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0916
 聽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40506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4050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40506-1
作者: 聽弦 日期: 2014.05.04  天氣:  心情:
做人要像咖啡豆:經歷高溫淬鍊,才有幸福滋味!!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

在滾水裡,分別放入蘿蔔、雞蛋與磨好的咖啡。

三十分鐘過去後,原本硬邦邦的蘿蔔,變得又軟又爛,筷子輕輕一戳,就化了。

雞蛋的內部本來很柔軟,但經過熱水的洗禮,蛋白蛋黃都變得又老又硬。

唯有咖啡豆與眾不同──它被熱水改變,卻也改變了熱水,讓平淡無味的開水,散發出迷人的濃鬱香氣。

我們身處的社會,就是那鍋滾沸的熱水──它現實而冷漠,壓力、煩惱與接連不斷的困難,都使我們痛苦不堪。

無奈的是,我們雖然明知自己陷在鍋子裡,卻又無路可逃。

儘管如此,老天仍給了我們一份重要的禮物,那就是選擇權──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究竟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蘿蔔型」的人,一開始志得意滿,強而有力,卻受不了現實的煎熬,漸漸消融。他們選擇向命運低頭,不但喪失希望與鬥志,更喪失了自己。

「雞蛋型」的人被現實同化,最初細緻柔嫩的心雖然變得堅強,卻也變得冷漠,無情到沒有多餘空間去包容、去快樂。

而「咖啡豆型」的人,卻能找出適應環境的方式,改變自己的同時,也讓環境變得更好。

這篇文章想談的主題是「改變」。很多人聽到「改變」兩個字就會緊張得跳起來,以為「改變」等同於「失去自己」。其實不是這樣的。

「改變」可以讓自己愉快,更讓身邊的人事物也跟著順遂,即使挫折難免,也能擁有較大的能量去克服面對。

我們身處的環境,都沒有改變。但是,只要「性格」改變,人生也往往會產生戲劇性的轉變,這不是魔法,而是必然。

曾有人問巴菲特,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巴菲特回答「性格」。那人很意外:「什麼?不是聰明或機運嗎?」

巴菲特又說:「人生是一棟大廈,性格是其中的鋼筋樑柱,聰明、機運只是覆蓋在上面的水泥。性格永遠決定命運。」也有人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正向的改變」非常迷人,而且,它並不困難──只要我們願意產生不一樣的想法,並積極行動,勇於跨出第一步,就能預約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命運!

其實,人生不會有說明書

有一個博士,某天買了一張DIY的椅子回家。他拿出工具,仔細看了說明書,依照上面的步驟開始組裝,卻怎麼裝也裝不好。

博士不耐煩了起來,加上又有要事得處理,就暫時把椅子扔在一旁,匆匆地出門了。

傍晚回家時,博士準備繼續與椅子「奮戰」,卻驚訝地發現,那張椅子已經被組裝好了。

「這是誰裝的?」博士問。

「是我。」他家的一位老傭人回答。

「你是怎麼辦到的?」博士感到十分不可思議,「你並不識字,要怎麼看說明書呢?」

那老傭人說:「如同您所說的,我不識字,所以我並沒有看說明書。」

「那你怎麼會知道怎麼裝呢?」博士很好奇。

「是這樣的。」傭人清了清喉嚨,回說:「由於我不識字,所以就只好多用頭腦。」



日常生活之中,有時,我們不也會犯下類似的毛病嗎?我們永遠以為,只有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的常識才是正確且可用的。

因此我們反覆地用一樣的方式解決問題,即使這個方式根本無效,但我們仍然不肯改變──就彷彿我們手中握著一張錯的說明書,卻仍一意孤行,覺得說明書上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

有個母親擁有國外碩士學歷,在銀行擔任高階主管,收入豐厚。她認為自己今日的成功,歸功於兒時父母嚴厲的教導。

因此,當她自己有了孩子後,也決定「比照辦理」,她對孩子非常嚴格,每天把兒子的時間排得滿滿的,讓他補習、學習各式各樣的才藝,甚至連課外活動也不允許他參加,認為不該「浪費時間」。果真,她培育出一個非常優秀的兒子,因此更加篤定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對的。

隔了好幾年,她又生了一個女兒。女兒漸漸長大,她也同樣施行「鐵的紀律」。只是,這個女孩的性格很強硬,年紀很小便開始反抗母親,幾度逃學逃家,想與媽媽「硬碰硬」,母女關係劍拔弩張。

做母親的想盡一切辦法要控制女兒,但無論如何,女兒就是不肯屈服。就這麼「奮戰」了好幾年,直到母親覺得心力交瘁,徹底死心,認為自己的女兒根本不受教,從此放牛吃草,不願意再管她。出乎意料的是,沒想到,女兒反而產生了極大的轉變,開始自動自發讀書,成績也大幅進步……

她這才明白,長久以來,女兒的叛逆,其實是在表達對母親的抗議。有問題的並不是女兒,而是她自己啊!她終於恍然大悟──相同的一套教育方式,並不能用在截然不同的兩個孩子身上。

