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602870
 苡琳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競爭與比較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今天去上了婚姻關係工作坊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先生外遇時的情緒安頓
作者: 苡琳 日期: 2005.06.09  天氣:  心情:

先生外遇時的情緒安頓

文/李宗燁

  當外遇的事件揭露時,也是震驚與心碎的開始,天啊!這樣的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痛苦逼著自己去檢視兩個人之間怎麼了,我要如何看待那個曾經是我信任的枕邊人?以後我要怎麼跟他相處?我要不要讓其他人知道?該找誰求助?我還要不要這段關係?一連串的問號,我該怎麼辦?

  外遇造成的身心衝擊使得當事人陷入強烈的心理危機,本文希望藉由說明相關的心理歷程讓當事人了解自己的反應是「正常」的之外也提供一些照顧自己情緒的方法。當自己的情緒得到比較多的理解與整理之後,就會有更多的空間來修補自己或這段關係。

留意壓力症候群,調養身心

  得知外遇的失落就像聽到自己被宣判的了重症一般,意味著原來以為可以依賴的、理所當然的關係就要死去一般,其中的震驚、不甘心、懊悔、自責、憤怒、無助….等等痛苦在在都煎熬著當事人的身心,因此往往也會出現以下的身心反應。



健忘、注意力無法集中,失落、被背叛…等的痛苦佔據你的心思以至於無法專注地處理該注意的事情。
發呆,心思完全陷入過去的回憶或想像跟現實脫節的白日夢甚至中一片空白,或許可藉此暫時逃開眼前的痛苦。
煩躁,原本有耐心的你,現在可能為一點小事就抓狂或痛哭失聲。因為排山倒海的苦痛很輕易地讓你的情緒防線潰堤。
失眠,矛盾、痛苦、不甘心等折磨,加上反覆、紛雜的思緒,不斷地想要弄清這一切的思想意念幾乎要把一個人撕裂了,尤其到了晚上心情更是難以平復,所以輾轉難眠、苦不堪言。
麻木、沒有感覺,由於太過痛苦而不願去感受,有時會變得冷漠、疏離地像個行屍走肉,一切都便得沒有意義也不再有興趣。
強迫性思考或行為,腦海中總是不自主盤據著先生跟第三者在一起的想像而讓自己更難熬,或是自己像個偵探一般,隨時都想確定老公的行蹤。
其他如頭痛、腰酸背痛、疲倦、暈眩、腹瀉….等身體的不適。

  假使你有以上的情形並不表示你瘋了,而是這樣的衝擊太巨大了,它瓦解了你原先所信賴的世界,所以感覺自己也都失控跟失序而未來也便得無法掌握了。妳是正常的,而這些是面對重大心理衝擊正常的反應也是心理復建所需的步驟。學習認識這些反應並接納這些情緒有助於從創傷中走出。提醒你注意以下幾點:



評估自己的健康,必要時求助醫生
注意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或用酒精麻醉自己
避免在注意力渙散或精神差的時候開車,以免發生意外
避免在情緒很強烈時作重大決定
適度的公開並尋求支持
尋求專業諮商的協助或其他社會資源
閱讀相關書籍來增加對婚姻及外遇的瞭解
允許自己難過或生氣

讓情緒有安全的出口

  在外遇事件的衝擊中,當事人的心情可能反反覆覆第擺盪在生氣或害怕、希望與絕望、自責或責他、要或不要這段關係。而因為覺得被背叛的憤怒如果能夠處理得當的話,將會對整個過程較具建設性。所以建議以下的方法來照顧自己的心情:



尋求可以傾訴的對象,有效的傾聽者不會批判也不會急於給你建議,而是陪著你去經歷你的痛苦並且在說的過程去整理自己的感受、外遇對自己的意義、跟先生的互動模式或問題點等。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情緒得到了宣洩,問題也得到探索與了解,所以較不會陷入無助的深淵或盲目地行動而傷己傷人。如果你身邊沒有具有同理心的支持者也可以向張老師等類似的諮商機構求助,不管是透過電話或面談,適時的伸出手也代表自己面對的勇氣與力量,有些當事人會覺得發生這樣的事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而不敢讓外人知道,其實你不需要因為先生得行為而覺得羞愧,誠然,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的婚姻失敗了也表示自己沒有價值自己好像也失敗了、很沒用,有時加上跟第三者比較的心理更覺得自己很沒自尊與價值,或許這是受了傳統觀念認為一個成功的、有價值的女人就是擁有一個幸福的婚姻所致當然,你可以改變自己的觀點,相信即使婚姻遇到挫折,仍然不會減低我的價值、我也不會因此而否定自己。

  另一方面,少部分的太太會覺得,把家理不好的事,尤其是先生在外面有女人,對外人講是背叛先生,因此他們往往很猶豫是否要開口求助,這樣的心態背後好像有一種信念就是,先生的感覺與需要比我的感受還重要,其實你可以選擇看重自己,愛惜自己,說出自己的委屈與需要,或許這種常常把自己矮一截的心態也是造成婚姻危機的原因之一。當然,在選擇求助的對象也要考慮對方是否為你保守這個秘密。


