為痰者為主;因其性溫燥,故對於寒痰,
亦可應用。如屬熱痰,則須以清肺藥配合同用。至於陰虛燥痰、津少口
渴等症,則不宜應用。
5. 半夏止嘔,以痰氣壅塞、胃逆不和為主;但因它具有良好的降逆止嘔作
用,故除適用於痰飲嘔吐之外,尚可用於胃虛嘔吐,如《金匱要略》大
半夏湯以半夏配伍人參、白蜜等同用;至於胃熱嘔吐,宜用清胃藥如麥
冬、竹茹等同用,以防溫燥過熱、耗傷胃陰。
6. 《別錄》有半夏墮胎的記載,可是《金匱要略》的乾薑人參半夏湯早已
用治妊娠嘔吐,而並不礙胎。從這個例子,啟示我們閱讀前人本草文獻
時,必須持有辯證唯物一分為二的觀點,使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7. 半夏生用有毒,生薑、明礬能制其毒,所以用製半夏,多以生薑、明礬
製。此外,過去上海地區除薑製半夏之外,上有竹瀝半夏、宋半夏、仙
半夏等多種製法,現在已於簡化,藥店主要供應製半夏,不在加工炮製
上述品種。
【方劑舉例】小半夏湯《金匱要略》:半夏、生薑。
治痰飲嘔吐,心下痞悶不渴者。

╔══════╗
║ 天南星 ║(附:膽南星)
╚══════╝

【藥用】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擬天南星及天南星或其他同屬近似植物的求狀塊莖。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有毒。入肺、肝、脾經。
【功效】燥濕化痰,祛風解痙。
【臨床應用】1. 用於頑痰咳嗽,胸膈脹悶等症。
本品功能燥濕化痰,而溫燥之性更烈於半夏,故可用於頑痰咳嗽及
痰濕壅滯、胸膈脹悶等症,常與半夏配合應用。
2. 用於風痰眩暈,癲癇,中風及破傷風、口噤強直等症。
南星又能祛經絡之風痰而解除痙攣,故可用於風痰眩暈、癲癇,中
風痰涎壅盛、口眼喎斜、經絡不利、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拘攣,
以及破傷風口噤強直等症。在臨床上治風痰眩暈、目眩、嘔逆、胸
悶少食等症,常與半夏、天麻、生薑等配伍;治風痰壅盛、嘔吐涎
沫、口眼喎斜等症,常與半夏、白附子、川烏等配伍;治破傷風,
常與白附子、天麻、防風、白芷、羌活等同用。
此外,本品生用,外敷癰腫、跌扑損傷,有消腫定痛作用。
【處方用名】製南星(製法與製半夏相同)
生南星(生用,有毒,多作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膽南星:又叫陳膽星。即南星經過牛膽汁製,燥性已減。性味苦涼。能化
痰息風定驚,適用於痰熱驚風抽搐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
,煎服。
【按語】1. 天南星苦溫性烈,善能開泄。前人說它“治痰功同半夏”。然半夏雖屬
辛散,專理脾胃濕痰,且能止嘔;南星辛散之力勝過半夏,專主經絡風
痰。南星所主治的,一般多屬風痰、濕痰入於經絡所引起的症候,如中
風麻痹、口噤身強、筋脈拘攣,以及驚癇、破傷風等。
2. 南星有毒,內服須經炮製,方可使用。
3. 本品用苦寒的膽汁製後,燥烈之性已減,故常用於痰熱內盛、驚風抽搐
等症。
【方劑舉例】玉真散《本事方》:天南星、防風。
治破傷風急跌扑損傷,項強口噤。
通絡片《上海中成藥》:薑製生南星、地龍、生地、生川烏、楓茄子。
治風寒潮濕引起的關節疼痛、腰背酸痛、肌體麻木、怕冷的風濕痛
等症。

╔══════╗
║ 白附子 ║
╚══════╝

【藥用】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或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入胃經。
【功效】祛風痰、逐寒濕。
【臨床應用】1. 用於中風、口眼喎斜之症。
白附子善於祛風痰、燥濕痰,故可用於中風痰壅之症,常與天南星
、半夏等同用;治口眼喎斜,常與全蠍、僵蠶等息風止痙藥同用。
2. 用於寒濕疼痛,偏正頭痛等症。
白附子不僅善於祛風痰,又能逐寒濕,故適用於寒濕頭痛、偏正頭
痛、四肢酸痛麻痹等症,而以治療頭面部疼痛的效果較好,常配合
白芷、天麻、南星、川烏等藥應用。
【處方用名】白附子、禹白附(為獨角蓮的塊莖,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一錢五分,煎服。
【方劑舉例】牽正散《楊氏家藏方》:白附子、白僵蠶、全蠍。
治中風口喎,半身不遂。

╔══════╗
║ 皂莢 ║(附:牙皂)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皂莢樹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小毒。入肺、大腸經。
【功效】袪痰、開竅。
【臨床應用】1. 用於寒濕壅滯、胸悶喘咳、痰多而咯吐不爽者。
皂莢有強烈的袪痰作用,治濕痰壅滯、咯吐不爽者,可單用本品焙
乾研末,用紅棗煮湯調服;也可配合半夏、萊菔子等同用。
2. 用於猝然昏迷,口噤不開,以及癲癇痰盛,關竅阻閉的病症。
皂莢辛散走竄,外用有通關開竅的功能。治猝然昏迷,口噤不開屬
於實閉之症者,可配合天南星、半夏、細辛、薄荷、雄黃等藥研末
,吹鼻取嚏,以促使甦醒。
此外,皂莢熬膏塗瘡腫(未潰者),有退腫的功效。
【處方用名】皂莢、皂角(洗淨,曬乾,去皮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焙焦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五分。內服劑量不
宜過大,如服量過多,可引起嘔吐及腹瀉。本品辛散走竄,性及
銳利,孕婦、體虛即有咯血傾向者均不宜用。
【附藥】牙皂:又叫豬牙皂。為豆科植物豬牙皂的果實。性味、功效、用量與皂莢相
同。古代文獻中往往將牙皂與皂莢列為一項,對其品質優劣各家說法不一,
目前習慣認為豬牙皂質量較好,故常採用。

╔══════╗
║ 蘇子 ║
╚══════╝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經。
【功效】降氣消痰定喘,滑腸。
【臨床應用】1. 用於痰壅氣逆,咳嗽氣喘。
蘇子利膈而消痰,質潤而不燥,善能降氣定喘,故適用於咳嗽痰喘
的症候,常與萊菔子、白芥子配伍;也可於前胡、厚朴、陳皮、半
夏等同用。可視病情需要,適當選用配伍藥物。
2. 用於腸燥便秘。
本品質潤多油,故有滑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腸燥便秘,可與火麻
仁、瓜蔞仁、杏仁等同用。
【處方用名】蘇子、杜蘇子、黑蘇子(曬乾用)
炒黑蘇子(炒用,可緩和藥性)
炙蘇子、炙黑蘇子(蜜炙用,有潤肺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蘇子為紫蘇的果實,習稱為種子。功能降氣消痰,以治咳逆痰喘。另有一
種白蘇子,是白蘇的果實。兩者主要的區別:蘇子色黃黑,粒較細小,氣
香力厚;白蘇子色呈灰白而粒較大,氣較淡薄,功同蘇子而力較遜。
【方劑舉例】蘇子降氣湯《和劑局方》:蘇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陳皮、
當歸、生薑(一方無肉桂,有沈香)。
治痰飲壅盛、肺氣上逆作嘔。

╔══════╗
║ 白芥子 ║
╚══════╝

【藥用】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經。
【功效】袪痰利氣,散結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寒痰壅滯、胸滿脅痛、咳嗽氣逆痰多等症。
白芥子辛散利氣,溫通袪痰,故可用治寒痰壅滯肺絡、胸膈之間所
引起的胸滿脅痛、咳嗽氣逆、痰多稀薄而色白等症。以本品配蘇子
、萊菔子,用於痰多咳嗽;如配甘遂、大戟,用以豁痰除飲,可治
痰涎停留胸膈。
2. 用於痰注肢體、關節疼痛及流注陰疽等症。
本品辛散溫通,能逐痰散結以消腫,治痰注肢體、關節疼痛,可與
肉桂、沒藥、木香等配伍;治流注陰疽,可與麻黃、肉桂、熟地、
炮薑、鹿角膠、甘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搗爛外敷,有活血消腫、散寒逐飲的功效,可用於胸脅刺
痛、寒痰哮喘的輕症。
【處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白芥子辛散溫通而利氣,既能祛寒痰壅滯於肺絡,以治肺寒喘咳;又能
祛寒飲壅滯於胸膈,以治胸滿脅痛;並可搜皮裏膜外或筋骨間之痰結,
以治流注陰疽等症。因它的袪痰力量較強,故稱它有豁痰之功。
2. 本品辛散容易耗氣,性溫容易動火傷陰,故對肺虛久咳、陰虛火旺及胃
火熾盛者忌用。
【方劑舉例】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大戟。
治痰涎停留胸膈。

╔══════╗
║ 桔梗 ║
╚══════╝

【藥用】本品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辛,平。入肺經。
【功效】宣肺袪痰,排膿。
【臨床應用】1. 用於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啞等症。
桔梗辛開苦泄,功能宣肺袪痰。如外感咳嗽,常配合解表藥同用。
屬於外感風寒者,可與荊芥、防風、紫蘇葉、杏仁等配伍;外感風
熱,可與前胡、牛蒡子、菊花、桑葉等配伍應用。如咽喉腫痛、聲
音嘶啞,可與牛蒡子、甘草、山豆根、射干等同用。
2. 用於肺癰及咽喉腫痛等症。
本品能祛痰而排膿,用治肺癰,可與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鮮蘆
根、魚腥草等配伍;治咽喉癰腫,可與板藍根、牛蒡子、馬勃、白
僵蠶、甘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
【按語】1. 桔梗辛散苦泄,善能宣通肺氣、袪痰排膿,故適用於咳嗽多痰、咯痰不
爽、咽痛、失音以及肺癰等病症。
2. 本品配甘草,可袪痰利咽;配枳殼,可利胸膈;配魚腥草,可排膿解毒
而治肺癰。
【方劑舉例】桔梗湯《金匱要略》:桔梗、甘草。
治肺癰、咳逆胸滿、吐膿。

╔══════╗
║ 旋覆花 ║(附:旋覆梗)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線葉旋覆花或旋覆花的頭狀花序。
【性味與歸經】苦、辛、鹹,微溫。入肺、脾、胃、大腸經。
【功效】消痰平喘,降逆下氣。
【臨床應用】1. 用於喘咳多痰。
旋覆花功能消痰降氣而平喘,故適用於痰壅氣逆及痰飲蓄結所致的咳
嗽痰多之症,可與桑白皮、甜葶藶、陳皮、半夏等品配伍;如有表症
者,當配解表藥同用。
2. 用於噫氣,嘔吐。
本品性溫,能降氣消痰,故可用於脾胃虛寒或痰濕內聚所致的噫氣或
嘔吐等症,常與代赭石、半夏、生薑等品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旋覆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本品的頭狀花序如絨毛,入湯不易澄清,
每能刺喉作癢,故需布包入煎。
【附藥】旋覆梗:又較金沸草。即旋覆花的全草。性能、主治、用量、用法俱與旋
覆花同。
【按語】1. 旋覆花以消痰降氣為主要功能,故主要用於痰多咳嗽氣急及噯氣嘔吐等
症。
2. 經臨床實踐,旋覆花與前胡等量同用,可增強降氣化痰的功能。本品性
屬微溫,一般用於肺寒咳嗽;如遇肺熱咳嗽、痰多氣急者,也可配合清
熱藥如魚腥草、蒲公英、金銀花等品同用。
3. 旋覆花始載於《本經》,又名金沸草。現在中藥店以旋覆花的莖葉稱為
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功用與花相似。
【方劑舉例】旋覆代赭湯《傷寒論》:旋覆花、人參、生薑、代赭石、甘草、半夏、
大棗。
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
║ 白前 ║
╚══════╝

【藥用】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前(斯氏牛皮消)的根莖及葉。
【性味與歸經】辛、甘,微溫。入肺經。
【功效】袪痰,降氣。
【臨床應用】用於咳嗽痰多,氣逆喘促等症。
本品善於降氣袪痰,故適用於痰多壅肺、咳嗽氣促等症,可與紫菀、半
夏等品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白前(洗淨,曬乾,切片用)。降氣袪痰之力較強。
炙白前(蜜炙用,潤肺,降氣、袪痰,作用較緩)
炒白前(清炒用。藥性較緩和)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
【按語】1. 白前一藥,《別錄》說它微溫,《唐本草》認為微寒。然白前治嗽,並
不專用於寒嗽,亦可應用於痰火氣壅上逆的咳嗽。因痰濁蘊肺,肺失清
肅而嗽作,白前即以清肅肺氣為用,功能袪痰降氣,不論寒嗽、熱咳,
只要肺氣壅實有痰而咯吐不暢者,都可使用。治寒嗽,可與紫菀、款冬
花、半夏等配伍;治熱咳,可與桑白皮、地骨皮、前胡等同用。
2. 經臨床實踐,本品袪痰作用頗強,對胃稍有刺激性,如素有胃病者,用
量不過多,如果用量過多,易引起噁心嘔吐。故使用時必須注意。又本
品無補益作用,功專辛散下氣,對於肺虛乾咳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止嗽散《醫學心悟》:白前、紫菀、荊芥、百部、桔梗、陳皮、甘草。
治新久咳嗽。

╔══════╗
║ 天漿殼 ║(附:蘿藦藤、蘿藦種毛)
╚══════╝

【藥用】本品為蘿藦科植物蘿藦的果殼。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入肺、肝經。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透疹。
【臨床應用】1. 用於咳嗽痰多、氣喘等。
天漿殼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於肺氣不宣、咳嗽痰多
、氣喘等症,常與金沸草、前胡、枇杷葉等配合應用。與百部配合可治
療百日咳。
2. 用於麻疹透發不暢。
本品有宣肺透疹作用,可治麻疹透發不暢之症,常與蟬衣、桑葉、牛
蒡子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天漿殼、天將殼(剖開,去毛,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只治五只,或一錢至三錢,大劑量可用五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1. 蘿藦藤:及蘿藦的莖藤。有補腎強壯的作用。適用於腎虧遺精,乳汁不足
,脫力勞傷等症。一般用量為五錢至一兩,煎服。
2. 蘿藦種毛:外用止創傷出血。適量外敷。

╔══════╗
║ 石胡荽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溫。
【功效】袪痰止咳,通鼻竅,解毒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百日咳。
石胡荽功能袪痰止咳,可以治療百日咳、咳嗽痰多的病症,單用時
需加冰糖或白糖,多次少量飲服。
2. 用於鼻淵。
本品又能治療鼻淵流涕、鼻塞不通,既可內服,又可外用。內服配
辛夷花、蒼耳子等藥同用;外用配辛夷花、細辛、白芷等研末,取
少量吹鼻。
3. 用於瘡瘍腫痛,蛇咬傷,跌打損傷等病症。
石胡荽治療瘡癰、跌打損傷以及蛇咬傷之症,主要採用新鮮者打爛
外敷,有解毒消腫作用。
【處方用名】鵝兒不食草、石胡荽(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本品味辣,具有刺激性,內服用量不宜過大
。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鼻通寧(廣州中藥製藥廠方):鵝兒不食草、辛夷花。
低鼻,治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感冒鼻塞。


╒═════════════╕
│ 第二節 │
│ 清化熱痰藥 │
╘═════════════╛

清化熱痰藥物多屬寒性,適用於痰熱鬱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於痰熱
而致的癲癇驚厥、瘰歷等症。
運用這類藥物治療癲癇、驚厥等並見痰涎壅盛的熱症,需配清熱、鎮痙的藥
物同用。

╔══════╗
║ 貝母 ║
╚══════╝

【藥用】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卷葉川貝、川貝母,以及浙貝母等的鱗莖。
【性味與歸經】川貝母:苦、甘,微寒。浙貝母:苦,寒。入心、肺經。
【功效】止咳化痰,清熱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肺虛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風熱咳嗽,鬱火痰結咳嗽、咯痰黃
稠等症。
川貝與浙貝皆屬性寒而有苦味,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可用於痰熱
咳嗽等症。然川貝性涼而有甘味,兼有潤肺之功,而清火散結之力
則不及浙貝母,故宜用於肺虛久咳、痰少咽燥等症,可與沙參、麥
冬、天冬等品配伍;浙貝母苦寒之性較重,開泄力勝,大多用於外
感風邪、痰熱鬱肺所引起的咳嗽,常與桑葉、杏仁、牛蒡子、前胡
等品配伍同用。
2. 用於瘰歷、瘡癰腫毒及肺癰、乳癰等症。
二貝都有清熱散結的功效,可用於瘰歷、瘡癰、乳癰及肺癰等症。
然浙貝偏於苦寒,長於清火散結,故一般認為用浙貝較佳。在臨床
應用方面,治瘰歷可與玄參、牡蠣配伍;治瘡癰可與連翹、蒲公英
、天花粉等配伍;治肺癰,可與鮮蘆根、生苡仁、冬瓜子、魚腥草
等同用。
【處方用名】川貝母、川貝、京川貝(均為川貝母)
象貝母、浙貝(均為象貝母)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川貝母價格較貴,以研粉吞服為宜,每次
吞服三分至五分。
【按語】貝母與半夏,都能止咳化痰。但貝母苦寒清熱,功專治肺,適用於熱痰、
燥痰;半夏辛溫散寒,治在肺脾,適用於寒痰、濕痰。故一潤一燥,各有
所長。
【方劑舉例】二母散《和劑局方》:貝母、知母。
治陰虛發熱咳嗽。

╔══════╗
║ 前胡 ║
╚══════╝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辛,微寒。入肺經。
【功效】降氣化痰,宣散風熱。
【臨床應用】用於肺氣不降、痰稠喘滿、咯痰不爽及風熱鬱肺、咳嗽痰多等症。
前胡辛散苦降,稍有散風之力,長於降氣化痰,故適用於肺氣不降、清
肅之令不行,痰稠喘滿,咯痰不暢等症,常於桑白皮、蘇子、杏仁等藥
配伍;至於用治風熱鬱肺、咳嗽痰多,可與薄荷、牛蒡子、桔梗等品同
用。
【處方用名】嫩前胡、粉前胡、前胡(洗淨,曬乾,切片用)
炙前胡(蜜炙用,潤肺降氣化痰)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前胡與白前都能降氣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風熱,白前則專主降氣。
2. 前胡與柴胡都有發散的力量,兩藥配伍同用可用於散風解熱,故前人稱二
胡為風藥。但前胡治在肺經而主下降,柴胡治在肝膽而主上升,這是二藥
不同之點。
【方劑舉例】前胡散《證治準繩》:前胡、桑白皮、貝母、麥門冬、甘草。
治咳嗽、涕濁稠黏,心胸不利,時有煩熱。

╔══════╗
║ 瓜蔞 ║
╚══════╝

【藥用】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蔞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肺、胃、大腸經。
【功效】清肺化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
【臨床應用】1. 用於肺熱咳嗽、咯痰黃稠及肺癰等症。
瓜蔞甘寒清潤,有清肺化痰功效,故可用於痰熱咳嗽、咯痰稠厚、
咳吐不利及肺癰等症,常與知母、浙貝母、生苡仁、冬瓜子等配伍
同用。
2. 用於胸痹脅痛及乳癰腫痛等症。
瓜蔞能清上焦的積熱,又可化濁痰的膠結,故能通胸膈的痹塞,而
治胸痹脅痛,在應用時常與薤白配伍。此外,本品還可用於乳癰初
起、腫痛而未成膿者,與蒲公英、乳香等合用,有消腫散結的功效

3. 用於腸燥便秘。
瓜蔞仁質潤多油,善滌痰垢而導積滯,有滑腸通便的功效,可用於
腸燥便秘等症,常與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全瓜蔞(藥店配炒瓜蔞皮三分之一,炒蔞仁三分之二)
瓜蔞皮、蔞皮、炒瓜蔞皮(均配炒瓜蔞皮,有清肺化痰、寬中利氣之
功)
瓜蔞仁、炒瓜蔞仁(均配炒瓜蔞仁,用時打碎,有潤燥滑腸之功)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瓜蔞一藥,原植物稱為栝蔞,使載于《本經》。在古代使用時不分皮、
仁,以整個果實使用,如漢代《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上稱為栝
蔞實,都以枚計。至後世始分栝蔞果實的果皮為瓜蔞皮,專主清肺化痰
、寬中利氣,適用於痰熱咳嗽、胸痹脅痛等症;瓜蔞的種子較瓜蔞仁,
偏主潤燥滑腸,適用於腸燥便秘。如屬便溏腹瀉,不宜應用;皮、仁合
用,稱全瓜蔞,則上清肺胃之熱而化痰散結,下潤大腸之燥而滑腸通便

2. 本品配以貝母,則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以治燥痰;配以薤白,則開胸
散結、通陽利氣,以療胸痹。
3. 據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栝樓或栝蔞,及今之瓜蔞。但上海及江、浙地區
藥店中另有“栝蔞”一物,它的皮成焦黃色,與瓜蔞皮相似,但種子中
段則凸起如束腰帶,形如螳螂頭,與瓜蔞仁不同。它是葫蘆科草本植物
王瓜的果皮和種子,與本品不同,應予區分。
【方劑舉例】栝蔞薤白白酒湯《金匱要略》:栝蔞、薤白、半夏、白酒。
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

╔══════╗
║ 竹茹 ║(附:竹瀝)
╚══════╝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淡竹或苦竹等莖的節間部份,用刀刮去第一層青綠表層
後,刮下的中間層。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化痰,止嘔。
【臨床應用】1. 用於肺熱咳嗽,咯痰稠厚。
竹茹寒能清熱,兼有化痰作用,故能用於肺熱咳嗽,常與黃芩、瓜
蔞等藥同用。
2. 用於胃熱嘔吐、呃逆。
竹茹有和胃降逆作用,適用於胃熱嘔吐、呃逆等症,常與橘皮、半
夏等藥同用;對妊娠嘔吐之症,本品也可應用。
【處方用名】竹茹、淡竹茹、竹二青(生用)
炒竹茹(炒為焦用,減少其寒性)
薑竹茹、薑汁炒竹茹(炒時加適量薑汁,可減少其寒性,並加強止嘔
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竹瀝:取新鮮淡竹截斷後,架起,燒其中央部份,二端即有淡黃色的汁液
流出,以器皿盛容,即為竹瀝。性味甘寒,清熱化痰的作用比竹茹
強。
可用於肺熱痰多咳嗽、氣喘胸悶,以及中風昏迷、痰涎壅塞等症。
常與生薑汁同用。一般用量為一兩至二兩,單獨飲服或用藥汁沖服

【方劑舉例】橘皮竹茹湯《金匱要略》:橘皮、竹茹、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治噦逆。

╔══════╗
║ 天竺黃 ║
╚══════╝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因病而生成在節內的塊狀物。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心、肝經。
【功效】清化熱痰,涼心定驚。
【臨床應用】用於痰熱驚搐,中風痰壅等症。
天竺黃能清化熱痰,涼心定驚,功用與竹瀝相似,適用於痰熱驚搐、
中風痰壅等症。在臨床上以用於痰熱驚搐居多,常配合硃砂、鬱金、
黃連、僵蠶等同用。
【處方用名】天竺黃、天竹黃。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

╔══════╗
║ 猴棗 ║
╚══════╝

【藥用】本品為脊椎動物猴科猴的膽囊及腸道間的結石。
【性味與歸經】苦、鹹,寒。入心、肺、肝、膽經。
【功效】豁痰鎮驚,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痰熱壅塞,喘逆聲嘶,以及小兒熱盛驚厥等症。
猴棗能清化痰熱而定驚,功用與牛黃、馬寶相似,適用於痰熱喘咳、
驚癇抽搐等症,常與川貝、天竺黃、沈香、麝香等合用。
此外,猴棗又有清熱解毒作用,所以還可用於癰疽、瘰歷痰核等症。
【處方用名】猴棗、猴子棗(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三分,研粉沖服。或入丸散,吞服。本品價格昂貴,用
時須注意劑量。
【方劑舉例】猴棗散(驗方):月石、猴棗、青礞石、川貝、天竺黃、伽南香、麝
香。
治驚癇熱痰壅塞。

╔══════╗
║ 礞石 ║
╚══════╝

【藥用】本品為綠泥石片岩或雲母片岩。
【性味與歸經】甘、鹹,平。入肺、肝經。
【功效】下氣墬痰,鎮肝止痙。
【臨床應用】1. 用於稠黏老痰、頑痰,癲癇驚悸等症。
本品性烈而質重,功專墬痰,主要用於頑痰癖結、或積痰驚癇等症
,往往配合沈香、大黃、黃芩等同用。
2. 用於痰熱驚搐。
礞石又能鎮肝止痙,對痰熱引起的驚風抽搐,可配合薄荷、白蜜等
同用。
【處方用名】青礞石、[火段]礞石([火段]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一般多入丸、散。
【方劑舉例】滾痰丸《丹溪心法》:青礞石、沈香、大黃、黃芩。
治實熱老痰。

╔══════╗
║ 海蛤殼 ║
╚══════╝

【藥用】本品為文蛤科動物文蛤或青蛤等的貝殼。
【性味與歸經】苦、鹹,平。入肺、腎經。
【功效】清肺化痰,軟堅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痰火鬱結,胸脅疼痛,痰多喘咳等症。
海蛤殼能泄肺熱而化稠痰,用於痰火鬱結、胸脅疼痛,可與青黛、瓜
蔞等配合;用於痰稠咳喘,可與海浮石、白前、百部等同用。
2. 用於瘰歷、癭瘤等症。
本品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用於瘰歷、癭瘤等症,可與昆布、海藻、
牡蠣等同用。
此外,本品用,有可制酸,可治胃痛泛酸。
【處方用名】生蛤殼、蛤殼、海蛤殼(打碎用)
蛤殼(用)
海蛤粉、蛤粉(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蛤粉需包煎。
【方劑舉例】海蛤丸《丹溪心法》:海蛤、栝蔞。
治痰飲心痛。

╔══════╗
║ 海浮石 ║
╚══════╝

【藥用】本品為火山岩漿形成的石塊或多孔珊瑚石。
【性味與歸經】鹹,平。入肝經。
【功效】清肺化痰,軟堅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痰熱咳嗽,咯痰稠黏、咳血等症。
本品功能化痰,且有清肺之功,故臨床主要用於痰熱之症,可配伍
瓜蔞仁、青黛等同用。
2. 用於瘰歷結核。
本品又能化痰軟堅,治瘰歷結核,可配合海藻、昆布等藥同用。
此外,據文獻記載,海浮石還可用於石淋、小便澀痛,以本品研細末,
用生甘草煎湯調服。
【處方用名】海浮石、浮海石(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
║ 葶藶子 ║
╚══════╝

【藥用】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經。
【功效】瀉肺定喘,行水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痰涎壅滯、咳嗽氣喘等症。
葶藶子能泄肺而下行,行水而消痰,故有瀉肺定喘的功效,適用於痰
涎壅肺、咳嗽痰喘、喉中有痰聲如拉鋸,在應用時可與桑白皮、旋覆
花等藥同用。
2. 用於面目浮腫,胸腹積水而小便不利者。
本品瀉肺氣之閉,利膀胱之水,故又可用於面浮、小便不利、胸腹
積水而屬於實症者,常與防己、椒目、大黃等品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甜葶藶、葶藶子(曬乾用)
炒葶藶(炒用)
炙葶藶(蜜炙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
【按語】1. 葶藶子苦泄下降,能泄肺平喘、利水消腫,功似桑白皮而力較強。
2. 過去,一般認為葶藶子瀉肺行水之力較為峻烈,只宜用於實症,對肺虛
喘促、脾虛腫滿等症則非所宜。但近來有用以配合黃耆、附子等藥治療
肺原性心臟病喘促浮腫等症的報導。
3. 前人說葶藶子有苦有甜,甜者性緩,苦者性急。現上海地區藥店中只有
一種,習稱甜葶藶,並無苦葶藶。
4. 據考證,上海地區所用的葶藶子為播娘蒿的種子,習稱南葶藶子;而北
方地區多用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的種子,習稱北葶藶子。
【方劑舉例】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葶藶子、大棗。
治肺中水飲壅塞,胸滿喘咳,一身面目浮腫。

╔══════╗
║ 昆布 ║
╚══════╝

【藥用】本品為昆布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鵝掌菜等的葉狀體。
【性味與歸經】鹹,寒。入肝、胃、腎經。
【功效】消痰結,散癭瘤。
【臨床應用】用於癭瘤、瘰歷等症。
本品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為治療瘰歷、癭瘤之要藥,常與海藻等藥配
伍同用。
此外,本品與海藻配合其他利水消腫藥,又可用以治療水腫或腳氣等病
症。
【處方用名】昆布、淡昆布(洗淨,曬乾,切斷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昆布丸《外台秘要》:昆布、通草、羊齧、海蛤殼、海藻。
治癭瘤治癭氣,胸膈滿塞,咽喉項頸漸粗。

╔══════╗
║ 海藻 ║
╚══════╝

【藥用】本品為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葉海藻)或羊西藻(小葉海藻)的葉狀體。
【性味與歸經】苦、鹹,寒。入肝、胃、腎經。
【功效】消痰結,散癭瘤。
【臨床應用】用於痰涎結核,癭瘤、瘰歷等症。
海藻功能消痰軟堅,為治療癭瘤的要藥,常配合昆布等應用;此外,由
於它具有良好的消痰軟堅作用,故又多用於治療痰核瘰歷等症。
【處方用名】淡海藻、海藻(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海藻玉壺湯《醫宗金鑒》:海藻、昆布、海帶、半夏、陳皮、青皮、
連翹、貝母、當歸、川芎、獨活。
治癭瘤。

╔══════╗
║ 黃藥脂 ║
╚══════╝

【藥用】本品為薯蕷科植物黃獨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肝、心經。
【功效】化痰消癭,止咳,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癭瘤結種,瘡癤,無名腫毒等症。
本品有化痰消癭散結的作用,能至癭瘤結塊,常與夏枯草等同用;用
至瘡癤、無名腫毒等症,可與土大黃共研粉末外敷。
2. 用於咳嗽氣喘,百日咳,吐血、咯血等症。
黃藥脂能止咳平喘,治咳嗽、氣喘,可配合胡頹葉同用;治百日咳,
用冰糖燉化服。還有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療吐血、咯血等症。
此外,本品近來在臨床上又用於食道癌、胃癌、乳腺癌,以及甲狀腺腫
瘤等病,但多用或久服對肝臟有一定影響。
【處方用名】黃藥脂、黃藥子、黃獨(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消癭湯(浙江中醫研究所方):黃藥子、海藻、昆布、土貝母、牡蠣。
治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腫。

╔══════╗
║ 荸薺 ║
╚══════╝

【藥用】本品為莎草科植物烏芋的球莖。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肺、胃、大腸經。
【功效】化痰消積,清熱生津,明目退翳。
【臨床應用】1. 用於痰核、瘰歷等症。
本品功能清化痰熱,可用於肺胃痰熱壅滯的病症,對痰核、瘰歷出現
熱象的,常配合海蜇煎服,有化痰消散作用。
2. 用於熱病煩渴,便秘,以及陰虛肺燥,痰熱咳嗽等症。
荸薺善清肺胃熱而生津止渴,用於溫病熱灼津液口渴時,可用鮮者打
汁,配鮮蘆根汁、鮮藕汁、梨汁等同服。陰虛肺燥、痰熱咳嗽,大便
燥結時,也可應用。
3. 用於目赤熱痛及障翳等症。
荸薺有明目退翳功效,治目赤障翳,可配合其他藥配合點眼。
【處方用名】荸薺、地粟(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兩至三兩,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雪羹湯《溫熱經緯》:荸薺、海蜇皮。
2治陰虛痰熱,大便燥結。

╔══════╗
║ 瓦愣子 ║(附:白螺絲殼)
╚══════╝

【藥用】本品為蚶科動物魁蚶、泥蚶或毛蚶的貝殼。
【性味與歸經】鹹,平。入肺、胃、肝經。
【功效】散結,消痰。
【臨床應用】用於癥瘕痞塊,老痰積結等症。
本品鹹以軟堅,故有消痰散結的功效,治癥瘕痞塊、老痰積結等症,常
與三棱、莪朮、桃仁、鱉甲等配合應用。
此外,本品又有制酸止痛作用,可用治胃痛泛酸的病症。
【處方用名】瓦愣子、瓦愣、瓦壟子(,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白螺絲殼:即螺獅的外殼。性味甘溫。功能收斂制酸。適用於胃痛嘔吐,痰
嗽等症。一般用量為五錢至一錢,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
一錢。
【方劑舉例】胃甲方(本院第五門診部):瓦愣、延胡索、海螵蛸、廣木香、甘草。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及一般胃病、胃痛。

╔══════╗
║ 胖大海 ║
╚══════╝

【藥用】本品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肺、大腸經。
【功效】開肺氣,清肺熱,潤腸通便。
【臨床應用】1. 用於肺熱聲啞,咽喉疼痛,痰熱咳嗽等症。
本品有開宣肺氣、清泄肺熱的功效,故適用於肺氣閉鬱、痰熱咳嗽、
聲音嘶啞、咽喉疼痛等症,常與苦桔梗、生甘草、蟬衣、薄荷等藥配
合應用。
2. 用於熱結便秘等症。
胖大海不僅能清肺熱,同時有潤燥通便的功效,用治熱結便秘,可單
用炮汁飲服,但只適用於輕症,重症尚須配合適宜的清熱瀉下藥同用
。對熱結便秘引起的頭痛、目赤、輕度虛熱等症,用之亦有一定的效
果。
【處方用名】胖大海(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枚至五枚,煎服。或用沸水炮汁服。

╔══════╗
║ 木蝴蝶 ║
╚══════╝

【藥用】本品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寒。
【功效】清肺開音,疏肝理氣。
【臨床應用】1. 用於咳嗽音啞。
本品有清肺開音的效用,能治療咳嗽音啞的症候,臨床上常與宣肺、
止咳、化痰等藥物配合應用。
2. 用於肝胃氣痛。
本品又能疏肝理氣,可以治療肝胃氣。常配合香附、金鈴子等藥同用。
此外,木蝴蝶還可用貼癰疽,有收斂瘡口的作用。
【處方用名】木蝴蝶、玉蝴蝶、千張紙(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一錢,煎服。外用適量。


╒═════════════╕
│ 第三節 │
│ 止咳平喘藥 │
╘═════════════╛

止咳平喘藥主要作用是制止咳嗽,下氣平喘,適用於咳嗽和氣喘的症候。
喘咳的症候較為複雜,有乾咳無痰,有咳吐稀痰或稠痰,有外感咳嗽氣急,
有虛勞咳喘等等,寒熱虛實各不相同,必須辯證論治,選用相適宜的配伍。
止咳平喘藥,有宣肺、斂肺、潤肺、降氣等不同,在應用時還須加以區別。
關於斂肺止咳藥,將再收斂藥一章中介紹。

╔══════╗
║ 杏仁 ║(附:甜杏仁)
╚══════╝

【藥用】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杏、山杏等的種仁。
【性味與歸經】甘、苦,溫。有小毒。入肺、大腸經。
【功效】止咳化痰,潤腸通便。
【臨床應用】1. 用於咳嗽氣喘。
杏仁苦泄降氣而止咳,故可用於咳嗽、氣喘等症,常與麻黃、甘草
,或貝母、前胡等配伍應用。
2. 用於腸燥便秘。
本品質潤多油,故又有潤腸通便之功,應用時可與大麻仁、瓜蔞仁
等潤腸藥配伍。
【處方用名】苦杏仁、光杏仁(去種皮,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甜杏仁:又稱巴旦杏仁、叭噠杏仁。性味甘平。功能潤肺止咳,用於肺虛久
咳之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杏仁功能降氣止咳,主要用於咳嗽氣逆、喘促之症,不論風寒、風熱,
都可配用。如屬風寒咳喘,可與麻黃、甘草等配伍;風熱咳嗽,可與桑
葉、象貝等配伍。
2. 苦杏仁與甜杏仁,二藥功用不同,在臨床應用上一般認為它們的區別是
:苦杏仁性屬苦泄,長於至喘咳實症;甜杏仁偏於滋潤,多用於肺虛久
咳。
【方劑舉例】杏蘇散《溫熱條辨》:杏仁、紫蘇、半夏、茯苓、甘草、橘皮、前胡、
桔梗、枳殼、生薑、大棗。
治外感咳嗽痰稀。

╔══════╗
║ 馬兜鈴 ║(附:青木香、青木香藤)
╚══════╝

【藥用】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微辛,寒。入肺、大腸經。
【功效】清肺止咳,降氣平喘。
【臨床應用】用於肺熱咳嗽、痰壅喘促,肺虛久咳及痰中帶血等症。
馬兜鈴具泄熱降氣之功,為清肺止咳之藥。用於肺熱咳嗽、痰壅氣促等
症,可與枇杷葉、前胡等藥配伍;用治肺虛久咳,可與沙參、麥冬、紫
菀等品配伍;用治痰中帶血,可與阿膠白芨等藥配伍應用。
此外,據文獻記載,本品又能清泄大腸熱邪,故亦可用於腸熱痣血之症。
【處方用名】馬兜鈴(曬乾用)
炙馬兜鈴(蜜炙用,有潤肺之功)
【一般用量與用法】 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1. 青木香:即馬兜鈴的根。性味苦微辛寒。功能順氣止痛,解毒,消食,降
血壓,祛風濕。用於暑天發痧腹痛,胃氣痛,可研末,吞服,每
次五分至一錢。用治皮膚濕疹,研末,適量,麻油調擦。還可用
治高血壓病、風濕性關節炎。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2. 青木香藤:舊名“天仙藤”,即馬兜鈴的莖葉。性味苦溫。有活血通絡、
化濕消腫的功效,適用於風濕痛,妊娠水腫等病症。一般用量
為二錢至四錢,煎服。
【按語】馬兜鈴味甚苦,生用量宜小,如平素胃弱者,用至三錢,易致噁心嘔吐;故
臨床上常用蜜炙馬兜鈴,不僅有潤肺之功,且可矯味,緩和它苦泄之性。
【方劑舉例】馬兜鈴湯《普濟方》:馬兜鈴、桑根白皮、甘草、葶藶、半夏、生薑。
治肺熱咳嗽,氣急喘悶。

