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小姐妹每天放學後,一定會一起到我們的便利商店光顧,因為這對姐妹乍看之下與其他人並無不同,甚至普通到讓人過目即忘,直到我見識到她們之間相處模式那一刻開始。 這個姐姐的外表看來文文靜靜,但脾氣卻異常火爆,每次到店裡來,總會看見她嚴厲的對妹妹進行「機會教會」,最常聽見的有;「妳是笨蛋嗎?這個快要到期了,還拿。」 要不然就是:「妳是白癡呀!明明寫買一送一,妳還只拿一個。」 更狠的還有:「妳這隻豬,金額超過了妳不會算嗎?」等等之類的。 那個挨罵的妹妹,居然一聲也不吭的就任由姐姐罵,還依然氣定神閒的挑選她想要的東西,且絲毫不受影響。 某天又到了放學時間,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天只有妹妹一個人來,我見那個潑辣的姐姐不在,於是便和她聊起天來。 「妹妹,今天怎麼只有妳一個人?」我問。 「姐姐感冒了,所以請假。」妹妹朝我一笑,樣子相當可愛。 「我覺得妳姐姐好兇喔!」我試探性的表示。 「還好啦!不要理她就好了。」妹妹在賣場逛著,神情相當愉快。 「可是她每天都那樣罵妳,妳不生氣嗎?」我好奇的問。 「愛生氣的人是她又不是我,而且被罵一下又不會痛。」妺妹嘟嘟嘴道。 是嗎?小小年紀居然可以這麼豁達,真是不可思議,反觀自己,也許是從小就養尊處優慣了,所以現在才會稍微被責備一下就難過得想死,吃了點虧就非得要據理力爭不可,在精神層面她真是比我強太多了。 「阿姨,我要買這個。」妹妹拿著一支冰棒到櫃檯來結帳了,我一看正好是促銷品,於是對她道:「妹妹,這個現在買一送一喔!妳可以再去拿一支。」 我以為她的反應一定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先是眼睛一亮然後滿心歡喜,不料她卻對我說:「可是我現在只想吃一支就好,另外一支就送給別人好了。」 說完對我揮揮手便走了。 看著妹妹一蹦一跳的離去,我忽然有很深的感觸,這個小女孩太特別了,甚至讓我覺得在某方面我必須向她學習,挨罵,她可以不在意;多的,她也不貪心,如果有人都能以這麼簡單、純真的心來面對這世界,我想紛爭與悲劇應該就可以終止了吧! 世上會有紛爭在於每個人看待事及思考的角度不同,而產生誤解、爭執最後發生衝突。 就如,若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小女孩的行為,有人會覺得她是「樂觀、知足、豁達」。 理由:小女孩面對外界的怒罵能平心以對,面對物慾,懂得知足只取自己所需而不多拿。 若用和上述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會覺得這個小女孩「頑劣、固執、不可教、自我為中心」。 理由:姐姐教小女孩的都是一些實用正確的資訊。 從健康的角度,拿保存期限較久的物品當然比較好,吃不完還可以存放較久時間;以理財的角度,控制好花費不要超出預算,以及選擇有折扣的商品用最少的金錢換取最大的效益,錢從小處積起,積沙成塔。 但小女孩卻聽不進去,仍然自我為是,買東西不看預算,選購不看標示,如此聽而不聞、教而不學、知而不做豈不頑固。 (PS:唯一錯的地方在於,教導不需要辱罵,辱罵只會讓對方只記得辱罵的字眼,而聽不進辱罵過後所說的種種教導。) 再者,大家可以假設性思考一下,若文中的小女孩是您的姐妹或子女,面對文中的情況,您心裡會如何想? 再換個立場,若文中的小女孩是妳的朋友,妳看待她在受責罵後還能有如此自在的心情,您心裡又會如何思考? 相信經過上述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在重新閱讀一次本文後,您會有不一樣的省思。 最後也要提醒大家,面對辱罵時要懂的分辯,有些人出言辱罵真的只是單純羞辱,而有些人的辱罵卻是口頭禪,或只是一種語助詞,就如同在當兵時,每當出包時,學長在出言指正時總會說句「他x的」…這個東西要這麼做才對啦… 但,有些人,滿腦子只有「他x的」這句話,卻對後面指正的言語置若網聞,如此,面對指正只記得對方又在問候我媽媽了,卻沒記住對方正在指正自己的缺失。 反之,指正他人的錯失時,請就事論事不要在言語上有羞辱的字眼,以免達到指正的目的,反而引起雙方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