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棒球的球迷大概都還記得,去年北京奧運會日本棒球隊連銅牌都沒摸到, 但國會議員不曾因而怪罪政府,也不見有哪位內閣官員出面表態, 頂多就是總教練星野仙一鞠躬向日本球迷們道歉罷了。 雅典奧運時,美國連資格賽都沒過關,遑論去衛冕金牌,政府、民間也沒有任何責難。 當然台灣的棒球環境和組織制度與日、美不同,政府介入程度較深, 將來或許應以日、美、歐洲為效法目標。 以日本棒球現況為例,可說是各有管轄範圍。 主管職棒的是「日本野球機構」(NPB),下有中央、太平洋兩聯盟, NPB只負責總冠軍賽、明星賽,例行賽由兩聯盟處理。 而「日本野球聯盟」(JABA)相當於中華棒協,不同的是它僅管社會人球隊(甲組)。 其他像大學棒球有「日本大學聯盟」、青棒有「高校野球聯盟」, 在兩者之上則設置「學生野球聯盟」。 此外,還有「全日本業餘野球聯盟」(BEJ), 它負責選拔由業餘選手組成的國家隊,再處理對外報名作業; 高中以下的青少棒、少棒也各有獨立組織。 至於奧運、經典賽、亞運、世界盃、亞錦賽等代表隊選拔方式, 要經過職棒、業餘共同組成的「全日本野球會議」討論。 目前奧運(含資格賽)、經典賽是交給職棒主導, 其他則由業餘負責,有需要再徵召對方少數球員助陣。 業餘的BEJ或JABA為何無法與職棒的NPB爭奪奧運、經典賽主導權? 一方面是職棒球員身價與社會地位均高,徵召他們進入國家隊需付出大筆費用; 如出場費、保險費等。加上培訓經費非常可觀, 官方通常不會予以補助,這些雖可由贊助商出錢, 但由出人的職棒來主導可謂順理成章。 反觀台灣以往由體總負責找錢、出錢補助單項協會, 體委會成立後扛下這個責任,連體總都得接受其奧援, 形同虛級化。而棒協有穩定的資源,國內職棒的位階、 強度、財力又都不夠,才會形成雙頭馬車,甚至完全爭不到主導權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