╔══════╗
║ 枇杷葉 ║
╚══════╝

【藥用】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肺、胃經。
【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臨床應用】1. 用於肺熱咳嗽,氣逆喘息等症。
枇杷葉能清泄肺熱而化痰下氣,用於肺熱咳嗽、氣逆喘息等症,可與
桑白皮、杏仁、馬兜鈴等同用。
2. 用於嘔吐呃逆,口渴等症。
本品有清泄苦降之功,故可和胃降逆而止嘔呃,常與半夏、茅根、竹
茹等配伍;至於用治口渴,亦取它清泄胃熱之功,可與鮮蘆根、麥冬
、天花粉等品同用。
【處方用名】枇杷葉(洗淨,曬乾,切碎用)
蜜炙枇杷葉、炙枇杷葉(蜜炙,有潤肺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
【按語】1. 枇杷葉泄熱苦降,既能清肺氣而止咳,又可降胃逆而止嘔。凡風熱燥火所
引起的咳嗽、嘔呃,都可應用。因此,它是一味止咳止嘔的常用藥物。枇
杷葉背面絨毛甚多,入湯不易澄清,可能刺喉作癢,故在使用前須拭去絨
毛,並宜布包入煎。如確已將絨毛拭淨,就不一定用布包煎。用於止咳化
痰可炙用,和胃止嘔宜生用。
2. 本品配以魚腥草、蒲公英、金銀花、前胡,可用治痰熱鬱肺、喉癢咳嗽;
配以炙紫菀、款冬花,可用於久咳痰喘;配以鮮蘆根、淡竹茹,可用於胃
熱嘔呃。
【方劑舉例】枇杷清肺飲《醫宗金鑒》:枇杷葉、黃連、黃柏、山梔、桑皮、沙參、
甘草。
治肺熱喘咳。

╔══════╗
║ 鼠麴草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鼠麴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經。
【功效】化痰止咳。
【臨床應用】用於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鼠麴草有化痰止咳之功,不論寒嗽或熱咳,皆可應用。如咳嗽痰多無其
他兼症者,可單用本品一味煎服,能使痰液分泌減少而奏止咳之功。用
治肺寒咳嗽,可與半夏、白芥子、旋覆花等配伍;用治肺熱喘咳,可與
前胡、瓜蔞、竹茹、葶藶子、桑白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治高血壓症,有降壓作用。
【處方用名】鼠麴草、佛耳草、鼠曲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單味可用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三奇散《本草綱目》:鼠麴草、款冬花、熟地黃。
治一切咳嗽、不問近久,晝夜無時。

╔══════╗
║ 蔊菜 ║
╚══════╝

【藥用】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經。
【功效】化痰止咳,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痰多咳嗽,氣喘等症。
本品具止咳袪痰作用,臨床上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可配合蘇子
、白芥子等,或黃藥子、臭梧桐花等同用。
2. 用於疔瘡癰腫。
取新鮮的蔊菜,洗淨,搗爛,外敷疔瘡癰腫,有消腫解毒的功效。有
絞取自然汁,可以擦漆瘡。
【處方用名】蔊菜、江剪刀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
║ 天竺子 ║(附:天竺葉、南燭子)
╚══════╝

【藥用】本品為小蘗科植物南天竺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澀、微甘,平。入肺經。
【功效】止咳。
【臨床應用】用於咳嗽、氣喘、百日咳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止咳作用。臨床上常與前胡、旋覆梗、製半夏、甘草等
藥配伍,治療咳嗽、氣喘;又可配合天將殼、蠟梅花、生甘草,治療
百日咳。
【處方用名】天竺子、天竹子(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1. 天竺葉:即南天竺的葉。又叫天竹子葉。能止血、止咳。適用於尿血、
百日咳。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2. 南燭子: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的果實。性味酸澀微甘平。功能強精氣
、益腎陰。治久泄、夢遺、赤白帶下、除多睡。一般用量為一
錢至三錢,煎服。但本品臨床很少應用,且含有毒成分,過去
有用它當天竺子應用的,殊屬不當,應予區別。
【方劑舉例】三奇方《本草剛目拾遺》:天燭子、蠟梅花、水蜓蝣。
治小兒天哮。

╔══════╗
║ 款冬花 ║
╚══════╝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款冬的外開放的頭狀花序。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經。
【功效】止咳化痰。
【臨床應用】用於咳嗽氣喘,肺虛久咳等症。
款冬花有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在用治咳喘或久咳之時,往往與紫菀
同用,可收消痰下氣之效。因其性溫,故較宜於寒嗽,若作適當配伍
,也可用於痰嗽帶血等症。
【處方用名】款冬花、冬花(上海地區,均付生者)
炒冬花、炒款冬(炒微焦用)
蜜炙款冬花、炙款冬、炙冬花(蜂蜜拌炒用,有潤肺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款冬花與紫菀兩藥功效相近,都能化痰止咳,故在臨床應用上常配合同用。
但款冬花的止咳作用較強,而袪痰作用較弱;紫菀正好與它相反。
【方劑舉例】款冬花散《和劑局方》:款冬花、知母、桑葉、阿膠、麻黃、貝母、
苦杏仁、甘草、半夏、生薑。
治肺熱風邪咳嗽。

╔══════╗
║ 紫菀 ║
╚══════╝

【藥用】本品為菊科紫菀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入肺經。
【功效】化痰止咳。
【臨床應用】用於咳嗽氣逆,咯痰不爽,肺虛久咳,痰中帶血等症。
紫菀氣溫而不熱,質潤而不燥,故對咳嗽之症,不論外感或內傷,寒嗽
或熱咳,皆可配用,為化痰止咳要藥。治咳嗽氣逆、咯痰不爽,可與白
前、桔梗、甘草等配伍;治肺虛久咳、痰中帶血,常與款冬花、川貝、
麥冬、阿膠等品同用。
【處方用名】紫菀、紫菀茸、紫菀頭(洗淨,曬乾,切片用)
炙紫菀、蜜炙紫菀(蜜炙,潤肺)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紫菀辛散苦泄,袪痰作用較強,而止咳的力量較弱。它性溫而不燥烈,不論
肺寒、肺熱,只要是咳嗽有痰、咯吐不暢者,不論新病、久病,皆可配用。
【方劑舉例】紫菀散《張氏醫通》:紫菀、人參、麥冬、阿膠、川貝、茯苓、桔梗、
五味子、炙草。
治咳唾有血、虛勞肺萎。

╔══════╗
║ 百部 ║
╚══════╝

【藥用】本品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對葉百部等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苦,微寒。入肺經。
【功效】潤肺止咳,滅虱殺蟲。
【臨床應用】1. 用於一般咳嗽,久咳不已,百日咳及肺癆咳嗽等症。
本品為治肺癆咳嗽的要藥,且能用於一般咳嗽,尤以久咳為良,用
治頓咳,也有很好療效。臨床常配合紫菀、款冬、黃芩、白芨等同
用。
2. 用於蟯蟲病及人、畜的頭蝨、體虱等。
用於蟯蟲病可每天用生百部一兩,加水煎取濃汁 30 毫升,在晚上
9 ~ 10 時做保留灌腸,連用五天,為一療程。又用本品製為 20﹪
的醇(70﹪)浸液或 50﹪的水煎液塗擦,對人畜的頭虱、體虱及虱
卵都有強烈的殺滅力。此外,並可用以殺滅農作物蟲害。
【處方用名】百部(洗淨,曬乾,切片用。殺蟲滅虱力強)
炙百部(蜜炙用,有潤肺作用)
蒸百部(蒸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 百部是一味具有抗癆作用的藥物,據報導,用本品配合黃芩、丹參等治
療肺結核,具有一定療效。
2. 本品又是一味常用止咳藥,不論新咳、久咳、寒咳、熱咳,都可應用。
配荊芥、桔梗、甘草等,可治新咳;配五味子、訶子等,可治久咳;配
乾薑、半夏等,可治寒咳;配黃芩、竹茹等,可治熱咳。
3. 此外,本品配白前、貝母、沙參等,又可用治百日咳。
【方劑舉例】百部湯《匯言》:百部、麥冬、沙參、桑白皮、百合、茯苓、地骨皮、
苡仁、黃耆。
治久咳不已,咳吐痰涎。

╔══════╗
║ 桑白皮 ║
╚══════╝

【藥用】本品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肺經。
【功效】瀉肺平喘,行水消腫。
【臨床應用】1. 用於肺熱咳嗽,喘逆痰多等症。
本品能瀉肺熱而下氣平喘,故適用於肺熱喘咳,如喘咳而兼身熱者
,常與地骨皮、黃芩、生甘草等配合應用。
2. 用於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症。
桑白皮有利尿消腫作用,用治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症,常與生苡
仁、茯苓、澤瀉、車前子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桑白皮(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瀉肺散: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粳米。
治肺熱喘咳。

╔══════╗
║ 雞蛋膜 ║(附:雞蛋殼、雞子黃)
╚══════╝

【藥用】本品為雛雞孵出後留下的卵殼內膜。
【性味與歸經】甘,平。
【功效】潤肺,止咳。
【臨床應用】用於久咳氣急,失音等症。
本品功能瀉肺,對肺虛失音之症,有開音作用,常配合玉蝴蝶、胖大海
、生甘草等同用;對於久咳氣急,本品又有止咳作用,常配和枇杷葉、
麥冬等同用。
【處方用名】鳳凰衣、雞蛋膜(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八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附藥】1. 雞蛋殼:即雞蛋的蛋殼,或孵出小雞後的蛋殼。有制酸止痛的作用,適用
於胃痛、吐酸水的症候。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研粉吞服。
2. 雞子黃:即新鮮雞蛋的卵黃。性味甘平。功能養陰、寧心、補脾胃。適用
於陰虛不寐,胃逆嘔吐,產後虛利等症。一般用量為一枚至二枚
,沖服。熬油可擦熱瘡,外用適量。

╔══════╗
║ 胡頹葉 ║(附:胡頹子、胡頹根)
╚══════╝

【藥用】本品為胡頹子科植物胡頹子樹的葉。
【性味與歸經】酸,平。入肺經。
【功效】收斂止咳。
【臨床應用】用於肺虛咳嗽、氣喘等症。
胡頹子有收斂肺氣耗散之功,適用於咳嗽、氣短、哮喘等症;對久咳肺
虛者,尤為合適,可配合黨參、山藥、五倍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有祛濕、止血的作用,可用於風濕痛、黃疸、水腫、泄瀉
,以及吐血、便血、咳血、崩漏等症。對於痔瘡腫痛,亦可用之煎湯熏
洗或坐浴。
【處方用名】胡頹葉、潘桑葉(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錢至三錢,煎服。或焙乾研粉末吞服,每此五分至一錢,外用
適量。
【附藥】1. 胡頹子:即胡頹子樹成熟的果實。性味酸平。功能止瀉。可治腹瀉。一般
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2. 胡頹根:即胡頹子樹的根。性味酸平。功能止血、解毒消腫。適用於咯血
、咽喉腫痛。一般用量為三錢至四錢。又可外用煎湯熏洗,治皮
膚瘡癬。

╔══════╗
║ 千日紅 ║
╚══════╝

【藥用】本品為莧科植物千日紅的花序。
【性味與歸經】甘,平。
【功效】止咳平喘,平肝明目。
【臨床應用】1. 用於咳嗽,百日咳,哮喘等症。
本品有止咳平喘作用,對於咳嗽痰多,或咳嗽氣急,或百日咳,或哮
喘等症,都可應用。
2. 用於眼目昏糊等症。
本品又能平肝明目,對於眼目昏糊,亦可應用。
【處方用名】千年紅、千日紅(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
║ 鐘乳石 ║
╚══════╝

【藥用】本品為天然碳酸鈣鐘乳狀的岩石。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肺、腎、胃經。
【功效】溫肺助陽,化痰平喘。
【臨床應用】用於肺虛勞嗽,咳痰喘急,以及乳汁不通等症。
本品性味甘溫,入肺能溫肺化飲,可治肺虛勞嗽;入腎能壯陽納氣,可
以治療陽虛冷喘;入胃能益氣通乳,可以治乳汁不下等症。
【處方用名】鐘乳石、滴乳石、石鐘乳(生用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本草綱目》在本項下,有“鵝管石”的釋名。不過現在市售的鵝管石有兩
種:一種為管狀而中空的鐘乳石的長尖端部份,稱“鐘乳鵝管石”,另一種
為珊瑚蟲類笛珊瑚的石灰質骨骼,稱“珊瑚鵝管石”。其臨床應用,一般認
為與鐘乳石的功效相同。
【方劑舉例】鐘乳丸《張氏醫通》:鐘乳石、麻黃、杏仁、甘草。
治冷哮痰喘。


╔══════╗
║ 洋金花 ║(附:曼陀羅莖葉,曼陀羅種子)
╚══════╝

【藥用】本品為茄科植物白曼陀羅的花冠。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
【功效】定喘,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哮喘氣促。
洋金花平定氣喘作用比較顯著。治療哮喘,有定喘作用,用於煎湯內
服,必須掌握用量,因其有毒,故一般很少作為湯劑。或單用本品切
絲,約一8分,作為煙捲或放煙斗中燃吸,但不可多用。本品只適宜老
年或中年人哮喘無痰的病症;兒童忌用。
2. 用於胃痛。
洋金花有麻醉作用,因此止痛的功效較為顯著,治療胃痛,每用一分
,煎湯,分二至三次飲服。
此外,近年來有用本品作為外科手術麻醉劑的報導。
【處方用名】洋金花、風茄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煎湯或做煙吸。本品毒性較強,內服用量切不可過大,以
免中毒。
【附藥】1. 曼陀羅莖葉:及曼陀羅的地上部份。功能麻醉止痛,可用於風濕痹痛、跌
打損傷等症。既可內服,也可採新鮮者,搗爛外敷。一般用
量為一分至二分,煎服。切忌用量過大,以免中毒。外用適
量。
2. 曼陀羅種子:即曼陀羅果實中的種子。具有止痛作用,可用於胃痛、風濕
痹痛。一般用量為十至十五粒,煎服。切切不可吞服,以免
中毒。兒童忌用。


◎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項 ◎

一、化痰藥有溫化寒痰、清化熱痰之分,止咳平喘有宣肺、清肺、溫肺、斂肺之別,
故應用時必須根據病情,選擇相適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二、化痰藥與止咳平喘藥各有所長,如痰多喘咳,兩者可以配伍同用。
三、凡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藥,須根據病情適當配合應用:如兼有表症宜配解表藥同用
;兼有熱症宜配清熱藥同用;兼有寒症宜配祛寒藥同用;咳痰夾血可配合止血藥
同用;肺虛痰盛可配健脾藥同用;肺虛久咳,可配補肺藥同用;肺氣不納之虛喘
,又可配補腎納氣藥同用。
四、由於痰熱引起的驚癇,痰濕引起神昏、癲癇以及痰濕入絡,肢體酸痛麻木等症,
在應用化痰藥時,可分別配合息風藥、開竅藥或祛風藥同用。
五、為加強化痰藥的功效,可適當配合具有利水滲濕、理氣等功效藥物同用。用於久
咳無痰,可適當配合收斂肺氣藥物。
六、凡燥痰、燥咳、肺陰不足或咳痰夾血,不宜應用藥性溫燥之品。
七、凡外感咳喘初起或痰壅咳喘者,不宜應用斂肺止咳藥。


◎ 其他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藥物 ◎

1. 化痰:茯苓(利水滲濕藥)、橘皮、枳實、瓜蔞皮、佛手、香櫞(理氣藥)
2. 消痰:射干(清熱藥)
3. 潤肺化痰:瓜蔞仁(瀉下藥)
4. 清肺化痰:掛金燈(清熱藥)、石葦(利水滲濕藥)
5. 溫肺化飲:乾薑、細辛(祛寒藥)
6. 化痰散結:澤漆(利水滲濕藥)、白僵蠶(平肝息風藥)
7. 宣肺止咳:桑葉(解表藥)
8. 清肺止咳:瓜蔞皮(理氣藥)
9. 潤肺止咳:飴糖、蜂蜜(補虛藥)
10. 平喘:麻黃(解表藥)、地龍(平肝息風藥)
11. 納氣平喘:磁石(安神藥)、補骨脂、胡桃肉、紫河車(補虛藥)
12. 化痰止咳:旋覆花(理氣藥)、側柏葉(止血藥)
13. 袪痰止咳:石胡荽、牛蒡子(解表藥)、白毛夏枯草(清熱藥)、車前子(利
水滲濕藥)、遠志(安神藥)、虎杖(祛風藥)
14. 化痰止咳平喘:萊菔子(消食藥)
15. 袪痰逐飲:牽牛子(瀉下藥)
16. 袪痰利咽:巴豆(瀉下藥)


╔════════════╗
║ 第十三章 ║
║ ║
║ 祛寒藥 ║
╚════════════╝

凡能溫裏祛寒,用以治療裏寒症候的藥物,稱為溫裏藥,又稱祛寒藥。
溫裏藥性偏溫熱,具有溫中祛寒及益火扶陽等作用,適用于裏寒之症。即是
《內經》所說的“寒者溫之”的意義。所謂裏寒,包括兩個方面:一為寒邪內侵
,陽氣受困,而見嘔逆瀉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臟寒症,必須溫中祛寒,以
消陰翳;一為心腎虛,陰寒內生,而見汗出惡寒、口鼻氣冷、厥逆脈微等亡陽症
,必須益火扶陽,以除厥逆。
臨床使用溫裏藥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1. 外寒內侵,如有表症未解的,應適當配合解表藥同用。
2. 夏季天氣炎熱,或素體火旺,劑量宜酌量減輕。
3. 溫裏藥性多辛溫燥烈,易于傷津耗液,凡屬陰虛患者均應慎用。


╔══════╗
║ 附子 ║(附:烏頭,草烏)
╚══════╝

【藥用】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肥大塊根。
【性味與歸經】大辛,大熱。有毒。入心、脾、腎經。
【功效】回陽救逆,溫脾腎,散寒止痛。
【臨床應用】1. 用于厥逆亡陽、脈微欲絕等症。
附子辛烈而熱,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脈微弱,或因大汗
、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參、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
冷汗淋漓、亡陽厥逆者,用附子、人參外,須再加龍骨、牡蠣等固
澀斂汗藥;如果大出血後引手足厥冷、汗出脈微,可以用參、附、
龍、牡配合麥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陽救陰。
2. 用于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脾陽不振、腹痛、便溏等症。
附子功能峻補元陽,益火之源,凡腎陽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
、陽萎、尿頻之症,皆可應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絲子、山萸
肉等同用;如脾陽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
合益氣溫脾的的黨參、白朮、干姜、炙甘草等藥同用。
3. 用于風寒濕痹、周身骨節疼痛等症。
附子藥性溫熱,能祛除寒濕,因此對風濕痹痛屬于寒氣偏勝者,有
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與桂枝等品合用。
【處方用名】制附子、黑附塊、熟附子、淡附片(為烏頭塊根,經巴水(即鹽鹵
)浸後供藥用再用清水漂清後用
豆腐同煮,然後去豆腐,乾燥。
(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
片、黃附塊、明附塊等區別,現
上海地區不再區分。)
生附子、鹹附子(為烏頭塊根,經巴水梫制,洗淨後,切片曬干供
應藥用。生附子毒性較熟附片為強,須嚴格控制使
用,一般只供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一般認為最好先煎。
【附藥】1.烏頭:植物來源和附子相同,亦為烏頭的塊根,但加工方法稍有不同。
烏頭有生、制兩種, 通常處方寫制川烏,即為烏頭用清水漂 5
至 7 天,每天換水 2 至 3 次,撩起後,每 10 斤原藥加豆腐二
斤半同煮,至無白芯為度。取出揀去豆腐,曬至半乾,切片,烘
或曬乾,或軋碎如綠豆大小,供臨床應用。制川烏性味辛溫有毒
。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半身不遂、寒疝
腹痛、陰疽、跌打傷痛等症。一般不作內服,外用敷治陰疽,有
消散作用。
2.草烏:系毛茛科多年生草本野生烏頭屬植物塊根的通稱。
制草烏炮制方法同制川烏,性味功效與用法亦相似。生草烏作用
和用法,同生川烏。
【按語】1. 附子一藥,始載于《本經》,因附於烏頭(母根)而生長,故名附子。
因此,一般都認為烏頭為母根,附子為子根。但現在上海地區種植烏頭
,在收割時不用原來種下的老根,而是挖掘種植後新繁殖的塊根,作為
藥用。藥店供應的烏頭與附子,實為一物,僅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而分
為烏頭、附子兩藥。
2. 附子藥性剛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中溫脾陽以健運,下補
腎陽以益火,是溫裏扶陽的要藥。一般認為應用本品以脈象微細或沉遲
或虛大,舌苔薄白或白膩而質淡胖,口不渴,或肢冷畏寒,或大便溏泄
等症為宜。如屬陰虛陽盛,或假寒真熱之症,誤用附子,則如火上添薪
,反使病情增劇,不可不慎。
3. 附子的配伍應用較為廣泛,如配以乾薑,可增強回陽救逆的功效;配人
參,則溫陽益氣;配肉桂,可補陽益火;配白朮,可溫脾燥濕;配茯苓
,能溫腎利水;配桂枝,可溫經止痛,配熟地,能補陽滋陰;配蒼朮,
可散寒除濕;配黃耆,可溫陽固表;配麻黃,可溫經發表。若遇寒熱,
附子也可與寒涼藥同用,如配大黃,可溫陽通便;又如配以黃連,可扶
陽瀉熱,成方如附子瀉心湯(《傷寒論》:大黃、黃連、黃耆、附子)
,在臨床上常用治脘腹絞痛、泄瀉不暢、嘔惡心煩,更兼汗多、肢冷、
脈弱等症。
4. 附子與烏頭雖同屬一物,但因炮製方法稍有不同,在臨床應用上略有差
異,一般認為附子以補火回陽較優,烏頭以散寒止痛見長。生附子、生
川烏、生草烏皆有劇毒,內服須加炮制,入湯劑須經久煎;生者一般只
供外用,但如皮膚破損者則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四逆湯《傷寒論》:附子、干姜、甘草
治療寒少陽病,陰寒內盛,陽氣欲脫,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
脈微細欲絕。
【中毒與處理】烏頭鹼對各種神精末稍及中樞先興奮後麻痹。致死量:烏頭酊2毫升
,烏頭鹼2毫克。
狀症:先有唇舌發麻、惡心,手足發麻,繼之運動不一、嘔吐、心
慌、面白、膚冷、胸悶、煩燥、痛覺減退、心跳慢弱、血壓
下降、呼吸緩慢、吞咽困難、言語障礙、呼吸中樞抑制。間
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腦缺血綜合證。可能突然而死亡。
處理:高錳酸鉀洗胃,保暖,注射較大劑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給
興奮劑、吸氣、人工呼吸、輸液。休克可用正腎上素、美速
克新命。急性心原性腦缺血綜合征可用阿托品或異丙基腎上
腺素等。必要時可靜注毒毛旋花子,中藥方面,可用肉桂
泡水催吐,生姜四兩、甘草五錢,或綠豆四兩、甘草二兩,
煎服;或用甘草、黃連、犀角煎服解毒。

╔══════╗
║ 肉桂 ║
╚══════╝

【藥用】本品為樟科植物箘桂樹的樹皮。
【性味與歸經】辛、甘、大熱。入肝、腎、脾經。
【功效】溫中補陽,散寒止痛。
【臨床應用】1. 用于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脾陽不振、脘腹冷痛、食少溏泄等症。
肉桂,為大熱之品,有益火消陰、溫補腎陽的作用,故適用于命門
火衰、畏寒肢冷、陽萎、尿頻等症,常與溫補肝腎藥如熟地、枸杞
、山茱萸、等配伍;對脾腎陽虛所致的腹瀉,可與山藥、白朮、補
骨脂、益智仁等同用。
2. 用于久病體弱、氣哀血少,陰疽色白、漫腫不潰或久潰不斂之症。
本品能振奮脾陽,又能通利血脈,故常用于久病體弱、氣衰血少之
症,用少量肉桂配入補氣、補血藥如黨參、白朮、當歸、熟地等品
之中,有鼓舞氣血生長之功。治陰疽自陷,可與炮薑、熟地、鹿角
膠、麻黃、白芥子、生甘草同用。
3. 用于脘腹冷痛,寒痹腰痛,經行腹痛等症。
肉桂能溫中散寒而止痛,故遇虛寒性的脘腹疼痛,單用一味,亦有
相當功效;如虛寒甚者,尚可與其他溫中散寒藥如附子、乾薑、丁
香、吳茱萸等合用。治寒痹腰痛,可用獨活、桑寄生、杜仲、續斷
、狗脊等同用。治婦人沖任虛寒、經行腹痛,可與當歸、川芎、白
芍、艾葉等配伍。
【處方用名】上肉桂、肉桂心、桂心(陰乾,切片或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煎服五分至一錢,研粉吞服或沖服每次三分至五分。本品含有
揮發油,不宜久煎,須後下,或另泡汁服。
【按語】1. 肉桂為樹皮,桂枝為嫩枝,兩者同出一本,都有溫營血、助氣化、散寒
凝的作用。但桂枝氣薄,主上行而散表寒,走四肢而溫通經脈。肉桂氣
厚,主溫中而止痛,且能下行而補腎陽,又可引火歸源,常與附子同用
,以治陰寒裏盛、腎陽不足而出現的呼吸短促、面色浮紅、溲清便溏、
脈浮大無力等“戴陽”的症候。
2. 肉桂與附子都能溫補命火,以療下焦虛寒、陽氣不足之症。但兩藥各有
特點,肉桂能溫營血、助氣化,凡屬氣血寒滯之症,多于調氣理血之中
酌加肉桂,如婦科寒鬱經閉腹痛等症,每多選用;又在峻補氣血之中,
用肉桂為輔助藥,可以鼓舞氣血,促使陽生陰長,如十全大補湯。附子
則以回陽救逆之功見長,如四逆湯、參附湯中都用附子。
3. 肉桂不僅與附、薑等祛寒等藥同用能益火消陰,與參、地等補虛藥同用
能助陽益陰,而且可與寒涼藥同用,如滋腎丸用少量肉桂以助氣化,熱
病傷津及假寒真熱等症,不宜應用。

╔══════╗
║ 乾薑 ║
╚══════╝

【藥用】本品為薑科植物薑的干燥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心、肺、脾、胃、腎經。
【功效】溫中,回陽,溫肺化痰。
【臨床應用】1. 用于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脘腹冷痛,陰寒內盛、四肢厥冷、脈微弱
等症
本品善溫脾胃之陽而除裏寒,常與黨參、白朮、炙甘草等配伍同用。
如輔助附子,可增強回陽救逆之功,以治陰寒內盛、四肢厥冷等症。
2. 用于肺寒咳嗽、痰稀而多、形如白沫
本品溫燥辛散,不僅能溫肺以散寒,又能燥濕以化痰,故可用于寒咳
多痰之症,常與細辛、五味子、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淡干薑、均薑、泡薑(取生薑用沸水泡浸,乾燥後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三錢,煎服。
【附藥】炮薑:即乾薑炒至外黑內呈老黃色,供藥用。性味辛苦大熱。功能溫中止瀉,
止血。適用于寒症腹瀉、虛寒性的出血,如便血、崩漏同時出現手足冷
怕冷、口不渴、舌淡、苔白等症,常與補氣、補血藥物配合應用。一般
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按語】1. 薑,原為民間常用藥物,亦作為佐餐之品。由于治療上的需要,通過不同
的加工炮制,就分為生薑、煨薑、乾薑、炮薑等數種。
2. 生薑性溫味辛,長于發散,又能溫中而止嘔,多用于外感風寒及胃中寒飲
等症;乾薑辛散之性已減,而偏于治裏寒之症,故以溫中回陽、溫肺化痰
為主;炮薑又名黑薑,已無辛散作用,故以溫經止血及溫中止瀉為它的專
長。因此,前人有“生薑走而不守,乾薑能走能守,炮薑守而不走”的說
法。至于煨薑,是用生薑煨熟,比生薑則不散,比乾薑則不燥,其性與炮
薑略同而力較遜,專主溫裏而治胃腹冷痛。
3. 乾薑與附子同,功能回陽;但乾薑偏脾胃之陽,而附子偏溫脾腎之陽。
【方劑舉例】理中湯《傷寒論》:人參、乾薑、白朮、甘草
治脾胃虛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飲,喜唾涎沫。

╔══════╗
║ 吳茱萸 ║
╚══════╝

【藥用】本品為雲香科植物吳茱萸的未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大熱。有小毒。入肝、胃、脾、腎經。
【功效】溫中止痛,降逆止嘔,殺蟲。
【臨床應用】1. 用于脘腹冷痛,痛,疝痛,腳氣疼痛,以及經行腹痛等症。
吳茱萸溫散開鬱、疏肝暖脾,善解厥陰肝經的鬱滯,而有行氣止痛
的良效。其治胃腹冷痛,可配溫中散寒的淡乾薑或行氣止痛的廣木
香;治寒疝少腹痛,可配理氣止痛的台烏藥、小茴香及川楝子;治
腳氣疼痛,可配舒肝活絡的木瓜。由于本品祛寒、止痛之功甚佳,
故在臨床上又常配合桂枝、當歸、川芎等品,治婦女少腹冷痛、經
行後期。還可配伍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治脾腎虛寒、腹痛泄
瀉。
2. 用于肝胃不和、嘔吐涎沫等症。
本品能疏肝理氣,又有降逆止嘔之功,故可用治肝胃不和而致嘔吐
涎沫,可配生薑、黃連等同用。
此外,根據近人經驗,治蟯蟲病,可用淡吳萸三錢,加水煎取汁,第
一天晚上服頭汁,第二天晚上服二汁,連服三至五劑。
【處方用名】吳萸、淡吳萸(每斤吳茱萸用甘草一兩煎汁浸泡,泡至吳茱萸開裂為
度,曬乾用。辛烈之性稍減。)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按語】1. 吳茱萸辛苦大熱,不但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且能疏肝解鬱、行氣止
痛。根據臨床體會,以止痛與止嘔兩種功效為最佳。凡肝氣鬱滯所致的
痛、頭痛,肝胃失調所致的胃痛、嘔吐,吳萸是常用的藥品。
2. 吳萸是厥陰肝經的主藥,其性雖屬大熱,但在肝氣鬱滯的情況下,如有
熱象,亦可配合寒涼藥同用,如左金丸,即以本品輔助黃連,治肝火
痛、嘔吐吞酸;又如戊己丸,用本品配伍黃連、白芍,治下痢腹痛。
3. 本品溫中散寒的功效,與乾薑相似,故寒鬱中焦,脘腹冷痛,吳萸、乾
薑,每常同用。但乾薑尚能溫上焦,可溫肺化飲;吳萸還能溫下焦,暖
厥陰以治寒疝,助腎陽而治寒瀉,這是兩藥功用不同之點。
【方劑舉例】吳茱萸湯《傷寒論》:吳茱萸、人參、大棗、生薑
治嘔而腹滿,或乾嘔吐涎沫,頭痛脘痛,吞酸嘈雜,吞不紅,無熱
象者。

╔══════╗
║ 高良薑 ║(附:紅豆寇)
╚══════╝

【藥用】本品為薑科植物高良薑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熱。入脾、胃經。
【功效】散寒止痛。
【臨床應用】用于胃寒作痛及嘔吐等症
本品善散脾胃寒邪,且有溫中止痛之功,故適用於脘腹冷痛等病症。如
治胃疼痛,常與香附配伍同用;治腹部疼痛,可配肉桂、厚朴等同用。
因為它溫中散寒作用較好,所以還可用于胃寒嘔吐,常與半夏、生薑等
配用。
【處方用名】高良薑、良薑(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紅豆蔻:為薑科植物大高良薑的種子。性味辛熱。功能溫中散寒,醒脾解酒。
適用于脘腹冷痛及飲酒過多以致嘔吐等症。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
煎服。
【方劑舉例】良附丸《良方集腋》:高良薑、香附
治胃脘寒痛。

╔══════╗
║ 蜀椒 ║(附:椒目)
╚══════╝

【藥用】本品為雲香科植物花椒的果殼。
【性味與歸經】辛、大熱。有毒。入脾、胃、肺、腎經。
【功效】溫中止痛,殺蟲。
【臨床應用】1. 用于胃腹冷痛,寒濕泄瀉等症
本品味辛大熱,善散陰冷,能溫中而止痛,暖脾而止瀉。治胃腹冷痛
,可與黨參、乾薑、飴糖配伍;治寒濕泄瀉,可配蒼朮、陳皮、厚朴
、甘草等同用。外治胃腹冷痛,可用蜀椒炒熱,布裹溫熨痛處,可奏
緩解疼痛之效。
2. 用于蟲積腹痛或吐蛔等症
本品有驅蛔作用,在臨床上常與驅蟲藥如使君子、榧子等同用;對于
吐蛔病症,常配合烏梅、黃連等同用。
【處方用名】川椒、花椒、蜀椒(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附藥】椒目:即是蜀椒的種子。性味苦寒。功能行水,平喘滿。適用于痰飲喘息,水
腫脹滿等症。一般用量為八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方劑舉例】蜀椒丸(《外台秘要》):蜀椒、附子、半夏
治心痛引背。

╔══════╗
║ 胡椒 ║
╚══════╝

【藥用】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熱。入胃、大腸經。
【功效】溫中散寒。
【臨床應用】用于胃寒嘔吐、腹痛泄瀉等症
胡椒性熱,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故可用于胃寒所致的吐瀉、腹痛等症,
常配合高良薑、蓽菝等同用;也可單味研粉放膏藥中,外貼臍部,治受寒
腹痛泄瀉。
胡椒又是調味品,少量使用,能增進食欲。
【處方用名】胡椒、白胡椒(為成熟已去殼的果實,作用較佳。研粉用。)
黑胡椒(未成熟的果實,作用較弱。去殼,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煎服;散劑每次一至三分,吞服。

╔══════╗
║ 蓽菝 ║
╚══════╝

【藥用】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菝 的未成熟的果穗。
【性味與歸經】辛、熱。入胃、大腸經。
【功效】溫中散寒。
【臨床應用】用于胃寒嘔吐及脘腹疼痛等症
本品辛熱,善走腸胃,能溫胃腑沉冷,又解大腸寒鬱,功能溫中散寒,
故對胃寒引起的脘腹疼痛、嘔吐、腹瀉等症,常與厚朴、廣木香、高良
薑等配合應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牙痛,如《本草綱目》附方中,用蓽菝為末揩之,
另煎蒼耳湯漱去涎。
【處方用名】蓽菝(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方劑舉例】蓽菝丸《世醫得效方》:蓽菝、炮薑、丁香、附子、吳茱萸、高良薑、
胡椒、山茱萸、豆蔻
治泄瀉之屬于寒者。

╔══════╗
║ 畢澄茄 ║
╚══════╝

【藥用】本品樟科植物山雞椒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脾、胃、腎、膀胱經。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1. 用于胃寒疼痛,呃逆嘔吐等症
本品功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故適用于胃寒疼痛,以及胃寒引起
的呃逆、嘔吐、脘腹脹悶等症,常與高良薑等配合應用。
2. 用于寒疝疼痛等症
本品有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治療寒疝腹痛,常與吳茱萸、香附、
廣木香等藥配伍應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寒症小便不利,以及小兒寒濕鬱滯引起的小便渾
濁等病症。
【處方用名】畢澄茄(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方劑舉例】寒疝丸(原名四神丸)(《丹溪心法》):畢澄茄、香附、吳茱萸、
青木香
治寒疝疼痛。

╔══════╗
║ 丁香 ║
╚══════╝

【藥用】本品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樹的花蕾或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胃、脾、腎經。
【功效】溫中降逆,溫腎助陽。
【臨床應用】1. 用于胃腹冷痛、呃逆、嘔吐等症
丁香溫中散寒,善于降逆,故為治胃寒呃逆、嘔吐的要藥。治呃逆,
常與降氣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嘔吐,可與降逆止嘔的半夏同用。如遇
胃熱嘔呃,因本品性溫,則不宜應用。
2. 用于腎陽不足,及寒濕帶下等症
丁香又能溫腎助陽,以治腎虛陽萎、寒濕帶下等症,可與附子、肉桂
、小茴香、巴戟天、肉蓯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與肉桂等分,共研細末,名丁桂散。外用有溫經通絡、活血止
痛的作用,可用于陰疽、跌打損傷等症。
【處方用名】丁香、公丁香(藥用花蕾,功效較佳,曬乾用。)
母丁香(藥用果實,功效較弱,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方劑舉例】丁香柿蒂湯(《證因脈治》):丁香、柿蒂、人參、生薑
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
║ 小茴香 ║
╚══════╝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肝、腎、脾、胃經。
【功效】理氣止痛,調中和胃。
【臨床應用】1. 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胃腹冷痛等症。
本品功能散寒理氣止痛,為治療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的常用藥,可
與橘核、荔枝核等配伍應用;又能溫中散寒止痛,對脘腹冷痛,可
配合吳茱萸等藥同用。
2. 用于胃寒嘔吐、食少。
小茴香有調中醒脾之功,能開胃進食,故可用于胃寒嘔吐、食欲減
退之症。
【處方用名】小茴香(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大茴香:又稱八角茴香。系木蘭科常綠小喬木八角茴香樹的果實。性味、
功效與小茴香近。用量也與小茴香同。
【方劑舉例】暖肝湯《景岳全書》:小茴香、肉桂、沉香、烏藥、當歸、枸杞、茯
苓、生薑
治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