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妨試著放下自己的成見,換個不同的角度思索,想出不同的處理方式吧。也許我們就會發現,雖然「此路不通」,但是也「條條大路通羅馬」。

與其抱怨,不如試著改變

以前辦公室有一個同事,她很聰明也很有才華,但她最大的缺點,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時常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最後,她和老闆大吵一架,便氣沖沖地離職了。

之後,她陸續換了幾家公司,但工作始終不順利,導火線全都相同──因為她那張嘴。她不是得罪了公司高層,就是被同部門同事排擠,最後只能捲鋪蓋回家。

有一次老同事們聚餐,她坦承自己說話太直白。她也埋怨說:「其實我工作能力也不差,我有一百個優點,卻只有一個缺點,為什麼大家都看不到我的優點,卻只放大我的缺點呢?」

聽到這番話,一時間真不知該怎麼勸她。

不會騎腳踏車的人,就算換了一台腳踏車,還是不會騎;不會游泳的人,就算換一座游泳池游泳,依然不會遊。相同的道理,不懂說話技巧的人,無論換了幾家公司,都依然會得罪人。

「我就是不會說話,該怎麼辦?」她又問。

其實答案很簡單。如同學習所有技能一樣,你如果不會做人,不會,就要學,就要改啊。以我同事為例,不會說話,何不看看那些人緣好的同事、朋友如何應對進退?知道自己常說錯話,為什麼不練習「少說兩句話」?

相同的道理:如果你個性懶散,就給自己立下目標,逼著自己在期限內完成;如果你花錢如流水,就狠下心來,剪掉皮夾裡的信用卡……

個性,是真的能夠改變的,先決條件是──我們必須願意學習,而且要有恆心地學習。很少人一次就學會騎腳踏車,也很少人能夠瞬間改掉自己的缺點。

也如同學習騎腳踏車──過程中,也許我們會摔倒,甚至受傷流血。但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也會發現,自己的技巧從一開始的生疏,漸漸地變得熟練,終至遊刃有餘。

事情跟你想的不一樣

有一個女子在貧困地區擔任服務工作,有一次,她經過一條溪,看到好幾個當地婦女,正帶著孩子,在溪邊漂洗玉米粒。

這再尋常不過的畫面,卻讓她不寒而慄──因為,他們正在清洗的玉米,並非一般的黃色,而是被染上了藍色、綠色、紫色各種怪異的顏色!

這女子連忙衝了過去,很生氣地對那些人說:「這些玉米是從哪裡來的?」

「是附近的糧食公司廢棄不要,丟到垃圾堆裡的。」

「難道妳們不知道,這些玉米本來要當成種苗使用,都浸泡過含有劇毒的農藥嗎?那上面染的顏色,正是要提醒大家不要誤食啊!」

「我們知道……」幾個婦人低著頭回答。

「知道?知道妳們還撿玉米來吃?自己不要命也就罷了,孩子們該怎麼辦?」女子說得氣急敗壞。

「小姐……我們明白妳的好心,可是妳要明白……」其中一個婦人抬起頭來,幽幽地說:「我們已經好久沒有東西吃了。吃了這些玉米,我們可能會死;但如果不吃這些玉米,我們馬上會死!」



我有一個朋友,在非營利組織服務,被派到非洲最貧窮的國家馬拉威工作,當地不但愛滋病、瘧疾肆虐,居民還飽受飢荒的痛苦。以上的故事,是她告訴我的親身經歷。

她說,自己聽了婦人的這番話,眼淚馬上掉了下來── 一方面,是同情當地人忍受飢餓的無奈;另一方面,是很後悔自己為什麼這麼衝動,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對方罵了一頓

還好,這個故事最後有了快樂的結局:朋友馬上告訴對方,基金會已在附近設置了糧食發送站。那些婦人聽了擁抱住她,歡喜不已。她協助婦人們燒掉那些有毒的玉米,隔天親自帶著她們到救助站領取食物。

朋友語重心長地說,這件事給了她寶貴的教訓:「當我們看到其他人的行為,總習慣在第一時間,以自己的想法做出判斷。但我們的判斷,卻往往未必是正確的。」

有時候,旁人的行為會讓我們不以為然。我們會因此生氣,甚至因此看不起對方;但又有誰知道,對方這樣的行為,是不是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呢?

