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88094
 Mark Chen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30825筆架連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雪山東主北峰下志佳陽大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30908-10觀音山
作者: Mark Chen 日期: 2013.09.10  天氣:  心情:
20130908觀音山硬漢嶺

座落在淡水河西岸,主要山脈位於新北市五股區、八里區之間,乃是一座最年輕的休火山,屬於大屯火山系最西境的錐狀火山,北側的大多是火山熔岩,南側的則以火山碎屑流為主。其山系之天際線由十八座連峰形成,主峰標高616公尺,由淡水、關渡一帶遠眺,仿若一尊仰躺觀音之勢而得名。
由於觀音山為臺灣西北隅高點,且居於河、海地形交會之處,動植物生態頗為多元。據調查觀音山除為多種台灣猛禽之棲息地外,亦是猛禽隨季節更迭,過境臺灣必經路線之地。因此全年可觀賞大冠鷲、鳳頭蒼鷹等留鳥,或於每年4~5月觀察灰面鵟鷹、赤腹鷹等侯鳥遷移,壯觀的在高空展翅飛翔,種類之多更勝南台灣的墾丁,所以每年都會有賞鳥愛好者聚集於此,捕捉各種珍貴鳥類的蹤影。
另外,淡水河南岸至觀音山麓的沙丘平原一帶,發現距今1000至6000年前人類生活痕跡,且陸續有多處遺址被發現,透過考古學的觀察研究,可瞭解先民生活、文化與環境變遷間關係。
全區十八連峰,山頂稱「硬漢嶺」,是唯一超過600公尺之地,區內有凌雲禪寺等多座古剎,更增添觀音山的靈性,其中還有數間供奉觀世音菩薩的觀音寺。亦有不少納骨塔及墓園錯落其間,該山西臨台灣海峽,東北隔淡水河遠望關渡,昔日的「坌嶺吐霧」為淡水八大景之一,全山屬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是登山、健行的好去處。

地名變遷
在荷蘭人統治時代,觀音山叫淡水山(出現在1654年荷蘭人『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中編號37的Tamswijse berch),但漢人習稱八里分(坌)山,係因山邊的原住民部落八里坌社而得名。
康熙年間,乃延用八里坌山的地名(康熙二十四年蔣毓英「臺灣府志」)。清朝雍正年間(西元1710年代)也曾改為「興直山」,但在各地方史籍中仍以「八里坌山」稱之。後來改為觀音山的說法有二:一說是乾隆17年(西元1752年)客家籍貢生胡焯猷(福建汀州永定人)在山路西雲岩籌建大士觀(今五股區西雲岩寺)而得名,一說是由於山稜起伏變化,從關渡一帶眺望時,山型起伏貌似觀音菩薩的面容仰天的側面而得名。
據台灣著名的地名學者-陳國章教授所著的台灣地名辭典,認為該地的地名是因「形似觀音菩薩的山」而得名。

坌嶺吐霧
由於季風吹來台灣海峽的水氣,遇到觀音山嶺的阻擋,便降下化為雲霧,有如飄綿滾絮、變幻無常,蔚為奇觀.被文人雅士命名為「坌嶺吐霧」,名列清代淡北八景之一。同治年間大龍峒舉人陳維英曾題詩讚曰:「坌嶺微茫八里間,連朝吐霧罩鴉鬟,此中定有深藏貌,未許分明見一斑」。

地質特色
觀音山為單一中心噴發的火山碎屑、凝灰岩與熔岩交替組成之複式火山。是大屯火山彙最西的一部分,但火山的主體因岩漿庫噴發耗竭而萎縮形成塌陷破火山口,是為全臺灣屬一屬二之大火山口。其北側以火山熔岩為主,南側以火山碎屑流為主,火成岩以安山岩為主,另外含有一些早期噴發的玄武岩,越晚期的噴發則形成含角閃石的安山岩。淡水河沿著觀音山麓流入台灣海峽,因兩側的火山熔岩與碎屑物漫流入海,而形成火山海岸。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1937年12月27日成立大屯國立公園,觀音山亦在其中。但戰後成立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剔除觀音山(2002年方另成立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以及民間認為此山為風水寶地,埋下日後濫墾濫葬及水土保持的問題。據估計目前山上非法墓計4萬處,成為發展阻礙。