◎祛寒藥應用注意事項◎

一、祛寒藥適應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陽、溫肺化飲、溫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
能,須根據辨證選擇相適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二、本類藥物可用於真寒假熱之症;對真熱假寒病症不可應用。若是真寒假熱,服
祛寒藥後出現嘔吐現象,是為格拒之象,可採用冷服之法。
三、祛寒藥藥性溫燥,容易耗損陰液,故陰虛火旺、陰液虧少者慎用;個別藥物孕
婦亦虛忌用。
四、祛寒藥中的某些藥物,如附子、肉桂等,再應用時必須注意用量、用法以及注
意事項。

◎具有祛寒功效的藥物還有:

一、溫中:砂仁、白豆寇、草豆寇(化濕藥)、肉豆寇(理氣藥)
二、溫中止瀉:炮薑(止血藥)
三、散寒止痛:艾葉(止血藥)
四、溫腎:烏藥、九香蟲、沉香(理氣藥)、鐘乳石(化痰止咳平喘藥)




╔════════════╗
║ 第十四章 ║
║ ║
║ 開竅藥 ║
╚════════════╝

凡具有通關開竅回蘇作用的藥物,稱為開竅藥。
開竅藥善于走竄,功能通竅開閉,甦醒神識,主要適用于熱病神昏,以及驚風
、癲癇、中風等病出現卒然昏厥的症候。臨床常用以作為急救之品。
開竅藥一般用于神昏內閉的症候。但閉症有寒閉、熱閉之分,寒閉者多見面青
身冷、苔白脈遲;熱閉者多見面赤身熱、苔黃脈數。治寒閉宜溫開宣竅,須配袪寒
藥同用;治熱閉宜涼開宣竅,須配清熱藥同用。
本類藥物,只可暫用,不宜久服,久服泄人元氣;而且辛香走竄,對于大汗亡
陽引起的虛脫及肝陽上亢所致的昏厥,都應慎用。

╔══════╗
║ 麝香 ║
╚══════╝

【藥用】本品為鹿科動物麝香囊中的分泌物。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心,脾經。
【功效】開竅回甦,活血散結,催產下胎。
【臨床應用】1. 用于邪蒙心竅、神志昏迷。
麝香有開竅通閉、辟穢化濁之功,開竅力強,適用于邪蒙心竅、神
識昏迷等症。如熱病神昏痙厥、中風痰厥、氣厥、中惡等卒然昏迷
等症,常與冰片、牛黃等品配伍,可加強辛散走竄、開竅回甦的作
用。
2. 用于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經閉,癥瘕及痹痛等症。
本品能開通經絡,有活血散結之功,與解毒、消腫的藥物如雄黃、
蟾酥等配伍,可用治癰疽瘡瘍;與活血行瘀的藥物如赤芍、丹參、
乳香、沒藥等配伍,又可用治經閉、癥瘕及痹通等症。
3. 用于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等症。
麝香辛香走竄、活血袪瘀,故能用于胎死腹中、胞衣不下等症,又
可用以催生,常與肉桂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麝香、元寸香、當門子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一厘至五厘。本品氣味芳香,內服只宜配入丸、散劑
,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
【按語】1. 麝香氣味芳香,善於走竄,具有很好的開竅通痹的性能,是一味治療神
志昏迷的要藥,許多具有開竅作用的成方都具有本品。本品雖屬溫性,
但配合清熱藥,就成為涼開宣竅的方劑,如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
丹等類;配合袪寒藥,就成為溫開宣竅的方劑,如蘇合香丸。現在了解
,本品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呼吸中樞及心臟的作用,故常用以作為急
救藥品,治療各種熱病神昏、中風神昏等病症;此外,對蛇毒咬傷也有
治療作用。
2. 由於本品又能開通經絡癰閉,具有活血、消腫、止痛作用,所以還可適
用於癰疽腫毒及跌撲瘀痛等症,不論內服或外用,都有療效。
3. 麝香活血通經,已成為現代藥理研究所證實,故孕婦忌用,以防止流產。
【方劑舉例】至寶丹(《和劑局方》):麝香、尤腦香、安息香、牛黃、犀角、朱砂、
雄黃、玳瑁、琥珀、金箔、銀箔
治中風卒倒,中惡氣絕,神昏譫語,痰迷心竅,小兒惊癇等症。

╔══════╗
║ 冰片 ║
╚══════╝

【藥用】本品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的樹脂加工品。也有用菊科植物艾納香(大艾)葉
經蒸餾後冷卻所得的結晶品(稱為艾片),以及用松節油等製成的人工合成品
(稱機制冰片)。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經。
【功效】回甦開竅,清熱止痛。
【臨床應用】1. 用于神昏痙厥
冰片開竅回甦的功效類似麝香,但作用稍遜,用治竅閉神昏,兩藥往
往配伍應用。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溫熱病神昏厥,以及中風痰厥、氣
厥、中惡、卒然昏倒等內閉症候。
2. 用于瘡瘍疥癬,口瘡,喉痛及眼疾等症
本品外用有消腫止痛,且有防腐、止痒之效,主要作為外用,配硼砂
、玄明粉,可治牙齦腫痛、咽喉紅腫痛、口瘡等症;如遇鼻塞流涕,
用少量冰硼散吹鼻,可通鼻塞;其他如中醫外科、喉科、傷科、眼科
等外用方中多有配用本品。
【處方用名】冰片、梅花冰片、梅片
腦香、片腦(以原植物龍腦香樹命名。)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一厘至三厘。本品氣味芳香,內服只宜入丸散,不入湯劑
。外用適量。
【按語】1. 冰片辛香走竄,能通諸竅,內服能開竅回甦,類似麝香,故兩藥時常同用
,如成方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
2. 本品性味苦寒,善散火鬱。外用消腫止痛,且能止癢,所以又為外用治口
瘡、咽腫以及瘡瘍的要藥。
【方劑舉例】冰硼散《外科正宗》: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
外治咽喉腫痛。

╔══════╗
║ 蘇合香 ║
╚══════╝

【藥用】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的樹脂。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入心、脾經。
【功效】開竅辟穢。
【臨床應用】用于氣鬱暴厥、心腹悶痛、卒然昏倒,以及驚風,癲癇等症
本品開竅辟穢的功效與麝香相似,但較麝香稍遜,用以治療氣鬱暴厥
、心腹悶痛、卒然昏倒等症,常與丁香、檀香、麝香、冰片、沉香等
藥做成丸劑應用。
【處方用名】蘇合香、蘇合香油。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一分至三分,宜作丸劑。
【方劑舉例】蘇合香丸(《和劑局方》)蘇合香、朱砂、青木香、訶子、蓽菝、乳香
、沉香、生香附、麝香、犀角、檀香、丁香
、冰片、白朮、安息香。
治中風昏迷,痧氣昏厥,舌苔厚膩,痰濁內盛。

╔══════╗
║ 石菖蒲 ║
╚══════╝

【藥用】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心、肝經。
【功效】化痰濕,開竅,和中辟穢。
【臨床應用】1. 用于痰濕蒙蔽清竅,或高熱引起的神昏,以及癲狂,痴呆,耳嗚耳
聾等症。
本品化痰濕而開竅,主用治痰濁壅閉、神識昏迷、舌苔厚膩之症,
常與鮮竹瀝、鬱金、製半夏等品配伍;用于癲狂、痴呆,常與遠志
、茯苓、龍齒等藥同用。
2. 用于胸腹脹悶及噤口痢等症。
本品化濕濁而和中,所以又可治濕阻脾胃、胸腹悶作痛,可配陳皮
、厚朴等;治噤口痢,可配石蓮子、黃蓮等。
【處方用名】石菖蒲(洗淨,晒乾,切片用。)
鮮菖蒲、鮮石菖蒲(隨用隨取新鮮者,適用于痰熱神昏。)
【一般用量與用法】乾者一錢至三錢,鮮者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石菖蒲、冰片、麝香,都是芳香開竅的藥。但冰片、麝香芳香走竄,雖
屬少量,而開竅回甦作用亦強;石菖蒲則是通過它芳香化濕濁的作用,
而起到化痰宣肺、開竅通閉的功效,故適用於痰濁阻竅、神識不清、言
語不利等症,但開竅回甦作用較弱。
2. 此外,石菖蒲尚能提神、健胃,是它的特長。故臨床在安神方中加入石
菖蒲一味,往往可增強療效,如成藥安神補心丸(大生地、丹參、五味
子、首烏藤、旱蓮草、石菖蒲、合歡皮、女貞子、菟絲子、珍珠母)。
3. 據古代文獻所載,本品根瘦節密,一寸九節為良,故處方時往往寫九節
菖蒲,認為療效較好。但現在市上所用的九節菖蒲原料是毛艮科阿爾泰
銀蓮花(菊形雙瓶梅)的跟莖,與石菖蒲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不宜混用
,故上面處方一項內不用九節菖蒲之名。
【方劑舉例】菖蒲瀉心湯《隨息居霍亂論》:菖蒲、黃芩、半夏、黃蓮、紫蘇、厚
朴、竹茹、枇杷葉、蘆根,
治痰壅壅閉,神識昏迷,胸膈痞塞。


◎開竅藥應用注意事項◎

一、開竅藥主要用於中醫急救治療神志昏迷的藥物。由於神志昏迷病因不一,症狀
各異,必須掌握各藥主治範圍、用量、用法與禁忌等。
二、開竅藥乃治標之品,對於各種病因,須選配相應藥物進行治療,如高熱神昏配
用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品,痰濕蒙蔽心竅,須配化痰化濕之品,氣鬱暴脫須
配理氣藥同用。
三、開竅藥用麝香、冰片、蘇合香、樟腦,均須入丸散應用,不作煎劑。
四、開竅藥用麝香、冰片、蘇合香、樟腦,芳香走竄,易傷胎元,孕婦忌用;麝香
、蘇合香又辛溫走竄,陰虛陽亢者慎用。
五、開竅藥中麝香、冰片、蘇合香泄人元氣,只宜暫用,不可久服。
六、神志昏迷,有閉證、脫證之分,閉症多見牙關緊閉,兩手緊握,可用開竅藥治
之;脫證多見冷汗淋漓、肢冷脈微之症,治宜回陽救逆,益氣固脫,不宜用開
竅藥。

◎ 其他具有開竅功效的藥物 ◎

1. 開竅定驚:牛黃(清熱藥)
2. 祛風痰開竅:皂莢(化痰止咳平喘藥)
3. 袪痰開竅:遠志(安神藥)



╔════════════╗
║ 第十五章 ║
║ ║
║ 平肝息風藥 ║
╚════════════╝

凡具有平降肝陽、止息肝風作用的藥物,稱為平肝息風藥。
平肝息風藥,適用於肝陽上亢、頭目眩暈,以及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等症。
臨床使用平肝息風藥的時候,應根據辯證施治的原則給予不同的配伍。如因
熱引起的,與清熱瀉火藥同用;因風痰引起的,與化痰藥同用;因陰虛引起的,
與滋陰藥同用;因血虛引起的,與養血藥同用。
本類藥物性能各有不同,應區別使用。如其中有些藥物藥性寒涼,脾虛慢驚
病患,則非所宜;而另有一些藥物又偏溫燥,血虛傷陰者又宜慎用。

╔══════╗
║ 羚羊角 ║
╚══════╝

【藥用】本品為牛科植物賽加羚羊角及他種羚羊的角。
【性味與歸經】鹹,寒。入肝經。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明目。
【臨床應用】1. 用於肝陽上亢的頭暈目眩。
羚羊角平肝陽的作用顯著,故事用於頭暈目眩屬於肝陽上亢者,可
配合菊花、石決明等同用。
2. 用於驚風、癲癇、手足抽搐等症。
羚羊角平肝息風的功效頗佳,凡肝風內動、驚癇抽搐,是為要藥。
因本品兼有清熱作用,故常用治熱病高熱、熱極生風的病症,可配
合菊花、桑葉、鮮生地、白芍、鉤藤等藥同用。
3. 用於高熱、狂躁、神昏等症。
羚羊角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用於溫熱病高熱神昏、狂妄躁動
等症,常配合犀角、黃連等製成丸散服用。
4. 用於目赤腫痛。
本品又能清肝火,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多與龍膽草、黃
芩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羚羊角片(鎊成片,入煎劑用)
羚羊粉(研粉,入丸散,或吞服)
【一般用量與用法】吞服每次一分至三分。入煎劑一般用三分至一錢,須另煎沖服。
【按語】1. 羚羊角善清肝火、解熱毒,且能平肝息風而鎮痙,功效頗佳,為治熱病
驚厥、手足抽搐的要藥。在臨床應用時主要有下列兩個原則:在高熱神
昏抽搐或肝經熱盛生風、手足抽搐較劇時可以使用。又肝陽上亢所致的
眩暈或肝火亢盛所引起的目赤腫痛、頭痛等症,症情較劇而用一般藥物
效果不顯者,可考慮暫時應用。
2. 本品藥價昂貴,故現在臨床多入丸散,或研粉吞服,很少作為煎劑應用

【方劑舉例】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羚羊片、桑葉、川貝、鮮生地、鉤藤、
滁菊、茯神、白芍、竹茹。
治熱盛乾風內動,手足??瘲

╔══════╗
║ 山羊角 ║
╚══════╝

【藥用】本品為脊椎動物牛科山羊的角。
【性味與歸經】鹹,寒。
【功效】平肝,鎮驚。
【臨床應用】1. 用於肝陽上亢、頭目眩暈,及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
本品有平降肝陽作用,對於肝陽上亢、頭目眩暈,可配合鉤藤、天
麻、石決明等藥同用;同時又有清肝火功能,所以還能治療肝火上
炎、目赤腫痛等症,可配合桑葉、菊花等同用。
2. 用於驚風抽搐。
本品有清熱鎮驚作用,對於高熱引起的驚風抽搐等症,可配合龍膽
草、黃連、黃芩、七葉一枝花等同用。
【處方用名】山羊角(鎊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本品功能與羚羊角大致相仿,所以現在臨床往往用以代替羚羊角;但其作用
較弱,用於劑量可酌情增大。

╔══════╗
║ 石決明 ║
╚══════╝

【藥用】本品為鮑科軟體動物九孔鮑或盤大鮑的貝殼。
【性味與歸經】鹹,微寒。入肝經。
【功效】平肝潛陽,清熱明目。
【臨床應用】1. 用於頭暈目眩。
石決明功能平肝潛陽,用於陰虛肝陽上亢、頭目眩暈之症,常與生
牡蠣、生地、白芍等藥同用;如肝陽實症,有可與夏枯草、菊花、
鉤藤等藥同用。因此,可見本品既可用於虛症,也可用於實症。
2. 用於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
石決明為治療目疾的要藥。對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石決明有清肝
明目的作用,常配桑葉、菊花等同用;如肝腎陰虛、視物模糊等症
,配熟地、山萸肉等同用,有養肝明目的功效。
【處方用名】石決明、生石決、九孔決明(打碎,生用)
石決明(將石決明放於烈火中至為紅色為度,寒涼之性有所減弱)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先煎。
【按語】石決明以功用而得名,始載於《別錄》,主要用治目疾。唐代《海藥本草
》說本品能治肝肺風熱,說明它能涼肝泄熱。木為肝之竅,用以治目疾,
即取它涼肝的功效。至於用以鎮潛浮陽,主要是取它重鎮平肝的作用,如
屬肝腎陰虛而見浮陽上擾者,須配滋腎養肝藥同用。
【方劑舉例】石決明散《證治準繩》:石決明、枸杞子、木賊草、荊芥、晚桑葉、
谷精草、甘草、金沸草、蛇退、蒼朮、白菊
花。
治目生翳障。

╔══════╗
║ 天麻 ║
╚══════╝

【藥用】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入肝經。
【功效】平肝息風,通絡止痛。
【臨床應用】1. 用於頭暈目眩。
天麻為治眩暈的要藥,其功用主要為平肝息風。用治肝陽上亢的眩暈
,可與鉤藤、石決明等配伍;如風痰為患引起之眩暈,又可以半夏、
白朮、茯苓等配伍同用。
2. 用於熱病動風、驚癇抽搐等症。
天麻雖無清熱之功,卻具有良好的息肝風、定驚搐的作用,為治療肝
風內動的要藥。對高熱動風、驚癇抽搐、角弓反張等症,常與鉤藤、
全蠍等配伍同用。
3. 用於頭痛,痹痛,肢體麻木等症。
天麻在古方中有治肝虛頭痛風濕痹痛等症的記載,如配川芎等以治頭
痛,配全蠍、乳香等以治痹痛等。此外,對於肢體麻木、手足不遂,
常配當歸、牛膝等,則為臨床所常用。
【處方用名】天麻、明天麻(洗淨,曬乾,切片用)
煨天麻(用麩皮同炒後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按語】1. 天麻一藥,主要的作用是用於治風。它既能平息肝風,又能驅除風濕,不
過,現在臨床上用以平肝鎮痙的居多,為治頭暈常用藥品。
2. 《內經》上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但眩暈之症有虛實之分,當視
具體症候,辯證應用。因本品之功雖好,稍嫌溫燥,故適用於肝陽上亢所
致的頭暈,如夾痰濕者亦為適宜;如屬血虛肝旺引起的頭暈,須配養血柔
肝藥如當歸、枸杞、白芍等同用。至於陰虛液少、舌絳胎剝者,則宜滋腎
養陰為主,一般不用天麻。
【方劑舉例】天麻丸《普濟方》:天麻、川芎。
治偏正頭痛,神昏目花。

╔══════╗
║ 鉤藤 ║
╚══════╝

【藥用】本品為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的鉤及相連的莖枝。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肝、心包經。
【功效】清熱平肝,息風鎮痙。
【臨床應用】1. 用於肝火頭脹、頭痛,及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等症。
鉤藤清肝泄熱而平肝陽,故常用於肝火頭脹及肝陽上亢的實症。配
夏枯草、黃芩,能清泄肝火;配石決明、菊花,能平降肝陽。
2. 用於熱病高熱、肝風內動、驚癇抽搐及婦女子癇等症。
鉤藤的清熱作用並不顯著,但因它有息風鎮痙的作用,故遇有驚癇
抽搐之症,,則往往取以應用,臨床多與天麻、石決明、全蠍等配
伍;如屬高熱動風,可與羚羊角、菊花、龍膽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鉤藤、嫩鉤藤、嫩雙鉤、嫩鉤鉤(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煎時須後下。
【按語】1. 鉤藤清疳熱而平肝息風,在臨床上常常用以平降肝陽。它的清熱之功不
如羚羊角,息風鎮痙的作用亦較羚羊角、全蠍、蜈蚣為弱。故在高熱驚
風抽搐時,宜加羚羊角(山羊角);如抽搐嚴重,須配全蠍、蜈蚣。
2. 現知本品有良好的降壓作用,這說明前人的寶貴經驗,已為現代科學所
證實。
【方劑舉例】鉤藤飲《本事方》:鉤藤、菊花、防風、人參、茯神、半夏、陳皮、
麥冬、石膏、甘草。
治肝厥頭痛。

╔══════╗
║ 白蒺藜 ║
╚══════╝

【藥用】本品為蒺藜科植物刺蒺藜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溫。入肝經。
【功效】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臨床應用】1. 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眼花等症。
白蒺藜具有平降肝陽的作用,臨床常與櫓豆衣、苦丁茶、菊花、生
白芍等配伍治療肝陽上亢、頭目眩暈等症。
2. 用於肝沏鬱結等症。
白蒺藜苦泄辛散,功能疏肝而散鬱結,對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不舒
、及乳閉不通等症,常與橘葉、青皮、香附等配合應用。
3. 用於目赤多淚、風疹瘙癢等症。
本品又有祛風明目之功,故對肝經風邪所致的目赤多淚,常與橘花
、蔓荊子、決明子、青箱子等配合應用。對身體瘙癢,有祛風止癢
的作用,常與荊芥、蟬衣等配合同用。
【處方用名】白蒺藜、刺蒺藜(炒黃,去刺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白蒺藜散《張氏醫通》:白蒺藜、菊花、蔓荊子、草決明、甘草、連翹
、青箱子。
治目赤多淚。

╔══════╗
║ 櫓豆衣 ║
╚══════╝

【藥用】本品為蝶形花科植物黑小豆的種皮。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肝、腎經。
【功效】養血平肝,除熱,止汗。
【臨床應用】1. 用於血虛肝旺、頭痛頭風、頭暈目眩等症。
本品功能補腎陰而養血平肝,對肝腎陰虛或血虛肝旺所引起的頭痛頭
風、頭暈眼花等症,常與女貞子、枸杞子、白菊花等藥配合同用。
2. 用於虛熱、盜汗等症。
櫓豆衣善補腎陰,有清虛熱、止盜汗的功效,與地骨皮等同用,可治
陰虛內熱、盜汗之症。
此外,本品又可與扁豆衣等同用,治療體虛浮腫。
【處方用名】櫓豆衣、料豆衣、黑豆衣(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
║ 代赭石 ║
╚══════╝

【藥用】本品為赤鐵礦礦石。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肝,心包經。
【功效】鎮逆,平肝,止血。
【臨床應用】1. 用於噫氣、呃逆、嘔吐等症。
本品有重鎮降逆的功效,用治噯氣不舒、呃逆、嘔吐,常與旋覆花、
半夏、生薑等藥配合應用。
2. 用於吐血、衄血等症。
本品能除血熱而止血,用於吐血、衄血,常與芍藥、地黃等藥配合應
用。
此外,又可取本品重鎮降逆的功效,用於氣逆喘息的症候。虛喘可配合
黨參、山茱萸、山藥等藥;實喘可配合蘇子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代赭石(打碎生用,用以鎮潛降逆)
代赭石、赭石(用,用以收斂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鎮肝息風湯《衷中參西錄》:代赭石、龍骨、牡蠣、龜板、懷牛膝、
天冬、玄參、杭芍、川楝子、生麥芽、
茵陳、甘草。
治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等症。

╔══════╗
║ 蚯蚓 ║
╚══════╝

【藥用】本品為巨蚓科動物參環毛蚓或縞蚯蚓等的全體(前者稱“廣地龍”,後者
稱“土地龍”)
【性味與歸經】鹹,寒。入胃、脾、肝、腎經。
【功效】清熱息風,通絡,平喘,利尿。
【臨床應用】1. 用於高熱抽搐等症。
蚯蚓功能息風定驚,且有清熱作用,用於熱病高熱、驚癇抽搐,可
與硃砂配伍應用;也可與全蠍、鉤藤、僵蠶等配伍同用。
2. 用於風濕痹痛,半身不遂等症。
蚯蚓又有通利經絡作用,常與祛風、活血藥同用,如配川烏、草烏
、天南星等用於風濕痹痛,配當歸、川芎等用於半身不遂等,都是
去其通絡的功效。
3. 用於哮喘。
蚯蚓用以平定氣喘,對哮喘偏於熱症者為宜,可研末單用,或配麻
黃、杏仁等同用。
4. 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
本品清熱而利小便,對熱結膀胱、小便不利,甚則引起水腫的病症
,可配合利水藥如車前子、冬瓜皮等同用。
【處方用名】地龍、廣地龍、地龍乾(洗淨,曬乾用)。廣地龍須剖開腹部,去內
臟。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錢。
【按語】蚯蚓鹹寒降泄,又善走竄,前人僅說它有清熱解痙、利水、通絡之功,現
知本品上能緩解支氣管痙攣,固有平喘之效,但它性偏寒涼故臨床用於熱
哮病症較為適宜。胃呆納少者不宜多用。
【方劑舉例】小活絡丹《和劑局方》:川烏頭、草烏頭、地龍、天南星、乳香、沒
藥。
治寒濕襲經絡作痛,肢體不能屈伸。

╔══════╗
║ 僵蠶 ║(附:僵茧殼)
╚══════╝

【藥用】本品為蠶蛾科昆蟲家蠶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發病而僵死的蟲體。
【性味與歸經】鹹、辛,平。入肺、肝經。
【功效】息風解痙,疏散風熱,化痰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驚癇抽搐。
僵蠶功能息風解痙,並具化痰之功,主要用於痰熱壅盛之驚癇抽搐
,常配合牛黃、黃連、膽南星等同用;如為脾虛久瀉、慢驚抽搐,
有可與黨參、白朮、天麻等藥同用。
2. 用於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等症。
僵蠶又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上受引起的頭痛、目赤等症,可配伍
桑葉、菊花、荊芥等應用。因本品兼有解毒利咽之功,故尤適用於
咽喉腫痛,常配伍玄參、連翹、板藍根等同用。
3. 用於風疹瘙癢。
本品能疏風而止癢,故適用於風疹瘙癢,常與蟬衣、薄荷等配伍。
4. 用於瘰歷結核。
僵蠶對於於痰涎結聚引起的瘰歷結核有化痰消散的作用,常配伍貝
母、夏枯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製僵蠶、炙僵蠶、製薑蟲、製天蟲(用麩皮同炒至黃色為度)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附藥】僵茧殼:是蠶蛹便蛾咬破的茧殼。性味甘溫。能止消渴,治小便過多。一
般用量為八只至十只,煎服。
【按語】1. 僵蠶既能平內風以解痙,又能驅除外風以散風熱,且可化痰而散結。故
它所主治的病症,可概括為風與痰二字。在臨床應用時,也常與治風與
化痰的藥物配伍,如全蠍、天麻,能平肝息風而止抽搐;配牛蒡子、桔
梗、甘草,能散風袪痰而利咽;配桑葉、蔓荊子、木賊草,治風熱目赤
而止頭痛;配蟬蛻、荊芥、薄荷,可消風清熱而治風疹;配貝母、連翹
、夏枯草,可化痰散結而消瘰。
2. 近年來有關部門研究用蠶蛹治病,據報導作用與僵蠶相仿。
【方劑舉例】白僵蠶散《證治準繩》:僵蠶、旋覆花、木賊草、細辛、桑葉、荊芥
、甘草。
治風熱頭痛,迎風淚出。

╔══════╗
║ 貝齒 ║
╚══════╝

【藥用】本品為寶貝科軟體動物的貝殼。(入藥以紫貝齒為主。而紫貝齒的原動物有
蛇首眼球貝、山貓寶貝、綬貝及眼球貝等四種)
【性味與歸經】鹹,平。入肝經。
【功效】清肝明目,鎮驚安神。
【臨床應用】1. 用於目赤腫痛,頭暈頭痛等症。
本品功能清肝明目,對於目赤腫痛、頭暈頭痛等症,可配合桑葉、菊
花等藥同用。
2. 用於小兒高熱抽搐等症。
本品又能鎮驚安神,對於小兒高熱引起的高熱抽搐等症,可配合生石
膏、黃連、珍珠母、山羊角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貝齒、紫貝齒(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
║ 玳瑁 ║
╚══════╝

【藥用】本品為海龜科動物玳瑁的甲片。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心、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平肝定驚。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煩躁,神昏譫語,驚癇,以及中風陽亢等症。
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平肝定驚,故對溫熱病或急驚風陽亢火盛所致
的壯熱、神昏、譫語、痙厥,以及中風陽亢的症候,均可應用。臨床上
常與牛黃、麝香、冰片、硃砂等藥配合用於熱病神昏、痙厥等症;與石
決明、羚羊角、鉤藤等藥配合用於中風陽亢之症。
【處方用名】明玳瑁、玳瑁片(鎊片或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或研粉配入丸散。

╔══════╗
║ 馬寶 ║(附:狗寶)
╚══════╝

【藥用】不品為哺乳類脊椎動物馬的胃腸道或膀胱中的結石。
【性味與歸經】甘、鹹,平。入心、肝經。
【功效】清肝鎮驚,化痰。
【臨床應用】1. 用於高熱動風,癲狂等症。
本品功能清肝鎮驚,對於高熱動風、手足抽搐及癲狂等症,都可應用。
2. 用於咳嗽痰多等症。
本品又善於化痰,對於咳嗽痰多等症,亦可應用。
【處方用名】馬寶(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三分,研粉吞服。
【附藥】即狗的胃中所換的結石。性味甘鹹平。功能降逆止痛,解毒。適用於噎膈反
胃、胃痛及癰疽瘡瘍等症。一般用量為三分至五分,研粉吞服。

╔══════╗
║ 紫石英 ║(附:白石英)
╚══════╝

【藥用】本品為一種含氟化鈣的礦石。(非真正的石英礦,而是螢石,即氟石。)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心、肝經。
【功效】鎮心定驚,溫肺,暖宮。
【臨床應用】1. 用於心悸怔忡,驚癇瘛瘲等症。
本品鎮心安神而定驚,適用於心神不安、心悸怔忡及驚癇瘛瘲等症,
可配龍齒、牡蠣等藥同用。
2. 用於肺虛寒咳,以及子宮虛冷不孕等症。
本品有溫肺下氣之功,可用於肺虛寒咳、痰多氣喘之症;性溫暖宮,
又可用於女子胞宮虛寒不孕之症。
【處方用名】紫石英(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白石英:為石英類之一種六角系棱柱狀白色結晶之礦石。性味甘微溫。功能
溫潤肺氣,適用於肺痿咳逆上氣之症。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煎
服。
【方劑舉例】風引湯《金匱要略》:紫石英、白石脂、赤石脂、桂枝、寒水石、石膏
、大黃、乾薑、龍骨、牡蠣、甘草、滑石。
治驚癇瘛瘲。

╔══════╗
║ 全蠍 ║
╚══════╝

【藥用】本品為鉗蠍科動物問荊蠍的全體。
【性味與歸經】辛,平。有毒。入肝經。
【功效】息風解痙,祛風止痛,解毒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驚癇抽搐,破傷風等病症。
全蠍息風力強,有較強的鎮痙作用,所以病症以實症為主,常配蜈
蚣、僵蠶等同用;如高熱動風,可再配清熱解毒的羚羊角、大青葉
、黃連等藥同用。如破傷風,可配和麝香、硃砂等藥同用;如口眼
喎斜,又可配白附子、僵蠶等同用。
2. 用於頭痛,風濕痹痛等症。
全蠍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對頭痛、風濕痛等症,單味吞服,亦能奏
效。
3. 用於瘡瘍腫痛。
全蠍至瘡瘍腫毒,有解毒散結之功。多用以外敷,常配合梔子、黃
蠟等,製膏應用。
【處方用名】全蠍、淡全蠍、全蟲(沸水泡死後,曬乾用)
蠍尾(過去認為蠍之尾部藥力較強,現上海藥店僅出售連尾的屍體,
不單獨供應尾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
本品以研末吞服功效較佳,故現在一般不入煎劑。但本品有毒
,用量不可過大,必須注意。
【按語】全蠍能平息肝風而解痙攣,祛風通絡以止痛,又能散結解毒以療瘡腫。它
的鎮痙、止痛、解毒三種功效當中,以鎮痙、止痛為最佳。配蜈蚣、僵蠶
,可加強息風只解痙之功;配壁虎、白芷,能增強祛風止痛之效。
【方劑舉例】撮風散《證治準繩》:全蠍、蜈蚣、鉤藤、僵蠶、硃砂、麝香。
治驚癇,破傷風,抽搐瘛瘲。

╔══════╗
║ 蜈蚣 ║
╚══════╝

【藥用】本品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的蟲體。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入肝經。
【功效】祛風、解痙、解毒。
【臨床應用】1. 用於急慢驚風、破傷風。
蜈蚣能通經絡而息肝風,肝風除而痙厥自止,故有祛風解痙之效。
對於急慢驚風及破傷風呈現痙攣抽搐、角弓反張等症者,常與全蠍
、鉤藤、僵蠶等藥配合應用。
2. 外用治瘡瘍腫毒、瘰歷潰爛等症。
蜈蚣有解毒功效,以本品和鹽進油,取油擦小兒禿瘡;以茶葉末同
敷,可治瘰歷潰爛。
此外,本品又能止痛、解蛇毒,可用於風濕痛及毒蛇咬傷。
【處方用名】蜈蚣(曬乾或烘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一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蜈蚣星風散《醫宗金鑒》:蜈蚣、天南星、防風、江螵。
治破傷風。

╔══════╗
║ 壁虎 ║
╚══════╝

【藥用】本品為脊椎動物壁虎科蹼趾壁虎或同屬他種壁虎的乾燥全體。
【性味與歸經】鹹,寒。有小毒。
【功效】祛風,定驚,止痛,散結。
【臨床應用】1. 用於驚風,癲癇,破傷風,以及風濕性關節疼痛等症。
本品有祛風、定驚等功效,用於驚風、癲癇出現手足抽搐等症狀,
常與全蠍等配合應用;治風濕關節疼痛,常與蜈蚣、白芷等配合應
用。
2. 用於瘰歷結核,以及癌腫。
壁虎具有散結、止痛等作用,治瘰歷結核,常與昆布、海藻、牡蠣
、元參等配合應用;用於癌腫,可與蟾皮、蜂房等藥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壁虎、天龍、守宮(曬乾或烘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或研粉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方劑舉例】守宮膏《奇效方》:守宮、珍珠、麝香、龍腦香。
治久年驚癇。


◎ 平肝息風藥應用注意事項 ◎

一、平肝息風藥,應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正確選用。
二、肝陽上亢有兼正不同,肝風內動有病因各異,故應用平肝息風藥每須進行適當配
伍。如肝陽上亢兼有肝陰不足者,宜配滋養肝陰藥同用;兼有肝火者,宜配清泄
肝火藥同用;肝風內動,由於高熱動風者,宜配清熱瀉火藥同用;痰熱驚癇者,
宜配清化痰熱藥同用;脾虛慢驚者,宜配健脾藥同用;陰血不足者,宜配滋陰養
血藥同用。
三、平肝息風藥性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偏於寒涼者,脾虛慢驚則非所宜;性偏溫燥
者,血虛傷陰者當宜慎用。
四、平肝息風中礦石類介貝類質堅沈重,用量應大,生用時並宜先煎。鉤藤有效成分
易被高熱破壞,入湯劑則應後下。羚羊角為貴重物品,一般入丸散服用。全蠍、
蜈蚣為有毒之品,用量不宜過大。


◎ 其他平肝息風功效的藥物 ◎

1. 平肝:菊花(解表藥)、代赭石(理氣藥)、磁石、龍骨、牡蠣(安神藥)、白芍
(補虛藥)
2. 定驚止痙:蚤休(清熱藥)



╔════════════╗
║ 第十六章 ║
║ ║
║ 安神藥 ║
╚════════════╝

凡以鎮靜安神為其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安神藥。
安神藥分為兩類:屬不質重的礦石藥及介類藥,取重則能鎮,重可去怯的作
用,為重鎮安神藥,多用于實症;屬于植物藥而取其養心滋肝的作用,為養心安
神藥,適用于虛症。
本章所介紹的藥物適用于陽氣躁動,心悸,失眠,惊癇,狂妄,煩燥易怒等
症。如因邪熱熾盛,須合清降火藥;肝陽上越,須配平肝潛陽藥;對於心血或肝
陰不足,須配滋陰補血藥同用。


╒═════════════╕
│ 第一節 │
│ 重鎮安神藥 │
╘═════════════╛

重鎮安神藥,用於心神不寧、躁動不安等症。本類藥物有鎮靜安神的功效,
能鎮定浮陽,但不能消除導致浮陽的其他因素,因此,在應用時應考慮配伍適當
的藥物。

╔══════╗
║ 朱砂 ║
╚══════╝

【藥用】本品為三方晶系天然的辰砂礦石。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有小毒。入心經。
【功效】重鎮安神,解毒。
【臨床應用】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惊癇等症
朱砂能鎮定心神,適用于各種神志不安的病症。如心火亢盛、心煩
不寐,可配合清心安神的黃連、磁石等藥同用;如高熱神昏,可配
清熱、開竅的牛黃、麝香等同用;如痰熱惊癇,可配豁痰定惊的天
竺黃、膽南星等同用;如血虛心悸、失眠,可配養血安神的丹參、
地黃、當歸、柏子仁等同用。由此可見,朱砂隨不同配伍能用于實
熱血虛等病症,無不取其重鎮安神的作用。
2.用于瘡毒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
朱砂外用具有解毒功能,與雄黃、山慈菇、麝香、千金子等配伍,
外涂治瘡毒腫痛;與冰片、硼砂、玄明粉等吹喉,治療口舌生瘡、
咽喉腫痛等症。
【處方用名】朱砂、硃砂、丹砂、辰砂、飛硃砂(研末,水飛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每次吞服一分至三分,多入丸散劑。或拌其它藥物,入湯劑煎
服。外用適量。
【按語】1. 朱砂原名丹砂,始載于《本經》。前人因受方土煉丹的影響,故在記述
本品時,往往誇大它的功效,甚至有迷信的色彩。根據臨床實踐,朱砂
有安神及解毒兩種功效,內服主要用以鎮心安神,外用則取其解毒。
2. 凡心悸怔忡、失眠煩躁、惊癇、癲狂等症候,往往用朱砂以重鎮安神。
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
著名成方中均有朱砂,都是取它鎮心安神的功效。
3. 本品不可過量服用或持續服用,以防汞中毒。不可火,因見火後則析
出水銀,有劇毒。
【方劑舉例】朱砂安神丸《蘭室秘藏》:朱砂、黃連、甘草、生地黃、當歸。
治心血虛,惊悸怔忡,失眠。

