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0,14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3486293
宅胖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Anita's CCR紀事18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血汗螺絲釘...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德國,均富的奇蹟
作者:
宅胖
日期: 2013.09.22 天氣:
心情:
轉po文~
閱讀本文前請先服用 - 「德國,均富的奇蹟」
連結: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96636450383218&set=a.180531725327024.42787.100001105926941&type=1&theater
商業周刊1222期有篇文章對德國經濟振興模式做補充:
(我只節錄一部份,因為要嘴炮用…)
-----文章開始-----
「萊茵模式 孵不出臉書、微軟」
德國經濟成功的秘密何在?
這是今年二月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製作一系列德國經濟特別報導時的標題。
儘管BBC提供的答案,乃是德國堅實的技術實力,
但更關鍵的因素,卻是德國選擇和其他國家不同的經濟模式。
二十年前出版的一本著作,就提供了這方面的解答。
法蘭西學院院士阿爾貝(Michael Albert),在一九九一年出版著作「兩種資本主義之戰」,
當時正值共產主義鐵幕陸續崩潰之際,阿爾貝斷言,在共產主義垮台後,
新一輪的意識形態戰爭, 不再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衝突,
而是「美國模式」資本主義,與「萊茵模式」資本主義的對抗。
只有平等,沒有投機家 「美國模式」資本主義的代表,自然就是美國,
而阿爾貝認為,最能代表「萊茵模式」資本主義的國家,就是德國。
德國「萊茵模式」資本主義,和「美國模式」資本主義的不同,
主要是在根本哲學上:「美國模式」認為,「純粹有效的市場經濟只能有一種模式」,
那就是自由競爭,反對政府干預,
但「萊茵模式」卻更強調運用社會保障、政府津貼等手段來促成「平等」社會。
「萊茵模式」沒有金融神童,也沒有投機家。
整體來說,德國企業融資的管道不在股市,而在銀行,
德國最大的媒體集團「貝塔斯曼」(Bertelsmann)甚至 沒有上市。
德國的銀行,其實取代了證券市場的地位,多家企業都有專屬銀行處理金融業務,
銀行往往還是企業的股東,如德意志銀行就握有汽車製造商賓士的股權。
和重視「效率」的「美國模式」相比,德國「萊茵模式」更強調「平等」。
例如在企業治理方面,一九七六年德國法律規定,人數在二千人以上的企業,
必須實行共同管理,股東會裡的員工代表人數須和股東代表人數相等,
雇傭合約須經過協議才有效,德語稱這種模式為 Mitbestimmung,意為「共同責任」,
代表公司管理是由股東、幹部和工會共同負責,
這種模式被稱為真正的「責任控制」(stakeholder control),
有別於只看股東眼色的「股東控制」(shareholder control)。
重視「平等」,還體現在德國政府濟弱扶傾的政策上:
社會保險制度就是十九世紀「鐵血宰相」俾斯麥首創於德國,
如今德國人享有廣泛的醫療、職業傷害、失業保險,而退休保障制度也比許多工業國家還好。
阿爾貝在「兩種資本主義之戰」中斷言,德國的「萊茵模式」,是比「美國模式」更好的模式,
他說:「萊茵模式的經濟、社會優勢已被事實證明。」
德國不走許多國家仿效的「美國模式」,而選擇「萊茵模式」,
近年來該國出色的經濟表現,似乎證明德國走對了路。
但是,任何選擇都有代價,「萊茵模式」下的德國,
在亮眼的經濟成績背後,也是付出了代價才換來的。
富人逃稅,浪費社會資源 德國強調「平等」,因此當局政策宗旨就是「劫富濟貧」,
德國是少數特別針對有錢人課重稅的國家。
德國有「富人稅」,凡年收入超過十二萬五千歐元(約合新台 幣五百萬元)者,
每年都要繳一筆「富人稅」,這種針對性極強的稅,充分顯示德國追求的價值觀。
然而針對有錢人課稅,等於強迫他們和一般人分享努力的果實,
有錢人豈會乖乖束手待「稅」?他們會想辦法把錢搬到國外去。
