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2108
 KI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植物人是犯什麼業障、果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藉疫牟利 民進黨新型黨營事業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
作者: KING 日期: 2022.05.01  天氣:  心情:
【慧律法師】(十三)
今天之所以痛苦是來自於「自我」,自我是痛苦的開始;「自我」讓我們產生痛苦,讓我們沒辦法解脫生死,死不掉。
上次,我們講的是生,今天講的是死。真正的死就是一種滅,斷除煩惱才是真正的死,斷氣並不意味著死,煩惱斷才算是死。真正的死,是假體死,本性活起來。藉假修真,要從何下手呢?要從「無我」的精神著手:我們用智慧來觀察身體是假合、暫時的,沒有一種是屬於我們的;慢慢地去觀察,總有一天,我們會發覺世間本是一片虛假的。
佛陀說:「這個世間,本來就是無我。」我們常把肉體當成真的,當然就會追求、分別,強烈地希望。
禪師有句話說:「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因為我們一切的緣,都只是一種外相,這些外相都是虛假的;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但我們總是對這個環境相當執著,不能離開虛妄的外緣。能離妄緣即如如佛。
因此,家中有任何逆境,就必須想早晚都會分開,貧富美醜都是暫時的,沒有一種事情是永恒的。如此一來,我們了解了虛妄的世界,世界還有什麼值得眷戀、放不下的呢?
所以,修行人應該「不落印象,不亂發惡願。」印象是意識的形態,而存在一種真實的感覺。「不落印象」就是說「人不要將世間一些無聊之事,搜集入心中。」把一些骯髒、無謂之事放在心中,只是增加痛苦。所以,修行人不落印象,落印象就不能修行。
所謂「印象」是心裏面記憶的影子,這影子會擾亂心性;時常回憶著它,會令我們迷茫,帶來強烈的痛苦。
「不亂發惡願」。人常有怨恨的心,有人對不起我們時,常會說:「我要看他多好死!」或「有一天一定要報仇。」佛陀說:「不要發這種惡願。」發這種惡願時,其意識形態中與眾生都結惡緣,將來的一切果報就只有在相互的鬥爭之中,因此不要發此惡願。如果我們確實遇到糾纏不清的人,唯一的辦法就是遠離,所受的委屈也不必跟他計較了。
有些人是不講道理的,我們也不必去理會他。禪宗有句話:「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在這裏的「百花」是比喻社會的「萬花筒」,象徵五慾六塵,謂之「百花」。在世間打轉時,有許多汙染的東西存在,「片葉不沾身」是說「身上沒有沾粘一片落葉」,也就是說,不會去執著萬花筒中的花花世界。因為這些東西都不能令我們究竟解脫、離苦得樂。
我們所求的是心靈的快樂,超越的思想,而不是精神的寄託而已。像馬克斯說:「宗教是麻醉劑。」也有人說:「宗教只是精神的寄託。」如此的說法就錯了。佛教不只是精神寄託,精神的寄託只是初步的功夫,必須在寄託之中超越一切,既現實又能夠超越。所以,禪宗常說:「要如何超越?參——拖著死屍的人是誰?」我們必須常常如此來參。
禪師說:「我們要修行,就必須把今日當成已死了,這個身軀已經開始腐朽了。」
我們來開個玩笑:假如,今天總統下一道命令說:「將國軍英雄館的人都捉起來,明天槍斃。」到了明天,一分鐘槍殺一個,我想今晚每一個人一定是一直唸佛號了;擔心明天遭到槍斃,就開始知道唸佛了。所以,我們常說:「但念無常,慎勿放逸。」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的玩笑,意思也就是告訴我們,我們隨時可能往生,所以,必須好好修行,心才不會落入生死之門。
有起心動念就有生、死,要如何才能跳出生、死的束縛呢?就是來世不生,就不會有死了。要怕生而不要怕死,有生必有死。
那麼,從哪裡下手呢?從「無心」下手。今天我們「有心」存在,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太過於執著。所以,佛陀說:「八萬四千法,唯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有的法都是針對我們的心來講的;心若無所執,也就不必用什麼法了。但也莫謂無心即是道,不要說沒有心就是道,而是說無所著、不起煩惱之意。
也可以說「無心」即是不要有惡的念頭,要有善的念頭;如果沒有一切惡的心,何用一切法呢?