╔══════╗
║ 磁石 ║
╚══════╝

【藥用】本品為等軸晶系天然的磁鐵礦石。
【性味與歸經】辛、寒。入肝、腎經。
【功效】重鎮安神,納氣平喘,益腎潛陽。
【臨床應用】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征忡,失眠,惊癇等症
磁石重鎮安神,且有益腎平肝的功能,常與朱砂配合應用,以治各種心
神不安的病症。
2.用于腎虛氣喘。
磁石有益腎鎮納的功,故適用于腎虛不能納氣引起的虛喘病症,可以配
合熟地、五味子等藥同用。
3.用于頭暈目眩,眼目昏糊,耳鳴耳聾等症。
磁石有平肝潛陽之功,故對肝腎陰虛、浮陽上越引起的頭暉目眩等症,
可配合龍骨、牡蠣等藥同用;如果腎虛目視不明,磁石又能養腎明目,
可配朱砂、六曲等同用;對于腎虛引起的耳鳴、耳聾等症,由于磁石有
養腎之功,故為臨床所常用,常與熟地黃、山茱萸、五味子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靈磁石、活磁石(生用,以有吸鐵能力者為佳)
呆磁石(生用,失去吸鐵能力者,功力較差)
磁石(將磁石放烈火中燒,趁熱放醋中淬之,質地鬆脆,便于研末
制丸散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先煎。
【按語】1. 磁石功能重鎮安神、潛陽納氣,主要用于腎虛肝旺的症候。腎開竅于耳,
腎虛則耳不聰,且不能攝納肺氣而致喘逆。肝開竅于目,肝陰不足則肝陽
上越而致眼目昏眩;肝火上亢又往往上擾心火而玫心神不安。前人說它能
“墜炎上之火以定志,引肺臟之氣以入腎”,無非是說明它有鎮降潛納的
功效。
2. 磁石與朱砂相比較,重鎮安神之功雖不如朱砂,但它能潛陽納氣,卻是朱
砂所沒有的。
【方劑舉例】磁朱丸《千金方》:磁石、辰砂、六曲。
治眼目昏暗。

╔══════╗
║ 龍骨 ║(附:龍齒)
╚══════╝

【藥用】本品為古代多種哺乳動物(包括象、犀牛、馬、駱駝、羚羊等)骨胳的化石。
【性味與歸經】甘、澀,平。入心、肝、腎經。
【功效】重鎮安神,平降肝陽,收斂固澀。
【臨床應用】1. 用于神志不安,失眠,惊癇,癲狂等症
龍骨功能重鎮安神,為臨床所常用,用治神志不安,失眠、惊癇等症
,常與酸棗仁、茯苓、遠志等同用。
2. 用于虛陽上越、頭暈目眩等症。
龍骨又適用于肝陰不足、虛陽上越所引起的頭目昏花等症,可配牡蠣
、白芍等同用,有平肝益陰、潛斂浮陽的功效。
3. 用于遺精,崩漏,虛汗,泄瀉,帶下等症。
龍骨有收澀之功,應用比較廣泛,可治療多種體虛滑脫的病症。如用
治崩漏、帶下,常與牡蠣、烏賊骨等配合應用;如用于表虛自汗,又
可配黃蓍、白芍等同用;如屬大汗亡陽,又能與附子、人參、牡蠣等
同用。
本品外用,又可斂瘡生肌。
【處方用名】生龍骨、花龍骨(生用,主要用以安神、平肝)
龍骨(用,用以收澀)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生用者須先煎。
【附藥】龍齒:為古代大型哺乳動物如象、犀牛、三趾馬等的牙齒骨骼化石。性味澀
涼。功能鎮驚安神。適用於驚癇、心悸等症。用量與用法與龍骨相同。
【按語】1. 龍骨與朱砂、磁石雖都有重鎮安神的功效,但龍骨重鎮安神之功不如朱砂
、磁石,收斂固澀卻是它的特長。故在臨床上常與牡蠣配伍,用以收澀固
脫、潛斂浮陽。
2. 龍骨與龍齒相比,也各有特點,龍齒善能鎮惊安神,而固下澀精之功不足
;龍骨的作用正與它相反。
【方劑舉例】金鎮固精丸(錄自《醫方集解》):龍骨、牡蠣、沙苑子、芡實、蓮須、
蓮肉。
治遺精滑泄。

╔══════╗
║ 牡蠣 ║
╚══════╝

【藥用】本品為牡蠣科動物長牡蠣及同屬動物的貝殼。
【性味與歸經】鹹、澀,微寒。入肝、膽、腎經。
【功效】重鎮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
【臨床應用】1. 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牡蠣能重鎮安神,臨床用于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龍骨等
配合應用。
2. 用于肝陽上亢、頭暈目眩,以及肝風內動、驚癇、四肢抽搐等症。
牡蠣有養陰潛陽作用,故適用于肝陰不足、肝陽上亢之症,往往配伍
珍珠母、鉤藤等同用;對邪熱傷陰、虛風內動,又可配伍龜板、鱉甲
等同用,有養陰息風的功效。
3. 用于遺精,崩漏,虛汗,泄瀉,帶下等症。
牡蠣又具有良好的收澀作用,對體虛滑脫之症,常與龍骨配伍應用。
4. 用于瘰瘍,癭瘤等症
牡蠣軟堅化痰以消散結核,故常與玄參、貝母、夏枯草等配合,治療
瘰瘍、癭瘤等症。
5. 用于胃痛泛酸
牡蠣制酸以除痛,為近時所常用,適用于胃痛泛酸的病症。
【處方用名】生牡蠣(生用,用以安神、平肝)
牡蠣(用,用以收澀、軟堅、制酸)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生用宜先煎。
【按語】牡蠣與龍骨的功用相近,用生重鎮平肝,用收斂固澀,故在臨床上龍、牡兩
藥,往往同用。但龍骨重鎮安神,功勝牡蠣;而牡蠣又能軟堅散結,則是它的
特點。
【方劑舉例】清帶湯《衷中參西錄》:牡蠣、龍骨、山藥、烏賊骨、茜草。
治赤白帶下。

╔══════╗
║ 琥珀 ║
╚══════╝

【藥用】本品為古代松樹、楓樹等滲出的樹脂,埋于地層下,經久而成的化石樣物質。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心、肝、膀胱經。
【功效】鎮驚安神,利水通淋,活血化瘀。
【臨床應用】1. 用于驚風,癲癇,驚悸,失眠等症。
本品有鎮驚安神的功效,治療驚風、癲癇,可與朱砂、全蝎、麥冬
等配合應用;治療驚悸不安、失眠等症,可與夜交藤、酸棗仁、合
歡花、朱砂、茯苓等配伍應用。
2. 用于小便癃閉、血淋等症。
本品既能利水通淋,又能活血化瘀,故適用于小便癃閉、血淋等症
,可與車前子、木通等藥配合應用。
3. 用于氣滯血瘀、月經不通等症。
本品具有活血通經、化瘀破癥之功,對經閉不通、癥瘕疼痛等症,
可與三棱、沒藥、玄胡索、大黃等藥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血珀、琥珀、琥珀屑。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五分,研粉,沖服。不入煎劑。
【方劑舉例】琥珀抱龍丸 《活幼心書》:琥珀、天竺黃、雄黃、朱砂、金箔、人參
、檀香、茯苓、甘草、枳實、山藥、膽南
星。
治小兒急驚體質虛弱者。

╔══════╗
║ 珍珠 ║(附:珍珠母)
╚══════╝

【藥用】本品為軟體動物真珠貝科及蚌科多種貝所分泌的真珠質包圍異物并日益增
大而成的圓粒狀物。
【性味與歸經】甘、咸,寒。入肝、心經。
【功效】鎮心定驚,清肝除翳,清熱解毒,收斂生肌。
【臨床應用】1. 用于驚悸,癲癇,驚風等症。
本品能清心經之熱而有鎮心安神之功,故對驚悸、癲癇、驚風等症
,常與龍骨、牡蠣、朱 砂、天竺黃、膽南星等藥配合應用。
2. 用于目赤翳障,咽喉腫痛等症。
珍珠又能清肝火而養肝陰,故內服可用于肝虛有熱的目赤翳障;但
現在臨床上多作外用,以本品配合琥珀、石決明、冰片等藥,研細
末點眼,以消翳障。本品又能清熱解毒,治療咽喉腫痛潰爛,可配
合牛黃、青黛、冰片、象牙屑等藥,研末吹喉。
3. 用于潰瘍瘡面久愈合。
本品有較好的收斂生肌作用,對潰瘍久不愈合,可單用珍珠粉外敷
患處,也可配爐甘石、龍骨、赤石脂、血竭、象皮等同用。
【處方用名】真珠、珍珠、濂珠(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三分,研末吞服。不入煎劑。外用適量。
【附藥】珍珠母:為真珠貝及蚌科多種貝的貝殼。性味咸甘寒。功能平肝潛陽,明
目,安神。適用于肝陽上亢、眩暈耳鳴,目翳,驚癇,失眠等症
。一般用量為五錢至一兩,先煎。
【方劑舉例】真珍散《證治准繩》:真珠、青葙子、黃芩、人參、甘菊花、石決明、
芎藭、甘草。
治眼生翳膜,赤澀疼痛。


╒═════════════╕
│ 第二節 │
│ 養心安神藥 │
╘═════════════╛

養心安神藥具有養心益陰、安神定志等功效,臨床上長用於陰血不足所致的
心悸、失眠等症。

╔══════╗
║ 酸棗仁 ║
╚══════╝

【藥用】本品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酸,平。入心、脾、肝、膽經。
【功效】養心安神,益陰斂汗。
【臨床應用】1. 用于虛煩失眠,心悸怔忡等症。
酸棗仁養陰血、益心肝、安定心神,主要用于血虛不能養心或虛火
上炎出現的心悸失眠等症,往往與茯苓、柏子仁、丹參、熟地等同
用。
2. 用于虛汗。
酸棗仁有收斂止汗的功能,治虛汗可與牡蠣、浮小麥等同用。
【處方用名】炒棗仁(炒微焦用用時打碎)
生棗仁(生用,用時打碎)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近來臨床取棗仁研末或研末後制成丸劑,
每次吞服五分。如果用治失眠,可以在臨睡前吞服。
【按語】1. 酸棗仁味酸性平,功能養心益肝,為治虛煩不眠的要藥。除漢代《金匱
要略》的酸棗仁湯以本品為主藥外,宋代《濟生方》的歸脾湯,也以酸
棗仁配合人參、黃耆、白朮、當歸、龍眼肉等補氣養血藥,以治氣血不
足,心脾兩虧、驚悸失眠、體倦汗出等症。
2. 前人有“熟用治不眠,生用治好眠”之說,經臨床實踐,本品不論生用
或炒用,都有良好的鎮靜催眠功效,用治失眠並無不良作用。
【方劑舉例】酸棗仁湯《金匱要略》: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芎藭。
治虛煩不得眠及盜汗。

╔══════╗
║ 柏子仁 ║
╚══════╝

【藥用】本品為柏科植物側柏的種仁。
【性味與歸經】甘、辛,平。入心、肝、腎經。
【功效】養心安神,潤腸通便。
【臨床應用】1. 用于虛煩失眼、心悸怔忡等症。
柏子仁滋養陰血,功能養心安神,常與酸棗仁、生地等藥治療血不
養心、虛煩不眠之症。
2. 用于腸燥便秘。
柏子仁質地滋潤,有潤腸之功,故可用于陰虛、年老、產後等腸燥
便秘之症,臨床多配合大麻仁、胡桃肉等同用。
【處方用名】柏子仁(用時打碎)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養心湯《證治准繩》:柏子仁、酸棗仁、遠志、五味子、當歸、川芎
、人參、茯苓、黃耆、茯神、肉桂、半夏曲、
甘草。
治心血不足,怔忡驚悸。

╔══════╗
║ 遠志 ║
╚══════╝

【藥用】本品為遠志科植物遠志的根皮。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入肺、心、腎經。
【功效】安神,袪痰,消癰。
【臨床應用】1. 用于痰迷神昏,驚悸,失眠等症。
遠志能豁痰開竅,對于痰迷神昏,常與菖蒲、鬱金等同用;又能寧
心安神,對于失眠、驚悸,常與棗仁、茯苓等同用。
2. 用于咳嗽痰多。
遠志能促使痰涎排出,以治咳嗽、咯痰不爽,常與杏仁、貝母、紫
苑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治瘡癰初起,用遠志五錢至一兩,隔水蒸軟,加少
量黃酒,搗爛外敷患處,有消癰之功。
【處方用名】炙遠志、遠志肉、遠志筒(用甘草湯浸泡,微火煮至湯吸盡,趁熱抽
去木心,再用麩皮炒黃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一錢五分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定志丸《千金方》:遠志、菖莆、人參、茯苓。
治精神不安。

╔══════╗
║ 夜交藤 ║
╚══════╝

【藥用】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莖藤。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心、肝經。
【功效】養心安神,養血通絡,止癢。
【臨床應用】1. 用于虛煩失眠。
夜交藤具有養血安神作用,以用于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為主,常與
合歡皮相須配合,也可與棗仁、柏子仁、遠志等同用。
2. 用于周身痠痛。
夜交藤既有養血作用,還可通利經絡,治血虛周身痠痛,可配合當
歸、地黃、雞血藤、絡石藤等同用。
3. 用于皮膚癢。
夜交藤煎湯外洗治皮膚癢疹,有一定止癢作用。
【處方用名】夜交藤、首烏藤(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
║ 合歡皮 ║(附:合歡花)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合歡的樹皮。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心、脾、肺經。
【功效】安神,活血,消癰腫。
【臨床應用】1. 用于心煩失眠。
合歡皮有安神作用,用以治療心煩失眠,常與柏子仁、夜交藤等藥
配伍應用。
2. 用于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
本品有活血止痛作用,適用于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可配當歸
、川芎、赤芍、桃仁等同用。
3. 用于肺癰,瘡腫等症。
本品配合魚腥草、冬瓜子、桃仁等同用。
【處方用名】合歡皮(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附藥】合歡花:即合歡的花蕾。又叫夜合花。功能安神,理氣解鬱。適用于失眠,
胸中鬱悶,胃口不好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
║ 小麥 ║
╚══════╝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心經。
【功效】養心安神。
【臨床應用】用于神志不寧,失眠等症。
本品善于養心以寧神志,對于神志失常以及夜寐不安等心神不寧之症,
常常配合炙甘草、大棗等藥同用,有養心安神作用。
【處方用名】小麥、淮小麥(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甘草、小麥、大棗。
治臟躁,常悲傷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煩躁不安等。

╔══════╗
║ 秫米 ║
╚══════╝

【藥用】本品為禾植物粟的乾燥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肺、大腸經。
【功效】和胃安眠。
【臨床應用】用于夜寐不安。
本品有和胃安眠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虛弱,或胃失安和引起的夜寐不安
,即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之症,常配半夏同用。
【處方用名】北秫米(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包煎。
【方劑舉例】半夏秫米湯《內經》:半夏、秫米。
治胃不和,夜不得眠。

◎ 安神藥應用注意事項 ◎

一、安神藥種重鎮安神藥和滋養安神藥。臨床一般應用滋養安神藥用於虛症,重鎮安
神藥用於實症。但為了加強安神作用,虛煩失眠、心悸等症,也每配用重鎮安神
藥。
二、神志不安有熱擾心神、肝火亢盛、痰熱擾心、陰血不能養心等不同病因,應根據
不同病因配用不同有關藥物,以達標本兼治目的,如清泄心火或肝火,清熱化痰
,養陰補血等。
三、礦石、介殼類的安神藥物,質地沈重,研粉服用,易損胃氣,不宜多服久服,脾
胃虛弱者更須慎用。
四、硃砂有毒,琥珀入煎易於結塊,遠志能引起噁心嘔吐,均應注意用量用法。

◎ 其他具有安神功效的藥物 ◎

1. 養心安神:蓮子(收澀藥)
2. 養血安神:大棗(補虛藥)
3. 寧心安神:茯苓(利水滲濕藥)、人參(補虛藥)、五味子(收澀藥)





╔════════════╗
║ 第十五章 ║
║ ║
║ 補虛藥 ║
╚════════════╝


凡具有補虛扶弱作用,功能治療人體虛損不足的藥物,稱為補虛藥。又可
叫做補益藥。
補虛藥在臨床應用上,主要用於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增強機體的抗病能
力,可配合袪袪邪的藥物,用於邪盛正虛的病人,以達到扶正袪邪的目的,從
而戰勝疾病;另一個方面是用於人病體虛的病人,能增強體質,消除衰弱的症
狀,輔助機體的康復能力,使之能早日恢復健康,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從事生
產勞動。因此,補虛藥在臨床上的應用,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而決不是消極地
用於“延年益壽”,對於在身體健康、機體活動能力正常的情況之下,就不須
服用這類藥物。
補虛藥主要用於虛症。所謂虛症,一般說來,有氣虛、陽虛、血虛、陰虛
等不同類型。補虛藥根據它的效髓及應用範圍,一般也分為補氣藥、助陽藥、
養血藥、滋陰藥等。

在臨床上用藥,主要根據虛症的不同類型而予以不同的補虛藥,如氣虛補
氣,陽虛助陽,血虛養血,陰虛滋陰。但陽虛的,每多包括氣虛;而氣虛的,
常易導致陽虛。氣虛和陽虛是表示機體活動能力的衰退。陰虛的每兼血虛;而
血虛的,常易導致陰虛。血虛和陰虛是表示體內津液的損耗。這說明人體氣血
陰陽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因此,益氣和助陽,養血和滋陰,又往往相須為用
。並且某些補氣藥兼有溫補助陽的作用,而補血藥大多也有滋陰的功能,所以
在臨床上遇到陽虛的病症時,往往用助陽藥兼用補氣藥;遇見陰虛的病症,也
常常滋陰藥與養血藥同用。更有氣血兩虧,陰陽俱虛,則補虛藥的使用,更須
兼籌並顧,靈活掌握,用氣血並補或陰陽兩補的方法。
此外,補虛藥對實邪未盡的病人,應予慎用,以免病邪留滯。


 第一節 補氣藥 

補氣藥,又稱益氣藥,就是能治療氣虛病症的藥物。具有補肺氣、益脾氣
的功效,適用於肺氣虛及脾氣虛等病症。
脾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氣虛則神疲倦怠,大便泄瀉,食欲不振,脘
腹虛脹,甚至浮腫、脫肛等症;肺主一身之氣,肺氣不足,則少氣懶言,動作
喘乏,易出虛汗。凡呈現以上症候,都可用補氣藥來治療。
補氣藥又常用於血虛的病症,因為氣旺可以生血。尤其在大失血時,必須
運用補氣藥,因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速固”。所以,臨
床上有“血脫益氣”的治法。
補氣藥如應用不當,有時也會引起胸悶腹脹、食欲減退等症,必須注意。


╔══════╗
║ 人參 ║(附: 人參葉、人參蘆)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肺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安神。
【臨床應用】1. 用於氣虛欲脫、脈微細等症。
人參功能大補元氣,所以常用以挽救氣虛欲脫之症。臨床上如遇氣
息短促、汗出肢冷、脈微細,或大量失血引起的虛脫等危急的症候
,可單用一味人參煎服,以補氣固脫;如陽氣衰微,又可與附子等
同用,以益氣回陽。
2. 用於肺虛氣喘。
肺氣虛則呼吸短促、行動乏力、動輒氣喘。本品能補肺氣,可用於
肺虛氣喘,常與蛤蚧、胡桃肉等同用。
3. 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胸腹脹滿,以及久瀉脫肛等
症。
人參能麩舞脾胃的元氣,對於脾胃虛弱之症,也用為要藥。用於倦
怠乏力,氣虛脫肛等症,常與黃耆、白朮等配伍;用於納呆、腹脹
、泄瀉等症屬於脾虛的,可與白朮、茯苓、山藥、蓮肉、砂仁等配
伍同用。
4. 用於消渴,熱病耗傷津液等症。
人參能生津止渴,故可與生地、天花粉配伍,用於消渴;如高熱大
汗後,氣傷液耗而見身熱口渴者,還可與清熱瀉火藥如石膏、知母
等同用,這是取它的益氣生津作用;如屬熱傷氣陰,口渴汗多,氣
虛脈弱者,又可用本品與麥冬、五味子相配伍,以達益氣養陰而斂
汗之功。
5. 用於神志不安、心悸怔仲、失眠等症。
人參功能益心氣、安心神,凡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等屬於氣血兩虧
、心神不安之症,往往用為要藥,常與養血安神藥如酸棗仁、桂圓
肉、當歸等同用。
此外,人參與袪邪之藥同用,可用於邪未清而正氣已虛的病症,以起
到扶正怯邪的功效。
【處方用名】1. 野山人參、野山參、吉林參(係野生者,生長時期甚長,功效較佳
。然產量較少,價格甚昂,非症情嚴重者一般少用。)
2. 移山參(即栽培者,用冰糖汁灌制而成,色白。功同野山參而作用
較弱,適用於氣陰兩虧的病症)。本品的斷枝、小枝及鬚根,通稱
“糖參”,功同移移山參而作用較弱,價也較廉。
3. 生曬參(即移山參不用冰糖汁灌制而曬乾,功用與移山參相似。幼
小者曬幹,叫“皮尾參”,功能益氣養陰,現常用代西洋參)。
4. 紅參、石柱參(即栽培者,經蒸制而成,色呈暗紅。藥性偏溫。功
同移山參而作用較強,適用於氣虛及陽虛體弱者。本品的小枝及鬚
根,叫“紅參鬚”;功同紅參而作用稍弱,價較低。)
5. 別直參、朝鮮參(產於朝鮮,形似紅參而枝大。性味、功用與紅參
相似而作用較強,價較貴。)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三錢,用文火另煎,單獨服(先飲汁,再食渣),或將
參汁加入其它藥汁內飲服;如用於急救虛脫,大劑可用五錢至
一兩,煎汁分數次灌服。如研粉或制成片劑,吞服,每次三分
至五分,或三片至正片,每天一次至三次。
【附藥】1. 人參葉:一稱參葉,即人參的葉片,性味甘苦寒。功能生津袪暑,降虛
火。適用於熱病傷津,暑熱口渴,胃陰不足,虛火牙痛等症。
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本品市場所售較為混亂,或以大葉三七的葉、或以竹節三七的
葉應用,須進一步研究。
2. 人參蘆:一般稱參蘆,即人參根部頂端的根莖部分,經蒸煮或用糖汁浸
泡後應用。性味苦微溫。功能湧吐,升提。過去主要用於體虛
的痰飲病症,近又用於治療泄瀉日久、陽氣下陷等症。一般用
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 人參能大補元氣、生津、安神,既能用於久病氣虛,又可用於急救虛脫
,故為補虛扶正的要藥。如婦女崩漏失血過多,頭暈腰瘦,消瘦虛弱,
用之能補氣益血,易於康復;又如年老體衰,在勞累過度之後,即感不
思飲食,睡眠不安,心悸乏力,似患重病,用之能益氣補脾,寧心安神
,增進飲食,恢復體力。根據實踐體會,功用確屬顯著。在臨床上如遇
氣虛而兼有津液不足現象者,可用移山參;如屬氣虛而兼有肢冷畏寒、
陽虛症狀者,可用紅參。至於參的小枝及參鬚,雖作用較弱而價較廉,
功效也頗可靠。
2. 本品補氣作用較強,一般不用於實症,如外感初起,或裡熱熾盛,或肝
陽上亢,以及濕阻、食滯等引起的胸悶腹脹、便溏泄瀉等症,都應忌用
。如體質壯實之火,並無虛弱現象,則不必再進服補藥,妄用本品,如
誤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導致閉氣,而出現胸悶腹脹等症。此外,一般認
為服用人參時,不可同時服食蘿蔔、茶葉等食物。
【方劑舉例】參附湯(《世醫得效力》):人參、附子
治大出血或大吐瀉引起的虛脫,上氣喘急,冷汗淋漓,手足厥逆等
症。
【文獻摘錄】《本經》:「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
《別錄》:「調中,止消渴。」
《藥性本草》:「主五勞七傷,虛損瘦弱,止嘔噦,補五臟六腑,保
中守神,....治肺痿....凡虛而多夢紛紜者加之。」
《珍珠囊》:「治肺胃陽氣不足,肺氣虛促,短氣、少氣,補中,緩
中....止渴生津液。」
《本草綱目》:「治男婦一切虛證。」


╔══════╗
║ 黨參 ║(附: 明黨參)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桔梗科植物黨參或川黨參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肺經。
【功效】補中益氣。
【臨床應用】用於氣虛不足,倦怠乏力,氣急喘促,脾虛食少,面目浮腫,久瀉脫
肛等症。
本品為臨床常用的補氣藥,功能補脾益肺,效近人參而為較弱,適用
於各種氣虛不足的病症,在臨床上常與黃耆、白朮、山藥等配伍應用
;如血虛萎黃及慢性出血疾患引起的氣血兩虧的病症,本品又可配補
血藥如熟地、當歸等同用。
【處方用名】黨參、潞黨參、台黨參(洗淨,曬乾,切片用。)
炒黨參(麩皮拌炒至微黃色,藥性和潤,健脾力佳。)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焙乾,研末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附藥】明黨參:一名粉沙參。為傘形科植物明黨參的根。性味微苦微寒。功能潤
肺化痰,和中養胃。適用於病後虛弱、食少口乾,肺熱咳嗽、咯
痰不爽等症。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黨參既可補脾胃而益肺氣,又能益氣以補血,主要用於脾胃虛弱及氣血
兩虧等症。又可用於虛實相兼之症,如虛火外感,可與解表藥同用;體
虛裡實,可與攻下藥配伍,都是用以扶正怯邪。
2. 黨參的補氣作用,與人參相似,但功力較弱;不過本品產量較人參為多
,價亦較廉,故在一般補益劑中多用黨參;但是如遇虛脫危重之症,急
需補氣固脫,因黨參力薄,當用人參為宜。
【方劑舉例】代參膏(驗方):黨參、炙黃耆、白朮、桂圓肉
治氣血兩虛。
【文獻摘錄】《本草從新》:「主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中氣微弱,用以調
補,甚為平安。」
《本草正義》:「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
甚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
濕,潤肺而不犯寒涼,並血而不偏滋膩,麩舞清陽,
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


╔══════╗
║ 孩兒參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平。入脾、肺經。
【功效】補氣養胃。
【臨床應用】用於病後虛弱,倦怠乏力,飲食減少,心悸,自汗,津少口渴及小兒
消瘦等症。
本品功似人參而力薄,為補氣藥中一味清補之品,用於病後氣陰兩虧
等症,可配合沙參、山藥等同用。在邪未去盡,而見氣虛不足、津少
口渴等症,也可應用。
【處方用名】孩兒參、太子參(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孩兒參是一味益氣清補的藥品,功近人參而為較薄弱,在痰熱鬱肺、咳
嗽痰多,日久不愈而見氣陰不足、口乾乏力等症時,可用本品與清熱化
痰的藥品如魚腥草、蒲公英、金銀花、前胡、瓜萎皮等配伍同用,其療
效較單用清熱化痰藥為好。
2. 近代臨床上所用的孩兒參,是石竹科植物,而古代所用的“太子參”,
與本品不是同一植物。如清代《本草從新》說:「雖甚細如參條,短緊
堅實而有蘆紋,其力不下人參」。 又如 《本草綱目拾遺》說:「味甚
苦,功同遼參」據上所述,都是指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幼根而說的。


╔══════╗
║ 黃耆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植物內蒙黃耆、膜莢黃耆或其他同屬相近種植物的
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入脾、肺經。
【功效】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退腫。
【臨床應用】1. 用於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黃耆健脾益氣,且具升陽舉陷的功效,故可用於氣虛乏力及中氣下
陷等症。在臨床上用於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朮等配伍;用於益
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2. 用於表虛不固的自汗症。
黃耆功能固護衛陽、實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常與麻黃根、浮小
麥、牡蠣等配伍;如表虛易感風寒者,可與防風、白朮同用。
3. 用於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
黃耆能溫養脾胃而生肌,補益元氣而托瘡,故一般稱為瘡癰要藥,
臨床上多用於氣血不足、瘡癰內陷、膿成不潰、或潰破後久不收口
等症。如用於瘡瘍內陷、或久潰不斂,可與黨參、肉桂、當歸等配
伍;用於膿成不潰,可與當歸、銀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
用。
4. 用於水腫、腳氣、面目浮腫等症。
黃耆能益氣而健脾,運陽而利水,故可用於水腫而兼有氣虛症狀者
,多配合白朮、茯苓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與活血袪瘀通絡藥如當歸、川芍、桃仁、紅花、地龍
等配伍,用於中風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氣活血、通絡利痺的功
效。對於消渴病症,也可應用,常與生地、麥冬、天花粉、山藥等配
伍。
【處方用名】生黃耆、綿黃耆、北口耆(生用,多用於固表、託瘡、利水、利痺等。)
炙黃耆(蜜炙用,用於補氣健脾。)
清炙黃耆(用麩皮拌炒至微黃色,用於補氣。)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 黃耆一藥,原名黃耆,始載於《本經》是一味臨床常用藥物。黃耆具有
下列的特點,它不僅常與補養藥同用以益氣補虛;且常與袪邪藥同用以
扶正袪邪。在益氣補虛方面,如配人參,則大補元氣;配附子,則補氣
助陽;配白朮,則益氣補脾;配當歸,則補氣生血;配參、朮、升、柴
,則補氣升陽。在扶正袪邪方面,如在玉屏風散中配白朮、防風,則補
散兼施、固表止汗,治衛虛自汗,易感風寒;在四妙湯中配當歸、銀花
、甘草,則內補托毒,治體虛癰瘡癤腫難愈者;在防己茯苓湯中配茯苓
、防己、桂枝、甘草,則益氣運陽而利水,治皮水肢腫;在補陽還五湯
中配歸、芎、赤芍、桃仁、紅花、地龍,則益氣活血、散瘀通絡,治半
身不遂。諸如此類,可見它臨床應用的範圍至為廣泛。
2. 本品與人參、黨參相比較,人參的補氣作用較強, 且能生津、安神;
黨參功專補肺脾而益氣; 黃耆的補氣作用不及人參,但益氣升陽,固
表內托,且能利水退腫的作用則為人參、黨參所不具。 黃耆為補氣扶
陽的藥物, 故凡氣滯濕阻、食滯胸悶、熱毒瘡瘍、表實邪盛及陰虛陽
亢等症,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補中益氣湯(《脾胃論》):黃耆、人參、白朮、當歸、升麻、柴胡
、陳皮、甘草
治中氣不足、清陽下陷、子宮下垂、脫肛,以及肢倦氣短、氣虛發
熱等。
【文獻搞錄】《本經》:「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補虛
,小兒百病。」
《大明本草》:「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血崩,帶下。」
《珍珠囊》:「治虛勞自汗,補肺氣....實皮毛,益胃氣。」
《本草備要》:「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溫分肉,實腠理
瀉陰火,解肌熱,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
排膿內託。」


╔══════╗
║ 白朮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甘,溫。入脾、胃經。
【功效】補脾燥濕,利水,止汗。
【臨床應用】 1. 用於脾胃虛弱,食少脹滿,倦怠乏力,泄瀉等症。
白朮有補脾燥濕的作用,故可用於脾胃虛弱、食少倦怠及脾虛濕
困、腹脹泄瀉等症。補脾胃可與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脹可
與枳殼等同用;健脾燥濕止瀉可與陳皮、茯苓等同用。
2. 用於水濕停留、痰飲、水腫等症。
白朮既能燥濕,又能利水,故可用於水濕內停之痰飲或水濕外溢
之水腫。治寒飲可與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腫常與茯苓皮、大
腹皮等同用。
3. 用於表虛自汗。
本品與黃耆、浮小麥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虛自汗。
此外, 本品又可用於安胎,治妊娠足腫、胎氣不安等症,有內熱者
可與黃芩等配伍;腰痠者可與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處方用名】生白朮(生用,燥濕、利水作用較好)
炒白朮、焦白朮(用麩皮炒黃用,減少燥性,功偏補脾。)
制白朮(蒸熟用,燥性減弱,用於補脾益氣。)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 1. 白朮是一味培補脾胃的藥物,它補氣的作用較弱,但苦溫燥濕,能補
脾陽。因脾司運化,喜燥而惡濕,得陽始運,能升則健。如脾陽不振
,運化失職,必致裡濕不化,水濕停留,而發生痰飲、痞滿、泄瀉等
病症,都可應用本品。至於胃陰不足,舌苔光剝,津液缺少,唇燥口
乾者,就不宜用性偏溫燥的白朮了。
2. 過去上海有於于朮、冬朮、白朮三種,一般認為於于朮和冬朮作用較
好,但現在上海地區已經簡化,不再區分。
【方劑舉例】參朮散(驗方):人參、白朮、白茯苓、砂仁、甘草、薏苡仁、白蓮
肉、六曲、山楂肉、肉豆蔻、訶子、陳皮、木香
治脾虛泄瀉。
【文獻摘錄】《本經》:「主風寒濕痺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
《別錄》:「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暖胃消谷嗜食。」
《大明本草》:「利小便。」
《珍珠囊》:「除濕益氣,和中補陽,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瀉痢
, 消足脛濕腫,.... 得枳實消痞滿氣分,佐黃芩安胎
清熱。」


╔══════╗
║ 山藥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薯蕷科植物山藥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平。 入肺、脾經。
【功效】補脾胃,益肺腎。
【臨床應用】 1. 用於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及婦女白帶等症。
山藥性平不燥,作用和緩,為一味平補脾胃的藥品,故不論脾陽
虧或胃陰虛,皆可應用。臨床上用治食少倦怠或脾虛泄瀉,常與
黨參、白朮、扁豆等補脾胃之品配伍;治婦女白帶,常與芡實、
白朮、茯苓等同用。
2. 用於肺虛久咳,腎虛夢遺精滑,小便頻數等症。
山藥益肺氣,養肺陰,故可用於肺虛痰嗽久咳之症,如有肺陰不
足症狀者,可與沙參、麥冬等同用;本品又能益腎澀精,如腎虧
遺精,則可與熟地、山萸肉、龍骨等配伍應用;如小便頻數,則
可配益智仁、桑螵蛸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適用於消渴,可與生地、黃耆等同用。
【處方用名】山藥、懷山藥、淮山藥(除去外皮,洗淨,曬乾,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山藥原名為薯蕷,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能補脾氣而益胃陰,故為培補脾
胃性質平和的藥物。至於它補肺益腎的作用則較弱,一般只能作為輔助之
品。
【方劑舉例】玉液湯《衷中參西錄》:山藥、黃耆、知母、生雞內金、葛根、五味
子、天花粉
治消渴。
【文獻摘錄】《本經》:「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
強陰。」
《大明本草》:「主泄精,健忘。」
《本草綱目》:「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
║ 扁豆 ║(附: 扁豆衣、扁豆花)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植物稨豆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入脾、胃經。
【功效】健脾化濕。
【臨床應用】 1. 用於脾虛泄瀉,婦女白帶等症。
扁豆補脾而不滋膩,化濕而不燥烈,因其健脾化濕,故可用於脾
虛泄瀉及婦女白帶,常與白朮、山藥等配合應用。
2. 用於暑濕內蘊、腹瀉、嘔吐等症。
本品能健脾和中而化濕,凡暑濕內蘊、脾胃運化失常而致嘔吐腹
瀉者,臨床往往取以配解暑之品如鮮荷葉、香薷等同用。
【處方用名】扁豆、白扁豆、生扁豆(生用,多用於暑濕病症。)
炒扁豆(炒微焦用,多用於健脾止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 1. 扁豆衣:即扁豆的種皮。功效雖遜於扁豆,惟無壅滯之弊。常與健脾
胃藥同用,治療脾虛泄瀉、浮腫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
錢,煎服。
2. 扁豆花:即白扁豆之花。功能解暑化濕,適用於感受暑濕、發熱、泄
瀉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文獻摘錄】《別錄》:「和中,下氣。」
《圖經本草》:「治女子帶下。」
《本草綱目》:「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濕熱。」


╔══════╗
║ 大棗 ║
╚══════╝

【科屬與藥用部分】 本品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經。
【功效】補脾胃,養營安神,緩和藥性。
【臨床應用】 1. 用於脾胃虛弱、氣虛不足、倦怠乏力等症。
本品功能補中益氣,用治脾胃虛弱等症,每與黨參、白朮等配伍
,可加強補中益氣的功效。
2. 用於臟躁症。
大棗又能養營安神,臨床上常與甘草、小麥等同用,以治臟躁症

此外,本品與甘遂、大載、蕪花等峻瀉藥配伍, 既能緩和藥性,又
能補脾和胃。 如與生姜同用,既能協調營衛,又可和理脾胃。
【處方用名】大棗、紅棗、大紅棗(劈開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枚至十枚,煎服。
【按語】 1. 大棗即平日供食用的紅棗,性質平和,能培補脾胃,為調補脾胃的常
用輔助藥。民間常用作為補血的藥物,治療血虛的病症;因此近年來
臨床上用它補血以止血,治療過敏性紫癜,可單用或配合其他藥物同
用。
2. 本品配合甘草、小麥,即為甘麥大棗湯,前人用治臟躁。臟躁的發病
原因,多由情志抑鬱或思慮過度,心脾受損,致臟陰不足而成。其臨
床表現為無故悲傷、精神失常、坐臥不安、心煩不寐等症。此種症候
,類似現代的 [病意] 病。
【文獻摘錄】《本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
補少氣,少津濃,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別錄》:「補中益氣,堅志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除腸僻。」
《大明本草》:「潤心肺,止嗽,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澼氣。」