這不是要我們凡是遇到「看不過去」的事,就鄉願地替對方找理由,然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而是提醒我們──溝通的時候,委婉一點、深入一點、有同理心一點。

也許會因此發現「啊,原來事情跟我想的不一樣」,很多問題,也才能真正地獲得解決。

最細微的貼心,最美麗

體貼,看不到,摸不著,卻能帶給人最真實的感動。

有一對夫妻到東京迪士尼裡的餐廳用餐,點了一份兒童餐。

服務生婉轉地說:「真是對不起,依照規定,兒童餐只有九歲以下的孩子可以點。」

「喔,我們瞭解了。那沒關係,我們改其他餐點。」那對客人爽快地答應了。

只是,服務生卻觀察到,那對夫妻的臉上,似乎流露出落寞的神情。服務生忍不住上前詢問,那妻子說:「其實是這樣的……我懷孕時,跟肚子裡的女兒約定,將來全家人要一起到迪士尼吃兒童餐。可是我身體不好,女兒沒有保住。只是,我們還是想要實踐和女兒的約定……」

服務生點點頭,離開了。

最後,服務生送上餐點──不只是一份兒童餐,還有一張兒童餐椅。「寶寶的椅子放在爸爸媽媽中間可以嗎?」服務生微笑地問。

這對夫妻默默地開始用餐。他們臉上既掛著微笑,眼睛裡也含著淚水。



據說,是一位到迪士尼的遊客,在餐廳的一隅目睹了這件事的經過,因深受感動,特別將這故事在網路上與網友分享。

無論這則故事是真是假,我都喜歡它帶來的溫暖和啟發

我有一個朋友,去年生了一個女兒。他愛這個孩子愛得不得了,每天拚命地替孩子拍照,寫日記記錄女兒的成長過程。想當然,與朋友聚會時,他也開口閉口都是「我女兒……我女兒……」。

某次聚餐場合,我又遇到了這個朋友。奇怪的是,這天他卻很反常,絕口不提寶貝女兒。我問他:「欸,你今天怎麼了?女兒會走路了嗎?」

「還好、還好。」他敷衍著說,我察覺他顯然是故意要轉移話題,所以也沒再追問下去。

直到席間眾人陸續散去,他才私下跟我說:「妳知道為什麼我今天不提孩子嗎?是因為在座的某某女士。我和她並不熟,但我聽說,她的孩子幾年前在一場車禍意外中過世了。我不想提孩子,是不希望她想到兒子傷心。」

我並不知道這段過往,明白後才恍然大悟,更覺得我這朋友真是個體貼入微的人──有些人對旁人體貼,是希望贏得友誼,甚至別有目的。這位朋友和那位女士並不熟識,他的體貼是選擇「不說」,那女士永遠不會有機會發現,當然也不會因此感謝他,但他還是默默地做了。

以前我還在公司上班,有一個男同事很喜歡周傑倫,每天上班都放周傑倫的歌。可是,不知從哪一天開始,他卻再也不聽周傑倫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辦公室的另一位女同事,也同樣喜歡周傑倫,周傑倫的歌還是她與男友的定情歌曲。「可是,她最近和男友分手了。有一天我一如往常聽周傑倫的歌,發現她在座位上偷偷擦眼淚。我沒有問她,但我再也不放了。」

給身邊的人多一點體貼,既不用多花半毛錢,也不會佔用我們任何時間,可是這麼做的成效卻很大──體貼,可以有效地避免別人傷心。

我常覺得,細微的體貼,真是人性中最美麗的部分。

貢獻智慧,也是一種佈施

台灣有一個推動「動物福利」的團體,叫做「動物社會研究會」。我過去因為採訪的關係,和社內的工作人員熟識,並成為好友。

幾年前,他們公佈了一段「皮草真相」影片,影片中的狐狸,還沒有斷氣,就被活生生地剝皮,全身鮮血淋漓地在地上抽搐。這不是特例,為了節省時間,一般皮草工廠皆採用這種方式。

影片播出後,引起社會很大的震撼,很多人響應「反皮草」運動。

凡是看過這支片子的人,多數會同意皮草的製作過程很不人道。只是,卻很少有人想到,業者自然不可能提供這些影片,那麼,畫面究竟是怎麼得來的?答案是:研究會的成員假意要買皮草,混入其中偷拍。

你能想像嗎?研究會成員都是非常喜愛動物的人,當場看到那樣駭人的畫面,內心是多麼激動,但他們不能流淚、不能生氣,還得和剝製皮草的人有說有笑,否則可能就會被識破。任務結束後,拍攝影片的人失眠、做惡夢,甚至有人精神崩潰住院。更何況,這樣的行動得到的未必是掌聲。有人打電話到他們的辦公室冷嘲熱諷,批評他們偽善,還有相關業者恐嚇他們。

我自問:如果今天負責偷拍的人是我,我能做得到嗎?我很確定我沒辦法。

於是,我問朋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妳寧可承受這麼大的壓力,也執意要完成這件事?朋友只回答了一句話:「因為我知道,有生命正在受苦。」

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行善──不求掌聲,不計回報,甚至連「自己」都捨棄。實在很了不起。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行善。何況,只要還能活動,還能呼吸,你我就已經是富有之人了,不是嗎?

書籍資料

書名:做人要像咖啡豆:人生經歷高溫淬煉,才有幸福與香醇的滋味
作者:黃桐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23日
出版社:人本自然

黃桐

心靈勵志書暢銷作家   
辦公室的逃兵,現為自由作家,勤於筆耕,冷靜的外表下包藏一顆赤子之心。好奇卻不博學,好讀書但不求甚解,以五柳先生為偶像自勉
標籤:
瀏覽次數:99    人氣指數:499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40506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40507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