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安倍首相將日幣從80貶到100的腳步,澳幣也在兩個月內貶了近一成,週五則是南非幣重挫,看一看線圖一個月內也跌了超過一成,隨著日債和美債殖利率的快速彈升,雖然歐洲不再有什麼壞消息傳出,但市場的風向感覺有改變的跡象,所以老美說的sell in may then go away,還真有幾分道理。
從以前唸書開始我就還蠻相信教科書的市場經濟理論,雖然知道理論和實務會有差距,但由於一直在金融市場打滾加上去美國待了幾年,總覺得頂多是制度還沒到位或是政治因素的干擾,只要一切完備自然水到渠成,價格理論加上市場機制就會有效的分配資源。但最近一些事情讓我有點動搖,倒不是不相信理論,而是發覺要改變環境和人也許沒想像中容易,人類數千年來的文明進步使我們好像脫離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但現代化的城市中,力強著勝的原則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甚至更為殘酷,而資本主義下的全球經濟環境,資本也就是錢似乎才是最終的主宰。
今年工作就滿十五年了,當年我算是幸運的不用面臨起薪22k的就業市場,亞洲金融風暴和美國科技股泡沫,由於台灣的不夠國際化算是影響有限,接下來由於中國和美國的經濟一路成長,一直到08年的金融海嘯才算是首當其衝,看到過去15年的薪資零成長新聞,只能感到無奈。過去幾年我算是常去日本旅遊,從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已失落了至少20年,雖然我看到的報告及訊息都顯示日本經濟不佳,但我在旅程中還是覺得那是一個生活有品質的先進國家,最近有毒食品添加物的新聞讓人聞知色變,是國民道德低落?還是廠商缺乏合理的利潤只求降低成本賺快錢?經濟也許可以不成長,但希望生活的品質至少能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