╔══════╗
║ 甘草 ║
╚══════╝

【科屬與藥用部分】 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和根。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十二經。
【功效】補中益氣,瀉火解毒,潤肺袪痰,緩和藥性,緩急定痛。
【臨床應用】 1. 用於脾胃虛弱及氣血不足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能補脾胃不足而益中氣,對於脾胃虛弱之症,常
與黨參、白朮、茯苓等補氣健脾藥配伍應用;對於心血不足、心
陽不振之症,可與補血養陰及溫通心陽藥如阿膠、生地、麥冬、
人參、桂枝等品配合應用。
2. 用於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
甘草生用則能瀉火解毒,故常用於瘡癰腫痛,多與金銀花、連翹
等清熱解毒藥配伍;對咽喉腫痛,可與桔梗、牛蒡子於等配合應
用,有清熱利咽的功效。
3. 用於咳嗽氣喘等症。
本品甘緩潤肺,有袪痰止咳的功效,在臨床上用治咳嗽喘息等症
,常與化痰止咳藥配伍應用,作為輔助之品。因其性質平和,故
不論肺寒咳喘或肺熱咳嗽,均可配合應用。
4. 用於腹中攣急作痛。
本品有緩解攣急之功,常與芍藥配伍,治腹中攣急而痛。
此外, 甘草還能緩和藥性,有減低或緩和藥物烈性的作用,歷代本
草文獻上並載有本品有解藥毒作用,可供研究。
【處方用名】生甘草、生草、粉甘草(生用,多用於瀉火解毒,緩急止痛。)
炙甘草、炙草(蜜炙用,多用於補中益氣。)
清炙草(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三錢,煎服。
【按語】 1. 甘草是一味常用的藥物,一般認為本品在方劑中只是作為輔助、矯味
之用;其實根據臨床實踐的體會,它本身確實具有一定的功效,如炙
甘草湯補心氣、振心陽,甘草乾姜湯溫潤肺脾,芍藥甘草湯緩急定痛
,甘桔湯袪痰利咽,銀花甘草湯清熱解毒等,都是用它作為主藥的。
2. 甘草又能緩和藥性,如四逆湯用本品以緩和乾姜、附子的溫熱,調胃
承氣湯用本品以緩和大黃、芒硝的攻下作用等。
3. 甘草甘緩,凡濕阻中焦、脘腹脹滿者用之能令人氣窒滿悶,故在使用
時必須注意。
【方劑舉例】炙甘草湯《傷寒論》:炙甘草、生姜、人參、地黃、桂枝,阿膠、麥
冬,麻仁、大棗、酒
治心動悸、脈結代。
【文獻摘錄】《本經》:「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
腫,解毒。」
《別錄》:「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
氣,解百藥毒。」
《用藥法象》:「生用瀉火熱,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熱,緩正
氣,養陰血,補脾胃,潤肺。」
《湯液本草》:「附子理中湯用甘草……,調胃承氣用甘草……,此
緩之之意;小柴胡有柴、芩之寒,參、半之溫,用甘
草和之; 建中湯用之,以補中而緩脾急。」


╔══════╗
║ 飴糖 ║
╚══════╝

【藥用】本品為以糯米或粳米磨成粉,煮熟,加入麥芽,攪合均勻,微火煎熬而成
的飴。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入脾、胃、肺經。
【功效】補中緩痛,潤肺止咳。
【臨床應用】 1. 用於中氣虛乏,腹中急痛等症。
飴糖甘潤,功能補虛乏、建中氣,治療脾胃虛弱,可與黨參、黃
耆等藥配合應用;本品還有緩急止痛作用,治療虛寒性腹中急痛
可與桂枝、芍藥、甘草等配合應用。
2. 用於肺虛咳嗽等症。
本品甘潤益肺,治肺虛咳嗽,常與沙參、百部、杏仁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飴糖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兩至二兩,沖服。
【方劑舉例】小建中湯《傷寒論》: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
治脾胃虛寒引起的胃脘病,以及心悸、虛煩等症。
【文獻摘錄】《別錄》:「補虛乏,止渴。」
《千金要方》:「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 咽痛.... 消痰潤肺止
嗽。」


╔══════╗
║ 人胞 ║(附:臍帶)
╚══════╝

【藥用】本品為人的胎盤。
【性味與歸經】甘、鹹,溫。入心、肺、腎經。
【功效】益氣,補精血。
【臨床應用】用於虛損瘦弱、氣血兩虧,及肺虛喘咳等症。
人胞為大補氣血的藥物,故適用於氣虛乏力、勞損瘦弱、精血不足及
肺虛喘咳等症,可單獨服用;也可與其他藥物配合同用。如氣虛者,
可配伍黨參、黃耆等;脾虛食少者,可配伍白朮、山藥、茯苓、陳皮
等;肺虛喘咳者,可配黨參、麥冬、五味子等;肝腎不足、虛火上炎
者,宜配龜板、牛膝、生地、黃柏等藥;血虛者,可配熟地、首烏等
品。
【處方用名】紫河車、杜河車、人胞(焙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研粉吞服。或入丸、散、片劑服用。
【附藥】臍帶:又名坎?? (坎氣)。即胎兒的臍帶。 功能納氣平喘,斂汗。適用
於腎虛喘促、虛勞久咳、盜汗等症。一般用量為一條至二條,煎服
。或焙乾研粉,分次吞服。
【按語】人胞一物,現臨床上主要用它為強壯藥,用於久病體虛或體質衰弱、抵抗
力差及某些慢性疾患如哮喘等病症,都是取它大補氣血的功效。但本品須
較長時期服用,始能見功。如患感冒、腹瀉,以及有內熱口苦等症者,應
暫停服用。
【方劑舉例】河車大造丸《扶壽精方》:人胞、人參、黃柏、社仲,牛膝,天冬、
麥冬、龜板、熟地
治虛損勞瘵,遺精,帶下。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治氣血羸瘦,婦人勞損,面[黑干]皮黑,腹內諸病
漸瘦者。」
《日用本草》:「治男女一切虛損勞極,安心養血,益氣補精。」
《本經逢原》:「能峻補營血。用以治骨蒸羸瘦,喘嗽虛勞之疾,是
補之以味也。」


╔══════╗
║ 黃精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黃精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肺經。
【功效】補脾潤肺。
【臨床應用】用於脾胃虛弱,體倦乏力,肺虛咳嗽,消渴,及病後虛羸等症。
本品有補中益氣、潤肺的功效,對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等症,常與黨
參、白朮等藥配合應用;對肺虛燥咳,常與沙參、天冬、麥冬等配合
應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治糖尿病,常配合山藥、黃耆、天花粉、枸杞子等
同用。
【處方用名】黃精、制黃精(蒸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文獻摘錄】《別錄》:「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
《本草綱目》:「補諸虛.... 填精髓。」


╔══════╗
║ 狼把草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菊科植物大狼把草的全草。
【性味】苦,平。
【功效】補氣,清熱。
【臨床應用】 1. 用於體虛無力。
本品有補氣作用,主要用於脫力勞傷、倦怠乏力,常配合大棗煎
服;對體虛無力、盜汗、咯血等症,又可與仙鶴草、平地木、功
勞葉等配伍同用。
2. 用於痢疾。
狼把草又能清熱、消疳,如治療痢疾,可與馬齒莧、地錦草等藥
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狼把草、大狼把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
║ 金雀根 ║(附:金雀花)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植物錦雞兒的根。
【性味】甘,微溫。
【功效】補氣、利尿、活血、止痛。
【臨床應用】 1. 用於體虛乏力、浮腫。
金雀根有補氣作用,配合鍺實子、補骨脂等,能治體虛乏力;又
能利尿,配合白朮、茯苓等藥,還可用治體虛浮腫。
2. 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痺痛。
本品又有活血止痛的功效。配合扦扦活、落得打等,治療跌仆損
傷;配合五加皮、木瓜、桑枝等藥,又可用治風濕痺痛。
此外,本品還能通下乳汁,用治產後乳汁不下的病症。
【處方用名】金雀根(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金雀花:即錦雞兒的花。有活血袪風、止咳、強壯功效。適用於風濕痛、
頭暈、頭痛、肺虛久咳及小兒疳積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
,煎服。


 第二節 助陽藥 

助陽藥,又名補陽藥,就是能治療陽虛病症的藥物。具有助腎陽、益心陽
、補脾陽的功能,適用於腎陽不足、心陽不振、脾陽虛弱等症。
腎陽為一身之元陽,腎陽虛則有畏寒、肢冷、陽痿、遺精、遺尿等症。
心主血脈,心陽虛則冷汗淋漓、面色恍白、脈細欲絕或出現結代脈等。
脾主運化,脾陽虛則完谷不化,便搪、泄瀉、食欲不振等。
由於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所以助陽藥主要用於溫補腎陽。對
於腎陽衰微不能溫運脾陽所引起的泄瀉,以及腎氣不足,攝納無權所引起的喘
促,都可選用適當的補腎陽藥來治療。至於心陽虛,可用溫裡藥或補氣藥治療
。助陽藥性多溫燥,凡有陰虛火旺的症狀,應該慎用,以免發生助火劫陰的弊
害。


╔══════╗
║ 鹿茸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等各種雄鹿尚未骨化的幼角。
【性味與歸經】甘、鹹,溫。入肝. 腎經。
【功效】補督脈,助腎陽,生精髓,強筋骨。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陽不足、陽痿、肢冷、腰瘦、小便清長、精衰、血少、消
瘦乏力及小兒發育不良、骨軟行遲等症。
鹿茸是一味補督脈的要藥,又能助腎陽、補精髓、強筋骨,適用
於腎陽不足、精衰血少及骨軟行遲等症。本品可單味服用,也可
配合熟地、山萸肉、菟絲子、肉從蓉、巴戟天等同用。
2. 用於衝任虛損,帶脈不固,崩漏帶下等症。
鹿茸髓補益肝腎,調理衝任,固攝帶脈,故可止漏束帶,用治崩
漏帶下屬於虛寒症狀者,可與阿膠、當歸、熟地、山萸肉、淮山
藥、白芍、烏賊骨等配伍同用。
此外, 本品亦可用於慢性潰瘍經久不斂及陰性瘡腫內陷不起等症,
有補養氣血、內托升陷的功效。
【處方用名】鹿茸血片(呈蜜蠟色,功效較佳,價較貴。)
鹿茸、鹿茸粉片(白色者稱粉片,處方寫鹿茸,藥店付粉片,功效較
血片稍弱,價較低。)
【一般用量與用法】每次一分至三分,研細吞服。或入丸、散劑。不入湯劑。
【按語】 1. 鹿茸甘鹹性溫,能峻補腎陽、益精養血,凡腎陽衰微、精血兩虧,症
情偏於虛寒的,用之較為相宜。但本品究屬性溫助陽的藥物,對於陰
虛陽亢及內熱者均應忌用。
2. 鹿茸溫腎益火雖與附、桂相似,但附、桂性熱而剛燥,作用較速,如
應用不當,即有傷陰劫液的弊害;鹿茸則性溫而柔潤,作用較緩,即
《內經》所說:「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一味溫養的藥品。
【方劑舉例】參茸片《上海中成藥》人參、鹿茸
治體虛怕冷,腰膝瘦軟。
【文獻摘錄】《本經》:「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
《本草綱目》:「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
聾、目暗、眩暈、虛痢。」


╔══════╗
║ 鹿角 ║(附、 鹿角膠、鹿角霜)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等各種雄鹿的老角。
【性味與歸經】鹹,溫。入肝、腎經。
【功效】溫補肝腎、強筋骨、活血消腫。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陽痿、遺精、腰瘦腳弱以及崩漏等症
屬於虛寒者。
鹿角功能溫補肝腎而強筋骨,主要用於腎陽不足引起的各種病症
,常與地黃、山萸肉、肉蓯蓉、菟絲子、巴戟天、杜仲等配合應
用。
2. 用於陰症瘡瘍及乳癰初起等症。
鹿角既能溫補腎陽,又有活血消腫之功,故常用於虛寒瘡瘍之症
,有良好的消散作用,為外科常用之品,可配肉桂、白芥子等內
服,也可醋磨外用。此外,本品又能用於乳癰初起,可用單味研
粉吞服;如乳癰紅腫熱痛,可配合蒲公英、全瓜蔞、夏枯草、象
貝母、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藥物同用。
【處方用名】鹿角粉(研粉應用。)
鹿角片(鎊片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鹿角片:一錢至三錢,煎服。鹿角粉,內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每日二至三次吞服,或入丸、散劑服。外用適量。
【附藥】 1. 鹿角膠:為鹿角熬煎濃縮而成的膠狀物。性味甘平。功能補腎陽,生
精血,托瘡生肌。適用於咯血、尿血、崩漏等症偏於虛寒者
,以及陰疽內陷等症。補陽作用較鹿角為勝。一般用量為一
錢至三錢,須等其它藥煎好,去渣後,再入藥汁內,加溫烊
化,服用。
2. 鹿角霜:為鹿角熬膠後所存殘渣,每斤殘渣再吸入鹿角膠二兩。功近
鹿角而為稍遜,用法用量與鹿角相同。
【文獻摘錄】鹿角:《別錄》:「主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除少腹
血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
《本草綱目》:「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
虛,強精活血。」
《本草經百種錄》:「鹿茸……補陽益血之功多;鹿角……托
毒消散之功勝。」
鹿角膠:《本經》:「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
無子,止痛安胎。」
《本草綱目》:「炙搗酒服,補虛勞,長肌益髓,……又治
勞嗽,尿精、尿血,瘡瘍腫毒。 」
《本經逢原》:「鹿角膠益陽補腎,強精活血,總不出通督
脈補命門之用,但膠力稍緩,不能如茸之
力峻耳。」


╔══════╗
║ 淫羊藿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小蘗科植物淫羊藿及同屬其他植物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助陽,袪風濕。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腰膝痿軟、肢冷畏寒等症。
淫羊翟功能溫腎助陽,故適用於腎陽不足的症候。治陽痿遺泄,
可配仙茅、山萸肉、肉從蓉等品;治腰膝痿軟,可配杜仲,巴戟
天、狗脊等品。
2. 用於寒濕痺痛或四肢拘攣麻木等症。
淫羊藿性味辛溫,能散風除濕,故又可用於風濕痺痛偏於寒濕者
,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攣等症,可與威靈仙、巴戟天、肉
桂、當歸、川芎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仙靈脾、淫羊藿(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淫羊藿性味辛溫,功能補命門、助腎陽,是臨床上治腎陽不足的常用藥物
,根據臨床實踐體會,本品溫腎益火的功效,與仙茅、葫蘆巴相近。但仙
茅、葫蘆巴兩藥性溫偏熱,溫腎作用較強,服用稍久,即有口苦唇燥的弊
害;本品則性溫而不熱,對偏於腎陽虛的患者,久服無不良現象。
【方劑舉例】補腎強身片《上海中成藥》:淫羊蕾、菟絲子、金櫻子、制狗脊、女
貞子。
治腰痰足軟、頭暈耳鳴。
【文獻摘錄】《本經》:「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
《大明本草》:「一切冷風勞氣,筋骨攣急,四肢不仁,補腰膝。」
《本草備要》:「補命門,益精氣,堅筋骨,利小便。」


╔══════╗
║ 鹿茸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熱。有小毒。入腎經。
【功效】溫腎壯陽,袪寒除濕。
【臨床應用】用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陽痿精寒,腰膝風冷,筋骨痿痺等症

本品辛熱性猛,能補命門而興陽道,除寒濕而暖腰膝,對腎陽不足、
命門火衰所致的陽痿精寒、筋骨痿痺等症,常與淫羊茬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仙茅(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二仙湯《本院附屬曙光醫院方》:仙茅、仙靈脾、巴錢天(或菟絲子)
黃柏、知母、當歸
治婦人更年期高血壓症。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主心腹冷氣不能食,腰腳風冷攣痺不能行,丈夫虛
勞, 老人失溺,男子益陽道。」
《本草正義》:「仙茅乃補陽溫腎之專藥,故亦兼能袪除寒濕,與巴
戟天、仙靈脾相類,而猛烈又過之。」


╔══════╗
║ 巴戟天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甘,微溫。入腎經。
【功效】補腎助陽,散風袪寒濕。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腰膝痿軟等症。
巴戟天溫而不燥,補而不滯,能補腎陽、強筋骨。用於陽痿遺泄
,常與肉蓯蓉、菟絲子等同用;治療腰膝痿軟,常與續斷、杜仲
等藥配伍應用。
2. 用於下肢寒濕痺痛等症。
本品能助腎陽、散寒濕,治痺痛,用治上述症候,常與附子、狗
脊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巴戟天、巴戟肉(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巴戟天溫腎助陽而強筋骨,雖其味辛而兼溫,可散風袪寒濕,但其性柔潤
而不燥,故在臨床上不用於一般風濕痛,惟腎陽虛而下肢寒濕痺痛者,始
考慮應用。如屬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等症,忌用。
【方劑舉例】巴戟丸《醫學發明》:巴戟天、五味子、人參、熟地、肉從蓉、骨碎
補、龍骨。
治肝腎虛,腰痛、滑精。
【文獻摘錄】《本經》:「主大風邪氣,陽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
益氣。」
《本草綱目》:「治腳氣,去風疾,補血海。」
《本草備要》:「補腎益精,治五勞七傷,辛溫散風濕,治風氣腳氣
水腫。」

╔══════╗
║ 補骨脂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大溫。入脾、腎經。
【功效】補腎助陽。
【臨床應用】 1. 用於下元虛冷,陽痿,遺精,早泄,腰部度痛,及小便頻數,遺
尿等症。
補骨脂功能溫補腎陽,用於腎陽不足,陽痿遺泄、尿頻、遺尿等
症,常配合仙靈脾、菟絲子等同用;對於腰部疫痛,常與川斷、
狗脊等配合應用。
2. 用於虛冷泄瀉。
補骨脂能補命門火而溫運脾陽,治虛冷泄瀉,常與肉豆蔻等同用

3. 用於虛喘。
腎氣不足,攝納無權,每易引起喘促。本品溫腎而納氣平喘,多
與胡桃肉配伍以治虛寒氣喘。
【處方用名】補骨脂、破故紙(用鹽水炒至微焦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錢至四錢,煎服。
【按語】補骨脂為臨床常用的助陽藥,它能益腎固精而縮尿,溫運脾陽以止瀉,且
可補腎納氣而平喘。如屬陰虛火旺,大便秘結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脾腎丸(原名二神丸)《本事方》:補骨脂、肉豆蔻
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
【文獻摘錄】《藥性本草》:「治男子腰疼膝冷囊濕,逐諸冷痺頑,止小便,腹中
冷。」
《本草綱目》:「治腎泄,通命門。」
《本草備要》:「壯元陽,縮小便,膝冷痛,腎虛泄瀉。」

╔══════╗
║ 胡桃肉 ║(附:胡桃夾)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肺、腎經。
【功效】補腎強腰膝,斂肺定喘,潤腸通便。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腰膝痠痛、兩足痿弱等症。
胡桃肉能補腎強腰膝,但作用緩和,為治腰膝痠痛的輔助藥品,
臨床上常與補骨脂、杜仲等藥配合應用。
2. 用於肺腎不足的虛喘。
本品補腎而納氣,斂肺而定喘,用治肺腎不足的虛喘,可與人參
、補骨脂等配伍應用。
3. 用於津液不足、腸燥便秘。
胡桃質潤多油,能潤燥而滑腸,可用於老年人或病後津少便秘,
單獨服用;或與火麻仁、肉蓯蓉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胡桃、胡桃肉(打碎、去殼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研碎,用開水沖調服;或入丸、散,吞服。
【附藥】胡桃夾:又稱分心木。即胡桃果隔。可治噎膈,腰痛,遺精等症。一般用
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胡桃肉一般作為補益之品,用於補肝腎、強腰膝、斂肺定喘,只是一種輔
助的藥物。本品能潤燥滑腸,故遇便溏腹瀉時,必須忌用。
【方劑舉例】健腰丸(原名青娥丸)《和劑局方》:杜仲、補骨脂、胡桃肉、大蒜
、青鹽
治腎虛腰痛。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食之令人肥健,潤肌,黑鬚發。」
《本草綱目》:「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
,治虛寒喘嗽,腰腳重病。」


╔══════╗
║ 肉蓯蓉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從蓉的肉質莖。
【性味與歸經】甘、鹹,溫。入腎、大腸經。
【功效】補腎助陽,潤腸通便。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及腰膝冷痛,筋骨痙弱等症。
肉從蓉溫而不燥,補而不峻,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等症,
可配合熟地黃、菟絲子、山萸肉等同用;治腰膝冷痛、筋骨痿弱
,可配合續斷、補骨脂等同用。
2. 用於腸燥便秘。
本品能溫潤滑腸,多用於老年人及病後、產後津液不足,腸燥便
秘之症,常與火麻仁. 柏子仁等藥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甜蓯蓉、甜大雲、肉蓯蓉(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 1. 肉從蓉性溫而柔潤,功能補腎助陽,與巴戟天相似,都可用於下元虛
冷的症候,且常配合同用。但巴戟天散風袪寒濕,可用於下肢寒濕痺
痛;而肉蓯蓉則滋液而潤燥,可用治津液不足的腸燥便秘。從以上兩
藥功用不同之處,可以看出肉蓯蓉的性質較巴戟天更為柔潤,是一味
補陽益陰的藥物。
2. 本品過去因炮制方法不同,有甜蓯蓉、鹹蓯蓉、淡蓯蓉的區別,現在
上海地區對從蓉的炮制方法,已簡化而不再區分。
【方劑舉例】肉蓯蓉丸《證治準繩》:肉蓯蓉、熟地黃、淮山藥、五味子、菟絲子
治腎虛小便頻數。
【文獻摘錄】《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
精氣‥…婦人癥瘕。」
《藥性本草》:「益髓‥…大補壯陽‥…治女人血崩。」
《湯液本草》:「腎經血分藥也。」

╔══════╗
║ 益智仁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薑科植物益智的成熟種仁。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脾、腎經。
【功效】補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涎唾。
【臨床應用】 1. 用於下元虛冷、不能固密所致的遺精、早泄、尿頻、遺尿及白濁
等症。
益智仁能溫腎助陽、澀精縮尿。用於腎虛遺泄,可與補骨脂、菟
絲子等配伍;用於尿頻、遺尿,可與山藥、烏藥等配伍;用於腎
虛白濁或小便餘瀝,可與川萆薢、烏藥等配伍同用。
2. 用於脾寒泄瀉,腹部冷痛及口涎自流等症。
脾陽不振,運化失常,每易引起腹痛泄瀉。本品辛溫氣香,有暖
脾止瀉的功效,可與黨參、白朮、乾薑、炙甘草等配伍,用治脾
寒泄瀉冷痛。涎乃脾所統攝,如脾臟虛寒,不能攝涎,以致口涎
多而自流者,本品又能溫脾以攝涎,可與黨參、茯苓、半夏、陳
皮、淮山藥等品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益智仁、煨益智仁(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 1. 益智仁功能暖脾胃而和中,助腎陽而固下,用治脾腎虛寒等症,大都
是取它固澀的特長。
2. 益智仁善於溫脾攝涎唾,它所治的涎唾多而自流,乃是脾虛不能攝涎
所致,必無口乾、口苦的現象;如屬脾胃濕熱所引起的口涎自流,多
有唇赤、口苦、苔黃等症,則宜用黃芩、白芍、甘草等品,不可用辛
溫的益智仁。
3. 益智仁與補骨脂都能溫補脾腎,可用於遺精、尿頻、遺尿及虛寒泄瀉
等症。但益智仁偏於溫脾固澀,能攝涎唾;補骨脂則偏於補腎助陽,
可用於腎虛腰痠及虛喘等症,各有特點。
【方劑舉例】縮泉丸《婦人良方》:益智仁、烏藥、山藥。
治下元虛冷,小便頻數、小兒遺尿。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治遺精虛漏,小便餘瀝,……夜多小便者。」
《用藥法象》:「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氣,及人多唾。」
《本草備要》:「能澀精固氣,溫中進食,攝涎唾,縮小便,治嘔吐
泄瀉,客寒犯胃,冷氣腹痛,崩帶泄精。」

╔══════╗
║ 沙苑蒺藜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草本植物扁莖黃耆或直立黃耆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固精,養肝明目。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小便頻數,耳鳴,腎虛腰痛及帶下等
症。
沙苑蒺藜功效與菟絲子相近,主治病症亦屬相似,故二藥可以同
用。本品與龍骨、牡蠣、芡實、蓮鬚等藥配伍應用,有固腎澀精
的功效。
2. 用於肝腎不足,眼目昏花。
本品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可與菟絲子、枸杞、女貞子
等配伍。
【處方用名】沙苑蒺藜、沙苑子、潼蒺藜、潼沙苑(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 1. 沙苑蒺藜性溫而柔潤,能滋補肝腎,功與菟絲子相似而助陽的功效稍
強,也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物。
2. 沙苑蒺藜與白蒺藜是兩種藥物,不僅形態不同,功用也大有差異。白
蒺藜有刺,又名刺蒺藜,功能疏肝開鬱、袪風明目,無補益作用。故
兩者不可混淆。但沙苑蒺藜一藥,在古代文獻中也有稱為白蒺藜的,
如《本草衍義》上說:「蒺藜有二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
而生者,開小黃花,結芒刺;一種白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馬處,子如
羊內腎,大如黍粒,補腎藥今人多用。風家惟用刺蒺藜也」。這裡所
說的白蒺藜,就是現在的沙苑蒺藜。因此,宋、明文獻中記載的一些
補腎藥方中所用的白蒺藜,其實即是沙苑蒺藜,而不是刺蒺藜。
【方劑舉例】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沙苑莢寨、龍骨、牡蠣、芡實,蓮子,蓮
鬚。
治遺精滑精。
【文獻摘錄】《大明本草》:「療水臟冷,小便多,止遺瀝泄精。」
《本草綱目》:「補腎,治腰痛泄精,虛損勞氣。」
《本草述鉤元》:「刺蒺藜入肺與肝,沙苑蒺藜入肺與腎;刺蒺藜為
風臟血劑,其治上者多,沙苑蒺藜為腎臟氣劑,
其補下者專。」

╔══════╗
║ 菟絲子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旋花科草本植物菟絲子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甘,平。 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固精,養肝明目。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耳鳴,小便頻數、淋瀝及腎虛腰痛
,帶下等症。
菟絲子能助陽而益精,故適用于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及腎虛腰痛
等症,可與枸杞子、潼蒺藜、杜仲等配伍。
2. 用於兩目昏糊。
本品能滋養肝腎,故可用於肝腎不足、兩目昏糊等症,可與枸杞
子、女貞子、潼蒺藜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助脾以止瀉,可用治脾虛久瀉,常與白朮、茯苓、山
藥、蓮肉等配伍。
【處方用名】菟絲子(曬乾用)。
菟絲餅(煮熟,做成塊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 1. 菟絲子性柔潤而多液,不溫不燥,補而不膩,功能滋補肝腎,為一味
平補陰陽的藥物,不論屬於腎陽虛或腎陰虛,都可應用。
2. 菟絲子與補骨脂都能補腎助陽,可用於下元虛冷的症候。但菟絲子作
用和緩,助陽的功效較弱;補骨脂則助陽的功效較強,但無養肝明目
的作用。
【方劑舉例】菟絲子丸《濟生方》:菟絲子、肉蓯蓉、牡蠣、附子、鹿茸、雞????
、桑螺銷。
治小便多或不禁。
【文獻摘錄】《本經》:「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黑干]。
《藥性本草》:「治男女虛冷,添精益髓。」
《湯液本草》:「補肝臟風虛。」
《藥品化義》:「用之入腎,善補而不峻,益陰而固陽;……能助脾
,久瀉,飲食不化, 四肢困倦;脾氣漸旺,則衛氣
自衝,肌肉得養矣。」

╔══════╗
║ 蛤蚧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守宮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屍體。
【性味與歸經】鹹,平。有小毒。入肺、腎經。
【功效】補肺腎,定喘嗽。
【臨床應用】用於腎虛氣喘,肺虛咳喘等症。
本品長於補肺益腎,尤能攝納腎氣,故對虛勞咳嗽,腎虛氣喘,肺虛
咳喘等症,可與人參、茯苓、貝母、甘草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蛤蚧(去內臟,曬乾或烘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常用一對,焙微焦,研末,每次三分至五分,沖服,或吞服。
【方劑舉例】人參蛤妨散《衛生寶鑑》:蛤蚧、人參、杏仁,甘草、茯苓、知母、
貝母、桑白皮
治病久體虛,咳嗽氣喘,痰中帶紅,胸中煩熱,或面目浮腫,脈
象虛浮者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治久咳嗽,肺癆。」
《海藥本草》:「治肺痿咯血,咳嗽上氣。」
《本草綱目》:「蛤蚧補肺氣,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
扶羸,功同羊肉。」

╔══════╗
║ 冬蟲夏草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肉座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寄生於蝙蝠蛾科昆蟲綠蝙蝠蛾
幼蟲體上的子座與幼蟲屍體。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肺,腎經。
【功效】滋肺補腎,止血化痰。
【臨床應用】用於肺虛咳血,腎虛陽痿等症。
本品有滋肺陰,補腎陽的作用,為一種平補陰陽的藥物,民間有用本
品單味煎服,作為病後調補之品。在臨床使用時也可配合補益藥同用
,如治虛勞咳血,常與沙參、麥冬、生地等配合應用;治陽痿遺精,
可與枸杞子、山萸肉、淮山藥等同用。
【處方用名】冬蟲夏草、冬蟲草、蟲草(洗淨,曬乾,或烘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文獻摘錄】《本草從新》:「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勞嗽。」
《本草綱目拾遺》:「以酒浸數枚啖之,治腰膝間痛楚,有益腎之功
。」

╔══════╗
║ 鎖陽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鎖陽科植物鎖陽的肉質莖。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壯陽益精,潤燥滑腸。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陽痿,腰膝無力,遺精滑泄等症。
本品甘溫體潤,能益精興陽、養筋起痿,對腎虛陽痿、腰膝無力
等症,常與牛膝、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熟地等配合應用。
2. 用於虛火便秘等症。
本品體潤滑腸,有潤燥通便之功,對虛火便秘之症,可與火麻仁
、柏子仁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鎖陽(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鎖陽丹《沈氏尊生》:鎖陽、桑螵蛸、龍骨、茯苓
治脫精滑泄。
【文獻摘錄】《本草衍義補遺》:「大補陰氣,益精血,虛人大便燥結者,啖之可
代蓯蓉。煮粥彌佳。不燥緒者勿用。」
《本草圖解》:「補陰益精,潤燥養筋,凡大便燥結,腰膝軟弱,珍
為要藥。」

╔══════╗
║ 葫蘆巴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植物葫蘆巴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大溫。入腎經。
【功效】溫腎陽,逐寒濕。
【臨床應用】用於腎臟虛冷,命門火衰,疝氣,偏墜,寒濕腳氣等症。
本品能補命門之火,壯元陽而治虛冷,對腎臟虛寒、命門火衰,可與
附子、硫黃配合,作丸劑服;治小腸疝氣、寒濕腳氣,與小茴香等配
伍應用。
【處方用名】葫蘆巴、胡蘆巴,(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葫蘆巴丸《和劑局方》:葫蘆巴、小茴香、巴載天、川烏、楝實、吳

治小腸疝氣。
【文獻摘錄】《嘉祐本草》:「主元臟虛冷氣;得附子、硫黃治腎虛冷,腹脅脹滿
面色青黑;得懷香子、桃仁,治膀胱氣,甚效。」
《本草綱目》:「治冷氣疝瘕,寒濕腳氣。」

╔══════╗
║ 蛇床子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蛇床子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入腎經。
【功效】溫腎壯陽,燥濕殺蟲。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陽痿及女子不育等症。
本品內服有溫腎壯陽之功,對腎虛陽痿及女子不孕等症,常與五
味子、菟絲子等同用。
2. 用於陰部濕癢、疥瘡、頑癬等症。
蛇床子外用煎水洗陰部,有殺蟲、除濕熱的功效。近來用本品制
成栓劑,外用治陰道滴蟲病。
【處方用名】蛇床子(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或煎湯薰洗,可酌量應用。
【方劑舉例】蛇床子湯《醫宗金鑑》:蛇床子、威靈仙,當歸尾、大黃、苦參,砂
殼、蔥頭
洗陰囊濕癢。
【文獻摘錄】《本經》:「主男子陽痿濕癢,婦人陰中腫痛,除痺氣、利關節,癲
癇,惡瘡。」
《別錄》:「溫中下氣,令婦人子臟熱,男子陰強。」
《大明本草》:「去陰汗,濕癬,齒痛,赤白帶下。煎湯浴大風身癢
。」

╔══════╗
║ 韭子 ║(附:韭菜根)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甘,溫。入肝、腎經。
【功效】溫腎壯陽,固精。
【臨床應用】用於陽痿、遺精、遺尿、小便頻數等症。
本品具有溫腎壯陽、固精的功效,所以對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遺精
、腰膝痿軟、小便頻數、遺尿等症,為常用之品,可與枸杞子、五味
子、覆盆子、菟絲子等同用。亦可單用本品,作散劑內服。
【處方用名】韭子、韭菜子(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或作散劑內服。
【附藥】韭菜根:即韭菜的根。性味辛溫。功能止汗。適用於盜汗、虛汗。一般用
量為三十至五十支,煎服。
【方劑舉例】秘精丸《濟生方》:韭子、菟絲子、牡蠣、龍骨、五味子、桑螵蛸、
白石脂、茯苓
治腎氣不固、滑精頻作。
【文獻摘錄】《別錄》:「主夢中泄精,溺血。」
《本草綱目》:「治小便頻數,遺尿,女人白淫白帶。」

╔══════╗
║ 陽起石 ║
╚══════╝

【藥用】本品為單斜品係石棉類礦石。
【性味與歸經】鹹,微溫。入腎經。
【功效】溫腎壯陽。
【臨床應用】用於腎氣虛寒,陽痿、遺精、早泄及腰膝痿軟等症。
本品能補腎壯陽,溫暖下焦,對腎氣虛寒的陽痿等症,可與補骨脂、
鹿茸、菟絲子、肉蓯蓉等藥配伍,制丸應用。
【處方用名】陽起石(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如入丸劑應用,每次吞服量為一分至三分

【文獻摘錄】《本經》:「主崩中漏下,破子臟中血,……無子,陰痿不起。」
《藥性本草》:「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痺,子宮久冷。」

╔══════╗
║ 骨碎補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溫。入腎、心經。
【功效】補腎,續傷。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耳鳴、久瀉等症。
本品能溫腎止瀉,對腎虛久瀉之症,常與淮山藥、補骨脂等配合
應用。
2. 用於骨折損傷,筋骨疼痛等症。
骨碎補不但補腎以堅骨,又能活血以療折傷,對骨折損傷、筋骨
疼痛等症,常與續斷、自然銅等配合應用。此外,本品用酒浸汁
,外搽可治禿發。
【處方用名】骨碎補、申薑、毛薑、猴薑(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骨碎補丸《和劑局方》:骨碎補、荊芥、白附子,牛膝、肉蓯蓉,威
靈仙、砂仁,地龍、沒藥、自然銅,草烏、
半夏
治肝腎風虛,筋脈拘攣,骨節疼痛。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主破血止血,補傷折。」
《本草綱目》:「主補腎,故治耳鳴及腎虛久泄,腎主骨,故治折傷
,耳痛。」

╔══════╗
║ 海狗腎 ║(附:黃狗腎)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哺乳動物海豹科膃肭獸(海豹,一名海狗)的陰莖和睪
丸。
【性味與歸經】鹹,熱。入腎經。
【功效】暖腎壯陽,益精補髓。
【臨床應用】用於腎虛陽痿。
本品能補腎助陽,適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及陽痿等症,可與枸杞
子、巴戟天、鹿茸、菟絲子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海狗腎、膃肭臍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五分,研粉吞服。
【附藥】黃狗腎:產廣東者稱廣狗腎,即狗的辜丸及陰莖。功能壯腎陽、補精髓。
適用於腎陽虛,怕冷、腰酸,陽痿。一般用量為三分至五分,焙乾研粉吞
服。
【文獻摘錄】《藥性本草》:「治積冷勞氣,腎經衰損。」
《海藥本草》:「主五勞七傷,陰痿少力,腎氣衰弱虛損,背膊勞悶
,面黑精冷,最良。」
《大明本草》:「益腎氣,暖腰膝,助陽氣。」