宣洩情緒,許多人面對先生外遇時往往把焦點放在如何挽回婚姻或我該何去何從等現實的問題上,同時又誤以為哭泣或悲傷無濟於事且不能改變事實,因此否認內心的傷痛,如此將阻礙了心靈自我療傷的功能,同時阻斷了情緒的自然流動,於是心靈也會逐漸枯萎也失去信任及與人親密的能力。對悲傷常見的誤解如下:

a.你永遠無法走出這樣的陰影 b.只有時間會沖淡不幸,治療一切 c.保持忙碌,悲傷自然過去 d.換個環境,避免觸景傷情就可以 e.痛苦只能自己承擔,沒有人可以幫你 f.我的悲傷不算什麼,別人還有更不幸的 g.我必須堅強,難過只會愈陷愈深,更難自拔 h.既然事情無法改變,難過也沒有用

  事實是,悲傷不會自動消失,你必須願意去面對失落的苦痛才能在逝去的過往找到新的意義,必要時,就讓熱淚化解你內心冰凍的傷痛吧!



  研究發現,人的淚水含有副腎上腺素,而該物質就是人在面臨壓力時所用來讓身體處於緊張與備戰狀態的物質,它會讓心跳加速、血糖升高等。也就是說淚水釋出了血液中的緊張化合物而讓身心得到平靜,現代人幾乎忘記如何大哭一場了,常常只是無聲地垂下淚來,這樣壓抑的哭只是延長難過的時間,不如找個安全的空間,讓自己好好哭出聲音來,從肚子裡面哭喊出你的痛苦,想要咆哮或捶枕頭都可以,當你在盡情宣洩後,你會覺得較放鬆與平靜也會有較多的角度來思考兩人的問題。

  有時候,你可能覺得很生氣、不甘心、想破口大罵甚至想要報復,如果你在跟先生的關係就比較討好或壓抑,適時地表現出你的憤怒與需要或許有助於讓自己不那麼委屈或感到較有力量,但是如果你平常就容易指責對方的話,也許說出你生氣背後的害怕與受傷害的感覺可能更具建設性,外遇可能勾出雙方過去累積得挫折與憤怒,這時候也許私下的宣洩生氣可以避免過度的自責或沮喪,例如,把報紙捲成棒子來捶打、撕報紙、塗鴉、到郊外大叫、穿運動鞋跺地板都是很好的方式。

  原來,當人們面臨諸如親人的去世、離婚、分手、殘障或其他不幸之失落經驗時需要經由哀悼的過程去承認失去對方的事實,並重新適應活在一個沒有她(他)的世界。就像皮膚受傷會流血一樣,心靈的創傷需要眼淚來宣洩悲傷與痛苦,藉由體驗身體自然情感的流動,你或許在一開始會感覺到震驚或難以接受這樣的事竟然發生了,其次可能會覺得懊悔,真希望一切可以重來,接下來可能會經驗到生氣或其他感受,直到能把失落的事實整合成為生命的一部份而繼續新的生活。

轉化情緒為生命的動力---進一步認識情緒

  外遇之所以能夠帶來如此巨大的衝擊不在於可能失去先生,而是它顛覆了人對感情的信任,動搖了自尊的基礎,甚至威脅到深層的安全感,因為它往往把童年類似被遺棄或被背叛被羞辱等創傷再度誘發出來,它就像在傷口灑鹽巴一樣讓人痛苦不堪,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你能覺察是哪些過去的類似傷痛被勾出來,妳就能比較清楚哪些是過去的記憶與感覺而不是事實。也就是說你現在已經長大了而不是那個受委屈無助的小女孩,現在你有能力照顧自己,也沒有人可以遺棄妳或否定妳的價值,一旦能夠區分哪些是過去的記憶並將它釋放後,就比較能從世界末日的苦痛走出。例如:有位女孩和男友共進午餐,當男友拿出信時,她猛然一驚,心想:完蛋了,他要和我分手了。等她打開信件,看到滿紙都是感謝她的話;這才知道自己想錯了。女孩因為自己的解讀,造成與事實完全不符的感覺。追究原因是因她小時候常被關在房間哭上幾小時,但大人卻照樣在屋外看電視不理不睬;因此她那種「 怕被遺棄的感覺 」非常的深。影響所及,只要男友一些蛛絲馬跡的動作,都會被她解釋成要分手的訊息。

兩種方式認識自己

  因此發現自己有些負面情緒時,可以透過兩種方式來認識自己。一是去釐清自己的感覺是怎麼生起的;另一種是認清會有這種感覺,全是因為自己的想法、解釋所造成的,這和自己的個性、習慣又有那些關連?

