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在我國歷史記載,不乏知已之交實例,伯牙與鍾子期,形同莫逆,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其默契已達天衣無縫。有一天,當伯牙驚聞子期猝逝,伯牙感念「痛失知音」,從此斷弦,此即史上有名之「伯牙絕琴於子期」。另外,管鮑之交,更是千古傳為美談。管仲嘗曰:「吾始困,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吾賞三仕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名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這段話是管仲談到知己之交的一種刻骨銘心的感受。太史公在評論到這段話時,特別強調:「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知己,這是友情的至高境界,通常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由不相識而相識;由泛泛之交而到普通朋友;由普通朋友而知己之交。這種歷程是循序漸進,勉強不得。交往過程需要多觀察,所謂「益者三友,損者三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能不慎乎!
人人都需要友情,但則在人生道路上,能得一二知己,可促膝談心,可同甘共苦,甚至可生死與共,這是人生之大願,不然你以為然否?(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