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0916
 聽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10917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1091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10918
作者: 聽弦 日期: 2011.09.16  天氣:  心情:
在人生的中站大清倉 秋禾

今年夏天母親走了,母親在一年前得知自己患了末期癌症,從此她利用出院期間的斷續時光,努力整理身邊事物。
母親首先找來會計師,給我們的家產列成清冊,召開家庭會議分配妥當。其次,她打點自己所有衣著飾物、首飾,一盒盒紮理好,分給我們女兒、媳婦,衣服送給長年幫忙的歐巴桑和慈善機構,只留下幾件家居服和貼身衣物。

母親將自己全套作品寄贈圖書館,又出清多餘藏書,請里長轉送社區居民。她更憑極有限的體力,重新整頓家用品,一一明確歸位,給每個抽屜貼上標籤,以防我們尋不著。

最後,母親為自己整理一份簡要的自傳,又擬一份訃聞發送名單和喪葬程序表,再簽一張病危時放棄延命治療的切結書,工工整整排列好,一齊收妥在抽屜裡。

母親走後,我們在悲痛中仍不致慌亂,以有限的人力,循序完成母親遺願,為她辦了一場莊嚴淒美的喪禮。這一切都得感謝母親,因為她曾如此鎮靜的規畫自己人生的最後。

高齡社會的來臨,使老人人人自危。
母親並不特別,事實上,近年來在日本的中高齡層間,就有一種「要走得乾乾淨淨」的說法,並且隱隱蔚為潮流。
這種提前策劃人生終點的理論,並非消極或厭世,相反的,正因為日本是世界屈指可數的長壽大國,再加上少子化和小家庭制的影響,使老人即將成為這個社會最大的負擔。
因此,逐漸人人自危,或者說人人自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就連後事也不例外。

年六十八歲的A子,每年都整理一次家產清冊,趁正月子女返鄉時給他們過目。
她過了六十歲之後,就實行「不買主義」,家裡只留最小限的必要用品。
這位女士並非清貧,她自年輕時物慾旺盛,年紀漸長卻領悟身外之無用,生活自然簡單了。

曾經著有《人生最後該做的事》一書的式 田和子 女士,更身體力行簡樸的晚年生活。
她處分所有不再讀的書,定妥首飾古董的遺贈名單,整理好所有家族照片。
現年七十二歲的她,多年來除了食物、內衣和鞋子之外,極少再買別的東西。
在她潔淨的櫥櫃抽屜裡,擺著「死後聯絡名單」、「死後家中應辦事項」和她早已請人拍好的遺照。

人生五十大清倉,該捨就捨,才能換檔起步!

除了「乾乾淨淨的走法」之外,更積極的理論是「人生五十大清倉」。
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老牌女星高峰秀子,她在五十歲時決定息影,從此洗淨鉛華,和老伴過著退隱生活。
她將原本九個房間的豪宅改成三間,處分所有華美衣裳,賣掉大部分家俱,只留一桌、四椅、二杯和二皿,又資遣原僱的二名女傭。
也許高峰秀子做得太過了,最後她的丈夫忍不住問她:「妳是不是看我是老古董,也想早點把我出清呢?」

然而,一位研究「生死學」的平 山正實 教授說得好,人活到五十歲體力就不免走下坡,會開始遭遇各種病痛。或是說,得越過一個個小小的「死亡關卡」,才能往長壽之路邁進。
因此,由生機旺盛的四十代進入五十代,不妨稍停下腳步,給自己的前半生做個結算,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健康狀態和財產現況。
勉強的東西不要硬撐,該捨的東西就捨,如此才能「換檔」,重新起步,心情輕鬆的迎向下半生。
如果說人生的終點是打烊,那麼五十歲時來個暫時歇店,給自己大清倉當不為過。
當然,已經不健康的人較健康的人給自己策劃終點的心情,完全是天壤之別,這需要當事人無比的勇氣和決心,不能相強。
只不過,當一個人的人生落幕後,他留下的一切都會告訴我們,這個人生前著重物質生活?還是崇尚精神生活?

我很高興我的母親屬於後者!




「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這一句是出於唐代禪僧龍潭崇信禪師與他的師父天皇寺道悟禪師的對話。

龍潭崇信禪師,出家前在天皇寺大門邊賣餅。

後來有緣跟隨天皇寺道悟禪師出家。

數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禪師一句半語的心要。

一天乃向師父說:

「師父!

弟子自從跟您出家以來,已經多年了。

可是一次也不曾得到您的開示,

請師父慈悲,傳授弟子修道的心要吧!」

道悟禪師聽後立刻回答道:

「你剛才講的話,好冤枉師父啊!

你想想看,自從你跟隨我出家以來,

我未嘗一日不傳授你修道的心要。」

「弟子愚笨,不知您傳授給我什麼?」崇信訝異的問。

「你端茶給我,我為你喝;你捧飯給我,我為你吃;

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點頭。

我何嘗一日懈怠,不都在指示心要給你嗎!」

崇信禪師聽了,低頭沉思良久。

道悟曰:「悟則直悟,擬思即差。」

崇信在此開示下,頓得悟解。

崇信並進問道悟:「如何保任?」

道悟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從這一則師徒問答之中,可以瞭解禪就是生活。

日常生活的搬柴運水,喝茶吃飯,無不蘊藏無限的禪機,

人生不過如此。



崇信後來結庵於澧州(湖南澧縣)龍潭禪院,宗風大振,

世稱龍潭崇信、龍潭和尚。

------------------------------



崇信進問道悟:「如何保任?」這是開悟後的話。

崇信是說,我已經開悟了,那要如何保有現在的開悟狀況?

其實禪門中開悟不是一次,所謂「大悟十八、小悟數百」。

每次開悟就是不同的境界。

「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這段話,應該這樣解釋:

任性逍遙,隨緣放曠:

既然明心見性,那六根對於六塵就不太會造惡業了。

所以可以像孔子一樣「隨心所欲不逾矩」。

也如華嚴經中所說的「不變隨緣」,

表示自己可以不變了,要應眾生之機,隨緣自處、隨緣度化。

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開悟後,「道」已在眼前,

終於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只需歷境練心,次第漸修,將見思惑逐品斷去,自可永離生死。

「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另一說是「但盡凡情,別無聖解」。

「但盡凡心」也就是說:

我們的本性是被煩惱、執著、妄想所覆蓋,

只要去了這些遮蓋物,自性光明自會顯現。

「別無聖解」也就是說:

日常生活的搬柴運水,喝茶吃飯,無不蘊藏無限的禪機。

人生沒有密方,生活沒有捷徑,

人,要活在當下,好好地過日子,除了這樣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享受生命的每個當下,這就是修道的心要,人生不過如此。
標籤:
瀏覽次數:128    人氣指數:4528    累積鼓勵:2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10917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10919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