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慈慧建議,要將原本只是情緒發洩、指責對方、破壞性的爭吵,
轉變為溝通式、表達彼此需求、建設性的爭吵。
例如,當自己的怒氣上來時,先察覺和辨認自己的情緒是怎麼回事,
是自己的價值觀被威脅了?
還是對自己重要的人或事造成傷害?
或是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
接著,再了解對方的狀況,找出彼此的差異,對方為什麼這麼做、這麼想?
而不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或生氣,堅持自己所想的。
比如說,平常已經忙碌晚歸的先生,週末還要跟朋友去打球,太太很生氣,
覺得先生都沒有想到應該留在家裏,因而發生爭吵。
趙慈慧建議,此時太太可先辨認自己是哪個部份沒被滿足?
(是希望先生陪她一起做什麼或家裏有什麼事需要幫忙?)
而先生又為什麼一定要去打球?
(是為了交朋友應酬、或是想放鬆和健身?)
雙方能不能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如先生不要每個星期都外出打球,或下午打但晚上回家吃飯。
而太太也要學會並認清不能依賴先生來滿足自己所有的需要,
她可以找自己的姊妹淘或朋友,做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找出折衝、解決之道。
建立愛與信任感
除了學會處理衝突的能力,從事家族治療已經十年的趙文滔,
也針對夫妻容易間爭吵的事情提出解套與建議。
像現在很多中產階級夫妻常為錢爭吵,
因為兩個人都在外面賺錢,女性比以前更敢說話。
但錢並不是關鍵,趙文滔強調,兩人背後的關係及安全感才是重點。
很多人把錢抓得很緊是因為沒有安全感,
如果進一步了解價值觀和原生家庭的影響,彼此有足夠的信任感與愛,
很多看起來是錢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而婆媳問題的關鍵在先生,先生應該居中協調,在太太面前肯定和安慰太太;
在自己媽媽面前,了解為人母的感受,滿足雙方的需求。
同樣地,如果是岳父母或娘家人過度干涉小家庭,
太太也要站出來跟自己家人溝通,而不是放任問題不管。
至於為孩子發生爭吵,是趙文滔在諮商中最常看到的。
因為小孩子的狀況最多,特別是青春期,
而教養小孩,又反應出夫妻各自的價值觀與原生家庭的影響。
像是有些家庭紀律較嚴謹,要求較多;
有些家庭則是較輕鬆自在,或是較願意將感情表達出來,
夫妻因為各自成長歷程不同,發生磨擦和衝突的比比皆是。
趙文滔建議,夫妻雙方要學著欣賞對方的好,而不是挑剔或批評對方,
期望一定要跟自己一樣才是對的。
比如說,讓孩子跟爸爸學到紀律,也能跟媽媽學到輕鬆自在。
家事分配也是夫妻衝突的另一個來源。
趙文滔建議,堅持要太太做家事的先生不妨想想:「一定都要太太做家事,
讓婚姻不斷發生衝突,還是花點錢找人幫忙,維持婚姻的和諧比較重要?」
他也建議,不斷抱怨先生不肯做家事的太太也可以想想:
「真的都要先生幫忙做家事嗎,還是覺得先生的付出不夠而有所不甘?
如果先生真的沒辦法做家事,是不是有其他替代方案?」
不斷探討背後的原因,釐清內心的價值觀與堅持,才能找出關鍵點。
常常為愛投資與存款
在爭吵和溝通之餘,趙慈慧更建議,
也要繼續在「愛情」與「自尊」兩個帳戶裏多多存款,
免得讓爭吵衝突透支了所有的感情。
像是在愛情的帳戶裏,
繼續經營兩個人的關係,分享心中的想法和感受,
時時刻刻告訴對方,自己有多在乎和愛對方,讓愛的感覺繼續存在和燃燒;
也要常常擁抱對方,稱讚對方的好,包括身體和性的美好。
在自尊的帳戶裏,
則是要讓對方感覺自己是有價值、有自尊的,讓對方願意再回到兩個人的關係,
因為在爭吵磨擦中,難免會因一些破壞性的話語傷害對方,甚至失去自尊。
曾有研究發現,在親密關係中,一句破壞性的話語,
要用5~10句的好話才能彌補回來。
因此,如果只是不斷的吵而沒有適時存入愛的存款,
難怪很快就透支,讓兩人感情愈吵愈淡薄。
相愛容易,相處難。
愛需要學習,處理衝突的能力更需要學習,
不然只會依循原始的情緒反應與互動模式,不斷的爭吵,一再重覆。
就像《今天暫時停止》裏的菲爾,從最初的疑惑、失望到絕望,
最後才接受自己所碰到的困境,放棄用投機、自我自私的方式,
打發每天不斷重覆的日子,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
以愛超越了時間上的困境,進入嶄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