例如就有德國人將錢存在瑞士或奧地利的銀行,要用時才開車去領。
這種逃避重稅的行為,對社會可說是一種「純粹的浪費」,
因為不管是開車去別國,甚至用其他方法搬錢,人們為了「逃稅」所付的代價,
都不會轉化為其他人的利益,換句話說,人們為逃避重稅所花費的資源,
沒有創造任何對其他人有益的產品或服務出來,資源就這樣浪費掉了。
在針對有錢人的重稅政策下,德國人也極力想隱瞞自己的財產。
今年四月,德國慕尼黑法院收到一份控告,緣由是某雜誌介紹德國最富有人士的名單,
被當事人以「妨害隱私」為由告上法庭。
此外,德國有錢人想隱匿財產以逃避重稅,當局也被迫要更努力地查稅。
甚至德國政府為了查緝逃稅,不惜用有爭議的手段取得人民的資料。
政府追稅,不惜違法
二○一○年,一位離職的銀行員工,向德國財政部兜售一張CD光碟,要價二百五十萬歐元;
這張光碟之所以如此貴,原因是裡面有一千五百位銀行客戶的資料,
如果德國財政部按這些資料查緝,可以追回一億歐元的稅款。
這位離職的銀行員工為了取信於財政部,交出了五位客戶的資料給政府試用,
德國財政部果然因此成功的對這五人追了一百萬歐元的稅款,
眼見這張光碟如此「值錢」,德國財政部最後竟花錢買下光碟。
「只要能懲罰逃稅,政府可以用各種手段取得資料,」德國總理梅克爾,
被問到政府是否該向洩密員工買客戶資料時如此回答。
這種手段在德國引起廣泛爭議,除了政府和出賣客戶資料的員工做生意,
背後所涉及的道德問題之外,事實上,政府特別針對有錢人課重稅,
造成這些人全力想逃避重稅,政府就又要使出各種手段來追查這些逃稅行為,
這種「逃稅、追稅」的循環中所花費的資源,全都是浪費。
在這個過程,沒有任何人獲得好處──即使追到稅,但也浪費了資源,這樣值得嗎?
-----文章結束-----
2004年南亞大海嘯,位於巴東溪北方的亞齊省(Banda Aceh)有十六萬人喪生,
有地質學家認為,造成該次慘劇的地質斷層極可能繼續向南斷裂,
導致未來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未來,
該國九十萬沿海居住人口皆在不定時炸彈的陰影之下生活著,
據統計,相同大小的海嘯若襲擊巴東,恐將招致四十萬人死亡。
曾經,站在巴東沿岸望向大海,
想像有一堵高達五公尺的水牆橫亙於水平線之上,步步朝城市逼近…
在今年三月時一號之前,這都得靠人類的想像力去揣摩,
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我們不再需要只靠著想像畫面了,
全球衛星實況轉播大放送,怵目驚心的畫面映入你我的雙眼,
號稱防洪抗海嘯世界第一的日本,其腰上繫著的那條冠軍腰帶被海效應生生給扯下了,
擺在家門口那一道一道的防波堤,一整個破功,甚至更導致災情的擴大,
過去的防災觀念與方法在311大地震後,開始被人們檢討並改寫…
在巴東這鳥地方,就算即時發布海嘯警報,
人們還是會被困在狹窄的街道上動彈不得,
而且高地距離都市太遠了,乘著大浪到陰曹地府基本上是比較省時省力的,
也因為如此,國際自然災氦防治組織有個全新的想法:「海嘯疏散高地公園計劃」,
其概念是再低窪的城市裡堆起一座一座的小山丘,
小山丘的頂端平坦部分可做為公園或運動場用途,
當地震或海嘯警報發布後,人們只要走個幾十公尺就可找到避難的高點,
可以說是比你的好鄰居小7還要方便簡單的避難計畫,
重點是成本低、效益高,性價比一整個讓人滿意。
其實,這計畫早在二時年前就開始推動了,
但成效不彰,更直白地說,光是募款金額便讓人失望,
計畫推行人發現,人們傾向把錢捐給負責災後救助的組織(如紅十字會),
但卻不樂於把善款投入在一個有用的防災計畫上,
也就是我們不願把錢拿去確保為人父母的安全,
反而寧可捐錢幫助雙親亡故的孤兒…
好比將軍的目前任職的公司,
企業主(我老闆)在311地震發生時以公司名義捐了一筆不算少的善款,
但公司在內部公安意外防治措施卻總是偷工減料一樣,
這事一種稱之為”短視”的愚蠢行為,
但說真的,人性,就是短視到往往只願意關注眼前看的到的,
至於那些含有不確定成分的未來,我們習慣跟老天爺賭一把…
-----再次分隔線-----
回歸上面那篇文章對「萊茵模式」的吐槽,將軍也要對這文章吐槽了(終於),
「萊茵模式」對均富的執著,對財產重新分配的堅持,
在傳統主流資本主義,也就是「美國模式」的眼中是種浪費,
「逃稅、追稅」的循環中所花費的資源,全都是浪費,
的確,這麼說是很有道理,邏輯上也無話可說,
基本上,商學院都教這一套,而學生們大多也奉為圭臬、深信不疑,
那我們來看看我們目前所採用的「美國模式」擅長的效率是什麼?