「三世諸佛敷經演論皆令眾生,心無所著。」所有的一切諸佛說經論道,都是要使眾生無所執著。人活在世間,心若有所執,就好比被繩索繫縛住一樣。「著」就是繩索,「執著」就是自己拿一條繩索綁住自己,誰束縛你呢?
我們不可以說:「我被你氣死了。」我們該說:「我很沒有修養。」如果,修養成佛,還有什麼事情令我痛苦呢?其實,沒有人令我們痛苦,而是自己使自己痛苦。
因為沒有修養,執著自我,太保護自己,所以沒辦法解脫自己。就像拿一條繩索,自己縛住自己才產生痛苦;我們戰勝不了自我,我們超越不了自我。「若著心堅固,苦根轉生,無由解脫。」若執著的心不放下,一而再、再而三的執著,痛苦的根本一直加深、加強,就無法解脫。
常常,我們對業報不滿,總是埋怨自己現世的逆境,我們都不會想到前世造了多少業。今世轉不過,也不會向佛陀求懺悔,還埋怨三寶;如此一來,執著之心愈形堅固。
朱熹講過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告訴我們,事情如有不順利,必須反省自己,這樣才是名「君子」。
學佛的人,在拜佛過程中,若遇到逆境,就怪佛陀沒有庇佑。我們看看佛陀,他已經成佛了,提婆達多從山上滾下石頭,被護法擊碎,碎石撞到佛陀的足指,佛陀照樣受傷流血,這是一種果報,佛陀也要承受。
佛陀入婆羅門聚落乞食,空缽而還。比丘托缽有一種規律,凡是托過七家,沒有所獲就必須停止托缽了,不能再化緣了,表示福報不夠,「足限七間,托缽若無,即還精舍。」這一餐就不能進食,如果別的比丘托到東西,分給你一些才能進食。
佛陀化緣一無所得,這是示現給眾生看的。弟子就問:「世尊,您是一位人天尊師,福報這麼大,為什麼還會托空缽回來呢?」佛陀說:「今天我雖已成佛,還是必須面對因果;沒吃沒有關係,我必須示現給眾生看。」
弟子又問世尊:「世尊乞食不獲、空缽而還,是什麼樣的因緣呢?」世尊接著回答:「在過去,我是一名外道,曾到長者家乞食不得,後來看見一位出家人也到長者家乞食,這個出家人已證果,長者夫人看他身心端寂,生信敬心,奉施了很多上妙飲食。我看了心生嫉妒,將他的缽打翻,還用腳踐踏食物,使他沒辦法吃。以此惡業於百千歲常生地獄受無量苦,殘餘業力,今天空缽而還。」
想想,佛陀還必須遭報,那我們遇到一些逆境又算什麼?還常常埋怨。這樣子要如何修行!?
我們要想,佛陀那麼好的修行,仍然必須受因果報應了......。當然,佛陀是示現,他無苦受可言,但他一樣要受報。
所以,我說:「在座的各位大德,執著心不要太重。著,是苦的根本。」佛云:「眾生顛倒,輪迴不息,如狗臨井,自吠其影。」這就是說眾生看事情常常顛倒,痛苦當成快樂,無常看作永久,如此一來,輪迴永不止息;就如一隻狗到了井邊,看到自己的身影一直狂叫一樣。
如今,我們在心中存有主觀,看到環境的變化,就不會想想,這是一種因果報應,要接受它;而老是對於痛苦的果報不滿、排斥,甚至咒罵,增加第二重的苦惱。
楞嚴經說:「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也就是說一切眾生從無始劫以來,皆不了解自己的本性才是真實的東西——我們常說的修心養性、明心見性。「性淨明體」就是本體是清淨的。「用諸妄想」,就是我們用種種意識、妄想。「此想不真」,這些妄想是虛妄的,故有輪轉。
標籤:
瀏覽次數:102    人氣指數:10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植物人是犯什麼業障、果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藉疫牟利 民進黨新型黨營事業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