╔══════╗
║ 續斷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山蘿蔔科植物續斷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微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續傷折,治崩漏。
【臨床應用】 1. 用於肝腎不足,腰膝瘦痛,腳軟乏力等症。
續斷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與杜仲相近,故在臨床上用於肝腎
不足、腰膝酸痛、乏力等症時,兩藥往往同用。
2. 用於筋骨折傷等症。
本品能通利血脈,有接骨療傷作用,為傷科要藥,常配伍地鱉蟲
、自然銅等同用。
3,用於婦女經水過多,妊娠胎動漏血等症。
本品能補肝腎而治崩漏,在臨床上常與杜仲、阿膠、當歸、地黃
、艾葉炭等藥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續斷、川斷肉、川斷(洗淨,曬乾,切片用)。
炒續斷(炒用,治崩漏)。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續斷既能補益肝腎,療腰痛腳弱,崩漏胎動;又可通行血脈,醫跌撲損傷
、筋骨不利。本品功近杜仲,但杜仲補肝腎較好,續斷則以通血脈見長。
故用本品以治胎動漏血,須與補血止血藥配伍。
【方劑舉例】續斷丸《和劑局方》:續斷、牛膝、萆薢、防風、川烏
治風寒濕痺、筋骨攣痛
【文獻摘錄】《本經》:「主傷寒,補不足,金瘡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
。」
《別錄》:「婦人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
腰痛,關節緩急。」
《本草經疏》:「為治胎產,續絕傷,補不足,療金瘡,理腰腎之要
藥也。」

╔══════╗
║ 杜仲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臨床應用】 1. 用於肝腎不足,腰膝瘦痛,乏力,眩暈,陽痿,小便頻數等症。
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杜仲可補肝腎,故
有強筋骨的功效,常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乏力等症,在臨床
應用時,可視症情需要,或與續斷、狗脊等配伍,或與補骨脂、
胡桃等同用。本品性偏溫補,宜於下元虛冷之症,故又可用治腎
虛陽痿、小便頻數,常與補骨脂、菟絲子等配伍。至於用治肝腎
不足所致的眩暈,宜合滋養肝腎的藥品如女貞子等同用。
2. 用於孕婦體虛,胎元不固,腰痠、胎動。
本品用以安胎,如孕婦胎動不安兼有肝腎不足病症者,可與桑寄
生、白朮、續斷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杜仲、厚杜仲、綿杜仲(洗淨,曬乾,切片用)。
炙杜仲、炒杜仲、焦杜仲(用鹽水炒至微焦,取它補腎作用較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 1. 杜仲能補肝腎而強筋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腎虛腰部痠痛,這是它的
特長。至於它又可用於胎動不安,也是由於肝腎不足、衝任不固所致

2. 據近代研究,本品又有降血壓作用,這是它在臨床應用上新的發展。
【方劑舉例】杜仲丸《證治準繩》:杜仲、續斷
治妊娠胎動,腰痛欲墮。
金剛丸《活法機要》:杜仲、蓯蓉、菟絲子、萆薢、豬腰
治筋骨痿軟。
【文獻摘錄】《本經》:「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
,小便餘瀝。」
《別錄》:「治腳中疫疼,不欲踐地。」
《藥性本草》:「治腎冷,腎腰痛;人虛而身強直,風也,腰不利,
加而用之。

╔══════╗
║ 狗脊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甘,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袪風濕。
【臨床應用】 1. 用於肝腎不足、腰膝痠痛、足軟無力等症。
狗脊補肝腎而強筋骨的功效,與杜仲相近似,臨床上用治腰膝痠
痛,常與菟絲子、牛膝、杜仲等品配伍。
2. 用於風濕痺痛等症。
狗脊又能溫散風濕而利痺,對肝腎不足而又感風濕之邪的腰背痠
痛,常與桂枝、秦艽、海風藤、牛膝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生狗脊(洗淨,曬乾,切片用)。
狗脊、金狗脊、制狗脊(蒸熟應用,可減少苦燥之性)。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狗脊補肝腎而強筋骨,治腰脊痠痛,與杜仲相近似;它兼能袪風濕,治寒
濕痺痛,又與巴戟天相近似。但杜仲補益肝腎的作用較佳,兼能安胎;巴
戟天則柔潤而不燥,溫散風濕的作用較差。
【方劑舉例】四寶丹《普濟方》:狗脊、制烏頭、萆薢、蘇木
治風濕痛。
【文獻摘錄】《本經》:「主腰背強,關機緩急,周痺,寒濕膝痛。
《別錄》:「堅脊,利俯仰。」
《本草綱目》:「強肝腎,健骨,治風虛。」

╔══════╗
║ 棉花子 ║(附:棉錦皮)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錦葵科植物大陸棉的種子。
【性味】辛,熱。
【功效】補腎強腰,催乳,止痛,止血。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腰痛,乳汁缺少。
本品有補腎強腰的功效,治療腎虛腰痛、足膝無力,可配合菟絲
子、補骨脂等藥同用。同時,棉花子還具有催乳作用,適用於乳
汁缺少的病症。
2. 用於胃痛、便血、崩漏。
棉花子具辛熱之性,有止痛的功能,適用於胃寒疼痛。又有止血
作用,配合蓮蓬殼等,可治婦女崩中漏下;配合槐花等,可以治
療大便下血。
【處方用名】棉花子(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棉根皮:即棉根部剝下之外皮。性味甘溫。能益氣活血。適用於氣虛無力
,子宮下垂等症,一般需配大棗同用。此外,還可用於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有良好的袪痰止咳作用。又有收縮子宮作用,故有通經及催產之功。一
般用量為一兩至三兩,煎服。孕婦忌服。

╔══════╗
║ 薛荔果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桑科植物薛荔的果實。
【性味】酸,平。
【功效】補腎固精,通乳,活血消腫,解毒。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虧腰痠,陽痿遺精等症。
本品性味酸平,有補腎固精作用,用於腎虧腰瘦,陽痿遺精等症
,可配合楮實子、菟絲子、韭菜子等同用。
2. 用於乳汁缺少等症。
本品具有補益通乳作用,對於氣血不足,乳汁缺少之症,可用薛
荔果二、三個,豬前蹄一只,加水煮熟,去薛荔果,飲服。
3. 用於癰腫初起等症。
本品又有活血消腫解毒的功效,對於癰腫初起之症,可與蒲公英
,地丁草、野菊花等藥同用。此外,臨床亦有用本品配合紫草根
、墓頭回、半枝蓮等藥,用於子宮頸癌。
【處方用名】薛荔果、木饅頭、木蓮、鬼臼、鬼饅頭(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木饅頭散《沈氏尊生》:木饅頭、棕炭、烏梅肉,甘草
治便血。
【文獻摘錄】《圖經本草》:「壯陽道尤勝。」
《本草綱目》:「固精消腫,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腸痔,心痛陰
頹。」


■第三節 養血藥

養血藥,又叫補血藥,就是用於治療血虛病症的藥物。
血虛的症狀,主要是,面色萎黃、嘴唇及指甲蒼白,沒有紅潤的顏色,並
且有頭暈、耳鳴、心悸、健忘、失眠等症;女子還有月經不調的症狀。
在使用養血藥時,如遇血虛兼氣虛的,需配用補氣藥;血虛兼陰虛的,需
配用滋陰藥。
養血藥中,不少兼有補陰的功效,可以作為滋陰藥使用。
養血藥性多粘膩,凡濕濁中阻,腕腹脹滿,食少便搪的不宜應用;脾胃虛
弱的,應與健胃消化的藥物同用,以免影響食欲。

╔══════╗
║ 熟地黃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經蒸制後的塊狀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人心、肝、腎經。
【功效】補血,滋陰。
【臨床應用】 1. 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熟地能補血滋陰而養肝益腎,凡血虛陰虧、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
,均可應用。補血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補肝腎常與山茱萸等
同用。此外,如配黨參、酸棗仁、茯苓等品,可用於心悸、失眠
;配當歸、白芍、川芍、香附等藥,可用治月經不調;配阿膠、
當歸、白芍等,可用於崩漏。
2. 用於腎陰不足,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及消渴等症。
本品滋腎益陰,適用於腎陰不足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常與山茱萸
、丹皮等配伍應用;如屬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等症,可與龜板、
知母、黃柏等同用。
【處方用名】熟地、大熟地(蒸制用)。
熟地炭(熟地炒焦後應用,主要用於止血)。
砂仁拌熟地(用砂仁拌用,主要減少其滋膩礙胃之性)。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 1. 地黃一物,在臨床應用上根據加工情況不同,有下列三種,新鮮的叫
鮮生地,古稱生地黃,現市上所用大都是如手指粗的未長大者;長大
而曬乾者叫生地,古稱乾地黃;用生地加工蒸熟後叫熟地黃,簡稱熟
地。鮮生地長於清熱涼血;生地長於涼血滋陰;熟地則專用於滋養,
能補血滋陰。熟地黃與山萸肉、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等都是平補
的藥品,熟無論腎陰虧虛或腎陽不足,都可配用;但本品補益肝腎的
功效較好,而且還有補血作用。
2. 本品性滋膩,易於助濕礙胃,故脾胃虛弱、濕阻胸悶、食少便溏者不
宜應用;如果血虛、肝腎不足等症而有脾胃運化不良,應用熟地時可
與理氣健胃的藥品如陳皮、砂仁等配伍同用,能減少它滋膩礙胃之性

【方劑舉例】四物湯 《和劑局方》: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
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
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
丹皮
治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腰膝疫軟,頭目眩暈等。
【文獻摘錄】《珍珠囊》:「主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 」
《本草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
脈,利耳目,黑鬚髮」
《本草正》:「陰虛而神散者,非熟地……不足以聚之;陰虛而火升
者,非熟地……不足以降之;陰虛而躁動者,非熟地
……不足以鎮之;陰虛而剛急者,非熟地……不足以
緩之。」

╔══════╗
║ 何首烏 ║(附:鮮首烏)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苦、澀,微溫。制熟則味兼甘。入肝、腎經。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潤腸通便,解毒,截瘧。
【臨床應用】 1. 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失眠,頭髮早白,腰膝痠軟,筋骨不健等
症。
制首烏的補肝腎作用較為顯著,又有補血作用,用於血虛萎黃、
頭暈目眩,頭髮早白、腰膝痠軟等症,常與地黃、枸杞子、菟絲
子等配伍。
2. 用於腸燥便秘,瘰歷,瘡癰及久瘧等症。
本品生用有潤腸通便,消瘡毒的功效。單用本品一兩煎服,即有
潤腸通便作用;如配連翹、玄參等能解毒消癰;配人參、當歸、
鱉甲、知母等能治體虛久瘧等。
【處方用名】制首烏(蒸熟用)。
生首烏(即生乾首烏)。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鮮首烏:即首烏之新鮮者。性味甘苦微溫。功能潤腸通便,解毒消癰。適
用於陰血不足之腸燥便秘以及瘰歷瘡瘍、癰疽腫毒等症。此外,
同艾葉煎湯外洗,還能用治瘡癬。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 1. 何首烏生用潤腸、解瘡毒,制用補肝腎、益精血,功用不同。這是前
人長期臨床實踐的寶貴經驗,現已經科學研究所證實。
2. 現代臨床上應用制首烏,已有所發展,如用治高血壓、血管硬化、頭
暈等症,常與桑寄生、女貞子等配伍;用治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常與丹參、鬱金、瓜萎等配伍。
【方劑舉例】何人飲《景岳全書》:何首烏、人參、當歸、陳皮、煨姜
治久瘧。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治瘰瘍,消癰腫,療頭面風瘡,治五痔,止心痛,
益血氣,黑髭發,……久服長筋骨,益精髓,……
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
《本草備要》:「補肝腎,澀精,養血去風,為滋補良藥。氣血大和
,則勞瘦風虛,崩帶瘡痔,瘰歷癰腫,諸病自已。
止惡瘧。」

╔══════╗
║ 當歸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入肝、心、脾經。
【功效】補血調經,活血止痛。
【臨床應用】 1. 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及血虛體弱等症。
當歸功能補血,常與黃耆、黨參等配伍,用治血虛體弱;因它又
能活血,故可用於調經,為婦科常用時藥品。治月經不調、經行
愆期或過少,常與熟地、白芍、川彎等配伍;治經行腹痛,常與
香附、延胡索等同用;治經閉不通,可與桃仁、紅花等配伍;治
崩漏,可與阿膠、地黃、艾葉等同用。
2. 用於跌打損傷瘀痛,癰腫血滯疼痛,產後瘀滯腹痛,風濕痺痛及
經絡不利等症。
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故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可適用於各
種瘀滯作痛之症。在具體使用方面,治損傷瘀痛,可與紅花、桃
仁、落得打等品配伍。用治癰腫瘀滯疼痛,在腫瘍期,可與銀花
、連翹、丹皮、赤芍、甘草等配伍;在潰瘍期,如氣血兩虛者,
可與黃耆、熟地、黨參等配伍;如氣血不和而有僵塊未消、排膿
未盡者,可合黃耆、銀花、甘草、乳香等同用。治產後瘀滯腹痛
,可與益母草、川芎、桃仁等配伍。治風濕痺痛,可與羌活、獨
活、防風、秦艽等配伍。用於經絡不利、筋骨痠痛,可與桂枝、
雞血藤、白芍等同用。
此外, 本品又能潤腸通便,可用於血虛腸燥便秘,常與肉從蓉、生
首烏等配伍。
【處方用名】當歸、全當歸、西當歸(洗淨,曬乾,切片用)。
酒當歸(酒炒用,加強活血之功)。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現在有用本品研粉做成片劑或丸劑,每片
(丸)含原藥一分, 服用時,每次 5 片(丸),日服二至三
次。
【按語】 1. 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為治血病的要藥。因它
長於調經,尤為婦科所重視,凡婦女月經不調、血虛經閉、胎產諸症
,為常用的藥品。而外科亦多應用,對腫瘍期的散瘓消腫,潰瘍期的
養血生肌,都有著良好的療效。
2. 當歸甘溫而潤,辛香善於行走,因此可與理氣藥配合,用治氣滯血瘀
的症候;與袪風濕藥配伍,用治風濕痺痛。本品行則有餘,守則不足
,故如屬崩漏經多,使用時必須謹慎。
3. 過去臨床應用當歸,一般認為當歸身功能補血,當歸尾功能破血袪瘀
,全當歸活血和血,現上海地區只用全當歸一種,不再區分。又有將
當歸放置日久而走油的,過去稱之為“油當歸”。認為功能養血潤腸
通便,適用於血虛便秘,現在也很少應用。
【方劑舉例】生化湯《傅氏女科》:當歸、川芎、桃仁、黑薑,炙草
治產後惡露不行,少腹疼痛。
【文獻摘錄】《本經》:「主婦人漏下,諸惡瘡瘍,.... 金瘡。」
《藥性本草》:「治下痢腹痛。」
《大明本草》:「破惡血,養新血,及癥癖、腸胃冷。」
《本草綱目》:「治頭病,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疽
,排膿止痛,和血補血。」
《本草備要》:「潤燥滑腸。」

╔══════╗
║ 白芍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除去外皮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酸,微寒。入肝經。
【功效】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
【臨床應用】 1. 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症。
白芍能養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藥配
合應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調營衛,用以治療外感風寒、
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藥同用,可斂陰潛
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症。
2. 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等症。
白芍功能養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胸
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症。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
;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
、木香等同用。
3. 用於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
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於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
等症,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
【處方用名】炒白芍(用麩皮拌抄至微黃用,多用於養血、斂陰)。
生白芍(生用,多用於平肝)。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白芍養血平肝,長於斂陰;赤芍涼血活血,長於散瘀。故於補血、養陰及
調經方中,常用白芍;於清熱涼血及活血袪瘀劑中,常用赤芍。
【方劑舉例】芍藥湯《活法機要》:芍藥、黃連、黃芩、大黃、擯榔、當歸、甘草
、木香、肉桂
治痢疾下膿血,腹痛,裡急後重。
【文獻摘錄】《本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
便,益氣。」
《本草綱目》:「上下痢腹痛後重。」
《本草備要》:「補血,瀉肝,益脾,斂肝陰,治血虛之腹痛。」
《本草正義》:「補血,益肝脾真陰,而收攝脾氣之散亂,肝氣之恣
橫,則白芍也;逐血導瘀,破積泄降,則赤芍也。
故益陰養血,滋潤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滯,宣
化瘍毒,皆用赤芍。」

╔══════╗
║ 阿膠 ║
╚══════╝

【藥用】本品為驢皮熬制成的膠塊。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肝、腎經。
【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臨床應用】 1. 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症。
阿膠補血作用較佳,為治血虛的要藥,常配伍當歸、黨參、黃耆
等同用。
2. 用於虛勞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症。
阿膠善於止血,對一切失血之症,均可應用,然以咯血、便血、
崩漏等用之較為適宜。對出血而出現的血虛症候,應用阿膠既能
止血,又能補血,有標本兼顧之效。臨床上用於止血,常與生地
黃、蒲黃、藕節等同用。
3. 用於熱病傷陰,虛煩不眠等症。
本品能滋陰而潤燥,對熱病傷陰,內風欲動,常配合鉤藤、牡蠣
等同用;對陰虧火熾、虛煩不眠,常配合白芍、黃連等同用。此
外,本品又可用於陰虛咳嗽、咯血,常與麥冬、沙參、馬兜鈴等
配伍,有養陰潤肺止血的功效。
【處方用名】阿膠、陳阿膠、驢皮膠(補血止血)。
阿膠珠、蛤粉炒阿膠(用海蛤殼研粉同炒,用以潤肺化痰,止咳止血
)。
蒲黃炒阿膠(用以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單用阿膠,應另燉佯化後沖入藥汁內服。
【按語】阿膠與熟地都能補血滋陰,但阿膠的補血功效較佳,且能潤肺、止血,它
的粘膩之性超過熟地;熟地則以補腎滋陰見長。凡內有瘀滯,脾胃虛弱、
消化不良以及有表症者,均不宜應用阿膠。
【方劑舉例】補肺阿膠湯《小兒藥證直訣》:阿膠、馬兜鈴、牛蒡子、炙甘草、杏
仁、糯米
治陰虛火盛,咳嗽,氣急,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咽乾或咽痛
,咽紅。
【文獻摘錄】《本經》:「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痠痛,女
子下血,安胎。」
《用藥法象》:「止血安胎,兼除嗽痢。」
《本草綱目》:「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病血枯
,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疾....
虛勞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和血滋陰,除風
潤燥,化痰清肺。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桑科植物桑的未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寒。人心、肝、腎經。
【功效】滋陰補血。
【臨床應用】用於陰血不足,眩暈,失眠,以及肝腎陰虛,鬚髮早白等症。
本品功能益肝腎、養陰血,對於陰血不足的眩暈、失眠等症,常與熟
地黃、白芍等配合應用;對肝腎不足、鬚髮早白、耳聾目昏,又可配
合何首烏、女貞子等同用。此外,本品有滋潤腸燥的作用,血虛腸燥
便秘亦可應用。
【處方用名】桑椹子、黑桑椹(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文獻摘錄】《新修本草》:「單食止消渴。」
《本草求真》:「除熱養陰.... 烏鬚黑髮。」

╔══════╗
║ 桂圓肉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心、脾經。
【功效】補心安神,養血益脾。
【臨床應用】 1. 用於心脾虛損的失眠健忘,驚悸怔仲等症。
本品有滋養作用,能補益心脾,對心脾虛損的失眠、驚悸、怔仲
等症,常與酸棗仁、遠志、白朮、茯苓、當歸等配合應用。
2. 用於氣血不足,體虛力弱等症。
本品既能補脾胃之氣,又能補營血不足,單用一味熬膏,或配合
其他益氣補血藥物同用,可治氣弱血虛之症。
【處方用名】龍眼肉、桂圓肉(去殼與核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歸脾湯《濟生方》:黨參、黃耆、白朮、茯神、酸棗仁、桂圓肉、木
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紅棗
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神疲食少,心悸失眠等。
【文獻摘錄】《別錄》:「主安志厭食。」
《本草綱目》:「開胃益脾,補虛長智。」
《隨息居飲食譜》:「龍眼甘溫,益脾陰,滋營充液。」


╒═════════════╕
│ 第四節 │
│ 滋陰藥 │
╘═════════════╛

滋陰藥,又叫養陰藥或補陰藥,就是能治療陰虛病症的藥物。具有滋腎陰
、補肺陰、養胃陰、益肝陰等功效,適用於腎陰不足、肺陰虛弱、胃陰耗損、
肝陰虧乏等病症。 它們的主要症狀為:
(一)肺陰虛 乾咳,咯血,虛熱,煩渴。
(二)胃陰虛 唇赤,舌絳,苔剝,津少口渴,或不知飢餓,或胃中虛嘈
   ,甚或有嘔、穢等症。
(三)肝陰虛 兩眼乾澀昏花,眩暈等症。
(四)腎陰虛 潮熱,盜汗或遺精等症。
以上各種陰虛病症都可用滋陰藥治療,但滋陰藥各有專長,應隨症選用。
滋陰藥大多甘寒滋膩,如遇脾腎陽虛,痰濕內阻,胸悶食少,便溏腹脹等
症,不宜應用。

╔══════╗
║ 沙參 ║(附:珠兒參、西洋參)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珊湖菜(北沙參)或桔梗科植物杏葉沙參、
輪葉沙參(均為南沙參)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肺、胃經。
【功效】潤肺止咳,養胃生津。
【臨床應用】 1. 用於肺虛有熱、乾咳少痰,或久咳聲啞等症。
沙參功能清肺養陰,且益肺氣,為治肺虛熱咳的要藥,常與川貝
、麥冬等配伍。
2. 用於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症。
沙參甘涼柔潤,能養胃陰而復津液,故可用於熱病傷津、舌絳口
渴等症,常與麥冬、生地、石斛等品同用。
【處方用名】南沙參、大沙參、空沙參(其形粗大,質較疏松,功同北沙參而作用
較弱。)
北沙參、北條參、細條參(其形細長,質堅致密,功效較佳。)
鮮沙參(即南沙參之新鮮者,清肺熱之功較佳,多用於肺虛有火、咳
嗽痰多。)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鮮者用量加倍。
【附藥】 1. 珠兒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葉三七(或稱紐子三七)的根。
性味苦微甘寒。功能補肺清熱,養陰生津。適用於氣陰兩虛
、津少口渴,以及咳血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2. 西洋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參的根。性味苦甘涼。功能補
肺降火,養胃生津。適用於肺陰不足、虛熱喘咳、咯血,或
熱病傷陰燥咳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 1. 南沙參與北沙參是兩種植物,一般認為兩藥功用相似,但南沙參偏於
清肺袪痰,養胃生津的作用較差;北沙參養胃生津的作用較佳。
2. 據古代文獻記載,前人所用沙參,係南沙參。至清代《本草綱目拾遺
》、《本經逢原》兩書,始載有沙參分南、北兩種。
【方劑舉例】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沙參,麥門冬、玉竹、甘草、桑葉、扁豆
、天花粉
治燥傷肺陰,發熱咳嗽。
【文獻摘錄】《本經》:「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
《本草綱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本經逢原》:「有南北二種,北者質堅性寒,南者體虛力微。」

╔══════╗
║ 天門冬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苦,大寒。入肺、腎經。
【功效】潤肺止咳,養陰生津。
【臨床應用】 1. 用於肺陰受傷,燥咳、咯血等症。
天冬功能養陰清熱而潤肺,故可用於肺虛有熱、乾咳少痰、咯血
等症,常與麥冬、沙參、生地等配伍。
2. 用於陰虛內熱,口渴等症。
天冬能滋陰生津,凡遇熱病傷陰、陰虛內熱、津少口渴等症,可
與生地、麥冬、石斛等同用。
【處方用名】天門冬、明天冬、天冬(洗淨,曬乾,切斷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天冬為一味甘寒清潤的藥物,善治肺腎虛熱。用於上焦,能清肺熱而養肺
陰;用於下焦,能滋腎養陰,且可潤燥滑腸。如屬脾胃虛弱泄瀉者,不宜
應用。
【方劑舉例】二冬膏《張氏醫通》:天門冬,麥門冬、白蜜
治肺胃燥熱,咳嗽痰少。
【文獻摘錄】《本經》:「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
《藥性本草》:「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肺痿生癰吐膿,除熱,通
腎氣,止消渴。」
《本草綱目》:「潤燥滋陰。」

╔══════╗
║ 麥門冬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沿階草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經。
【功效】清心潤肺,養胃生津。
【臨床應用】 1. 用於肺陰受傷,燥咳,咯血,以及心煩不安等症。
麥冬為清潤之品,既能潤肺止咳,又能清心降火。用治肺虛熱咳
,咯血等症,可與沙參、天冬、生地等配伍;用於清心除煩,可
與竹葉捲心、蓮子心等同用。
2. 用於津少口渴等症。
麥冬能滋養胃陰而生津,故可用於陰虛內熱、胃陰耗傷、津少口
渴等症,常與石斛、沙參、天冬、生地、玉竹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麥冬、麥門冬、筧麥冬(指產浙江筧橋者)、寸麥冬(指粗大盈寸者
)(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 1. 麥冬味甘氣涼,質柔多汁,長於滋燥澤枯,養陰生津,善治肺胃虛熱
,且能清心除煩。
2. 本品又有清熱潤燥滑腸之功,與玄參相似,兩藥常相須配合,用於熱
病傷津、腸燥便秘。如屬脾胃虛寒,大便溏瀉或有濕滯者,不宜應用

3. 麥冬與天冬,都是甘寒清潤的藥品,兩者養陰潤燥的功效相似,故對
肺陰受傷、乾咳少痰等症,常配合同用。但麥冬潤肺,又能養胃清心
;天冬潤肺,又能滋腎,性較寒涼。如胃陰不足、心煩燥渴等症,多
用麥冬;腎陰虧損、潮熱遺精等症,則多用天冬。
【方劑舉例】益胃湯《溫病條辨》:麥冬、沙參、生地、玉竹、冰糖
治胃熱液枯。
【文獻摘錄】《本經》:「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贏瘦短氣。」
《別錄》:「療虛癆客熱,口乾燥渴.... 定肺氣,安五臟。」
《本草蒙筌》:「天麥門冬並.... 能毆煩解渴,止咳消痰, 功用似
同,實亦有偏勝也。麥門冬……每每清心降火,使
肺不犯於賊邪,故止咳立效;天門冬……屢屢滋腎
助元‥…‥故消痰殊功。」

╔══════╗
║ 石斛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蘭科植物石斛的莖。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肺、胃、腎經。
【功效】滋陰,養胃,生津。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傷陰,口乾燥渴,或病後津虧虛熱,以及胃陰不足、舌絳、
少津等症。
石斛用於陰虛內熱、口乾燥渴以及胃陰不足、舌絳少津等症,常與麥
冬、沙參、生地等品配伍。鮮者清熱生津之功較佳,故凡遇熱病肺胃
火熾、津液已耗、舌絳乾燥或舌苔變黑、口渴思飲者,可用新鮮石斛

【處方用名】金石斛、金釵石斛(養胃生津)。
川石斛、乾石斛、細石斛、黃草(主要清胃火、養陰生津,但生津之
力稍差,而價較金石斛稍貴)。
鮮金石斛、鮮金釵(清熱生津之功較佳,價較低廉)。
鮮鐵皮石斛、鮮石斛(功與鮮金石斛相似,但價較貴)。
楓斗、霍斗、霍山石斛(養胃生津之功較佳,但價甚貴,臨床應用較
少)。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鮮者用量加倍。
【按語】石斛一藥,作用較為單純,主要用於養胃陰,清虛熱。它的養胃生津之功
較麥冬為佳,但無潤肺止咳、清心除煩的作用。
【方劑舉例】清熱保津法《時病論》:鮮石解、鮮生地、天花粉、麥冬、連翹、參

治溫熱有汗,風熱化火,熱傷津液,舌苔變黑。
【文獻摘錄】《本經》:「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贏瘦,強陰,久服厚
腸胃。」
《本草衍義》:「石斛治胃中虛熱有功。」
《本草正義》:「金石斛則軀幹較偉,色澤鮮明,能清虛熱,而養育
肺胃陰液者,以此為佳。」

╔══════╗
║ 玉竹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胃經。
【功效】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臨床應用】用於肺陰受傷,肺燥咳嗽,乾咳少痰,以及胃熱熾盛,津傷口渴,消
谷易飢等症。
玉竹有潤肺養胃、生津增液的功效,適用於肺胃燥熱之症,常與沙參
、麥冬、天冬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肥玉竹、玉竹(生用,清熱養陰較好)。
制玉竹(蒸熟用,專用於滋補養陰)。
炒玉竹(清炒用,滋補養陰)。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 1. 玉竹原名為葳蕤,又稱萎蕤,味甘多脂,質柔而潤,長於養陰,補而
不膩,故適用於內熱燔灼、耗傷肺胃陰液的症候。它養陰潤肺的功效
,與天冬、麥冬相近似,但天冬能滋腎,麥冬可清心,玉竹則專治肺
胃燥熱,三者各有所長。
2. 本品雖為養陰之品,然無滋膩之性,故補陰而不戀邪,可用於素體陰
虛、感受外邪而致發熱、無汗、惡寒、咳嗽、咽乾口渴等症,可與蔥
白、豆豉、薄荷、桔梗、白薇、甘草等同用。
3. 本品經近人作藥理實驗,發現有強心作用,用於臨床有一定療效。
【方劑舉例】玉竹麥門冬湯《溫病條辨》:玉竹、麥冬、沙參、生甘草
治燥傷胃陰,津液虧耗。
【文獻摘錄】《本經》:「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
《藥性本草》:「主時疾寒熱,內補不足,去虛勞客熱。」
《本草綱目》:「主風溫自汗灼熱,及勞瘧寒熱。」

╔══════╗
║ 百合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肉質鱗片。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心、肺經。
【功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臨床應用】 1. 用於肺燥或肺熱咳嗽等症。
本品甘寒,能清肺潤燥,對肺燥或肺熱咳嗽等症,常與麥冬、沙
參、貝母、甘草等配合應用。
2. 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神思恍惚等症。
本品有寧心安神作用,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神思恍惚之症,與
知母、地黃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百合、野百合(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百合知母湯《金匱要略》:百合、知母
治百合病。
百合固金丸(錄自《醫方集解》):生地、熟地、麥冬、貝母、百合
、當歸,芍藥、甘草、玄參、桔梗
治肺傷咽痛,咳喘痰血。
【文獻搞錄】《本經》:「邪氣腹脹心病,利大小便,補中益氣。」
《別錄》:「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痺,止涕
淚。」
《大明本草》:「安心定膽,益志養五臟。」

╔══════╗
║ 羊乳根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根。
【性味】甘,平。
【功效】養陰潤肺,袪痰排膿,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 1. 用於病後體虛,肺陰不足,咳嗽等症。
本品有養陰潤肺作用。用於病後體虛,可配合熟地、當歸等同用
;對肺陰不足、咳嗽等症,可配百部、功勞葉等同用。還可用於
產後體虛、乳汁不足,常配合豬蹄、大棗、通草等同用。
2. 用於肺癰,乳癰,瘡瘍腫毒等症。
羊乳根還能袪痰排膿、清熱解毒。以治肺癰胸痛、咳吐膿血等症
,可配合冬瓜子、薏苡仁、蘆根、桔梗、野菊花、金銀花、生甘
草等同用;治療乳癰、瘡瘍腫毒,可配合蒲公英等同用。此外,
蛇蟲咬傷,可用鮮根切碎,煎服;也可洗淨、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羊乳根、山海螺、四葉參(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二兩,煎服。外用適量。

╔══════╗
║ 枸骨葉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葉。
【性味與歸經】微苦,涼。入肺、腎經。
【功效】養陰清熱,補益肝腎。
【臨床應用】 1. 用於肺虛咳血,骨蒸潮熱等症。
本品具養陰作用,功能清虛熱;治肺虛咳嗽,咯血,骨蒸潮熱等
症,常與沙參、麥冬、白芨等配合同用。
2. 用於頭暈耳鳴,腰膝痠痛等症。
本品又可補肝腎。用治肝腎陰虛、頭暈耳鳴、腰膝痠痛等症,常
與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等藥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枸骨葉、功勞葉(洗淨,曬乾,去刺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燒灰淋汁或煎膏,塗白癜風。」

╔══════╗
║ 楮實子 ║(附:谷樹葉、谷樹漿、谷樹
╚══════╝ 根皮)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桑科植物構樹(谷樹)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脾、腎經。
【功效】補腎強筋骨,明目,利尿。
【臨床應用】 1. 用於腰膝痠軟,陽痿,頭暈眼花等症。
楮實子能補腎強筋骨,用治腎虛陽痿、腰痠,常與熟地、枸杞、
蓯蓉、懷牛膝等配合應用。本品尚有養肝明目作用,故又可用於
血虛頭暈、眼花等症。
2. 用於水腫。
本品有利尿的功效,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藥,可以治療水腫。
【處方用名】楮實子(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 1. 谷樹葉:即構樹之葉。用鮮葉打汁,可外塗頑癬及蟲咬。外用適量。
2. 谷樹漿:即在構樹的樹皮部用小刀劃破後流出的白色漿汁。可治臀部
頑癬、頸部神經性皮炎及下肢濕疹等,常用漿汁直接塗於患
處。或製成百分之十的酒精溶液,或與凡士林配成百分之十
的軟膏塗用。
3. 谷樹根皮:即構樹的根部或幹部的白皮(刮去外面栓皮)。有利尿消
腫作用,用於慢性腎炎的浮腫。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
煎服。
【文獻摘錄】《別錄》:「陰痿水腫,益氣充肌明目。」
《大明本草》:「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健腰膝,益顏色。」

╔══════╗
║ 枸杞子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臨床應用】用於肝腎不足,遺精,腰膝痠痛,以及頭暈、目眩等症。
枸杞子有補益肝腎之功,不論腎陰虛虧或腎陽不足,皆可應用。治腎
虛遺精等症,常與巴戟天、肉蓯蓉、潼蒺藜等配伍應用;用於頭暈目
昏等症,可與菊花、地黃、山萸肉等配伍。
【處方用名】甘杞子、枸杞子(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 1. 枸杞子味甘性平,柔潤多液,是一味補養肝腎的藥品,功與潼蒺藜、
菟絲子相近似。然根據臨床實踐體會,潼蒺藜、菟絲子、枸杞子三藥
雖都是平補陰陽之品,但潼蒺藜、菟絲子兩藥助陽之功勝於養陰,故
歸入助陽藥;枸杞子則滋陰之功勝於助陽,且補益作用較佳。本品配
以熟地,則補肝滋腎;配以菊花,則養肝明目;配以黃精,則補精益
氣。凡肝腎不足的疾患,都可配用。
2. 據古代文獻記載,本品可用治消渴。現民間驗方單用枸杞子一味,蒸
熟嚼食,每次一錢,每日二至三次,治糖尿病症情較輕者,有一定療
效。
3. 本品雖為臨床常用藥物,但如有外邪實熱、脾虛濕滯及腸滑便溏者,
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杞菊地黃丸《醫級》: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
牡丹皮、澤瀉
治肝腎不足,頭暈目眩,久視昏暗。
【文獻摘錄】《食療本草》:「堅筋骨.... 除風去虛勞,補精氣。」
《湯液本草》:「主心病嗌乾.... 渴而引飲,腎病消中。」
《本草綱目》:「能補腎潤肺,生精益氣,此乃平補之藥,所謂精不
足者補之以味也。」
《本草圖解》:「補腎益精....,而消渴、目昏而腰痛膝痛,無不愈
矣。」

╔══════╗
║ 女貞子 ║(附:女貞葉)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苦,平。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滋陰,養肝明目。
【臨床應用】用於肝腎不足,頭暈,耳鳴,兩目昏糊,頭髮早白等症。
女貞子能滋養肝腎之陰,為一味清補的藥品。在臨床上常與桑椹子、
旱蓮草等配伍,用於肝腎陰虧、頭暈耳鳴、眼目昏糊、頭髮早白等症

【處方用名】熟女貞、女貞子(蒸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女貞葉:即女貞的葉。性味苦澀微甘平。功能清熱利咽。適用於咽喉腫痛
等症。一般用量為三片至五片,冷開水洗淨,嚼服。
【按語】 1. 女貞子一藥,根據臨床應用的體會,它的滋養肝腎的功用與枸杞子、
桑椹子相近。但枸杞子能平補陰陽,用治肝腎不足,不論陰虛、陽虛
,都能適用;桑植子補肝腎之陰,且能補血;而女貞子則只能滋陰,
不能助陽,偏治肝腎陰虛,並無補血作用。總的說來,此藥性質平和
,作用較緩,久服始能見功。
2. 本品多用易致滑腸,如脾胃虛寒泄瀉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二至丸《證治準繩》:女貞子,旱蓮草
治肝腎陰虛。
【文獻摘錄】《本經》:「味苦平,主補中,安五臟。」
《本草綱目》:「強陰,健腰膝,發白髮,明目。」
《本草備要》:「益肝腎,安五臟,強腰膝,明耳目,烏鬚髮,補風
虛。」

╔══════╗
║ 旱蓮草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菊科植物鱧腸的地上部分。
【性味與歸經】甘、酸,寒。入肝、腎經。
【功效】養陰益腎,涼血止血。
【臨床應用】 1. 用於肝腎陰虧,頭暈,目眩,頭髮早白等症。
旱蓮草能養陰而益肝腎,臨床上治療肝腎不足,頭暈目眩,頭髮
早白等症,常配合女貞子、桑椹子等同用。
2. 用於陰虛血熱的各種出血症候如咯血、吐血、尿血、便血以及崩
漏等症。
本品有涼血止血作用,能治療上述諸種失血,可用鮮草二至三兩
,用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內服;或與仙鶴草等配伍,煎汁內服
。此外,如遇外傷出血,可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或曬乾研細
末,外敷傷口,能止血止痛。
【處方用名】墨旱蓮、旱蓮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 1. 旱蓮草又稱墨旱蓮,採集鮮草,搓揉其莖葉,有黑汁流出,故名。此
藥性本寒涼,略有養陰的功效,故有益于肝腎。但單用本品滋陰補腎
,殊嫌其作用較弱,故須與女貞子配伍,始能發揮它的作用,如成藥
二至丸,即是臨床上常用的藥品。
2. 本品涼血止血的作用頗佳,內服、外用,都有功效。前人說它能止血
排膿,可治血痢,現臨床應用不多,有待進一步實踐。
【方劑舉例】二草丹《沈氏尊生》:旱蓮草、車前草
治尿血。
【文獻摘錄】《新修本草》:「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傅之立已。汁塗
眉發,生速而繁。」
《本草綱目》:「烏髭髮,益腎陰。」
《本草從新》:「補腎,黑髮烏鬚,赤痢變糞,止血,固齒,功善益
血涼血。純陰之質,不益脾胃。」

