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72348
 JOVI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其實這男人並沒那麼喜歡你...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別讓青春耗盡在等待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唐朝怎麼滅亡的?就是不尊重專業
作者: JOVI 日期: 2015.05.14  天氣:  心情:

專業也是需要長期的進修與累積經驗來的
真的專業是需要大把鈔票才買的到的!給那些只想cost down的老闆們看看!
近日有一間網路購物平台,喊出了要以時薪115的薪水來聘請「具備日或泰語的口說能力,協助海外設計師與客戶交流。」的工讀生。這樣的舉動,引起了網友的圍剿和抵制。

許多台灣人都有一種迷思,認為花多少錢,就能請人來做多少事情。請人來做事情,只要依照他做的事,付「成本價」就好了。此次這個網路平台的老闆之所以會栽跟頭,就在於他自身也中了這種思想的毒。

這種思想的錯誤之處,就是在於「專業人士」、「技術工人」他們的這些「專業」、「技術」並非一朝一夕就可達成。為了養成他們自身所具備的「專業」與「技術」他們必須要花上非常多的時間、金錢來充實自己。這包括了花錢去參加訓練課程、講習,以及自身購買各種書籍、教材的金錢成本,還包含了投入這門「專業」所花費的時間成本。

因此,一名具備專業技術的從業人員,他所販賣的「服務」並不是只有他「當下所進行的工作」。這還包括了他過去花在磨練這門技術,所沒有拿去花在談戀愛、做小生意賺錢的時間成本;以及他為了投入這門技術所花的金錢。把這些都算進去,才叫做「成本價」。

而這樣的道理,難道是現代人比較難搞?

對照唐朝「漕運」的興衰,其實便能夠證明,「便宜沒好貨」是一個古今不變的道理。

唐朝在「安史之亂」後,長安城的各種物資供應,便開始依靠從江南透過「大運河」所運來的物資。當時規劃這項疏運計畫的,便是財政專家「劉晏」。劉晏對經濟的才幹與貢獻,無論新舊唐書都讚譽有加。

《舊唐書》認為:歷代搞財金的,都是想辦法壓榨民眾,假借權力迫害別人。但只有劉晏能打開疲弱的市場,任用有才能的官員,使國家富強卻不壓榨民眾。

歷代操利柄為國計者,莫不損下益上,危人自安,變法以弄權,斂怨以構禍,皆有之矣。如劉晏通擁滯,任才能,富其國而不勞於民,儉於家而利於眾。《舊唐書.列傳第七十三》

《新唐書》則說:劉晏以政策調節資源,打擊商人投機哄抬,控制物價,支持政府的軍事行動。雖然數十年間軍事行動不停,但劉晏不需要壓迫百姓,就能讓物資充足。唐朝的中興,實在是劉晏的功勞。

劉晏因平準法,斡山海,排商賈,制萬物低昂,常操天下贏貲,以佐軍興。雖拿兵數十年,斂不及民而用度足。唐中僨而振,晏有勞焉,可謂知取予矣。《新唐書.劉第五班王李列傳》

先不管新舊唐書如何誇獎這位財金專家。我們來看劉晏究竟有什麼奇謀妙計,能夠在安史之亂後,使唐朝的南北物資運輸可以暢通無阻。在劉晏主持之前,當時運糧船因為河川水勢踹急,只要糧食能夠運達八成,就算有功勞,能夠得到賞賜(唐朝時的一斛等於一石,又等於十斗)。

先是,運關東穀入長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則為成勞,受優賞。《資治通鑑.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建中元年》
劉晏認為長江、汴水、黃河、渭水的流速都不相同,因此應該依據不同需要來造船。因此在每段河道的銜接處造糧倉,採取分段運輸的方式。

晏以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隨便宜,造運船,教漕卒,江船達揚州,汴船達河陰,河船達渭口,渭船達太倉,其間緣水置倉,轉相受給。《資治通鑑.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建中元年》
而當時為了製造各種不同類型的船舶,劉晏在揚子江設置了十個造船廠。建造每艘船都給工匠「千緡」。其他人說:「造船成本價才不到一半,這樣太浪費錢。」

晏於揚子置十場造船,每艘給錢千緡。或言:『所用實不及半,虛費太多。』《資治通鑑.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建中元年》

劉晏說:「錯了,要一個龐大計畫成功,就不能在小地方省錢,應該做長期的規劃。今天設置造船廠,找來了這麼大一批專業人才。應該先讓這批專家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而造出來的公家財產才會品質優良。如果在每筆款項上斤斤計較,這項計畫哪能持久!等到未來,一定有嫌我給太多錢而來砍經費的人;造船經費砍到半價,可能河運還能勉強維持,再便宜的話河運一定會完蛋。」

晏曰:『不然,論大計者固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今始置船場,執事者至多,當先使之私用無窘,則官物堅牢矣。若遽與之屑屑校計錙銖,安能久行乎!異日必有患吾所給多而減之者;減半以下猶可也,過此則不能運矣。』《資治通鑑.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建中元年》

而劉晏造新船後,運輸效率大增。論功行賞的標準也提高到:「運十次不出事,才算功勞。」(本來是「運一次有到八成,就算功勞。」)
自是每歲運穀或至百餘萬斛,無斗升沉覆者。船十艘為一綱,使軍將領之,十運無失,授優勞,官其人。《資治通鑑.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建中元年》
然而過了五十年後,唐朝官方果然把造船經費砍到半價。到了唐懿宗在位的咸通年間,政府造船只算成本價。造出來的船又脆又薄,一下就沉掉,於是運河河運就完蛋了。
其後五十年,有司果減其半。及咸通中,有司計費而給之,無復羨餘,船益脆薄易壞,漕運遂廢矣。《資治通鑑.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建中元年》
其實不管劉晏如何有才,他的河運政策成功的關鍵,其實就是簡單的「尊重專業,不隨便砍價。」因為他很清楚,一個專業的造船工匠,是需要耗費無數的金錢、時間成本,才能夠訓練出來。因此他算工資的標準是「讓專業人士足以維持生活水準」的價錢。也因此,他能聚集最優秀的技術人員,中興唐朝的經濟。
劉晏的觀念,其實就是現在經濟學談的「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這項觀念認為人工並不是單純的「勞動力」(Workforce),不是一種可以用過即丟,隨時補充的消耗品。相反的,勞工的生產力是如同「資本」一樣,需要「投資」跟「累積」的。也就是說,資方(或政府)要先花錢讓勞工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勞工才能夠累積技術與能力在自己身上。而當勞工累積的技術與能力到達了一個水準,他所能製造的價值,自然會有爆炸性的提升,就如同資本一樣。

而人力資本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才發展出來的經濟學理論。因此劉晏的這項觀念,領先了他所處的時代將近1300年。也難怪資治通鑑說「後來言財利者皆莫能及之。」

劉晏死後,他訓練出來的技術官僚,仍然繼續主掌唐朝財政,因此這項政策仍然維持。而到了唐懿宗的時代,當時的官員見識淺薄,只算「成本價」給造船工人。工人無法維持生活水準,當然就只好擺爛,於是唐朝的水運系統便壽終正寢。這也使得晚唐終於經濟崩潰,間接導致了「黃巢之亂」的發生。
所以「不尊重專業,亂砍價格」可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因 為 唐 朝 就 是 這 樣 滅 亡 的
標籤:
瀏覽次數:214    人氣指數:2834    累積鼓勵:13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其實這男人並沒那麼喜歡你...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別讓青春耗盡在等待上.....
 
住戶回應
 
時間:2015-05-22 22:40
她, 60歲,苗栗縣,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