在傳統資本主義興盛之下,所有國家都存在一個現象,
那就是90%的財富與資源集中在10%的人手中,
用簡單的方式來說就叫做”貧富不均”,
在強調效率的傳統資本主義社會裡,這現象是一種必然,也是種常態,
而貧富差距一再擴大,最終會導致階層對立與社會動盪不安,
這方面將軍我不再詳述,反正後果是很嚴重的,
所以各國政府無一不動用立法與課稅等各種手段來對財富進行重新分配,
於是重點就來了,造成貧富差距過大所以又要重新分配來安定社會,
可要重新分配就會導致高收入階層想辦法逃稅,所以政府要追稅,
依照經濟學教科書來說這事沒有”效率”的,是一種浪費,
這麼說來我們就不追稅了,任由貧富差距更加擴大,那不就矛盾了嗎?!
巴菲特與比爾蓋茲以過人的智慧與本事賺了我們一輩子也賺不到的財富,
他們身邊的律師、學者發揮專業幫助他們避稅來保住更多的財富,
用傳統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這是效率,也是理所當然的;
然後這兩個掌握鉅額財富的天才成立了「巴比基金會」,
登高一呼要捐出90%的財富來做善事,誓要彌平這世上的貧窮與困苦,
所以當初這些造成貧富差距的財富馬上漂白成了”善款”…
那又為何在貧富差距發生前的重新分配叫做”浪費”?!
說穿了,那些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的經濟學家所鑽研的傳統經濟學說,
都只是用來為資本家護航的,不是造福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的,
也就是說,上面那篇文章作者用效率與浪費來吐槽「萊茵模式」是很腦殘的,
就好比「海嘯疏散高地公園計劃」一樣,
捐款防止災害不算是做善事,把錢丟給災民就叫善款?!
說真的,能把”短視的愚蠢”如此正當化的,大概就只有經濟學家了…
能把”逃稅”視為理所當然的人才,真的應該到廢死團體當團長了…
最後(終於)補充一則故事,
有一位美國企業主對於德國的高稅率一直難以置信,
於是他便問某位德國企業主:
「你辛苦賺的錢都被國家拿去分給流浪漢了,難道你不會不開心嗎?」
德國企業主非常不屑地回答:
「要是我一出門就看到流浪漢,我才真的不開心。」
將軍後話:
均富,是一種社會經濟結構,
「萊茵模式」便是在結構成形的過程中進行重新分配,
過程的確會有浪費與陣痛,但均富的經濟結構是可以確保的。
而「美國模式」是讓不均衡的結構形成,
然後再透過各種手段與方法來進行重新分配,
試著想想,「美國模式」的經濟結構成形後在進行重新分配時,
難道就沒有浪費與陣痛嗎?!
那些有錢人個個都像巴比二人組一樣慷慨嗎?!
各國的國稅局與富豪們不也一直在玩著逃稅和追稅的浪費遊戲,
事實擺在眼前,當貧富不均的結構成形時,
想進行財富重分配,只有更多的浪費再加上更長的陣痛罷了…
傳統經濟學強調的效率在哪?
將軍我真的看不到阿…
標籤:
瀏覽次數:
116
人氣指數:
516
累積鼓勵:
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1
Anita's CCR紀事18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血汗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