  一般人對事情的反應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攻擊性的行為,「我對你錯」是他對事情解釋的習慣。當你強烈指責批判對方,內心的感覺可能是忿怒挫折的。二是退縮型的行為,總認為「我不好你好」。這樣的感覺是委屈、沮喪的,和攻擊性行為一樣,只是不斷在累積負面的感覺,並未將內在和外在做一個連接。第三種則是自我肯定的行為──「我好你也好」,將自己的感覺如挫折、生氣等,站在平等的位置明白表達出來,而不是批判別人或嚴厲的自我批判、貶抑。

覺察情緒的根源

  如果我們能夠清楚自己的感覺,覺察情緒的根源,就可以真正的和他人有「心理的接觸」,而不是用自己的害怕、擔憂去控制對方。例如有些媽媽等女兒等到半夜三更,若是拿棍子發火只會造成激烈衝突。如果做母親的說出自己的害怕、耽心、難過、生氣等感覺,反而更能夠因為真誠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而引發女兒內心誠摯的回應。

讓情緒適當的釋放

  有人懷疑常常表達自己的感覺,是不是會很情緒化?事實上卻正好相反,越害怕表達自己情緒的人,越容易情緒化。因為被壓抑下來未表達的感覺,一段時日後總會爆發出來,此時反而讓人覺得你情緒化。因此每當情緒或感覺出現時,要適時表達,如細水長流般的釋放出來;而不是在累積太多的痛苦後,像火山一樣猛烈的爆發。

  越耽心自己的情緒失控 ,不表達感覺反而越容易失控。但有些人亂發脾氣,常常發飆,這並不表示他表達了自己的感覺,而只是攻擊性的反應行為,很可能是他對自己內心的恐懼或委屈缺乏了解。如果你發現自己很想對某些人生氣,那就需要往內心去探索,是否已經對他容忍了很多的委屈,或是你很怕他?只要你願意往內在去探討,就會更深入的認識自己,而這種了解往往能夠把自己放鬆,或是找個能傾聽你說話的人,把情緒釋放出來。

不要壓抑情緒

  因此當你有些負面感覺時,多花些力氣去細細體會那種感覺。情緒本來就是一種動的能量,要讓情緒「動」起來。相反的一般人常把情緒「壓下去」,並沒有弄清楚自己的感覺(掙扎),或是承認自己因害怕而壓抑感覺,這其實是在和自己打仗 。當你難過卻又要裝出笑臉,是很辛苦又吃力的。何不給自己一個安全獨處的空間,去享受體驗自己的感覺,讓情緒感覺流動,就不會長期憂鬱沮喪,很多疏離的感覺就會釋放掉。

  當一個人對你「生氣」時,通常他「後面」是有很多的「害怕」和「挫折 」。例如:一位媽媽「生氣」的吼小孩過來,其實是因為「害怕」孩子在馬路邊危險。情緒其實是環環相扣的,讓情緒流動起來,它就不會積存在你的體內,反而讓你成為一個有活力的人。

打開害怕改變的內心世界

  感覺也和你的親密關係、人際關係有關連。但人們從小學習要堅苦、能幹,這些表面上的開朗完美,反而封閉了自己的感覺,阻礙可以和別人有的親密關係。有些人覺得「相識滿天下,知音無幾人」。這常導因於他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朋友和自己之間築了一道牆。這種孤獨源自於他對自己的想法,他以為在別人面前必須要做個樂觀開朗、堅強理性、自制又完美的人,其實在內心深處卻自認為表現困難、情緒軟弱、次人一等。認為自己的過去、家庭、感覺、童年的某一部分是有問題的,因此隨時把自己的心「包裝」起來。他害怕表達私底下真正的自己,認為說出內心真正的感覺,別人一定不能接受,所以他非常害怕改變。

  又因為他已在人前建立了這種能幹、堅強、完美獨立的形象,所以他害怕去打破它;是以他只好越來越堅強,卻更加孤獨。當他想像表達難過時,又怕破壞形象,只好將難過包裹起來。

  同樣的問題(事件),當你對事情的感覺改變了,解釋也會不一樣。譬如失戀,有人當成「世界末日」痛不欲生,有人卻認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何苦自尋煩惱。因此改變你對事情的看法,不同的覺察感受,就可以改變問題對你的威脅,這就是心理諮商的功能。它可以藉由改變對事情的解釋和感覺,整個事情的問題就會有所不同。

活出快樂靠自己

  藉著了解和觀照自己的情緒,就可以改變自己對事情的感覺,更能進一步改變對自己的感覺。人活著追求的就是要能夠相信自己、照顧自己,並且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外遇或許正是給自己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認清,自己是如何把自尊與自信放在先生如何對待我之上,也是重新檢視我是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只要你沒有忘記從跌倒的地方學習,痛苦往往就可以成為改變與成長的契機。這是人活著經常會面對的;別忘了常回過頭來觀照與探索自己的感覺,快樂健康的活出真正的自己。

標籤:
瀏覽次數:90    人氣指數:2290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競爭與比較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今天去上了婚姻關係工作坊
 
給我們一個讚!