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
當使用到這個最後的計謀時,
似乎一切都改變了,
只剩下……
最後一計
在中國古代,有一本重要的智謀之書,叫做《三十六計》,裡面講述的,據說都是歷史上最高深的計謀,所以,一直備受推崇,廣為人知。
不過,在其中,卻有一個奇特之處,那就是當其中的各種計謀用到最後、用到最高的時候,居然只有一個走計,即所謂「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這讓不少人感到疑惑,難道中國歷史上最高深莫測的計謀,就是走,或者說是逃跑嗎?
要知道,逃跑可是最簡單,最容易不過的方法啊。
對於這一點,據說曾有這樣二種不同的觀點。
其一說是前面三十五計,如果都已用完,仍然不能取勝的話,那已經是無計可施,就只能逃之大吉了。
其二說是作者在編成三十五計之後,再也找不到絕妙的好計謀,只好用這一計,來湊成三十六計。
但我更願意相信這一種解釋,那就是「走」並不僅僅意味著逃跑,「走」也包含著一種善於放棄與退出的學問。
在複雜的人生旅程之中,善於追求,善於爭奪,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本能,幾乎人人都會。但如果要從險地困境,或者注定失敗的道路中,抽身而出,來以退為進,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反,需要高超的智慧,和過人的膽識。
所以,在古老的三十六計中,才會將走作為最高的計謀,因為善於避開爭鬥,來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善於犧牲眼前的部分利益,來獲得更長遠的發展,才是一個智者的高明所在。
其實,在人世間,得失總是相等的。有所得,必然會有所失,只是人們大多不知道而已。
例如許多站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成功者,都往往要忍受比常人更多的痛苦,以及失敗的經歷。而善於放棄,善於退讓,善於忍一時之意氣,來獲得最終的成功,才是計謀中的高妙所在。
在許多情況之下,「走」或許才能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