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隆科多,正是雍親王胤的舅舅,京中兵權在握的步兵統領。
當然,隆科多也因此得到了好處,不僅封官進爵,榮及子孫,
而且總理朝政,兼管理藩院,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
就跟嫡親皇家宗室般的待遇;尤其是隆科多還以武人身份,
被委以意識形態的重任,擔任《大清會典》《聖祖實錄》的監職以及負責監修《明史》。
雍正即位之初,對隆科多張口必稱舅舅,甚至在奏折上也直書“舅舅隆科多”,
一點也不擔心不成體統。
可惜,這天大的富貴來得快,去得也快。
隆科多的雙眼花翎剛戴上未滿一年,即雍正三年,就遭到了雍正帶頭發起的大批判,
眾臣子口誅筆伐的結果,一致要求加以嚴懲。
總算皇帝姪網開一面,沒有一路抄到底,
可從此日子不好過了。沒幾天就因家奴的一點小事,再次遭到更加嚴厲的批判,
眾官僚們一共給這位當年的大功臣羅列了四十一條大罪,堅決要求將之斬首抄家。
這次,皇帝再次表現出仁慈,只給“舅舅隆科多”在圓明園暢春園外搭了三間棚子,將他“永遠圈禁”。
不久(雍正六年),受不了饑寒之苦的隆科多就翹了辮子。
隆科多之死,是否是雍正的過河拆橋,兔子逮到了殺狗,且不管它。
有意思的是,隆科多的罪狀之中,有一條排在前面的大罪是,
自比諸葛亮——居然奏稱康熙雍正交班之際,他是“白帝城受命”。
漢文化首先影響征服滿人的,其實就是那戲曲唱詞,俾官野史,
而正統的四書五經,則要排得很後面。
小說中,影響最大的還是要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滿人即使不識漢字,也對桃園結義、火燒赤壁這樣的故事瞭如指掌。
據說,有位滿人大員被任命為荊州將軍,回家一臉愁容,說是荊州連關聖人都守不住,叫我去可怎麼是好?
實際上,關羽這個在歷史上本不起眼的人物,也恰是托了演義的福,被滿人追捧,
居然從清朝始地位直線攀升,變成了武聖,
儼然跟孔夫子相提並論。
我相信,隆科多自比諸葛亮,說啥白帝城托孤云云,
其實無非是表白自己對皇家的忠誠,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
顯然,舅舅隆科多也是個《三國演義》的熱心讀者。
可是,隆科多卻忘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還有另外一個涵義,
那就是,被托的“孤”是小說上稱為阿斗的那個人,而阿斗則不僅是小說上的飯桶,
而且已經成為民間飯桶草包的代名詞。
其實,歷朝歷代,做臣子而自比諸葛亮的不知有多少,
但是對上了一向神經過敏的雍正,
所以,不是舅舅隆科多真的不到一年就犯了四十一條該死的大罪,
而是《三國演義》害了他。
從來,讀一部歷史,
讀到的是自古到今的人影。
一個個人影在紙上的字裡行間出沒,活躍;
這個魁梧,那個侏儒;
你綸巾羽扇,他劍出鞘而鳴,
或風流儒雅,或力拔山兮氣蓋世;
有的立廟堂而伸壯志,
也有的急流湧退居林下,林下淡淡風,
自彈琴自對酒復的唱歌,紙上的人影擁來擠去,
然而,字裡行間,無聲無息,干戈不興,爭議已止,
一切早風平浪靜-
歷史才是一條最響亮也最沈默的河流!
今夕復何夕?
夕陽昏昏杯裡斜,
與古人同一醉,
笑問來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