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和媒體走得比較近的人,對媒體製造輿論的能力也深有體會。
事實上,如果更誠實一點地說,我對於媒體製造「不實」輿論的能耐,也了然於胸。
好了,稍微敏感一點的讀者,此刻也許已經從我的字裡行間嗅出了些許火藥味。
是的,有 時我真的不滿輿論所創造出來的壓力,而其中,「剩女」這個惡毒的稱號,
則是我極度不喜歡的詞彙之一。
我不喜歡「剩女」這個標籤是有原因的。其一,它充滿了性別歧視。
為什麼沒有「剩男」,而偏偏只是「剩女」?當然,我必須承認這個現象有其社會價值依據。
但我常常懷疑,當初想到這個名詞的人,是不是一個生活成就很低、
充滿了憤懣怨懟情緒的大男人主義者?其二,它充滿了否定性的污衊。既然剩下了,
就表示不會再被選擇了。而且即便再被選擇了,也不是第一優先考慮,而是不得不然的將就。
其三,它渲染著悲觀的氛圍。好吧!這一波我被剩下了,那已見年齡劣勢的我,
還拚得過下一波更為慘烈的競爭嗎?其四,它含有不懷好意或自甘下風的貶抑。
「剩下」,意味著在挑選過程中的被淘汰東西或商品。
因此,它代表了愛情不是兩性對等所發生的選擇,反而是女性在待價而沽中,被動地被挑選和被青睞。
因此,我堅決拒用「剩女」來形容年過30、仍然在等待美好愛情的女子。那麼,
如果我真的已年過30,也真的還沒遇到值得我付出真情、值得固定下來的伴侶,
那我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
首先,妳一定要把「剩女」的標籤,狠狠地從腦袋和心版上撕掉。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常被引用的概念:「標籤理論」(Labelling Theory)。
這個理論指的是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常常和所貼上的標籤有關。「標籤」,
就是人們對自我形象的界定和產生,而這些標籤常常是被那些有意義的他人—例如父母、
老師、同輩團體所貼上的。社會心理學家們認為,一個人一旦被貼上了有意義的標籤,
他的思想、行為就會開始去「符合」這個標籤上的描述。
在我這麼多年從事和女性心理有關的工作中,發現女人的心理和行為,
尤其把這個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可怕的是,這些標籤,絕大部分是自己給硬貼上去的。
所以,如果妳真的在自己的腦袋上(其實更多的是在心理上)貼上了「剩女」這個標籤,
很有可能就會在潛意識裡,去做出符合這個標籤所代表的思想和行為。
例如:心理和情緒上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了,是個不值得人疼愛的女人,沒有女人味,
沒有男人緣,沒有競爭力,會日漸枯萎,會孤苦終老,會鬱鬱以終等等。
並且還會在這些不正確心理的主導下,表現出先發制人的孤傲、尖銳、不合群、
不享受生活等等刺蝟一般的行為模式,或者是另一種極端的自我放棄,
過著過度喧囂而繁華的生活。因此,從現在開始,
請妳立刻把腦袋上貼著的「剩女」標籤狠狠地撕掉,重新換上「我單身,但是很自在」的標籤,
然後再開始下一個步驟。
(本文作者/金韻蓉)
(摘自/女人30+: 從容優雅面對妳的第二人生/哈林文化
***********************************************************************************
同理也適用於中年失婚的女性, 要能從挫敗婚姻中記取教訓,
學習理性思考. 觀察, 若再次遇到的對象(男人)非但不能讓妳的未來更好,
還可能會讓妳陷入更糟的窘境時, 哪麼請果斷的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