╔══════╗
║ 龜板 ║(附:龜板膠)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龜科動物龜的腹甲。
【性味與歸經】鹹、甘,平。 入腎、心、肝經。
【功效】滋陰潛陽,益腎健骨。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陰不足、骨蒸勞熱、潮熱盜汗,或陰虛陽亢以及熱病傷陰
、陰虛風動等症。
本品能滋腎陰而潛浮陽。在臨床應用方面,治陰虛發熱,可與地
黃、知母、黃柏等配伍。用治陰虛陽亢,可與生牡蠣、鱉甲、白
芍、生地等配伍;若陰虛而動風者,再增入阿膠、雞子黃等品,
以滋液而息風。
2. 用於腰腳痿弱,筋骨不健,小兒囟門不合等症。
龜板能益腎陰而健骨,故可用於筋骨不健、囟門不合等症,可與
牛膝、鎖陽,虎骨、當歸、芍藥等品同用。
3. 用於血熱所致的崩漏等症。
本品有滋陰益血的功效,能益腎陰而通任脈,且性平偏涼,故可
用於血熱所致的崩漏等症,可配合地黃、旱蓮草等同用。
此外, 本品還可用於難產之症,可與當歸、川芎、牛膝等品配伍。
【處方用名】生龜板(生用)。
龜板、敗龜板、炙龜板(砂炙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先煎。
【附藥】龜板膠:由龜板煎熬而成。功效與龜板同,但滋補的作用較強,對腎陰虛
所致的痙弱、崩漏等症尤為適宜。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烊化
沖服。
【按語】龜板與鹿茸兩藥,都能益腎而健骨,可用治筋骨痿軟的病症。但是龜板益
腎陰而通任脈,能滋陰潛陽、補血止血,治陰虛發熱、血熱崩漏,又可用
於難產;鹿茸則助腎陽而補督脈,能溫腎助陽、生精補髓,治腎陽不足、
血崩漏下屬於虛寒者。兩藥一為補陰,一為助陽,作用不同。如果陰陽兩
虛,又可配合應用。
【方劑舉例】大補陰丸《丹溪心法》:制龜板、熟地、黃柏、知母、豬脊髓
治陰虛火旺、骨蒸勞熱。
【文獻摘錄】《本經》:「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音“開”)瘧,五痔陰蝕,濕
痺四肢重弱,小兒囟不合。」
《本草綱目》:「治腰腳痠痛,補心腎,益大腸,止久痢久泄,主難
產,消癰腫,燒灰敷[月廉]瘡。」
《本草備要》:「滋陰.... 治陰血不足,勞熱骨蒸, 癥瘕崩漏,五
痔難產,陰虛血弱之證。」

╔══════╗
║ 鱉甲 ║(附:鱉甲膠)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鱉科動物鱉的背甲。
【性味與歸經】鹹,平。入肝、脾、腎經。
【功效】滋陰潛陽,散結消痞。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陰不足、潮熱盜汗,或陰虛陽亢,以及熱病傷陰、陰虛風
動等症。
鱉甲能滋肝腎之陰而潛納浮陽。治陰虛潮熱,常配青蒿、地骨皮
等同用;治陰虛陽亢動風,常與龜板、牡蠣、白芍、阿膠等同用

2. 用於久瘧、瘧母、胸脅作痛及月經不通,癥瘕積聚等症。
本品能軟堅散結,且可破瘀通經,故適用於久瘧、瘧母、胸脅作
痛以及月經不通、癥瘕積聚等症,可與三棱、莪朮、青皮、香附
、紅花、桃仁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生鱉甲(生用。主要用於滋陰潛陽)。
炙鱉甲、鱉甲(砂炙用,主要用於軟堅散結)。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先煎。
【附藥】鱉甲膠:係用鱉甲熬制而成。功能補腎滋陰,適用於腎陰虛虧。一般用量
為一錢至三錢,烊化後沖入藥汁中。
【按語】鱉甲與龜板都髓滋陰潛陽,治虛熱盜汗及陰虛陽亢等症,兩藥往往同用。
但鱉甲清虛熱的作用較強,且能通血脈、破瘀散結,可用於肝脾腫大、月
經閉止;龜板則補血止血、益腎健骨,可用於崩漏下血及筋骨痿軟。這是
兩藥不同之點。
【方劑舉例】鱉甲散《沈氏尊生》:鱉甲、柴胡、知母、秦艽、當歸,青蒿,烏梅
、地骨皮
治骨蒸。
【文獻摘錄】《本經》:「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息肉,陰蝕痔惡肉。」
《別錄》:「療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
《藥性本草》:「除骨熱, 骨節間勞熱.... 婦人漏下五色,下瘀血
。」
《本草綱目》:「除老瘧、瘧母。」

╔══════╗
║ 桑寄生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枝莖。(桑寄生、柿寄生也供藥
用)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肝、腎經。
【功效】補肝腎,除風濕,強筋骨,安胎。
【臨床應用】 1. 用於風濕腰痛,關節不利,筋骨痠痛等症。
本品既能袪風濕,又能補肝腎、強筋骨,對風濕腰痛、筋骨痠痛
屬於肝腎不足者,常與獨活、牛膝等藥配伍應用。
2. 用於婦人懷孕胎漏、胎動不安等症。
本品有補肝腎而兼養血安胎的功效,用於婦人胎漏、胎動不安,
常與續斷、阿膠等配伍。
此外,本品又有降壓作用,近年來臨床上常用於高血壓。
【處方用名】桑寄生(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壽胎丸《衷中參西錄》: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
主治滑胎。
【文獻摘錄】《本經》:「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充肌膚,堅髮齒,長鬚眉,
安胎。」
《別錄》:「去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後餘疾,下乳汁,主金瘡,
去痺。」
《藥性本草》:「主懷妊漏血不止,令胎牢固。」



◎補虛藥應用注意事項◎

一、補虛藥品物眾多,性能各異,有適用於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區
別,又有適用於肺、肝、脾、腎之不同,在應用時必須根據病情適當選用。
二、由於虛弱病症各有不同,每有互相夾雜,如氣血兩虛,陰陽兩虧以及
脾腎不足、肝腎虧損、肺腎虛弱等,可視具體病情配伍應用。
三、素體不足,又兼邪實,須扶正袪邪相提並用,可分別配伍解表藥、清
熱藥、利水藥、化痰藥、理氣藥、消食藥等同用。
四、素體不足而有各種滑脫的病症,可用補虛藥配伍收斂藥同用。
五、補虛藥對於真實假虛,大實有羸狀之症不宜應用;而真虛假實,至虛
有盛候者,又當極用之。
六、邪實無虛的病症,一般不宜用補虛藥,以免留滯病邪。
七、服用補虛藥應注意用量用法,以免應用不當而產生不良反應。
八、服用人參者須忌用蘿蔔、蘿蔔子及茶葉等。
九、平常作為進補取單味藥物服用者,如遇感冒、食滯,以及發熱者,應
暫停服用。

◎具有補虛藥功效的藥物還有:

一、補脾:茯苓、薏苡仁(利水滲濕)
二、養血安神:丹參(活血袪瘀)
三、養血通絡:雞血藤(活血袪瘀)
四、養血安苔:桑寄生(袪風濕)
五、滋陰清熱:鮮地黃(清熱)
六、清熱養陰:玄參(清熱)
七、溫腎助陽:附子、肉桂(袪寒)、鍾乳石(化痰止咳平喘)
八、補脾腎:蓮子、芡實(收斂)
九、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五加皮、鹿蹄草(袪風濕)、牛膝(活血袪瘀)
十、補虛:仙鶴草(止血)



╔════════════╗
║ 第 十 九 章 ║
║ ║
║ 收斂藥 ║
╚════════════╝


凡具有收斂固澀作用,可以治療各種滑脫症候的藥物,稱為收斂藥。又叫
收澀藥。
滑脫的病症,主要有自汗盜汗,久瀉久痢,久咳虛喘,遺精滑精,溲多遺
尿,白帶日久,失血崩漏等症。因為滑脫諸症,如不及時收招,可引起元氣日
衰,或變生他症。所以,《本草綱目》說:「脫則散而不收,故用酸澀之藥,
以斂其耗散。」。
本章藥物具有斂汗,止瀉,固精,縮小便,止帶,止血,止嗽等作用。凡
屬外感實邪未解或瀉痢、咳嗽初起時不宜早用,以免留邪。


╔══════╗
║ 山茱萸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性味與歸經】酸、澀,微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益肝腎,澀精,斂汗。
【臨床應用】 1. 用於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耳鳴,腰痠等症。
山茱萸功能補肝益腎,凡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腰痠等症,常與
熟地、枸杞子、菟絲子、杜仲等配伍同用。
2. 用於遺精,遺尿,小便頻數,及虛汗不止等症。
山茱萸酸澀收斂,能益腎固精。對腎陽不足引起的遺精、尿頻均
可應用,常配合熟地、菟絲子、沙苑蒺藜、補骨脂等同用;對於
虛汗不止,本品又有斂汗作用,可與龍骨、牡蠣等同用。
此外, 本品又能固經止血,可用治婦女體虛、月經過多等症,可與
熟地、當歸、白芍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山萸肉、淨萸肉、山茱萸(蒸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 1. 山萸肉微溫而不熱,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品,不論陰虛或陽虛,都可
配用。它既能補益肝腎,又能收斂固澀;能補能澀,是它的又一特點

2. 本品經砲制後,形如黑棗的皮,故有些地區稱作“棗皮”。由於它酸
澀收斂,如內有濕熱、小便不利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山茱萸丸《普濟方》:山茱萸、覆盆子、菟絲子、巴戟天、人參、楮
實、五味子、萆薢、牛膝、桂、天雄、熟地黃
治腎虛腰膝無力,小便多。
【文獻摘錄】《本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 逐寒濕痹,去三蟲。」
《別錄》::「強陰益精,安五藏,通九竅,止小便利。」
《湯液本草》:「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
氣取其味酸澀以收滑也。」

╔══════╗
║ 五味子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酸,溫。入肺、腎經。
【功效】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
【臨床應用】 1. 用於久嗽虛喘。
五味子能上斂肺氣,下滋腎陰,對肺腎兩虧所致的久咳虛喘,可
收止咳平喘的效果,常配黨參、麥冬、熟地、山萸肉等同用。
2. 用於津少口渴、體虛多汗等症。
本品能生津止渴、固澀斂汗。常可配麥冬、生地、天花粉等用治
津少口渴;可配黨參、麥冬、浮小麥、牡蠣等治體虛多汗,無論
陽虛自汗,陰虛盜汗,均能應用。
3. 用於精滑不固,小便頻數,久瀉不止等症。
五味子能益腎固精、澀腸止瀉。治夢遺滑精、小便頻數等症,可
與桑螵蛸、菟絲子等同用;治久瀉,可與補骨脂、肉豆蔻等同用

【處方用名】北五味、五味子(蒸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按語】 1. 五味子味酸收斂,性溫而不熱不燥,臨床上常用它斂肺、止汗、澀精
、止瀉,都是取它收澀的功效,故凡表邪未解而有實熱者,不宜應用
。至於素有寒飲,而又外感風寒,出現咳嗽喘急、痰多稀薄等症,可
用本品與溫肺散寒的乾姜、細辛等配伍,一收一散,一方面可防肺氣
耗散太過,一方面又可防止斂肺遏邪的弊害。
2. 近年來本品應用範圍有所發展,臨床上常用於神經衰弱、失眠等症;
對於肝炎恢復期血清轉氨超過正常數值而久不恢復者,應用本品有
降低作用。
【方劑舉例】腎瀉丸(原名四神丸)《內科摘要》:五味子、補骨脂、肉豆寇、吳
茱萸
治脾腎虛寒泄瀉。
【文獻摘錄】《本經》:「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痠,補不足,強陰,益男子
精。」
《用藥法象》:「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
子散大。」
《本草備要》:「性溫,五味俱備,酸鹹為多,故專收斂肺氣而滋腎
水,益氣生津,補虛明目,強陰澀精,退熱斂汗,
止嘔住瀉,寧嗽定喘,除煩渴。」

╔══════╗
║ 烏梅 ║
╚══════╝

【藥用部分】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梅的經加工的未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酸,平。入肝、脾、肺、大腸經。
【功效】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臨床應用】 1. 用於久咳不止。
烏梅斂肺而止咳,對於久咳不止,痰液稀少等症,可與罌粟殼、
半夏、杏仁等藥配伍應用。
2. 用於久瀉久痢。
烏梅又有澀腸止瀉作用,治療瀉痢日久不止,常與肉豆蔻、訶子
、蒼朮、茯苓等配伍。
3. 用於虛熱口渴。
烏梅能生津止渴,可治氣陰兩虛的煩熱口渴及暑熱煩渴,可與天
花粉、葛根、麥冬、人參、黃耆等藥同用。
4. 用於蛔蟲為患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
烏梅味酸,蛔得酸則伏,故能和胃安蛔,常與黃連、黃柏、乾薑
,細辛、花椒、附子等配伍,治蛔厥腹痛。
本品外用,又可用於牙關緊閉,以烏梅肉擦之; 用於外瘍弩肉,以
烏梅炭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烏梅、大烏梅(帶核用)。
烏梅肉(去核用,用量宜小)。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烏梅丸《傷寒論》:烏梅、黃連、黃柏、乾薑、附子、蜀椒、桂枝、
細辛、人參、當歸
治蛔厥腹痛。
【文獻摘錄】《本經》:「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
去青黑痣,蝕惡肉。」
《大明本草》:「和建茶、乾薑為丸服,止休息痢。」
《本草綱目》:「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蛔厥吐利。」
《本經逢原》:「烏梅酸收,益津開胃,能斂肺澀腸,止嘔斂汗,定
喘安蛔。」

╔══════╗
║ 蓮子 ║(附:石蓮子、蓮鬚、荷花
╚══════╝ 蓮房)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澀,平。入脾、腎、心經。
【功效】養心安神,益腎固澀,健脾止瀉。
【臨床應用】 1. 用於心悸,虛煩失眠等症。
蓮子能養心寧神,常配合茯苓、酸棗仁、柏子仁等藥,用於心悸
,失眠等症。
2. 用於腎虛遺精,崩漏,帶下等症。
蓮子益腎,且有固澀作用,對下元虛損的遺精、崩帶等症,常配
合沙苑蒺藜、菟絲子、芡實、山藥、牡蠣等同用。
3. 用於脾虛久瀉。
蓮子能健脾而固腸,用治脾虛久瀉,常配合白朮、茯苓、淮山藥
等同用。
【處方用名】湘蓮肉、建蓮肉、蓮子肉(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附藥】 1. 石蓮子:又叫甜石蓮。為成熟蓮子在蓮蓬將裂開時採集者(蓮子去果
皮、石蓮子不去果皮),或修整池塘時撿取落入淤泥中的蓮
實。性味苦寒,功能除濕熱,開胃進食。適用於噤口痢、久
痢、久瀉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市售另有一
種名為苦石蓮者,為豆科植物喙莢雲實(南蛇勒)的種子,
味極苦辛,應予區別。
2. 蓮鬚:又叫蓮蕊鬚。為荷花的花蕊。性味甘平。功能清心固腎,澀精
,止血。適用於腎虛滑精、遺精、尿頻、遺尿,以及吐血、崩
漏等症。 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3. 荷花:為蓮的花瓣。性味苦甘溫。可搗爛外敷,治天泡濕瘡。
4. 蓮房:又叫蓮蓬殼。為蓮的成熟花托。性味苦澀溫。功能化瘀止血,
適用於婦女崩漏、尿血等症。外用燒存性,研末,可塗治天泡
瘡。近來也有用本品煎服用治子宮頸癌者。一般用量為一錢至
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清心蓮子飲《和劑局方》:石蓮子、人參、茯苓,黃耆、甘草、麥冬
、黃芩、地骨皮,車前子
治氣陰不足,遺精,淋濁,消渴,以及婦人血崩、帶下等症。
【文獻摘錄】《本經》:「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食療本草》:「主五藏不足,傷中,益十二經脈血氣。」
《本草綱目》:「交心腎,厚腸胃, 固精氣, 強筋骨,補虛損....
止脾泄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

╔══════╗
║ 肉豆蔻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種仁。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脾、胃、大腸經。
【功效】澀腸止瀉,溫中行氣。
【臨床應用】 1. 用於久瀉不止。
肉豆蔻善能溫理脾胃,長於固澀,可澀腸以止瀉,常合乾薑、黨
參、白尤等用於脾虛久瀉;對脾腎虛寒泄瀉,亦可應用,多配補
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同用。
2. 用於脘腹冷痛。
肉豆蔻雖為收澀之品,然溫中行氣止痛的作用亦屬不弱,故又可
配木香、吳茱萸等藥用於脾胃虛寒、氣滯腹痛等症。
【處方用名】肉豆蔻、肉果、煨肉果(用麩皮炒至老黃色,肉搗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肉豆寇丸《百一選方》:肉豆寇、木香、大棗
治久瀉不止,氣滯脹痛。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主溫中消食,止泄,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
《海藥本草》:「主脾胃虛,冷氣,並冷熱虛泄。」
《本草綱目》:「暖脾胃,固大腸。」

╔══════╗
║ 訶子 ║(附:藏青果)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酸、澀,平。入肺、大腸經。
【功效】澀腸止瀉,斂肺利咽。
【臨床應用】 1. 用於久瀉久痢,脫肛等症。
訶子酸收固澀,能斂澀大腸,以制止腹瀉,適用於痢疾、泄瀉等
病症邪氣已衰而久瀉不止者,以及因久瀉而引起的脫肛等症。對
於痢疾腹痛而偏熱者,可配黃連、木香等同用;對於久瀉久痢而
偏寒者,可配乾薑、肉豆蔻等同用;如因瀉痢日久、氣陰兩傷,
須配益氣健脾養陰的藥物如黨參、茯苓、蓮肉、甘草、石斛、白
芍等品同用。
2. 用於肺虛喘咳或久嗽失音等症。
訶子能斂肺下氣,又可苦泄降火。治肺虛久咳、動則氣促,可與
黨參、麥冬、五味子等配伍;治痰火鬱肺、久嗽失音,可與瓜蔞
皮、青黛、川貝母、桔梗、玄參、甘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訶子、訶黎勒、訶子肉(生用,搗碎,一般用於斂肺降火)。
煨訶子(用麩皮拌炒至微焦用,用於澀腸止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藏青果:一名西藏橄欖。即訶子的未成熟果實。有利咽,開音作用。可用
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或
每次一枚,含咽其汁。
【按語】訶子一藥,主要用於久咳、久瀉等症。它酸收而苦降,除能斂肺止咳、治
肺虛咳喘外,對久嗽之症而兼有火邪者,也可酌情配用。但因它長於收澀
,對於痰嗽瀉痢初起、實邪尚盛者,不宜使用。
【方劑舉例】訶黎勒丸《沈氏尊生》:訶子皮、輕粉、青黛、香附、杏仁、貝母、
栝樓仁
治勞嗽。
【文獻摘錄】《新修本草》:「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枚殊勝。」
《本草衍義補遺》:「實大腸,斂肺降火。」
《本草備要》,:「澀腸斂肺瀉氣。

╔══════╗
║ 赤石脂 ║
╚══════╝

【藥用】本品為單斜品系的多水高嶺士。
【性味與歸經】甘、酸、澀,溫。入胃、大腸經。
【功效】澀腸止瀉,止血生肌。
【臨床應用】 1. 用於虛寒性泄瀉及久痢脫肛等症。
赤石脂酸澀收斂,有澀腸止瀉之效,主要用於虛寒性泄瀉或久痢
不止,常與禹餘糧、黨參、焦白朮、乾薑等配合同用,對久痢兼
有出血症狀者,更為適宜。
2. 用於婦女月經過多,崩漏帶下等症。
赤石脂能入血分,有止血之功,故可用治崩漏等症,常與側柏葉
、烏賊骨等同用。此外,本品還可外治瘡癰久不斂合,有生肌收
口作用。
【處方用名】赤石脂。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八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桃花湯《傷寒論》:赤石脂、乾薑、粳米
治傷寒下利便膿血不止。
【文獻摘錄】《本經》:「主泄痢,腸澼膿血,下血赤白。」
《本草綱目》:「補心血.... 厚腸胃,除水濕,收脫肛。」

╔══════╗
║ 余餘糧 ║
╚══════╝

【藥用】本品為斜方品系褐鐵礦的礦石。
【性味與歸經】甘、澀,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澀腸止瀉,收斂止血。
【臨床應用】 1. 用於久瀉久痢。
禹餘糧澀大腸而止瀉痢,與赤石脂作用相似,故兩藥常配合應用

2. 用於崩漏帶下。
本品有固澀止血作用,治體虛崩漏可與黨參、當歸、熟地、赤石
脂等同用;治帶下可與烏賊骨、牡蠣等同用。
【處方用名】禹餘糧、禹糧石、餘糧石(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八錢,煎服。
【方劑舉例】赤石脂禹餘糧湯《傷寒論》:赤石脂、禹餘糧
治傷寒下利不止。
【文獻摘錄】《本經》:「主下赤白。」
《藥性本草》:「主崩中。」
《本草綱目》:「催生,固大腸。」

╔══════╗
║ 五倍子 ║
╚══════╝

【藥用】本品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葉上的綿蚜科動物五梖子蚜寄生所形成的蟲癭。
【性味與歸經】酸,寒。入肺、腎、大腸經。
【功效】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
【臨床應用】 1. 用於肺虛久咳。
五倍子藥性收斂,功能斂肺止咳,用治肺虛久咳,可與五味子、
嬰粟殼等斂肺藥同用。
2. 用於久痢久瀉。
五倍子又可澀腸止瀉,治療久痢久瀉之症,常與五味子、白朮、
補骨脂、丁香等配合同用。
3. 用於體虛汗多,以及痔血、便血等症。
五倍子用於止虛汗也有作用,可單味研粉敷臍孔上,或煎服;亦
可與訶子、五味子等藥同用。本品又有止血的功效,可用於痔血
、便血等症。
此外,五倍子又能用治遺精、遺尿、脫肛等病症,還可外用敷治瘡毒
皮膚濕爛。
【處方用名】五倍子(煮死內部寄生蟲後曬乾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五倍子散《珍珠囊》:五倍子、地榆
治小兒脫肛。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主齒宣疳匿,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癬瘡癢
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
《本草綱目》:「斂肺降火,化痰飲,止咳嗽,消渴,盜汗,嘔吐,
失血,久痢....治眼赤濕爛,消腫毒,喉痺,斂潰
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

╔══════╗
║ 罌粟殼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罌粟科植物罌粟的果殼。
【性味與歸經】澀,平。入肺、大腸、腎經。
【功效】斂肺,澀腸,止痛。
【臨床應用】 1. 用於久咳不止。
罌粟殼功能收斂肺氣,適用於肺氣不收、久咳不止的病症,可配
合烏梅等同用。
2. 用於久瀉,久痢等症。
本品有澀腸止瀉作用,治久瀉、久痢等症,可單用,或與木香、
黃連、乾薑等配伍。
此外,嬰粟殼的止痛功效亦頗顯著,臨床上常用於胃痛、筋骨疼痛等
病症。
【處方用名】罌粟殼、御米殼(生用,用於澀腸、止痛)。
炙粟殼、炙御米殼(蜜炙用,用於斂肺止咳)。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本品性澀收斂,故咳嗽或腹瀉初起時忌用;如久咳、久瀉用一般藥物無效
者,始可考慮應用本品,但又不宜多服、久服。
【方劑舉例】百勞散《宣明論》:罌粟殼、烏梅
治久咳虛嗽。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止瀉痢,固脫肛,治遺精久咳,斂肺澀腸,止心腹
筋骨諸痛。」
《本草求真》:「功專斂肺澀腸固腎,凡久瀉,久痢脫肛,久嗽氣乏
,並心腹筋骨諸痛者最宜。」

╔══════╗
║ 石榴皮 ║(附:石榴根皮)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石榴科植物石榴樹的果皮。
【性味與歸經】酸、澀,溫。入胃、大腸經。
【功效】澀腸止瀉,殺蟲。
【臨床應用】 1. 用於久瀉,久痢等症。
本品有收斂澀腸作用,適用於久瀉、久痢等病症,常與訶子、肉
果等藥配合應用。
2. 用於蟲積腹痛等症。
本品能驅蟲,用治蛔蟲病、絛蟲病等,常與擯榔、鶴蝨等藥配合
應用。
【處方用名】石榴皮(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石榴根皮:即石榴樹根的外皮。性味、功效均同石榴皮,但殺蟲力較強,
主要用於蟲積腹痛。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三錢。有毒性,不可大
量應用。
【方劑舉例】黃連湯《千金方》:石榴皮、黃連、黃柏、阿膠、甘草、乾薑、當歸
治赤白久痢。
【文獻摘錄】《別錄》:「止下利、漏精。」
《本草拾遺》:「煎服下蛔蟲。」
《本草綱目》:「止瀉痢,下血,脫肛,崩中,帶下。」

╔══════╗
║ 明礬 ║
╚══════╝

【藥用】本品為二方晶系明礬石精制而成的結晶品。
【性味與歸經】酸,寒。入脾經。
【功效】止血,止瀉,袪痰,外用燥濕止癢。
【臨床應用】 1. 用於久瀉不止,便血,崩漏等症。
本品收斂澀腸,能治瀉痢日久不止,可單用小量吞服;或配五倍
子、訶子等藥同用。對便血、崩漏,也可配合收斂止血藥同用。
2. 用於風痰壅盛,或癲癇等症。
明礬有袪痰作用,可與半夏、豬牙皂角、甘草等配伍,用治風痰
壅盛,喉中聲如牽鋸;又可配鬱金,治風痰癇病。
3. 用於濕疹瘙癢。
本品用外敷,有收斂燥濕止癢之功,如治牛皮癬可配石榴皮同
用;治聤耳可配黃丹同用。
【處方用名】明礬、白礬(打碎用)。
枯礬(用。主要外用於濕疹等)。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分至一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皮濕1號膏《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地榆、石膏、枯礬
外治濕疹。
【文獻摘錄】《本經》:「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本草綱目》:「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之痰涎,取其酸苦湧泄也
;治諸血病、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
;治痰飲、泄利、崩帶、風眼,取其收而燥濕也;
治喉痺、陰疽、中蠱、蛇蟲傷鱉,取其解毒也。」

╔══════╗
║ 椿根皮 ║(附:鳳眼草)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苦木科植物樗的根皮或樹皮。
【性味與歸經】苦、澀,寒。入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澀腸止瀉,止帶,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濕熱白帶,濕熱瀉痢,以及月經過多,漏下不止等症。
椿根皮為清熱燥濕的藥物,具有收斂固澀作用,故能止帶、止瀉、止
血固經。在臨床上用於濕熱帶下,常與黃柏、白芷、白芍等配合應用
;用於濕熱痢疾、腹瀉等症,常與黃連、黃芩、木香等配用;用於血
熱所致的月經過多、漏下不止等症,常與龜板、白芍、黃芩等同用。
此外,用本品煎湯外洗,可用治皮膚瘡癬。
【處方用名】椿根皮、椿根白皮、樗白皮(洗淨,曬乾,切碎用)。
炒椿根皮(麩皮炒用,稍減苦燥之性)。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風眼草,即樗的果實,功效與椿根皮相似。適用於痢疾、便血、白帶等症
。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愈帶丸《飼鶴亭集》:熟地、白芍、當歸、川黃柏、良薑、川芎、椿
根皮
治婦人赤白帶下,經濁淋漓等症。
【文獻摘錄】《大明本草》:「止女子血崩,產後血不止,赤帶,腸風,瀉血不住
,腸滑瀉,縮小便。」
《本草備要》:「治濕熱為病,泄瀉,久痢,崩帶,腸風,夢遺便數
,有斷下之功。」

╔══════╗
║ 芡實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芡的種仁。
【性味與歸經】甘、澀,平。入脾、腎經。
【功效】益腎固精,健脾止瀉,袪濕止帶。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精關不固,夢遺滑精,小便失禁等症。
芡實益腎而長於收澀,能固下元,故可澀精縮尿,用治夢遺滑精
、小便失禁等症,常與金櫻子、桑螺峭、菟絲子等配伍同用。
2. 用於脾虛不運、腹瀉不止等症。
芡實為滋補斂澀的藥品,能扶脾以止瀉,治脾虛久瀉,常與山藥
、茯苓、黨參、白朮等藥配合應用。
3. 用於婦女白帶。
本品能健脾而袪濕,且可固澀而止帶,故常用於婦女白帶,不論
屬於濕熱帶下或脾腎兩虧的體虛帶下,都可應用。配白果、黃柏
、車前子等治濕熱帶下;配山藥、菟絲子、海螵蛸、牡蠣等治
體虛白帶。
【處方用名】芡實、南芡實、蘇芡實、北芡實(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金櫻芡實丸(原名水陸二仙丹)《洪氏集驗方》:芡實,金櫻子
治遺精。
【文獻摘錄】《本經》:「主治濕痺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
《本草綱目》:「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
《本草求真》:「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補,本有過於芡實,而芡
實之澀,更有勝於山藥,且山藥兼補肺陰,而芡實
則止於脾腎,而不及於肺。

╔══════╗
║ 桑螵蛸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螳螂科動物大刀螂等的卵塊。
【性味與歸經】甘、鹹,平。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固精,收縮小便。
【臨床應用】用於腎陽不足的遺精,滑精,小便頻數,小便失禁及小兒遺尿等症。
桑螵蛸補腎助陽而偏於收澀,故有固精、收縮小便的功效。配菟絲子
、枸杞子、補骨脂、龍骨、牡蠣等,可用於遺精、滑精;配覆盆子、
益智仁、金櫻子等,可用於尿頻失禁及遺尿等症。
【處方用名】桑螵蛸(用麩皮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桑螵蛸補肝腎,助陽固精,能治腎虛陽痿、遺精、尿頻失禁、遺尿等症;
也可用於頭暈、腰痠及帶下等症。總的說來,補腎收澀,是它主要的效用
。如屬陰虛火旺或內有濕熱的遺精、尿頻,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桑螵蛸散《本草衍義》:桑膘娟、遠志、龍骨、石菖蒲、人參、茯苓
、龜板、當歸
治小便頻數及遺尿、失精等症。
【文獻摘錄】《本經》:「主陰痿,益精.... 女子血閉腰痛, 通五淋,利小便水
道。」
《別錄》:「療男子虛損,五臟氣微,夢寐失精,遺溺。

╔══════╗
║ 覆盆子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薔薇植物覆盆子的未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酸,微溫。入肝、腎經。
【功效】益腎固精,縮尿。
【臨床應用】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小便頻數及小兒遺尿等症。
覆盆子滋養肝腎,且有收澀作用,故有良好的固精縮尿的功效。配以
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等則益腎補精,用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
配以桑螵蛸、益智仁、菟絲子等則固腎縮尿,用治小便頻數、小兒遺
尿等症。
【處方用名】覆盆子(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 1. 覆盆子一藥,具有益腎縮尿的良好作用,以功效而得名。本品性微溫
而不燥熱,功能收斂固精而無凝滯的弊害,補腎助陽而無傷陰的缺點
,故善於滋養肝腎,又可明目,適用於遺精、早泄、多尿、遺溺及眼
目昏糊等症。
2. 據明代《本草綱目》記載,覆盆子與懸鉤子是兩種植物。但《中藥志
》說,目前市場所用主要為植物秦氏懸鉤子的果實,其它懸鉤於屬多
種植物的果實,皆能作覆盆子用。
【文獻摘錄】《別錄》:「益氣....,令髮不白。」
《藥性本草》:「男子腎精虛竭,陰痿。」
《本草備要》:「益腎臟而固精,補肝虛而明目,起陽痿,縮小便。」

╔══════╗
║ 金櫻子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果實和花托。
【性味與歸經】酸,平。入腎、大腸經。
【功效】澀精,縮尿,澀腸止瀉。
【臨床應用】 1. 用於腎虛滑精、遺精、遺尿、小便頻數及帶下等症。
金櫻子酸澀收斂,功能固精縮尿。用治腎虛滑精、遺精,可單獨
熬膏服;也可與潼蒺藜、菟絲子、補骨脂等配伍同用。在臨床上
常用本品與芡實相配,制成丸藥,用治遺精、小便頻數、婦女帶
下等症。
2. 用於脾虛久瀉。
金櫻子又能收澀固腸而止瀉,用治脾虛久瀉,可單用熬膏服,也
可與白朮、山藥、茯苓、芡實等健脾藥同用。
此外, 本品在臨床上還可用以治療子宮脫垂症,也是取它固澀的功
效。
【處方用名】金櫻子(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文獻摘錄】《蜀本草》:「主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
《本草備要》:「固精秘氣,治夢泄遺精,泄痢便數。」

╔══════╗
║ 烏賊骨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軟體動物烏賊科烏賊魚的骨狀內殼。
【性味與歸經】鹹,微溫。入肝、腎經。
【功效】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斂瘡。
【臨床應用】 1. 用於崩漏下血,創傷出血等症。
烏賊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對崩漏下血,可與茜草合用;如體虛
的常和黃耆、白朮、黨參、阿膠、熟地等同用。對外傷出血,可
用烏賊骨粉搽敷,也有止血的功效。
2. 用於遺精及婦女赤白帶下等症。
烏賊骨長於收斂,故能澀精、止帶,常合山茱萸、沙苑子、菟絲
子等用於遺精;合白芷、牡蠣等用於帶下。
3. 用於胃脘疼痛、泛吐酸水等症。
烏賊骨功能收斂止血,且能中和胃酸,以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
,泛吐酸水,或潰瘍病出血,常合象貝、甘草研末同用。
4. 用於瘡瘍、濕疹、潰瘍久不愈合等症。
烏賊骨外用又能收濕生肌,可與黃連、黃柏、青焦等研末外敷,
以療瘡瘍濕疹。
【處方用名】炙烏賊骨、海螵蛸(用麩皮炒至微黃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錢。外用適量。
【按語】烏賊骨又名海螵蛸,它與桑螵蛸雖同稱為螵蛸,且都有收澀作用,但海螵
蛸具有止血、制酸的特長,也能固精止帶,然無補益作用;而桑螵蛸則以
固精縮尿為特長,具有益腎的功效。
烏賊骨功專收澀,多服久服,常有引起大便秘結的現象。
【方劑舉例】固衝湯《衷中參西錄》:烏賊骨、茜草、棕炭,五倍子,龍骨、牡蠣
、萸肉,白朮,黃耆,杭芍
治血崩。
【文獻摘錄】《本經》:「主女子赤白漏下,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
《別錄》:「止瘡多膿汁不燥。」
《大明本草》:「療血崩。」

╔══════╗
║ 碎米蕎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碎米蕎的全草。
【性味】甘,溫。
【功效】收澀止帶,止痢。
【臨床應用】用於婦女白帶多,以及痢疾等症。
本品具有收澀作用。臨床上配合淮山藥、炒白朮、芡實等藥,可治療
婦女體虛白帶多;也可用以治療慢性痢疾。
【處方用名】碎米蕎、白帶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
║ 雞冠花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莧科植物雞冠的花序。
【性味與歸經】甘,涼。入肝、大腸經。
【功效】止血,止瀉,止帶。
【臨床應用】 1. 用於便血,痔血,崩漏等症。
雞冠花為收斂止血的藥物,配生槐花、生地榆,可治便血;配防
風炭,可治痔血;配萬年青根、土牛膝,可治療崩漏。
2. 用於白帶,痢疾等症。
本品有止帶、澀腸功效。配白槿花,烏賊骨、白朮、茯苓等,可
治療白帶;配椿根皮等,可治療久痢。
【處方用名】雞冠花(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崩漏驗方《草藥處方選集》:雞冠花、萬年青根、土牛膝
治血崩。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帶下。」

╔══════╗
║ 浮小麥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乾癟輕浮末成熟穎果或帶桴的穎果。
【性味與歸經】甘,涼。入心經。
【功效】止汗。
【臨床應用】用於體虛多汗。
浮小麥專斂虛汗,不論自汗、盜汗均可應用,常配合黃耆、麻黃根、
白朮,或五味子、牡蠣等同用。
【處方用名】浮小麥(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牡蠣散《和劑局方》:牡蠣、浮小麥,麻黃根、黃耆
治虛汗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骨蒸虛熱,婦人勞熱。」
《本草備要》:「止虛汗盜汗,勞熱骨蒸。」

╔══════╗
║ 糯稻根 ║(附:糯稻草)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根。
【性味】甘,平。
【功效】止汗。
【臨床應用】用於虛汗、盜汗。
本品有止汗的功能。臨床上常與癟桃乾、紅棗等配合,用以治療虛汗
、盜汗的症候。
近年來,有以糯稻根配紅棗,或加擯榔,治療絲蟲病;又可配合石見
穿等水煎,加白糖飲服,治療傳染性肝炎。
【處方用名】糯稻根、糯稻根鬚(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糯稻草:即糯稻的莖葉。可治療傳染性肝炎,亦可作為預防用。一般用量
為五錢至一兩,煎服。

