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
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
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
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
顏回對曰:「不可。嚮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
孔子歎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難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難也。
翻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孔子周遊列國,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只好白天睡覺來撐飢。
有一天,顏回要到了一些白米,下鍋煮飯。
飯快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塞。
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就請孔子進食,孔子就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回答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要是因為這樣全部丟了太可惜,只好把染灰的部分抓起來自己先吃了。」
孔子聽了,感嘆地說:「一般人看到的才會相信,看到的卻未必可以全部相信,一般人所依靠的是自我心裡的判斷,然而也有判斷錯誤不可依靠的時候。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瞭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現在網路流行有圖有真相,但,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嗎?
透過相機的條件設定與修圖軟體,太多人被照"騙"給騙了
相反的,透過眼睛的紀錄,窗戶的反射、水中的倒影、黃昏時走在路上的影子,那些都是反映真實的你
回歸到自己看其它的人、事、物
你晚上看不到太陽,只是你看不到而已,並不代表太陽從此不見了
這也就是孔子想要表達的,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價值觀,去決定、衡量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