20130909觀音山硬漢嶺

座落在淡水河西岸,共由十八座連峰組成,主峰標高616公尺,形若一尊橫臥的觀音菩薩而得名的觀音山,隨著漢人開發的腳步,它卻有著不同的名字,清代時被稱為:興直山、橫直山、淡水山或八里坌山,清同治十年(1871年),陳培桂修《淡水廳志》,所列的「淡北內八景」中,就包括「坌嶺吐霧」,可見在十九世紀中末葉,八里坌山仍是這座河口左岸大山的名字。
十九世紀末,觀音山之名才逐漸流傳開來,山名的由來有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莫過於漢人社會最普遍的「觀形定名」,也就是因其形狀如同躺臥觀音的側臉而得名,由淡水河右岸遙望,山形有如一座斜臥的觀音菩薩,從北投遠眺,則形同觀音朝天觀音山,觀音山因此得名;此外,清初便建有西雲禪寺、凌雲寺…等恭奉觀音菩薩的寺院,善男信女上山就是為了拜觀音,久而久之,山也就以觀音為名了。
位於今新北市五股區、八里區交界的觀音山,乃是一座年輕的火山,大約在六十萬年前開始噴發,陸陸續續或劇烈、或平緩地活動著,直到二十萬年前左右才完全停止,由於一次又一次地噴發,導致大量的岩漿、火山灰和火山碎屑不斷堆積在火山口附近,才有機會形成十八連峰的「斜臥觀音」像。
屬於大屯火山群最西境的錐狀火山,流向北側的大多是火山熔岩,南側的則以火山碎屑流為主,因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中,除了一些早期噴發的玄武岩之外,最主要的都是安山岩。
觀音山石在地質學家的眼中,由於安山岩中所含成份的不同,可分為輝石安山岩、兩輝安山岩、角閃安山岩…等多種,觀音山的安山岩主要有兩種,觀音山峰頂的,大多為紫蘇輝石安山岩,至於山腰地區,從牛寮埔到下牛寮,屬觀音山北麓一帶,則為兩輝安山岩,岩層的厚度達二百公尺,大多呈灰色,有部份呈灰黑色,石質中含有角閃石,質地相當細密,硬度相當高,這類石材也是被取作建築或者雕刻之用的主要材料。
從清代開始,觀音山石便成了人們築屋、建廟、雕鑿的最佳材料,清末建台北城時,便以觀音山石為基,整座芝山岩隘門,更是用觀音山石砌成的;此外,台北盆地中的劍潭古寺、關渡宮、艋舺祖師廟以至於龍山寺…的廟基,都可見得到觀音山石的蹤影。
不只是寺廟而已,日本時代以降,許多民宅的屋基與牆身,或是窗櫺和門楣,在許許多多的場合,都可以見到這些採自觀音山上的石材,慢慢地,觀音山石也就成了本土石材中,無可替代的名字。

20130910觀音山凌雲禪寺開山園O型走
【前言】
此行為高山行程前自主訓練,由硬漢嶺步道起登直上硬漢嶺(H616M),回程至硬漢嶺步道788M柱樁處右下,走陡下石階步道直下民居古厝,接產業道路回到凌雲禪寺開山園。
凌雲禪寺開山園內有「凌雲禪寺開山院」,與「愣嚴閣」一樣均為石砌建築,位於遊客中心至凌雲禪寺途中,環境清悠雅緻,亦是一座石砌二樓古樸建築,由本圓法師建於民國14年(西元1925年),做為老僧安心靜修、傳承佛法之所。
院內兩層樓建築大多用觀音山石所砌成,圓頂的建築造型可能仿自古老的印度天竺佛教建築,四方型的結構,卻是歐式的洋樓,二樓的窗台卻全都是拱型,混雜著中國閩南式建築與西方建築的綜合體,說明了這棟小小的佛院,建造當時深深受到日式西化的建築風格影響。
院內有一尊為披袈持缽,栩栩如生的石雕佛像,基座上刻著「花山院法皇」之名,這是日本大正15年(西元1926年),日本關西一帶的信徒捐獻了33尊石刻觀音佛像,在觀音山上建置了台北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指的是觀音菩薩在人間的33種化身,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按照日本「西國三十三所」的慣例,都會再加一尊身披袈裟手持缽的高僧,也就是倡導「三十三所」信仰的和尚華山法皇。開山院與楞巖閣相距不遠,且又都是弘法、清修之地,因而有「子母院」之稱,目前因屬寺方私有產權,並未對外開放。

【行程】健行1小時14分鐘(含休息拍照10分鐘)
0641凌雲禪寺開山園下車(愣嚴閣-石砌古屋)→0645硬漢嶺登山步道口勒石(鶴嶺-寒山有本心)→0659弱者俱樂部→0702變化山→0709觀音像奉茶處→0713眾樂園→0716硬漢嶺碑(H616M/步道終點1563M)→0717硬漢嶺(H616M)規量隊第七號基石→0727休息拍照10分鐘後回程→0729眾樂園-硬漢嶺拓印點→0734硬漢嶺步道788M柱樁右下→0744硬漢嶺下民居古厝→0755凌雲禪寺開山園。

【凌雲禪寺開山園-勸世婆媳詩】
少時媳婦老為婆,婆婆干戈歷久遠。既是媳婦又是婆,何苦受害又害人?
標籤:
瀏覽次數:239    人氣指數:2059    累積鼓勵:9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30825筆架連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雪山東主北峰下志佳陽大山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