╔══════╗
║ 麻黃根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麻黃科植物麻黃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經。
【功效】止汗。
【臨床應用】用於自汗,盜汗。
本品專用於止汗,無論氣虛自汗,陰虛盜汗,均可應用,常與黃耆、
浮小麥、當歸、牡蠣等配合應用。也可研末外撲以止汗。
【處方用名】麻黃根(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止汗方《肘後方》:麻黃根、龍骨、牡蠣
外治大病癒後,多虛汗,及眠中流汗。
【文獻摘錄】《別錄》:「止汗,夏月雜粉撲之。」
《本草綱目》:「麻黃發汗之氣,駛不能御,而根節止汗,效如影響
。」

╔══════╗
║ 白果 ║(附:白果葉)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苦,平。有小毒。入肺經。
【功效】定痰喘,止帶濁。
【臨床應用】 1. 用於咳嗽痰多氣喘。
白果能斂肺止咳而定痰喘,適用於咳嗽氣急較劇的症候,在臨床
上常與麻黃、甘草等藥配伍,用治哮喘痰嗽等病症;如兼有肺熱
現象,可再加桑白皮,黃芩等清肺藥品。
2. 用於白帶、白濁及小便頻數等症。
白果長於固澀,故可止帶濁、縮小便,常與芡實、蓮肉等配伍同
用。
【處方用名】白果(帶殼,打碎,生用)。
白果肉(打碎,去殼,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或五只至十只,煎服。本品有毒,如炒熟服食,
不宜過多。
【附藥】白果葉:即銀杏的葉。性味苦甘澀平。有殺蟲功效,可防治蟲害。據報道
,本品又可用於高血壓及冠心病。
【方劑舉例】定喘湯《攝生眾妙方》:白果、麻黃、蘇子、款冬花、半夏、桑白皮
、杏仁、黃芩、甘草
治咳嗽哮喘。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主食降
痰,消毒殺蟲;嚼漿塗鼻面手足,去齇皰[黑干]
[黑曾]??,及疥癬,疳,陰蝨。」

╔══════╗
║ 刺蝟皮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脊椎動物刺蝟的外皮。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行氣止痛,化痰止血,固精縮尿。
【臨床應用】 1. 用於胃脘疼痛。
本品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故可用於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可
單用本品一味,焙乾,研末,每次吞服一錢,每天二次至二次;
也可配合白朮、白芍、香附、香椽皮等同用。
2. 用於痔瘡便血,脫肛等症。
刺蝟皮能化瘀止血,治痔疾有專長,用治痔瘡便血,常與槐花、
地榆等同用;如用於脫肛,可與補氣藥黃耆等同用。
3. 用於遺精、遺尿等症。
本品又有固精縮尿的功效,用於遺精、遺尿,常與固腎澀精藥如
益智仁、牡蠣、芡實等品配伍。
【處方用名】刺蝟皮、炙蝟皮(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或焙乾研末,每次吞服一錢。
【方劑舉例】遺尿二方(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方):炙刺蝟皮、益智仁
治遺尿。
【文獻摘錄】《本經》:「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
。」
《別錄》:「療腹病疝積。」


■具有收澀安神的藥物還有:

1. 收斂固澀:龍骨、牡蠣(安神)
2. 斂汗:酸棗仁(安神)
3. 除熱止汗:櫓豆衣
4. 固精澀尿:山楂(消食)、山藥、益智仁、山茱萸(補虛)
5. 止血固帶:鹿茸(補虛)
6. 止瀉攝涎:益智仁(補虛)
7. 補脾止瀉:菟絲子(補虛)



╔════════════╗
║ 第二十章 ║
║ ║
║ 其它藥 ║
╚════════════╝

本章所收載的藥物,大都用於外科疾患,臨床上以外用為主,具有消腫解
毒、收斂止血、化腐生肌、排膿止痛等作用。
其中某些具有劇毒的藥物,如用於內服時應注意嚴格控制劑量,不能過量
和持續使用。在劑型方面,內服一般宜作為丸劑,取其緩緩溶解吸收。在砲制
方面,應嚴格遵照一定的操作要求,以保證用藥安全。
除上述治療外科疾患的藥物外,對其它具有湧吐、截瘧等作用的藥物,由
於藥數較少,不能自成一章,或不能恰當地歸入以上各章,也附編在內。


╔══════╗
║ 蟾酥 ║(附:蟾皮)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蟾蜍科動物大蟾蜍及黑眶蟾蜍的耳後腺及皮膚腺分泌物
,經加工而成。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有毒。入心、胃經。
【功效】解毒消腫,止痛,闢穢濁。
【臨床應用】 1. 用於瘡癰腫毒,咽喉腫痛等症。
蟾酥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癰疽、瘡腫、咽喉腫痛,常
配合腐香、牛黃等制成丸劑內服。
2. 用於暑天飲食不潔、吐瀉腹痛等症。
蟾酥功能闢穢濁,故對暑天感受穢惡導致的吐瀉腹痛,常與茅朮
、雄黃、麝香等制成丸劑應用。
【處方用名】蟾酥。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內服每次一毫至二毫,為粉末入丸劑用,不入煎劑
。本品有毒,不宜久服。
【附藥】蟾皮:即蟾蜍刮去蟾酥、除去內臟的乾燥屍體。性味辛涼有小毒。功能殺
蟲治痛,拔毒療瘡。適用於小兒蟲積痛熱,癰瘍腫毒、惡瘡等症。
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二錢,煎服。或入丸散中用,每次吞服量一般為
一分至三分。
【方劑舉例】蟾酥丸《外科正宗》:瞻酥、雄黃、輕粉、銅綠、枯礬、寒水石、膽
礬、乳香、沒藥、麝香、硃砂、蝸牛
治療毒初起及諸惡瘡。
【文獻摘錄】《藥性本草》:「取眉脂,以朱砂、麝香為丸如麻子大,治小孩子疳
瘦,空心服一丸;如腦隋,奶汁調,滴鼻中。」
《本草衍義》:「治齒縫出血及牙疼,以紙紉少許,按之立止。」
《本草綱目》:「療發背療瘡,一切惡腫。」

╔══════╗
║ 雄黃 ║
╚══════╝

【藥用】本品為含硫化砷的礦物。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入肝、胃經。
【功效】解毒,殺蟲。
【臨床應用】 1. 用於癰瘡腫毒、蟲蛇咬傷等症。
雄黃能療瘡毒,如療瘡腫毒,可配合螺酥、朱砂等藥用於外敷,
或制成丸劑內服。如蟲蛇所傷,可配合五靈脂,研成細末,外敷
,或制成蛇藥內服,以奏解毒之效。
2. 用於蟲積腹痛、疥癬等症。
雄黃能毒殺蛔蟲等一些腸寄生蟲,內服可作驅蟲藥,一般配合苦
楝根皮、擯榔、牽牛子、大黃等同用。對疥癬,本品可以配輕粉
、大風子等外搽。
此外,雄黃又可合常山等藥用治瘧疾。 另有用本品與艾葉、蒼朮、
白芷等藥作煙薰劑,可作房舍、畜廄的消毒劑。
【處方用名】雄黃、雄精、腰黃(生用,內服,須飛邊用。本品不宜用火炮制)。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內服每次五釐至一分。一般入丸散,不入湯劑;且
不能持續服用,以免蓄積中毒。
【方劑舉例】紅靈丹(驗方):雄黃、麝香、朱砂、青礞石、銀硝、硼砂、冰片
治中暑,發痧,頭暈胸悶,腹病吐瀉。
【文獻摘錄】《本經》:「主寒熱鼠痿惡瘡,疽痔死肌,殺百蟲毒。」
《別錄》:「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
《大明本草》:「主疥癬,風邪癲癇,嵐障, 一切蟲獸傷。」
《本草綱目》:「治瘧疾寒熱,伏署洩痢,酒飲成癱,驚滴,頭風弦
暈。」

╔══════╗
║ 硼砂 ║
╚══════╝

【藥用】本品為硼砂礦石加工品。
【性味與歸經】甘、鹹,涼。入肺、胃經。
【功效】解毒、清熱化痰。
【臨床應用】 1. 用於咽喉腫爛,目赤腫痛等症。
硼砂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常和冰片、玄明粉、硃砂等研粉制成吹
口藥,以治口瘡、咽喉腫爛。亦可和冰片等制成眼藥,或洗眼劑
以療目赤腫痛。
2. 用於熱痰咳嗽。
硼砂內服有清化痰熱作用,可單用或與蛤粉、瓜蔞、貝母等同用

【處方用名】硼砂、月石、西月石(打碎或研粉用)。
月石(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二分至三分。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四寶丹《瘍醫大全》:硼砂、冰片,甘草、雄黃
外用治鵝口瘡。
【文獻摘錄】《大明本草》:「當痰止嗽,破瘕結喉痺。」
《本草綱目》:「上焦痰熱,生津液,去口氣,消障翳,除噎隔反胃
,陰潰,骨哽,惡瘡,及口齒諸病。」又云:「能
去胸隔上焦之熱。 .... 治噎膈積聚,骨哽結核,
惡肉陰質.... 痰熱眼目障翳....。」


╔══════╗
║ 磠砂 ║
╚══════╝

【藥用】本品為礦石,有紫、白兩種,紫磠砂為紫色石鹽,白磠砂為氯化鉸礦石。
【性味與歸經】鹹、苦、辛,溫。有毒。入肝、脾、胃經。
【功效】消積怯瘀,軟堅散結。
【臨床應用】 1. 用於癰疽疔毒,鼻中瘜肉。
磠砂為性溫有毒之物,外科用以治療癰疽療毒,未成可消,已成
能潰,有散結、去腐的作用;並能去鼻中痕肉。
2. 用於噎膈反胃,癥瘕等症。
本品能消積去瘀,故可用於噎膈反胃,癥瘕積塊等症。
【處方用名】紅磠砂、白磠砂(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二分,吞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立馬回療丹《外科正宗》:磠砂、蟾酥、輕粉、丁香、蜈蚣、雄黃、
朱砂、乳香、麝香、金頂砒
治疔毒走黃。
【文獻摘錄】《唐本草》:「主治積聚,破結血,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
,生好肌。」
《本草衍義》:「去目翳弩肉。」
《本草綱目》:「治噎膈癥瘕,積痢,骨哽,除痔[厭黑]疣贅。」

╔══════╗
║ 砒石 ║
╚══════╝

【藥用】本品為砷華礦石。
【性味與歸經】辛、酸,大熱。有大毒。入肺經。
【功效】外用蝕瘡去腐。內服截瘧,劫痰平喘。
【臨床應用】 1. 用於痔瘡、管、瘰歷、牙疳。
砒石外用有去腐拔毒的作用,現在常合枯礬、烏梅肉等用以蝕痔
;又可合枯礬、朱砂、石膏等用於管、瘰歷等症。此外,本品
合紅棗同研末,可治走馬牙疳。
2. 用於寒喘氣促,不得平臥。
砒石性溫,能劫寒痰,以奏平喘之功,常合淡豆鼓,研制成丸,
內服以療寒性哮喘、咳嗽、痰多清稀等症。
此外,據古代文獻記載,本品又可用以截瘧。 但現在臨床上很少應
用。
【處方用名】白砒、白信、砒石、信石、砒霜(均為白信石,質較純而為較強)。
紅砒、紅信(均為紅信石,含有雜質)。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一毫至二毫,每日一次,入丸劑。外用適量。
【按語】本品有劇毒,內服都須用綠豆或豆腐同煮後應用,不能多服或持續久服,
以防中毒。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紫金丹《本事方》砒石,豆肢
治寒喘。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療諸瘧,風痰在胸隔,可作吐藥;不可久服,傷人
。」
《本草綱目》:「除[鼻句]喘積痢,爛肉,蝕瘀腐瘰歷、蝕癰疽敗肉
,枯痔殺蟲。

╔══════╗
║ 斑蝥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鞘翅目豆象科昆蟲斑蝥或苦苣斑蝥的蟲體。
【性味】辛,寒。有毒。
【功效】外用攻毒蝕瘡,內服破癥散結。
【臨床應用】 1. 用於瘡疽瘰歷等症。
斑蝥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膚發赤,繼則起水泡,
如敷貼過久,對肌膚有腐蝕作用。據文獻記載,前入有用本品炒
酥研末,調蜜外敷,以治瘡疽瘰歷。現臨床應用不多。
2. 用於癥瘕積聚等症。
據文獻記載,本品有破癥散結之功,可用於癥瘕積聚等症。近代
有用斑蝥微量,配合其他藥物,用以治療癌腫。
此外, 本品研末放膏藥中貼大椎穴 (在發作前1~3時貼),起水
泡即去掉,可截瘧。
【處方用名】斑蝥(糯米同炒,去頭翅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釐,研末,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斑蝥酒《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斑蝥、樟腦、白酒
外用治神經性皮炎。
【文獻摘錄】《本經》:「主寒熱鬼疰,蠱毒,鼠瘡疽,蝕死肌,破石癃。」
《本草綱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蠱毒、輕粉毒
。」

╔══════╗
║ 石灰 ║
╚══════╝

【藥用】本品為石灰石類礦物燒而成的塊狀物,或再經吸取水分而得的粉狀物。
【性味】辛,溫。有毒。
【功效】解毒,止血。
【臨床應用】外用於湯火燙傷,創傷出血等症。
本品有較強的解毒和止血作用,用風化石灰一斤,加水四碗,浸泡,
攪拌,澄清後,吹去水面浮衣,取中間清水,每水一份加麻油一份,
調成乳狀,搽塗湯火傷處;又陳石灰研末,可作刀傷止血藥用。此外
,本品還可用以腐蝕贅疣、黑痔。
【處方用名】生石灰(用以腐蝕贅疣、黑痔)。
熟石灰、陳石灰(用於燙傷)。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不作內服。
【方劑舉例】桃衣散《外科正宗》:風化石灰、生大黃
外用治創傷出血。
【文獻摘錄】《本經》:「主疽疥瘙,熱氣惡瘡,窺疾,死肌墮眉,殺痔蟲,去黑
子息肉。」
《本草綱目》:「散血定痛,上水瀉血病....。」又云:「石灰,止
血...., 但不可著水,著水即爛肉。」

╔══════╗
║ 輕粉 ║
╚══════╝

【藥用】本品為由水銀與其它物質加工制成的粉末。
【性味】辛,寒。有毒。
【功效】殺蟲,逐水。
【臨床應用】 1、用於疥癬、[月廉]瘡等症。
輕粉外用有殺蟲作用,可合雄黃、大風子等療疥癬。合石膏等有
拔毒收斂作用,可療[月廉]瘡等症。
2、用於水腫、二便秘結等症。
輕粉內服有瀉下逐水作用,可配合大黃、牽牛子等同用。
【處方用名】輕粉、汞粉、膩粉(研細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內服每次一釐至二釐。宜入丸劑,不入湯劑,且不
能過量,也不能持續服用,以防汞中毒。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瘋油膏(經驗方):輕粉,東丹、朱砂、黃蠟。
外用治鵝掌風、神經性皮炎、皮膚皸裂,乾燥作癢者。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通大腸,轉小兒疳並瘰歷,殺瘡疥癬蟲,及鼻上酒
齇,風瘡瘙癢。」
《本草綱目》:「治痰涎積滯,水腫鼓脹,毒瘡。」

╔══════╗
║ 大風子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樹及同屬植物的成熟種子。
【性味】辛,熱。有毒。
【功效】琺風,殺蟲。
【臨床應用】用於麻風、疥癬等症。
本品有袪風燥濕殺蟲的作用,臨床常配合苦參、白蒺藜、大胡麻、蒼
耳子、防風、白花蛇、草烏等藥做成丸劑,內服治療麻風;又可配合
土槿皮、地膚子、硫黃、樟腦等藥,外用治疥癬等症。
【處方用名】大風子、大楓子(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一次量一分至三分。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大風諸痢方《普濟方》:大風子、苦參末
用於風癬疥癩。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治風癬疥癩,....攻毒殺蟲。」

╔══════╗
║ 蜂房 ║
╚══════╝

【藥用】本品為胡蜂科崑蟲大黃蜂等所造的巢。
【性味與歸經】甘,平。有毒。入胃經。
【功效】袪風攻毒,散腫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齲齒疼痛,癰疽,瘰歷,瘡癬等症。
本品性味甘平有毒,具有袪風攻毒,散腫止痛之功,用治齲齒疼痛,
可與乳香、細辛等配合煎水合漱,或與全蠍同研擦牙;治癰疽、瘰歷
等症,可與乳香、沒藥、蒲公英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露蜂房、蜂房(炙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蜂房膏《證治準繩》:露蜂房、蛇脫、玄參、蛇床子、黃耆、杏仁、
亂髮、鉛丹、蠟
治瘰歷。
【文獻摘錄】《別錄》:「合亂髮、蛇皮燒灰,以酒日服二方寸匙,治惡疽附骨癰
。」
《大明本草》:「煎水漱牙齒,止風蟲疼痛。」

╔══════╗
║ 木槿皮 ║(附:土槿皮、木槿花、木槿子)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錦葵科植物木槿的莖皮。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大腸經。
【功效】殺蟲治癬。
【臨床應用】用於皮膚疥癬等症。
本品有殺蟲止癢的作用,以治皮膚疥癬,一般多作外用,以木槿皮浸
液磨雄黃,治疥瘡;用醋調塗可治頑癬。
【處方用名】木槿皮、川槿皮(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附藥】 1、土槿皮:為松柏科金錢松的根皮。殺蟲治癬的作用較木槿皮強,為目
前治療體癬、腳癬等症的常用藥物。有毒,只供外用。
2、木槿花:又叫白槿花。即木槿的白色花。性味苦寒。功能清熱解毒。
治痢疾、泄瀉、白帶等。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或
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錢。
3、木槿子:即木槿的果實。性味苦平。功能清肺化痰。治肺熱咳嗽。一
般用量為三錢至四錢,煎服。
【方劑舉例】一號癬藥水(經驗方):土槿皮,大楓子肉、地膚子、蛇床子、硫黃
、白薛皮、枯礬、苦參、樟腦、酒
外治手癬、足癬等症。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止腸風瀉血,痢後熱渴。」
《本草綱目》:「治亦白帶下,腫痛疥癬。」
《本草綱目拾遺》:「殺蟲,為治癬良藥。 」

╔══════╗
║ 綠礬 ║
╚══════╝

【藥用】本品為含硫酸亞鐵的礦石,或化學制品。
【性味與歸經】酸,寒。入肝、脾經。
【功效】燥濕,殺蟲,補血。
【臨床應用】 1、用於濕疹,疥癬。
本品有燥濕、殺蟲、止癢作用,治療濕疹、疥癬時,可用本品研
末外搽,或燒湯薰凍。古代文獻有用皂礬配楝樹子,研末外搽,
治白禿頭瘡,亦取其燥濕、殺蟲的作用。
2、用於黃胖病。
黃胖病,大都為鉤蟲病引起,症見神疲乏力,腹脹納呆,面黃虛
腫等。綠研有一定的補血作用,臨床常與茅朮、厚朴、陳皮、甘
草等配伍應用,治黃胖病。
【處方用名】綠礬、青礬、皂礬、絳礬(成絳色)。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釐至一分,和丸內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絳礬丸(驗方):綠礬、厚樸、甘草、紅棗、茅朮、陳皮
治黃疸腹脹,面浮足腫。
【文獻摘錄】《新修本草》:「疳及諸瘡。」
《大明本草》:「喉痺蟲牙口瘡,惡瘡疥癬,釀鯽魚燒灰服,療腸風
瀉血。」
《本草綱目》:「消積滯,燥脾濕,化痰涎,除脹滿黃腫瘧利,風眼
口齒諸病。」

╔══════╗
║ 樟腦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樟科植物樟樹的木材及枝葉經蒸餾精制而成的結晶。
【性味與歸經】辛,熱。有毒。入心經。
【功效】外用除濕殺蟲,散腫止痛。內服開竅辟穢。
【臨床應用】 1、用於疥癬瘡癢及跌撲損傷,瘀滯腫痛等症。
本品有殺蟲止痛之功,治疥癬瘡癢,可與硫黃、枯礬、苦參、黃
柏等配合外用。本品又能散腫止痛,可用酒精配成盯劑外擦,以
治跌撲損傷、瘀滯腫痛。
2、用於中惡、卒然昏倒,或熱病神識昏迷等症。
樟腦辛香走竄,有類似冰片的芳香開竅和辟穢化濁的作用,治卒
然昏倒,或熱病神識昏迷等症,可與麝香等配合入散劑或制成丸
劑用。
【處方用名】樟腦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一分至二分,須與其他藥配合制成丸劑用(不入煎劑)。
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樟腦酒(驗方):樟腦、乳香、沒藥、酒
治疹氣腹痛。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通關竅,利滯氣,治中惡邪氣,霍亂心腹痛,寒濕
腳氣,疥癬風瘙,齲齒,殺蟲辟蠹。」

╔══════╗
║ 硫黃 ║
╚══════╝

【藥用】本品為天然硫黃礦或含硫礦物的提煉品。
【性味與歸經】酸,溫。有毒。入腎、大腸經。
【功效】殺蟲,補火助陽。
【臨床應用】 1、用於疥癬,陰疽等症。
本品有以毒攻毒的作用,且有殺蟲之功,對於疥癬,可配伍輕粉
,大風子等同用;還可外敷陰疽,有消散的功效。
2、用於命門火衰,腰痠膝冷,陽痿,以及腎氣不納所致的喘逆和虛
寒腹痛等症。
本品有補火助陽之功,對命門火衰所致的腰痠、陽痿,及虛寒腹
痛等症,可與附子、肉桂等配合應用;治療腎氣不納的喘逆,可
配合黑錫、補骨脂、葫蘆巴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虛寒便秘。
【處方用名】硫黃(與豆腐同煮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日量三分至八分,入丸、散。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半硫丸《和劑局方》:半夏、硫黃、薑汁
治虛寒便秘。
【文獻摘錄】《本經》:「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
《藥性本草》:「能下氣,治腳弱腰腎久冷,除冷風頑痺。」又云:
「生用治疥癬,及療寒熱咳逆。」
《本草圖解》:「主命門火衰,陽氣暴絕,陰證傷寒,陽道痿弱,老
人虛秘,婦入血結,虛寒久痢,心腹積聚。」

╔══════╗
║ 爐甘石 ║
╚══════╝

【藥用】本品為天然產的菱鋅礦。
【性味】甘,平。
【功效】明目去翳,收濕斂瘡。
【臨床應用】 1、用於目赤腫爛、目翳等症。
爐甘石有去腐解毒、收濕退翳的作用,可配黃連、樸硝、硼砂、
冰片等制成眼藥點眼,以治瞼緣炎及結膜炎等症,並可療翳膜孥
肉。
2、用於瘡瘍、濕疹等症。
爐甘石具收斂吸濕的作用,能防腐斂瘡,常可與黃柏、滑石、青
黛、石膏粉等用於濕疹及瘡瘍不斂,膿水淋瀝。
【處方用名】爐甘石、飛甘石(,淬黃連等汁後,水飛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不作內服。
【方劑舉例】爐甘石散《證治準繩》:爐甘石、片腦、黃連、黃柏
治目赤翳障。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止血,消腫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濕除爛
。」

╔══════╗
║ 孩兒茶 ║
╚══════╝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兒茶樹的枝幹加水煎汁濃縮而成的乾浸膏。
【性味與歸經】苦、澀,平。入肺經。
【功效】收濕、斂瘡、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瘡瘍多膿水,久不斂口,牙痛及外傷出血。
本品以外用為主,用於瘡瘍多膿汁黃水,或久不斂口,以及牙疳潰爛
等症,與龍骨、冰片等藥配合,能起收濕作用,並有生肌斂口等功效

此外,本品外用能止血,可用於外傷出血。內服能止瀉,還能治瀉痢
便血等症。
【處方用名】孩兒茶、鐵兒茶、珠兒茶、兒茶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包煎。或微炒研粉入丸散吞服,每服一分至三分
。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龍骨兒茶散《醫宗金鑑》:龍骨、兒茶,輕粉、冰片,為末外用。
治皮膚破爛,濕瘡。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清上隔熱,化痰生津,塗金瘡一切諸瘡,生肌定痛
,止血收濕。」
《本草求真》:「凡一切口瘡喉痺,時行瘟瘴,煩躁口渴,並一切吐
血、衄血、便血、尿血,血痢,及婦人崩淋,經血
不止,陰疳痔腫者。」

╔══════╗
║ 血竭 ║
╚══════╝

【藥用】本品為棕擱科植物麒麟竭及其同屬植物的果實和樹幹滲出的樹脂。
【性味與歸經】甘、鹹,平。入心胞、肝經。
【功效】行瘀,止血,止痛,斂瘡生肌。
【臨床應用】 1、用於金瘡或折跌痰血凝滯作痛等症。
本品能袪瘀行滯、止血定痛,治刀傷或跌撲損傷、瘀滯疼痛等症
,常與兒茶、乳香等配合應用。
2、用於瘡口不斂等症。
本品外用有收斂防腐保護瘡面的作用,能促使瘡面愈合,對瘡口
不合,可以同兒茶、乳香、沒藥等配合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血竭、麒麟竭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三分至五分,入丸散。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血竭散《沈氏尊生》:血竭、大黃、自然銅
治皮骨破折。
【文獻摘錄】《新修本草》:「療心腹卒痛,金瘡出血,破積血,止痛,生肌,去
五臟邪氣。」
《海藥本草》:「傷折打損,一切疼痛,血氣攪刺,內傷血聚,並宜
酒服。」
《大明本草》:「敷一切惡瘡疥癬久不合。」

╔══════╗
║ 象皮 ║(附:象牙屑)
╚══════╝

【藥用】本品為脊椎動物象科象的外皮。
【性味】甘、鹹,寒。
【功效】斂瘡生肌。
【臨床應用】用於瘡口久不愈合等症。
本品功專收斂,能生肌斂瘡,促使瘡面愈合,治潰瘍不致,可以本品
同珍珠、冰片、血竭、孩兒茶等藥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象皮(炙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附藥】象牙屑:為象牙的屑末。性味甘寒。功能清熱定驚,拔毒生肌。適用於痰
熱驚癇,喉痺腫痛,癰腫瘡毒,痔漏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
錢,煎服。或研細入丸散,或外用。
【方劑舉例】珍珠散《張氏醫通》:珍珠、爐甘石、唬泊,龍骨、赤石脂,鐘乳石
、朱砂,麒麟竭、象皮
治外症潰爛不長肉。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下疳,燒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瘡不合。」

╔══════╗
║ 松香 ║
╚══════╝

【藥用】本品為松科植物馬尾松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樹脂。
【性味】苦、甘,溫。
【功效】生肌止痛,燥濕殺蟲。
【臨床應用】用於癰癤,疥癬等症。
本品通常作為外用藥,治癰癤、疥癬濕瘡瘙癢等症。治癰癤,可與蓖
麻子、東丹等配用;治疥癬濕瘡,可與輕粉、麻油等配用。
【處方用名】松香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千捶膏《經驗方》:松香、蓖麻子、輕粉、東丹、銀朱,茶油
外治癰、癤、疔等。
【文獻摘錄】《本經》:「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安五臟,除熱。」
《藥性本草》:「煎膏,生肌止痛,排膿袪風,貼諸瘡、膿血爛,
塞牙孔殺蟲。」

╔══════╗
║ 鉛丹 ║
╚══════╝

【藥用】本品為純鉛加工而成的四氧化三鉛。
【性味與歸經】辛,微寒。有毒。入脾、肝經。
【功效】外用拔毒生肌;內服殺蟲,截瘧。
【臨床應用】用於瘡瘍多膿。
本品主要外用於散劑及膏藥中,能與植物油化合,為制膏藥的基礎劑
,有較好的解毒收斂作用。如經驗方紅油膏,即用本品配合九一丹(
熟石膏九錢、升丹一錢),調入油膏內,有防腐生肌作用,可治潰瘍
不斂。
此外,內服小量可墜痰截瘧,又可用於蟲積腹痛,因本品有毒,故目
前臨床上極少應用。
【處方用名】鉛丹、黃丹、廣丹、東丹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一分至二分,入丸散。不可過量,以防中毒。外用適量。
【文獻摘錄】《本經》:「主吐逆胃反,驚癇癲疾。」
《藥性本草》:「煎膏用止痛生肌。」
《本草衍義》:「治瘧及久積。」
《本草綱目》:「墜痰殺蟲。」

╔══════╗
║ 毛茛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
【性味】辛,溫。有毒。
【功效】截瘧,退黃。
【臨床應用】 1、用治瘧疾。
本品有毒,臨床上一般作為外用。用鮮草少許,洗淨,打爛,在
瘧疾發作前 6 小時敷於大椎穴,皮膚有灼熱感時,即除去。
2、用治黃疸
用本品治肝炎黃疸,亦可採用外治法(用法同上),貼於寸口或
內關上(也可墊薄姜片一塊),皮膚有灼熱感時,即除去。
3、用治哮喘。
用法同上,敷大椎穴;或取鮮葉少量,揉爛,用紗布包,塞鼻孔
內,喘平後即除去。
本品有毒,只供外用,一般不作內服; 外敷數小時後皮膚可引起發
泡熱痛,發泡後,要保持清潔,避免感染。
【處方用名】毛茛、老虎腳爪草(鮮草,洗淨,打爛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惡瘡癰腫,疼病未潰,搗葉敷之,不得入瘡內令肉
爛;又患瘧人,以一握微碎,縛於臂上;……和薑
塗腹,破冷氣。」

╔══════╗
║ 馬錢子 ║(附:土木鱉)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馬錢科植物馬錢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寒。大毒。入肝、脾經。
【功效】通經絡,消結腫,止疼痛。
【臨床應用】 1、用於風濕疼痛,經絡拘攣。
本品有通經絡的功效,又能止疼痛,常與羌活、川烏、乳香、沒
藥等藥物配合,治療風濕疼痛、經絡拘攣之症。
2、用於跌撲損傷腫痛,以及陰疽。
在傷科、外科方面,取馬錢子消結腫、止疼痛,治療跌撲損傷、
骨折等瘀滯腫痛之症,可與自然銅、骨碎補、乳香、沒藥等同用
;治療陰疽,可與草烏、當歸、地龍等藥配合。
本品近年來有用於食道癌、胃癌、直腸癌以及肺癌等。因其毒性劇烈
,一般須經過嚴格的加工砲制後,再配合甘草等解毒藥制成丸劑應用
。臨床觀察,近期療效比較好,但遠期療效不很明顯,有待於迸一步
研究。
【處方用名】番木鱉、馬錢子(水浸 10 天,每天換水一次,刮去毛,切片,陰乾
,用麻油炸成外焦黃內裡深黃色後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一日量為二釐至三釐。外用適量。
【附藥】土木鱉,又名木鱉子、方八。為多年生蔓生草本葫蘆科植物木鱉的種子。
性味甘溫有毒。功能消積塊,化腫毒。適用於腫毒,乳癰,惡瘡,瘰歷,
痔,跌撲損傷腫痛,腰痛等症。一般作為外用。
【方劑舉例】散瘀和傷湯《正骨心法要旨》:番木鱉、紅花、生半夏、骨碎補,甘
草、蔥鬚
治一切碰撞損傷、疲血積聚。
治傷消瘀丸《上海中成藥》馬錢子、麻黃、地鱉蟲、自然銅、乳香、
沒藥、香附、骨碎補、紅花、蒲黃、赤芍
、桃仁、澤蘭、五靈脂
治跌撲損傷。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傷寒熱病,咽喉痺痛,消痞塊,並含之咽汁,或磨
水噙咽」
《本草從新》:「治咽喉痺痛,消痞塊。」

╔══════╗
║ 蒟蒻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蒟篛的球莖。
【性味】辛,寒。有毒。
【功效】消腫,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癰療腫毒等症。
本品有消腫解毒的功效,治癰療腫毒,常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銀花
、連翹等配合應用。或單用本品,適量搗爛外敷患處,但不可過久,
以免發泡。
此外,本品又可用於瘰歷結核等症;近年來臨床上有入用本品治癌腫
、腦瘤等病。
【處方用名】蒟篛、魔芋、鬼蠟燭、蛇六谷(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八錢,煎服(本品有毒,須煎二小時以上,濾去渣,取
汁服,切勿吃渣,以免中毒)。

╔══════╗
║ 常山 ║(附:甜茶)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虎耳草科植物黃常山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辛,微寒。有小毒。入肺、心、肝經。
【功效】截瘧。
【臨床應用】用於瘧疾。
常山能殺滅瘧原蟲,為中醫沿用已久的抗瘧專藥,可以控制瘧疾症狀
的發作,並有良好的退熱作用,常和知母、擯榔、草果同用。但本品
服後往往能引起惡心嘔吐,因此,過去也用作催吐藥,用以治療胸中
有痰飲積聚之症。然而吐法在目前臨床上己很少採用,而用治瘧疾則
又有一種不良副作用,故在臨床上往往配合半夏、陳皮同用,以防止
發生惡心嘔吐等症的反應。
【處方用名】常山、炒常山、雞骨常山(用麩皮同拌炒至黃色)。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蜀漆:又名甜茶。即常山的苗葉。性味、功效、用量均同常山。根據現代
研究,它的抗瘧作用較常山為強。
【方劑舉例】截瘧七寶飲《楊氏家藏方》:常山、草果、擯榔、青皮,厚樸、陳皮
、甘草
治瘧疾。
【文獻摘錄】《本經》:「主傷寒寒熱,熱發溫瘧……,胸中痰結,吐逆。」
《本草綱目》:「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瘧之功。」又云:「常山、
蜀漆,生用則上行必吐,酒蒸炒熟用則氣稍緩,少
用亦不至吐也。」

╔══════╗
║ 瓜蒂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柄。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小毒。入胃經。
【功效】湧吐痰食。
【臨床應用】用於痰涎雍盛,宿食停聚等症。
瓜蒂苦寒有毒,用於痰涎、宿食停聚胃中而宜於湧吐者,用本品與赤
小豆為末,香鼓煮汁,溫服以催吐。
此外,本品研末搐鼻,有退黃疸的作用。
【處方用名】瓜蒂、苦丁香(洗淨,曬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三分,宜作散劑。本品有毒,用量不可過大。
【方劑舉例】瓜蒂散《金匱要略》:瓜蒂、赤小豆
治胸痞,上脘有宿食者。
【文獻摘錄】《本經》:「咳逆上氣,及食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別錄》:「療黃疸。」
《本草綱目》:「吐風熱痰涎,治風眩頭痛,癲癇喉痺,頭目有濕氣
。」
《本草便讀》:「苦寒通於胃腑,吐隔上蓄聚之熱痰。」

╔══════╗
║ 藜蘆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黑藜蘆的根莖與根。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有毒。入肝、肺、胃經。
【功效】吐風痰,殺蟲。
【臨床應用】 1、用於風痰壅盛及纏喉風。
本品湧吐作用較強,如欲湧吐痰涎,作為急救,可用防風、瓜蒂
、藜蘆三味,研細末,取少量,溫水送服以催吐。對於癲癇痰涎
壅盛,或纏喉風見痰涎壅塞者,可偶一用之。本品有毒,用時宜
慎。
2、外用治疥癬。
本品有殺蟲之功,用治疥癬,可用藜蘆研為細末,加生油調成軟
膏,外塗。
【處方用名】藜蘆(洗淨,曬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三分,宜作散劑。外用適量。有毒,用量不可過大。
【方劑舉例】通頂散《聖惠方》:藜蘆、黃連
外治諸風頭痛。
【文獻摘錄】《本經》:「蠱毒欬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
肌。」
《別錄》:「療噦逆喉痺不通,鼻中瘜肉,馬刀爛瘡,不入湯用。」
《圖經本草》:「吐上隔風涎,暗風癲病,小兒[鼻葭]齁痰疾。 」

╔══════╗
║ 辣蓼 ║
╚══════╝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蓼科植物辣蓼的全草。
【性味】辛,溫。
【功效】溫中化濕。
【臨床應用】用於痢疾,洩瀉,小兒疳積等症。
本品具辛辣之味,有溫中化濕的作用。配合馬齒莧、地錦草、青木香
等藥,可以治療痢疾、泄瀉、腹痛;配合麥芽等藥,可以治療小兒疳
積。
此外,本品又有化濕解毒作用,還可用以薰洗濕疹、頑癬等症。蛇犬
咬傷,亦可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辣蓼、辣蓼草(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結束了! 請拍拍手.....


2.某些中藥確實具有腎毒性,過量或是腎功能不全者,
要謹慎使用。
常見的有 蒼耳子、鴨膽子、常山、白果、篦麻子
馬錢子、半夏、雷公藤、班螫、鉛粉、鉛丹、
密陀僧、雄黃、砒霜、白降丹、輕粉、水銀等。
上述藥物可直接損害腎小管上皮細胞,甚至發生
廣泛的近曲小管壞死。
(資料引自 實用毒性中藥學 揚芬明 1992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3.《以身試百藥 當心腎衰竭》中提到 紅丹
《紅丹》此藥為由水銀、火硝、白礬、皂礬、雄黃、硃砂
煉製而成的汞製劑。
主要成分為氧化汞(HgO),及少量二硫化砷(As2S2)
有毒,僅可外用,急性中毒者可見腎腫大、皮質增厚
腎小管上皮腫大壞死。
標籤:
瀏覽次數:8    人氣指數: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上 海 中 醫 學 院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愛怎麼包就怎麼包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